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剖析
第16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教学反思
第16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包括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各国反殖民主义独立运动的情况、解放运动的成果和遗产等。
通过学习,学生对亚非拉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解放运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然而,本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
一是缺乏历史细节。
本课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情况和成果,而缺乏具体的历史细节和实例。
这样容易使学生只记住一些表面的信息,而缺乏对历史的深入理解。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深入挖掘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具体的历史印象。
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
本课虽然介绍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和意义,但没有对解放运动本身进行批判性思考。
例如,解放运动是否真的为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繁荣和发展?解放运动是否导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解放运动的利与弊,发展出批判性思维。
三是过分追求事实记忆。
本课在一些地方只是简单地讲述了一些解放运动的事实信息,如哪些国家发生了解放运动,哪些人物参与了解放运动等等。
这样的记忆只是单纯的事实记忆,缺乏思维锻炼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从所学的各方面信息中综合提取知识。
(新教材)高中历史《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文分析统编版1
1791年—1804年海地共和国 1710年—1826年建立共和国 1822年帝国、1889年共和国
拉美人民抗争的特点
二、亚洲的觉醒
“觉醒”: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意味着亚洲各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旧式农 民战争
资产阶级民 族民主革命
觉醒
亚洲觉醒的特点
1.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 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提出了革命纲领。
2.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 动代替;
3.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
拉
巴西独
巴西共和国伊朗立美来自立 18221898
宪
墨西哥
革 命
海地独立 西属拉美独立 印度国
1804
1826
大党
1885
宪法 辛亥革 1910 命1911
14世纪早
欧期 美殖
大民 事掠
新航路开辟17世纪启 蒙 运 动18世纪末命
法 国 大 革
业 革 命
1840
第 一 次 工
1848
欧 洲 革 命
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3)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进行经济侵略和 政治渗透。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 “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 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 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即经济侵略的同时进行武力干涉。
体主命次 系义,工
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854年法国驻埃及领事费迪南·德·勒赛普通过欺骗和敲诈获得了苏伊 士运河的开凿权。在开挖苏伊士运河的10多年间,埃及人民付出了艰辛 的劳动和巨大的代价。先后有12万多名挖河工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英国曾在1882年出兵占领埃及,控制了整个运河的航运权。埃及人 民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于1954年10月19日迫使英国政府同意从埃及撤 军。到1956年6月13日,最后一批英国军队终于撤出苏伊士运河区。同年 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苏伊士运河归埃及国有。从此,埃及人民真正成 为苏伊士运河的主人。
优越的地理位置,建设港口和机场,使
新加坡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它还重点发
展了通讯、金融等服务业。上世纪90年
代初,新加坡的海运业、炼油业、造船
业和电子电气工业已经闻名于世,它还
是世界著名的外汇交易市场。新加坡政
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意美化
环境,把新加坡城建成为美丽的花园城
市 。2021/3/10
授课:XXX
2021/3/10
授课:XXX
1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2021/3/10
授课:XXX
2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巴分治和印度独立
印度(1947年)、巴基斯坦(1947年)
2、印度的振兴
2021/3/10
授课:XXX
3
印 度 独 立 (
年 )
1947
2021/3/10
授课:XXX
4
印度 工农 业的 巨大 发展
业。这使得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体系,截至今 年3月31日,印度软件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34万人,而三年前 仅有16万,其软件科技人才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此外, 印度每年还对25万人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庞大的教育体系,为印度 创造了无数从尖端的科技研发到基础的实际应用的梯队形人才。
历史学考研之世界史知识点: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历史学考研之世界史知识点: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一、19 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1.历史背景(1)一直到19 世纪,西、葡两国仍然是拉丁美洲的主要殖民国家。
西、葡两国在政治上对拉美殖民地实行专制统治,由国王任命的总督直接管理;在经济上对拉美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大肆掠夺殖民地的金银并对其贸易实行垄断政策;在思想上通过天主教会实行严厉的控制,建立了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实施镇压。
(2)18 世纪下半期以来,随着拉美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要求摆脱宗主国控制的呼声愈发强烈,拉美社会对西、葡两国实行的其他政策也更加感到普遍的不满。
另外,拉丁美洲地区的阶级矛盾也在此时开始显现出来,加剧了殖民地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加上这一时期西、葡两国的国力衰弱。
奴隶贸易:欧美殖民主义者劫掠贩卖非洲黑人的罪恶贸易。
1501 年,第一船非洲黑人奴隶从西非运至加勒比海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各岛的奴隶种植园。
从此,横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兴盛,葡、西、荷、意、英、法、普等西方国家相继卷入。
到17 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
贩奴船先从欧洲满载枪支、布匹、甜酒和糖等廉价物品,航行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高价卖给种植园主或矿山主,换取当地的烟草、甘蔗和棉花等原料,运回欧洲,史称“三角贸易”。
奴隶贩子从中可以获得数百倍的利润。
19 世纪下半期奴隶贸易才逐渐衰落。
奴隶贸易严重摧残了非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最野蛮的殖民活动。
米达制:西属美洲殖民地时期主要存在于秘鲁地区的一种强迫徭役制。
在印第安人语中,“米达”是“轮换”的意思。
米达制源自秘鲁的前印加时代,指当时印第安人盛行的一种公社成员按一定比例、定期轮换、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一种义务劳动制。
它贯穿于印加帝国形成、发展过程,曾起过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西班牙征服秘鲁后,殖民者盗用印加时代“米达制”轮换劳动的形式,使其注入奴隶制强迫劳动的因素,遂成为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在印第安人中强制推行的徭役制度,实则是隐藏在轮换劳动形式之下的普遍奴隶制,具有极其残酷的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第三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本部分内容,除在六章三节外,另在现代史卷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四节(亚洲的觉醒)】1、什么是“亚洲觉醒”?19世纪的最后几年和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对亚洲侵略的加剧和各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亚洲爆发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形成了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三次高潮。
