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课件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学
起源于古代,通过对各种草药的观察 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
现代中药学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学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药制剂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保存
中药制剂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一般而言,散剂和丸剂需 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膏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处。
使用方法
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以及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 就医。
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 中药的制剂与用法 • 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禁忌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药学概述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功效 、作用机制等的一门学科,旨在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
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与实例分析
01
实例分析
02
03
04
如麻黄与桂枝相须相使,能够 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石膏与知母相畏相杀,能够减 轻知母的寒性,增强其清热泻
火的作用。
甘草与海藻相恶相反,能够降 低海藻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06
前景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强调个体化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病 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8--采收
第八章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质量管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已明确了中药材采收、初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及质量管理的规范要求,以期加强对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和管理。
第一节药用植物的采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药用部位以符合药用要求时,人们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从田间将其采收的过程称为药用植物的采收一、中药材合理采收的标准药用部位已经成长、发育,外部和内部均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符合植物生理学上的成熟药用部位已经符合药用要求,即药性及化学成分积累已经达到要求——符合药用标准二、合理采收的原则中药材的采收期的确定所采用的原则是:以药用部位最充实、饱满、产量高、质量好、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含量最高是为宜叶类:宜在植物的叶片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蕾未开放前采收。
全草类:宜在现蕾或花初期采收,茎木类:一般宜在秋冬季采收根及根茎类:以地上部分枯黄后至萌发前为宜皮类:宜在春末夏秋进行采收种子类:一般在果皮褪绿呈全熟色泽,种子干物质积累停止,达到一定的硬度,并呈现固有色泽时采收。
果实类:多数是在果实完全成熟时候采收花类:大多数在含苞待放的春夏季进行采收1.根及根茎类药材=采收期一般以地上部分枯黄后至萌芽前为宜,因此时植物的有效成分归于根及根茎中,药材质量好产量高。
采收多于秋季、冬季或早春进行。
此外,有些药用植物抽薹开花前采收,如当归,白芷等2.茎木类药材一般宜在秋冬两季采收,但一些大乔木,如苏木、沉香、降香等全年采收3. 全草类宜在现蕾或花期采收,此时茎、叶生长旺盛期的初花期,枝繁叶茂,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质地、色泽均佳,如藿香、荆芥、穿心莲等4.叶类药材宜在植物的叶片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蕾未开放前采收。
因为植物进入开花结果时期,叶中的营养物质就向花、果实转移,从而降低药材的质量,如大青叶、艾叶等。
5.皮类药材包括树皮和根皮,树皮类宜在已经开花结实,活性成分含量较高,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等级也高。
树皮类宜在春末夏初时节进行,树木处于生长旺盛阶段,体内水分养料较多,形成层分裂快,皮部和木质部容易剥离,皮内液汁较多,皮中活性成分含量也较高,剥离后伤口也易愈合。
中药材的炮制PPT课件
2 金、元、明时期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突出的贡献是在 炮制理论上有大的发展,提出了“凡药制造, 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 失”的原则。
缪希雍《炮炙大法》是继《雷公炮炙论》 后又一炮制专著,提出了著名的雷公炮制炮 制十七法,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这一时期在前入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 系统总结形成理论,是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 时期。
中药炮制是依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依照辨证 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的发展
1 春秋战国至宋代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有炮、炙、燔、 酒渍等方法。汉《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 指出了中药炮制的原则。
《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首先提出应用辅 料炙药,奠定了后世中药炮制的基础。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63年开始药典开 始收载中药炮制品,规定了饮片的生产工艺流 程、成品性状、用法、用量等。并在附录中设 有中药炮制通则,是国家级的质量标准。
2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中药饮片质 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了饮片的净度、 片型、粉碎粒度、水分标准以及饮片色泽等要 求,属于部级质量标准。
中药材的炮制
❖ 1 中药炮制的一般情况 ❖ 2 炮制的依据 ❖ 3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 4 炮制的常用辅料 ❖ 5 炮制的方法 ❖ 6 炮制的质量要求 ❖ 7 炮制的原理
中药材炮制的一般情况
