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荷塘月色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说课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七单元.ppt

《荷塘月色》说课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七单元.ppt

(五)品读鉴赏,感受语言魅力
在上一环节学生已勾画出描写荷塘和月色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集中在 4—6段,以这些句子为主鉴赏语言技巧,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塘和月色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学习文中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感受语言的魅力。】
(六)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和句子。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萦绕在作者内心的苦闷情绪?
【设计意图:联系之前所学,既巩固了之前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 本文,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
本文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 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月朱

自 清
目 录 板 教 教 其 教 学 教
书 学 法 重学情 材 设 过 学 难目 计 程 法 点标

说 教 材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壮年时期的作品,他的炉火纯青的 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现代白话文的典 范。
【设计意图:通过作者背景介绍,让学生对本文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便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
(三)字词识音与词语释义
【识音】煤屑 踱步 蓊蓊郁郁 ······ 【释义】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能够正确识读生字词并理解 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
及说 其教 重学 难目 点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通感 等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27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27张ppt)
2 .“ 寂 寞 ” 一 词 用 得 很 妙 , 试 赏 析 其 妙 处 。 ( 4 分 )
“寂寞”一词词既写出了小路的寂静,又透露了作者孤寂的心境。(2分)作者 不说自己内心寂寞,而说小路“寂寞”,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2分)
3 .“ 这 是 独 处 的 妙 处 , 我 且 受 用 这 无 边 的 荷 香 月 色 好 了 ” 这 句 话 在 文 中 有 什 么作用?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 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分化,仍然坚守文 化批判阵地的知识分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和凄凉,于是纷纷从斗争的 “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 层解:第四部分(第7-10段),写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六朝采莲的热闹和江南 采莲的情景,最终他的思绪又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这篇散文以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 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作者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时而 缓步前行,时而伫立凝想,把荷塘、荷叶、荷花和月光以及 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等陆续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仿佛跟 着作者一路去观赏、领略“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作者委 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自己不满黑暗 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 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 作为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朱自清虽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他 始终抚平不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憎恶,内心始终是抑郁的。他在作品 中流露出的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正是 当时他苦闷心境的写照。
● 朱自清名、字的由来原名:朱自华据说自清的父亲十分喜欢苏东坡,于是,朱 自清出生后,其父就从苏东坡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取“自华”二字, 作为儿子的名字。

荷塘月色PPT优秀课件-高一语文共70页

荷塘月色PPT优秀课件-高一语文共70页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பைடு நூலகம்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荷塘月色PPT优秀课件-高一语文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荷塘月色》(完美版)PPT课件

《荷塘月色》(完美版)PPT课件

2、作者笔下的小路是什么样的?
①曲折、幽僻、 树多,幽僻是基本 的特点。曲折和树 多构成幽僻的重要 条件。
②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寂寞); 没有月光(阴森森)——淡淡月光(很好): 这一对比就给以往那种阴冷的氛围蒙上一层朦 朦胧胧的诗意。
3、作者刻画荷塘美丽的景色,依 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比喻?
17、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 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分析思想感情: 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 污——回到现实——对美好追求的寄托反映 淡淡的哀愁得到淡淡的喜悦
淡淡 喜悦
带门 出去
颇不 现实 宁静 现实
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 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
10、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 冷静”的双重性格?
因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因 为当时作者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强烈。
11、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 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游览荷塘平息一下自己 不宁静的心态,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下荷塘、 荷塘上月色的时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 之中,但是很快又回归不宁静,又重新忧郁起 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是他 不宁静的表现。
整体感知
本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3)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 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
第三部分(4—6)描写荷塘佳境,由近及远 由平面及空间,各方位的展示荷塘美景。
第四部分( 7—8)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 俗,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高考链接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42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42张ppt)
清华大学的知识分子吴晗等人看透了美国的险恶用心,组织清华学 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的面 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经常呕吐,急需补充营
相关事迹
养。拒领救济粉会让朱自清和八个孩子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 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签名之举是 正确的。我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1.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者处于苦闷彷徨 中。 2.诗人顾念家中妻儿,又忧心国家政局,二者难以两全。 3.诗人身处异乡北平,处于政治风暴中心,他惦念故乡江南, 那个自古可以偏安苟活、适宜避世之所。 4.日美对文人的拉拢,例如 “救济粮”。
合作探讨
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 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 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 的文字?
文章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 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 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4)“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 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 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小结:借景抒情
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 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 时而缓步前行,时而停立凝想,一路上把荷塘周围环境、荷塘、 荷叶和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陆续呈现在读者 面前,读者仿佛跟着他一路去观赏、领略“这无边的荷香月 色”。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夜赏缘起 第二部分(4-6):漫步荷塘 第三部分(7-10):联想回到现实