几亿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下的各国人民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觉醒过来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掀起了大规模革命运动。
列宁称这个前所未有的事件为“亚洲觉醒”。
所说的“亚洲觉醒”不只是指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指亚洲资产阶级由从事改革转变为从事革命,开始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从而使亚洲明显地从中世纪状态下觉醒过来,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亚洲觉醒”出现的背景:两方面(1)“亚洲觉醒”是19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内因)(2)当时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刺激了亚洲人民的“觉醒”。
1905-1907年俄国革命(现代史卷一章三节);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现代史卷一章二节)。
3、“亚洲觉醒”时期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性质总的任务是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命运,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革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因各国地位,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革命直接对象的不同,造成了各国主要革命任务的不同。
如菲律宾、印度、越南、印尼等,这些国家的主要革命任务是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
如中国、伊朗、土耳其等半殖民地国家,主要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勾结帝国主义的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体制。
而当时亚州的主要国家,资产阶级已是各被压迫民族政治上的代言人,是完成革命的领导者。
第十六章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二、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 革命前的墨西哥 2.1910--1917年革命
3、马赫迪起义的失败
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意大利的侵略
2、1895一1896年的抗意战争
第三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 独立后拉美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 政治上的“考迪罗主义”: 2. 大地产制的扩大及危害 3. 外国资本主义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4. 拉美国家经济的缓慢发展
2、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 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的社会经济和 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英国的资本输 出既加强了对印度的控制和掠夺,也促进 了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以 及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随之形成。70年 代以后,民族主义运动有了新发展,出现 了一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治思想家和社 会活动家,相继建立了一些新的区域性民 族主义组织。
3、印度尼西亚革命民主运动
4、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伊朗已沦为帝国主义列强、 主要是英俄两国控制的半殖民地。从19世纪中期 到20世纪初,英国又强加给伊朗许多不平等条约, 攫取了一系列特权,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命脉,并 把伊朗的南部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俄国在夺 取各种经济特权的同时,主要通过政治、军事渗 透来干预和支配伊朗,并把伊朗北部纳入其势力 范围。俄国以帮助伊朗国王建立禁卫军为名,组 织一支由俄国军官训练和指挥的哥萨克骑兵部队。 俄国驻伊朗领事凭借这支军队得以左右伊朗王位 的继承,控制中央和北方各省。
5、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末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面临严重的危 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错综复杂。 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也日益加深。各地总督控制 所属领地,违抗苏丹命令,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 君主。苏丹实际权力不超出京畿。此外,欧洲列 强对土耳其领土的争夺和瓜分,造成了著名的 “东方问题”。除强占领土外,列强还加强经济 侵略,逐步控制帝国的财政。到19世纪末,土耳 其已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PPT课件
(B)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兴起新型民族解放运动的决定因素是(B) A.帝国主义侵略手段的变化 B.亚洲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无产阶级政党的形成
6、在1905-1908年间,印度社会出现的对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变化
是
(C)
A.英王取代东印度公司而成为印度女皇
B.印度已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3)领导者:以提拉克为首的印度国大党激进派
(4)高潮: 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思考:
比较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和1905-1908 年印度民族反英斗争的区别
6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领导力量不同:封建王公
参加者不同:
封建王公、土兵 和农民
斗争方式不同: 以武装斗争为主
③取得了重大革命成果—— 1917年墨西哥新宪法
11
练习巩固
1、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最突出的新动向是
(B)
A.无产阶级成为革命主力军 B.资产阶级政党进行领导
C.各革命阶级建立了联盟 D.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奋斗纲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C)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以农民战争形式出现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1905-1908年 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工人 和社会其他阶层
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 相结合;
7
二、 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 背景: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民族矛盾尖锐
2. 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3、重大事件: 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 亚抗意战争
(1)埃及的抗英斗争 1882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亚非拉史的内容分析
亚非拉史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无论是对史实的梳理,还是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还是对历史教学价值的发挥,它都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却并不多见。
所以说,本文将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亚非拉史内容出发,进行相关研究。
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史中亚非拉史的内容特点。
因为主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所以第一部分要把人教版课本(包括必修和选修)中亚非拉史的内容阐述清楚。
