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影响因素的调查

合集下载

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程序、流程

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程序、流程

(三)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其他传染病责任报告单 位应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 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 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知识培训。 建立传染病诊断和报告登记。协助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2.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 辖区内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 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和未 分期六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手足口病需要在原有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栏
注明是否为重症病例;对于实验室诊断病例,需 填写实验室检测结果,内容分别为“EV71”、 “Cox A16”或“其他肠道病毒”。
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程序、流 程及要求
喀什市疾控中心 冯继勇
目录
前言 网络直报管理原则 组织机构责任 传染病信息报告要求 信息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信息报告时限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流程 传染病报告信息流程
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 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通信手 段,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 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 信息网络向乡(镇)和城镇社区延伸,形成了纵 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 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是国家 传染病报告与监测的主渠道。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 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的 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 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2024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班考核题

2024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班考核题

2024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班考核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75分)1.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卡的___与___的间隔在2或24小时内,计为及时。

() [单选题] *A.诊断时间,报告日期B.诊断时间,录入日期(正确答案)C.诊断时间,填卡日期D.诊断时间,终审日期答案解析:根据《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文件要求,报告卡及时性统计规则: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卡的录入时间与医生诊断时间的间隔在2小时或者24小时内,计为及时报告。

原始卡为录入时间与(初次)诊断时间内的间隔时间,订正卡为订正报告时间与(修改后)诊断时间内的间隔时间。

2.我国现行的法定传染病有种,其中甲类___种,乙类传染病___种,丙类___种。

() [单选题] *A.40,2,27,11B. 40,3,26,11C.41,2,28,11(正确答案)D. 41,3,27,11答案解析:国家卫生健康委15日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法定传染病有41种(甲类2种,乙类28种,丙类11种)3.网络机构运行率要求直报医疗机构至少多久登录一次网络直报系统() [单选题] *A.每日B.每月(正确答案)C.每季D.每年答案解析:根据《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文件要求,纳入疫情网管理的传染病诊疗机构每月至少登录一次《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否则将影响机构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4.一位外省籍民工长居禅城区打工,因身体不适,前往顺德区乐从医院就诊,医生确诊其患流行性感冒,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其中的“病人属于”应选择() [单选题] *A.本县区B.本市其他县区(正确答案)C.本省其他地市D.外省答案解析:“病人属于”用于标识病人余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改病人现住址为禅城,就诊医院在顺德,所以病人属于应该是“本市其他县区”。

传染病监测体系和预警方式的研究进展

传染病监测体系和预警方式的研究进展

传染病监测体系和预警方式的研究进展摘要: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是公共卫生服务沟通与决策的重要支撑,在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更是如此。

利用传染病监测系统识别影响传染病健康问题或风险,在此基础上展开预测预警、提出干预措施并分析效果,将后置的疾病治疗转化为前置的预防控制,对传染病防制至关重要。

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综合探索分析了国内外传染病监测预警实施方法和应用情况,了解传染病监测体系和预警方式的现状,为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染病;监测体系;预警方式引言目前传染病预警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医疗机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数据的监测预警、基于症状监测的预警和基于时空分析的监测预警,但实际运用中发现存在预警时间滞后、技术落后和缺乏信息共享等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防控需求。

建议构建传染病监测数据跨部门、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加强预警技术方法研究,形成多渠道智能化监测预警。

1现阶段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难点1.1现行系统繁多且标准不统一从疾病监测系统看,现行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以及后期陆续建成的艾滋病、结核病等30个单病种监测系统。

上述系统虽然均为B/S架构,但遵循的数据标准架构不一致,且个案数据缺少唯一的识别标识,客观上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整合难度较大。

从各医院现行信息系统看,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构成复杂,规范标准不统一。

1.2症状监测推广应用难度较大症状监测是早期预警的重要手段。

近年,我国陆续建成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脊髓灰质炎等症状监测系统,依托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开展五大症候群的监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由于症状监测信息来源广泛、渠道复杂,最终结果离不开实验室验证,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外,针对不同的传染病,预警模型的选择是否恰当、预警临界值的设置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到预警敏感度和特异度,响应成本也不同。