《荷塘月色 》ppt课件23张

《荷塘月色 》ppt课件23张


的 四
树梢

树缝
树上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整

远山


灯光

蝉声
水里
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作者在赏荷塘时什么样的心境?此时的作者内 心还是宁静的吗?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虽然置身于热 闹的氛围中,内心却依然是孤独的,可见 作者的无奈,那种想要找寻让自己不孤 独的方式却怎么也找不到的无奈。
修辞手法——通感
例: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第六段荷塘四周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杨柳

总结主旨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 的心境反映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寻求精神解 脱却不可得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国家前途与命运的 担忧及渴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唯美的荷塘月色正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所 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中幽美宁静诗意朦胧的荷塘月色体现了作 者淡淡的喜悦心情,但他却无法摆脱黑暗现实带给自己的苦闷与孤独之 感。夜赏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要摆脱现实苦闷获得片刻喜悦宁静心情最 好的方式。读到此处,我们应该明白,文中荷塘的美景正是作者超脱现 实走进梦幻世界的美好写照。从中可可以看出朱自清将对黑暗现实的不 满之情通过唯美的荷塘月色很好地展示出来。
字词积累
酣( hān)眠
煤屑(xiè )
幽僻( pì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37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37张ppt)

作品: 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欧游杂记》 《背影》《伦敦杂记》 散文代表作: 《背影》《春》《绿》 《荷塘月色》 《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 《威尼斯》
预习检测与基础过关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蓊(wěng)郁 渺(miǎo)茫
B.倩(qiàn)影 斑(bān)驳
C.羞涩(sè) 酣(hān)眠
• “这”指代流水,这里用对比 的手法,江南代表的是美好事 物,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正反 映了现实中的不如意。
写作背景
•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 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 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 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看不到前 进的方向。
朱自清 (1898-”和“一二·九”运动, 但阶级的局限使他长期脱离现 实。抗战任西南联大教援期间, 思想有较大转变。1948年8月12 日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 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 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 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评价影响:毛泽东(《别了, 司徒雷登》)赞扬他有骨气,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 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 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文文眼?
行踪 体现情感的句子 出家门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感情变化 不宁静
踱小路
观荷塘 赏四周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稍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回家门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 不宁静
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1)抓住标题。 (2)理清材料,把握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23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23张ppt)

第5段:荷面描写
动静结合
荷塘上的月光 正侧结合
雾:薄、轻柔
叶子和花:白皙、朦胧 比喻 比喻
影:参差、和谐 通感
侧面描写
炼字品味美
月光 泻 写出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化静为 动,有动感美。
青雾 浮 写出了雾的轻飘柔美,有状态美。 洗 写出了月色下叶花的洁白而鲜艳,有色彩美。
嗅觉
拟人
流水:脉脉
听觉
以无写有
博喻
使用多个喻体修饰同一个描写对象的写法称为博喻。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青玉案》
博喻中的多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对本体进行全方位修饰, 而非同一角度的多次重复。
通感
又叫“移觉”。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将 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 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 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式。
荷塘 月色
朱自清