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对亚非拉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教材编写的特点和世界史编写的体系来进一步阐述关于亚非拉史内容的特点和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最后根据整篇文章亚非拉史内容的解读提出关于教科书的编写建议。
我们知道史学界关于亚非拉史的研究相对于西方历史来说相对较少,而史学的研究也会影响课本的编写,所以关于课本中亚非拉史的内容也很少。
本文的特点是将历史教学中教材论的理论知识和高中课本结合,通过教科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亚非拉史的内容。
同时用世界史的体系构建来解读亚非拉史编写内容的特点和原因。
具体来看,历史教科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和教科书中亚非拉史呈现的特点相关,可以从这个方面去分析原因。
世界史的体系构建同样对亚非拉史的内容和结构产生影响。
最后,给予一个比较客观合理的教材编写建议,对某些历史阶段的定性,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更加趋于客观。
总的来说,内容上,教科书的编写既要摆脱单一的模式,突出地方特色,又要有宏观视野,进行归纳总结。
亚非拉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反殖反帝和民族解放运动,有关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也介绍得越来越多。
近代化改革要突出各个国家的特点,反映出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改革。
世界史教科书编写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问题,要突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宏观视野和细节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力图呈现给学生展现一个比较真实的世界原貌。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科书亚非拉史世界史The history of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is of great value. Whether it is to sort out the historical facts, or to implement the core literacy, whether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or the value of history teaching, it plays a very active role. But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is rar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with the contents of the history of Asia, Africa, and Latin in the textbooks and conduct related research.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sis i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history in the history of high school textbooks. First, the definition 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history in the thesis needs to be put forward first, which determines the scope of the article's discussion 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history. Because the subject is in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 the first part should clarify the content of the history of Asia, Africa, and Latin in textbooks (including compulsory and elective). The content of the second part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y of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To analyze the history 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textbooks, we must first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textbooks; secondly,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histor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world history, so we must als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the world history system. This part of the content u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book writing and the system of world history writing to further elaborat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history content and the reasons for forming such characteristics.Finally,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sian and African history of the entire article, I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We know that the history 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history is relatively small compared to Western history, and the study of history also affects the writing of textbooks, so there is very little content about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history.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extbook theory in history teaching with high school textbooks, and analyze the content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history through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textbooks and textbooks.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world history is used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the content 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history writing. Specifically, history textbooks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nd these factors are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history in the textbook, and the reasons can be analyzed from this asp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history system also has an impact o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history.Finally, give a more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textbook writing advice.