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生物防腐剂对细菌_霉菌和酵母菌类抑菌效果的初步测定
变质米饭中霉菌的分离提纯
变质米饭中霉菌的分离提纯【摘要】粮食是最易被霉菌污染的一种食品原料,霉菌污染会造成粮食的霉烂变质,其产生的毒素会造成人畜中毒,而发霉变质的米饭中就有许多细菌,我们要从众多的细菌中提取我们实验所需要的一种霉菌,所以我们就要进行霉菌的分离与提纯。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物。
本实验用的培养基是查氏培养基,它是培养霉菌用的,用以提供氮源、碳源及能源等。
把从变质的霉菌中提取的较纯的霉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进而再分离,最后提纯得到纯净单一的霉菌。
然后将得到的霉菌做一些相对应的染色实验,再次验证霉菌的性质。
【关键字】米饭分离提纯鉴定霉菌(mold)是能引起物质霉腐的丝状真菌(Mycelial fungus)的统称,它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真菌(Fungus)的一部分。
凡是生长在培养基上成绒毛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菌,都称之为真菌。
霉菌分别属于植物分类学的菌类植物的子囊菌纲(一、comycetes),藻状菌纲(Phycomcetes)和半知菌纲(Fungi imperfecti)。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到处都有,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霉菌除应用于传统的酿酒、制酱和制作其它发酵食品外,在农业、纺织、食品、医药和皮革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少霉菌(黄曲霉、灰绿曲霉、绿青霉等)能在食品、谷物上生长并产生真菌毒素。
粮食中常常生长的主要是寄生性和腐生性霉菌,其种类约有200多种。
发霉变质的米饭中有许多细菌,要想混杂的细菌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或某一株细菌,就得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方法有:简单单细胞挑取法及平板分离法。
本实验运用平板分离法。
它是根据所分离的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加入某种物质或选择某一温度、酸碱度等,进行培养,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从而得到所需的微生物。
1.实验材料和方法1.1材料与仪器1.1.1变质的米饭1.1.2培养基:查氏培养基水500mlNaNO3 2g K2HPO41gKCl 0.5g MgSO4 0.5gFeSO40.01g PH 6.8蔗糖30g 琼脂20g1.1.3实验器材培养皿三角瓶试管酒精灯接种环试管架天平灭菌锅培养箱100ml量筒10ml量筒400ml烧杯震荡器等1.2方法:1.2.1实验前准备米饭处理:取一些米饭,滴上数滴葡萄糖液,再放到潮湿阴凉避风的地方,使其发霉变质,备用。
防腐剂对微生物检验指标实验结果影响的探讨
2 1 防腐 剂 对 菌 落 总数 检 测 的影 响 . 2 11 在 各 批 次 检 验 当 中 , .. 自备 样 品 作 普 通 培 养 与 抗 防腐 剂 培 养 , 样 作 抗 防 腐 剂 培 养 , 相 邻 两 稀 释 度 间 的 平 皿 菌 落 计 检 各
数约为 l O的倍 数 关 系 , 比值 均 大 于或 等 于 8 5 其 . 。检 样 作 普 通 培养 , 比值 最 小 为 0 0 。见 表 l 表 2 其 .6 , 。 2 1 2 各 批 次 检验 的空 白对 照 都 为 0 .. 。
摘 要 : 目前 , 国食 品 卫 生 标 准 允许 使 用 的 防腐 剂 有很 多 , 中 以苯 甲 酸 ( ) 山梨酸 ( ) 防腐 剂 的使 用 最 为 广泛 。 为 了 我 其 钠 . 钾 等
解 食 品样 品 中防腐 剂 的存 在 对 微 生 物检 验 的 影 响程 度 , 我们 对加 有苯 甲酸 ( ) 山 梨酸 ( ) 防 腐 剂的 加 工食 品 进 行 检验 。 实验 钠 . 钾 等 室检 验 结果 袁 明 , 防腐 荆 对 茵 落 总教检 测影 响程 度 随 防 腐剂 的 浓度 增 大 而表 现 显 著 , 两种 防腐 剂 之 间 无 显 著 差 异 ; 防腐 剂 对 真 菌 计 数检 测影 响程 度 随 防腐 剂的 浓 度 增 大 而表 现 显著 , 山 梨酸 对 真 菌计 数 的影 响 比苯 甲酸 影 响 明显 。 但 关键词 : 茵落 总数 ; 菌计 数 ; 甲酸及 钠 ; 梨酸 及 钾 真 苯 山
差 I 山梨 酸及 其 钾盐 也 是 用 于 酸性 食 品 的 防腐 , ・ ]; 对广 泛 范 围
的微 生 物 能产 生 抑制 作 用 , 且 对 真 菌 、 母 菌 等 真 菌 有 很好 并 酵 的抑 制 作用 l ] _ 。其 适用 的 p 值 范 围 比 苯 甲酸 ( ) 广 , I H 钠 更 可 在 p H一6高值 下使 用 。 ]
食品添加剂习题第二章防腐剂--复习题
第二章防腐剂测试题一、单选题1. 纳他霉素属于( )A. 合成防腐B. 植物天然防腐剂C. 动物天然防腐剂D. 微生物天然防腐剂2. 壳聚糖属于( )A. 合成防腐B. 植物天然防C. 动物天然防腐剂D. 微生物天然防腐剂3. 以下属于天然防腐剂的是( )A. 山梨酸B. 双乙酸C. 纳它霉素D. 仲丁胺4. 苯甲酸别名()A花楸酸 B尼泊金酯 C安息香酸 D脱氢乙酸5. 防腐剂应在食品中的细菌诱导期()加入A 之前和期间B 期间和之后C 期间D 都可以6.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中抗菌活性最强,同时毒性也是最大的是()A.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B.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C.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D.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7. 食品添加剂中,又被称为花楸酸的是()A. 苯甲酸B. 脱氢醋酸C. 山梨酸D. 丙酸8.在美国,可用于啤酒的防腐剂是()A. 对羟基苯甲酸庚酯B.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C.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D.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下列防腐剂中,作用效果基本不受pH的影响的防腐剂是()A. 脱氢醋酸B. 富马酸二甲酯C. 乳酸链球菌素D. 苯甲酸10.防腐剂中,特别适用于水果防腐保鲜的是()A. 鱼精蛋白B. 纳他霉素C. 乳酸链球菌素D. 甲壳素11. 从防腐剂的组成看,属于多肽类物质的是()A. 甲壳素B. 纳他霉素C. 乳酸链球菌素D. 鱼精蛋白12. 下列微生物中,最能耐受低水分活度的是()A. 沙门氏菌B. 一般霉菌C. 耐热细菌D. 渗透性类酵母13.下列防腐剂中,抑制霉菌效果较差的是()A. 苯甲酸B. 山梨酸C.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D. 富马酸二甲酯14. 只能杀死或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细菌孢子的防腐剂是()A. 丙酸B. 富马酸二甲酯C. 乳酸链球菌素D. 纳他霉素15、苯甲酸对哪一类菌作用最强()A、酵母菌B、产酸菌C、霉菌D、大肠杆菌16、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属于()A、酯/醚类B、氧化物类C、酸类D、醛/酚17、鱼精蛋白存在鱼类精巢中的一种碱性球蛋白,含有大量的( )和微量锌元素,常与核酸结合。
食品防腐剂影响微生物指标检验结果的机制
食品防腐剂影响微生物指标检验结果的机制岳丽晓【摘要】选择卫生部门与相关检查单位所提供的含防腐剂食品样品416份,采用多种培养基试剂进行检验测试,分析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微生物真菌计数和菌落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防腐剂对菌落总数和真菌计数检测结果的影响随着防腐剂浓度的增加更显著,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2种防腐剂菌落总数并未显著性差异,山梨酸(钾)对真菌计数产生的影响高于苯甲酸(钠)。
【期刊名称】《生物化工》【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3页(P36-37)【关键词】防腐剂;苯甲酸(钠);微生物临床指标;山梨酸(钾)【作者】岳丽晓【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食品自身含有的丰富营养成分容易滋生并大量繁殖微生物,导致食品存放过程腐败变质。
因此,为了保质保鲜,添加适量的防腐剂是预防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1]。
按来源,食品防腐剂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类,化学防腐剂包括苯甲酸等有机防腐剂和亚硫酸盐等无机防腐剂,天然防腐剂多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2-4]。
防腐剂是避免微生物改变引发食品腐败或者变质的一种有效物质,但同时也是食品中比较危险的因素。
因此,加强对食品防腐剂影响微生物的检测分析至关重要。
现以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食品防腐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微生物检验指标的相关机制进行分析。
1.1 试验样品所选样品为2014年5月-2016年8月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与相关生产单位委托检查内有防腐剂的416份食品样品,其中168分山梨酸样品,248分苯甲酸样品,所选样品种类包括高点、糖果、蜜饯等。
1.2 试验试剂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抗腐型营养琼脂、虎红琼脂培养基等,由广东微生物公司将试剂提供出来,其他试剂提供者为北京陆桥公司。
整个试验过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展开操作。
1.3 试验方法依照国内有关单位所制定出来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内部理化与生物知识展开检测[5]。
【防腐剂之和不合格】防腐剂混合使用时,用量该怎么计算?
