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荷塘月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曲 折曲
田
羞袅
田
涩娜
.
34
塘月 下 荷
荷叶
荷花 合 动 静
荷香
结
荷波
.
35
思考
▪ 这一段写到月色吗? ▪ 这一段作者的心情如何呢?
▪ 1.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所写景物 皆是在淡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
▪ 2.淡淡的喜悦.
.
36
第三部分(4-6)
▪ 思考 ▪ 1.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 ▪ 2.所用的修辞手法? ▪ 3.找出用的生动传神的词语.
淡淡的哀愁.
.
25
第二部分(2、3)
▪ 1.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 2.A.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 ▪ B.写景:曲折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
淡淡的月光. ▪ C.作用:描绘荷塘周围情景,烘托作者
的内心----苦闷和哀愁.
.
26
▪ 3.A.独处心境. ▪ B.独处之喜悦. ▪ C.跟“另一世界”相对的是“现实世界”. ▪ D.对社会现实不满. ▪ E.暂时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
.
51
本 体 喻 体 原句
相似点
荷
叶 舞女的裙
……
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 很相似
一粒粒
月光下,白色荷 花与一粒粒
的明珠
的明珠相似
……
白 花 碧天里
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
(荷花) 的星星.
碧天的星星相似.
刚出浴 …… 荷花的纯净洁白和刚出浴
的美人
的美人相似.
渺茫的 …… 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
清香 歌 声
真正的宁静?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得到宁静,不. 是真的宁静
50
特点:
▪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 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写月 光和写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描写 交错,抒情和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雅、 朦胧、静美的画面。文章用词精当,语 言清丽,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动词 的选择、叠词的使用、博喻和通感的运 用,不仅描写形象,而且十分传神。
情景交融
情
.
景 48
荷 画 面 是 —美丽的 美 塘 月 气 氛 是 —宁静的 静 色 格 调 是 —雅致的 雅
.
49
朱自清看到的景构成的画面给人一
种什么样的感觉?
----朦胧、静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
的感觉。
朱自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宁静的荷
塘月色呢?
----心情好,兴致高
朱自清有没有得到宁静呢?是不是
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
4
.
5
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 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 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 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
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 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
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 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 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②深化主题(回到过去,说明对现 实不满,尤其是最后不觉到了家更说明 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 只是片刻的。) 46
课文总结
行主写 文旨作 思情特 路感点
.
47
行文思路
去荷塘
心里颇不宁静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观赏 荷塘 月色 四周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依旧不宁静
联想
回到家中
景语皆情语
采莲 西周曲
.
37
荷塘中的月色
月光如水
薄雾似纱
花叶如梦
黑影斑驳
杨柳如画
光影似曲
.
38
以“流水”喻“月光”,用“泻”而 写出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化静 为动,有动感美。
用“浮”不用“升”,像“梦”,分 别表现了雾的轻飘柔美的的姿态,有状 态美叶。子与花在“牛乳中洗过”,写出了叶 花洁白而鲜艳,有色彩美。 总体看,写出了迷人的. 梦一般的幻景. 39
课文分析
梳
感
理
悟
文
细
路
节
.
17
思考 A.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 月下散步。 B.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A.作者的行踪。B.作者思想感情。
.
18
思考
▪ 作者的行踪如何?
▪家里——路上——荷塘—— (路上)——门前(家)
.
19
作者的行踪: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四周
.
荷塘上的月色
20
思考
▪ 梳理作者的感情历程。
.
23
思考
A.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 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 步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心里颇不宁静 (本文文眼)
B.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
24
第一部分 (1)
▪ 1.大意:点明心境,交代缘由. ▪ 2.文眼,像乐曲的主旋律,回荡全文. ▪ 3.第三句前半句,反衬作者连日来的苦情; ▪ 4.后半句烘托环境的静谧. ▪ 5.全段创造出孤寂氛围,字里行间流露出
树色“阴阴的”具有一种
以 朦胧的感觉,月光淡淡的,好
乐
像作者的心头也有一层挥之不 去的愁云。灯光“没精打采的”
景 毫无生气。蝉声蛙声的热闹更
写 衬出了“我”心境的不宁静,
哀 有淡淡的哀愁。作者还是无法
情 得到真正的宁静。
.