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qualitative nature of certain historical stag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characters is more objective. In general, in terms of content, the preparation of textbooks must not only get rid of a single model, highlight loc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have a macro perspective to summarize and summarize. The content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anti-colonial and anti-imperialist and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s, and more and more about the economy and culture of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The modernization reform shoul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ountry and carry out reforms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its own country. The compilation of world history textbook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ole and the local, highlight issues such as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macroscopic vision, and accuracy of details, and strive to present the reader with a more authentic original world.Key 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 the history of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world history目录绪论 (1)(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1)(二)亚非拉史的概念界定 (3)(三)研究现状 (4)(四)研究方法 (5)一.高中人教版历史课本关于亚非拉史的内容分布 (5)(一)必修课本 (6)(二)选修课本 (10)二.人教版历史课本中关于亚非拉史的内容解析 (17)(一)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因素 (17)1.要符合国家的立场和教学目标 (17)2.受到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影响 (18)3.受到学生认知的影响 (19)4.受到知识传输特点的影响 (20)(二)世界史研究范式和世界史体系的特点 (21)1.“最初的时期”———文明产生的时代: (22)2.“古典时期”———文明的早期发展时代: (22)3.“中古时期”———文明的固化阶段: (23)4.“近现代”———世界历史的新时期: (24)(三)人教版课本中关于亚非拉国家历史的特点和原因 (27)1.整体上来说相对较少 (27)2.时间上主要集中在近现代历史时期 (28)3.亚非拉史通过西方国家的视角书写 (29)4.围绕民族解放运动和近代化展开 (30)三.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亚非拉国家历史内容的编写建议 (31)(一)要体现合适的世界历史体系 (31)(二)注意选择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 (32)(三)要符合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水平 (33)(四)编写的内容要体现时代性 (33)结语 (35)绪论(一)选题缘由和意义首先,我注意到了高中人教版历史课本中世界史的部分中关于亚非拉国家的讲解相对较少,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历史。
第十四主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十四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主题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1947年亚洲的印度通过“印巴分治”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印度独立前后,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告独立。
与此同时,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1990年3月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拉丁美洲的古巴于1959年摆脱了美国的控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人民于1999年也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当今世界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是地区冲突此起彼伏。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历来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加上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历史渊源的问题,使得这一地区始终动荡不安,战火频仍,和平进程步履维艰。
【考点透视】1、亚非拉的奋起(1)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是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加深了民族、宗教矛盾,是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
后来,印、巴分别成立了共和国。
(2)纳米比亚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1960年一年非洲就出现17个国家的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隶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
(3)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终于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4)启示: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是历史的必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我们要坚决捍卫民族主权。
2、动荡的中东地区(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①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
②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③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走向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 17-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 (4)内部矛盾和斗争 • ①左派以俄国的列宁、德国的卡尔·李卜 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为代表,他们与修 正主义进行了斗争。 • ②中派以德国的考茨基为代表。 • ③右派以德国的伯恩施坦为代表,包括俄 国的孟什维克。
• • • • •
(5)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 ①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改变统治策略; ②工人政党利用合法斗争获得一些成果; ③工人群众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 (6)破产:一战爆发后,各国工人党倒向 本帝国主义政府一边,叛变第二国际的事 业,第二国际因政治分裂而破产。
• ①原因:由美国支持的迪亚斯的反动统治, 激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 ②经过 • 1910年,墨西哥爆发革命,迪亚斯的反动 统治被推翻,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在美国 的支持下,又建立了反革命政权。 • 以工农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推翻了反革命 政权,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 1917年,政府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的宪法,这是革命的最大成果。 • ③意义: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和美国侵略 势力。
• 1.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 (1)背景:①19世纪末,欧美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工人队伍迅速壮大;②马克 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 (2)表现:①国际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潮, 如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 “五一”大罢工等;②一些国家工人阶级 政党和组织成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美 国社会主义工党、法国工人党等。 • (3)特点:罢工运动次数多、规模大;影 响深远;以经济斗争和合法斗争为主;有
• 【例2】 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中, 埃塞俄比亚之所以能保持自已的独立,主 要原因是 ( ) • A.英法支持埃塞俄比亚的反侵略斗争 • B.埃塞俄比亚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战 • C.意大利是贫穷的帝国主义国家 • D.意大利军事实力不十分的强大
亚非拉民族运动引发家国情怀的思考
亚非拉民族运动引发家国情怀的思考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
1.背景
