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美论视角谈小小说英译
从“三美论”角度评析《如梦令》英译本
从“三美论”角度评析《如梦令》英译本作者:曾芬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9期摘要:作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不仅在翻译实践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翻译理论上也总结前人成果,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三美论”,在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评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几种英译本,从“三美”(即音美、意美、形美)角度进行对比,从而彰显许氏译作中“三美”的应用。
关键词:三美论如梦令英译本作者简介:曾芬(1987.12-)女,福建龙岩人,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0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9-0154-02一、中国古诗词的特点与许渊冲的“三美论”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国古典诗词意境高雅,音律优美,形式考究,语言简洁凝练。
众所周知,中国古诗词注重意象的构建,字里行间隐藏着其美妙的深层结构,仅仅数语便可勾勒出一个完整的画面,令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其意境美。
音律美也是中国古诗词的一大特点。
平仄讲究,韵律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是这些特征促进了古诗词的广泛流传、脍炙人口,为几千年来所传诵不息。
此外,形式优美也是中国古诗词不可或缺的美感之一。
其文体、用词、中文字本身的结构和篇幅的结构,都使得中国古诗词凝练含蓄,形式工整,具有相对的不可译性。
特别是中国汉字为象形字,译成外文时其形美必然会受到损失。
例如“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中很多字都有“山”、“氵”的偏旁,让读者单从字形上就可以感受到山峦起伏,流水潺潺。
而译成英语时这些特点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别芳芳,2009)。
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翻译难,译诗更难,译古诗难上难”(张文彬,1994)。
然而尽管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道路上有着重重艰难险阻,一批又一批的翻译家们毅然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呕心沥血,笔耕不辍。
许渊冲便是这众多翻译家中的一员。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声声慢》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首著名的词曲,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这首词曲描述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和爱情的怀念之情,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将从“三美原则”的视角来分析《声声慢》的英译本对比,探讨不同译者在翻译这首词曲时所呈现出的特点和差异。
我们来谈谈“三美原则”是什么。
所谓“三美原则”,即忠实美、通顺美和雅致美。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保持作品原文的忠实性,同时要力求翻译流畅自然,以及保持作品的韵味和雅致。
这三个原则是翻译文学作品时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翻译质量高低的标准。
接下来,我们将对比不同译者对《声声慢》的英译本,通过对比分析来看看它们是否符合“三美原则”。
我们来看一下林语堂先生的译本:《声声慢》(林语堂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又是旧时相识。
我从你梦中消失,你守着梦又不离,又凭旧曲声声,依依相知。
这是林语堂先生对《声声慢》的英译本。
从整体来看,他的译文保持了原词曲的意境和韵味,同时也顺畅自然,符合通顺美和雅致美的要求。
他的翻译较为贴切,准确地表达了原词曲的意思。
在忠实美方面,有些地方与原文还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对“雁过也,正伤心,又是旧时相识”这句的翻译中,可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张岱年先生的译文也基本符合“三美原则”的要求。
他的译文自然流畅,保持了原词曲的意境和韵味。
在忠实美方面,他也尽可能地忠于原文,没有过多的增删改动。
但是可以看出,他的译文在一些地方可能稍有不如其他译者的精准。
通过对比不同译者的《声声慢》的英译本,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保持作品原文意境和韵味,以及流畅自然方面都有所突出。
同时也能看到,在忠实美方面,不同译者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三个译本都是比较成功的。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译者的《声声慢》的英译本,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翻译这首词曲时所呈现出的特点和差异。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三美原则是翻译理论中的一种原则,即语义美、格式美和文化美。
在翻译过程中考虑这三个方面,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源文,同时也更符合目标读者的审美和理解习惯。
下面是《声声慢》这首经典诗歌的中文原文和两个英文译本的对比,从三美原则的角度来分析其优缺点。
《声声慢》中文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英译本一:注:以上两个英译本均为作者所创作,译者的个人风格有所体现。
从语义美的角度来看,英译本一和中文原文在表达方式上相对贴近,使用了一些类似的词语和句式,如“寻寻觅觅”和“Endlessly searching”,“声声慢”和“endless sorrow”。
这样的选择使得译文的意思能够传达得更加准确。