【防腐剂之和不合格】防腐剂混合使用时,用量该怎么计算?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以抑制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
常见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钠盐等。
对于防腐剂的使用,除了需保证其使用不超限量之外,还需注意防腐剂混合使用时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常常看到某些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原因。
该项目不合格,可能是生产厂商对国家标准不了解或了解不够透彻,过量添加多种不同防腐剂所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防腐剂比例之和如何计算?关于防腐剂比例之和的计算,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考虑:1、无复配防腐剂混合使用计算如下:膨化食品 A:0.3/1.0+0.2/1.0=0.5<1,符合标准要求膨化食品 B:0.5/1.0+0.6/1.0=1.1>1,不符合标准要求膨化食品 C:1.0/1.0+1.0/1.0=2.0>1,不符合标准要求可见,虽然三种膨化食品中乙酸钠、双乙酸钠都没有超过其各自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但按照GB2760中A.2条例,B及C最终比例之和大于1,食品防腐剂已经是超标的。
尤其C是很多企业在使用多种单体防腐剂时容易犯错的地方,以为每种防腐剂没超过最大量,防腐效果不够理想时可以不断叠加多种,最终导致防腐剂超标几倍。
食品企业必须清楚明白,无论加多少种,国标里面计量防腐剂不单单是考虑其中一种有没超过其最大使用量的,还需计算整个防腐剂系列比例之和的。
2、复配添加剂混合使用计算如下:A:0.3/1.0+0.2/1.0+1.0/2.5=0.9﹤1,符合标准要求B:0.5/1.0+0.6/1.0+1.5/2.5=1.7>1,不符合标准要求C:1.0/1.0+1.0/1.0+2.5/2.5=3.0>1,不符合标准要求可见,虽然三种膨化食品中乙酸钠、双乙酸钠以及复配添加剂都没有超过其各自的最大使用量,但按照GB2760中 A.2条例,B及C最终比例之和大于1,食品防腐剂已经是超标的。
防腐消毒药的杀菌效果观察实验报告
防腐消毒药的杀菌效果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防腐剂的防腐作用
二、实验指导
液体药剂易被微生物所污染,尤其是含有营养性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的水性液体药剂,更容易引起微生物的滋长和繁殖。
抗生素和一些化学合成的消毒防腐药的液体药剂,有时也会染菌生霉。
这是因为各种抗菌药物对本身抗菌谱以外的微生物不起抑菌作用所致。
液体药剂一旦染菌长霉,会严重影响药剂质量而危害人体健康,不能再供临床应用。
《中国药典》2000年版对液体药剂的染菌数限量要求和检查方法均有明确规定。
使液体药剂达到药品卫生学标准,必须采取有力的防腐措施。
一般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污染、灭菌和添加防腐剂。
单糖浆为高渗溶液,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与繁殖,经稀释后为营养性液体,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羟苯乙酯系优良的防腐剂,在pH值5~7范围内,抑菌有效浓度为0.06 %,对霉菌、酵母菌与细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通过对照实验和细菌培养观察其防腐作用。
三、实验内容
1.含防腐剂与不含防腐剂单糖浆稀释液的配制。
(1)量取单糖浆50 ml,加纯化水稀释至100 ml,搅匀,分成甲、乙二份,各50 ml,测定其pH值。
(2)在甲液中加入纯化水中1.0 ml,乙液中加入羟苯乙酯醇溶液1.0 ml(每ml含羟苯乙酯30 mg),混匀。
2.细菌的培养、观察。
3.取经灭菌的培养皿2个,将乙液分别倾入培养皿中,置空气中暴露半小时;另取经灭菌的培养皿2个,将甲液分别倾入培养皿中,同法制备为对照。
分别于25~28 ℃培养7日后观察结果。
2019年第九章液体制剂习题.doc
第九章液体制剂二、最佳选择题1、下列关于液体制剂分类的错误叙述是A、混悬剂属于非均匀相液体制剂B、低分子溶液剂属于均匀相液体制剂C、溶胶剂属于均匀相液体制剂D、乳剂属于非均匀相液体制剂E、高分子溶液剂属于均匀相液体制剂2、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的正确叙述为A、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B、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C、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的液体制剂D、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外用的液体制剂E、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形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A、液体制剂要有一定的防腐能力B、外用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C、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适好D、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E、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稳定4、下列关于乳剂特点的错误叙述为A、油性药物制成乳剂保证剂量准确,且使用方便B、O/W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C、外用乳剂可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D、静脉用乳剂注射后分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E、静脉用乳剂应为W/O型乳剂5、60%的吐温80(HLB值为15.0)与40%的司盘80(HLB值为4.3)混合,混合物的HLB值为A、10.72B、8.10C、11.53D、15.64E、6.506、司盘类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名称为A、山梨醇脂肪酸酯类B、硬脂酸甘油酯类C、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D、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E、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7、下列关于乳剂的错误叙述为A、乳剂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B、乳剂属于胶体制剂C、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D、制备稳定的乳剂,必须加入适宜的乳化剂E、乳剂具有分散度大,药物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8、下列关于絮凝度的错误叙述为A、絮凝度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以β表示B、β值越小,絮凝效果越好C、β值越大,絮凝效果越好D、用絮凝度可评价絮凝剂的絮凝效果E、用絮凝度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9、下列关于沉降容积比的错误叙述为A、F值越大说明混悬剂越稳定B、F值在0~1之间C、沉降容积比可比较两种混悬剂的稳定性D、F值越小说明混悬剂越稳定E、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F)是指沉降物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容积的比值10、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润湿剂A、枸橼酸钠B、吐温80C、磷脂D、泊洛沙E、卖泽11、关于助悬剂的错误叙述为A、助悬剂是混悬剂的一种稳定剂B、助悬剂可以增加介质的黏度C、可增加药物微粒的亲水性D、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常用作助悬剂E、助悬剂可降低微粒的ζ电位12、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助悬剂使用A、海藻酸钠B、羟甲基纤维素钠C、触变胶D、明胶E、硬脂酸镁13、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助悬剂使用A、甘油B、糖浆C、阿拉伯胶D、甲基纤维素E、泊洛沙姆14、与混悬剂物理稳定性无关的因素为A、微粒半径B、介质的黏度C、微粒双电层的ζ电位D、加人防腐剂E、微粒大小的均匀性15、根据沉降公式,与混悬剂中微粒的沉降速度成正比的因素为A、微粒半径B、微粒半径平方C、介质的密度D、介质的黏度E、微粒的密度16、下列关于高分子溶液的错误叙述为A、制备高分子溶液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B、高分子溶液为均相液体制剂C、高分子溶液为热力学稳定体系D、高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产生沉淀现象,称为盐析E、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无关17、下列与高分子溶液性质无关的是A、高分子溶液具有高黏度、高渗透压B、高分子溶液有陈化现象C、高分子溶液可产生胶凝D、蛋白质高分子溶液带电性质与pH有关E、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又称为胶浆剂18、溶胶剂胶体粒子的粒径范围为A、>1nmB、0.1~0.001μmC、0.1~10μmD、0.1~100μmE、<1nm19、下列关于疏水性溶胶的错误叙述是A、疏水性溶胶具有双电层结构B、疏水性溶胶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C、加入电解质可使溶胶发生聚沉D、ζ电位越大,溶胶越稳定E、采用分散法制备疏水性溶胶20、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的错误叙述为A、液体制剂中常加人防腐剂B、液体制剂常用的极性有机溶剂为乙醇、丙二醇C、液体制剂可分为均匀相与非均匀相液体制剂D、液体制剂可加入矫味剂与着色剂E、液体制剂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21、下列关于糖浆剂的错误叙述为A、糖浆剂自身具有抑菌作用,故不需要加入防腐剂B、单糖浆可用作矫味剂、助悬剂C、糖浆剂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的蔗糖水溶液D、冷溶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糖浆剂E、制备糖浆剂应在避菌环境中进行22、单糖浆中蔗糖浓度以g/ml表示应为A、85%B、75%C、75%D、55%E、45%23、单糖浆中的蔗糖浓度以g/g表示应为A、55%B、65%C、75%D、45%E、85%24、药剂学中规定的液体制剂不包括A、芳香水剂B、糖浆剂C、滴眼剂D、合剂E、搽剂25、药剂学中规定的液体制剂不包括A、芳香水剂B、糖浆剂C、滴眼剂D、合剂E、搽剂26、下列哪种防腐剂对酵母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A、尼泊金类B、苯甲酸钠C、新洁尔灭D、薄荷油E、山梨酸27、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生物学性质的正确叙述是A、表面活性剂可能破坏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盐键、氢键和疏水键,使蛋白变性B、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D、吐温类对皮肤的刺激性大于十二烷基硫酸钠E、吐温60的溶血作用最小28、下列哪类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E、以上均有29、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不含聚氧乙烯基A、蔗糖硬脂酸酯B、聚山梨酯C、卖泽D、苄泽E、泊洛沙姆30、制备液体制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助溶剂B、防腐剂C、矫味剂D、抗氧剂E、润滑剂31、下列哪种制剂不属于溶液剂A、芳香水剂B、醑剂C、碘酊D、洗剂E、硼酸甘油32、制备糖浆剂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A、制备应在避菌环境中进行B、各种用具、容器应进行洁净或灭菌处理,并及时罐装C、应选用洁净的白砂糖D、生产中应采用蒸气夹层锅加热,并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E、在30℃以下密封保存33、溶液剂制备时哪种做法不正确A、溶解速度慢的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的措施B、易氧化的药物应等溶剂冷却后再溶解药物,并加入抗氧剂C、易挥发的药物先行加入D、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加入助溶剂E、使用非极性溶剂时滤器应干燥34、下列关于溶解法制备溶液剂的错误叙述是A、制备过程为:药物称量→溶解→滤过→质检→包装→成品B、溶剂取量应为1/2~3/4总量C、溶解度小的药物或附加剂先行溶解D、难溶性药物采用适当方法增加其溶解度E、对于难溶性药物可直接加溶剂至全量35、下列关于防腐剂的抑菌作用的错误叙述是A、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物质称为防腐剂B、防腐剂对微生物的芽孢有杀灭作用C、防腐剂能使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变性D、防腐剂能与病原微生物酶系统结合E、防腐剂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36、药品卫生标准中对液体制剂规定染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限量错误的是A、口服给药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B、眼部给药制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每克或每1ml 