(1)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3)思想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2.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启发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事实,激发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接下来的民族复兴积累重要的基础力量。
民族社会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内容摘要:民族社会主义与各国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并称当代世界三大不同派别的社会主义,那么该如何正确的认识民族社会主义,认识民族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及其现实意义,本文将作出粗略的探讨。
一.民族社会主义的产生代末期开始,首先获得独立的亚洲国家相继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或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
1948(一)从政治原因上来说,主要是亚非拉殖民统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共93国,加上二战前就已经独立的殖民国家,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有些国家虽然不是在物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取得解放和独立的,但是在解放和独立以后,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些国家中式行不通的,所以他们也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民族社会主义。
(二)、从思想原因上讲,主要是受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吸取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和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
2、吸取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革命的思想。
3、继承本国的传统思想。
二、民族社会主义的实践代和70三.对民族社会主义的总体评价从总体上看,民族社会主义是一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从总体上说,它不能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因而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和消极面。
但对其历史作用和积极意义也应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在维护民族独立、争取经济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其次,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方面,绝大多数国家遭到失败,但也有个别国家获得成功,从而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例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必须走自己的路。
第三,在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查查课亚非拉美民族振兴课件
亚非拉美民族振兴的策略
经济发展策略
强调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工业发展。
教育普及策略
重视教育在民族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教育覆盖面 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政治改革策略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印度信息技术革命
印度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使其 成为全球重要的信息技术服务出口国,为 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南非反种族隔离实践
南非通过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实现了政 治体制的变革和社会进步,为其他国家提 供了民主化的经验和教训。
CHAPTER
05
亚非拉美民族振兴的未来展望
。
亚非拉美民族振兴的意义
01
02
03
04
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通过民族振兴,减少地区内的 政治冲突和社会动荡,维护和
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提升民族经济实力,促进 地区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收
入不平等。
保护文化多样性
支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保护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
提高国际地位
增强亚非拉美国家在国际舞台 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国
查查课亚非拉美民族振 兴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亚非拉美民族振兴的背景与意义 • 亚非拉美民族振兴的历程与现状 • 亚非拉美民族振兴的挑战与机遇 • 亚非拉美民族振兴的策略与实践 • 亚非拉美民族振兴的未来展望 •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01
亚非拉美民族振兴的背景与意 义
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
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些国家曾经饱受殖民统治之苦,经历了长期的剥削和压迫,但在各种历史背景下,它们终于走上了独立之路,迎来了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
一、殖民统治的苦难长期以来,亚非拉国家曾被欧洲列强殖民统治,经历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殖民统治让这些国家失去了独立和尊严,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了严重侵犯。
在殖民统治下,亚非拉国家经济贫困,社会动荡,民众生活贫困,人权严重受损,国家的主权和尊严遭受践踏。
二、争取独立的艰辛历程在殖民统治下,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英雄们组织了各种独立运动,为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独立的国家不懈努力。
这些英雄们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的胜利。
亚非拉国家从此告别了殖民统治,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家,重获了尊严和主权。
三、民族复兴的希望与挑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这些国家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充满了希望与挑战。
希望,是指这些国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的资源优势,年轻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挑战,是指这些国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社会动荡和外部干涉等问题。
亚非拉国家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增进民生、维护独立和尊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四、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亚非拉国家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各国应当尊重彼此的主权和独立,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加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民友好,促进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
国际社会应当帮助亚非拉国家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独立、民族复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民族复兴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各国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希望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促进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民族复兴,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崇高目标,让亚非拉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
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
三、非洲的抗争
思考:非洲大规模的武装反殖斗争,为什 么集中在东北非这三国?