而英译本二则使用了一些不太常见的表达方式,如“Searching and searching”和“sorrowsome state”,虽然也能传达出原作的意思,但可能略显生硬和拗口。
在格式美方面,英译本一和英译本二都相对较短,篇幅和原文相似,结构紧凑。
两者都有使用押韵的方式来增强韵律感,比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和“Searching and searching, cold and desolate”,这样的处理使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翻译后仍能保留,给读者带来了相似的阅读体验。
从三美原则的角度来看,英译本一更加贴近中文原文,不仅在语义上表达得更准确,而且在格式美和文化美上也做出了较好的处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翻译风格,因此不同的译本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许渊冲“三美论”在其英译作品《西厢记》中的体现
:
: ・
: [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2 8 3 1 ( 2 0 1 5 ) 0 5 — 0 1 6 0 — 6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2 8 3 1 . 2 0 1 5 . 0 2 . 0 4 6
2 O 1 3 年 , 中 国 作 家 莫 言 荣 获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桂 冠 , 引 起 了人 们 的 思 考 : 为 何 莫 言 可 以 获 此 殊
荣 而 许 多 有 着 同 样 深 厚 文 学 造 诣 的 作 家 却 与 诺 贝
诗 经
《 楚辞> )和 《 西 厢记 ) )等 。 19 99年 被
“ 北 极 光 ” 杰 出 文 学 翻 译 奖 授 予 了 许 渊 冲 先
生 , 以褒 扬 其 在 翻 译 方 面 所 作 出 的 巨 大 贡 献 许
先 生 也是 这 一 奖项 自 1 9 99年 设 立 以 来 第 一 位 获
此殊 荣 的亚 洲翻译 家 。
2. 2 许渊 冲 先生 的 主要翻 译 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
・
要 :本 文 以许 渊 冲 教 授 提 出 的文 学 翻 译 “ 三 美 论 ” 为 基 础 ,通 过 实例 较 为 系 统 地 对 比 、分 :
析 、 总 结 许 渊 冲 所 译 的 西 厢 记 》 和 王 实 甫 的 西 厢 记 》 原 文 , 认 为 , 许 渊 冲 先 生 的 译 ・
娜 ( An na Gus t a f ss o n Che n,1 96 5 一 )等 人 悉 心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1. 引言1.1 介绍《声声慢》英译本《声声慢》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曲以婉约含蓄、感伤凄美著称,被誉为中国古典爱情诗歌的典范之一。
而在国外的英译本中,对《声声慢》的翻译备受关注和探讨。
英文版的译本尝试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与表达精髓传达给西方读者,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东方文学的独特魅力。
《声声慢》英译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们不仅需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更需要在保持诗意和音韵美的基础上,让英文读者感受到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
通过引入“三美原则”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声声慢》英译本的翻译质量,探讨译文在表达诗意、音韵美和意境描绘方面的表现。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及在跨文化翻译中如何更好地保留原著的韵味和特色。
的内容】。
1.2 阐述“三美原则”视角When applying the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to the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such as "Sheng Sheng Man," the focus is on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the poem's language, rhythm, and imagery while preserving its emotional depth and cultural nuances. Translators must carefully balance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text with its poetic qualities, making choices that best convey the aesthetic and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original work.2. 正文2.1 对比原文与英译本的诗词表达In comparing the original Chinese poem "声声慢" with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analyze how the poetic expression is rendered in the two versions. The beauty of Chinese poetry lies in its intricate use of language, symbolism,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all of which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for translators.2.2 对比原文与英译本的音韵美感原文中《声声慢》这首诗的音韵美感主要体现在押韵、对仗和音调上。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声声慢》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以琵琶伴奏,叙述了一对相思情侣分离的故事。
该词经过多位文人墨客的传唱,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非常经典的爱情传说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以“三美原则”视角来分析《声声慢》英译本对比所体现的不同之处。
