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场所建设中的应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例
浅谈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渐渐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
而在这些多样性中,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也成为了一种新趋势。
本文将从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出发,探讨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新的灵感和思路。
壮族传统文化概述壮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音乐舞蹈、服饰传统、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壮族文化深厚悠久,历经千年不衰,成为了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佼佼者。
壮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对于现代室内设计来说无疑是一种充满了魅力和新意的尝试。
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1. 色彩的运用壮族传统文化中的色彩丰富多彩,以大红、翠绿、土黄、深蓝等为主,这些饱满的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到墙面、软装家具等方面,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又稳重的氛围。
也可以根据壮族传统服饰的色彩搭配原则,灵活地将这些饱满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打造出个性化的空间。
2. 壮族纹样的运用壮族传统服饰和织锦中的纹样十分丰富多彩,如龙凤纹、蚕豆花、福寿图等,这些纹样可以作为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装饰元素来运用,可以应用在墙面壁纸、地毯、窗帘等软装饰上,通过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可以为空间增添一份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可以为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3. 传统工艺的应用壮族传统工艺精湛绝伦,如壮族的银饰、漆器、蜡染、壮族织锦等,这些精美的工艺品也可以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
可以在室内装饰中添加一些银饰挂件、蜡染抱枕、壮族织锦沙发等,通过这些传统工艺的应用,将民族文化和现代设计融合在一起,为空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神韵。
4. 建筑元素的融合壮族传统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建筑形式多样,有多层、楼阁、天井等形式,这些传统建筑元素可以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选用一些木质材料,或者根据传统建筑形式来设计楼梯、门窗等建筑元素,通过这些手法可以为空间增添一份沉稳与历史的气息。
南宁的个人文化特色
南宁的个人文化特色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个人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南宁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以及地方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南宁的个人文化特色。
一、南宁的历史背景南宁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期。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宁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或临时的地方政权中心。
这使得南宁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南宁的风俗习惯1.节庆活动南宁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三月三、十月一等传统节日。
在这些传统节日,南宁的街头巷尾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人们身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举行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活动。
2.饮食文化南宁是一个以美食闻名的城市,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
南宁的菜肴以糯米、荔枝、马蹄、罗汉果等当地特产为主要食材,口味清香鲜美,深受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喜爱。
例如,特色菜品“螺蛳粉”、“桂林米粉”、“老友粉”,成为南宁的代表性美食。
3.民俗活动南宁还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踩高跷、打花炮等。
这些传统活动体现了南宁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三、南宁的地方特色1.绿城风貌南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绿城。
城市中有许多公园和绿化带,如青秀山、南湖公园等。
这些自然景观和绿色环境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生态氛围,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2.民族文化南宁是广西的多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南宁得到了广泛的展示和传承。
人们可以在南宁参观民族博物馆、欣赏壮族歌舞、品尝各民族特色美食,亲身感受这些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3.梧州蜀若双秀南宁的艺术文化中心“梧州蜀若双秀”以湖南岳阳夫妇梧桐林的故事为题材,通过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岳阳楼、楚怀玉、地壳运动等南宁的历史和地理特色。
综上所述,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其个人文化特色集中体现在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地方特色等方面。
南宁市壮族文化元素的应用调查
南宁市壮族文化元素的应用调查作者:庞洁覃季东磨漫淇莫海妮李钰莹谢雨桃来源:《卷宗》2019年第07期摘要: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特质、属性,每座城市其独有的文化是该城市的人文精神象征。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博物馆类、广场和公园、火车站及地铁站、街道等各类基础设施中的壮族文化元素的应用进行调查,总结其应用方式,旨在整合民族文化元素,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壮族文化,更加凸显壮乡首府的特色。
关键词:壮族文化元素;调查;南宁市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自治区级,壮族文化元素在南宁市景观中的应用调查(项目编号:201811548107)壮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民族,几千年来,在长期的劳动中,壮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壮族元素取自于壮族文化胚胎,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既包括精神元素,如语言、生产、信仰、民俗以及传说故事、图腾崇拜等元素,也包括物质元素,包括干栏式建筑、服饰、铜鼓、绣球、岩画等元素。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壮族文化元素展示方式,本文对南宁市博物馆类、广场和公园、火车站及地铁站、街道等各类基础设施中的壮族文化元素的展示进行调查,总结其应用方式,旨在整合民族文化元素,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壮族文化,更加凸显壮乡首府的特色。
1 博物馆类——陈列与展示陈列就是把壮族元素通过精心设计、有秩序的摆放,直接展示出来。
陈列是壮族元素表达的一种常规手法,可以在博物馆等室内空间进行设计与展示,也可以在室外园林空间进行设计与展示。
在南宁市区,最能将壮族文化元素进行集中展示、并且展示得较为全面、准确无误的地方当属各类博物馆了。
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向国内外观众陈列和展览四个主题各异、规模不同的广西各民族民俗文化,是广西“经典”民族文物陈列。