不得检出C、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克、每1ml或10cm2不得过10个D、阴道、尿道给药制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克或每1ml不得检出E、直肠给药制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克或每1ml不得检出37、药品卫生标准中对液体制剂规定染菌数(霉菌和酵母菌)限量错误的是A、口服给药制剂,每克或每1ml不得过100个B、眼部给药制剂,每克或每1ml不得过10个C、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每克、每1ml或10cm2不得过10个D、阴道、尿道给药制剂,每克或每1ml不得过10个E、直肠给药制剂,每克或每1ml不得过100个38、《中国药典》药品卫生标准中对液体制剂规定染菌数(细菌)限量错误的是A、口服给药制剂,每克不得过100个,每1ml不得过10个B、眼部给药制剂,每克或每1ml不得过10个C、耳、鼻及呼吸道吸人给药制剂,每克、每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D、阴道、尿道给药制剂,每克或每1ml不得过100个E、直肠给药制剂,每克不得过1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39、下列哪种防腐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A、山梨酸B、羟苯酯类C、苯甲酸D、醋酸洗必泰E、苯扎氯铵40、下列关于苯甲酸与苯甲酸钠防腐剂的错误叙述为A、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好,最佳pH值为4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盐其抑菌作用相同C、分子态的苯甲酸抑菌作用强D、苯甲酸与尼泊金类防腐剂合用具有防霉与防发酵作用E、pH增加,苯甲酸解离度增大,抑菌活性下降41、下列关于尼泊金类防腐剂的错误表述为A、尼泊金类防腐剂的化学名为羟苯酯类B、尼泊金类防腐剂在酸性条件下抑菌作用强C、尼泊金类防腐剂混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D、表面活性剂不仅能增加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溶解度,同时可增加其抑菌活性E、尼泊金类防腐剂无毒、无味、无臭,化学性稳定42、关于尼泊金类防腐剂抑菌能力的正确叙述为A、尼泊金甲酯最强B、尼泊金乙酯最强C、尼泊金丙酯最强D、尼泊金丁酯最强E、各种酯的抑菌能力无区别43、制备稳定的混悬剂,需控制ζ电位的范围是A、20~40mVB、30~50mVC、20~25mVD、10~25mVE、25~35Mv44、关于聚乙二醇性质与应用的错误叙述为A、作溶剂用的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应在400以上B、聚乙二醇具有极易吸水潮解的性质C、聚乙二醇可用作软膏基质D、聚乙二醇可用作混悬剂的助悬剂E、聚乙二醇可用作片剂包衣增塑剂、致孔剂45、关于丙二醇性质与应用的错误叙述为A、药用丙二醇应为1,3-丙二醇B、丙二醇可作为肌内注射用溶剂C、可与水、乙醇等溶剂混合D、有促渗作用E、毒性小,无刺激性46、关于甘油的性质与应用的错误的表述为A、可供内服外用B、能与水、乙醇混合使用C、30%以上的甘油溶液有防腐作用D、有保湿作用E、甘油毒性较大47、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应用的错误的叙述为A、润湿剂B、絮凝剂C、增溶剂D、乳化剂E、去污剂48、可以作消毒剂的表面活性剂是A、苄泽B、卖泽C、普朗尼克D、SDSE、苯扎氯铵49、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溶血性质的正确顺序是A、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B、吐温60>吐温40>吐温20>吐温80C、吐温80>吐温60>吐温40>吐温20D、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E、吐温40>吐温20>吐温60>吐温8050、与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直接相关的性质为A、表面活性B、HLB值C、具有昙点D、在溶液中形成胶束E、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51、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可用于静脉注射乳剂A、司盘类C、硫酸化物D、泊洛沙姆188E、季铵盐类52、吐温类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名称是A、三油酸甘油酯类B、山梨醇脂肪酸酯类C、聚乙烯脂肪酸酯类D、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E、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53、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A、卵磷脂B、十二烷基硫酸钠C、司盘60D、吐温80E、单硬脂酸甘油酯54、适宜作润湿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为A、3~8B、15~18C、13~16D、7~9E、8~1655、适宜制备W/O型乳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为A、7~11B、3~6C、15~18D、13~16E、8~1656、适宜制备O/W型乳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为A、7~11B、8~16C、3~6D、15~18E、13~1657、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的正确叙述为A、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其HLB值越大B、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其HLB值越大C、表面活性剂的CMC越大,其HLB值越小D、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E、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反映其在油相或水相中的溶解能力58、下列哪一术语与表面活性剂特性无关A、CMCB、昙点C、克氏点E、β59、下列关于吐温类表面活性剂的错误叙述是A、吐温类又称为聚山梨酯B、化学名称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C、吐温类是常用的助溶剂D、乳化能力强,为O/W型乳剂的乳化剂E、其低浓度时在水中形成胶束,增溶作用不受溶液pH值的影响60、下列关于司盘类表面活性剂的错误叙述是A、司盘又称为脂肪酸山梨坦B、是常用的O/W型乳剂的主要乳化剂C、在酸、碱和酶的作用下容易水解D、其HLB在1.8~3.8之间E、司盘类的化学名称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61、下列哪种物质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十六烷基硫酸钠B、司盘65C、泊洛沙姆D、苯扎氯铵E、蔗糖脂肪酸酯62、下列哪种物质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十二烷基硫酸钠B、卵磷脂C、胆酸钠D、吐温80E、油酸三乙醇胺63、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的错误叙述为A、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B、吐温80的溶血作用最小C、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较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大的刺激性D、卵磷脂无毒、无刺激性、无溶血陛E、Poloxamer188可作为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的乳化剂64、关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征的正确叙述为A、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均具有酯键B、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均具有醚键C、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均具有醇羟基结构D、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既具有亲水基,又具有亲油基E、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仅具有亲水基团,而无亲油基团65、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的正确叙述为A、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B、表面活性荆的亲油性越强,其HLB越大C、表面活性剂具有助溶作用D、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般作消毒剂使用E、卵磷脂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6、下列关于吐温80的错误叙述为A、吐温80能与抑菌剂尼泊金形成络合物B、吐温80的溶血性最强C、吐温80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吐温80于碱性溶液中易水解E、吐温80为水包油型乳剂的乳化剂67、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的错误叙述为A、能够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叫作表面活性剂B、能够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叫作表面活性剂C、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具有亲水基与亲油基D、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E、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作定向排列,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68、下列哪种相对分子质量的PEG可作为液体制剂的溶剂A、PEG300~400B、PEG2000C、PEG4000D、三者均可E、三者均不可69、下列哪种物理量用来表示溶剂的极性A、熔点(mp)B、沸点(bp)C、分配系数(K)D、介电常数(ε)E、速度常数(k)70、下列溶剂哪种属非极性溶剂A、丙二醇B、甘油C、水D、二甲基亚砜E、液状石蜡71、制备液体制剂首选溶剂为A、蒸馏水B、乙醇C、植物油D、丙二醇E、PEG72、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的错误叙述为A、药物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分散度越大,吸收越快B、药物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分散度越小,吸收越快C、溶液型液体制剂的药物吸收速度大于混悬型液体制剂D、液体制剂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霉变E、非均匀相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性问题73、下列关于液体制剂分类的错误叙述是A、混悬剂属于非均匀相液体制剂B、低分子溶液剂属于均匀相液体制剂C、溶胶剂属于均匀相液体制剂D、乳剂属于非均匀相液体制剂E、高分子溶液剂属于均匀相液体制剂74、下列关于液体制剂质量要求的错误叙述为A、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B、外用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C、液体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D、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E、非均匀相液体制剂应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75、混悬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A、溶解度的测定B、微粒大小的测定C、沉降容积比的测定D、絮凝度的测定E、重新分散试验76、混悬剂中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为A、<0.1 