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能找出各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教学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分析推理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弹簧秤两个、小车两个、光滑长木板、两块条形磁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1)力是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2)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有_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2.导入新课: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那么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演示实验a.实验过程:把光滑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木板上放上两辆小车,在每辆小车上各放一块条形磁铁.然后放手,观察看到的现象.b.实验现象:两小车发生相对运动c.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由于磁铁之间存在吸引力或排斥力.2.总结得到: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巩固训练:举例说明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在学生举例分析,得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举例说明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用手拉弹簧①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作用力),同时弹簧产生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反作用力).②如果把手受到的拉力叫作用力,则弹簧受到的拉力就是反作用力.b.人坐在沙发上①人对沙发产生一个压力(作用力),同时人受到沙发对他的支持力(反作用力).②如果人受到的支持力叫作用力,则沙发受到的压力就是反作用力.c.地面上的物体①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作用力,同时地球受到物体的反作用力.②如果把地球受到物体的力叫做作用力,则物体受到地球的力就是反作用力.(3)总上所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中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哪一个叫作用力是任意的.巩固训练:人走路时,人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几对?A.一对 B.二对 C.三对 D.四对分析与解:正确选项为C第一对:人所受重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第二对:人受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第三对:人受地面的摩擦力和人对地面的摩擦力.3、牛顿第三定律在上述例子中,都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演示实验(1)实验过程:把两个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2)实验现象a.A和B的示数相等.b.A和B所受拉力方向相反.c.A和B中所受拉力同时改变,但示数总是相等的.2.分析总结,得出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应注意: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效果,永远不会抵消.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能是不接触力.4.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可归纳为:同时、同性、等值、共线异物、反向巩固训练:1.A和B叠放在一起(A在上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A.A所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B.B所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C.A对B的压力和B对A的支持力D.A所受重力和A对B的压力E.B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分析和解:正确选项为CE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存在于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故C、E正确.A(或B)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A(或B)对地球的吸引力,故A、B、D错误.2.马拉车由静止开始,先做加速运动,后改为匀速运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速运动中,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B.匀速运动中,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C.只有匀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的大小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的大小D.无论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匀速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的大小总是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的大小分析和解:正确选项为D车在做什么运动,与车所受的合力及初始条件有关,而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5.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作用力的关系,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例如: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浆转动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的推力,汽车就不能前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1.任何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而且力是成对出现的,其中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武穴中学王胜
引入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演示实验:两小车上分别固定条形磁铁,观察他们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出示情景:图中物块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且木块A 保持静止。
并提问:涉及物块A有多少对相互作用力?
A
教师引导学生对拔河中任何一对进行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再阐述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
教学说明:
1.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从大量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出发,重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然后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动员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
2.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学了不少,所以这节课以多提问、多讨论、多做实验,用形象生动的实验唤起学生的记忆,用恰到好处的问题去纠正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同时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突破难点。
课后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构成了经典力学的核心。
而本节要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又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教材把本节安排在第六章的第一节,前面五章的内容分别是运动学和力学知识,这样安排就把学生由表面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运动的思考中来,且符合高一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
本节的特点是教材内容以大量的文字陈述,没有涉及到数学计算,着重物理学史教育、理想化实验思想和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的熏陶。
于是,根据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①知识与技能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性。
2、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已经学习过,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注意知识的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的教育,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学法及依据“教学有方,但无定法”。
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本课时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与“科学推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程序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人教版必修1 物理: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⑶能够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⑵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地
位
和
作
用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解决的是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反映的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他们三者有机的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力学研究理论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做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分析概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7.实验:精确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5min
演示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学习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数据特点
突破重点:无论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如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都适用
8.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10min)
借助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min)
对策
选取“拔河”比赛的实例进行实验、作图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形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的概念,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认识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既熟悉而又较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定律,来弥补已有知识的缺陷。
