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
基于公费师范生“教育培养”视角下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基于公费师范生“ 教育培养”视角下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摘要: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提高全民素质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与人力资源质量离不开具有卓越品质的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以“公费师范生教育培养”为视角,了解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现状,剖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对策,以此对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做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培养模式;卓越教师计划;教育培养;现状;对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与人力资源质量离不开具有卓越品质的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2018年10月17日,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此计划是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工作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实施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升级版。
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与发展前景可观,以“公费师范生教育培养”为视角,了解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现状,剖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对策,从而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做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教育培养视角下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测量1.问卷的设计及结构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是根据各部属师范大学为公费师范生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以及公费师范生培养的相关目标和措施而总结出的一套培养模式。
高校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依据培养模式展开,但是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如何,只有通过对培养的陈述和评价才能更准确的衡量。
培养模式虽然已经成为了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但是相关政策对公费师范生的吸引程度、课程的实施是否符合公费师范生的群体特征、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相关教学方法在教学工程中的使用情况、实践教学是否真实按照培养模式进行以及取得的效果、养成教育对公费师范生自身素质的影响、为实现公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的保障条件在实际条件下的情况、公费师范生未来计划与培养预期效果的对比。
符合免费师范生和引进人才相关政策
符合免费师范生和引进人才相关政策
免费师范生和引进人才相关政策旨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
引进,为教师培养和引进提供政策支持。
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免
费师范生和引进人才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 学费优惠:免费师范生可以免除学费,享受免费的师范生培
养教育。
引进人才可以根据政策文件的要求享受相应的学费减免。
2. 奖励补贴: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后,可以根据相关政策获得一
定金额的奖励补贴。
引进人才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获得相应的引进
补贴。
3. 就业优先: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后,可以享受就业优先政策,
优先选择就业地点和单位。
引进人才可以通过简化招聘程序、提
供创新创业支持等方式,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4. 帮扶支持:免费师范生和引进人才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得到
相关部门的帮扶和支持。
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了帮扶措施,包括职
称评聘、教育培训和科研支持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享受免费师范生和引进人才政策的具体条件和
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实施部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免费师
范生和引进人才应仔细阅读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所在地区的具体
政策规定,确保符合政策要求。
同时,应积极向相关部门咨询,
获取准确的政策信息,并及时申请享受政策优惠。
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
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一、什么是公费师范生政策?1.1 公费师范生的概念公费师范生指的是经过选拔和培养的学生,其高等教育的费用由国家承担。
他们在完成学业后需要按照相关约定的期限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
1.2 政策背景和意义公费师范生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师素质而实施的一项政策。
通过培养优秀的师范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具体内容2.1 公费师范生的选拔条件•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攻读教育类本科专业;•考核成绩达到相应的标准;•具备一定的身体健康条件;•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质;•愿意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
2.2 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学科学习与教育学习并重,培养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实习实训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和教学实效;•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师德师风;•提供一定的生活和学习补助。
2.3 公费师范生的就业安置•毕业后优先择校就业,校级岗位和特岗教师岗位优先安排;•按照相关规定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年限。
三、公费师范生政策的优势和争议3.1 优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减轻贫困家庭子女的经济压力,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选择从教,缓解教师供需矛盾。
3.2 争议•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其他专业的就业竞争加剧;•公费师范生与自费师范生之间的待遇差异问题;•公费师范生是否能够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仍存在争议。
四、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改革和发展4.1 政策改革的方向•完善公费师范生选拔机制,确保选拔的优秀人才;•加强师范生培养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4.2 未来发展趋势•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引进国际化教育理念,提升师范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五、结语公费师范生政策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反思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反思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之一是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报考师范专业,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与素质。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引起了许多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师范生荒”问题。
