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和孩子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教法探讨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
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教学流程设计(一)投影名言导入新课:“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
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1)王尔德其人:(1854———1900)。
英国作家,诗人。
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其作: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
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四人学习小组)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1)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答案:可从原文第5和10段来回答(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巨人和孩子》课件语文版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话异同
故事情节
西方童话往往注重故事情节的曲 折离奇和惊险刺激,而东方童话 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和意境的深
远。
角色塑造
西方童话中的角色塑造往往更加鲜 明和夸张,而东方童话中的角色则 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具有更强的代 入感。
主题思想
西方童话的主题思想往往更加多元 和开放,强调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而东方童话则更加注重家庭、亲情 和友情等情感因素。
角色扮演:分组演绎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角色扮演目标
通过亲身演绎,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巨人
体型高大,外表威严但内心孤独 。
孩子
天真活泼,善良勇敢,给巨人带 来欢笑和温暖。
教师角色
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大胆 表现。
表演准备
学生需熟悉故事情节,准备相应 道具和服装。
其他角色
可根据故事需要增设,如其他孩 子、村民等。
06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与实施建议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巨人和孩子之间 关系的变化,理解故事主题。
01
巨人和孩子最初的关系是怎样的?
03
02
讨论问题设计
04
随着故事的发展,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巨人和孩子的内心世 界的?
05
06
教师角色: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讨论, 给予必要引导。
真正的幸福所在。
王尔德的作品风格
王尔德的作品语言优美、富有诗 意,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 表达主题。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浪 漫主义色彩,同时也不乏现实主
义的批判精神。
跨文化交流:中英童话比较
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两国童话故事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 面也有所不同。例如,英国童话更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中国童话则更强调家庭和 社会的和谐。
巨人和孩子王尔德共22页文档
段落层次
一(1-2)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二(3-10)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花园,从此花
园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三(11-21)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也给
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问题:
1、巨人封闭花园的言行表
〈 二 〉 细
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 巨人这样做给花园带来的后
4、花园里有了美丽的春天,孩 子们又能和巨人在花园里快乐地 玩耍,这些是因为巨人什么样的 变化才换来的?
【自私的巨人在事实的教育下改 正了自己的错误,他的真诚与爱心 使花园更美丽,人与人之间更和谐 美好。】
表演故事:
注意巨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可请一人 诵读。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要心胸开阔充满爱心。爱心才能给 世界和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会给世 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 三
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指名 个别读或齐读),这个情节说明了 什么?
〉 【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
精
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巨
读
人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所见
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
——
耍。】 这个情节说明了爱心能给世界
品
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
味
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
语
幸和痛苦。
言
:
2、说说发现的精彩词句(包括拟人句)
美丽的春天:
小鸟: 欢唱 翩翩起舞
小鸟: 无心唱歌 树儿: 忘了开花
树儿: 欣喜若狂 用鲜花打扮 花儿: 伸出头露出笑脸
花儿: 缩回头睡觉
只有北风 冰雹 雪 霜 终年寒冬
有孩子们的欢笑 春意盎然
3、使巨人深受感动,立即悔悟的直接原因是 什么?悔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巨人和孩子》王尔德简介
王尔德简介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
1854年10月16日生于都柏林。
父亲威廉·王尔德爵士是著名的医生,爱尔兰科学院主席,母亲珍妮·弗兰西斯卡,笔名斯佩兰扎,是爱尔兰民族主义女诗人。
王尔德于1871至1874年在都柏林的三一学院求学。
1874至1878年在牛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学习,涉猎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斯宾诺莎、黑格尔等人的著作,并受到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以及先拉斐尔派绘画的影响,成为罗斯金和瓦尔特·佩特的美学观点的信徒,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的早期作品有诗歌和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快乐王子》(1888)流露了消极、悲观的思想,如王子散发他的衣物,却得不到受惠者的理解,同时也表现了快乐的幽默感和文章的结构美。
1891年王尔德出版了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
年轻的道林·格雷请画家霍尔伍德给自己画了一张肖像。
他深爱这张肖像,希望自己永远像肖像上那样年轻貌美。
他果然始终保持年轻时的美貌,但是他的肖像却逐渐发生了变化。
当道林造成爱恋他的女演员自杀时,肖像嘴角上露出了一丝残忍,当他为了忘掉她而去寻求新欢时,肖像的脸上出现了欲望。
道林不乐意再让别人看到变得苍老和凶狠的肖像,企图毁坏它,用匕首去刺它的胸部,但刺中的却是自己的心脏。
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肖像还是那样年轻英俊,地上却躺着一个憔悴、衰老的人。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肖像》一书的序言中,颇为系统地表达了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他认为“艺术家是美丽事物的创造者”,所有的艺术都毫无用处,文学作品也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只有写得好与坏之分。
他反对艺术家的倾向性,甚至认为“艺术家的伦理同情心是一种不能原谅的习气”。
这种唯美主义的观点是针对“为金钱而艺术”的观点提出来的,它强调艺术的纯粹,认为思想和语言均为艺术的工具,善与恶都是艺术家的材料。
他追求形式、结构上的新奇,作品多以严谨、机智、巧妙取胜。
【名校课堂】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15 《巨人和孩子》(语文版)含答案