nmB、<1 nmC、<100nmD、<10nmE、500~10000nm77、有关乳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A、乳剂中的药物吸收快,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水包油型乳剂中的液滴分散度大,不利于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C、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使用方便D、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E、静脉注射乳剂具有一定的靶向性78、不能用于液体药剂矫味剂的是A、泡腾剂B、消泡剂C、芳香剂D、胶浆剂E、甜昧剂79、关于糖浆剂的错误表述是A、糖浆剂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B、含蔗糖85%(g/g)的水溶液称为单糖浆C、低浓度的糖浆剂应添加防腐剂D、高浓度的糖浆剂可不添加防腐剂E、必要时可添加适量乙醇、甘油和其他多元醇作稳定剂80、具有Krafft点的表面活性剂是A、十二烷基硫酸钠B、蔗糖脂肪酸酯C、脂肪酸单甘油酯D、脂肪酸山梨坦E、聚山梨酯81、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A、肥皂类B、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C、脂肪族磺酸化物D、聚山梨酯类E、卵磷脂82、关于芳香水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芳香水剂应澄明B、芳香水剂宜大量配制和久贮C、芳香挥发性药物多数为挥发油D、芳香水剂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蒸馏法E、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83、制备5%碘的水溶液,可采用哪种方法增加碘的溶解度A、加增溶剂B、加助溶剂C、制成盐类D、制成酯类E、采用复合溶剂84、吐温类溶血作用的大小顺序为A、吐温80>吐温60>吐温40>吐温20B、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C、吐温80>吐温40>吐温60>吐温20D、吐温20>吐温80>吐温40>吐温60E、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85、适宜用作矫味剂的物质不包括A、糖精钠B、单糖浆C、山梨酸D、泡腾剂E、薄荷水86、以下不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是A、苯甲酸B、山梨酸C、吐温80D、尼泊金甲酯E、苯扎溴铵87、下列溶剂属于极性溶剂的是A、乙醇B、丙二醇C、聚乙二醇D、二甲基亚砜E、液体石蜡三、配伍选择题1、A.消毒剂B.克氏点C.HLBD.CMCE.昙点<1> 、亲水亲油平衡值A、B、C、D、E、<2> 、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A、B、C、D、E、<3>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A、B、C、D、E、<4> 、吐温60有A、B、C、D、E、2、A.乳剂B.明胶溶液C.混悬剂D.硼酸甘油溶液E.糖浆剂<1> 、采用物理凝聚法或化学凝聚法制备A、B、C、D、E、<2> 、采用干胶或湿胶法制备A、B、D、E、<3> 、采用热溶法制备A、B、C、D、E、<4> 、采用化学反应法制备A、B、C、D、E、3、A.甘露醇B.橙皮糖浆C.琼脂溶液D.枸橼酸与碳酸氢钠E.桂皮水<1> 、既能矫味又能矫臭的矫味剂A、B、C、D、E、<2> 、能麻痹胃蕾的矫味剂A、B、C、D、E、<3> 、能干扰胃蕾的矫味剂A、B、C、D、E、4、A.5%软肥皂溶液B.25%~33%硫酸镁C.硼酸甘油溶液D.5%葡萄糖溶液E.琼脂溶液<1> 、泻下灌肠剂B、C、D、E、<2> 、含药灌肠剂A、B、C、D、E、<3> 、营养灌肠剂A、B、C、D、E、5、A.药瓶标签为白底蓝字或黑字B.药瓶标签为蓝底红字或黄字C.药瓶标签为蓝底红字或黑字D.药瓶标签为白底红字或黄字E.药瓶标签为红底蓝字或黑字<1> 、内服液体制剂A、B、C、D、E、<2> 、外用液体制剂A、B、C、D、E、6、A.合剂B.洗剂C.涂剂D.芳香水剂E.含漱剂<1> 、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A、B、C、D、<2> 、复方硼酸钠溶液A、B、C、D、E、<3> 、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口腔或喉部黏膜的外用制剂A、B、C、D、E、<4> 、可作矫味、矫臭和分散剂使用A、B、C、D、E、7、A.乳剂B.明胶溶液C.混悬剂D.芳香水剂E.糖浆剂<1> 、具有缓释作用的液体制剂A、B、C、D、E、<2> 、具有淋巴系统靶向性的液体制剂A、B、C、D、E、8、A.明胶溶液B.单硬脂酸甘油酯C.泊洛沙姆188D.二氧化硅E.蜂蜡<1> 、静脉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A、B、D、E、<2> 、口服用乳剂的乳化剂A、B、C、D、E、9、A.粒径>1μmB.粒径10~100nmC.粒径100~500nmD.粒径0.5~10μmE.粒径>10μm<1> 、微乳剂的粒径范围A、B、C、D、E、<2> 、亚微乳的粒径范围A、B、C、D、E、10、A.刺激性试验B.再分散试验C.黏度测定D.分层现象的观察E.沉降容积的测定<1> 、混悬剂稳定性的测定方法A、B、C、D、E、<2> 、乳剂稳定性的测定方法A、B、C、D、E、11、A.右旋糖酐注射液B.生理盐水C.静脉注射脂肪乳剂D.混悬剂E.胶体蛋白质<1> 、分散相为液体的非均相液体制剂A、B、C、D、E、<2> 、高分子溶液A、B、C、D、E、12、A.稀释法B.物理凝聚法C.溶解法D.干胶法E.复凝聚法<1> 、制备混悬剂的方法A、B、C、D、E、<2> 、制备乳剂的方法A、B、C、D、E、13、A.乙醇B.泊洛沙姆C.单糖浆D.度米芬E.聚山梨酯<1> 、作混悬剂的助悬剂A、B、C、D、E、<2> 、可作为液体制剂的矫味剂A、B、C、D、E、14、A.羟苯酯类B.苯甲酸及盐C.山梨酸D.醋酸洗必泰E.苯扎溴铵<1> 、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A、B、C、D、E、<2> 、广谱杀菌剂A、B、C、D、E、15、A.合剂B.搽剂C.灌洗剂D.洗剂E.灌肠剂<1> 、指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以水为溶剂的内服液体制剂A、B、C、D、E、<2> 、指专供揉擦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A、B、C、D、E、16、A.βB.υC.ζD.FE.η<1> 、沉降容积比A、B、C、D、E、<2> 、絮凝度A、B、C、D、E、<3> 、微粒表面双电层的电位A、B、C、D、E、17、A.硫柳汞B.丙二醇C.胶浆剂D.甘油E.醋酸乙酯<1> 、对皮肤具有保湿、滋润作用A、B、C、D、E、<2> 、具有促渗作用A、B、C、D、E、<3> 、具有防腐作用A、B、C、D、E、18、A.苯扎溴铵B.PEG300~600C.DMSOD.山梨酸E.脂肪油<1> 、酸类抑菌剂A、B、C、D、E、<2> 、极性溶剂A、B、C、D、E、<3>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B、C、D、E、19、A.蒸馏水B.丙二醇C.液状石蜡D.明胶水溶液E.生理盐水<1> 、半极性溶剂A、B、C、D、E、<2> 、非极性溶剂A、B、C、D、E、<3> 、极性溶剂A、B、C、D、E、20、A.SpansB.TweensC.SLSD.PEGE.DMSO<1> 、聚乙二醇A、B、C、D、E、<2> 、十二烷基硫酸钠A、B、C、D、E、<3> 、司盘类A、B、C、D、E、<4> 、二甲基亚砜A、B、C、D、E、21、A.泊洛沙姆B.聚山梨酯C.脂肪酸山梨坦D.羟苯酯E.苯扎溴铵<1> 、新洁尔灭A、B、C、D、E、<2> 、吐温类A、B、C、D、E、<3> 、普朗尼克A、B、C、D、E、<4> 、尼泊金类A、B、C、D、E、22、A.克氏点B.CMCC.昙点D.HLBE.杀菌、消毒剂<1> 、使含有聚氧乙烯结构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降低,溶液出现混浊的温度A、B、C、D、E、<2> 、表面活性剂,毒性较大,能使微生物的蛋白变性A、B、C、D、E、<3> 、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加的温度A、B、C、D、E、<4> 、表面活性剂溶液缔合成胶束的最低浓度A、B、C、D、E、23、A.十二烷基硫酸钠B.泊洛沙姆188C.阿拉伯胶D.苯甲酸E.甘油<1> 、静脉用乳化剂A、B、C、D、E、<2> 、皮肤用软膏乳化剂A、B、C、D、E、<3> 、防腐剂A、B、C、D、E、<4> 、口服乳化剂A、B、C、D、E、24、A.HLB为7~11B.HLB为8~16C.HLB为3~6D.HLB为15~18E.HLB为l3~16<1> 、O/W型乳化剂A、B、C、D、E、<2> 、W/O型乳化剂A、B、C、D、E、<3> 、O/W型微乳乳化剂A、B、C、D、E、<4> 、润湿剂A、B、C、D、E、25、A.CMCB.HLB值C.VD.βE.F<1> 、评价混悬剂稳定性的沉降容积比A、B、C、D、E、<2> 、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A、B、C、D、E、<3> 、评价混悬剂絮凝程度的参数A、B、C、D、E、<4> 、非均相体系中微粒的沉降速度A、B、C、D、E、26、A.絮凝剂B.润湿剂C.助悬剂D.反絮凝剂E.稳定剂<1> 、降低固液界面张力,θ角减小A、B、C、D、E、<2> 、使微粒的ζ电位减小A、B、C、D、E、<3> 、使微粒的ζ电位增大A、B、C、D、E、<4> 、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并增加微粒的润湿性A、B、C、D、E、27、A.羟苯烷酯类B.阿拉伯胶C.丙二醇D.吐温80E.酒石酸盐<1> 、保湿剂A、B、C、D、E、<2> 、增溶剂A、B、C、D、E、<3> 、絮凝剂A、B、C、D、E、<4> 、防腐剂A、B、C、D、E、28、A.分层B.絮凝C.转相D.破乳E.酸败<1> 、微生物使乳剂酵解A、B、C、D、E、<2> 、乳化剂性质发生变化A、B、C、D、E、<3> 、乳剂内相与外相的密度差所致A、B、C、D、E、<4> 、外加物质使乳粒的ζ电位降低A、B、C、D、E、29、A.肥皂类B.吐温类C.季铵化物D.司盘类E.亲水性高分子溶液<1> 、口服乳剂用乳化剂A、B、C、D、E、<2> 、杀菌消毒剂A、B、C、D、E、<3>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B、C、D、E、<4> 、W/O型乳剂的乳化剂A、B、C、D、E、30、A.混悬剂B.乳剂C.真溶液D.溶胶E.高分子溶液<1> 、复方碘溶液A、B、C、D、E、<2> 、胃蛋白酶合剂A、B、C、D、E、<3> 、炉甘石搽剂A、B、C、D、E、<4> 、复方硫磺洗剂A、B、C、D、E、31、A.吐温类B.泊洛沙姆C.司盘类D.新洁尔灭E.SDS<1> 、十二烷基硫酸钠A、B、C、D、E、<2> 、聚山梨酯A、B、C、D、E、<3> 、普朗尼克A、B、C、D、E、<4> 、脂肪酸山梨坦A、B、C、D、E、32、A.硬脂酸钠B.苯扎溴铵C.卵磷脂D.聚乙烯醇。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容易出问题的添加剂主要是防腐剂、面粉处理剂、高倍甜味剂和部分合成色素。
2.《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760-2007 分为23类。