广西民族博物馆从外观造型上,民族博物馆就融入的壮族文化中最为典型的铜鼓元素。
从外看,博物馆是一个大铜鼓,给人庄重气派之感。
壮族的传统民居与建筑材料
壮族的传统民居与建筑材料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壮族传统文化中,民居和建筑材料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建筑技艺。
本文将介绍壮族的传统民居和建筑材料,并探讨其在壮族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特点与建筑风格壮族的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一般分为堂、居住区和厨房等不同功能区域。
整体建筑通常采用抬梁式构造,檐角翘起,屋顶呈翼型或拱形,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壮族的传统民居多层楼房,通过板梯或梯子连接各个楼层,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
墙壁一般用竹篾或木条编织而成,外墙则采用剪砖或夯土等技艺,使得建筑造型更加美观大方。
在建筑风格方面,壮族的传统民居常常注重兼收并蓄。
壮族建筑融合了汉族、苗族、瑶族等邻近民族的建筑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壮族风格。
例如,在屋顶布置方面,壮族建筑采用屋角木梁、砖墙勾缝等细节处理,展现出民族建筑的精细和独特之处。
同时,壮族的传统民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材料多采用当地资源,如竹子、木料、石头等,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壮族的传统民居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壮族的智慧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1. 木材:木材是壮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壮族人熟练运用木材进行屋架、柱子、梁等建筑构件的搭建。
木材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适应性,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有效地消除声音和吸收湿气。
同时,木材还能够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温度的稳定,使得民居具备良好的居住环境。
2. 石头:壮族的传统民居常常使用石头来筑墙和铺地。
采用石头建筑,能够增加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石头还能抵御火灾和潮湿,使得民居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石头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质感,为建筑注入了一份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3. 彩绘:壮族的传统民居常常以壁画和彩绘作为装饰元素。
壁画常常以纹身和图案为主题,通过图形和颜色的运用,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彩绘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壮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文化已久。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区组织形式,还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公共空间作为村落内部交流与互动的载体,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村落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公共空间形态的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广西是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各类少数民族村落的公共空间具有独特而多样的形态特征。
例如,壮族村落的公共广场是村民聚会、庆祝节日和举办重大活动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群众欢聚交流的场所,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平台。
而瑶族的“偏院”和“寨门”则是瑶族村寨公共空间的主要特征,它们起到了界定和保护村寨边界的作用,同时也是村寨活动和社区互动的场所。
各个少数民族村落的公共空间形态呈现出了流动性、开放性和多功能性等特点。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和族群文化背景的影响。
广西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山川纵横。
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广西少数民族村落的建筑风格与设计特色。
在少数民族村寨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彰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例如,苗族的“吊脚楼”採用高脚柱式建筑,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既能抵御洪水,又利于自然通风。
而壮族的“木楼”则是一种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和热带气候条件的建筑形式,通常建在山顶或山腰上,享受到了优美的自然景观。
除自然地理环境之外,少数民族的族群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态。
少数民族的居住方式和社区组织方式都对公共空间的形态产生了影响。
以壮族村落为例,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传统村寨通常以“三合院”式布局,即一个院落由三间房屋围合而成,房屋之间留有空地,形成院落型的公共空间。
这种布局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邻里互助,也对村寨内的社区共同体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试论壮族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试论壮族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中国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艺术成就。
然而,如同所有建筑设计一样,景观的设计与建造必须时时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中国古老的景观艺术似乎并没有跟上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各地城市出现了欧洲古典园林景观、欧洲新古典主义景观、英国乡村风情景观等等风格各异的西式园林景观。
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美国景观设计师的作品轮番上演。
在广西地区这样的情况也不例外,使人不禁发问:我们在广西吗?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去哪了?我们该如何去应用这些壮族传统文化元素?1.概念界定1.1景观的含义一提到“景观”,我们会想起什么?是亭台、楼阁、假山还是修剪整齐的树木和喷泉?肯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景观的理解仍然是模棱两可的。
在古代中国所有的典籍中是没有“景观”一词的,景观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中国古代园林有悠久的历史,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宅园林、寺庙园林这几类。
中国园林景观在这几个领域都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景观一词来自国外,也可以叫现代景观。
因为在西方把古代时期的景观称为古典园林,它与中国的园林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认识不到这种区别,就很难以在发展的道路上做出质的突破。
1.2壮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壮族的传统元素,是其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最富有成就、最具魅力和文化含量最为丰厚的一部分。