15 巨人和孩子01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指出下列每组中的错别字或音,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1)烟囱(cōng)茸毛(róng)徘徊(hu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轮廓(guō) 肆意(sì) 不知所错(cu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栖息(xī) 敞开(chǎng) 累累果实(lé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积累——辨清下列形似字的字音,并分别组词。
徘()____排()____诽()____篷()____蓬()____缝()____萦()____萤()____索()____3.词语积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鸟儿们在树梢________(形容轻快地跳舞),兴奋地欢唱着。
(2)那棵可怜的树仍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________(不顾一切,由着自己性子)地咆哮着。
(3)只有雪和霜对此________(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4.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
外祖母本人像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幅像海泡石似得大鼻孔的鼻尖上。
(1)文段选自小说________,作者________。
(2)小说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著回答。
5.语言运用——仿照例句,以“爱”为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初一语文《巨人和孩子》课文欣赏
初一语文《巨人和孩子》课文欣赏《巨人和孩子》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后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耍。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累累果实。
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曲子,每当这时,嬉戏中的孩子们就会停下来侧耳聆听鸟儿的鸣唱,并相互高声喊着,“我们多么快乐啊!”一天,巨人回来了。
原来他到自己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在妖怪家里一住就是七年。
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要讲的话都讲完了,便决定回自己的城堡。
进了家门,他一眼就看见在花园中戏耍的孩子们。
“你们在这儿干什么?”他粗声粗气地吼叫起来,孩子们都吓跑了。
“我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说,“谁都清楚,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
”于是,他沿着花园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还挂出一块告示牌:闲人莫入,违者重罚。
他的确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从此,可怜的孩子们没有了玩耍的地方,他们只得来到马路上。
但是街道上满是尘土和硬硬的石块,让他们扫兴极了。
放学后他们仍常常在高耸的围墙外徘徊,谈论着墙内花园中的美丽景色。
“在里面我们多么快乐啊。
”他们彼此诉说着。
春天又来了,整个乡村到处开放着小花,处处有小鸟在欢唱,只有自私的巨人的花园依旧是一片寒冬景象。
由于看不见孩子们,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
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见那个告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
只有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
“春天已忘记了这座花园,”他们叫喊着,“这样,我们可以一年四季住在这儿了。
”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霜也让所有的树木披上夹衣,随后他们还唤来北风和他们同住。
北风应邀而至。
他穿一身毛皮大衣,对着花园呼啸了整整一天,把烟囱帽也给吹掉了。
“这是个令人开心的地方,”他说,“我们还得把冰雹叫来。
”于是,冰雹来了。
每天三个钟头,他不停地敲打着城堡的房顶,房上的石板瓦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后又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起来。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光,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分析巨人和孩子的性格特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后习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育:以故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并进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总结,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以及各自的心理变化。
2. 角色理解:探讨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巨人和孩子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
3. 象征意义:揭示课文中的象征元素,如巨人代表权威和固执,孩子代表纯真和善良等。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巨人和孩子》奥斯卡·王尔德人物生平
奥斯卡·王尔德人物生平奥斯卡·王尔德,又译奥斯卡·怀尔德,全名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王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童话家。
《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
他一生只有九篇童话作品,但每篇都是经典。
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
他的父亲威廉姆·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王尔德自幼便显示很高的天赋,他精通法语、德语和古典文学。
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毕业后,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学习。
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
在出版首本《诗集》后,他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来到伦敦发展。
虽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获得一个文学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伦敦社交界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
他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19世纪与萧伯纳齐名的英国才子,他一生中就写过九篇童话,但每一篇都是精华,他的童话作品可以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相媲美,童话集有,《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石榴屋》(又称《石榴之家》),最著名的童话为《巨人的花园》《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是的,最体现王尔德才华的,不是童话,也不是短片小说,而是《道连·格雷的画像》等长篇小说,以及《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莎乐美》等戏剧作品,其戏剧作品堪称一时之绝唱。
奥斯卡·王尔德(18张)1882年,王尔德在美国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两年后他与康斯坦斯·劳埃德(Constance Lloyd)成婚,两个儿子西里尔(Cyril)与维维安(Vyvyan)亦分别在1885年与1886年出生。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法探讨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
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教学流程设计(一)投影名言导入新课:“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
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1)王尔德其人:(1854———1900)。