基本公卫服务第三版-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基本公卫服务第三版-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 分诊记录
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 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 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 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
◦ 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2. 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
、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 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等特定目的监成或者可能造成社 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 康的事件
20
《传染病报告卡》采用统一格式,可使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要完整、准确、填报人须签名。纸质报告卡要 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 间戳。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说明如下:
◦ 1. 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建议按年度编制,如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4 位),如“2016-03-0001”,或者采用网络直报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
11
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 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 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 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 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 ◦ 健康损害严重性 ◦ 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
◦ 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10.10•【字号】•【施行日期】2017.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疾病监测正文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各三级医疗机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安全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7〕4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关于印发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的通知》(国卫疾控传防便函〔2017〕101号)等要求。

现就全市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切实加强管理工作各区、各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网络与信息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坚决避免因传染病信息信息泄露事件损害患者利益,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情况发生。

各区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组织领导,强化对属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各使用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对于因违反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导致信息泄露的责任人员,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严格规范信息安全行为,切实提高防范能力自2017年9月30日起,全市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全面启用数字身份认证,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在同级卫生计生部门的领导下,加强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切实规范使用人员的信息安全行为。

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下,严格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字证书北京市使用管理规范(2017版)》(附件1)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辖区数字证书安全管理、技术指导、监督与服务。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为了解“十二五”终期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特别是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提出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标完成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二)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三)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四)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1.省级自查。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层抽样调查样本分配见附表1),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

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规定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2.国家抽查。

在各省级自查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各省(区、市)的自查数据及材料进行审核,并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开展现场抽查。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5年1-6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表2。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全文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全文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全文5篇)第一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人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定期核对,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后,送交院感科,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网络直报。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七、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及爆发疫情和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八、执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完整,不得漏项,14岁以下儿童须填写家长姓名。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
9.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
报告管理办法 1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规范(试行) 12.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1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疗
救援信息相关工作的通知(卫办应急发 [2011]17号)
.
第二节 流程图及说明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信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代报代报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专业机构对于涉及10人以上人员伤亡事件的不良医疗救援信息各地专业技术机构通常为急救中心和医疗机构直接报告或在收治伤员并初步确认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续保
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 的住址,而不是病例的户籍地址。
④“诊断时间”的小时为必填项。 ⑤发病日期: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
明确的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病原初次检出日 期或就诊日期。
.
⑥诊断日期 ⅰ.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 ⅱ.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
.
1.5.3实验室登记本:包括姓名、采样日期、 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及医师、检验方法、检验 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等项目。
传染病类检测项目的阳性结果应进行标注并告 知接诊医生。
1.5.4上述资料及传染病报告卡至少保存3年。
.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1责任报告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
• 各专病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由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除专病 管理部门(机构)指定的监测机构或专门防治机构外,其他医疗机构在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属专病管理的传染病信息, 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各专病 管理部门(机构)负责该报告病例的调查、核实、订正。
4)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信息报告
•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报卡片时,应以自身帐号登 录,“报告单位”选择该卡片填报单位(此类卡片查询条件:县级审 核时间与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0)。
• 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自身帐号登录, “报告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 法定传染病时,由当地乡镇专业人员填写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 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 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 实行专病管理的传染病,除传染病报告卡规定外的其它信息,由专病系统管理人 员 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和报告。
信息报告
11)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5类。
12)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 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
13)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 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 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 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 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

传染病报告管理各项工作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各项工作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各项工作制度1.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一)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二)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三)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四)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五)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六)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七)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A)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九)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十)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

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一)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2、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一)门诊部、临床各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一)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旨在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一、组织机构职责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应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履行以下职责: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此外,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XXX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调整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XXX应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协助XXX制定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指导方案等。

同时,XXX应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此外,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XXX还应负责国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并为省级相关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XXX应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

同时,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一)目的1、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三)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1、按照“网络直报,逐级审核上报,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化管理,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乡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卫生所、个体诊所),各负其责,实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卫生院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卫生院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3、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1、卫生院防保科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1、各科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立即向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向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向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报告。