2.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物理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律来完善已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相互的。
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5.doc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确切含义;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能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能分清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物理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
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疑点: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学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等。
【教学仪器】绳一根;演示用大弹簧秤、小弹簧秤各一个;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8根相同的园形铅笔;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个;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等。
(学生课前备好)两双溜冰鞋或两个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模拟电视台做一期节目,研究物体间力的作用特点,我是主持人,你们是演员,现在请以热烈的掌声预祝我们将获得成功。
”然后采访一位同学谈谈鼓掌时两只手的感觉,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由此引入新课。
(二)问题探究、学习新课探究一:物体间的力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
两穿溜冰鞋同学相距一定距离对面站定,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两个学生一块用力拉绳时,两同学同时向中间移动。
(采访其中一位同学,通过绳子对另一同学作用时,有没有感受到另外的同学对你的作用,产生的作用是另外一个同学主动拉你所产生的结果吗?学生回答:)然后再让这位同学反过身子来不主动拉,而是让另一位同学自己主动拉。
发现两辆车还是相靠近,这时再采访刚才那位同学,这时知道你对另一同学有力的作用时,同时你也会受到另一同学的作用。
请同学总结:物体间这一对相互的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实例:(再采访会踢球的同学,踢球时脚会有什么感觉,哪两个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学生回答:)探究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哪些关系和特点?实验与探究,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进行观察分析:(1)是否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我的猜想是:(请同学猜想再实验验证。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叫做作用力,叫做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1)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
弹簧秤B 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 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
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且总是产生,同时,同时。
(2)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2.三个特征:A.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B.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C.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3.四个性质:(1)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2)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分先后;(3)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4)同性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四)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否正确:①人走路时,只有地对脚的反作用力大于脚蹬地的作用力时,人才能往前进;②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所以A作用于B的力大于B作用于A的力;学生回顾总结三、课堂小结四、课课后习题课后完成巩固知识后作业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全国首届中学物理教课技术大赛《牛顿第三定律》教课方案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牛顿第三定律》教课方案依据: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教材剖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一定研究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比如什么状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 ||,内力对系统的动量改变能否起作用||。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经过对实质现象的剖析||,定性地议论物体间的作用是互相的||,性质是同样的 ||,同时发生的;二是经过实验定量地获得反应物体间互相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剖析】从学生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的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习而又较片面||。
这就急迫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填补已有知识在办理有关问题时的缺点||。
从学生年纪特色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踊跃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
所以能够经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讲堂议论来调换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作使劲与反作使劲的观点;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二、能力目标1、经过察看、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详细受力剖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敢于实践 ||,勇于创新的精神;2、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广泛存在的对称美||。
【要点难点】一、教课要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二、教课难点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教法学法】实验法(演示实验 ||,师生互动实验 ||,学生疏组实验) ||,议论法 ||,类比法 ||。
【教课仪器】粗绳一根;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 ||,四个同样的短玻璃管;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 ||。
高中物理:4.5_牛顿第三定律_教案_(人教版必修1)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3.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4.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实验6.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由此得出结论: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提问:学生举例说明.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鸡蛋碰石头和石头碰鸡蛋的都是鸡蛋破碎,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效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3.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在列表的同时用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三、小结1.牛顿第三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出的.这里设计的几个实验除实验5外都体现了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实验5是为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而设计的.每做一个实验都应把实验装置画在黑板上,并讲清实验装置,留在黑板上的图是为后面分析实验总结出规律用的.2.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控制.四、布置作业阅读与练习1、2题五、板书设计:一、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9新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三定律》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
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
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
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学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来培养可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理解与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4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8篇】
4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4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8篇】在经典力学里,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4章第5节 4.5牛顿第3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5节 4.5牛顿第3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4.5牛顿第三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基础.教学中要利用实验、视频资料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第二章中已经涉及对力的相互性的分析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三、过程和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1.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 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一)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⑴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同,力的性质相同,总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不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人教版必修1 物理: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建议】1.本节课文先用生活中的实例讨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接着通过实验讨论并给出了牛顿第三定律,最后用该定律解释了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印象并不深。