首先,从“形美”角度来看,《声声慢》原文的韵律和音律非常优美,采用了平仄协调的技巧,使得整首词既优美动人,又富有节奏感。
然而,在英译本中,这种韵律和音律协调的美感很难得到完美的体现。
尽管译者们对于文字的选择和组合都进行了精心的考虑,但由于英语语言的特点以及翻译难度的限制,很难做到完美的平仄配合,因此“形美”在英译本中有所欠缺。
其次,从“意美”角度来看,原文《声声慢》通过流畅的文字运用,巧妙地表达了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在情感上给予读者非常深刻的触动。
与此相比,在英译本中,翻译者们在语言方面做了很多的改动和删减,以使得诗歌的语言更符合英文习惯,但同时也破坏了原文情感的连贯性和深刻性。
因此,“意美”在英译本中也显得有些不足。
最后,我们来看“神美”方面。
原文《声声慢》蕴含了深层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中国古代男女之间相思相怨的情愫,通过古典乐器琵琶的伴奏,使得情感更为饱满丰富。
然而,在英译本中,由于英文语境的限制,这种文化传承并没有得到完美的展现,因此“神美”也被削减了一部分。
总之,《声声慢》英译本与原文相比,在“形美”、“意美”和“神美”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
这也说明了诗歌跨文化翻译的难度之大,需要译者在语言转换过程中综合考虑美学和文化因素,才能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髓。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1. 引言1.1 概述《声声慢》英译本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c poem "声声慢" has been a subject of interest and discussion among scholars and poetry enthusiasts. Translating poetry is a challenging task that requires not only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original work.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compar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声声慢" with the original Chinese version, analyzing the language beauty,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imagery of the two texts.1.2 介绍“三美原则”视角In the introduction, let's first briefly introduc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oem "Sheng Sheng Man" and then focus on introducing the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perspective.2. 正文2.1 对比《声声慢》中英文译本的语言美《声声慢》是一首经典的中国古诗,被译为英文后,不同翻译版本在语言美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美”原则视角下的英译《春江花月夜》
2.诗歌翻 译 的“三 美”原 则
翻译与美 学 的 渊源 由来 已久 ,甚 至 在其 获 得 正 式命名 之前 ,“翻译 美学 ”早 已 成为 古今 中外 的翻译 家 、翻译 理论 家 甚 至哲 学 家 们 探讨 的命题 。从 古 罗 马西塞 罗的“翻译必 须功于辞章 之美 ”、哲 罗姆 的“译 文 的质朴 之美 ”(刘宓 庆 ,1986:46),到 中 国古 代 的鸠 摩罗什 、道 安和玄奘 的“径达 ”和 “求真 喻俗 ”,再 到近 现代严 复的“信 ”、“达 ”、“雅 ”,傅 雷 的 “神 似 ”,钱 钟 书 的“化 境 ”和许 渊 冲“三 美 ”,这 些译 界 前 辈或 大师 有关 翻译 的真知 灼见无不 闪耀 着 “美 ”的光芒 。
提 要 :翻译 活动本身是一种 审美。这一特征为翻译美 学提 供 了有力 的支撑,也使对 翻译作 品的评价和 衡量摆脱 了 传 统语 言层面 的准确、忠实和对 等等价值藩篱,而将评价标准上升到审美主体 的个 人经验和感官享受 ,体现 了译者 的 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本文拟 以许渊冲英译唐朝诗 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例 ,探讨诗歌 英译过程 中的 以下 问 题:审美主体 (译者 )采用 了什么样的审美手段和审美策 略,从而实现将一个审美客体 (原文)中的审美要素在另 外一 个审美客体(译文)中成功转移和再现 ,而在此过程 中,审美主体 (译者 )本身又经历 了怎样 的个人体验和审美享受。 关键词 :“三美 ”原则 《春江花 月夜》审美 中 图分 类 号 :H315.9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4—6414(2015)04—0091—05
1.引言
诗歌是一种 具有较 高艺术 性 和审 美价值 的文学 体裁 ,是 语 言艺 术 的 最高 形 式 ,讲 究 音 乐美 、形 式美 和意境美 ,同时这些 特 征也赋 予 诗歌 以 丰富 的情感 、 优美 的意境 以及 整 齐 和谐 的音韵 节 奏 ,因此 诗 歌也 是 最难 翻译 的一种 文本 类 型。 中国古 诗外译 的优 秀 代 表许 渊冲先 生 有着 丰 富 的翻译 实 践 经 验 ,为 我 国 翻译事业 做 出了卓 越 贡献 ,许 渊冲 “三美 ”原则 主 张 以音 、形 、意 三个 方 面来 传 递 原语 ,特 别是 诗 歌 的神 韵 。诗歌 翻译既是 一种 审美 的过 程也 是一 种对 艺术 美 的创造过 程 ,因此 ,译 者必须 再现 原文 “意美 ”的基 础 ,兼 顾 “音美 ”和“形美 ”。本文 从意义 、音 韵 和形式 三方 面分析许渊 冲英 译 唐 朝 诗人 张若 虚 《春 江 花 月 夜》,探讨 “三美 ”理论在 翻译美学理 论领 域 中的启示 与应用作 用 。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是指翻译中的意义美、语言美和表达美。
在对比《声声慢》英译本时,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效果和特点。
首先是意义美。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准确地传递原文的意义,使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表达和思想。
