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东周列国故事中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个故事不能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度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意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3、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中央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4、“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B.精简政府机构C.加强君主专制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清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C.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6、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A.保护弱者B.人人平等C.公正合理D.注重证据7、《希腊简史》写道:“所有这些城邦的共同点是:在城邦之间的关系上,城邦是独立自主的,城邦对城邦都划定了边界,可以宣战或议和,互派大使、签订条约、缔结联盟……这就赋予了希腊历史的特殊重要性。
”这反映当时希腊的社会状况是A.城邦联盟 B.列国分立 C.城邦平等 D.小国寡民8、英国流传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出现在()A、英国颁布《大宪章》之后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C、1688年光荣革命后D、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9、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42题,共84分)1.《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礼乐制2.在夏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下列制度能直接反映这一原则的是A. 礼乐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禅让制3.秦汉时丞相一职有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A. 专制主义皇权的不断加强B. 封建中央政府的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 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 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4.“这样不但大为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
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此政策A. 以德行为选拔标准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导致了士族的形成D. 实现向官僚政治转变5.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之内。
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A. 监察权B. 行政权C. 军事权D. 经济权6.“其实明朝之所以出现内阁制,其实说穿了就是对皇帝稍微偷懒的逐渐发展的一种自然性补偿。
”这实际上说明内阁A. 利于决策的科学性B. 上升为最高决策机关C. 部分的限制了君权D. 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7.“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巨相见,无论宣寺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一现象主要是清代A. 政治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B. 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C. 提高办事效率的必然选择D. 弥补废丞相弊端的结果8.“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2月开学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牡一中高三学年假期检测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24、《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
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高么思想主张A.行仁政 B.法先王 C.重礼乐 D.正其名25、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秦朝郡县制度削弱了地方的力量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26.《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人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
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
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
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
”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材料主要反映了A.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C.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 D.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27、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
这反映出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28.魏源做史书《圣武记》,该书以记载清朝盛世武功为主要内容,但并非歌功颂德之作,而是明确表达出希望清统治者效法祖先以实现“五官强,五兵昌,四夷来王”局面的思想。
这体现了A.经世致用、以史为鉴的思想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 D.清王朝面临严重的危机29.史载,清朝中期以前,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绝对的优势。
然而到了1866年,满汉总督比例为1:6.5,满汉巡抚比例为1:12,汉人在国家政权结构中逐渐占绝对多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满分80分)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 血缘关系B. 财产制度C. 宗教信仰D. 地域联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祖庙”可知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财产、宗教信仰和地域联系,故B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
结合材料“宗,尊祖庙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史记》中“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描述的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皇帝制度C. 分封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实行皇帝制度,皇帝制度最大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出皇权至高无上,B正确;A属于中央官制;C是西周时期地方政治制度;D是维护分封制的礼仪制度。
故排除ACD。
3.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
古代帝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 分割地方权利B. 监督监察地方C. 发挥文官作用D. 掌控官吏任免【答案】B【解析】【详解】刺史主要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宋太祖设置通判也是监察地方官员,二者目的都是监察地方,B正确;材料中目的是监察,不是分割地方官权力,A错误;刺史并不是发挥文官的作用,C错误;材料说的是监察制度,不是掌控官吏任免,D错误。
【点睛】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4.唐朝将秦汉以来的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的实质是A. 强化君主专制B. 减少决策失误C. 提高行政效率D. 笼络科举世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查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有这样一段话:“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委员制”指唐代实行的是()A.内外服制度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3.元朝开创的新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4.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八一宣言》的发表5.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 B.解放战争胜利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7.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含义是指()A.只与周边相邻国家确立外交关系 B.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一切围绕苏联开展外交 D.坚决打倒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帝国主义8.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A.苏共将指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9.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被中国称为“同志和堂兄”的国家是()A.印度 B.英国 C.苏联 D.瑞典10.看到右图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同学们作出了下列的图解,正确的是()A.这次会谈中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会谈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C.会谈提出著名的“求同存异”的思想D.会谈最大成果是宣布中印建交1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1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针对()A.亚非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亚非各国宗教信仰的不同C.亚非国家存在严重边界冲突 D.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13.右图是外交史上著名的“乔的笑”,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A.中美关系正常化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4.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A.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后,两国发表公告B.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C.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D.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5,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交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6.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皇帝制度的创立始于A. 秦朝B. 西汉C. 隋朝D. 唐朝【答案】A2. 唐代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其身份等同于A. 太尉B. 御史大夫C. 宰相D. 刺史【答案】C【解析】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场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军事宰相,故C项正确;A是秦朝负责军事长官;B是负责监察制度官员;D是西汉负责监察官员。
3. 西汉时期,负责监察职能的官职是A. 郡守B. 太尉C. 刺史D. 县令【答案】C【解析】西汉时期设立刺史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故C项正确;A是郡县制下地方最高长官;B负责军事;D是县级长官。
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A. 监察官员素质低下B. 政治腐败C. 监察机构自身腐败D.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效能有限是由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即封建专制主义皇权制度,故D正确。