44
第四部分(7、8)
▪ 1.江南采莲,向往憧憬.
▪ 2.想到江南采莲风俗乃是由眼前之景而触景 生情,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入导 作 背 朗 分 总 作
者 景 读 析. 结 业
1
关于月亮的诗文: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
.
2
关于荷花的诗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
31
用“歌声”比“清香”这是一种特 殊的比喻—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 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感觉的印象, 即“感觉的相通与转移”)而这样的感 觉也只有在静静的月夜下才感受得到, 就更突出了宁静的氛围。
.
wenku.baidu.com
32
方现以相通
法另一互感
。 一种交:
种感通利
感觉的用
觉来心各
的描理种
修述现感
辞表象觉
.
, 33
识里的伦理负担后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 F.进一步点明夜间出游的原因. ▪ G.“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流露出作者从压抑和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 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
.
27
第三部分(4—6)
▪ 思考
▪ (1).第四段具体写了什么?各突出了什么? ▪ (2).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 (3).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 sè
bó qiàn fàn
• 羞涩 斑驳 倩影 梵婀玲
•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niǎo nuó 袅娜
.
16
“浮”突出静态美, “笼”可与之对照。 “漂”突出动态美, “笼”不能与之对照。
.
40
荷塘上的月色
乐曲 光:月光(泻)青雾(浮)叶和花(洗)
影:参差、斑驳、弯弯、稀疏
从色彩美→ 幻觉美→
(通感)
语言美→ 形态美
刚与柔的对照 (线条的美节奏的美)
.
41
▪ 思考 ▪ 1.第六段写了什么?跟哪一段相照应? ▪ 2.重点写什么? ▪ 3.写作思路如何? ▪ 4.本段的情感转折点在哪里? ▪ 5.景物总体特征如何?
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
52
作业:
背诵课文4—6段。 摘抄词语
.
53
.
54
玩焉。(周敦颐 《爱莲说》)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3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 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 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 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 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 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 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 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 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
▪ 1.荷叶----繁盛茂密. 荷花----洁白袅娜
▪ 荷香----幽微清雅 荷水----饱含深情
▪ 2.比喻.拟人.通感.
▪ 3.叠词: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 脉.
▪ 其它:弥望.点缀.袅娜.羞涩.风致.
.
28
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 有一种韵律美,渲染出雅而不俗的语言 氛围。
.
29
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叶子,有 一种舒展、旋转的美。荷叶本是静的, 作者想象它是动的,这是以动写静, 以虚写实。
.
30
用写女子姣美神态的词来写荷花, 赋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拟人手法 写出了荷花的情态美。
用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 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写出了月光下 的荷花的各种姿态。
.
42
▪ 1.本段写荷塘四周环境,跟第二段相照应.
▪ 2.重点写树.
▪ 3.写作思路:总写树之多——树色——树 姿——树梢上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 —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
▪ 4.情感转折点是:“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 么也没有。”表明仍摆脱不了绵绵的愁 绪。
▪ 5.景物清淡朦胧,宁静悠远。
.
43
▪心不宁静——独处求静— —一无所有——惦念江南。
.
21
思考
▪ 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什么? ▪ 几段文字的写作侧重点有何不同?
▪ 对象是荷塘月色。 ▪ 第四段侧重荷塘,写月色下的荷塘。 ▪ 第五段侧重月色,写荷塘上的月色。 ▪ 第五段写荷塘四周。
.
22
全文结构
▪ 第一部分:(1)点明心境,交代缘由。 ▪ 第二部分:(2-3)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 第三部分:(4-6)荷塘月色,景语情语。 ▪ 第四部分:(7-8)江南采莲,向往崇敬。
▪ 3.也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 脱出来。
▪ 4.最终没有解脱出来.“猛一抬头,不觉已是 自己的门前”,可看作是作者又回到现实。5. 文章首尾呼应,全文在孤寂的氛围中结束.
.
45
从课文内容看,作者是边走边看的,看了 又有所想,他想到了什么?
----江南旧俗 他为什么会想到江南旧俗呢?
----①心里宁静,但宁静里又有淡淡的 哀愁。(“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 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