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对诗歌句意进行考查的题目,选的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 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蕴含 深刻含义。一句诗(词)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 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 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词)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 诗(词)内容。
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 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 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 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 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 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 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 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古代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以下几类:
1.动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2.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3.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4.拟声词: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5.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 氛。 6.数量词:经作者精心锤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题型 原卷版(全国通用)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题型 原卷版(全国通用)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唐叔良溪居张羽①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②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①张羽:元末江南诗人。

②香灺(xiè):灺,灯烛灰,此指香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野望通”三字,既交代上句“思无穷”的缘由,又统摄该句以下三联的描写与感喟,是全篇的“诗眼”。

B.首联叙事。

“每到”可见是常来,对风景本当不再经意,却仍“思无穷”,看似无理,实则笔法曲折,引出并凸显四野风景之妙。

C.片雨,阵雨;隔村,村落挨着村落;疏林,稀疏的林木。

颔联中所望之景反映了主人疏懒、淡泊的心境。

D.本诗描述了到好友唐叔良书斋所见景色。

尾联看似是提问,其实是称赞友人。

“几人同”三字,又暗示自己是其同道,表达了仰慕之情。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辞亦值得品味。

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的“犹”“已”两字的妙处。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罢官,加之牙齿病痛,内心愁苦之情用一“凉”字全部托出。

B.颔联“脱屦”“敷衾”的动作,看似平淡,恰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C.在诗人眼中,定林幽静的环境适宜修身养性,祛除心中的烦忧。

D.这首诗即兴即事,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

5.赏析诗歌颈联。

6.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 律诗B. 小令C. 古体诗D. 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 “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 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答案】(1)A(2)D(3)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解析】【分析】(1)结合诗句内容“弹”“观”“宽”“寒”等分析,本诗属于律诗。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故选A。

(2)D项,“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错误。

“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故选D。

(3)作答本题,先要描述这两句话的内容,然后加以赏析。

日光、秋云、天空、大海,景象壮观,不是直接写潮,而是写江潮的背景,以海天的壮阔有力地衬托了江潮的壮观,表现出钱塘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故答案为:⑴A;⑵D;⑶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大海无边无际。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高三总复习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溪居柳宗元②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d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5(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5(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刷题练习题5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情与景相兼相融,虽情感悲戚,景象凄清,但语言晓畅,气韵生动。

B.上片主要写作者和好友在中途分别的场景,下片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感情。

C.词篇描写离别,用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等直接表现离人的辛酸。

D.结尾句描写了词人的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凝聚在深沉的眼神里,耐人寻味。

2.葛长庚的词讲究语言凝练,工于推敲。

请结合本词内容选取两处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①卢肇②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③。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

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

末秋到家潘图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

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

【注】①潘图:袁州宜春人,唐会昌年间贫居长安三载,应举不第。

②卢肇:唐会昌三年状元,此前他在科场困厄近二十年。

③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3.下列对《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下句典出《庄子·内篇·逍遥游》以北溟鱼化为大鹏比喻自己科场及第,扣合题意。

B.颔联与“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中的“青云”都指“隐居”。

C.颈联对仗工整,抒发了饯别友人的嗟惊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欣喜。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悲怀三首(其三)①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②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①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

②邓攸:西晋人。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

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B.颔联引用典故,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C.颈联继续抒怀,诗人情难自己,无意于人间,唯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D.尾联向亡妻表白心迹,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其“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

2.诗歌题为“遣悲怀”,你认为诗人的悲怀排遣了没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小孤山①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

B.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

“砥柱”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D.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

一、形象分析题(一)人物形象题提问方式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

2. 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3. 请简要分析(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方法(1)1. 总述:本诗塑造了一个xx(特征1)xx(特征2)的xx(身份)形象2. 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特征(解释或翻译诗句+手法=形象)3. 评价:指出形象表现的情感和呈现的意义。

PS:第2 步和第3 步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在一起作答。

方法(2)1. 特征①:分析2. 特征②:分析3. 特征③:分析感旧【宋】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实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①壮志难酬。

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终老。

②迟暮悲伤。

“一簪华发醉秋风”写出诗人此时白发萧疏的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有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二)景物形象题提问方式1. 这首诗/某联/某几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3.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1. 本诗通过描写....等意象2. 描绘了一幅xx xx 的画面(营造了xx xx 的氛围/渲染了xx xx 的气氛)3. 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心情、心境),达到了.....的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高考真题解读]1.(2015•新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残春旅舍[唐]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执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答案(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2015•新课标全国Ⅰ,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唐]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_________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_________答案(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共七组14首,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共七组14首,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病中友人相访〔唐〕白居易卧久不记日,南窗昏复昏。

萧条草檐下,寒雀朝夕闻。

强扶床前杖,起向庭中行。

偶逢故人至,便当一逢迎。

移榻就斜日,披裘倚前楹。

闲谈胜服药,稍觉有心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中“卧久”言明诗人卧病已久,萧条草檐、寒雀意象寓情于景,可见诗人心中孤寂、落寞。

B.“偶逢故人至”呼应题目中的“友人相访”。

诗人强忍病痛起床,前往庭中散步,偶遇故人,权当是特地迎接。

C.诗人长久卧病在床忘记了时日,想象在日暮时分与友人在榻上闲谈,披裘倚楹,心情拨云见日。

D.末尾两句说因为有好友相伴,闲谈也成了治愈疾病的良药,这让作者平常枯燥的日子多了一丝趣味与欢愉。

2.白居易的诗歌语言以通俗晓畅见称,请结合此诗内容简要分析。

二、梦后寄欧阳永叔〔宋〕梅尧臣不趁常参①久,安眠向旧溪②。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