壮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和价值观,也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生态设计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壮族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的是铜鼓文化,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而铜鼓身上丰富的纹饰,则像一座无比丰富的资料宝库,储存着壮族古代社会生活的众多信息。
铜鼓沿面的青蛙塑像是铜鼓身上最有特色的立体装饰物,是铸造者与使用者精心设计并铸造上去的,有着古老而深刻的内涵。
它们不仅富有民族特色且造型十分生动活泼。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探索研究[摘 要]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和玉林云天文化城等标志性建筑为研究对象,细致考察了壮锦图案、铜鼓元素等壮族文化标识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革新性运用策略,揭示了这一跨文化对话如何在视觉美学提升和文化意涵深化之间架起桥梁,且证实了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装饰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实践,不仅重现和弘扬了丰富的民族遗产,而且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壮族文化;建筑装饰设计;文化传承;美学实践;装饰创新[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1-002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鹏宇,李海燕,林闵恩.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天工,2023(31):25-27.李鹏宇1 李海燕1 林闵恩21.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湖南省安化县闵家完小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教科研〔2023〕2号)“广西龙胜地区干栏式民居装饰语言的数字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3KY1246)。
作者简介:李鹏宇(1990—),男,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李海燕(1994—),女,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林闵恩(1990—),女,汉族,湖南安化人,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不仅是城市的肌理,也是文化传递的纽带和生态环境的反映。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建筑设计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
这一转变不仅是技术和材料的革新,更是设计理念和社会责任的升级。
建筑设计师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如何将绿色理念与实际设计相结合,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角色也愈发凸显。
一座建筑,如果能在环境的友好度上下功夫,同时又能在文化传承上扮演好角色,它就不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故事、一个生命、一个世界。
简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1.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2.嘻哈多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制度。
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能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我们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主要就是为了使忠实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当地民族群众、充分掌握当地民族特点、深刻理解当地民族心理的本民族干部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党和国家的总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中国各民族的特点是千姿百态的。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结合起来。
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既是各民族实行政治合作的良好体制,又是各民族实行经济合作和文化合作的良好体制。
统一的国家可以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组织各民族相互支援,而认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则可以通过调动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的积极因素,来调动和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物的积极因素,这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统一的感情和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民族关系的好坏,历来是我国政治局势是否稳定、边疆是否安宁的重要因素。
总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使祖国所有民族既各得其所、又和衷共济。
3.50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50年来,广西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夺取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广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955.65亿元,是1958年的42倍,年均增长7.9%;财政收入达到703.88亿元,是1958年的151倍,年均增长10.8%。
浅谈少数民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广西三江侗族斗牛场为例
浅谈少数民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广西三江侗族斗牛场为例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城市的景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风貌却逐步受到严重弱化,很多城市不同程度存在景观设计趋同、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长期以来忽视地域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物质文化,没有将地域民族文化融入到当地的景观设计中,这样不仅使打造的景观方案单调乏味,也不利于传承当地的民族文化。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属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民族文化,如何将特有的地域民族文化完美融入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是接下来亟需考虑的问题。
1景观设计可延续性,保护柳州三江地域民族文化“景观”在《辞海》中释义为在生态学领域中,指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
其主要特征是其视觉上的可辨识性、空间上的重复性和异质性。
单纯讲景观设计,就是对空间上的这些要素组合进行排列,以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
本文的景观设计主要指运用各种营造法式,将地域民族文化完美的契合在植物造景、建筑小品、水体以及铺装等景观上。
通过转变设计手法,使三江侗族民族文化得以从“看不见”变成具有“物质载体”的实体造景,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这不仅可以有效延续侗族传统地域民族文化,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举措。
德国哲学家谢林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惟有整体才是美的[1]。
”只有整体考虑一个场所的景观设计与地域民族文化的关系,才能使得设计形成一个统一而富有变化的体系。
莫玉秀认为广西现代建筑设计中缺失对民族文化的考量,应加强民族服饰、民族音乐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莫玉秀,2013)。