在《声声慢》的英译本中,译者通过精准的语言和表达,成功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美。
原文中的“塞封愁了江南去”(塞封:郊外旷野,庐山相隔,古代有工匠在那里盖山门,据称有人得著此土,挟至江南就能还泺也。
)被译为“End those remote hills of sorrow west.”,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文中的意义,而且表达了一种悲伤和寂寞的氛围。
译者还通过精心挑选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子结构,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达到了意义美的效果。
其次是语言美。
翻译需要运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思,并且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规范。
在《声声慢》的英译本中,译者巧妙地运用了英语的语法和词汇,使翻译后的文本具有流畅和优美的语言美。
原文中的“乐时”的意思是“欢乐的时光”,被译为“A time to be happy”,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且在语言上更加流畅和自然。
译者还通过巧妙的运用词汇和句子结构,使读者能够享受到翻译后的文本带来的语言美的感受。
从“三美原则”的视角来对比《声声慢》的英译本,可以看出译者通过精确的意义传达、流畅的语言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的意义美、语言美和表达美。
这样的翻译成果不仅能够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而且能够通过精彩的译文来传达原文中的感情和思想,真正做到了跨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摘要】本文通过“三美原则”视角对比分析了《声声慢》英译本与原文,在语言美、意境美、品格美等方面展开论述。
文章指出译文在语言流畅性和意境再现上有所欠缺,但在品格表现方面却更具现代感。
分析了原文和译文的优缺点,并对译文质量进行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译文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探讨了“三美原则”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翻译工作的未来发展。
文章旨在为读者深入理解翻译中的“三美原则”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英文翻译版, 三美原则, 声声慢, 语言美, 意境美, 品格美, 优缺点, 质量评价, 总结, 重要性, 翻译工作, 发展展望.1. 引言1.1 介绍《声声慢》英文翻译版Introduction:1.2 解释“三美原则”"三美原则"是指翻译作品在语言美、意境美和品格美三方面达到较高水准的标准。
语言美主要是指译文在语言表达、语法结构等方面要流畅、优美、准确,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规范。
意境美则指译文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情感、形象,使读者产生相似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品格美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著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保持与原作品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美原则旨在帮助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准确、贴切、优美,使译文更加精准传达原著的艺术魅力和内涵深度。
在翻译工作中,遵循三美原则能够提高译文的品质,增加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更好地传播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2. 正文2.1 译文的语言美The language beauty of the translated version of "声声慢" is essential in conveying the essence and emo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 choice of words, sentence structure, and overall flow of the translatio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creating a beautiful and poetic expression in English.2.2 译文的意境美The beauty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translated version of "Voiceless Slow" can be seen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and portrayal of the original text's emotions, themes, and atmospheres. The translator has successfully captured the essence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conveyed it in a way that resonates with the English-speaking audience.2.3 译文的品格美"品格美"在翻译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三美”论评析“红豆曲”的两个英译本
从“三美”论评析“红豆曲”的两个英译本【摘要】本文尝试运用许渊冲的“三美”论,分析《红楼梦》“红豆曲”在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译本以及大卫·霍克斯译本中的翻译。