由于传统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重和待遇不足,导致不少学生对报考师范专业不太感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运而生。
该政策为符合条件的考生提供免费学费、住宿费以及一定的生活补贴,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机会。
这一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更多优秀的考生选择了师范专业。
然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尽人意。
有报道称,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情况,有的学校在录取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规定,导致一些有实力的考生无法享受到该政策的福利。
这不仅违背了政策初衷,也对优秀的考生造成了不公平的待遇。
其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面临着财政资金的压力。
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更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
然而,现实中许多地方财政并不充裕,无法满足该政策的资金需求。
这对政策的长期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形成了挑战。
另外,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师范生的选拔机制是否合理。
虽然政策对师范生进行了一定的资质限制,但是否能够确保真正优秀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选拔不当,可能会导致一些考生冲着政策的吸引力而报考,而对教育事业本身并不具备热情和背景。
其次是培养和支持机制的构建。
政策的实施不仅仅是提供资金支持,更需要构建一整套配套的培养和支持机制,包括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近年来,为了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紧张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公费师范生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年轻人选择师范专业,并提供经济支持,以提高我国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下面将对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进行解读。
一、政策背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师资是教育事业的关键。
然而,我国基础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尤其是在乡村和边远地区,师资紧张现象更加突出。
因此,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公费师范生政策,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师范专业,并提供一系列的经济支持和优惠政策。
二、政策内容1.免学费资助根据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公费师范生可以获得全额免学费资助。
即在考取师范专业并成为公费师范生后,可以享受到在高校学习期间全额免学费的待遇。
这对于许多家庭经济条件不够优越的学生来说,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鼓励他们选择师范专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2.生活费补贴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还规定,公费师范生在学习期间可以享受一定的生活费补贴。
这样可以确保公费师范生在学习期间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专心学习而不受经济问题困扰。
3.就业优先公费师范生在毕业后,享有就业的优先权。
在教育部门的安排下,优先安排公费师范生到乡村和边远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以解决乡村和边远地区的师资问题。
这不仅提高了师范生就业的机会,也有助于改善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使更多的优秀师资流向乡村和边远地区。
4.资格证补助公费师范生在顺利毕业并获得教师资格证后,还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格证补助。
这对于毕业后需要支付考证费用的公费师范生来说,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三、政策意义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费师范生政策可以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选择师范专业。
由于教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普遍看作是一种稳定且光荣的职业,因此政策的出台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人投身于教师行业,从而提高师资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公费师范生政策可以补充乡村和边远地区的师资缺口。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是指国家为培养优秀教育人才而设立的一项优惠政策。
下面是对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解读:
1. 政策对象: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具备较高教育素质和教育专业潜质的学生。
政策要求考生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较好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文化基础。
2. 奖助内容: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提供了一系列的奖助措施,包括全额或部分免除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和基本生活费的资助。
同时,政策还规定了一定的奖学金制度,以鼓励学业优秀的学生。
3. 条件约束: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对受助学生有一定的约束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在学期间必须服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必须完成规定的培养计划,毕业后需要从事相关教育工作一定年限等。
4. 就业安排: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还规定了相关的就业安排,鼓励和优先安排公费师范生到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5. 培养目标: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以满足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
总体来说,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是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提供经济
和就业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的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并在教育领域作出贡献。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是指国家对通过选拔和培养成为优秀教师的大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和相关津贴的政策。
这项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并且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下面将对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针对有意愿从事教育工作的高中、中职学校普通本科班、应用本科班、高级职业学校本科班在校生,以及高校附设师范类专业普通本科和应用本科层次在校生。
这个政策主要面向师范生,也就是有志于成为教师的大学生。
其次,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提供的奖学金包括学费全额奖、生活补助金和一次性奖励等。
学费全额奖是指国家承担师范生的学费,解决了学费问题。
生活补助金是指国家为公费师范生提供的生活费,用于解决生活开支。
一次性奖励是指在完成师范教育期间或毕业后,根据要求获得相关证书或学位后,国家给予的一次性奖励。
再次,享受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学生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首先,需要通过相关选拔考试,包括国家、省级教育部门等组织的招生考试。
其次,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身体状况。