赵建华充分运用贵州省布依族特色乐器铜鼓为景观设计核心元素,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有效提升建筑园林景观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并有效强化保护贵州民族传统文化的长久传承(赵建华,2012)。
壮族歌圩文化与经济互动探究——以南宁市为例
系统 , 各有其发展规律 , 同时 , 二者又共生互动 。固 文化与经济 互动, 既是一种 文化现象, 也是一 种经 济
现 象 。人 类 的经 济 活 动产 生 了文 化 , 化 又 促 进 了经 济 活 文 动 的 发展 。二 者 相互 渗 透 。 文化 为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注 入 了新
化发展影 响着经济发展, 文化素质决定着经济素质 。几乎 所有的经 济活动和产品都包含着文化 , 而且经济借助文化 的力量扩张。 文化资源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力量, 将是未来中 国经济社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发展与文
乡人文魅力, 打造文化 品牌 。“ 手抓 , 两 两手硬” 经济与文 ,
中圈 分类 号 : 4 G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4 2 2 1 ) 1—0 3 17 0 X(0 1 0 0 8—0 5
一
、
引 言
二 、 化 与 经 济互 动 的理 论概 述 文
民族文化是 各民族 在其历史发展过程 中创造 和发展 起来的具 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包括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 互 动 方 可 显 示 “ 化搭 台 。 济 唱戏 ” “ 文 经 、 经济 开发 , 化 文
传承” 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
化发展相互交融促进 , 共生互动 。这种融合互动使得物质 生产力的深入开掘要依托文化资源变革和创新 , 而文化资 源的开发传承则要依靠强大经济实力的打造。 文化与经济
— —
以南 宁市 为例
覃夏梅
( 东技 术 师 范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6 ) 广 广 1 65 摘 要 : 族歌 圩 是 壮族 传 统 的 民 间 习俗 文 化活 动 , 壮 源远 流 长 , 经 数 百年 经 久 不衰 。 从最 初 的 “ 歌择 偶 ” 今 天 集 历 倚 到 各 种 文 艺和 商 业活 动 于 一身 , 圩这 一壮 族 文 化越 来 越 显 出其 不可 忽视 的价 值 。 南 宁 市 积极 开 展 由传 统 的“ 月 三” 歌 三 歌节 发 展 而来 的南 宁 国际 民歌 艺 术 节 , 用原 生态 的 歌圩 文 化 资源 拓 宽投 资 渠道 , 民族 经 济 开发 打 遣壮 乡人 文魅 力 . 智 慧构 以 用 筑“ 文化 和 经济 共 进双 赢 ” 良性 循环 基 础 , 进 文化 与 经 贸完 美结 合 。 的 促 关 键 词 : 族歌 圩 ; 化 与经 济 互 动 ; 壮 文 良性 循环
壮锦图案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与分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01072随着北部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北部湾城市群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以壮族为主的民族聚集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为强调民族文化特色,众多地方文化元素在各种类型的景观项目中得到使用。
而“壮族织锦”(简称壮锦)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民族元素。
“壮族织锦技艺”表现出的图案内容以鲜明的视觉识别性成为壮族文化的象征,也是城市公共环境中壮族文化的缩影。
将壮锦图案的图形元素提炼出来运用到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既可以拓展壮锦的使用范围增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特征,也能为城市环境发展中城市形象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1.壮锦图案题材在新时期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壮锦图案的构思和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族习性、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壮锦图案在新时期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构思范畴,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地域文化象征。
结合壮锦图案的构思立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壮锦图案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1.1展示壮族传统文化壮族拥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壮锦图案中,许多纹样本身来源于壮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
如水纹、云纹、雷纹等几何纹就来源于本地区稻作文化,这些抽象的几何纹在一定程度代表了雷王崇拜,表达了风调雨顺、作物丰收的美好愿望。
又如《巫经》记载“凡儿初生,精魂蒂结于花树之间.花之华瘁,花婆主之”,这里体现应用与分析摘 要随着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建设进程的加快,壮锦作为广西特色的民族工艺品,以其深厚的民族寓意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普遍使用的民族元素。
本文旨在对壮锦图案在北部湾地区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探索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中的新思路。
关键词壮锦图案;文化寓意;城市公共环境073了壮族对“人从花中来,花是万物之源”的花婆崇拜。
因此,密布花卉纹样的壮锦是壮族群众在婚嫁活动中馈赠礼品的上佳选择。
这类壮锦题材和图案纹样表现了壮族人民朴素的世界观和传统的民族习俗,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
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广西壮族的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
壮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塑造了壮族的民族特色,还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本文首先对壮族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回顾,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接着,将详细介绍壮族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等方面,揭示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壮族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析传统文化对壮族人民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还将关注壮族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实现壮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促进壮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壮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二、壮族的传统文化壮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壮族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宗教、民俗、饮食以及建筑等。
语言方面,壮语是壮族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它承载着壮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壮语的丰富词汇和独特语法结构,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在文字方面,壮族曾经使用过方块壮字,这是一种基于汉字但又有自己独特系统的文字。
