小学语文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庭、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 诗人情感的表达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意象的理解与把握。
2. 学会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讲解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介绍诗人王维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体会。
(2)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4. 诗文解析(1)教师针对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学会通过古诗表达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思念家人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其他描写亲情的古诗,如《登高》。
(2)学生分析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创作练习(1)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描写亲情的古诗。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七、课堂活动1. 诗歌朗诵(1)学生选择一首描写亲情的古诗,进行朗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讨论和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解读文中的隐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1)通过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运用来理解鲁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相关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准备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过这篇文学作品,并简要了解学生对山东的印象。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如鲁大头、阿Q、阿公等,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形象象征的意义等。
3.分析文中的语言运用:4.解读文中的隐喻:5.学生合作讨论:学生分组,小组内合作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隐喻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6.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并与全班进行共同讨论和交流。
7.总结课堂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对鲁迅的思乡之情和对旧时代的寓意有何感悟和思考。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鲁迅对旧时代的表达和思乡之情。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整体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原创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50篇
第一篇:《名师教你读懂古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简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叙述南朝时期齐悼惠王登山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离散的山东兄弟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富含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美学。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学生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准备1.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课件或教材。
2.学生的课本。
3.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一下古代的山东兄弟故事,引起学生对山东兄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朗读诗歌(5分钟)根据学生的水平,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诵读,让学生倾听诗歌的音韵美。
理解诗歌(10分钟)1.老师解读诗歌的基本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和句子。
2.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回答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确保学生理解并思考诗歌的内涵。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某些句子或词汇展开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感受与表达(10分钟)1.学生自由地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或引用诗句来表达。
2.鼓励学生多交流,相互倾听,互相启发。
总结(5分钟)请学生回顾整个诗歌学习的过程,总结诗歌的基本内容,以及学到的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小结通过这堂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帮助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通用6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通用6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等。
课前活动:1、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过程:一、激情揭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
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
(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王维被称诗佛。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
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二、初读悟意。
(一)认音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3、再读诗句。
(二)知意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01
02
03
04
05
九月九日
山东
异乡
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
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 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重阳节是祭祖、登高、赏 菊的节日。
指华山以东,即作者王维 的家乡。
指他乡,即王维当时客居 的地方。
倍,加倍。思亲,思念亲 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 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更加深切地思念家乡和 亲人的情感。
课堂互动
总结词
激发思考、促进交流
详细描述
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作业布置
总结词
巩固知识、拓展能力
详细描述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背诵诗歌,以及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短文,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写作能 力。
05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 主探究,互相交流,培养其合作学习 能力。
教学改进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入诗人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王维的创作 风格和特点。
可以增加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可以更加深入地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语言 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文 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
养。
02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背景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 首描写重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歌。该诗以作者的角度 ,表达了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思考相关问题
根据下一课的内容,提出 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 进行深入思考。
搜集相关资料
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 络等途径搜集与下一课相 关的资料,为课堂学习和 讨论做好准备。
08 教师自我反思
对本节课的总结与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进行 简单的赏析。
05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重阳节的视频,让 学生感受节日氛围,并引导学生 谈论自己过重阳节的经历和感受 。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和《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的创作背景,帮助 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情感和动机 。
讲授新课
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 读准字音和节奏。指导学生读出
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背诵并默写古诗。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 ,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
借助多媒体或实物展示,帮助学 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古 诗的主题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01
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古诗《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的背景 、作者及诗意。
二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湘教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
示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
二、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2. 忆:想念,思念。
3. 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
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四、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1、独在异乡为客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氛围的营造
自身素质的提升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营造了一个积极、 互动的氛围,是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和合作。
教师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表现,包括语 言表达、课堂组织、教学态度等方面,以 便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06
教学资源
教材与教辅
教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注释
教辅
教学参考书、练习册、习题集
总结词:传授知识