(1)历史上是古埃及和 阿克苏姆王国,较大的王 墨西哥的国悲容剧易,组在织于起我规们模离化天的堂武太远,而离美国太近 装力量 (—2)—1墨86西9哥年前,总苏统伊波士菲运利奥·迪亚斯 河开通,东北非的战略地 位凸显,成为英、法、意 等国争夺焦点
失败后的意大利会善罢甘休 吗?(请见书本P97)
学习任务二: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一、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拉美: ①民族独立运动范围涉及范围广,时间长; ②分为前后两阶段,先争取民族独立,再进行民主革命巩固独立成果。
亚洲: 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呈现三个特点: 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印度国大党和中国的同盟会; ②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 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 ③无产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表现了革命的彻底性,如孟买工人大罢工。
意为“蒙受真
埃塞俄
比亚 意大利
1894
主引领的人”
皇帝号召
孟尼利克 二世
打败侵埃意军,保持 了独立
三、非洲的抗争
墨西哥的悲剧,在于我们离天堂太远,而离美国太近
—— 墨西哥前总统波菲利奥·迪亚斯
阿赫美德·阿拉比
祖国党参加者主要是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爱国军官 和青年学生等,主张保卫 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 实施宪政。
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 民地的控制。
我们恢复了我 们原有的尊严, 维护我们的权 利;我们宣誓: 永远不把我们 的权利委弃给 任何强国。
海地独立宣言
民族社会主义在亚非拉国家兴起的基本特征
民族社会主义在亚非拉国家兴起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思潮于19世纪中叶开始兴起, 到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阶段性胜利后, 就以一股不挡之锐气席卷亚洲和东欧, 甚至非洲、美洲的第三世界国家, 社会主义也从当初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
当今的社会主义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以下三支: 第一支是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支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人的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支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政党的民族社会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由于都是存在于第三世界,所以又称为第三世界社会主义。
一、民族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一)民族社会主义关于“民族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学界大多认为其源自德文Nazismus,是National-sozialismus一词的缩写,sozialismus是个单意词,专指“社会主义”,而National 则是多义词,有国家的、民族的意思,因此,长期以来这一缩写被译为“国家社会主义”。
二战后,开始以“民族社会主义”的含义出现,这里的“民族社会主义”专指第三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政党和民族主义国家领导人倡导和奉行的“社会主义”,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社会主义”。
(二)民族社会社会主义由来“民族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在亚非拉地区破土萌芽,先是欧洲社会主义思想漂洋过海传播到了拉丁美洲,并受欧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出现了智利激进党(1863年成立)和阿根廷社会党(1896年成立)。
然而这一思想最终形成大气候,是在二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在亚非拉地区出现了大量新生国家,即“第三世界”。
二战前,亚非拉地区除少数国家外,广大的第三世界大多处于殖民主义的统治之下,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社会落后,随着反法西斯的胜利和欧亚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和发展。
首先是亚洲,随之是非洲及拉丁美洲不断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一、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特点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型 三、亚非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探索 四、亚非拉的民族社会主义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亚非拉
1、狭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的统称;
2、广义:特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与我国极为友好的第三世界国家的 总称。
3. 尼赫鲁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
(1)实用主义的以社会主义为号召推行民族主义 (2)走融汇议会民主与经济平等思想的中间道路 (3)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的福利国家” 为根本目标
(二)阿拉伯的社会主义
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由来: 1944年,叙利亚人密歇尔·阿弗拉克和萨拉赫丁·比塔 尔发表《阿拉伯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一书, 提出了阿拉伯社会主义。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 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落后的生产关系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极不 相适应 ,出现了“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 治……下层也不愿照旧生活下去”的形势。于是,摆脱帝国主义 殖民统治、变革落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2. 国家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
3. 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拒绝共产主义