探讨两位译者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在传达原作的过程中在音、形、意方面的得与失,论证“三美”原则在“红豆曲”翻译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三美”论《红楼梦》“红豆曲”翻译策略翻译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在英文译本中,最重要的当属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思( 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 John Minford)的合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戴乃迭的英文全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许渊冲被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译者”。
“三美”论是其奉行的文学翻译标准,主要用于诗歌翻译。
本文从“三美”标准出发,以杨译和霍译“红豆曲”为研究对象,从音美、意美、形美的传达三方面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赏析,探讨各自在英译“红豆曲”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一、“红豆曲”原文的“三美”“红豆曲”是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酒席上所行酒令的酒面。
“红豆曲”原文共十行,除第九行外,采用了一韵到底的排韵形式,尾韵均押/ou/音,读之抑扬顿挫,凸显相思之情。
此曲使用意象作比兴,比如“红豆”、“春柳”等。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这些意象寄予特殊感情—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等。
此曲运用这些意象词使歌者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更具意境美。
二、“红豆曲”英译对比分析1.音美。
关于音美的传达,许渊冲认为,就是传达原作音韵美和节奏美。
许渊冲提出:在翻译古诗词时可以采用英语读者喜闻乐见的押韵方式。
杨译和霍译都考虑了原文末尾的押韵。
杨译整体押韵并不规则,不如原文整齐: untold, old, gold;glass,pass ;gone,on,对于原文“音美”的传达稍有欠缺。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1. 引言1.1 介绍“三美原则”"三美原则"是一种翻译理论,指的是对译文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其语言美、意境美和文化美三个方面。
语言美指译文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准确、优美,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表达方式;意境美指译文是否能够表达出原文的情感、思想和意义,使读者产生共鸣;文化美指译文是否能够传递原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让读者了解原文所在文化背景。
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成功的译文,符合"三美原则"的译文不仅应当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还应当具有高度的语言艺术性和文化表达力。
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遵循"三美原则"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准确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从而创作出符合读者口味的优秀译作。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尤为重要,因为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只有在语言、意境和文化三个方面都得到合理处理的情况下,才能使译文贴近原文的艺术魅力,让读者获得真正的阅读享受。
"三美原则"是翻译界的经典原则之一,也是广大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实践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准则。
通过对译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文化美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和把握,译者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真实、生动的翻译作品,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1.2 介绍《声声慢》英译本《声声慢》是中国古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深情怀念已故丈夫的心情,充满了浓浓的离别之情和对逝去爱情的深深眷恋。
这首词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旋律悠扬动人,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之一。
而这首词的英译本也备受关注。
不同于原文的华丽辞藻和典雅曲调,英译版的《声声慢》更注重语言的清晰简洁和情感的真挚直接。
译者们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将词句精炼且直译,在不同语言环境下传达了相似的情感和意境。
在“三美原则”的指导下,英译本的《声声慢》在语言美、意境美和文化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美论视角下歌德《漫游者的夜歌》英汉译本的分析
三美论视角下歌德《漫游者的夜歌》英汉译本的分析®林雨版内容摘要:"三美论”是许渊冲一个非常重要的诗歌翻译理论。
歌德的著名短诗Wandrers Nachtlied备受各国译者的青睐,存在诸多不同语种的译本。
本文将在许渊冲三美论的视角下选取这首小诗的英、汉译本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解读诗人的感情,体会诗歌独特的魅力和非凡震撼力,并为读者从事翻译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Wandrers Nachtlied诗歌翻译"三美”原则译本对比一.许渊冲"三美论”概述许渊冲认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
其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的对"三美”的阐述如下:"意美有时是历史的原因或者是联想的缘故造成的,译成另外人口的作品,其著名短诗WandrersNachtlied写于1780年。