尽管现在方块壮字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它仍然是壮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文学方面,壮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布洛陀》《姆六甲》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也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艺术方面,壮族的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刺绣等,这些艺术形式往往与壮族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例如,壮族的刺绣艺术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而著称,是壮族女性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音乐和舞蹈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传统干栏式民居对现代建筑设计借鉴探讨
广西传统干栏式民居对现代建筑设计借鉴探讨摘要:广西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广西传统干栏式民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代表了广西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文化。
干栏式民居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稳固,布局合理,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广西传统干栏式民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建筑形式。
本文将探讨广西传统干栏式民居的特点、民居的借鉴以及如何将其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借鉴。
关键词:广西传统干栏式民居;现代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原则;空间布局引言:广西传统干栏式民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采用干栏式的结构形式,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和借鉴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以期打造更具特色和创新性的建筑作品。
一、广西传统干栏式民居的特点(一)结构和布局传统干栏式民居是广西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布局特点,这种建筑形式通常由两层或三层构成,底层为干栏,上层为起居空间。
以下将详细介绍干栏式民居的结构和布局特点。
(1)干栏式结构干栏式民居的结构主要由柱子、梁和榀构组成。
柱子通常由石头或木材制成,起到支撑屋顶和楼层的作用。
梁是连接柱子和榀构的横梁,起到分散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榀构是连接梁和柱子的斜杆,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干栏式民居能够抵御地震和风灾等自然灾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
(2)布局特点干栏式民居的布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干栏式民居通常采用对称式布局:整个建筑通常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称为“鼓楼”,后院称为“龙楼”,两个院落通过一条中轴线相连。
前院通常用于举行婚礼、庆典和聚会等活动,而后院则是居住和休息的地方。
干栏式民居的布局注重空间的利用和分隔:底层的干栏空间通常用于堆放农具和存放牲畜,上层则是起居空间。
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运用_杜丽娜
课程中安排动手练习的教学内容,内容更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然后课程安排学生进入“新学徒制”结合“工作室”的环境中,在新的师徒关系中,教师“师傅”将学生“徒弟”引导到学习环境中来,并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
在工作室的工作环境中,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角色,随着室内设计专业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跨界,日益向各边缘学科延伸,不仅与文学、历史、计算机等学科交叉,同时也与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关系紧密,因此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外,也要对与之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所了解,“双师合作的这种工作室环境”能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带领学生走上一条更为宽广的专业道路。
(4)评价体系。
新学徒制的工作室模式中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中,教学的评价体系是以考试成绩这一指标来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学生从小的学习环境如此,但这种评价机制是片面的,所带来的学习惯性是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培养及素质的综合提高的。
在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学习的意义,在我们构建“现代学徒制”结合“工作室教学方式”的环境中,其主要评价来自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其评价的标准是学生在知识构建、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等综合的考评。
结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学徒制下的工作室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教学更有效率,更加务实。
并且切实提高教师的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律,有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作者简介:贾 佳(1981-),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室内装饰与陈列、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引言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拥有最多人口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传统元素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文化产物,其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色彩和造型、独特的设计手法。
民族文化引入现代建筑设计的例子(一)
民族文化引入现代建筑设计的例子(一)民族文化引入现代建筑设计1. 背景介绍现代建筑设计在融入民族文化的同时,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点。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法结合,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建筑作品。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例子,展示了民族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傣族文化:–象形木结构建筑:傣族传统民居多采用象形木结构建筑,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式成为了许多现代建筑的灵感源泉。
例如云南省的泸沽湖大酒店,其建筑形态采用了傣族传统建筑的象形木结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相结合。
–傣族节庆元素:傣族的节庆活动中充满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如水灯、泼水节等。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这些元素被运用到建筑外立面的装饰中,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
例如西双版纳的大剧院,在建筑外墙上采用了傣族节庆元素的图案装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
•藏族文化:–色彩和纹饰:藏族文化以浓厚的色彩和独特的纹饰为特点。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这些元素常常被运用到建筑外墙和内部装饰中。