4. 主张建立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基础,并在此基 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化
5. 以中产阶级为社会基础和领导力量,建立农民、工人、 士兵、知识分子和民族资本家的联盟,走全民民主的道路
6. 以阿拉伯民族统一为主要对外目标,争取实现阿拉伯各 国统一
(三)非洲的社会主义
2. 尼赫鲁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类型社会” :平等的,美好的、发展的、充裕的 (1)实行“混合经济”——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并举 (2)制定“经济计划”,以协调和促进经济发展 (3)公平分配财富,保证社会平等 (4)倡导合作精神,提高民众道德水平 (5)提倡民主,主张民主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6)反对暴力,主张通过和平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
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点
1、发展本国经济; 2、寻求本国改革和开放; 3、关注社会民众福利和权利; 4、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反思和扬弃。
一、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特点
(一)亚非拉社会主义兴起的原因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发展状况 (三)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一)亚非拉社会主义兴起的原因
印度国大党社会主义又称尼赫鲁社会主义,是以尼 赫鲁民族主义为基本观点,重点吸收西欧民主社会 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和实践方式。
1. 尼赫鲁简介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1889.11.4- 1964.5.27 )印度民 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印度共和国首任总理,不结盟 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国大党主席 。
曾提出“民主社会主义”口号,欲在印度建立“社 会主义类型社会”。1954年6月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共 同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执政、工人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亚洲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24——1992)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8——现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现今)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现今)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975——现今)
民主柬埔寨(红色高棉) (1975——1982)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实力的加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的援助。二战结束后,苏联、东欧国家等的社会主义建设 的巨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同 时,这些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反帝反殖运动给予了积极的 支持和声援 ,这些都对战后亚非拉国家选择社会主义起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发展状况
同时,这些国家所实施的貌似社会主义的政策措施,其本质都是 在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以维护现政权统 治及其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社会改良性的主张,而且大多未能得到 贯彻实施。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型
(一)印度国大党的社会主 义 (二)非洲社会主义
(三)阿拉伯社会主义
(一)印度国大党的社会主义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1978——1980)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1967——1990)
非洲
刚果人民共和国 (1970——1992)
贝宁人民共和国 (1975——1990)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1975—1991)
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1969——1991)
安哥拉人民共和国 (1975——1992)
“民族
社会主 义”
因为亚非拉国家的社会 主义大多都是在争取民 族独立解放的运动中发 展起来的,强调“民族 特色”、“民族精 神”、“民族传统”、 “民族信仰”,因此也 被称为“民族社会主 义”。
民族解放运动
一战后
1、规模小,范围小, 成果小(大部分被镇 压)
2、基本上是资产阶级 革命,比如土耳其的 凯末尔革命
主要观点 (1)社会主义只是实现阿拉伯民族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手段 (2)社会主义是平等的、公正的、理智的 (3)社会主义建立在阶级合作基础之上 (4)共产主义不符合阿拉伯的现实 (5)保存和发展私有制
3. 自管社会主义
由 阿尔及利亚前总统艾哈迈德·本·贝拉倡导, 他被喻为阿尔及利亚的国父
(1)社会主义产生于阿拉伯主义和伊斯兰教的精粹之中 (2)反对特权,反对暴力,为穷苦人民服务 (3)平均主义是自管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4)自管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实行社会主义专制
阶级状况:力量薄弱、阶级意识淡漠
第二,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没有科学的认识和解说 ,只是把某些原则性的东西当作 标签贴在非洲传统社会机构和价值观念上 ,甚至认为 非洲 的社会传统天生具有社会主义的精神和因素
第三,没有把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来抓
非洲没有把发展生产力当作根本任务来抓,而是着重于生产 关系和 上层建筑的变革,致力于追求一种平等、自由的道德 价值目标,把平等、正义、自由等视为社会主 义的终极体现。
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 (1975——1990)
塞舌尔民主共和国 (1977——1991)
几内亚人民革命共和国 (1958——1984)
拉丁美洲
古巴共和国 (1959——现今)
尼加拉瓜共和国 (1979——1990)
格林纳达共和国 (1979——1983)
(三)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民族主义的利弊?