2、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当接到疫情报告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上直报。

3、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和首次发现者负责制,谁首次发现谁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门诊、住院医生直接填写报告卡,检验、放射科工作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必须由检验、x光或ct 室工作人员及时向医院预防保健科反馈,同时向诊病医生反馈,由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督促诊治医师填写报告卡。

4、诊治医师对报告卡填写必须认真、规范、全面,字迹清楚易认。

各科应按要求完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并按要求设立传染病报告薄,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5、初诊者必须全部报告,即报告率100%,复诊者可不报告(在登记本上注明)。

如发现有漏报现象,甲类传染病漏报1例扣除当事人300元,乙类传染病漏报1例扣除当事人100元,丙类传染病漏报1例扣除当事人50元。

漏报者取消当年评优评奖资格。

6、节假日传染病疫情报告。

院本部医生节假日期间发现传染病疫情,按有关规定要求填写报告卡后送传达室并做好交接登记;新城医院和解兴医院医生节假日期间发现传染病疫情后按有关规定要求填写报告卡后通知传达室叫支持中心值班人员立即前往取卡,并做好交接登记,院本部传达室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立即通知预防保健科值班人员到传达室取卡并进行网络直报。

第二篇:传染病报告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与统计规则详解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与统计规则详解
信息协同
各级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协同开展防控工作,如联合开 展流行病学调查、联合开展防控措施等。
信息交流
各级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及时了 解疫情情况和防控工作进展。
03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统计规则 详解
病例报告统计规则
病例分类统计
按照病例性质(如确诊、疑似、临床诊断等) 进行分类统计,便于对疫情进行全面掌握。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与 统计规则详解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概述 •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 •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统计规则
详解 •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案例
分析 •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未来发展
趋势与挑战
01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概述
系统定义与背景
定义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 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实时监测、报告、分析和预警的系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某地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效果评估
数据质量提升
通过系统自动审核和人工复核,确保疫情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与传统的纸质报告相比,数据质量得到了显著 提升。
报告及时性增强
系统实现了实时在线报告,减少了中间环节和时间延误,提高了报告的及时性。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能够迅速掌握疫 情动态,为防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警与预测功能
预警提示
系统可以根据病例数据和流行病学分 析结果,对可能出现的疫情进行预警 提示,为防控工作提供预警信息。
预测分析
风险评估
系统可以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为防 控工作提供风险评估结果。
系统可以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 析,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传染病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传染病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传染病管理制度一、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本市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下同)报告。

二、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三、建立传染病个案登盲目产,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

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四、做好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应急救治、转院治疗等。

必要时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预防性用药。

五、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症候群(如发热、腹泻、因病缺勤、缺课等)监测工作。

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六、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扫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七、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记、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和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八、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2024年传染病管理制度(二)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

三、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____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疫情网络直报,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和丙类传染病____小时内通过疫情网络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发观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市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配合检诊。

[中学教育]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 - 副本

[中学教育]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 - 副本

1.1 组织结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 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应履行各自的职责。
1.2 工作管理
1.2.1 工作规定
§ (1)属地管理原则
§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 的原则。
§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 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医疗 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 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 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 个体开业医生。
1.3.2 信息报告
§ 有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通过网络将传染病报告 卡的信息实时(在规定时限内尽快)录入到《疾病监测信 息报告管理系统》;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 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至属地有直报能力的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其 代为直报。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 执行。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交流和分析 会议制度,由疫情管理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提供有关 资料,由单位分管领导组织完成。
1.2.5 新增监测报告病种的工作程序
§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 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 统一部署,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法定传染病时,由当地乡镇卫 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员填写报告卡,按规定时限 和程序进行报告。
§ 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定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定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定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规定,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第一章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章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传染病网络报告管理