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业成绩,一般来说是高考成绩达到一定的要求。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项政策,国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选择师范专业,提升师范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这不仅可以解决教师缺乏问题,还能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此外,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还有一些政策配套举措,以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例如,加强师范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优秀教育资源向师范生倾斜,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实践环境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师范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并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虽然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和相关津贴,但并不等同于免费教育。
被资助的师范生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他们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完成学业要求,并履行教育工作。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是指国家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和提高教育质量而提供全额资助的教育政策。
本策略面向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优秀生源作为师范生,并享受国家的全额资助。
该政策的实施旨在激励更多的高质量毕业生投身教育行业,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条件主要包括考试成绩、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考生在高考中应获得一定的成绩,通常在当地招生录取的普通高校中属于前10%。
其次,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应符合国家的要求,具备良好的教育师范生素质和潜力。
根据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学生须在公费师范生学制范围内完成本科学业,培养为合格的教育从业人员。
在学期间,学生可以获得全额学费、生活费等资助,并于毕业后回报教育行业一定年限。
这种政策为有意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经济支持和发展机会。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提高我国教育行业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教育行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员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等。
通过实施公费师范生政策,国家鼓励优秀毕业生投身教育行业,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首先,通过资助优秀的师范生,国家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教育行业,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这些通过公费师范生政策培养出来的教师,拥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其次,公费师范生政策可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目前,很多地区的基础教育缺少优秀师资,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不高。
通过培养更多的公费师范生,可以增加教师人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改善这一状况。
此外,公费师范生政策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增加教育行业的吸引力。
教育一直被视为重要的行业之一,但由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问题,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选择从事教育工作。
而通过给予公费师范生全额资助,可以改善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有能力的毕业生投身教育事业。
总之,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教育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师范生政策评析(定稿)
对“免费师范生政策”评价分析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采取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现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要通过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二、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
三、部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择优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四、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
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
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免费师范毕业生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并建立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档案。
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需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五、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有关省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做好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各项工作,确保每一位到中小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用人学校与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切实为每一位毕业生安排落实任教学校。
各地应先用自然减员编制指标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必要时接收地省级政府可设立专项周转编制。
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六、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二年内,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并由学校按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是指国家为培养师范教育专业人才而实施的一项政策。
师范生是指拟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其培养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下面将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政策目标: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目标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育。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改善基础教育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政策内容: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主要包括选拔、培养和就业三个环节。
选拔环节:国家公费师范生的选拔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和普通高校本科生。
通过考试、面试等环节进行选拔,选拔标准主要包括学术成绩、综合素质和志愿等方面。
培养环节:国家对公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包括课程学习、教学实习、教育实践和科研训练等。
师范生在培养期间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教育资源和生活费用补助。
就业环节:国家提供就业支持,鼓励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和困难地区从教,缓解城乡、地区之间的教师资源不均衡问题。
同时,给予公费师范生就业优先权和相关奖励政策,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政策影响: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该政策提高了师范生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师范教育。