英国作家,诗人。
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其作: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
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四人学习小组)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巨人和孩子》课件 语文版
重。如:他真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惭愧”词义轻。如:他为自己的迟到感到惭愧。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
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
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那么,英国作家 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15
巨人和孩子
童 话
1. 学习目标
5. 检查预习 9. 疑难探究
2. 作者简介
6. 听读课文
示牌。”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
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小鸟无心 唱歌,树儿忘了开花;春天再也没有出现,夏天也 不见踪影,也没有秋天(第8、10自然段)。
来自《点拨》
童话的特点
1.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童话通过完整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明的形象 来反映现实,揭示哲理,以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 2.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 童话中的幻想从根本上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是将生
活的本质方面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升华,
给以折光的反映。这种幻想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情节 虽然离奇可笑,但必须使人感到合乎情理。夸张是将事物引
巨人看到了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才明白是自己的自私 带来了恶果。特别是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后,树 儿立即怒放 出朵朵鲜花,鸟儿也飞回枝头放声欢唱;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 巨人的脖子, 亲吻巨人的脸,这些变化让他深受感动,从而深深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语文版】七年级下金榜学案:第11课《巨人和孩子》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累.累果实。
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qǔ子,每当这时,喜戏中的孩子们就会停下来恻耳línɡ听鸟儿的鸣唱,并相互高声喊着,“我们多么快乐啊!”(1)给加点的字注音。
累.累果实( ) 栖.息(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ǔ( )子línɡ( )听(3)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改为。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班同学欣喜若狂....,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B.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
C.我一听到好的立体声音乐就高兴得乐不可支....。
D.任何站在3D水族缸面前的观赏者都会觉得缸内的美景妙不可言....。
3.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巨人用斧子砍围墙的举动表明了他不再拒绝孩子、不再自私的决心之大。
B.文中的孩子、花鸟、春天是爱心的象征和化身,而围墙、风雪冰雹则象征人的自我封闭。
C.这篇童话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D.“缩”“唱”等动词把所描写的景物人格化,用得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4.综合性学习。
学了本课,学生深感爱心之可贵,决定在班里举办以“爱陪伴我们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补全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齐心齐德齐向善下联:爱心爱护(2)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一个恰当的比喻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二、美文品析(2013·重庆中考(B卷))阅读下文,完成5~9题。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陈荣生译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学会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学会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巨人会和孩子成为好朋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故事《巨人和孩子》的后续发展。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学会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15巨人和孩子教案语文版
15巨人和孩子“夫爱人者,人必进而爱之;利人者,人必进而利之;恶人者,人必进而恶之;害人者,人必进而害之。
”看看英国闻名作家王尔德在《巨人和孩子》一文中是怎样解说爱心的。
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激励学生勇敢思疑,教师适合点拨,引导学生成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3.经过片段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正大剧场结束曲中唱道:“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韦唯在《爱的奉献》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还有一位诗人说道:“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墓地。
”(投影以上歌词或名言)请同学们说说对“爱” 的理解,能够应用格言、歌词,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现1生字注音绿茸茸( r ónɡ)栖息(qī)嬉戏(xī)...果实累累( l éi)城堡(bǎo)翩翩起舞(piān)...斗篷(pénɡ)吼叫(xiào)冰雹(báo)...彷徨(pái hu ái)呼啸(páo xiào)烟囱(cōnɡ).....2词语解说栖息:停留。
任意:不论所有由着自己的性子。
聆听:(书)听。
彷徨: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举棋不定。
乐不可支:乐得都快支撑不住了。
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吼叫: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妙不可以言:美好到了极点,无法用语言表达。
欣喜若狂: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聆听( l ínɡ).任意( sì).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作飞舞。
笼盖: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形容窘况或发慌。
措,部署,办理。
3作者名片王尔德( 1854— 1900),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提议者。
对 20 世纪的英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主要作品有童话集《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长篇小说《陶连格雷的画像》,诗剧《莎乐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
作者简介 字词积累 故事结构 故事主旨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小游戏
作者简介 • 王尔德,英国作家、诗人、剧作家,英国 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 • 最著名的童话为《巨人的花园》、《快乐 王子》、《夜莺与玫瑰》,在王尔德的墓 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 本文选自《世界著名童话作品集》
问题:字迹过于潦草, 在作文中字迹的工整程 度是和分数有关的!