例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其外墙将藏族纹饰和色彩相结合,呈现出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
–传统建筑材料:藏族传统建筑常采用石木结构,石墙上刻有精美的纹饰。
现代建筑设计师借鉴了这些传统元素,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例如西藏文化旅游中心,在建筑外墙和内部装饰中使用了传统的石材和纹饰,传达出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
3. 现代功能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壮族文化:–木结构与节能设计:壮族传统建筑常采用木结构,结合了节能的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师融入了这一元素,在建筑设计中使用了木结构,并结合现代节能技术,以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山水人家度假村,其建筑采用了壮族传统木结构和现代节能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旅居体验。
–民居与度假村结合:壮族传统民居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建筑材料而闻名。
现代建筑师巧妙地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到度假村的设计中,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壮族文化在南宁市景观小品中的应用
现 了人们 的 自然崇拜、心理诉求和宗教观念 ,其布局
作 者 简 介 :梁喜献 ( 1 9 8 1 一 ) ,女,高级工程 师;主要从事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与教学工作 。
项 目 来 源 :2 0 1 6年度广 西 高校 中青 年教 师基 础能力 提升
项 目:壮族 文化 元素在南 宁市园林 景观小 品中的传 承与应
用的建 议 ,让 南宁市 的景观 小品 更具地域特 色,更 能彰显壮 乡首府 南宁的独特之 处,向全 国乃至世界
递 出一 张别具一格 的南宁市文化名 片。
关键词 :景观 小品 ;壮族 文化 ;应 用 ;南宁市 壮族 文化博大精深 ,其文化种类丰 富多彩 ,构 图 纹 样优美多姿 ,应对其进 行多渠道的传承与应用 。而 把 它们应用到南宁 市景观 小品中 ,不仅可以体现广西 壮 族的特色 ,也可让更 多的人欣 赏其精华 ,研究其疑
惑 ,是对壮族文化最好 的颂扬和 传承。本文通过对壮
的智慧和 力量 ,创造并积淀 了独具 特色而又丰富多彩 的物 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壮族文化博大精 深 ,文化 种类丰富 ,有铜 鼓文化、绣球 文化、服饰文化 、花山
文化 、“ 那 ”文化、布洛 陀文化 、语言文化 、干栏 文
化 、宗教文 化、歌圩 文化、壮 医文化 、壮 剧文化等 。 通过对南 宁市景观小 品的实地勘 察 ,发现运 用在景观
2 . 1 铜 鼓 文 化
壮 族铜鼓文化 历史源远流长 ,至今 已有 两千多年
历史 。铜鼓从初期 的炊具铜 釜中脱离出来 ,在早期 被 认为是南方少数 民族 的圣物 ,作为神 器使用。经过 不 断的演变 ,铜鼓逐步具有乐 器、礼 器等 多种功 能 ,成
为南方少数 民族一种重要 的打 击乐器。壮 族是中国古 代铜鼓文化的创造者之一 ,是传承铜鼓 习俗最主要 的
玲珑八面 独绣壮乡——浅议壮族绣球造型元素在广西公共艺术中的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218玲珑八面 独绣壮乡——浅议壮族绣球造型元素在广西公共艺术中的应用(节选)梁天(身份证号,******************)摘要: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空间并为空间环境而设计,在壮乡广西以代表壮族人民灵绣气质的绣球作为造型元素创造具有壮族特色的公共艺术,适宜了壮乡本土文化并能更好地为壮乡公共环境和人民服务。
本文以“绣球”艺术为切入点,立足于广西公共艺术整体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呼吁设计师们在创作中积极思考壮乡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元素采用,并与现代材料接轨,创造出更多的既饱含壮族传统文化又极富时代性的壮族公共艺术品,以促进更具本土代表性艺术风味的“广西壮族公共艺术环境”的形成。
关键词:公共艺术;壮族文化;绣球艺术;广西城市环境一、前言由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萌芽衍生的公共艺术,现今早已从人们自觉地美化环境的集体意识层面逐步演化为塑造城区形象乃至地域标识的有利途径和有效方式,因此,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的题材和构思必定从尊重当地民族文化资源方向入手,首选本土独具人文价值的意象。
绣球、铜鼓、壮锦、山歌是广西壮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自古承载和传诵着壮族艺术文化的发展史,特别是凝结了壮族深厚传统文化和精美民间工艺的绣球艺术,潜藏的价值能量不可估量,倘若将绣球艺术充分渗透应用于广西壮族公共艺术的实践中,想必成效更是显著可观的。
我在查阅相关资料过程中,发现其中对于壮族绣球艺术的历史记载、价值挖掘和开发应用的内容甚少,大多仅从传统体育项目与传情定情方面探讨,研究尚浅且角度单一;通过对广西各地区城市环境的资料查阅与实地考察,具有壮族绣球元素的公共艺术品近年来在区内各地逐渐崭露头角,但由于整体力量薄弱,壮乡特色的统一意识仍不够突出。
就此,无论从承扬壮族文化方面还是从关注广西城市化发展方面而言,都值得广大公共艺术设计师们定位思考和付诸实现。
二、广西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民族公共艺术的意义和必然全球经济多元化意味着环境的多元化,呼唤着多样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以展现不同环境的特色,成为空间识别的重要因素,同时更是环境特质的精神升华。
壮族文化在露天剧场概念设计中的运用
壮族文化在露天剧场概念设计中的运用露天剧场是一种开阔的舞台空间,通常建在户外环境中,能够容纳大量观众并呈现出不同于室内剧场的独特魅力。
在露天剧场的概念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能够丰富舞台效果,增强观众的文化体验。
壮族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其文化元素在露天剧场的概念设计中的运用,能够赋予舞台更为丰富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壮族文化在露天剧场概念设计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壮族的文化特点。
壮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邻近地区。
壮族文化源远流长,其舞蹈、歌曲、民间故事、服饰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露天剧场的概念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和运用壮族的文化元素,以丰富舞台效果,提升文化艺术品位。
在露天剧场的舞台布景设计中,壮族的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观可以被运用。
可以在舞台周围搭建类似壮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布景,如吊脚楼、风雨桥等,营造出浓厚的民族风情。
同时可以结合壮族地区的自然景观,如桂林的山水、龙脊梯田等元素,以视觉的方式为观众带来对壮族地区的强烈联想和感受。
在舞台灯光和音响效果方面,壮族的传统节庆和舞蹈表演可以为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
壮族的一些重要节日,如三月三、壮族苗族等节日,都有独特的舞蹈和歌曲表演,这些表演可以被融入到露天剧场的演出中,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
壮族的舞蹈和音乐元素也可以通过专业的灯光和音响效果得到有效的展现,为整个演出增添韵味和气氛。
除了舞台布景和灯光音响,舞台上演员的服饰也是露天剧场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壮族的服饰以其绚丽多彩、富有特色而闻名,例如壮族的侗族服饰、青衣、银饰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在露天剧场概念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元素,为演员设计独特的服饰,展现出壮族的优美风情,为演出增添柔美和魅力。
露天剧场的座椅和观众空间的设计也可以融入壮族文化元素。
可以借鉴壮族的传统编织工艺,设计独特的座椅和观众休息区,为观众带来舒适的观剧体验。
壮族民族特色陈设设计理念
壮族民族特色陈设设计理念
壮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在壮族的日常生活中,装饰和陈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来装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空间,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文化传统。