山王③今已贵,肯听竹禽啼。

注:①趁:跟随。

常参:五品以上官员须在皇帝正朝日,去大殿朝见。

当时作者居家为母守丧。

②旧溪:指作者故乡宣城东西二溪。

③山王:指竹林七贤之山涛、王戎,都担任高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因为母亲守丧而远离朝廷很久,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关切、对友人的思念。

而“向旧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恋。

B.诗歌颔联写诗人在梦境中跨越千里与友人相会,以及梦后只有一轮残月相照与一城鸡鸣相陪的情景,又与标题中的“梦后”照应。

C.“言犹在”写梦境中与友人相聚的话语还在耳边回荡;“浮生”句指人生不也和一场梦一样。

“齐”在这里指的是一样的道理。

D.尾联以山涛、王戎作比,然后问友人是否愿再一起听竹禽啼鸣,这是希望居高位的欧阳修不改初衷,不要忘记朋友之间的情谊。

4.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一、题宝鸡县斯飞阁【注】〔宋〕苏轼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

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①,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②,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③北望心。

百年④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①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

②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

③君恩:指唐代宗之恩。

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

④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之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借眼前景来抒发作者无以自遣的心境,抒情极为沉痛。

C.整首诗反映了诗人愁苦悲哀的心境;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照,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D.“老病”二句,短短十字,凝聚着丰富的内容。

“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献池州牧杜荀鹤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虽献给地方官,却与展示才华抱负以求引荐的干谒诗有所不同。

B.“江路静”与“郡城安”,写出凶年之后、戎装断绝的安定美好生活。

C.颈联“惊断莺声”化用《春望》“恨别鸟惊心”,凸显战争的残酷。

D.本诗将丰富的内涵压缩于七律短幅中,语言清新而通俗,平易近人。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哪些“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高三一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上·高适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注] ①本诗作于唐开元.二十年(732年),诗人初次处边塞欲从军立功之时。

②转斗:连续作战。

④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一说指战国时赵将李牧,二人均抗击匈奴,使其不敢犯境。

④按节:持节。

⑤纵横谟:合纵连横之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总起全诗,前一句交代诗人行踪,后一句则凝练简洁地概括诗人的感想。

B、“亭堠列万里”与《燕歌行》“旌旆逶迤碣石间”类似,都以军中场景寫军队士气。

C、“常怀”两句对“纵横谟”未具体解说,但谈者仍可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抱负与自信。

D、尾句的“郁纡”既写关河迁回的眼前景,又写诗人愁闷的心中情,情景妙合无间,16、“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与“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都写到“李将军”,但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三期初学情调研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在异域历尽艰难困苦的苏武,骤然见到汉使者,表现出极为激动、复杂的感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典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典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典型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①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②,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③,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

②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

③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 “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 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 “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

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答案】(1)B(2)《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

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

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

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解析】【分析】(1)选项B,“自然的秋声”理解有误。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简要分析“即便”和“细语”两个词的妙处。 “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 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
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
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
艺术手法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语言、炼字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语言 这首诗,明白晓畅,诗人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 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含蓄细腻,楚楚动人,令人读了之后,自然对她产 生深厚的同情。 炼字 “不忿朝来鹊喜声!”啊,原来是黎明时分那声声悦耳动听的喜鹊鸣叫,把她 引到门前去的。“乾鹊噪,行人至。”这不明明预兆着日夜思念的“行 人”──出了远门的丈夫马上要回来吗?所以她忙不迭地跑到门前去了。可是, 门外只有车尘马迹、稀稀落落的行人,哪里有丈夫的影儿!她伤心透了:一方 面是由于失望;另方面她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忿”(即不满、恼恨)二 字,正传达出少妇由惊喜陡转忧伤的心情。
诗歌结构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请分析首联中“离别自堪悲”的作用I
艺术手法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1、请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艺术特点是以美景衬哀情。在一般情况下,溶溶月色,灿灿星光能够引起 人的美感。但是一个沉浸在痛苦中的心灵,美对他起不了什么作用,有时反而更 愁苦烦乱。此诗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用“良夜”、“明月”来烘托和渲染愁 情,孤独、怅惘之情更显突出,更含蓄,更深邃。此诗艺术上的另一特点是用虚 拟的手法,来加强语气,突出人物形象,从而深化主题。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心 情与外景的不协调,既是眼前情况的写照,更预设了今后的情景。这种虚拟的情 景,没有借助任何字面勾勒,而是单刀直入,直接表达虚拟的境界,与一般虚拟 手法相比,又别具一格。 2、“任他”二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任他”二字妙在既表现出诗人的心灰意懒,又描绘出主人公的任性、赌气的 个性特点,逼真而且传神。
开首两句洒脱飞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 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
艺术手法——通感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炼字
拜新月 李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补充注释: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 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 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 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 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 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艺术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 •
•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 诗当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说来,鸟语 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 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 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 “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 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 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 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 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 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 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 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 缓起来。全诗以问句作结,越发显得言短意长,含蕴不尽。
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两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 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 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 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
咏物诗
• • • 王勃●咏风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结构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 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 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人物形象
咏物诗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物诗
• 骆宾王●咏蝉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 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政治诗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送别诗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开头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诗人形象)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 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画面 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 甫从他家走出,路上,也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 是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人物形象 到人家作客,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分析 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 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 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 概括形象 他是个安贫乐道 ,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
送别诗(写法别致)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 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 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 神往。 这首赠别诗写得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 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 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 送别佳篇。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 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 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
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
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 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
艺术手法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 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 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描摹思妇
I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古诗鉴赏
咏物诗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艺术手法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却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 是叙述和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如不解其寄托的深意,便觉质木无文。然而,它确是 一首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咋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诗人类似“无题”的《杂诗》共有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 战情绪。这一首诗除了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希望有良将早日结束战事, 是思想上较为积极的一首,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人物形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