本节的学习要更加深化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尤其是要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并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性质相同的力,它们总是同时存在的,而绝不是先有作用力,然后才产生反作用力。
3.在本节学习中,要学生从形式上记住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不十分困难。
但要真正理解该定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地应用它,却并不容易。
有的学生会误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有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才是相等的;对于有些现象的解释,学生有时会凭直觉认为在有的时候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有的时候作用力小于反作用力;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纠正这些错误。
4.初学时学生往往不易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把握这两对力的异同点,尤其要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力,因而根本不可能平衡。
5.本节中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都是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应注意不宜过早涉及连接体问题。
【教学过程】导语引入全部科学不外是日常想法的提炼。
——爱因斯坦金色的阳光洒满校园,操场上人声鼎沸,高一年级的拔河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
一场比赛下来,胜者不免得意洋洋,负者倒也不很气馁,因为他们发现拔河中有许多力学问题值得探讨:根据初中学过的力的知识,是否可以判断出拔河时每个运动员受到了哪几种力的作用?相持时双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甲方齐心协力把绳子缓缓朝他们方向拉过去的时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吗?【知识点讲解】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当你用手拍桌子时,你就对桌子施加了作用力;同时,你会感觉手痛,这是因为桌子对你的手施加了作用力(图6-22)。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精选5篇)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精选5篇)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篇一【设计思想】? 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同时新课的理念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探求,追寻问题的的解决思路。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二是以探究性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由静止物体间的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运动物体间以及碰撞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力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实现。
使学生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本节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同时变化,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对于静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弹簧测力计分析其大小是相等的,而对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碰撞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总是相等,本节课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了此环节,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了任何物体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
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
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视频文件──铁块碰鸡蛋”,设置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学生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二、学法引导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4.解决办法〔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四、课时安排0.5~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3.弹簧及细绳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3.巩固练习.七、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二〕整体感知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图3-10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 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图3-11综上分析,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还有别的特征吗?〔1〕当弹簧秤A对弹簧秤B无作用力时,我们观察到弹簧B对A也无作用力,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消失................同时〔2〕[实验3]将两个条形磁体放在小车上如图3-12所示,先用手按住小车,然后放手A小车和B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说明A小车上磁铁给B小车磁铁斥力,B小车磁铁给A小车磁铁以斥力,与实验2联系起来共同考虑,说明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当作用力是磁力,反作用力也是磁力,请大家思考,当作用力是摩擦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摩擦力〕作用力是重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重力〕,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力.利用这个性质,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例如在桌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到桌面给它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性、同性质可断定,桌面一定受到物体给桌面的方向向右的大小与桌面给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相等的一个滑动摩擦力.图3-123.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是它们有以下不同之处.〔1〕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即处于平衡的研究对象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物体相互作用在对方上,它们对相互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更谈不上平衡.平衡力合力为0,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能求合力。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11新人教版必修
牛顿第三定律本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由实际生活引入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让学生实际感受力的相互性——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得出牛顿第三定律——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引导学生将牛顿第三定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器材:弹簧秤,滑板,钩码,电脑,橡皮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首先请大家一起来猜一个成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打一成语?学生:孤掌难鸣。
教师: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反映出了怎样的物理规律呢?学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新课教学:教师:请大家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现象可以体现力的相互性?学生:踢足球、走路、擦黑板、桌子上的书……【实验】两个同学分别站在滑板上,两个相距一定距离,一个同学拉住另一个同学的手使劲拉,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甲同学在拉乙同学的过程中,甲乙两个同学都向中间靠近【实验结果】说明甲乙两人都受到了力。
教师总结:在该过程中,我们将甲同学对乙同学的力称为作用力,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力称为反作用力。
高中物理 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4.5牛顿第三定律【学习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几个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拔河比赛时,大人之所以会胜是由于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施加给大人的力。
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实则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并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及计算机模拟实验仪器技术,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本质性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牛顿第一、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
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因此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重点难点】(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