壮族的陈设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色彩丰富,壮族人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来装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空间。
他们喜欢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来点缀家具和墙壁,以展现出他们的热情和活力。
2. 手工艺品,壮族人非常擅长手工艺制作,他们喜欢用手工艺品来装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空间。
这些手工艺品包括壮族刺绣、竹编制品、陶瓷制品等,每一件手工艺品都蕴含着壮族人的智慧和勤劳。
3. 民族特色,壮族人喜欢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品来装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空间。
他们喜欢用壮族传统图案和纹样来装饰家具和墙壁,以展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4. 自然元素,壮族人喜欢用自然元素来装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空间。
他们喜欢用花草、竹子、木头等自然材料来装饰家具和墙壁,以展现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总的来说,壮族民族特色的陈设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色彩丰富、手工艺品、民族特色和自然元素上。
这些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壮族人的个性和文化传统,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和尊重壮族人的文化传统,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广西铜鼓图形元素在南宁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广西铜鼓图形元素在南宁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者:曾真宋娉婷来源:《美术界》 2015年第7期文/ 曾真宋娉婷【摘要】任何一种艺术都来源于民族、来源于生活,它体现着该地区的文化特征、审美意趣和民族价值取向。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如绣球、壮锦、吊脚楼、蛙纹铜鼓、花山岩画等。
本文以广西铜鼓图形元素在南宁市建筑中的运用为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科技馆、五象广场、青秀山铜鼓广场等建筑中铜鼓元素的运用,让人们了解铜鼓元素在设计中的多种运用方法。
【关键词】铜鼓图形元素;城市建筑;装饰艺术一、铜鼓的发展及图案纹样形式全世界铜鼓分布非常广泛,国外有泰国、越南等国家,而国内有广西、贵州、海南等地,全世界现有古铜鼓1600 多面,国内已发现的有1400 多面,出现最多的为广西有500 多面,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铜鼓——云雷纹大铜鼓也是出自广西,面径165 厘米,重约300 公斤。
大型铜鼓的发现,说明广西古代人民铸造大铜鼓的技术较高,而铜鼓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铜鼓上的图案纹样一般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按同心圆层层环绕排列。
这些图案纹样是古代人们所熟悉的事物,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纹样造型兼具抽象与写实,形成了清晰活泼的装饰艺术风格,展示了他们的审美文化意识,传递着一种古老的文化信息。
二、铜鼓造型及纹样特点(一)铜鼓的基本结构包括鼓身部分:鼓胸、鼓腰、鼓足,表面上有立体的浮雕作为装饰,如垂檐、弦、鼓耳、晕圈。
广西的壮、瑶、苗等民族,是至今仍然珍藏和使用铜鼓的民族,每逢喜庆节日,铿锵悦耳的铜鼓声,就会在少数民族的山寨中回荡,人们伴随着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喜庆的气氛营造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依据铜鼓的造型和纹饰,可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等,各类铜鼓之间或有传承与递变的关系、或相互影响,而铜鼓上的内容包括自然物体、动物形象、人体动作等,纹样有太阳纹、翔鹭纹、牛纹、鹿纹、划船纹、云雷纹、羽人纹、舞蹈纹、钱纹等,铜鼓上的立体装饰题材多样,构思精巧,生活气息浓厚,是铜鼓纹饰的补充与烘托使其产生多种层次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场所建设中的应用*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例赵夭宝 赵忠艳【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壮、瑶、苗、侗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位居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首位。
本文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广西城镇公共建筑中的应用的必要性,对如何融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在城镇建设中应用本地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来打造出广西每个城镇的特色和品牌,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突出各个城镇独特的特色文化氛围,同时保护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呼吁各级政府及有关企事业单位重视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城镇建设;应用【作 者】赵夭宝,南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副研究员。
南宁,530012;赵忠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4级民族学专业本科生。
北京,100081【中图分类号】TU24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 (2015)06-129-009ON THE APLICATION OF MINORITY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CONSRUCTION OF URBAN PUBLIC PREMISES :TAKING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Zhao Tianbao ,Zhao ZhongyanAbstract :Thereare11ethnicminoritygroupssuch astheZhuang,Yao,Miao,Dongetc.inhabitedinGuangxi ZhuangAutonomousRegionfor generations.MinoritypopulationinGuangxi ranksat thetop po-sitionof thetotal minoritypopulationof thecountry.Thispaper illustratesthenecessityof applicationof eth -niccultural elementsintheconstructionof publicarchitecturesincitiesandtownsof Guangxi .It aimsat thecreationof characteristicsandbrandsof each townsof Guangxi intheavoidanceof resemblanceof townsthrough theapplicationof elementsof local ethnicculturesintheconstructionof towns.It highlightstheu-niquecultural atmosphereof each townandtheprotectionandpropagationof excellent 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at thesametime.It arguesthat governmentsat all levelsandtherelevant enterprisesandinstitutionsshouldattach great importancetotheapplicationof national cultural elementsinorder toinherit excellent ·921·广西民族研究 2015年第6期(总第126期)*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研究”(13BMZ 012)。