详细描述: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背景 、作者、诗意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这首诗的基本认知。
讨论法
总结词:激发思考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首诗的主题、意境、表达手法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 表达能力。
互动法
总结词:加深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31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资源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的诗意和基 本创作背景。
了解诗中运用的对比 、借景抒情等表现手 法及其作用。
能够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 诗。
教学PPT制作
标题页
包含标题、作者、教学目标等信 息。
内容页
逐句解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的诗意,配以相关的图片或动画。
总结页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作 业和思考题。
相关网络资源
教学视频
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搜索相关的教学 视频,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体会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一则故事、音乐磁带、搜集重阳节的常识、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思念亲人的古诗。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揭示课文题目1.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古诗吗?谁会背?(《鸟鸣涧》《画》《相思》)2.王维简介: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
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揭题、质疑、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歌。
要求读通句子。
3.点名读,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朗读者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体会意境1.全班齐读诗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弄清诗句字面意思。
学生对哪句有所得就说哪句,顺序不限;教师还要重视多方互动与交流的作用,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综合理解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独一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倍感孤寂。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本诗指重阳节。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全文5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诗──李白的《静夜思》。
(背诵《静夜思》)你能用说说《静夜思》这首诗表达的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吗?(“思”在这里是“思念故乡”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表达思念家乡感情的。
二、学习新课1、介绍诗人的背景和诗的创作背景:师:我们看看本诗作者王维,谁来说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找生说,然后师补充(老师这里也有些大诗人王维的资料,同学们来轻声读读,找一人读)王维:唐朝诗人,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
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尤其是过节的时候,这种情感更加强烈。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师:远在异乡的王维通过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2、出示古诗(整体感知)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来读读这首诗1人,生评价,再找1人读,师:本诗有两个特殊的这,出示茱萸,茱是形声字,萸注意它的写法,观察这俩个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草字头,和植物有关,一会儿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它们。
再齐读古诗师: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首古诗要想悟诗情,首先要怎么样?(生明诗意)3解诗题:师:我们来齐读诗题,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生解释。
九月九日重阳节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对重阳节了解多少?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还有补充的吗?(生先汇报师再补充)(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优秀9篇)
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9月9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9篇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9月9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希望在9月9日忆山东兄弟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月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一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1.看图片,说节日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
(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图片,生猜。
)2.聊重阳,谈习俗3.揭诗题,解题意师:那么,重阳节是哪一天呢?(板书:九月九日)农历的九月节日是重阳节。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忆山东兄弟)一起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
“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
再读诗题,注意停顿。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读古诗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所思所想,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茱萸”读作“zhū yú”。
2.吟古诗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
(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
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1.前两句(1) 独在异乡为异客师:重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诗人却说(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人说了两个相同的字——“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课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
这首诗出自王维的早期作品,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描绘了游子在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景。
在教材中,这首诗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魅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然而,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通过描写重阳节习俗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如播放重阳节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句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诗歌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课件:诗歌背景、生字词、诗句解析等。
3. 教学资源:相关传统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初步理解。
2. 诗歌背景介绍(1)教师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诗人王维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3.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意。
(2)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识字。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学生集体背诵诗歌。
6.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8.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诗歌。
(3)思考诗歌中的意象,课后与同学交流。
9.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教师出示其他描写思念亲人的诗句,如《静夜思》、《登高》等。
(2)学生对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感表达,讨论异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讲稿逐字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讲稿逐字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新课之前,先来玩一个游戏,说一说中国的传统节日,看谁知道的多。
同学们说出了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和重阳节等。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一首与重阳节相关的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现在,老师检查同学们的预情况。
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唐朝著名诗人、画家___,并读一读生字词。
同学们齐读生字词,
发现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很好。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诗文,然后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子,并讨论诗歌的大意。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接下来,我们探究第一句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诗的含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会认“兄、倍”等 6 个生字,会写“独、异”等 8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3. 体会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寂寞,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能说一说都有哪些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与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这个节日是——重阳节。
(板书:重阳节)3. 关于重阳节,你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发言)4. 教师补充介绍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等。
5.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诗人王维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指名朗读,正音。
