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ppt
合集下载
24《蒹葭》PPT
茂盛的样子
凝结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逆流而上 追寻 Nhomakorabea艰险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而下
仿佛、好像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茂盛的样子
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岸边,水草相接 的地方
溯 洄从之,道阻且跻。
险高
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坻 。
水中的高地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 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 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 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 整的艺术世界。
试着背诵 蒹葭
蒹葭 白露 伊 人
道 宛在
苍苍 萋萋 采采
霜 水一方 晞 水之湄 已 水之涘
长 水中央 跻 水中坻 右 水中沚
字词检查
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蒹 葭 伊人 溯 洄 qī qī xī méi 萋萋 晞 湄 jī chí sì zhǐ 跻坻涘 沚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萋萋, 芦苇一片凄清清, 白露未晞。 清晨露珠尚未干。 所谓伊人,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在水之湄。 她就站在河那边。 溯洄从之,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阻且跻。 越走越高道儿难。 溯游从之, 顺流而下去找她, 宛在水中坻。 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
蒹葭采采, 芦苇茫茫连成片, 白露未已。 清晨露水没有完。 所谓伊人,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在水之涘。 她就站在河那边。 溯洄从之,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阻且右。 道路险阻又弯曲。 溯游从之, 顺流而下去找她, 宛在水中沚。 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
《蒹葭》ppt课件
不同点:
1.《关雎》表现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朴素,健康明
朗,热情浓郁;《蒹葭》含蓄地抒发了对丁“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情
意,惆怅、伤感。
酉 年
2.《关》叙事线索清晰,画面形象可见;《蒹》意境含蓄,场景朦
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丁 酉
年
《蒹葭》以深秋的芦苇起兴,通过描述访求
“伊人”而难得的实际情景和想象之景,表现了 主人公对意中人的不懈追求和强丁 酉 烈的思念之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
丁
酉
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
年
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
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 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溯丁 酉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年。”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 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 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年
深入探究
3.《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 了什么作用?
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 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 笼罩在晨雾中的丁 酉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 的芦苇。一条河年 流,蜿蜒而去。望远处, 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 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 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茂盛的样子
干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路)高而陡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ppt课件完美版
白 在 道 宛
露 水 阻 在
未 之 且 水
已 涘 右 中
。 。 。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已:停止
译文(三章)
岸边芦苇茂又盛,露水珠儿没晒干。我思 慕的那个人,正是在那水涯边,逆流而上 去寻她,水路迂回曲又弯 ,顺流而下去寻 她,仿佛就在水中沙滩上。
③求而不得: 在水一方(之湄、涘), 宛在水中央(坻、沚)
④渴慕伊人: 不畏艰险,上下求索,可见渴慕之致
“ 秋 水 伊 人 ”
“蒹葭”就是芦苇,在中国古典文
学当中有许多基本定型的意象,芦苇就 是其中之一。
本诗中 水 的意象有“阻隔”和、迷离朦胧的意境。而这种凄凉迷
写人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内容赏析
(3) 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 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①执著追求: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②历经艰险: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生于水边。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 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 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 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 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蒹葭》ppt课件(35页)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生于水边。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清代叶燮 [xiè] 在其《原诗》中 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 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 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 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上下求索,不怕艰 难险阻,矢志不渝的 青年。
对《蒹葭》主题的理解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 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 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 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 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 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蒹葭》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 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 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 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但有一点 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 见”之情、“执着追求”之意、 “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
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
1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求而不得: 在水一方(之湄、涘), 宛在水中央(坻、沚)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生于水边。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清代叶燮 [xiè] 在其《原诗》中 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 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 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 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上下求索,不怕艰 难险阻,矢志不渝的 青年。
对《蒹葭》主题的理解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 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 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 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 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 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蒹葭》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 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 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 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但有一点 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 见”之情、“执着追求”之意、 “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
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
1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求而不得: 在水一方(之湄、涘), 宛在水中央(坻、沚)
《蒹葭》ppt课件
12 《诗经》二首
蒹葭
文学常识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 国_现__实__主__义_诗歌传统的源头。
•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又称_《__诗__三__百__》。
• 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称为 _“__五__经__”__。
•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__风__、__雅__、__颂____三大类,主要表现 手法是_赋__、__比__、__兴__,合称《诗经》六义。
“伊人”总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在主人公不懈追求伊人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焦急,急迫
不畏艰险
失望惆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主人公:热烈向往爱情,上下求索,不畏险阻,
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矢志不渝。
5.“宛”字在本首诗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其妙处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 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 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 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 《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任务一:诵读诗歌 蒹葭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四言一句,句式整齐。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跻(jī)。押韵叠字,韵律感强。
蒹葭
文学常识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 国_现__实__主__义_诗歌传统的源头。
•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又称_《__诗__三__百__》。
• 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称为 _“__五__经__”__。
