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新人教)--阶段提升练(三)--(附解析及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综合提升3 中国现代史
综合提升三中国现代史一、1949-1956年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的创造性举措及依据举措依据政治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与中国共产党有合作关系经济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剥削性,但它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并且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民族提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外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新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环境二、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及其教训特征影响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教训(1)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实际(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并按客观规律办事(3)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6)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有制结构及经济体制的演变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利弊影响1949-1956年1949-1952年新民主主义经济1953-1956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效地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1992年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热点分析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融会限时集训(三)世界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通史融会限时集训(三) 世界史(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
材料说明雅典( ) A.法庭判决仅凭情感而非依据证据B.民主法庭制度已经名存实亡C.职业律师开始出现于法庭中D.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D[“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说明审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故选D项;“被告往往携带家眷”说的是一般情况,没有绝对的意思,排除A项;“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只是说明了一般的情况,不能绝对说明民主法庭制度名存实亡,排除B项;“职业答辩家撰稿”不是职业律师,排除C项。
]2.(2020·荆门调研)有学者认为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和更成熟,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
这说明罗马文明的价值在于( )A.单一政体中的权力制衡原则B.法律制度的基石作用C.改造犹太教而形成了伊斯兰教D.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古文明B[“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强调了法律制度的作用,故选B项。
]3.(2020·洛阳一模)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们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广泛且多样化,使艺术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远超过中世纪。
这主要是由于(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C.古典文化艺术的继承D.宗教神学权威的丧失A[文艺复兴的根源是14—17世纪意大利商品经济的发展,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选A项;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排除C项;文艺复兴的发展使宗教神学权威丧失,是其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新人教)--阶段提升(十一)--(附解析及答案)
阶段提升(十一)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2018·全国Ⅲ,3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5年9考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思想是考查的重点。
政治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的特点及影响;思想主要考查人文精神的内涵及成因;经济涉及的内容较少,只是非选择题偶有链接性考查。
2.从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考查主要是从中外对比角(2017·全国Ⅱ,32)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2017·全国Ⅲ,32)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与特点(2016·全国Ⅱ,32)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与特点(2014·全国Ⅰ,32)雅典法律对公民自杀的规定(2018·全国Ⅱ,32)罗马法演变的特点及影响(2016·全国Ⅰ,32)罗马法的深远影响度考查。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对重要政治制度的特点、重要历史现象的原因及制度演变趋势的结论性理解认识。
(2015·全国Ⅰ,32)罗马法与司法公平(2014·全国Ⅱ,32)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经济(2014·全国Ⅱ,40)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的成因5年1考思想文化(2018·全国Ⅰ,32)古雅典梭伦的人文主义思想5年4考(2017·全国Ⅰ,32)人文精神的渊源及内涵(2016·全国Ⅲ,32)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2014·全国Ⅱ,40)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及价值主题一古希腊罗马文明蕴含的公平、正义精神——近代西方及世界政治文明的源头【主题综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
古希腊罗马文明蕴含的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及公平、正义思想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人民主权”发展为“主权在民”思想;“轮番而治”的原则发展为近代民主选举制;罗马法律中蕴含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成为近现代各国制定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则等。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新人教)--阶段提升(五)--(附解析及答案)
阶段提升(五)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2017·全国Ⅱ,27)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5年6考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重点。
政治主要考查政治制度的影响及演变趋势;经济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思想文化主要考查明清思想文化的特点等。
2.从题型看,选择(2017·全国Ⅰ,41)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2016·全国Ⅰ,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2016·全国Ⅱ,27)从宗法观念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的管理(2014·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2014·全国Ⅱ,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的特点及成因经济(2017·全国Ⅰ,27)明代中后期商5年6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考 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主要从古今贯通或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2017·全国Ⅱ,41)清代重农抑商政策(2016·全国Ⅲ,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2016·全国Ⅰ,40)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015·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2014·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 (2018·全国Ⅱ,27)明代昆曲流行的原因5年5考(2018·全国Ⅲ,26)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特点(2018·全国Ⅲ,27)明清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2016·全国Ⅲ,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救济制度的目的、方式(2014·全国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主题一阻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农本意识”“以末敛财、以本守之”的观念【主题综述】(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产物,分为“重农”与“抑商”两方面。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阶段提升练(共15份)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阶段提升练(一)(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1.(2017·福建厦门摸底)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 )A.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确立了“家天下”制度解析:A 材料中甲骨文记载,强调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是神之后裔,这体现了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特点,A项说法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夏朝时已经确立了“家天下”制度,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解析:D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广大地区权力出现真空,西周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D项正确。
