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2)
最新人教版必修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历史编写人:吕本龙审稿人:王明强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
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
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三、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四、学情分析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世界历史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如何设计一个主体的历史情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生涩为通俗,成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初步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漫画探讨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分析从盟友到对手的历史背景。
材料展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是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分割世界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格局有整体的稳定性和局部的不稳定性,在学习中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可贵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的含义;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双重影响。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物理中有正负两极,化学中有阴阳两极,地理中有南北两极,我们历史中也有两极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二战后的两极世界。
★步骤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用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辅之历史图片,探讨战后的世界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一极(单极),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多极。
1、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一极(单极)?(1)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矛盾日益加剧,而此时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主义已经投降,美苏双方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2)战后的美苏两国在政治、军事实力上势均力敌。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奠定了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奠定了两极世界的基本框架。
2、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多极?(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后的美国独占鳌头,苏联空前强大。
传统的大国英国、法国遭受重创,新兴的德国、日本一时难以崛起。
无法形成与美苏相抗衡的第三极或多极。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教案:《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内容:《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2.掌握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3.分析两极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2.掌握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分析两极世界的影响与意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两极世界的照片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兴趣,并提出导入问题:“你有没有听过两极世界?它是如何形成的呢?”第二步:知识讲解(25分钟)1.呈现并简要讲解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和原因,如二战后的冷战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等;2.介绍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包括冷战的持续与对抗、经济体系的崛起与分裂等;3.讲解两极世界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如东西方对峙与冲突的加剧、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30分钟)选择若干个案例,如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通过分析这些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两极世界对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回答导入问题,共同归纳总结两极世界的形成原因和过程;2.分析两极世界对国际关系、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影响;3.总结两极世界的意义和启示,如避免重蹈覆辙、实现多极世界的平衡等。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两极世界的形成与意义的论文,并在下节课前交。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知识讲解为主,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化学生对两极世界的理解。
通过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学习。
关于两极世界的形成高中历史精选教案案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两极世界形成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2. 两极世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两极世界形成的内在逻辑。
2. 两极世界对各国政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极世界的形成。
2. 知识讲解:(1)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意识形态的对抗等。
(2)两极世界形成的过程:从冷战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局部热战,再到各种国际冲突和危机。
(3)两极世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世界局势的动荡与和平。
3. 史料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分析历史资料,探讨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两极世界形成的内在逻辑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探讨两极世界对各国政策的影响。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分析两极世界对各国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实际影响。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两极世界形成的意义和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史料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史料分析、论证等方面的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作业、短文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两极世界与多极世界的不同,探讨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档案馆等地,加深对两极世界的了解。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一、课 题 :两极世界的形成(王顺先)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方面 (写明基本知识范围和不宜拓展的知识)1.雅尔塔的确立;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美苏在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措施。
2.“冷战”下的对抗和矛盾的具体表现和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影响。
┉┉不宜深入探讨冷战的起源与讲述美苏争霸的具体阶段。
能力方面1. 将教材内容设计成系列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同步补充相关材料,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学习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和美苏对峙的相应措施,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讨论和答题中,提高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国与国交往中,国家利益至上。
国家实力大小关系着对外政策的伸缩,也关系着国家利益的得失。
2.世界和平来之不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合作还是对抗,都是相互影响,只是影响产生的作用不同。
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发展。
┉┉三、教学重 点冷战的形成和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四、教学难 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五、教 学 过 程 设计(写详案)导入新课:20世纪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在前半个世纪进爆发了两次空前激烈的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目前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殊死拼搏,战火遍及欧、亚、非,最终取得了胜利。
战争风云尘埃落地,和平真的实现了吗?昔日的盟友将何去何从?在后半个世纪里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同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新课一、从盟友到对手师:一战后,由欧洲列强主导并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什么?二战后,世界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格局,我们又称之为什么呢?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生: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
师:国际关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案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世界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2)掌握两极世界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了解两极世界形成的标志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剖析两极世界的典型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际关系的敏感性和洞察力;(2)引导学生认识两极世界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人类和平、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两极世界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1)两极世界的定义;(2)两极世界形成的的历史背景。