其次,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培养和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机会,政策促进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再次,国家鼓励师范生到农村和困难地区从教,有效缓解了城乡、地区之间的教师资源不均衡问题。
最后,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公平,通过提供免费教育资源和生活费用补助,让更多家庭负担不起教育费用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选拔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确保选拔出的师范生真正具备从教的潜质和能力;师范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教育实践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待遇和教育资源的分配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是我国为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政策旨在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对其进行全额奖学金资助,并在毕业后将其分配到基层学校任教,以提高基层教育质量。
一、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师资短缺等问题仍然突出。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应运而生,通过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以改善基层教育状况。
这一政策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公费师范生的选拔与培养机制国家公费师范生选拔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高中毕业生,选拔条件包括品学兼优、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等。
选拔方式分为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和研究生招生。
被录取的学生将获得全额奖学金资助,包括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
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三、国家公费师范生的就业与发展前景国家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将由国家分配到基层学校任教,并签订为期至少6年的任教协议。
在任教期间,学生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免试攻读教育硕士、在职培训等。
任教期满后,可根据个人意愿和基层学校需求继续任教或调整工作岗位。
此外,国家还鼓励公费师范生攻读博士学位,提升自身能力。
四、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优势与不足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有利于提高基层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压力。
然而,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培养规模有限、地域分配不均等。
五、如何申请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及相关注意事项有意申请国家公费师范生的学生,可在高考报名阶段关注相关招生信息,了解招生院校及专业,并根据选拔条件提前准备。
在高考提前批次录取阶段,可填报国家公费师范生志愿。
此外,学生还需关注招生政策的调整,确保自身符合选拔要求。
总之,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为热爱教育事业的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互适模型是基于双向适应的教育理念而创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发展源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批判与反思,强调学生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双向适应,以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公费师范生教育中,互适模型的运用有望优化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素质。
本文将从理论和政策两个方面对该模式在公费师范生政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互适模型的核心理念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创”和“共享”。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精英”,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共同建设知识的“合作者”。
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在公费师范生教育中,互适模型尤其重要。
公费师范生需要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锻炼的双重培训,他们的优秀程度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基于互适模型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公费师范生在与教师的反复交流和实践中快速习得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行动能力。
互适模型在公费师范生政策中的应用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其中,以下几点是尤为重要的:1.建立“导师制度”在公费师范生政策中,建立“导师制度”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措施。
该制度旨在建立起师生间互相信任、交流、学习和支持的平台,促进公费师范生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相互适应,打破传统教育师生关系中的隔阂,更好地激发着公费师范生的创新和学习热情。
导师制度需要在政策中予以明确规定。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导师团队,流动性管理等方式,倡导导师与公费师范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2.探索网络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新模式,是互适模型在公费师范生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互联网无视地理限制,模糊了教学时空和师生界限,大大提高了公费师范生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需要积极倡导教育部门与公费师范生院校、专家教授等建立互联网平台,使公费师范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和交流,及时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的学问水平。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
互适模型是一种综合分析模型,旨在研究政策的设计、实施和影响。
在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分析中,互适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策的目标、措施和效果。
我们来分析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政策目标。
公费师范生政策的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互适模型中,政策目标包括问题定义、目标设置和基本价值观。
在公费师范生政策中,问题定义是教师短缺和培养质量不高。
目标设置是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基本价值观是教育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来分析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政策措施。
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措施包括资助学生完成师范教育、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改善教育环境等。
在互适模型中,政策措施包括政策形式和政策工具。
在公费师范生政策中,政策形式是资助学生完成师范教育,政策工具是财政资金和师范教育资源。
我们来进行公费师范生政策的评价。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对于培养优秀教师和促进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费师范生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教师培养质量不高、使用公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等。
需要通过改善政策措施和加强监管来解决这些问题。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通过互适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策的目标、措施和效果。