彼时,他于魏玛公国任职已达六年之久。
尽管歌德在政务活动中略有建树,但其本质是个诗人,他开始对官场生活感到有些厌倦。
1780年9月,歌德登上了图林根伊尔梅瑙读音节组合成为音步。
而构成诗行最小的单位是音步,诗句中反复运用若干个相同的音步就成为了该诗的格律。
在音步中,重读的音节称为扬音节,用"一”来标记;轻读的音节为抑音节,用“U”来标记。
该诗歌的格律为: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的基克尔汉山,并宿于山顶的一u ber alien Gipfeln a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也就不容间猎屋中。
他在木屋内写下了这1st Ruh',b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诗要有节首短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他在In alien Wipfeln a调、押韵、顺口、好听,这就是诗词山顶上的感受。
原诗如下:Sp ii rest Du b的音美。
”2“关于诗词的形美,还有ti ber alien Gipfeln Kaum einen Hauch;c 长短和对称两个方面,最好也能1st Ruh',Die Vogelein schweigen 够做到形似,至少也要做到大体In alien Wipfeln im Walde.d整齐。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小说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小说翻译-2023年文档引言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备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语言的差异和文化的变迁,将古代小说翻译成其他语言成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框架,从语言美、文化美和时代美三个层面赏析古小说翻译。
一、语言美的赏析语言美是古代小说翻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保留原作中的语言韵味和特色,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仍然能够传达出原作的美感。
古代小说常常使用古文进行叙述,具有古韵和诗意。
译者需要在保持古典文风的同时,使译文在现代语境中流畅自然。
通过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和注释,译者可以在译文中再现原作中的语言美。
二、文化美的赏析古代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原作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递给读者。
这就要求译者对原作中的历史背景、传统俗、文化典故等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添加合适的注释和解释,译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小说。
三、时代美的赏析古代小说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的风貌和风尚。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将这种时代美传达给目标读者。
译者可以通过采用与目标读者熟悉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特点来增强译文的时代感。
同时,译者也需要保持原作的真实性,不删减或歪曲原作中所描绘的时代特点。
结论古代小说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运用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译者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传达原作的语言美、文化美和时代美。
这样的翻译成果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小说,也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古代小说的翻译工作,为其翻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以上是对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小说翻译的文档,希望能够对相关事项有所启发和帮助。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声声慢》是中国古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而今天,我们将以“三美原则”的视角,对《声声慢》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更好地呈现这首词的精髓。
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三美原则”。
该原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刘勰所提出的,即内容美、形式美和意境美。
内容美是指作品内容富有内涵,真实、深刻、感人;形式美是指作品的语言、布局、结构等方面优美、协调、韵律感强;而意境美是指作品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诗情画意。
《声声慢》被誉为千古绝唱,正是因为它在内容美、形式美和意境美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我们选择了两个比较著名的英译本,分别是林语堂的《浅译李清照词一则》和张纬甫的《对李清照《声声慢》之翻译得失的几点意见》。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比研究这两个英译本,来看一下它们在“三美原则”上的表现。
首先是内容美。
《声声慢》的内容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了词人对爱人的眷恋之情。
林语堂的译本在表达内容美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用简练的语言将词中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而张纬甫的译本则在表达情感上稍显平淡,没有完全传达出原词的深情款款。
从内容美的角度来看,林语堂的译本表现更佳。
其次是形式美。