•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__风__、__雅__、__颂____三大类,主要表现 手法是_赋__、__比__、__兴__,合称《诗经》六义。
“伊人”总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在主人公不懈追求伊人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焦急,急迫
不畏艰险
失望惆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主人公:热烈向往爱情,上下求索,不畏险阻,
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矢志不渝。
5.“宛”字在本首诗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其妙处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 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 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 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 《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任务一:诵读诗歌 蒹葭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四言一句,句式整齐。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跻(jī)。押韵叠字,韵律感强。
第12课《蒹葭》课件(共17张ppt)
回
顾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
旧 知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祖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祖。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
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烘托、衬托,借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事物为所咏之事做铺垫。
听 读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课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文
分
析
1.《蒹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
论
开头两句以秋景起兴,交代了时令,展现了一幅萧瑟
、冷寂(或凄清、凄凉)的秋景图。为全诗渲染了萧索
凄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分
析
2.“宛”字在本首诗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请从炼字的
讨
角度赏析其妙处。
论
“宛”是“好像”的意思,将实景与想象结合,创造
水边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并且高而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
就在水中的小洲上。(河边)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 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写法借鉴
1.反复咏叹,凸显感情
《蒹葭》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写“可望而不可 即”的渴慕深情,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化,感情也有发 展,这样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呆滞之弊。
第12课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21张PPT).
小结
《蒹葭》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 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 音绕梁的效果。
品读悟情
结合以下词语含义,朗读第一章,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个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寻找。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蒹葭
蒹葭 苍苍,白露 为霜。所谓 伊人,在水 一方。 溯洄 从之,道阻 且长。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央。
蒹葭 萋萋,白露 未晞。所谓 伊人,在水 之湄。 溯洄 从之,道阻 且跻。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坻。
蒹葭 采采,白露 未已。所谓 伊人,在水 之涘。 溯洄 从之,道阻 且右。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沚 。
拓展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谢 谢
思考:
1、诗人是怎样一个形象? 2、诗中的“伊人”是何人?
1、诗人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2、“伊人”也许是诗人心中倾慕、努力追求的女子,也可以泛 指一切美好的事物,诗人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象征人生中对美 好事物的执着追寻。
第一章借景抒情,在以景起兴要稍慢、
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 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 整的艺术世界。
拓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诗经.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轻柔,读出凄清冷寂的气氛。
初二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12 《蒹葭》课件(共34张PPT)
近期有一个电视栏目《传 唱经典》很火,同学们喜欢吗?
我心目中也一直蕴藏着对 经典的热爱!
记得有一首歌叫《在水一方》,从它被邓 丽君第一次演唱以来,到现在还一直被传唱。是 什么让它有如此的魅力?下面请同学们欣赏。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 他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他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 他在水中伫立。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逆流而上追寻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顺流而下去找她, 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芦苇茫茫连成片,
清晨露水没有完。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她就站在河那边。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险阻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找她, 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
我们刚才聆听的歌声不是《诗经》里的原词原 调,是台湾现代著名女作家琼瑶改编里的。原 诗就是《蒹葭》。
•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感觉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一下 在《蒹葭》这首诗。
然后听一下别人是怎么朗读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展开想像,再现深秋早晨 之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出来,并说说景物描写的 作用。 •想像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 作心理。 •想像你心目中的伊人形象。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 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 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 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 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 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 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 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 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 可言状。
我心目中也一直蕴藏着对 经典的热爱!
记得有一首歌叫《在水一方》,从它被邓 丽君第一次演唱以来,到现在还一直被传唱。是 什么让它有如此的魅力?下面请同学们欣赏。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 他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他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 他在水中伫立。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逆流而上追寻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顺流而下去找她, 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芦苇茫茫连成片,
清晨露水没有完。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她就站在河那边。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险阻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找她, 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
我们刚才聆听的歌声不是《诗经》里的原词原 调,是台湾现代著名女作家琼瑶改编里的。原 诗就是《蒹葭》。
•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感觉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一下 在《蒹葭》这首诗。
然后听一下别人是怎么朗读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展开想像,再现深秋早晨 之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出来,并说说景物描写的 作用。 •想像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 作心理。 •想像你心目中的伊人形象。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 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 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 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 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 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 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 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 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 可言状。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33张PPT)
❖ 一组意象构成了优美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 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 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 气氛就是意境。
❖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品味诗的意境美
《蒹葭》意象: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 氛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 关于《蒹葭》主题的几种说法:
❖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 “‘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 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 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 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 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秦风·蒹葭
❖闻一多:
❖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 得它百读不厌。”
诗的主人公 是怎样一个
形象?