通过持续改进和调整,公费师范生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公费师范生政策作为国家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吸引更多优秀的学子投身于教育事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当前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运用互适模型对公费师范生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互适模型简介互适模型是一种全面的政策分析模型,其核心理念是政策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
互适模型包括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对象、政策实施环境等各种因素,通过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互适模型对公费师范生政策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政策制定者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政策制定者主要包括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和相关领导。
他们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直接影响着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当前,中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公费师范生政策也得到了较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政策制定者中,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不足,导致了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困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强协调,提高政策的整体效果。
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政策执行者主要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和招生考试机构。
他们是政策的执行者和实施者,直接受益于政策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者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招生考试机构存在一些乱收费、办理手续繁琐等问题,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政策执行者需要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
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政策对象主要包括高校学生、师范生和教师队伍。
他们是政策的受益者和实施者,承担着培养优秀教师的使命。
在政策对象中,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公费师范生政策,鼓励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这一政策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基于互适模型,对公费师范生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互适模型概述互适模型是一种政策分析工具,它通过对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
在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中,互适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导我们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下面将具体分析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
二、公费师范生政策制定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师范生的培养需求、教育投入等。
政府需要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教师的供需情况,确定培养师范生的数量和质量。
政府需要考虑到自身的财政能力,确定相应的投入和支持政策。
政府需要制定一整套的配套政策,包括奖励政策、就业政策等,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师范专业。
在实际制定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导致政策制定的盲目性。
政策制定中缺乏与相关部门和学校的沟通和协调,导致政策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在实施政策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使得政策实施的效果无法及时反馈和调整。
政府在资金投入、奖励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政策无法有效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师范专业。
学校在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也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政策的结果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根据互适模型的思路,我们需要考虑政策的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
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研究视角与特征分析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视角与特征分析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视角与特征分析一、多维的研究视角1.历史视角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由来已久,从师范院校教育伊始,师范生的培养就被定位为免费。
学者魏峰等在其?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历史考察:1897~1949?一文中回忆了清末至建国前这段历史进程中,我国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变迁历程。
胡娇的?我国师范生免费制度考略〔1902~1949〕?更是对清末、民国期间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详加铺述。
秦克铸在其文?师范生免费教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育政策回归:新时期老师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同样简述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史,尤其是建国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取消。
同时,分析了免费政策的取消给我国教育事业造成的冲击。
2.现实视角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回归已为众望所归,更多的研究是基于这种政策回归的事实。
肯定了师范生免费政策回归的意义,有利于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表达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尊重,同时又振兴师范教育,促进师范院校开展,也表达了教育公平,更是促进了我国老师的专业化成长。
王璐、王根顺也认为师范生免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老师生源,能进步欠兴旺地区的老师素质,同时也保障了这部分师范生的就业。
但同时也衍生了不少问题,如有志于成为老师的学生可能就此而丧失时机。
政策本身也缺乏灵敏性,在学生的个体差异上缺乏考虑,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开展。
3.经济视角于江认为,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师的市场不平衡,城市老师部分超编,而农村特别是遥远贫困地区缺编,师范生追求私利的时机主义会导致老师供应市场的萎缩,老师供应的交易本钱大大增加。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本钱理论角度来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施行,可以有效降低这种交易本钱,并通过订立契约式合同来保障免费师范生就业。
从交易理论视角分析,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为老师资源的交易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以降低交易费用的治理机制。
4.价值视角叶飞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价值在于:促进教育平衡和老师教育开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引导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
2023湖南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