炮制又称炮炙,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 方法,起源于原始社会,起源于中药的发展和 使用。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 我国医药学的特有术语。
3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是部级中药饮 片炮制标准(暂行)。
中药材的提取及设备PPT课件
ppt精选版
37
超微粉碎4
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往往与药物粉碎度有 关,而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与药物在体内 的生物利用度之间常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对 不同粉碎度的三七进行了体外溶出度试验,结 果表明三七药材45min溶出物含量和三七总皂 甙溶出量大小顺序为:微粉>细粉>粗粉>颗粒。
中药超细粉化的研究开发刚刚起步,常用于一 些作用独特的传统名贵细料中药,如:西洋参、 珍珠等的粉碎。这些滋补保健中药经微粉化后 可使利用率大大增加。
ppt精选版
35
超微粉碎2
这种新技术的采用,不仅适合于各种不同质地 的药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 来,从而使药材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完 全。由于超微细粉化技术是采用超音速气流粉 碎,冷浆粉碎等方法,与以往的纯机械粉碎方 法完全不同,在粉碎过程中不产生局部过热, 且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粉碎速度快,因而最大 程度地保留了中药材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各种营 养成分,提高了药效。
单独粉碎和混合粉碎
氧化性或还原性药物必须单独粉碎,否则会 引起爆炸;贵重药物及刺激性药物也应单独 粉碎,这既可减少损耗,又便于劳动防护。
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粉碎的操作称为混合粉 碎。粘性药物与粉性药物混合粉碎,能缓解 其粘性,也有利于粉碎,并且可使粉碎和混 合操作同时进行。
ppt精选版
15
粉碎方法4
13
粉碎方法2
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将药物通过不同干燥途径,使水分降低到一 定限度再粉碎的方法。(干法)
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的粉碎方法, 称为湿法粉碎。采用湿法粉碎可防止粉碎过 程中粒子产生凝聚作用;对于药物要求特别 细度,或者有刺激性﹑毒性者,宜用湿法粉 碎。
ppt精选版
中草药ppt课件小学
• 中草药的简介 • 中草药的应用 • 中草药的种植与养护 • 中草药的采集与加工 • 中草药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中草药的简介
中草药的起源和历史
起源
中草药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 至远古时期,如神农尝百草的传 说。
发展历程
中草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不断 积累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体系和用药经验。
遵循医嘱和用药指导
在使用中草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严格按照用药指导进 行使用,避免超量或长期使用。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草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如出现任何不适或 异常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中草药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部分中草药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如有过敏史或疑似过敏症状,应 立即停药并就医。
。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 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使用低毒、高效的化 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人工捕捉
对于少量发生的病虫害,可采 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
04
中草药的采集与加工
中草药的采集方法
野生采集
根据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 境,寻找并采摘野生中草药。
人工种植
美容护肤
中草药如蜂蜜、珍珠粉、 芦荟等在美容护肤方面也 有广泛应用,具有滋润保 湿、美白祛斑等功效。
中草药的医疗应用
传统中药方剂
中草药常组成传统中药方 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 等。
针灸疗法
中草药在针灸疗法中也有 应用,通过刺激穴位和经 络来调节身体机能,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反映中药作用的趋向性,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 。
归经
中药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 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 殊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按有效成分分类
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性与分类 •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 中药的配伍与应用 • 中药的鉴定与质量评价 • 中药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中药学的定义
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 学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中药学的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 味归经和功效主治。
相畏相杀原则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 消除。
ABCD
相须相使原则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 疗效。
相恶相反原则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 效降低,甚至丧失。
常见中药的配伍禁忌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 、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中药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 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 。
稳定性
中药学精品课程ppt
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 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 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 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 法规定的药物。