2. 两极世界的主要特征(1)政治制度上的对立;(2)经济体制上的差异;(3)军事竞争与军备竞赛;(4)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3. 两极世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2)经济发展与不平衡;(3)文化交流与冲突;(4)国际格局的稳定性与动荡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极世界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2)两极世界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两极世界形成的标志事件及其历史意义;(2)两极世界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冷战时期的历史资料片,引发学生对两极世界的兴趣;(2)简要介绍两极世界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
2. 教学新课:(1)讲解两极世界的主要特征;(2)分析两极世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探讨两极世界形成的标志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两极世界的差异及其原因;(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以美苏冷战为例,剖析两极世界的典型事件;(2)分析两极世界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历史资料,深入了解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两极世界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2)学生能够分析两极世界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学生能够识别两极世界形成的标志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
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
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高中历史教材为基础,主要涵盖了“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历史事件。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苏联对外扩张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崛起等内容。
本章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时间跨度长,重要性程度高,对于学生了解国际关系发展历程,理解世界格局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理解苏联对外扩张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崛起等内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政治体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思考世界格局变迁的原因和趋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探究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苏联对外扩张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崛起。
难点: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分析苏联对外扩张的动因和后果。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合作完成阅读任务,讨论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图表分析法:通过制作图表,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事件发展脉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引出“两极世界的形成”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学习历史事件1.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苏联对外扩张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崛起等事件。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政治体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分析苏联对外扩张的原因和后果。
Step 3:图表制作与分析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作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和苏联对外扩张的历史事件图表,帮助理清事件发展脉络。
Step 4:合作学习与展示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展示图表分析结果和讨论结论,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科目历史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师陈文明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
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且教材信息量比较大,资料丰富、图文并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知道“冷战”的概念和美苏“冷战”的重要史实;2、简述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3、辨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和纪录片等视频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理解认识、感悟历史;学会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罗列知识点;2、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促进,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2、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激发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力量。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高一年级的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并且高中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难点冷战出现的背景和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实验(演示)教具多媒体六、教法和学法教法: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
5.创设情景模拟活动,如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从不同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让学生扮演美苏两国领导人,就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谈判,从而理解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两极世界的形成”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两极世界的形成”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目标和“两极世界的形成”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2.运用案例研究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剖析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例如,通过研究“柏林危机”这一案例,让学生了解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的战略对抗,以及这一事件对两极格局的影响。
3.采用项目导向学习法,让学生分组探究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每组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最后以PPT、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从而பைடு நூலகம்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能力培养:学生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时空观念。他们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专题综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瓦解以及欧洲的普遍衰落,战前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力以外的一切对峙行动,形成“冷战”局面。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衰退,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极格局结束,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加强。
美国虽然力求独掌世界霸权,但欧盟、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强大以及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世界形成多种政治力量。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总特点是稳定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第25课 <<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王清平商洛中学 726000)【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2007版)第八单元第25课【设计理念】:注重在新课程理念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并使学科知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合格公民。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
.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
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
.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
.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学情分析】: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
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名师教案2—《两极世界的形成》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材整合
教学过程。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6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和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本课第一目“别了,雅尔塔”阐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讲述了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方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西欧、日本应对新的世界格局的表现;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讲的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俄罗斯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后的举措;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讲的是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维护和平的力量和重要一极在国际舞台的作用。