2023湖南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评估及深度探讨一、政策背景2023年湖南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是湖南省教育厅针对培养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政策旨在通过向优秀学子提供公费定向教育,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湖南乃至全国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
该政策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并针对师范类院校的专业。
二、政策内容1. 奖助内容:根据政策规定,获得公费定向师范生资格的学生将享受国家和地方共同给予的奖学金资助,同时还会得到一定的生活补助。
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住宿、实习等费用也将由政府承担。
2. 服务期限:在享受公费资助期满后,学生需按照约定的服务期限,回到原籍县(市、区)的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3. 惩戒措施:对于没有完成服务期限或者未完成规定任务的学生,政策也做出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例如需要返还相应的公费资助。
三、政策的优势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可以有效引导更多优秀学生选择师范教育,从而为湖南和全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师。
2. 促进教育公平:政策还有助于解决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3.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政策的不足1. 服务期限问题:有人担心,由于服务期限的限制,可能会造成一些优秀的教育人才被束缚在某一地区,影响其个人发展。
2. 教育质量问题:一些人担心政策可能会造成师范生的数量膨胀,而教育质量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五、个人观点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教育事业的一大推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需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也需要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平衡各方利益,努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六、总结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是一项针对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它以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为出发点,通过政府的资助和约束,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秀学生的培养。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
互适模型是一种将社会体系和个人需求相结合的理论模型。
在教育领域,互适模型指出,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取决于它与社会与个人需求相适应。
因此,在公费师范生的政策设
计和实施中,需要考虑互适模型的原则。
公费师范生政策的设计需要考虑社会与个人需求的互适性。
社会需要具备高质量、高
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个人需要具备专业素养、教育素养和教育实践
经验等教师职业素养。
公费师范生政策应该立足于社会和个人需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
公民素质提高。
公费师范生政策需要考虑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适应的关系。
在现代化社会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
人才支撑。
同时,教育本身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紧密结合教育和经济领域
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社会公平性。
公费师范生的选拔和培养应该立足于公
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挥教育的公益性质。
政策实施应该加强透明度,确保选拔和申请过程
公平公正,扩大广大学生的参与机会。
综上所述,公费师范生政策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社会和个人需求的互适性、教育事业
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适应的关系、可行性和社会公平性等一系列因素。
只有在满足这些原
则的基础上,公费师范生政策才能真正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
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互适模型的公费师范生政策分析作者:陈素芳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36期摘要:2007年,我国出台了政策文本试行免费师范生政策,2012年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进行了完善。
基于此,2018年再次对政策进行了调适,并由免费师范生转为公费师范生。
该政策实施12年间,进行了诸多方面的调适,借助美国学者麦克夫拉林的政策互适模型,对公费师范生政策的调适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适模型;政策调适;公费师范生中图分类号:G655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6-0182-03引言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关键,为了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塑造优质的教师队伍,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12年间,学者对此的研究也在持续升温。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政策文本的研究、免费师范生群体职业认同的研究、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研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困境及建议的研究,有学者对具体学校的师范生进行了追踪调查,也有学者对具体学科的免费师范生进行了研究。
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文本随着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适,2012发布了《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见》,2018年发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即师范生免费走向师范生公费。
本文利用政策执行互适模式,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调适进行分析。
一、理论分析与分析框架(一)互适模型的基本内涵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执行主体与政策客体之间对教育政策目标和手段做相互调适的动态平衡过程,有效的政策执行取决于两者相互适应的程度。
政策互适模型理论,是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在1976年所著的《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教师编排之变革》中提出的,该模型包含四个主体部分:政策、政策环境、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1]。
政策制定出台后在一定的政策环境中由政策执行机构执行并作用于政策目标群体。
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目标群体将需求和意见反馈到政策上,政策制定部门对政策进行调适,政策执行机构在新的政策环境中开始调适政策的执行。
政策互适模型包含四大逻辑认证点:协调性、平等性、弹性、双向性。
第一,政策执行主体和客体之间利益诉求是不同的,双方在政策上共同利益的实现需要双方就彼此利益诉求进行相互的协调,寻求利益共同点,修正政策执行的方式;第二,政策主客体间位置是平等的,双方在针对政策执行中需要改进的意见重要性是同等的,位置的不同不会影响政策改进意见的采纳;第三,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的目标及采用的政策工具,会随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适,具备弹性化的特点;第四,政策主客体之间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两者是一种双向沟通交流的模式,政策主客体之间可根据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上下双向传递各自的利益和建议。
(二)理论适切性分析政策互适模型理论源起教育政策领域,1976年,麦克夫拉林在对美国当时的教师结构改革问题进行了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互适模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这一研究主题切合了互适模型的缘起分析领域。