监察官员素质低下,过于绝对,故A错误。
政治腐败,也属于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故B排除。
监察机构自身腐败,没有突出专制制度的本质,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5. 科举制度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始于A. 秦汉时期B. 魏晋南北朝时期C. 隋唐时期D. 宋元时期【答案】C【解析】秦汉时期实行军功爵制、察举制和征辟制,排除AB。
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故C正确,D错误。
6. 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A. 尚书省B. 中书省C. 行省D. 宣政院【答案】C【解析】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故C项正确;A和B均是中央部门;D是中央负责少数民族事务机构。
7. 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寒假假期检测历史试题
牡一中2017级高一学年上学期假期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84分,42题,每题2分)1.“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
”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世袭制2.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 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3.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先天弊病”是指()A. 贵族执政B. 层级严密C. 尊卑有秩D. 代远情疏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秦峄山刻石》肯定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6.“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段话充分反映了()A.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7.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此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流动D. 实现了官员的公平选拔8.“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9.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高一历史参考答案Z (1)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题号12345678910答案C C B B C D D A B 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 D B B D B A C C 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 B B C D D C D B C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共2小题,其中31题28分,32题12分。
31.(1)举措:郡县制(2分)(如答:“中央集权制”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等,得1分)进步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每点2分,共6分)(2)政治制度上: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按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政治体制或确立了民主共和制;(2分)(如答:“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等,也可得分)实行责任内阁制。
(2分)社会思想上:人民享有言论、集会等自由,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任答其中1点,2分)(3)特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集相结合;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相结合;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人数比例不平衡。
(每点2分,共6分)原因:地广人多;交通不便;人民受教育程度低;城乡发展不平衡;民主基础比较薄弱等等。
(每点2分,任答2点4分)(4)立足点:国情、国际环境。
(每点1分,共2分)32.评分要求:(1)论述结构完整(论点、论述、小结)。
(2分)(2)观点合理,符合题目要求。
(2分)(3)论述过程(史实合理、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正确)。
(8分)参考示例:论题:民众的参与推动了中美民主政治的进步。
(2分)论述:随着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北美(美国),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
美国建立后,在民众的不断斗争下,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如妇女和黑人取得了一系列权利。
精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A.天子B.诸侯 C.卿 D.士2.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
氏以别贵践.姓以别婚姻。
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
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A.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艰 B.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C.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D.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3.《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B.世卿世禄制确立C.中央集权制建立 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4.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进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
他们入仕的主要途径是()A军功授爵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
此事说明()A.兵部隶属门下省 B.君权受相权制约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门下省独掌大权6.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南书房的建立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制度的确立 D.军机处的设置7.下列历代措施中,不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有()A.秦朝全面实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宋朝用分权办法加强地方控制 D.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8.某位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
”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B.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C.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9.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含解析 精品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0分)1.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如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A.天子 B.诸侯 C.士D.卿2.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
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
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
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形成B.神权与王权结合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4.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极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
他们入仕的主要路径是()A.军功授爵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A.兵部隶属门下省B.门下省独掌大权C.唐太宗大权旁落D.君权受相权制约6.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南书房的建立 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制度的确立D.军机处的设置7.下列历代措施中,不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有()A.秦朝全面实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宋朝用分权办法加强地方控制D.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8.某位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
”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B.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C.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9.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021学年)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的全部内容。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察举制 D。
宗法制2。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
”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ﻩ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ﻩD.世袭制3.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ﻩ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4。
“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 御史大夫 B。
刺史C。
中正D。
通判5.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 尚书省B. 参知政事 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牡一中2015级高三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道。
每题1。
5分,共60分。
)1.“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B.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2.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
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儒学利于规范君臣关系B.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3。
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
”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A.秦朝的丞相B.西汉的尚书令C.北宋的枢密使D.明朝的内阁首辅4.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表1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5.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映了宋代()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自耕小农发展壮大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6.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
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7.“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而事异。