知 人
把 握
深 入
巩 固






朱自清,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 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 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 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 海宁。
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①写了什么景物? ②作者从什么感官角度出发去感受这些景物的? 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④运用了什么手法?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课件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课件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的另一篇经典之作,通过对秦淮河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和文化的深沉思考。
《月牙儿》
老舍的短篇小说,以月牙儿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坚韧。
《边城》
沈从文的代表作,通过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

相关文献资料推荐
《朱自清散文研究》
《荷塘月色》课件

02
文章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 愁,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寄 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 黑暗社会的厌恶。
作者文学成就
朱自清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被誉为 “白话美文的典范”,对中国现代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背影》、《荷塘 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感人的情感和清 新自然的文笔,深受读者喜爱。
总结词
深厚、独特
详细描述
《荷塘月色》不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 散文,更是一篇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 作品。它反映了朱自清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独特的个 人审美情趣。
04
《荷塘月色》的影响与评价
文学地位
总结词
具有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
05
《荷塘月色》的拓展阅读
其他朱自清作品推荐
1 2
3
《背影》
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春》
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 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匆匆》
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宝贵的思 考和感慨。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27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27张ppt)

写景方法1: 选择精妙生动的字词(炼字)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 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 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 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 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 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简约而恰当的空间组合,给荷塘月色增添了一种 飘渺幽静的美好风味。
文章哪些段落在直接描写荷塘月色?
4-6段
一、感知荷塘月色
这三段有几个描写镜头?有哪些景物? 分别表现了荷塘月色怎样的特点?
圈点勾画关键字词 用四字格短语进行概括
一、感知荷塘月色
镜头 月下荷塘 荷塘月色 荷塘四周
景物
特点
荷叶似裙、荷花圣洁、 风姿绰约
荷香缕缕、流水脉脉
幽静淡远
月光如水、薄雾似纱、 花叶若梦、黑影斑驳、

忆采莲



获得宁静
荷塘月色 (心中圣地)

求 煤屑路


人生就是个圆, 你以为出去了, 其实一直在里 面。
作业布置:
后疫情时代,同学们被居家三个星期,对朱 自清而言,独处的妙处是“一个人享用这无边 的荷香月色”。对你而言,“独处的妙处”是 什么呢?请用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将其表现出 来,并在其中正确地使用比喻和通感两种手法。
写景方法2:
(1) 比喻、拟人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 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写景方法2:
(2) 通感
利用感官间的相似性,实现感官之间的转移,新奇性而生 动性

《荷塘月色》ppt课件36张

《荷塘月色》ppt课件36张

失宁静 失宁静 失宁静
知识积累
线索
概念 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根据内容分类: ①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线索; ②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分类 ③以空间变换作线索; ④以具体的事物或人物为线索; ⑤以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 根据出现方式:明线、暗线
第2段写了什么景?有何特点?
思考探究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 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
借用青年男女的相思之情来表达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也表达了自己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机环境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蓊蓊(wěng)郁郁
峭楞楞(qiào léng léng)
梵婀玲(fàn) 弥望(mí) 斑驳(bó )
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10段
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的景物。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小路上的景色: 小路(幽僻、寂寞) 树 (蓊翁郁郁) 月光(淡淡的)
“寂寞”一词移情于物,作者不直接 说自己内心寂寞,而说小路“寂寞”
--环境的寂寥,烘托抑郁心境
--浓重的夜晚气氛
--与作者的感情相合,心中淡淡的哀愁
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烘托心境
第3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 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一句有什么作用?
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他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散文。
字词积累
酣(hān)眠
煤屑(xiè)
幽僻(pì)
踱(duó)步
脉脉(mò)
霎(shà)