二、《中药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该课程是中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 课程的教学,使同学们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 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 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1.学习要求:
①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②掌握128余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 功效、主治、配伍及某些特殊用法。
熟悉88余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 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③具备识别常用中药原植物(原动物、原 矿物)及药材饮片的一般知识。
2.学习方法:
(1)打好基本功,弄通性味、归经、升降浮 沉等中药学的基本理论。
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 【教学时间】 2学时。
一、中药的起源――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从 古书记载和传说来看,可以说明中药起源 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实践和 早期的医疗实践。
1.原始时代:
据医史学家研究,猿人和最早的人类用以 充饥的食物,大多是植物类,因此最早发 现的也是植物药。
1.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 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家之手,内容
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
2.金元时期本草的主要特点
一是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 经等药物性能的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 为药物记述中的重要内容;
二是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
这一努力的结果,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 但其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 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
《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中草药在保健领域的应用
养生保健
中草药可用于调理身体,增强体 质,预防疾病。
滋补强身
中草药具有滋补作用,可改善人体 虚弱症状,提高免疫力。
延缓衰老
部分中草药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 用,可延缓人体衰老过程。
中草药在美容领域的应用
美容养颜
中草药可改善皮肤状况,减少皱 纹、色斑等,使皮肤更加光滑细
腻。
减肥瘦身
研究不断深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草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 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草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2
质量控制问题
中草药的质量控制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中草药 面临的挑战。
国际认可度有待提高
中草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如何提高其 国际影响力是中草药发展的重要机遇。
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内 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
04 中草药的应用与疗效
中草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治疗疾病
中草药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 、咳嗽、消化不良等。
辅助西医治疗
中草药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提高治 疗效果,减轻副作用。
缓解症状
中草药对于缓解疼痛、消炎、止痒等 症状有良好效果。
饮食等。
当归
药用价值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 肠通便。
药理作用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抗 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 用。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 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 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 秘等。
枸杞
药用价值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药理作用
枸杞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ppt课件
著,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为适宜 的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以有
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总含量最低时,为适宜 采收期。
PPT课件 8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加工的意义:促使干燥,保证质量,符合规格等
级,便于包装贮运
加工的要求:形体完整、色泽好、香气浓、安
黄曲霉菌
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尤其是B1
B2 C1 C2),对肝脏有强烈毒害。
防治:水分控制(安全水分)
温度控制(低温) 氧气控制(密封)
PPT课件
17
一、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其防治3-3
3、走油 又称“泛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 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变化。
1、引起中药变质的外界因素 温度:高温 药材中的淀粉、糖分、蛋白质易分解、走油 变质;树脂类易粘连;挥发油易散失,失香 湿度:吸潮 水分增加,药材易生霉、虫蛀;含盐分、糖 分多的易潮解流水 阳光:日晒 含色素药材变色、失香。 空气:干燥 易风化、酥脆、碎裂、干枯。空气不流通, 热量不散出,自燃。 PPT课件
3 叶及全草 通风处阴干;或捆扎后干燥(油、色)。 4 花类 晒干、烘干或阴干(时间、温度,完整与色泽)
5 果实类 直接干燥,如乌梅;
切后干燥,如枳实; 沸水微烫后干燥,木瓜。 6 种子类 果实干燥后取出或直接取种子干燥; 直接储存干燥果实,用时取出,砂仁。
PPT课件 11
二、中药材产地加工常用的方法 2-1
防治
低温、低湿和密封。
4、变色 药材储存不当,色泽发生变化的现象。
药材具有固定的色泽,色泽是药材品质的标志之一
原因:成分氧化、加工温度高、久贮。 防治:干燥、冷藏、避光。
中药炮制
高温法:48-52℃ 气调养护:抽O2充N2 钴60 辐射