名词解释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是指人类每日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直到终生而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人每日摄入的“mg/kg”表示。
3.MNL: 也称为最大耐受量,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mg/kg”.4. LD50 : 也称动物的半数致死量,是指能使一群试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的投药剂量,单位以“mg/kg”表示。
简答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与作用答:1.以色、香、味、形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体现加工食品的消费价值;2.随着消费者对营养、保健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愿意以高价购买特殊营养、保健和强化食品;3.有些保鲜方法(包括抗氧化、防止微生物生长)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比罐头、速冻食品更有效、更经济的加工手段;4.方便、快餐等食品高速增长,其色、香、味、形和质量等均与食品添加剂有关。
二、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什么基本要求?答: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5.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6.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第二章食品防腐剂1.苯甲酸及其盐类一般在低pH范围内苯甲酸钠抑菌效果显著,最适宜的pH值为2.5~4.02.苯甲酸加热到100℃时会升华。
3.山梨酸及其盐类能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效果明显,而对厌氧菌几乎无效4.山梨酸和山梨酸钾抗菌力在PH低于5-6时最佳5.山梨酸对微生物污染严重的食品防腐效果不明显,因为微生物也可以利用山梨酸作为碳源。
不同防腐剂对3种模式腐败菌抑菌效果的比较
不同防腐剂对3种模式腐败菌抑菌效果的比较陈南南1,徐 歆1,商丰才1,黄 琴1,陈有亮2,李卫芬1,*(1.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饲料科学研究所,教育部动物分子营养学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9;2.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产品加工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9)摘 要:目的:研究食品防腐剂对腐败菌的抑菌效果。
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防腐剂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
结果:对于藤黄微球菌(G +),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与ε-聚赖氨酸,MIC 均为12.5μg/mL ;对于枯草芽孢杆菌(G +),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丙酸钙、丁二酮、柠檬酸、柠檬醛和D -异抗坏血酸钠,MIC 均为6.25μg/mL ;对于大肠杆菌(G -),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过氧化氢和丁二酮,MIC 均为25μg /mL 。
结论:不同防腐剂对3种模式腐败菌的抑制效果有所差异,应复配使用。
关键词:防腐剂;腐败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抑菌作用Comparative Study on Bacteriostasis of Different Preservatives for Three Typical Spoilage BacteriaCHEN Nan-nan 1,XU Xin 1,SHANG Feng-cai 1,HUANG Qin 1,CHEN You-liang 2,LI Wei-fen 1,*(1.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Animal Nutri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Feed Scienc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2. Laboratory of Animal Product Processi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wenty-three food preservatives on three typical spoilage bacteria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Methods: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of different preservatives for Micrococcus luteus ,Bacillus subtilis and E.coli were determined by micro-dilution assay. Results: Among the 23 tested food preservatives, Nisin and ε-poly-L -lysine had the b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Micrococcus luteus (G + cocci), and their MICs were both 12.5 μg/mL. For Bacillus subtilis (G + bacillus), the best antimicrobials were calcium propionate, diacetyl, citric acid, citral and D -sodium isoascorbiate, presenting an identical MIC of 6.25μg/mL. As for E.coli (G - bacillus), hydrogen peroxide and diacetyl were the best preservatives, with an identical MIC of 25μg/mL. Conclusion: The bacteriostasis of various tested preservatives for the three typical spoilage bacteria is irregular and their combined use seems to be an approach for more effective bacteriostasis.Key words :preservative ;spoilage bacteria ;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bacteriostasis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1)01-0014-05收稿日期:2010-03-19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研专项(2006C12066)作者简介:陈南南(198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霉菌的生长抑制效果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霉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微生物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抑制食品中的霉菌生长并延长其货架期。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探讨不同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霉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引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方便食品的广泛应用,使得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霉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污染源,会导致食品的腐败和变质。
为了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和保持其品质,人们发展了各种方法来防止霉菌的生长,其中微生物防腐剂作为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微生物防腐剂的概述微生物防腐剂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对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进行抑制的物质。
常见的微生物防腐剂包括有机酸、抗生素、乳酸菌等。
这些防腐剂通过不同机制抑制食品中霉菌的生长,从而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
三、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霉菌的生长抑制效果研究1. 有机酸类防腐剂有机酸类防腐剂是一类以有机酸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防腐剂,常见的有机酸包括乙酸、柠檬酸、山梨酸等。
研究表明,这些有机酸对霉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例如,乙酸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pH值来杀灭霉菌细胞。
不过,有机酸类防腐剂的抗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H值、温度、菌株的敏感性等。
2. 抗生素类防腐剂抗生素类防腐剂是一种利用抗生素抑制霉菌生长的防腐剂。
常见的抗生素类防腐剂包括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破坏霉菌的细胞壁或干扰其核酸合成来抑制霉菌的生长。
然而,抗生素类防腐剂的使用受到一些限制,如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3. 乳酸菌类防腐剂乳酸菌类防腐剂是利用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霉菌生长进行抑制的防腐剂。
乳酸菌可以产生有机酸和其他活性物质,如乳酸、乳酸菌素等,这些物质对霉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乳酸菌类防腐剂能够有效抑制食品中霉菌的生长,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四、微生物防腐剂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的提高,微生物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来源及其抗菌物质基础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来源及其抗菌物质基础张海玲【摘要】With the rising awareness of health, non-chemosynthetic botanical natural food preservative draws public attention gradually.In this article, food preservative from natural resource and antimicrobial material basis are discussed.Meanwhile,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presented, regarded as the futur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botanical natural food preservative.%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非化学合成的植物源天然防腐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从防腐剂的植物来源及抗菌的物质基础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的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33【总页数】4页(P76-78,80)【关键词】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抗菌;物质基础【作者】张海玲【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食品在加工、保藏、储运过程中易受微生物侵染造成腐败,不仅使之丧失营养价值而产生损失浪费,还会引起食物中毒从而危害健康。