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译文的语言、韵律和结构等方面。
《声声慢》原词在形式上非常优美,语言优美流畅,韵律优美和谐。
林语堂的译本在形式美方面做得很好,他选择了相对贴近原词的用词和句式,同时保持了原词的韵律感和韵律结构,使译文在形式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美感。
而张纬甫的译文在形式美方面虽然也尽力保持了原词的韵律感,但在用词和句式上略显生涩,整体表现略逊一筹。
从形式美的角度来看,林语堂的译本也更胜一筹。
通过对比研究林语堂和张纬甫的两个英译本,我们可以看到,林语堂的译本在“三美原则”上的表现更胜一筹。
他在内容美、形式美和意境美上都能够将原词的韵味和魅力传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阅读译文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原词的魅力。
“三美”理论视角下“a red red rose”汉译本赏析
“三美”理论视角下“A Red Red Rose”汉译本赏析尹园园(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摘要: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英文诗歌,都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一种文学体裁。
然而,如何翻译好诗歌,成为翻译界的一大关注点。
采用何种翻译理论,才能将诗歌的神韵毫无保留的向读者传达,成为每个译者的主要任务。
对同一首诗歌的不同译本,无论从形式还是用词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然而,尽管译者们在翻译诗歌时,采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目的存在差别,但都在尽可能的向读者传达原作的神韵。
本文主要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赏析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作品“A Red Red Rose”的三种汉译本,同时总结出英文诗歌汉译应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三美”理论;诗歌翻译;A Red Red Rose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5-0231-002一、引言诗歌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学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的概括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通过凝练而及其形象的语言以及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音韵,充满音乐美的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充分的传达出来。
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英文诗歌,都十分注重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二、许渊冲的“三美论”许渊冲先生是我国翻译界的伟大学者之一。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在诗歌翻译领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意美”“音美”“形美”。
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要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许渊冲,1979)。
所谓意美,是指译文要传达原文内容所产生的一种意境或联想的美。
译者要想传达原文的意美,可以选择一些与原文相似的绝妙好词,所谓音美,是指译文可以借用译语诗人喜见乐用的格律,选择和原文音似的韵脚,还可以借助于双声、叠韵、重复等方法来表达原文的“音美”。
所谓形美,许渊冲认为,主要是在诗句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应尽量做到形似。
从“三美论”视角分析《相思》的三个英译本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翻译论坛General Serial No.1042020No.11朱莉园,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2张顺生,男,江苏泗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从“三美论”视角分析《相思》的三个英译本朱莉园1张顺生2(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摘要:诗歌本身是一种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体,诗歌英译则也需要展现出原诗的美学特点。
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原则“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恰好体现了美学在翻译活动中的运用。
因译者对文本的理解不同,产生了不同审美的译文。
本文分析王维《相思》的三个英译本,来探讨诗歌翻译过程中“三美论”的运用及其不足。
关键词:《相思》;“三美论”;翻译1.引言历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国粹,承载着美学价值穿越千年风雨,流传至今。
诗歌的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内容含蓄朦胧,其意象美轮美奂,其节奏朗朗上口,其语言凝练精巧。
基于此,诗歌的翻译实则是一门艺术。
诚如茅盾(1984:351)所言,“文学作品的翻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通过运用另外一种语言,来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并以此来让作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真正从其中感受到美,并得到启发。
”诗人作诗是将自己的灵感化作跃然纸上的文字,但脑中灵感并不等同于创作的诗歌。
“从源头来看一个诗人都难于在自己的大脑里将灵感与语词达成所谓的‘一致’,更何况译文呢?从艺术的角度讲,语词对诗人大脑中所谓文学灵感的诠释本身就是模仿,翻译则是对模仿的再模仿”(汤富华,2019:18)。
这就说明译诗绝非易事,在保证语言忠实的基础上还要体现原作的灵感,这便难上加难了。