《荷塘月色》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
文体知识—了解“散文”
散文线索的分类:
散文文体知识
事物形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感情变化、人物活动、事理
(荷花)零星点缀(拟人、比喻)多姿
(荷香)缕缕清香(通感)淡雅、宁静
(荷波)如闪电、肩并肩(比喻、拟人)快速、生机
(流水)看不见的 脉脉(想象) 虚写


喜悦
幽雅宁静
赏析第五段—塘上月色
1.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描绘月光形象,试举例分析。
②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的轻盈飘逸之态。
知人论世——人物轶事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的安宁。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去实现自己的这么一丁点儿的愿望。
运用拟人手法,写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营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赏析第四段—月下荷塘
月下荷塘
(荷叶)田田、亭亭;舞女的裙(叠词、比喻)密度和层次感 高而圆的姿态、动态美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委婉细腻地描写荷塘在月色下的景象,抒发了自己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向往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复杂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感知课文
1、找出作者的行踪和描写景色的语 段
家中——煤屑路——清华园里的荷塘 ——家里
2、课文题目是“荷塘”“月色 ”,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 景物的呢?
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
3、分析第4段,作者从哪些方 面来写月下的荷塘美景的?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4、找出本段你认为写得最好的 语句,并品味它的妙处。
5、四、五、六段中各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请找出并赏析其妙处 。
比喻(通感)、拟人
比喻句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 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
“浮”突出静态美, “笼”可与之对照。 “漂”突出动态美, “笼”不能与之对照。
“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 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 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的文字, 更有精心‘拣练’的遣词用字。点活 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 ••••••生动的起了丰富、润饰、强化 形象的作用。”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金志华
第5段 荷塘中的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 梦。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 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 替代“泻”,用“漂”替代“浮” 呢?
结论
“泻”的范围广,与“流 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 美,显得生动活泼。“照” 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 不灵泛。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
拟人句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到打着朵儿的…… ②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 ③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小结:拟人灵秀动人
第六段 荷塘四周
由 远及 近
以有声衬 无声 。
荷塘月色
黑影斑驳 荷塘四周 杨柳如画 侧写月色
远山隐约
荷叶 田田 亭亭 风致 荷花 袅娜 羞涩 如明珠似星星
月下荷塘
(多种感官)荷香 丝丝缕缕、渺茫如歌 荷波 凝碧的波痕
问:作者全身心地享用这无 边的荷香月色,最终有没有得到 解脱呢?
没有,作者得到了暂时的宁静, 一听到蝉声与蛙声,刚获得的自由 和宁静又在一片蛙声中失去了,不 禁发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 没有”的感慨。
(第七段) 由 眼前的荷塘 联想旧时江
南采莲的情景 想到 两千里外的江南故乡 , 想到 千余年前的六朝 。
问们带到六朝 时代采莲的热闹场景中,似乎古人 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是作者心驰 神往的,宁静又到不宁静,深切微 妙地反映出他“乐得暂时忘记”而 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⑤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 梦。
⑥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 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⑦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⑧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
小结:比喻具体形象
本 体 喻 体 原句
新密三高 张慧
教学目标: 1. 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 文章的主旨
2. 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 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 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桨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是他散文 中的名篇。他的散文贮满诗意,文风清新、朴实、 纯正。
相似点

叶 舞女的裙
……
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 很相似
一粒粒 白 花 的明珠 (荷花) 碧天里
的星星
…… ……
月光下,白色荷 花与一粒粒 的明珠相似
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 碧天的星星相似


渺茫的 歌声
……
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 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 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 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 移觉。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 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 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 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然, 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 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 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
3、意境美——融情入景、即景
四、小 结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 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 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 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 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感情发展脉络
“ 不宁静” →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 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 也没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脱不 得。
心路轨迹:不静——寻静——得静——出静
三、写作特点
1、形象美——手法多样(鲜明 的比喻,明显的对比, 强烈的 衬托,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 )
2、语言美——新颖而不失生动 自然,描述传神,节奏协调(量 词、叠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