4. 全班齐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1. 出示生字:兄、倍、独、异、佳、逢、遥、遍2. 学生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独、异、逢”等字。
4.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理解诗意1.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指独自,“异乡”指他乡,“异客”指在他乡生活的客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指遇到,“倍”指加倍。
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指远远地,“知”指想到。
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指全、都。
小学语文面试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学语文面试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为了帮助考生备考,特整理了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供各位考生参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3.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2.难点;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
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在他乡苦读。
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开开心心地过节,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感受千古佳作的无限魅力。
(二)初读感知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深入研读理解首联独、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
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体会出作者孤独、无奈的情感。
理解颔联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四)巩固提高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王维的《杂诗》中还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讲稿范例十分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5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做个猜节日的游戏。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根据图片里的情景猜猜是哪个节日?师:第一幅是···春节,恭喜同学们猜对了,师:请继续,···中秋节,很棒,师:继续,···国庆节,很好,···师:这一幅,···登山节吗?···师:同学们再思考下。
师:这个节日是有登山活动的,同学们请看图片,人们身上还插着香草呢,还有的人在喝菊花酒···师:嗯,老师听见有同学说重阳节了,同学们可以自信的说出来,这个节日就是重阳节。
师:在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师: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师:同学们请翻到自己的课本,一起读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初读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划分题目小节吗?···师;最后一排的这位同学,···师: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学们说他划分的对不对···师:对,划分的很准确,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题目,要有停顿的节奏哦。
师:确定朗读节奏后,那我们现在继续看诗题。
师:题目中的“山东”是指现在的山东省吗···师:大家都说不是,那它指的是哪里啊?对,就是华山以东,也就是作者的家乡。
师: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的简介···师: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王维呢?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
师:你说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小学语文公布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小学语文公布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明白得诗题,交流资料一、板书诗题,明白得诗题。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节又是什么节?(老人节、登高节)在你的经历中重阳节有什么风俗?(2)忆:想念,想念。
(3)“山东”指的是什么地址?(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域,作者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二、交流资料:小组内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包括诗人的资料和本诗创作的背景资料,交流汇报。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
二、学生练习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韵律。
3、指生读,师生评判朗诵情形,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学习生字,重点强调“插、逢、佳”的字形。
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识记的。
五、指导书写:板书示范“插”,强调笔顺。
(“插”尤其要注意右下部的写法;“逢”在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结构;“佳”在书写时要注意右边的竖不是一笔写下去的。
)三、学习诗句,品悟诗情一、学习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讨论。
二、教师相机归纳:(1)借助工具书明白得诗意。
(2)结合课下注释明白得诗句。
(3)借助插图和背景资料明白得古诗。
(4)想象画面。
3、汇报。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解诗句:先明白得“异乡、异客、佳节”,再说明诗句。
追问:你是怎么弄懂的?(提示: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碰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想念家乡亲人。
预设答案:我是借助背景资料明白得的。
那时王维只有17岁。
正好赶上重阳节,他一个人在外,看到他人团聚,必然超级想念自己的亲人。
)②想画面:“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
让咱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昔时的生活,寻觅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喧闹非凡,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途经大院,亲友相聚,碰杯痛饮,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合作,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学习古诗时能够结合诗句,想象诗句中包括的一幅幅画面。
2023最新-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精选6篇
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9月9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9月9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月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一1.学会本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 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感受课题,课前铺垫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
今天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揭示课题,初读古诗齐读课题1、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忆,兄弟,感觉到一种思念亲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2、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
3、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可是有一个人在这一天却是闷闷不乐的,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学了这首诗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4、下面我们就来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诗,学生自读,并画出生字5、指名读,纠正读音,节奏了解诗人。
你们说得真棒,看到大家掌握的这样好,我们就来仔细的品读这首诗吧。
三、抓诗眼感悟诗意。
体会意境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谁来汇报你读后的感受?(诗人很孤独)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3.重点体会“独”。
②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
湘教版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教学设计
湘教版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教学设计湘教版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与伴侣的深厚友情。
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把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运用夸张、比方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预备:同学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上课时间: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初读课文引导思索读中体会感情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师:同学们喜爱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快乐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识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同学设想读)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6、生相互沟通。
(茱萸介绍)7、明明是合家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察。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相互沟通,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相互沟通: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共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
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认为正确而不怀疑你现在肯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
本课以校本教材为依托,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
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案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访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题目很重要。
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 b、组词(回忆、记忆……) c、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3、再读课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
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
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的认读。
3、多形式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