化学:杀虫剂熏蒸 氯化苦、磷化铝、二氧化硫、 溴甲烷 毒残留 除氧剂密封储藏
第五章 中药材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炮制的起源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
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 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 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食。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 物,使其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产生了中药炮制的雏形 (火制)。
3.饮食文化的影响 如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 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 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产地加工的目的
第二节 生药的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的任务 1、纯净药材 2、保证用药安全 3、保证疗效 4、包装成件
第二节 生药的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的方法
1.拣 将药材中的杂物及非药用部分拣去,或是将药材拣 选出来。
2.洗 将药材表面的泥砂洗净。有些质地疏松或黏性大的 软性药材,在水中洗的时间不宜长。有些种子类药材含有多量 的黏液质,不能水洗。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
第01章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第一章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前言本手册是顾皓量参照各书籍、互联网内容、彩色图谱,用一年多时间(2008~2010年)整编而成。
同时因各种原因,这里的内容难免有错误的地方,因此请尊重原作者的版权,强烈建议需要的朋友购买正版书籍阅读。
本手册仅供浏览。
总论中草药药源有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叫做“本草”学。
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所以中国人民把它称为“中药”。
而“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
是专门介绍各种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几千年来,中草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日渐积累宝贵的用药知识,并形成一整套中药理论体系。
在先秦时期,已有不少关于药物的文字记载。
到了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中国第一部药典-- 《神农本草经》诞生。
本书载药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中草药学的基本理论。
南北朝时期,雷[学教]着《炮炙论》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宜的炮炙,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从而发展了药物加工技术。
梁代陶弘景(公元456 --536 年)着《神农本草经集注》,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载药达七百三十种。
又创用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唐代显庆四年(公元659 年),李励、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
全书卷帙浩博,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844 种。
开元年间(公元713 -- 741年),陈藏器编成了《本草拾遗》,书中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十剂”,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的设想。
宋代本草学,以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最具代表性。
该书收载药物达一千四百多种。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总结和发展了饮食疗法。
明代是中草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李时珍(公元1518 -- 1593 年)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写成了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生药学
中药学上海中医学院■总论中草药药源有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叫做“本草”学。
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所以中国人民把它你为“中药”。
而“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
“中草药学”就是专门介绍各种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几千年来,中草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日渐积累宝贵的用药知识,并形成一整套中药理论体系。
在先秦时期,已有不少关于药物的文字记载。
到了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中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诞生。
本书载药365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本理论。
南北朝时期,雷[学教]着《炮炙论》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宜的炮炙,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从而发展了药物加工技术。
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年)着《神农本草经集注》,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载药达七百三十种。
又创用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唐代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李励、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
全书卷帙浩博,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844种。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陈藏器编成了《本草拾遗》,书中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十剂”,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的设想。
宋代本草学,以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最具代表性。
该书收载药物达一千四百多种。
元代,忽思慧所着《饮膳正要》,总结和发展了饮食疗法。