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提炼出了“三美论”概念,这一概念对翻译界有着重要影响。
诗歌翻译“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从数年英译实践中得出的,也是他最为出名、最广为人知的理论。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为了更好的满足你的需求,我会分别为你提供2000字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对比。
由于此篇文章超出了我的单次文本长度的限制,我会将其分为几次发送给你。
第一次我将发送中文版的前面一部分,之后我会继续发送后面的内容。
请耐心等待。
《声声慢》是唐代诗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词以伤感的笔触,描述了词人在离别时惆怅无比的心情。
而“三美原则”是一种翻译手法,指的是对外文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作的意境、韵味和语言特色。
下面是《声声慢》的中文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纵使他人推恨,不得我忘,也不关他。
斜风细雨,又何妨?搁浅鹧鸪天长雁远的青丝。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下面是这首词的英文翻译:
接下来我会发送下一部分的内容,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 2 4 9 期
从 三美 论视 角 谈 小 小 说 英 译
付 丹 亚
( 商洛 学院
【 随着 生活节奏 的加 快,短篇小说 以其微小 的篇 幅、新颖 的立意和深远 的寓意迎 合 了大众 快速 审美
需求。近年 来,虽然有部 分优秀 的中 国小小说被 翻译成英 文并在 国外 出版 ,但 其数量和小 小说 的快速发展之 势远
不能 匹配,并且大部分 翻译质量也 差强人 意。本 文拟从 三美论 的视角 出发 ,探 讨在小小说 英译 过程 中,如何 把握 创作主 旨,并通过 一定 的翻译策 略将原著 中的音美 、意美 、形美在译作 中反 映出来。
【 关键词 】小小说;三美论;英译
中图分类号 :1 0 4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 ) ( 】 7 — 0 1 2 5 ( 2 0 1 7 ) 0 9 — 0 2 6 6 - 0 2
小 小 说也 叫微 型 小说 或袖 珍 小说 ,一般 指 1 5 0 0字 以 的结 合 体 ,是 较 抒情 诗 多 了情 节 、较叙 事 诗 更空 灵 的一 l , / l , 说 翻译 中一 定要 注 意 作 品象 外 内 的短 篇 小说 。短 篇小 说 作 为 叙 事 文学 的一 种形 式 在 我 种文 学 形 式 。 因此 在s
的结 局 等 使读 者 从 中获 得灵 感 的闪 光 点 和精 神 的愉 悦 ,
通 过 高 度 概括 的文 字塑 造 具有 想象 空 间 的模 糊 形象 或 意
从 而 激 发 人们 对 生 活 的思考 。/ J , z J , 说往 往 通 过 象征 、空 境 , 受过 中国文化 熏 陶 的读 者 能体会 到无 法 言说 的美感 ,
白 、反 复 等创 作 手 法 ,营 造 出诗 的韵 律 和 意 境 ,使 读 者 而英 文 读 者往 往 难 以体 会 。如 果 为 了 理解 的需要 将 其 背 通 过 少 量 的文 字 感 受 作 品深 邃 空 灵 的 艺术 境 界 ,从 而 达 景 知 识 在译 作 中一 一补 足 或解 释 ,无 疑会 使 得作 品索 然 到 冥 思摸 索 、回味 无 穷 的心 灵 感 悟 。 因此 ,小 小 说 少 了 无 味 。对于 此 ,许 渊 冲 认 为 ,当汉 语 原 作 词 句存 在 多 种
国古 代 早 已有 之 ,早 期 的童 话 故 事就 展 现 出 了这 种 叙 事 之象 的意 蕴 、不言 之言 的涵 容 。 机 制 的 迹 象 。一 直 以来 ,小 小说 都 被 看 成 是短 篇 小 说 的
子 类 ,而不 是 独 立 的 文学 形 式 。 然 而 ,在过 去 的三 十 年 ( 一 )文化 意 象之 美的英译
短 篇 小 说 中散 文 的成 分 而 多 了一 份 诗 性 ,它 具 备短 篇 小 理解 的可 能 时 ,应 选择 最 美 的 一种 英 文 表 达方 式 。具 体 说 的基 本 品质 ,又 融 合 了诗 的语 言 审美 特 征 。 中长 篇 小 翻译 时可 采用 意译 、转 译等 策略 。 说 中 由于存 在 大量 对 话 、详 细 的 背 景铺 垫 ,即使 有 个 别 冯 骥 才 的小 小 说 《 盗 马 》中有 这样 一 段 话 “ 哑 巴吃 翻 译 失 误 ,我 们 也 可 以通 过 上 下 文 的 阅读 得 以 弥补 ,而 黄连 —— 有 口说 不 出,要 是没 忍住 和 别人 说 了 ,也 不 会 l J , z J , 说 语 言精 练 、环 环相 扣 ,微 小 的语 义 偏差 则 可 能 造 得 到 同情 ,反 遭 人 取 笑 ,更 倒 霉 。”译 者 考 虑 到 “ 哑 巴 成 作 品 美感 缺 失 、意境 全 无 ,甚 至使 读 者 误读 整 篇 作 品 吃黄 连 ”这 一 俗 语 直译 成 英 文难 以被 读 者理 解 ,于是 采
意美 由于 民族 间 的文 化差 异 造 成 了转 述 困难 ,即便
中 ,随 着社 会 的发 展 和 现代 生 活 节 奏 的加 快 ,人们 开 始 在 中 国 不 同 地 区 之 间 , 由 于 文 化 和 民 俗 习 惯 的 不 同 ,一 从 新 的视 角看 待小 小 说 的 美感 ,并倾 向 于强 调 它 的美 学 种方 言 表 述 的语 言 段 子在 用 其 他方 言 表 述 时效 果 就 可能
欣 赏 功 效 。小 小 说 因 具 有篇 幅短 小 、结 构 简 单 、寓 意 深 大打 折 扣 ,因为 缺 乏共 同 的文 化背 景 ,同样 的语 言在 其
远 的特 征 ,以精 巧 的 故事 结 构 、隽永 的语 言 、出乎 意 料 他 文 化 背 景 中难 以使人 形 成 相 同 的联 想 。而 小 小 说常 常
的创 作 主 旨。因此 , 译 者 可 以从 / l vJ , 说 的诗 性特 征 出发 ,
取 了意 译 策 略 ,将 其 译 为 “ t h e y h a v e t o s w a l l o w b o t h t h e
把握 l b s J , 说 中微 妙 、简 约 、涵 容 、神 韵 等美 学 特 征 ,从 i n j u r y a n d t h e i n s u l t b e c a u s e t h e r e w a s n o t h i n g t h e y c o u l d s a y 而在 英译 作 品尽 可 能保 持原 作 中体 现 出的 “ 意美 、音美 、 a b o u t i t . ” 同时 ,并 创 造 性 地 将 “ 不 会 得 到 同 情 ,反 遭 形美 ”,从 而 在原 作 、译 作 、读 者之 问架起 沟 通 的桥梁 , 最终 使 读者 获得 美 的艺 术享 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