❖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 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朦胧的意境、朦胧的人物、 朦胧的主题,给予人们的 美感非常丰富。堪称中国 史上第一朦胧诗。
❖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品味诗的意境美
《蒹葭》意象: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 氛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 关于《蒹葭》主题的几种说法:
❖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 “‘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 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 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 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 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秦风·蒹葭
❖闻一多:
❖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 得它百读不厌。”
诗的主人公 是怎样一个
形象?
❖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 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朦胧的意境、朦胧的人物、 朦胧的主题,给予人们的 美感非常丰富。堪称中国 史上第一朦胧诗。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之《蒹葭》课件(共26张PPT)
蒹 葭
《蒹 葭》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生于水边。
诗文朗读 〔注意字音〕
读准读音
1:辨析字词读音 2:请全班同学朗诵课文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即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 •宛:好像、仿佛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 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 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主题: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 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zhĬ
《蒹 葭》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生于水边。
诗文朗读 〔注意字音〕
读准读音
1:辨析字词读音 2:请全班同学朗诵课文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即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 •宛:好像、仿佛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 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 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主题: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 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zh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 蒹葭》课件(共20张PPT)
让主人公寻寻觅觅的“伊人”, 除了是一位爱而不得的女子之 外,还可能是谁(什么)?
主题理解
“伊人”可能是爱人,可能是理想,也可能是我们心中的美好事物。
爱情说 理想说 政治说 惜时说
执著地追求心上人,陷入烦恼。 追梦之路荆棘丛生,应坚持不懈。 爱惜人才,招贤纳士。 白露流水转瞬即逝,珍惜时间。
主旨归纳 这是首爱情诗,写对恋人的思念与 追求,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 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 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 的真挚和执着,抒写了欲见而不得 的惆怅之情。
2、下列关于《蒹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 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B.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 来。 C.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 “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 种想象。 D.《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男主人 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 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第三章
河边芦苇茂盛鲜明,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 我所爱的人,就在对岸河边。我逆流而上去 追寻她,道路迂回难走。我顺流而下去追寻 她,她好像在水中小块陆地。
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 深沉的相思之情。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蒹葭》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22
《关雎》的颁奖词:以和鸣的雎鸠起兴, 美丽贤淑的女子与温文尔雅的君子结为琴 瑟之好,悠扬婉转的爱情歌谣传唱至今。
《蒹葭》的颁奖词:秋水伊人的扑朔迷离, 痴情恋者的热烈执着。山路崎岖漫长,痴 情者上下求索;河水曲折悠远,秋水伊人 在水一方。优美的诗篇,古老的歌谣;令 人遐想,美不胜收。
他在水中伫立。在水一方最.新r版a整理rppt
5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边。
芦 苇 ,皆生于水
最新版整理ppt
6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14
(2)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 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 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 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 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最新版整理ppt
15
《蒹葭》这首爱情诗,叙写了一位热 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 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 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 惆怅之情。
最新版整理ppt
2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6
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 子吗?Leabharlann 最新版整理ppt18
“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 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 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等 等,诗歌的主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以 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 无论怎样,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的、 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追求的精神却是不 变的。但是一般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 多,并且“伊人”为美丽的姑娘。因为似 乎只有男女青年的爱才如此浓烈真挚。
第12课《蒹葭》课件(共22张ppt)
1、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 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 什么作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以秋景起兴,交代了时令,展现了一 幅萧瑟、冷寂(或凄清、凄凉)的秋景 图,为全诗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 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险而漫长,但主 人公仍不放弃,从侧面表现了主人公的 痴情、执着和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解读诗歌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未晞”,营造了冷寂、落寞的氛围,烘 托了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难,主人公却 不改初衷,上下求索,从不放弃。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失望惆怅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主人公形象: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 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诗歌总结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 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真诚的向 往,执著的追求,以及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 苦恼和惆怅。
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困难重重,突 出了他想见“伊人”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结构梳理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在水一方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ຫໍສະໝຸດ 伊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葭人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反伊 复人 咏难 叹求
品味诗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品味诗歌
《蒹葭》PPT【优秀课件】36页PPT
《蒹葭》PPT【优秀课件】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蒹葭》优秀课件PPT
•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周颂》、 《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赋:赋是直接叙事、描写的手法。 ❖ 比:比有比喻和比拟两种。 ❖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如 《硕人》、《关
雎》等。比拟有《硕鼠》、《新台》等
兴:就是先说其他的事物,再引入诗歌的主题。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 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五、农事诗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读字音
(名词作状语,在右边) (形容词,弯曲)
(三)名句积累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行文思路
导思1.本诗采用了 怎样的思路来表现 追求的过程的?