现阶段格局的基本特征:美国是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并试图建立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但世界上的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已不可逆转。
本课内容与本专题第一节:“美苏争锋”和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脉相承,前者主要讲述多极化趋势开始..呈现,后者主要讲述这一趋势的加强..。
讲解时应注意充分联系前两节的内容,做到内容整体化。
三、学情分析:初中教材中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影响作了初步阐述,这些为学生学好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
不过大多数学生对于本节中的不少概念理解生疏,对相应国际时事掌握不到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为此设计中注重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深化,以提升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例如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作“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时事问题,得出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案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案第一章:冷战的背景与杜鲁门主义1.1 学习目标: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
掌握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及其对冷战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冷战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杜鲁门主义的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冷战的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冷战政策的起因。
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杜鲁门主义对冷战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1.4 作业与评估:课堂评估: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冷战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苏联的回应与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2.1 学习目标:了解苏联对杜鲁门主义的回应。
掌握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及其意义。
2.2 教学内容:苏联的回应: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共产党情报局、推行扩张政策等。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55年,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家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的意义:标志着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通过讲解苏联的回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让学生了解苏联在冷战中的立场。
图片展示:展示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该组织的意义。
2.4 作业与评估: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课堂评估: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苏联回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对抗3.1 学习目标:了解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对抗形式。
掌握马歇尔计划和苏联的对应措施。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旨在援助战后破败的欧洲经济。
苏联的对应措施:苏联采取了集体农庄化和工业化建设等措施,以应对马歇尔计划的压力。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通过讲解马歇尔计划和苏联的对应措施,让学生了解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对抗形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堂构思1.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
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
2.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
3.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
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
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
但重大的国际关系和美苏对峙的惊心动魄场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难点: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本节课丰富的音像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
七、课堂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利用幻灯片展示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图片,让学生回答下面问题:(1)图中三个重要人物分别是谁?(2)他们在二战中有何共同的重大贡献?导入语:用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高中历史 7.25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冷战”的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合作讨论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两极格局形成原因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图片、文字材料,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注重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师学生导入新课①展示幻灯片,提出问题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③展示幻灯片:课标要求和本课所要合作探究的三个问题:思考回答所提问题了解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探究一:两极格局形成原因探究二:美苏冷战①展示幻灯片:框架已经搭建好,力量对比占主导。
制度利益很异调,称霸世界受阻挠。
②学生回答后,结合图片等材料,具体分析这四句话,最后要求学生综合归纳战后两级格局形成的原因。
③学生回答后用幻灯片展示。
结合课文理解这四句话。
归纳战后两级格局形成的原因。
①剖析“冷战”概念:什么是冷战?从“冷战”针对的对象和采用的手段分析冷战的特征。
②启发思考为何采用“冷战”这一形式?③“冷战”的提出表现:教者概括为“序幕一拉三表现”,要求学生从课本阅读课本,结合幻灯片,明确冷战的含义、特征等要点。
在教者的提示下思考为何采用“冷战”形式?结合课本,找出“序幕”和三中找出“序幕是什么”“哪三个表现”④学生回答后,讲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组织。
利用材料重点讲解“冷战”的三大表现。
⑤讲解苏联的应对措施:经互会和华约,强调北约和华约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影响。
⑥概括总结“冷战”的含义、提出和表现。
个“表现”。
积极思考、回答讲解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平陆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教师王圣国【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
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
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第一目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分析:“从盟友到对手”教学要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初期的形势。
第二目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总结:“美苏‘冷战’”教学要点: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设计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附课后阅读资料:"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区别:(1)时代背景不同。
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是为了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尽快实现战后复兴,防止希腊、意大利等国共产党借战后百废待兴、政治混乱之机夺取政权,以对抗苏联和共产主义国家,是经济上的“杜鲁门主义”,是为最终实现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
“马歇尔计划”为北约组织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一带一路”则无冷战背景和意识形态色彩。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现代复兴,“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包容的,它继承和弘扬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作为国际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量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发展经验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的结果,是中国推进全方位开放的结果。
(2)实施意图不同。
“马歇尔计划”通过美国援助恢复欧洲经济,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
“马歇尔计划”附加了苛刻的政治条件,欧洲所有亲苏国家都被排斥在外。
即使是盟国,美国也为进入该计划的国家制定了标准和规则,受援国只能无条件接受。
“马歇尔计划”充分展示了美国控制欧洲的战略意图,肩负着稳固欧洲以对抗苏联的战略使命。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有关国家共同合作的平台,是中国提供给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准则和21世纪地区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提倡沿线国家进行平等友好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3)参与国构成不同。
“马歇尔计划”的参与国包括美国和英法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一世界对第二世界的援助,社会主义国家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被排除在外。
“一带一路”则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并拓展、延伸到其他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也有发达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
七、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大家先看一下这是什么?出示电池(生)电池。
(师)电池上有+号和-号代表什么?(生)正负极
(师)电池有两个极,那么地球有几个极呢?(生)南北极
(师)大家说的都很对,咱们历史上所说的两极是指什么?