(完整word版)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4.5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滦县第一中学李靖华【本节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分析:课程标准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总体要求,表述为:“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2、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可见,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在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总体应被解读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水平”2、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牛顿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节教材总体设计思路:由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探究,再到对相互作用力的性质的深入探究,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刻认识。
【学生认知状态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不能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多个实验,让学生掌握探究“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次观察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是相对的;②能够正确地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③能够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大小、方向等关系;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进一步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过程,进一步感受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②通过定性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培养独立思考、严谨扎实的作风,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联系。
演示实验法,探究实验法【教学仪器】演示用弹簧秤;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每桌一对;力学传感器组件及计算机辅助设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三牛顿第三定律
主备教师:曾光芬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2、解析:本章节内容是放在必修1压轴的位置,前面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常见力的产生条件、作用效果、力的分解合成和力的平衡。
本章节内容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找出物体相互作用时所遵循的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是高中力学的核心。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质点)说的,只解决了一个物体运动规律的问题。
但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牛顿第三定律就是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目标解析:
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讨论是渐次深入逐层推进的:先通过司空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总结出作用力与作用力的定量关系,然后分析汇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以达到对定律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问题诊断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
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
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例题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清晰的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触动思维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寻找规律
分析讨论,总结规律巩固提高,知识迁移印证反馈,学以致用
课题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触动思维
今天是一节公开课,有许多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学生活动:鼓掌
问:手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点疼?一只手疼还是两只手都疼?为什么?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相互作用的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1.作用力与反作用概念的引入
播放flash动画
A、坐在冰车上的两人互推一下,两冰车向两边滑开。
B、一人推另一人的背,两冰车任向两边滑开。
C.一个磁铁和一个铁块相互吸引。
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作用力的同时,乙物体也对甲物体有作用力,我们将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师生活动:为了让同学进一步明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下列问题:
问题一:人用50N的推力F去推100N的铁块,铁块不动。
则:F的反作用力是对的力(填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作用于;铁块受到的支持力N的反作用力是,作用于。
2、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师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先让学生大胆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请同学们用弹簧秤自己动手探究自己的猜想
注意:a、弹簧秤使用前要先调零。
b、两弹簧秤互拉时需注意方法,减小摩擦力。
学生:做实验。
请学生给出实验结论。
老师播放弹簧互拉的视屏,让学生能更清楚的感觉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
总结: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由以上分析归纳,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理解:(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运动状态如何,相互作用力总是无条件大小相等。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性质相同。
师生活动:为了让学生对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提出下列问题:
问题一:鸡蛋撞石头为什么蛋碎石整?
问题二:鹿拉着雪橇从静止开始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鹿对雪撬的拉力和雪橇对鹿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鹿对雪撬的拉力先产生,运动后雪橇才对鹿产生拉力。
C. 当鹿拉着雪橇加速前进时,鹿拉雪撬的力大于雪橇拉鹿的力。
D. 雪橇所以能够运动是由于鹿对雪橇的拉力大于雪橇对鹿的拉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创设情境:小强说:“我记得在初中学过,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会互相平衡,看不到作用效果了,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也应该相互平衡呀!”这个说法对吗?试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教师分析:找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完成表格
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
方向是否共线
不同点
性质作用时间作用对象作用效果
师生活动: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然后让另一个同学找出哪些是平衡力,哪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提问:怎样才能快速的区分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还是“一对平衡力”?引申:区分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还是“一对平衡力”最好的办法是看这两个力有几个受力物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六、【目标检测】
1.人走路时,人和地球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A、一对
B、二对
C、三对
D、四对
2、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
”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
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D、由于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七、【课堂小结】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正交分解、利用规律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结果。
八、【配餐作业】
A组: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乙物体的作用,则乙物体一定同时受到甲物体的作用
B、甲物体受乙物体的作用一定是作用力,而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一定是反作用力
C、若把甲、乙两物体看成质点,则甲、乙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在甲、乙两物体的连线上
D、甲物体受乙物体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则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也是一定竖直向上
3、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测力计,甲、乙分别用100N的两个力沿水平方向拉测力计的两端,则测力计的读数应为()
A、0
B、100N
C、200N
D、400N
B组:
4、对于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弹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弹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弹力是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质量分别为40kg和60kg的两个小孩都穿着冰鞋站在溜冰场的冰面上,其中一个小孩用12N的水平力推另一个小孩,则两个小孩各得到怎样的加速度?
6、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安然无恙”,是不是鸡蛋对石头的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力大?
C组:
7、如图4 –5-4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压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则()
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
B、力F就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
C、力F的反作用力是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
D、墙壁对物体的弹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
8、如图4 –5-5所示,长木板平放在地面上,用F=10N的力拉动木板上的小木
块使其匀速前时,但木板静止,则木板的受力个数为()
A、 3个
B、4个
C、 5个
D、6个
9、甲、乙两人质量相等,分别站在相同的船上,初速度均为零,甲的“力气”大于乙的“力气”。
它们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用力拉对方,两人相对船均静止,则()
A、甲船先到中点
B、乙船先到中点
C、两船同时到达中点
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