3.(2018·湖南长沙期中)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解析:A 材料中“族坟墓”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故A项正确;在家庭的墓葬中,无法体现阶级关系,故B项错误;“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只能说明有贫富差别,无法判定是否悬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以及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4.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B.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C.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解析:B “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说明秦国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提升练(二、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阶段提升练(二、三)(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唐山期末)“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种政治现象应该是( )A.秦代垂直管理的特征B.汉代内朝外朝的体制C.唐代三省分工的具体化D.宋代机构臃肿的写照解析:A 本题考查秦朝官制。
材料“内外官制”指中央与地方的官制。
秦朝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职能上看,分别对应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形成中央到地方同一系统垂直管理制度,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内容,故排除。
2.(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
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
这表明汉初( )A.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B.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C.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D.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解析:D 本题考查汉代选官制度。
汉初社会经济亟待恢复,材料表明统治者通过任子、赀选等制度笼络达官富人,以达到巩固、稳定统治的目的,故D项正确。
“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说明商人被排除在外,故排除A项;世卿世禄制是指根据血缘关系就能为官,与材料信息反映的“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不同,因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联,仅存在这种可能性,材料信息和C项结论不能正确对应。
3.(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
”此材料可以表明唐朝( )A.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B.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史官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解析:A 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防止部分不法官员进谗言、陷忠良而约束官员的言行。
2023年高中历史综合提升题库及答案全集
2023年高中历史综合提升题库及答案全集本文档为2023年高中历史综合提升题库及答案全集,包含了一系列历史综合提升题目及其答案。
以下是题目的一部分,供参考:第一部分:古代历史1. 请简述中国秦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答: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6年。
它的建立过程中,主要由秦国的嬴政(即秦始皇)完成,通过削弱其他七国,统一六国,最终建立了统一的秦朝。
秦朝的发展过程中,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政策,如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货币和计量制度,修筑连墙长城等。
2. 请解释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落。
答:罗马帝国分裂和衰落主要源于内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在三世纪危机之后,罗马帝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西罗马帝国在腐败和内乱的困扰下逐渐衰落,最终于476年被哥特人推翻。
而东罗马帝国则经历了多次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的政治争斗,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
第二部分:现代历史1. 请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和结果。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竞争、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的冲突、军备竞赛和军事同盟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包括:战胜国进行了废除战败国封建君主制度的改革,重新划定了欧洲的国界,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其他和约,促成了国际联盟的建立。
2. 请分析冷战的起因和结束原因。
答:冷战的起因主要源于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领土争端和经济竞争。
结束冷战的原因包括:苏联社会主义体系的失败和内部改革、苏联的经济崩溃和军事压力削弱、东欧剧变和柏林墙的倒塌、美国和苏联的对话和减少核武器的谈判等。
请注意,以上仅为题目的一部分,完整的题库及答案请参考附带的文档。
祝您研究顺利!。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通史 古代史阶段检测-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通史·古代史阶段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由此可推断( ) 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 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 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2.某某是一个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 B.专制王权的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 D.家族宗法观念3.《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4.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分封制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5.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X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X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
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三省制有相互制衡和分散相权的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6.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C.宋太祖 D.明太祖7.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8.“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3能力提升训练(三)(含解析)新人教版
能力提高训练 ( 三)( 时间: 45 分钟,分值:85 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 (2019 ·汕头模拟 )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 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状况,策试内容波及《诗经》《春秋》,还波及《战国策》《史记》等文籍。
这反应了当时 ()A.大一统王朝的威望不停增强B.政治分裂中孕育着一致要素C.中央王朝对边境实行直接收理D.陆上丝绸之路仍旧保持畅达分析:选 B。
由资料“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 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状况,策试内容波及《诗经》《春秋》,还波及《战国策》《史记》等文籍”可知新疆少量民族地域出现中原汉族文化文籍,说明分裂状态下已出现了国家一致的要素,故 B 项正确。
2. (2019 ·重庆模拟 ) 南朝齐武帝宠任身世寒微的纪僧真,纪僧真想获取士医生身份,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会当时的士族领袖。
可在会面后,士族领袖竟命人把纪僧真赶了出来。
这反应了当时 ()A.皇权与士族特权相仰仗B.士族把持官吏的任免权C.士医生自立于皇权以外D.社会等级制度十分威严分析:选 C。
由资猜中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会当时的士族领袖却被赶出,可知士族拥有较大的独立性,自立于皇权以外,故 C 项正确。
3. (2019 ·衡水中学模拟)太宗时中书省 ( 中书门下省(侍中)尚书省 ( 左右仆射 )令 )高宗时西台(右相 )东台 (左相 )中台 ( 左右匡政 )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 ( 紫微黄门省 ( 黄门尚书省 ( 左右丞相 )令 )监)上表为唐先期官制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期间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D.中枢权利体系整体相对稳固分析:选 D。
依据资料可知紫微省和西台是中书省的别称,东台和黄门省是门下省的别称,中台是尚书省的别称,故高宗和玄宗时都是三省制,故 A 项错误;据所学中书、门下、尚书省长官都是宰相,故 B 项错误;据资料可知尚书省的官员设置和职权并未发生巨大改变,不可以说明权利向尚书省集中,故 C 项错误;据资料可知从太宗到高宗、玄宗,三省的职权、人数设置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相对稳固,故D项正确。
精品高中历史能力提升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下能力提升三(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少林寺内有一“三教合一”碑(如图)。
整幅画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一边,左面就是老子侧像,遮住另一边,右面则是孔子侧像。
与这幅画寓意最相近的现象是 ( )A.“天人感应”B.“独尊儒术”C.理学的形成 D.佛教的传入解析:选C 画像反映了佛、道、儒思想的融合,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理学体系,故选C项。