传染病网络报告管理
21
(七)资料保存
电子资料: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 任报告单位,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 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进行电子 备份。
纸质资料: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 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 年。不具 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 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36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统计”模块原选项功能
“质量统计”原有5个选项,即报告 单位类型分析、单位报卡统计、直报代报 统计、直报情况调查、县区零缺报统计, 除在直报代报统计表中增设年度统计结果 查询外,其他4项功能维持不变。
37
常规工作 应急工作
38
一、常规工作
计划、总结、档案管理 组织、制度、职责 网络直报 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重点传染病监测
22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指标
23
(一)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指标定

网络报告率 卡片报告及时性指标 卡片审核及时性指标 重卡指标
24
1、网络报告率
指标意义:定期评价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机构的实 际报告运转状况,指导各地及时发现辖区1个月、 半年甚至1年不能正常报病机构及其可能原因, 以进一步加强对辖区网络直报机构的管理。
17
报告时限2
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 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 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 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 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 出传染病报告卡。
18
报告时限3
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 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 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39
计划、总结、档案管理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 2 次及时深入科室采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

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赋予处罚。

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

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部有一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赋予 50 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责任人赋予 100 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 3 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直报・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影响因素的调查王希江1,曾光2摘要:目的了解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水平与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2004年参加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应用CHAID(Chi-squaredAutomaticInteractionDetector)方法探讨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调查671家机构,问卷应答率89.3%,合格率97.5%,年均报告传染病卡306张。

CHAID模型得出影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因素有9个,包括单位级别、疫情管理人数、专职人员状况、大中专人员情况、单位性质、开始报告年限、收到报告卡时限、每天收卡次数、人均疫情管理年限,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结论省、市、县医疗机构增加专职的专业人员、收卡次数、落实和重视疫情报告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厂矿、乡级和其他医疗机构通过提高疫情管理人员的能力、落实收报卡制度等能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关键词: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影响因素;调查【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9961(2006)10-0551-04Surveyontheinfluencefactorsofnotifiablediseasesreportedbymedicalinstitutionsafterap-plyingdirectreportingnetworksystem.WANGXi-jiang1,ZENGGuang2.1.SanitationandAntiepidemicStationofWulumuqiCounty,Xinjiang,830011,China;2.ChinaCDCCorrespondingAuthor:WANGXi-jiang,Email:wxjwd2004@yahoo.com.cnAbstract:ObjectiveThepresentstudywasconductedtogettheknowledgeofthefactorsinflu-encingthereportingofnotifiablediseasesbymedicalinstitutionsafterapplyingdirectreportingnet-worksystemand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furtherimprovingthereportinglevelandqualityofno-tifiablediseasesofmedicalinstitutions.MethodsStratifiedrandomsamplingwasadoptedtosurveytheoperationstatusofdirectreportingnetworksysteminmedicalinstitutions,whichparticipatedindirectreportingnetworksystemin2004.AndCHAID(Chi-squaredAutomaticInteractionDetector)wasadoptedtoexplorepossibleinfluencefactorsofreportingcommunicablediseasesbymedicalinstitutions.Results671institutionsweresurveyedandaveragelytherewere306cardsofcommu-nicablediseaseswerereportedeveryyear.Theresponserateandqualifiedrateofquestionnairewere89.3%and97.5%respectively.ThroughCHAIDmodel,9factorsthatinfluencemedicalinstitutionstoreportcommunicablediseasebywerefound:1)thegradeofmedicalinstitutions,2)thenumberofstaffsresponsibleformanagingofepidemicstatus,3)thesituationoffull-timepersonnel,4)thestatusofpersonnelwithcollegedegree,5)propertyofmedicalinstitutions,6)fixednumberofyearofstartingtoreport,7)latitudeofreceivingreportingcard,8)dailytimesofreceivingcards,9)percapitayearsinmanagingepidemicstatus.Medicalinstitutionsatdifferentlevelswereaffectedbydifferentfactors.ConclusionMedicalinstitutionsatprovince,cityandcountylevelsshouldin-creasethenumberoffull-timeprofessionalstaffsandthetimesofcollectingcards,paygreatatten-tiontoepidemicstatusreportandmanagingallitemsofprinciples.Medicalinstitutionsatfactories,mines,countryandotherlevelsshouldimprovethequalityofreportingcommunicablediseasesthroughimprovingthecapacityofthepersonnelsresponsibleformanagingepidemicstatusandmak-ingcardcollectionandreportsystemavailable,etc.Keywords:reportingdirectlythroughnetwork;medicalinstitutions;notifiablediseases;influencingfactors;srvey【CLC】R183【Documentcode】B【ArticleID】1003-9961(2006)10-0551-04[作者单位]1.新疆乌鲁木齐县卫生防疫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者简介]王希江(1971-),男,新疆乌鲁木齐人,主管医师,主要从事急性传染病监测与控制工作[通讯作者]王希江,Email:wxjwd2004@yahoo.com.cn医疗卫生机构是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来源,其报告数量多少和疫情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传染病的真实发病率[1]。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工作的影响因素除传染病流行状况、社会因素和行政干预外,还有领导重视程度、规章制度健全与否、报告的可及性、人员素质等。