该理论模型源自西方国家,借鉴引用到本土,已有学者将该理论模型引用到国内的相关的研究中。
如2013年,龔春艳利用政策互适模型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难进行了分析[2];王艳的“互适模型”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解释力——以厦门PX项目为例[3];2018年,唐娅辉、黄妮借鉴政策执行互适模型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性别盲点与反思[4];潘润秋、施炳晨、李禾等学者借助供给互适模型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综上,我国学者借鉴互适模型理论主要用于分析的领域是政策执行领域,涉及教育、精准扶贫、土地流转等主题研究。
该理论虽不是本土理论,但是该理论已经被引用多年,具备一定的适用性。
西方的政策执行跟我国的政策执行的利益主体大同小异,都是政策执行机构和政策客体之间的关系。
二、公费师范生政策执行的调适功能分析(一)多方利益主体分析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六所省部属师范大学、任教学校、免费师范生群体等。
中央政府政策的制定者和财政的支持者,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颁布,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经过四年的试点,2012年《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见》颁布,完善和深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针对2007年的实行文件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适;2018年,出台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同时废止2007年、2012年的政策文本。
经过12年的实行和完善,师范免费教育政策的调适基本完成。
在两次的政策调适中,国家一直秉持着教师队伍建设更优秀、教育发展更好、公费师范生满意度高的原则。
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都由中央财政投入支出,中央政府不断在完善和规范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力求公费师范生这一政策得到更好的实施,达到政策目标预期。
地方政府主要指公费师范生生源地政府,主要负责部门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政策的执行者之一。
第一,主要负责与公费师范生毕业后返回生源地中小学从教的协议签订;第二,负责当地中小学教师岗位空缺的指标统计,对应公费师范生指标;第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负责履约管理,确保公费师范生管理的规范化;第四,公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落实任教学校和岗位;第五,公费师范生任教期间岗位的调整,在任教中小学在教师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公费师范教学管理岗位的调整等。
地方政府作为政策执行者,基于政策目标实施政策的每项任务,决策依据是“公共利益”,但也有“理性人”属性的存在。
当所属中小学出现较多的教师空缺,但本地生源报考公费师范教育的数量没达到要求,抑或公费毕业师范生就业岗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时,或公费师范生就业安置问题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等,都会使当地政府的政策执行偏离政策价值目标。
六所省部属师范大学是公费师范生对口培养的单位,具备师范教育的专业性和规范化,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成效是省部属大学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对于取得成效的省部属师范大学国家都会有政策的倾斜支持。
公费师范生也与培养师范大学签订协议,省部属师范大学可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关的进退机制与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对公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要起引导作用。
六所省部属师范大学作为公费师范生试点实行培养的单位,都是在零经验基础上去探索政策更好执行的方式,多年的执行过程中也不免存在难度高的政策环节未得到落实的问题,如进退机制,2007年实行的政策文本已提出公费师范生进退机制的问题,明确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但在2012后学者的研究仍存在此类问题。
国家对于省部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的考核的关注点是量,而较少关注质。
在进退机制上,省部属师范大学会选择性地执行甚至不执行,因进和退都会增加相应的工作量,存在省部属师范大学会选择不执行,会导致不适合的出不来,适合的进不去。
省部属师范大学同时也是公费师范生想就读教育硕士的接收学校,公费师范生一般是选择不脱产的模式就读教育硕士,在培养上给省部属师范大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省部属师范大学接收的意愿并不高,政策执行缺乏积极性。
任教中小学,是公费师范生的就业单位,中小学的教师岗位的空缺决定了当地公费师范生的指标。
公费师范生培养费用是国家财政拨款,且培养单位为具备师范专业规范培养的省部属师范大学,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中小学也有各种的考核,师资是影响整个学校的学生培养质量的因素之一,便会出现中小学谎报空缺教师岗位,争取更多的公费师范生来增加学校的竞争优势,导致政策的执行偏离期望目标;其次,公费师范生任教后的办公场地及住宿问题,由于中小学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很难得到满足;最后,公费师范生就读教育硕士,部分中小学持不支持的态度,中小学对此的看法是公费师范生就读教育硕士会影响到教学工作,中小学会出于学校自身利益选择性去执行政策,其价值目标偏离公费师范生继续深造和提升的政策目标。
公费师范生是政策的直接影响者,就读重点省部属师范大学、享受两免一补的福利政策,毕业后有岗有编的教师岗位、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是公费师范生的价值取向。
出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入公费师范生队伍的人不完全是出于从教的理想,也存在福利政策吸引。
部分公费师范生抱有顺利毕业就有岗有编的心态,选择不努力学习。
此类政策执行偏离国家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价值目标,同时也存在公费师范生接受不了任教学校的条件选择毁约。
综上相关利益群体的分析,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出发点都是为了响应国家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号召,但在具体的落实和价值目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目标偏离。
这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省部属师范大学、任教中小学、公费师范生五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平等地进行交流,做出相应的政策调适。
(二)信息传递模式分析我国政策传递一般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中央政府制定并出台政策,下达给相关部门和下级政府执行。
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由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制定《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最终修订经历了三个阶段:2007—2012年的实行阶段、2012—2018的完善階段、2018年至今的正式实施阶段。
政策的传递是“自上而下”的,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意见的反馈是“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主体与政策客体之间进行双向的沟通,就政策执行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调适。
成功的政策执行有赖于政策的相互调适,有效的政策调适取决于有效的双向沟通。
政策主体与客体在政策调适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执行主体,即地方政府、省部属师范大学、任教中小学,都应建立相应的公费师范生意见反馈渠道及建立相应的参与机制,确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信息的双向流动。
(三)政策环境分析政策环境对政策的执行起到影响作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之间政策环境是具有差异性的。
公费师范生政策自2007年实施至今,历经12年的时间,整个政策环境也经历着较大的变化,政策需要随着环境的变换进行相应的调适,执行的方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
再者,不同区域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环境都有各自的地区特点,政策执行者应该因地制宜调整执行方式。
相同的政策的执行者和政策的受影响者也会影响政策环境,两者可为政策的更好执行起到一定的建议作用。
三、政策调适之公费师范生的出台(一)第一阶段的政策调适:试行及改善阶段的调适第一阶段主要指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