(生)以美苏为首的两个阵营的对抗,美苏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
(师)我们首先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冷战──“冷战”就是不打仗的战争。
那么除了打仗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形式的较量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节课中到底有哪些除了大打出手之外的争夺方式。
当然,同学们也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冷战”是不是一定没有武力对抗?学习完本课,大家会找到答案。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
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一:根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查找内容
师:刚才大家都将自主学习的内容结合书都看了一遍,那我们来一起看看美苏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幻灯片)学生回答
1、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美苏均势
(2)战争中美苏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
(3)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国民财富减少了1/4,对外贸易削减了2/3。
战争给法国经济造成1.4万亿法郎的惨重损失,工业产值仅为战前水平的20%,农业产量降至战前的50%。
铁路运输大部遭到破坏,约50万建筑物被毁。
战争结束时,西欧国家普遍存在财政危机,物资贫乏等问题,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片衰微破败的现象。
(师):反映当时欧洲各国发生了什么情况?
(生):经济衰落
材料二:美国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
(师):请同学们从上述文字中分析一下战后初期美国状况和可能采取的外交政策?
(生):美国成为战后最强大而富有的国家,因此它的外交政策可能更注重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进而操纵整个世界。
材料三: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
1943-1945年每年平均生产12万门火炮、19390万发炮弹、3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但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战后苏军驻扎在从欧洲中部的易北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大地区。
(师):根据材料内容,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局势呢?
(生):苏联的强大引起了美国的不安。
(师):于是一场有两个大国操纵的两大阵营的较量开始了,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时期,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当时紧张的国际形势,下面有几位同学为大家展示美苏的对抗情景剧
美苏对抗情景剧(略)
(师):刚才大家都仔细看了几位同学的表演,那么在这个情景剧中美苏一共有几次对抗?(生):三次,一次政治对抗,经济对抗,军事对抗
(师):三次对抗具体是什么呢?
(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美苏“冷战”的表现
(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生):华约组织的成立
幻灯片展示:“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杜鲁门
(师):大家思考一下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两者是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总结归纳
共同点:反共反苏;不同点:杜鲁门主义更为公开反共,马歇尔计划则是隐蔽的反共反苏。
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继续和扩大。
自主学习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A对德国的争夺:
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B对朝鲜半岛的争夺:
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C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D对越南的侵略,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
2、积极影响:
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雅尔塔体系
(三)本课小结
背景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美苏政治联盟基础不在
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形成
北约华约
影响
效果反馈
1.决定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 联合国的成立
B. 美苏两国的军事经济实力
C. 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
D.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2.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
C.两大阵营的出现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德国分裂 B.杜鲁门主义出现 C.北约组织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美国在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对亚洲则是:( )
A.扶助蒋介石挑起内战 B.发动了朝鲜战争
C.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
5.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成立 D.德国分裂
6.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美国侵略越南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③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9.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
10.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为战后的对手,其根源在于()
A.对“二战”胜利成果的分赃严重不均B.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C.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矛盾冲突 D.互相对各自的势力范围进行渗透
答案:BDDAB BBBBC
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便于更好的学习,并且对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并且结合自主学习的模式,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有了学习看书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让学生有了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内容。
但也略有一点小小的瑕疵,情景剧时间上和学生临场的表现没有完美的展示出来,略显紧张,对于个别题目的幻灯片的展示,没有经行二次核对,造成个别题目出现错误,在备课的时候更加注重细节问题这是这节课带给我的比较重要的收获和反思改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