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时曾指出: “要研究一下, 为什么非洲好多国
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注: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第 3 12—313页,第313页。)
思考:非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第一,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搞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殖民统治造成的畸形和落后 社会结构:家族和部落纽
政治上,各执政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理解和解释社会主义,一方 面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利用社会主义这一武 器,来增强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走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 路
3. 二战后国际局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 经济危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一部分亚非拉新独立的国家纷纷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主要是战争方式来 获得独立
二战后
1、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 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 发展,成果大。
2、有不少国家选择建立社 会主义国家,比如中国, 朝鲜等
3、和平方式为主(有极少 数还是有战争形势,如越 南,但是比例很小)
民族解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本民
族国家的利益,所以民众心中的民族主 义的觉醒是爆发民族解放运动根源。
第四,盲目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
非洲宣布搞社会主义的国家,要么强调本民族传统的习俗和宗 教的东西,曲解社会主义;要么不顾本国的实际,认定其他社 会主义国家,机械地加以模仿。
最终目标上,宣称要在全非洲实现社会主义,而不赞成,甚 至反对共产主义
道路方法上,主张实现国家政治民主化、生产资料公有化、国 家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计划化和信仰宗教
化 领导力量上,主张由非无产阶级领导,一般实行一党制
对外政策上 ,奉行以泛非主义为基础的、同东西方都不结盟的政策
1980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阿尔及利
3. 理论上的非科学性
阿拉伯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
宗教 政权 土地 私有制 矛盾民主 合作范围内的私有 相信非剥削的~ 和平方式
马克思主义
否认 无产阶级专政
国有化 不相信 暴力方式
4. 实用性和改良性
亚非拉社会主义大多将社会主义作为达到某种目标或实现某种目 的的手段或工具,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国家: 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苏丹、 也门和利比亚8个国家。
(二)阿拉伯的社会主义
阿拉伯社会主义的主要派别:
1. 纳赛尔社会主义 2. 复兴社会主义 3. 自管社会主义 4. 宪政社会主义 5. 穆斯林兄弟会
1. 纳赛尔社会主义
(1)纳赛尔简介
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 (1918.1.15-1970.9.28), 1956~1970年间担任埃及总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 重要的阿拉伯领导人之一,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 和纳赛尔社会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2. 人道社会主义
“人道社会主义” 主要通过“人道”的途径,以“人 道”的原则来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民主社会主义。 它将非洲村社制度孕含的传统民族精神和西方基督教 价值观结合起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若干原 则,并加以实践 。 提倡团结互助、宽容、机会均等
★ 非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思想来源上,自称是非洲“土生土长的”,而不是马克思主 义的、外来的意识形态
5. 穆斯林兄弟会
一个泛伊斯兰的宗教政治组织 ,该组织推行伊斯兰社会主义, 其行动口号是“解放、统一和社会正义” , 主张建立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