延长食品保藏期限最为方便和经济的技术是添加食品防腐剂。
过去人们大都使用合成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及其盐类等,但经长期研究发现,这类化学合成防腐剂的过量使用会有致癌性、致畸性和易引起食物中毒等危害,还可能对人体造成积累性慢性伤害。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抑菌剂量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抑菌剂量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在食品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存在。
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微生物容易引起食品,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常用于食品工业中,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在不同食品中,由于其成分和pH值等特点的不同,对微生物防腐剂的需求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抑菌剂量,可以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科学的指导,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食品在保存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原因。
食品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等。
这些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生长,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导致食品。
因此,选择合适的微生物防腐剂对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不同食品的成分和 pH 值会对微生物防腐剂的效果产生影响。
一些食品如肉制品、乳制品和果蔬制品等,含有较高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更容易成为微生物生长的温床。
此外,食品的 pH 值也会影响微生物防腐剂的作用效果,一些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 pH 值下的抑菌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针对不同食品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抑菌剂量。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在不同食品中,微生物防腐剂的最佳使用浓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抑菌效果。
这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微生物防腐剂,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我们还可以探讨不同微生物防腐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不同的微生物防腐剂对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一些微生物可能对某种微生物防腐剂具有耐药性。
因此,对不同微生物防腐剂的抑菌谱和微生物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可以为选择合适的微生物防腐剂提供参考。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抑菌剂量对于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食品的特点和微生物防腐剂的特性,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使用方法,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科学的指导。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抑菌剂量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抑菌剂量食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微生物的影响,导致变质和。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人们广泛使用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防腐剂以其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但不同的食品可能对微生物防腐剂的抑菌剂量有所差异。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防腐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防腐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通过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微生物会因为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而微生物防腐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的发生,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微生物防腐剂包括二氧化硫、山梨酸、苯甲酸钠等,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然而,不同的食品对微生物防腐剂的抑菌剂量可能有所差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抑菌剂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选择了常见的几种食品,包括新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等,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微生物防腐剂,然后观察不同浓度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食品对微生物防腐剂的抑菌剂量存在一定差异。
在新鲜水果中,添加微生物防腐剂的浓度较低即可达到较好的抑菌效果;而在肉制品和乳制品中,需要添加较高浓度的微生物防腐剂才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其次,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微生物防腐剂的敏感程度。
实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对微生物防腐剂的敏感性较高,而革兰氏阴性菌则相对较低。
这说明在选用微生物防腐剂时,需要根据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抑菌剂量,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微生物防腐剂的添加方式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将微生物防腐剂均匀添加到食品中比单点添加更为有效,可以均匀地分布在食品中,达到更好的抑菌效果。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注意将微生物防腐剂均匀添加到食品中,避免出现局部生长的情况。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的研究摘要:微生物防腐剂是一种用于抑制食品中菌落总数增长的添加剂。
本论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防腐剂在食品中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了其抑制菌落总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的食品中存在差异性的抑菌效果,并且添加剂的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也会对其抑菌效果产生影响。
关键词:微生物防腐剂;抑菌效果;菌落总数;机制;影响因素1. 引言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甚至引发食物中毒。
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防腐剂成为了食品加工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各种防腐剂中,微生物防腐剂因其在保持食品质量的同时对人体无害而备受关注。
本研究通过对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为食品加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实验方法2.1 材料选取三种常见的食品(A、B、C)作为实验样品,选取三种常见的微生物防腐剂(X、Y、Z)作为试验手段。
其中,食品A为蔬菜类食品,食品B为肉类食品,食品C为饮料类食品。
微生物防腐剂X为天然提取物,Y为合成药物,Z为植物提取物。
除此之外,实验中还使用了菌落总数计数板、培养基及其他实验所需的试剂。
2.2 实验设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将食品A、B、C和微生物防腐剂X、Y、Z进行组合,共进行9组试验。
每组实验设有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微生物防腐剂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
2.3 实验步骤先将食品样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拟制和储存,然后按照所设试验方案进行处理,将不同浓度的微生物防腐剂溶液加入到食品中,进行均匀混合。
然后,将处理后的样品取代对照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最后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3.1 不同微生物防腐剂的抑菌效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防腐剂在不同食品中存在差异性的抑菌效果。
其中,微生物防腐剂X在食品A和C中的抑菌效果较好,而在食品B中的抑菌效果较差。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1. 引言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食品中的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可以导致食品变质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保证食品安全,人们常常使用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本研究旨在探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为食品工业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了三种常用的微生物防腐剂A、B和C,以及三种常见的食材D、E和F作为实验样本。
实验所需培养基及其他试剂均按照相关标准配置。
2.2 实验步骤1) 准备样本:将D、E、F三种不同类型的食材分别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2) 制备培养基:按照标准程序制备含有不同浓度防腐剂A、B和C的培养基。
3) 接种试样:将处理好的样本分别接种在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上。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
5) 菌落计数:在培养时间结束后,使用计数板对各个样本中的菌落进行计数。