’"这一观点可以印证()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D.佛家慈悲为怀的主张8.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牡一中2017级高一学年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86分,43题,每题2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
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针对这种情况()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3、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A. 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 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 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4、关于下面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
批评者的理由是()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大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5、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6、如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是()(左边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图案是镰刀斧头旗)A. 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 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 各奔东西,争取自保D. 赶快联合,求得生存7、1962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A. 宣称要与美苏决裂B. 倡议建立欧洲联盟C. 企图称霸欧洲大陆D. 主张欧洲独立自主8、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黑龙江牡丹江一中18-19高一上学期年末考试试题--历史
黑龙江牡丹江一中18-19高一上学期年末考试试题--历史高一学年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族。
这种现象源自〔〕A、井田制B、分封制C、礼乐制D、宗法制2、河南省的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那个地方不断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请你判断其反应的历史时期应是〔〕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3、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进展历程中,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存在。
以下各项中,能直截了当表达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太尉B、宋朝设立三司使C、元朝设立中书省D、清朝设立军机处4、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
现在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
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有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5、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治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差不多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6、直截了当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要紧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7、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发生〔〕①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②公民德力西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诉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雅典人建设国家的积极性④公民沃尔墨迪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A、①②③B、②③C、②D、③④8、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兵埃及,与漂亮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相爱,同时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共35题,每小题2分。
)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2.据唐朝张途记载:“(安徽祁门县)山多而地少,水清而地沃。
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
”这反映出当时祁门()A.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 B.经济开放程度颇高C.以茶为业,获利颇丰 D.徽商群体已经形成3.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B.纺织业由政府专营C.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5.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
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 B.城市建设的变迁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6.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
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 B.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 D.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7.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
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A.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B.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C.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D.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8.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C.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9.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
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C.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D.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11.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C.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12.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13.导致下表中生丝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闭关锁国政策 B.鸦片战争 C.重农抑商政策 D.洋务运动14.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15.中国近代一位民族实业家认为“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推其原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无破产法则无法维信用。
”题中的观点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压迫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16.“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17.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要把找到的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
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18.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A.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B.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C.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19.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A.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美国胡佛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C.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D.美国“新经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21.下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22.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23.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种情况说明了( )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B.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24.“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⑤上海浦东A.③②①⑤④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25.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大范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举世瞩目变化的是()A.建立深圳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城市 D.加入世贸组织26.民国以来,从跪拜作揖到点头鞠躬、握手的礼节变化主要反映了()A.对西方文化的崇拜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27.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后,苏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并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
“这一有利时机”是指()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28.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A.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C.殖民地人民的顽强抵制 D.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29.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30.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1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
这种现象()A.体现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B.体现了资本的社会化C.使大股东失去了企业决定权 D.增强了政府的干预能力31.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一定程度上允许发展资本主义C.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3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右图看这些改革经济对苏联建设的影响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A.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B.促使苏联经济始终快速健康发展C.根本解决了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 D.都以失败而告终并导致苏联解体33.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