三、总结优缺点 优点:1.部分同学的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如:周
思睿《月下花语》、颜欣怡《菩提》等 2.寓意明确,简洁明了;如:蒋楚扬《乌龟 与狼》、朱世杰《扛枪的猴子》等等
缺点:1.将寓言写成了童话;
2.寓意不明,表述不清/主体不突出,详略不 当;如:罗麒麟《农夫与狼》、刘捷《桂花和桂花 树叶》 3.不了解的事物胡乱套用; 4.字迹不清。
评析: 语言简单、情节生动、主旨鲜 明(没有亲情爱情友情,哪怕 腰缠万贯也满心空虚)
评析:故事简洁生动,告 诉我们做事情不要过于死 板,学会灵活运用(当有 捷径可走时,没必要固执 走曲折的道路)
评析:语言诙谐幽默, 但主旨升华过于突兀, 情节安排不合理
评析: 语言简 洁,主 旨突出, 告诉我 们做事 不能够 一成不 变,要 根据具 体情况 具体分 析。
字词积累
• • • • • • 注意下列字音字形 毛茸 茸(róng) ng) 聆听(lí (yān cōng) 烟囱 冰雹 (báo) 咆哮(páo xiào)
栖 息 (qī ) 徘徊(pái huái) (piān) 翩翩 起舞 (cuān) 上蹿 下跳 窗廓 (kuò)
故事结构 • 标好段落,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结 构,概括大意。 • 1)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文 章结构,简单概括。 • 2)谈谈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话,为什么?
寓言
含有劝喻和 讽刺意味的 故事
篇幅短,情 节单纯有趣
来自现实生 活,反映人 们的看法或 批判、讽刺
由此及彼, 托古讽今, 突出讽刺性 、启发性
童话故事接龙
游戏规则:
1.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老师给出故事开头后 ,按照顺序说一两句语意完整的话承接故事,与前 一个同学内容要相符合。(轮流直至故事结束) 2.情节要完整合理,步步深入。 3.每小组有一分钟的准备时间,其他同学保持安静
看看团结合作的力量有多大!
假如有一天,小男孩来到巨人的花园,会发 生怎样动人的一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续写《巨人和孩子》的故事。
• 老师的开头:
很多年以后,当年亲吻过巨人的小男孩 回到这个他曾玩乐的花园,他想看看,那个 温柔的巨人还在不在……
寓言作文评析
一、谈谈你们对寓言的了解。 写一则寓言故事的步骤:
1)确定故事的中心思想(主旨); 2)确定故事的人物(少); 3)构思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4)丰满故事,使其生动(添加对话、拟人、夸张、 心理描写)
二、作文赏析
范文1:颜欣怡《菩提》 范文2:许怡瑶《针丢失之后》 范文3:赵雍鹏《 》(无题) 范文4:胡文勇《新乌鸦喝水》 范文5:杨锦程《想飞的小猪》 范文6:刘厚杨《笼中虎》 范文7:龙芊孜《读书人》 范文8 9:张钧彦、金哲
评析:故事的语言优美 生动,但立意有些偏离, 梦想是需要我们用行动 去实现的,不是想想就 可以的,更偏向于童话 故事。
评析:故事很有新意,以文言文 的形式简洁而生动的讲述虎和鼠 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坏人的话 不要过分相信,否则最终会害了 自己。
评析:故事叙述简洁,但在常 识上把握还不够,主旨:过分 的谦虚可能会导致自己失去机 遇,当有真才实学的时候要适 当表现自己的才能。
故事主旨
从这篇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则 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 犯错不要紧,但 题材
表现幻想世 界,以物拟 人,妙趣横 生
特点
想象丰富, 突出形象性 ,注重趣味 性
童话
带有浓烈幻 想色彩的虚 构故事
篇幅长,情 节神奇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