6) 数据处理:将菌落总数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防腐剂对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
3. 实验结果3.1 不同防腐剂对不同食材的抑制效果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不同防腐剂对不同食材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
以防腐剂A为例,在样本D上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而在样本E和F上则表现较差。
防腐剂B和C也存在类似情况。
3.2 不同浓度防腐剂对菌落总数的影响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下防腐剂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适宜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防腐剂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
然而,当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抑制效果开始减弱或失效。
4. 讨论4.1 防腐剂的选择根据实验结果,不同防腐剂对不同食材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
因此,在食品工业中选择适合特定食材的防腐剂是至关重要的。
4.2 防腐剂浓度的控制实验结果还表明,防腐剂浓度对菌落总数具有重要影响。
过低浓度无法有效抑制菌落增长,而过高浓度可能对食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448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44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B.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C.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D.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过程中,均需要()A. 灭菌处理B. 接种微生物C. 无氧环境D. 适宜温度3、如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此培养基是人工合成的液体培养基B. 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细胞核中有抗青霉素的基因C. 此培养基既有鉴别作用又有选择作用D. 若除去牛肉膏,该培养基可以用来培养固氮菌4、某同学被要求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并对酵母菌进行纯培养,则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应为()①用马铃薯、琼脂和蔗糖配制培养基②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③将接种和未接种的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④将培养基转移至锥形瓶中,放入高压蒸汽锅中灭菌⑤通过接种环连续划线,将酵母菌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A. ①④②⑤③B. ①③②④⑤C. ①④⑤②③D. ①②④③⑤5、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制作果酒过程中,需要往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一直通入无菌空气B. 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C. 将果酒流经发酵瓶制成果醋,需保证发酵瓶中有充足的O2D. 在用果汁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中溶液pH的变化是逐渐增大6、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 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B. 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C. 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D. 泡菜制作的过程中,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影响7、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含量低B. 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在于调味料的加入C. 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D. 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
702生物防腐剂对细菌_霉菌和酵母菌类抑菌效果的初步测定
·600 ·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4 卷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菌株 指示菌 ①细菌类 :大肠杆菌 ( E. coli) ;枯草芽孢杆菌 ( B acill us subtilis) ;金黄色葡萄球菌 ( S t aphylococcus au reus) ;腊状芽孢杆菌 ( B acill us cereus) ;苏云金芽孢杆菌 ( B acill us t hu ri ngiensis) ;蕈状 芽孢杆菌 ( B acill us m ycoi des) 。②霉菌类 : 桔青霉 ( Penicilli u m cit ri n u m ) ;绿色木霉 ( T richoderm a vi ri2 de) ;毛霉 ( M ucor. sp . ) ; 黑曲霉 ( Aspergill us ni ger) ; 米曲霉 ( Aspergill us oryz ae) ; 黄曲霉 ( Aspergill us f l av us) ;根霉 ( R hizopus sp . ) ;梨头霉 ( A bsi dia sp . ) ;白地霉 ( Geot richu m . can di d u m ) 。③酵母菌类 :啤 酒酵母 ( S accharom yces cerevisiae) ;酵母菌 ( S accharom yces sp . ) ;产朊假丝酵母 ( Can di da utilis) ; 白色假 丝酵母 ( Can di da albicans) 。 1. 1. 2 。培养基 ①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 ] 。 ②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2 ] 。 ③摇瓶发酵培养基 :玉米淀 粉 2. 0 g ;玉米粉 2. 0 g ;葡萄糖 2. 0 g ;黄豆粉 1. 5 g ;硫酸铵 0. 25 g ;硝酸钾 0. 25 g ;氯化钠 0. 3 g ;磷酸 氢二钾 0. 03 g ;硫酸亚铁 0. 004 g ;氯化锰 0. 004 g ;碳酸钙 0. 5 g ;豆油 0. 5 g ;自来水 100 mL ;p H 8. 0 (灭菌前) 。 1. 2 方法 1. 2. 1 指示菌斜面培养和菌悬液的制备 1. 2. 1. 1 细菌和酵母菌类斜面培养和菌悬液的制备 将供试细菌和酵母菌分别转接到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斜面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细菌和酵母菌分别置于 37 ℃和 30 ℃下培养 4 d 后 ,每种斜面培养体分别用 20 mL 无菌水洗下菌苔各倒入带玻璃珠的 100 mL 无菌三角瓶中 ,振荡 20 min 即成菌悬液 。 1. 2. 1. 2 霉菌的斜面培养及孢子悬液的制备 将供试霉菌分别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 上 ,28 ℃培养 7 d 。每种霉菌斜面用 20 mL 无菌水洗下孢子 ,各倒入带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中 。振荡 20 min 即成霉菌孢子悬液 。 1. 2. 2 生物防腐剂 702 粗提液的制备和稀释 取链霉菌 702 摇瓶发酵液加等体积的无水乙醇 ,浸泡过 夜后 ,3 500 r/ min 离心 15 min 。取上清液 ,即为 702 粗提液 。用无菌水将 702 粗提液稀释 200 倍即为 702 试验液 。 1. 2. 3 702 试验液抑菌测定 1. 2. 3. 1 702 对在平板上接已知菌的抑菌测定 在制备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和马铃薯葡萄糖平板上分 别接种供试菌的菌悬液和孢子悬液。每种供试菌接种 6 个平板 ,设试验处理和对照各三皿 。试验处理 , 每皿加 702 试验液 1 mL ,用玻璃刮铲涂布均匀 ,对照每皿加入 0. 25 %乙醇无菌水 1 mL 。涂布均匀后 , 试验处理和对照在净化工作台上均打开平皿盖吹 30 min 。让其平板表面水吹干燥后 ,细菌类平板置于 37 ℃培养 2 d ,酵母菌和霉菌类置于 30 ℃培养 1~4 d 。分别计算各皿出现的菌落数 。 1. 2. 3. 2 702 对在平板上自然接种微生物的抑菌测定 在制备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和马铃薯葡萄糖平 板各 4 皿暴露置于实验室 。打开皿盖 4 h 后 ,每种培养基平板分两组 (2 皿/ 组) 。一组每皿加 702 试验 液 1 mL ,用刮铲涂布均匀 ,作试验处理 ;另一组每皿加 0. 25 %乙醇无菌水 1 mL ,同样涂布均匀 。每种 平皿均在净化工作台打开皿盖吹 30 min 使其平板表面水吹干 。牛肉膏蛋白胨和马铃薯葡萄糖接种平 板分别置于 37 ℃和 30 ℃培养 1~4 d 。观察记录不同处理平板出现的菌落数 。
变质米饭中霉菌的分离提纯
变质米饭中霉菌的分别提纯【摘要】粮食是最易被霉菌污染的一种食品原料,霉菌污染会造成粮食的霉烂变质,其产生的毒素会造成人畜中毒,而发霉变质的米饭中就有很多细菌,我们要从众多的细菌中提取我们试验所需要的一种霉菌,所以我们就要进行霉菌的分别与提纯。
培育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养分物质,用以培育、分别、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物。
本试验用的培育基是查氏培育基,它是培育霉菌用的,用以供应氮源、碳源及能源等。
把从变质的霉菌中提取的较纯的霉菌接种到培育基中培育,进而再分别,最终提纯得到纯洁单一的霉菌。
然后将得到的霉菌做一些相对应的染色试验,再次验证霉菌的性质。
【关键字】米饭分别提纯鉴定霉菌(mold)是能引起物质霉腐的丝状真菌(MyCeIiaIfungus)的统称,它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真菌(FUngUS)的一部分。
凡是生长在培育基上成绒毛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菌,都称之为真菌。
霉菌分别属于植物分类学的菌类植物的子囊菌纲(一、COmyCeteS),藻状菌纲(PhyComCeteS)和半知菌纲(FUngiimperfecti)0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处处都有,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亲密。
霉菌除应用于传统的酿酒、制酱和制作其它发酵食品外,在农业、纺织、食品、医药和皮革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少霉菌(黄曲霉、灰绿曲霉、绿青霉等)能在食品、谷物上生长并产生真菌毒素。
粮食中经常生长的主要是寄生性和腐生性霉菌,其种类约有200多种。
发霉变质的米饭中有很多细菌,要想混杂的细菌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或某一株细菌,就得进行微生物的分别与纯化。
常用方法有:简洁单细胞挑取法及平板分别法。
本试验运用平板分别法。
它是依据所分别的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加入某种物质或选择某一温度、酸碱度等,进行培育,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从而得到所需的微生物。
1.试验材料和方法1.1.1变质的米饭1.1.2培育基:查氏培育基水500mlNaNO32g K2HPO4IgKCl0.5g MgSC)40.5gFeSO40.01g PH 6.8蔗糖30g琼脂20g1.1.3试验器材培育皿三角瓶试管酒精灯接种环试管架天平灭菌锅培育箱100ml量筒IOml量筒400ml烧杯震荡器等1.2方法:1.2.1试验前预备米饭处理:取一些米饭,滴上数滴葡萄糖液,再放到潮湿阴凉避风的地方,使其发霉变质,备用。