明代是中草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写成了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该书载药1892种。
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十六纲、六十类。
这种科学的分类法,是中古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继李时珍之后,清代的赵学敏(约公元1719--1805年)对民间草药作了广泛搜集和整理,于1765年刊行《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新增药物达716种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胡索、半夏、太子参; 2)少数药材如白芷、当归、川芎等,为避免抽
苔开花,使其空心或木质化而失去药用价值, 应在生长期采收.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5
皮类 ➢ 原则:春末夏初 ➢ 原因:植物生长旺盛期、树液流动最快时采 剥。此时皮内汁液充足,形成层生长 最活跃,皮部与木质部最易分离,伤 口也最易愈合,如杜仲、厚朴、黄 柏、肉桂等; ➢ 特例:秋冬时采收,有效成分含量高-如川楝 皮等。
12
藻、菌、地衣、孢子类
各自情况不一 茯苓:立秋后 马勃:子实体刚成熟时,过迟孢子飞散 冬虫夏草: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散 海藻:夏、秋 松萝:全年
矿物类:
原则:一年四季-关键在于选矿,要求杂质少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13
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与虫体(尸体) 的复合体;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3
灰色糖芥强心苷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灰色糖芥Erysimum canescenS Roth.的地上部分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4
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
➢ 原则:秋后春前--秋、冬地上部分将枯萎、春初发芽前 ➢ 原因:植物处于生长发育时,需消耗根部贮藏的养分,
甘草 部位 根尾部 根头部 根皮部 根木部 根茎
年限
甘草酸 (%)
人参 总皂甙 采收期 含量(%)
10.35 5 10 9.5
6.84
4月 10.1 6月 20.3 8月 22.6 10月 16.2 12月 7.8
浙贝母 生物碱含 采收时间 量(%)
5时
0.23
12时 0.19
18时 0.20
24时 0.31
子座(Stroma):高等真菌菌丝体形成的一种组织 体,是菌丝分化形成地垫状结构;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14
采收方法
采挖; 收割; 采摘; 击落; 剥皮:环剥
环切不超过圆周的一半 不损伤木质部(会把形成层损伤) 选择气温较高、无降雨的天气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沉香: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8
全草类
➢ 原则:花期-茎叶茂盛时采收地上或全草, 如益母草、荆芥、穿心莲、半边莲、霍香 等
➢ 特例: 秋季花蕾长成:茵陈蒿 开花前采:佩兰、青蒿 花开后采:马鞭草; 连根挖取:细辛、紫花地丁。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15
采收注意事项:保护药源
凡用地上部分者要留根 凡用地下部分者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 同一植物多个部位入药,兼顾适宜采收期
菘蓝(夏秋季大青叶,冬季板蓝根)、枸杞、栝楼 兼顾繁殖器官的成熟期,保证种群繁殖 动物药:以锯茸代砍茸、活麝取香 野生药用动物严禁滥捕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2
合理采收原则
综合考虑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 变化,既要质量又要产量
➢ 有如效成何分确含量定高峰适期宜与药采用部收分期产量?高峰期一致或产
量变化不大,含量高峰期为最佳采收期; ➢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
致,有效成分的总量最大值时为最佳采收期 (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含量); ➢ 毒性成分含量较低时采收。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6
叶类
原则:花开果熟前--花前叶盛或花盛期,分批采收; 原因:植物一旦开花结果,叶肉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就
向花、果转移,从而降低药材质量,如大青 叶、紫苏叶、艾叶、肾茶等; 特例:极少数叶类药材宜在秋后经霜打才采摘;如桑 叶:经霜后;银杏叶、枇杷叶:落叶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7
茎木类
➢ 原则:秋、冬落叶后、春初萌芽前,如关水通、忍冬藤等; ➢ 特例:与叶同用:花前期或盛花期 ➢ 木类药材全年可采:苏木、降香、沉香
花类 ➢ 原则:花开花盛时 ➢ 花蕾:金银花、丁香、辛夷、槐米 ➢ 花初开:洋金花 ➢ 盛开:菊花、红花(花冠由黄变橙红)、西红花 ➢ 花粉:蒲黄、松花粉, 及时采收
➢ 特例:1)急性子、牵牛子、豆蔻:一些蒴果类的种 子,若待果实完全成熟,则蒴果开裂,种 子散失,难以收集,须稍提早采收; 2)对种子成熟期不一致,成熟即脱落的药 材,如补骨脂等,应随熟随采。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11
动物类:
原则:因时猎取--与动物种类、药用部位生长特点有关; 桑螵蛸:三月中旬前虫卵未孵化 采后立即加热杀死虫卵; 斑蝥:有翅昆虫-清晨露水未干时,躲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栖
息于植物上,不易起飞,容易捕捉; 中国林蛙:秋末进入冬眠期时; 鹿茸:清明后45-60 d锯取,过时就会骨化成鹿角;
蛤蚧(大壁虎 ):宜在夏秋季捕捉; 全蝎:春夏秋均可捕捉; 蛤士蟆:两栖动物-冬眠期捕捉。
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南方刀螂、广腹螳螂的卵鞘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9
果实类
➢ 原则:果熟之后-如栝楼、桅子、薏苡、花椒、 木瓜等;
➢ 特例:1) 成熟经霜后:如 山茱萸秋霜后变红、 川楝子霜打变黄时采 ;
2) 幼果:少数种类要求果实未成熟时 采,如青皮、枳实等。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10
种子类
➢ 原则:果熟之后-果实充分成熟、籽粒饱满时, 如牵牛子、决明子、补骨脂、续随子等;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 自然因素:中药的品种、植物生长规律、 植物遗传与变异、环境因素等。
薄荷挥发油 阳光充沛 阴雨、久雨初晴 ➢ 人为合理控制: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有效成分、毒性成分、药效
2/9/2021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1
一、采收(collection)
影响因素:药用部位;季节;时间;生长
16
二、产地加工(Processing in producing area)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又称初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 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