2004年网络直报后,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有了质的提高,报告条件得到改善。

为了解和探讨网络直报后影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因素,进一步提高报告水平与质量,开展了本次调查。

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5年浙江省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和655家医疗机构的调查问卷。

1.2方法1.2.1样本选择按级别将2004年参加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分成医院、妇幼保健中心(站)、乡卫生院3组,随机抽取医疗机构751家,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250家、妇幼保健站54家、乡卫生院447家[2],再均分到各级市、县、区。

1.2.2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的性质、级别、网络直报硬件设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疫情管理人员状况、直报系统运行状况等。

通过市、县(区)CDC汇总完成;从直报系统中获得调查单位2005年的传染病报卡量。

1.3统计分析用EpiDate3.0数据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的CHAID法建立树形模型。

分析前先对年报告量正态化(Y=Lg(年报告量+1)),自变量进行量化。

2结果2.1基本情况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751份,返回671份,应答率89.3%;合格655份,合格率97.5%,医疗机构年均报告传染病卡306张(0~11986张)。

其中省级医院6家,年均报卡3738张;市级31家,年均报卡533张;县级238家,年均报卡246张;乡级377家,年均报卡77张;厂矿医院2家和其他1家。

调查单位中政府管理占38.3%,股份合作占10.7%,承包经营占45.6%,其他管理方式占5.3%,甲等8.4%,乙等14.7%。

在这些单位中,99.1%在2005年实行网络直报,其中82.3%在2003年前就已报告传染病卡。

73.5%有专门的科室管理负责疫情报告;68.4%有电脑专用,其中90%以宽带上网,8.5%以拨号上网。

98.0%定期检查院内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报告,其中<1次/月占32%,1~2次/月占59.1%。

79.7%收卡1~2次/d。

91%在1d内完成网络报卡。

98.1%审核传染病报卡,其中66.8%偶尔退卡。

43.4%的人认为与原来传染病报告方式相比,网络直报后日常工作量增加了。

62.4%认为,与2003年相比传染病报告数量增加了。

疫情管理人员1人的占53.74%;2人的占30.08%;3人的占10.23%;4人以上的占5.95%。

设专职人员的占55.9%,平均36.4岁(20~66岁)。

从事疫情管理的人均年限为10.1年(2个月至40年),5年以下42.7%,6~15年占34.0%,16年以上占23.3%。

大中专文化的65.3%,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占73.7%,公共卫生专业占36.2%,护理专业占14.3%,其他或无专业占11.8%。

88.1%的人员参加过网络直报系统管理和报告培训。

影响医疗单位疾病信息报告因素见表1。

网络直报率、疫情管理人数、中(高)级职称拥有率、大(中)专学历拥有率,省>市>县>乡;乡级的培训率、电脑专用率、从事疫情管理的人均年限均高于县级水平,见表2。

2.2影响因素的CHAID模型在SPSS13.0软件上进行CHAID分析,对分析结果用检验样本进行模型修正,最终得到的树形图,见图1。

图中方框为树的“结点”,前后两面层之间是根结点与子结点的关系。

目标变量Y按照统计检验所得P值的大小依次折分,第一层P值最小,该解释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最大,依次类推,直到某结点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为止[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