两种方法测定化妆品防腐剂抑菌效果及评价
两种方法测定化妆品防腐剂抑菌效果及评价符晓梅;封幼玲;诸元生;陆跃良;张建新【期刊名称】《环境与健康杂志》【年(卷),期】2000(17)3【摘要】[目的 ]检测化妆品防腐剂抑菌效果 ,并对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 ]选择两种凯松 (凯松 1、凯松 2 )和一种布罗波尔化妆品防腐剂 ,分别以纸片法和防腐剂效力测试法观察了不同浓度 (0 .0 4%、 0 .0 6 %、 0 .0 8%、 0 .1%和 0 .2 % )和不同时间 (6 h、 2 4h、 48h、 7d和 14d)防腐剂对大肠杆菌 ATCC 80 99、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6 5 38、白色念珠菌 ATCC 10 2 31和黑曲霉 ATCC 16 40 4的抑菌效果。
[结果 ]凯松 1、凯松 2和布罗波尔抑菌有效浓度纸片法测定分别为0 .1%、 0 .0 6 %和 0 .2 % ,在所试浓度内只有布罗波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无抑菌效果 ,防腐剂效力测试法测得 3种防腐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有效浓度为 0 .0 4% ,0 .0 4%和 0 .2 %。
[结论 ]与纸片法比较 ,防腐剂效力测试法考虑了化妆品化学成分对防腐剂抑菌效果的影响。
【总页数】4页(P167-170)【关键词】化妆品;防腐剂;抑菌;测试方法【作者】符晓梅;封幼玲;诸元生;陆跃良;张建新【作者单位】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昆山市卫生防疫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68;TQ658【相关文献】1.复合防腐剂在儿童化妆品中抑菌效果的研究 [J], 陈宇宇;许湘曼;陈来成;彭俊瑛;温文忠;胡建强2.尼泊金甲酯化妆品防腐剂抑菌效果的研究 [J], 王军锋;李子荣3.化妆品防腐剂的短期抑菌效能评价 [J], 蔡颖;唐波;陈冠武;林宁静;周广彪;陈双鹏;郑子乔4.四种中药挥发油与化妆品防腐剂苯氧乙醇联用的抑菌效果研究 [J], 闻婧;梁卉;万紫燕;查雅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名称
黑曲霉 ( Aspergill us niger)
黄曲霉 ( Aspergill us f lav us)
米曲霉 ( Aspergill us oryz ae)
桔青霉 ( Penicilli u m cit ri nu m)
毛霉 ( M ucor sp . )
收稿日期 :2002 - 06 - 20 作者简介 :李昆太 (1978 - ) ,男 ,在读硕士 ,从事微生物学研究
·600 ·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4 卷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菌株 指示菌 ①细菌类 :大肠杆菌 ( E. coli) ;枯草芽孢杆菌 ( B acill us subtilis) ;金黄色葡萄球菌 ( S t aphylococcus au reus) ;腊状芽孢杆菌 ( B acill us cereus) ;苏云金芽孢杆菌 ( B acill us t hu ri ngiensis) ;蕈状 芽孢杆菌 ( B acill us m ycoi des) 。②霉菌类 : 桔青霉 ( Penicilli u m cit ri n u m ) ;绿色木霉 ( T richoderm a vi ri2 de) ;毛霉 ( M ucor. sp . ) ; 黑曲霉 ( Aspergill us ni ger) ; 米曲霉 ( Aspergill us oryz ae) ; 黄曲霉 ( Aspergill us f l av us) ;根霉 ( R hizopus sp . ) ;梨头霉 ( A bsi dia sp . ) ;白地霉 ( Geot richu m . can di d u m ) 。③酵母菌类 :啤 酒酵母 ( S accharom yces cerevisiae) ;酵母菌 ( S accharom yces sp . ) ;产朊假丝酵母 ( Can di da utilis) ; 白色假 丝酵母 ( Can di da albicans) 。 1. 1. 2 。培养基 ①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 ] 。 ②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2 ] 。 ③摇瓶发酵培养基 :玉米淀 粉 2. 0 g ;玉米粉 2. 0 g ;葡萄糖 2. 0 g ;黄豆粉 1. 5 g ;硫酸铵 0. 25 g ;硝酸钾 0. 25 g ;氯化钠 0. 3 g ;磷酸 氢二钾 0. 03 g ;硫酸亚铁 0. 004 g ;氯化锰 0. 004 g ;碳酸钙 0. 5 g ;豆油 0. 5 g ;自来水 100 mL ;p H 8. 0 (灭菌前) 。 1. 2 方法 1. 2. 1 指示菌斜面培养和菌悬液的制备 1. 2. 1. 1 细菌和酵母菌类斜面培养和菌悬液的制备 将供试细菌和酵母菌分别转接到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斜面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细菌和酵母菌分别置于 37 ℃和 30 ℃下培养 4 d 后 ,每种斜面培养体分别用 20 mL 无菌水洗下菌苔各倒入带玻璃珠的 100 mL 无菌三角瓶中 ,振荡 20 min 即成菌悬液 。 1. 2. 1. 2 霉菌的斜面培养及孢子悬液的制备 将供试霉菌分别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 上 ,28 ℃培养 7 d 。每种霉菌斜面用 20 mL 无菌水洗下孢子 ,各倒入带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中 。振荡 20 min 即成霉菌孢子悬液 。 1. 2. 2 生物防腐剂 702 粗提液的制备和稀释 取链霉菌 702 摇瓶发酵液加等体积的无水乙醇 ,浸泡过 夜后 ,3 500 r/ min 离心 15 min 。取上清液 ,即为 702 粗提液 。用无菌水将 702 粗提液稀释 200 倍即为 702 试验液 。 1. 2. 3 702 试验液抑菌测定 1. 2. 3. 1 702 对在平板上接已知菌的抑菌测定 在制备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和马铃薯葡萄糖平板上分 别接种供试菌的菌悬液和孢子悬液。每种供试菌接种 6 个平板 ,设试验处理和对照各三皿 。试验处理 , 每皿加 702 试验液 1 mL ,用玻璃刮铲涂布均匀 ,对照每皿加入 0. 25 %乙醇无菌水 1 mL 。涂布均匀后 , 试验处理和对照在净化工作台上均打开平皿盖吹 30 min 。让其平板表面水吹干燥后 ,细菌类平板置于 37 ℃培养 2 d ,酵母菌和霉菌类置于 30 ℃培养 1~4 d 。分别计算各皿出现的菌落数 。 1. 2. 3. 2 702 对在平板上自然接种微生物的抑菌测定 在制备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和马铃薯葡萄糖平 板各 4 皿暴露置于实验室 。打开皿盖 4 h 后 ,每种培养基平板分两组 (2 皿/ 组) 。一组每皿加 702 试验 液 1 mL ,用刮铲涂布均匀 ,作试验处理 ;另一组每皿加 0. 25 %乙醇无菌水 1 mL ,同样涂布均匀 。每种 平皿均在净化工作台打开皿盖吹 30 min 使其平板表面水吹干 。牛肉膏蛋白胨和马铃薯葡萄糖接种平 板分别置于 37 ℃和 30 ℃培养 1~4 d 。观察记录不同处理平板出现的菌落数 。
根霉 ( R hizopus sp . )
绿色木霉 ( T richoderm a vi ri de)
梨头霉 ( A bsi dia sp . )
白地霉 ( Geot richu m candi du m)
菌液稀 释倍数 10 - 5 10 - 5 10 - 5 10 - 5 10 - 4 10 - 5 10 - 5 10 - 5 10 - 4
702 生物防腐剂对细菌 、霉菌和 酵母菌类抑菌效果的初步测定
李昆太 ,黎循航 ,刘姝 ,涂国全
(江西农业大学 生物工程系 ,江西 南昌 330045)
摘要 : 链霉菌 702 摇瓶发酵液用无水乙醇提取 ,制备成 702 生物防腐剂 200 倍稀释液 。分别在牛肉膏蛋白
胨培养基平板上测定了 6 种不同的细菌 ,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平板上测定了 9 种霉菌和 4 种酵母菌 。除大 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 93 %外 ,其余菌的抑菌效果达到 100 % ;对制备好的平板暴露在空气中自然接种微生物 的抑菌效果也达到 100 %。
第 24 卷第 5 期 2002 年 10 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Acta Agricult urae Universitatis J iangxiensis
文章编号 :1000 - 2286 (2002) 05 - 0599 - 04
Vol. 24 ,No. 5 Oct . ,2002
关键词 : 702 生物防腐剂 ;链霉菌 702 ;抑菌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82. 2 文献标识码 :A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Bio - antiseptic 702 on Anti - bacteria , Anti - moulds and Anti - yeasts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生物防腐剂在接种平板上的抑菌效果 2. 1. 1 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我们选用 6 种已知细菌 ,其中 1 种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 ,5 种为革 兰氏阳性细菌 。分别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来测定 702 生物防腐剂对细菌类防腐效果 。其结果
第5期
李昆太等 :702 生物防腐剂对细菌 、霉菌和酵母菌类抑菌效果的初步测定
表 1 702 生物防腐剂对 6 种细菌的抑菌效果
稀释 浓度 10 - 6 10 - 6 10 - 6 10 - 7 10 - 6 10 - 5
试验处理
对照 702 试验液
对照 702 试验液
对照 702 试验液
对照 702 试验液
对照 702 试验液
对照 702 试验液
1
523 35
808 0
691 0
Key words : Bio - antiseptic 702 ; St reptomyces 702 ; antimicrobial assay
0 前 言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应用微生物研究室在以棉花枯萎病为靶目标开展农抗产生菌分离筛选研 究中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链霉菌 ,简称链霉菌 702 。其摇瓶发酵产物在平板上对棉花枯萎病有较 强的抑菌活性 。进一步将发酵液稀释 200~400 倍后分别在平板上对不同细菌 、霉菌和酵母菌类均有不 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为了探索链霉菌 702 所产的生物活性物质 (简称 702) 的防腐效果 ,在平板上模拟 生物防腐试验 ,本文报道了防腐作用的初步结果 。
试验处理
对照 702 试验液
对照 702 试验液
420 0
成片 0
553 0
培养皿内的菌落数
2
3
561
577
37
31
724
840
00696源自68700
436 0
成片 0
415 0
成片 0
504
521
0
0
平均
544 34
791 0
691 0
424 0
成片 0
526 0
抑菌率 /%
0 93. 8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表 1 的试验结果表明 :702 生物防腐剂 200 倍稀释液对供试的 5 种革兰氏阳性 ( G+ ) 细菌的抑菌效 果为 100 % ,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 90 %以上 。 2. 1. 2 对霉菌的抑菌效果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上分别接种供试 9 种霉菌的孢子稀释液 ,来测定 702 试验液分别对 9 种霉菌的抑菌效果 。试验结果见表 2 :
·601 ·
见表 1 :
细菌名称
大肠杆菌 ( G- ) ( Escherichia 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 ( G+ ) ( S taphylococcus au reus) 腊质芽孢杆菌 ( G+ ) ( B acill us cereus) 枯草芽孢杆菌 ( G+ ) ( B acill us subtilis) 蕈状芽孢杆菌 ( G+ ) ( B acill us m ycoi des) 苏云金芽孢杆菌 ( G+ ) ( B acill us t hu ri ngi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