关键词: 美好爱情
不同意境
导思2.这两首诗有 什么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蒹葭》课文朗读。
一、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
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 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 些传说和英雄史迹。
赋:赋是直接叙事、描写的手法。 ❖ 比:比有比喻和比拟两种。 ❖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如 《硕人》、《关
雎》等。比拟有《硕鼠》、《新台》等
兴:就是先说其他的事物,再引入诗歌的主题。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 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五、农事诗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读字音
(名词作状语,在右边) (形容词,弯曲)
(三)名句积累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行文思路
导思1.本诗采用了 怎样的思路来表现 追求的过程的?
关键词: 美好爱情
不同意境
导思2.这两首诗有 什么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蒹葭》课文朗读。
一、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
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 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 些传说和英雄史迹。
大学语文 《蒹葭》共20页PPT
企慕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第三层,(五、六句)分述“在水一方”的一种特定情境:逆
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终不可达。 第四层,(七、八句)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种特定情境:
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 近。
全诗通过总述、分述、逆流、顺流的反复描述,将在水一方、 可望难即的企慕追寻情境展现得十分清晰,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 执著追求精神和追寻不得的空虚惆怅心情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二、以《蒹葭》为例,请谈谈你对诗歌中 存在的“朦胧美”有何看法。
三、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蒹葭》一诗的内容、 情调、情感。
扩展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课堂练习题
1.简述诗歌三章的段落大意。
2.《蒹葭》诗歌第一章是如何体现 意象中诸多经验的。
参考答案:
❖ 第一章: 苍茫茫的一片芦苇,蒙盖着露水变成的
霜。所说的那个人儿,在水的一旁。 逆流而追呢,路途艰险而长远; 顺流而追呢,也就在水的中间碰到了。
参考答案:
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终不可达。 第四层,(七、八句)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种特定情境:
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 近。
全诗通过总述、分述、逆流、顺流的反复描述,将在水一方、 可望难即的企慕追寻情境展现得十分清晰,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 执著追求精神和追寻不得的空虚惆怅心情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二、以《蒹葭》为例,请谈谈你对诗歌中 存在的“朦胧美”有何看法。
三、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蒹葭》一诗的内容、 情调、情感。
扩展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课堂练习题
1.简述诗歌三章的段落大意。
2.《蒹葭》诗歌第一章是如何体现 意象中诸多经验的。
参考答案:
❖ 第一章: 苍茫茫的一片芦苇,蒙盖着露水变成的
霜。所说的那个人儿,在水的一旁。 逆流而追呢,路途艰险而长远; 顺流而追呢,也就在水的中间碰到了。
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绕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 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 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拓展阅读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 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 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 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 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 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 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垣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2)《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 (3)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
特点更加突出。
2、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 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 率、朴实。
《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 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 情。
在水一方 作词:琼 瑶 作曲: 林家庆
演唱:邓丽君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悉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疑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依悉彷佛 她在水中伫立
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 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艰险而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的高地。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
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 陆地上。
整体感知:
•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 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 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 造成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 烘托了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 伊人的忧郁感伤的情怀,使这首诗在艺术 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 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 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 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 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蔼迷蒙,弯曲 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 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切而急切地 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 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 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 不可言状。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 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拓展思维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 之情?
2、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 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 可望而不可有 什么好处?
• 使诗歌内容层层递进,逐步展示主人 公急切寻找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惆怅之 情,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和 音乐感的艺术效果。
描写艺术形象 特点
一、蒹葭、霜露、秋水
——凄清的秋景(渲染气氛)
二、伊人(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可望而不可及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执著追求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复沓) 起兴手法
比较阅读:
• 1、试简要比较《关雎》和《蒹葭》在 写法上的异同。
(1)《关雎》着重在叙事,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 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而《蒹葭》却 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只选一个场景。
•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 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不得的苦闷 感伤情怀?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析:“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 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 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爱的坚 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 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 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 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 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请说说你的理由。
析: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 忧郁缠绵,怅惘感伤。渴慕倾心于伊 人,执着的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 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 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 故苦闷感伤忧郁。
大胆说出你的初读感受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 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作写意 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 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 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之感。
写法探究:
1、全诗三章,每一章在表达方式上有 什么共同特点?
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怅然若失而 又热烈爱慕伊人的心境的?
1、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描写一幅 萧瑟冷落的秋景,渲染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 人”的情况进而抒发情感。全诗熔描写、抒情于 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