·031·广西民族研究 2015年第6期(总第126期)traditionalminorityculture.Key Words:minority;culturalelements;urbanconstruction;application城市公共场所①是一座城市的面孔,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对历史的记忆,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拉萨的布达拉宫、沈阳的故宫土楼、三江程阳风雨桥、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纳西族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的勐泐大佛寺,这些建筑都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和“名片”。
然而,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急速推进的城市化建设,造成我国地不分南北,城不分东西,千城一面的局面。
就连民族自治地方的城市,也没有多少民族特色的建筑,从而使我国城市建筑风格日趋大众化,丧失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筑风格。
因此,拯救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文化流失显得非常迫切。
本文拟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为例,试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研究缘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大陆沿海的西南端,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
境内主体民族为壮族,人口为1658.7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5159.46万人的32.15%;有壮、瑶、苗、侗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为1957.5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7.94%,[1]22位居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第一位。
1982年6月,国务院在批复南宁市总体规划中指出:“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建设要力求体现民族特点,⋯⋯把南宁逐步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富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2]2011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121号)中进一步指出:要“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
⋯⋯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保护好自然水体、生态岸线和景观风貌,突出壮乡首府、中国绿城的民族文化和风貌特色。
”“逐步把南宁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3]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宁作为“中国绿城”的风貌特色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14年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89%、37.27%、14.27平方米。
[4]对于绿城等生态建设,市民是有目共睹的,是比较满意的。
遗憾的是,南宁市的城市民族文化特色建设却十分滞后,民族文化特色的公共建筑很少,城市建筑西化现象趋强,越来越不像是南方少数民族的首府。
二、问卷调查为了解南宁市各界对民族文化在城市公共建筑中的应用的看法,我们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内容涉及21个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分别在人民公园、民族广场与万达商业广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到民众对于这一课题的看法与态度。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无效问卷5份。
在受访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2%和58%;年龄组成分别是:20岁以下占28%、20~40岁占46%、41~60岁占22%、61岁以上占4%;职业类型为:自由职业占9%、工人占10%、普通白领占20%、文学艺术工作者占6%、老师及学生占42%、退休者占13%;学历分别为:小学为0、初中为9%、高中为47%、大专为21%、本科为21%、研究生为2%。
受访者基本信息基本符合本市的人口比例情况。
通过对问卷数据分析,调查结果如下:①公共场所是提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1)你认为目前南宁市的城市公共建筑中是否有应用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回答选项占比(%)有,并且非常多4.1有,且比较多21.6有,且一般,不是很多50.5偶尔有一点4.1几乎没有0完全没有0合计100 (2)你认为在南宁是否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氛围?回答选项占比(%)在特定地点(如民族广场)和特定时间(如民歌节)感受到62.4偶尔感受到18.8经常感受到3.9完全感受不到14.9合计100 (3)你觉得南宁市的公共建筑是否体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回答选项占比(%)有,可以强烈感受到是壮族自治区6.3在一些特定时间地点体现出来72.9在平时的生活中偶尔可以感受到12.5完全感受不到8.3合计100 (4)你希望或喜欢少数民族元素被应用到哪些公共领域?回答选项占比(%)城市建筑19.7景观绿化17.3服饰穿着12.9新闻报刊4.0电视媒体7.6美食小吃12.0街头宣传画11.6公共设施14.5其他0.4合计100·131·民族历史文化研究·231·广西民族研究 2015年第6期(总第126期)(5)你觉得有没有必要把南宁打造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城市?回答选项占比(%)没有民族文化元素不要紧16.0无所谓,有没有民族文化元素都可以9.0有,因为广西是壮族自治区首府,不能一味向其他城市靠拢,失去自己的特色73.0其他 2.0合计100(6)你认为在公共建筑中加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为南宁发展带来哪些好处?回答选项占比(%)促进经济发展16.0促进民族融合28.2打造出南宁特色吸引外来游客37.6提升人们的民族自豪感17.7合计100(7)你是否介意在南宁公共建筑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被加入?回答选项占比(%)完全不介意61.6有一点介意,但要应用也没关系21.2在某些地方会介意 5.1比较介意 3.0非常介意,强烈反对0.0无所谓9.1合计100调查发现,南宁市公共建筑融入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的现状不容忽视,大体呈几个特点:(1)局部地方和个别公共建筑融入了民族特色文化元素。
如民族广场及广西人民会堂、广西民族大学礼堂、广西民族博物馆及其附属民族村、广西博物馆民族文物苑、自治区民委办公区围墙(内侧)、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艺术学院大门、原南宁地区行署大院大门、南宁市人大会堂门柱、邕江岸边个别滨水画廊建筑等等。
因而,半数以上的居民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可感受到南宁市的民族文化气氛。
虽然上述建筑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可他们占南宁市总体建筑仅是沧海一粟。
总之,南宁市公共建筑注入一定的民族文化元素,但不是很多。
(2)一些公共建筑景观民族特色文化元素有名无实或牵强附会。
目前,南宁市不少建筑和景观虽然名称上有民族特色,但实际上并没有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的内容。
如民歌广场和民歌湖、南宁市区的大部分凉亭等,现代艺术气息浓厚,其总体风格与名称上的少数民族特色内涵不符,或者有意加入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但因风格不明显,显得有些牵强附会。
(3)城市公共建筑盲目模仿、杂乱无章。
有的公共场合一些建筑、门楼、塑像不伦不类,如南宁市公园的雕塑、市内候车厅、遮雨棚、导向标识等,没有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往往只注重强烈的现代化风格和抽象造型,不能凸显城市特色;有的公园建筑物设计混乱,主题不突出,如南湖广场;有的节日临时制作的文化作品较多,固定常态的文化作品少,如南宁市街道在盛大节日庆典期间,民族文化元素浓厚的景观较多,但固定性的文化装饰较少;城中村建筑非常混乱,所引发的乱象无法根治,村中出现不少“吻吻楼”“贴贴楼”“薄薄楼”“苗条楼”,缺乏南宁民族特色和风格,影响市容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