2.隋唐时期,波斯人创立的祆教、摩尼教,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传入中国,在西域胡人中广泛流传。
这一现象 ( )A.体现了隋唐社会的开放B.表明佛教、道教的衰落C.成为中华文明先进性的表征D.反映了儒学与外来文化冲突解析:选A 隋唐时期,外来宗教传入中国体现了隋唐时期开放的国家盛象,故A项正确。
3.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
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 )A.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吸收佛教道教思想C.趋于世俗化大众化D.具有思辨性哲理化解析:选C “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可见儒学的世俗化和大众化,故C项正确。
4.宋代程颢、程颐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
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 ( )A.人性本善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解析:选B 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
5.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解析:选B “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这一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崇尚孔孟,故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提升练(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衡水一中分科综合考试)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负担。
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
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解析汉魏时期的田庄制度之下,其“徒附”户逃避了政府的赋税和各种徭役兵役负担,但仍然要受到豪强地主的剥削与压迫,各个田庄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对政府来讲是一种分裂势力,这样不利于政府的统治,故选D项。
答案 D2.(2018·广东肇庆统测二)“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
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
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
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
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混乱,商品流通不畅,导致这一时期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故A项正确。
答案 A3.(2018·广东湛江测试二)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
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
这说明( )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解析解读题干“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信息,可见国家事务与皇帝联系在一起,故选A项。
答案 A4.(2018·重庆学业质量调研三)《新唐书·百官志》载:“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
”这表明唐王朝( )A.对官员的考评与官员升降赏罚直接挂钩B.制定了严格考核官员的标准C.通过加强考核实现了唐王朝的长治久安D.选官考核存在严格等级秩序解析据题干中“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可知体现了唐朝将官员考评与官阶、俸禄挂钩,故选A项。
答案 A5.(2018·四川宜宾诊断三)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
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
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解析据“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说明九卿的行政职能独立,由皇帝家臣成为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僚,故选A项。
答案 A6.(2018·山东济南针对性练习)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
唐代的“过官”制度( )A.削弱了皇帝权力B.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C.加强了中央集权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解析根据“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可知“过官”制度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故B 项正确。
答案 B7.(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诊断三)下列对图1、图2所示历史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解析观察题干图文材料“唐末的藩镇”很多演化成“五代十国”的割据力量,说明历史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故选B项。
答案 B8.(2018·四川绵阳诊断一)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这有利于( )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解析题干材料体现古代中国征税逐渐由征人头税到财产税,减少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A项正确。
答案 A9.(2018·湖南怀化期末)唐代出现了大绢行、小彩行、丝帛行、米行等行会名称。
诸行设行头,行头的责任是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有时行会还要协调官府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这表明( )A.行会是政府控制商业的机构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C.行会有利于商品市场合理化D.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大大提高解析据材料“维持市场秩序、协调官府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可知行会有利于稳定市场,故选C项。
据材料可知行会只是配合政府,而非政府控制商业的机构,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行会的作用,B项错误;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大大提高,D项错误。
答案 C10.(2018·安徽五校联考)唐玄宗时期,政府规定:“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
如闻市肆必须见钱,深非道理。
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
”该规定出台的原因是( )A.政府对商品经济发展认识不足B.丝织品仍然是当时主要的商品C.压制富商大贾的商业投机行为D.政府鼓励商人发展海外贸易解析据题干材料中“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说明政府是以法令的形式强令人民进行物物交换,说明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对商品经济发展认识不足,故选A项。
答案 A11.(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三)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
以上变化反映了( )A.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B.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C.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D.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从秦朝至两汉,统治思想经历了一个以法治国到以孝治国的转变,而儒学在政治和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与这一变化无疑是息息相关的,故选A项。
答案 A12.(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三)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
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解析根据材料“他(吴道子)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可知,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故选B项。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天津河北区模拟)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
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
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
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
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
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
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
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6分)(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9分)(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10分)答案(1)选官原则:以德取人;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
(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
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
(3)特点: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
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
14.(2018·新疆乌鲁木齐诊断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最基础的识字写字训练、传统道德意识的培养、历史及日常生活知识的介绍和诗文辞赋写作的练习等等,而这些教学内容的载体则是当时的蒙学教材。
唐代的蒙学教材或沿用传统的儿童读物,如《千字文》、《急就章》、《仓颉篇》等,或直接采用儒家经典,也有时人新编的蒙学读本。
这些启蒙读物的功能往往是多元综合的,其中贯穿了对儿童的身心修养、处世技能、知书达理等多方面的培养。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材料二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如前引《太平广记》“田先生”条的记载。
唐代的墓志中更是记载了许多孤贫子弟因请不起教师只得在家中接受母兄教育的事例:如元稹、李绅等人就是受业于母亲,韩愈更因幼年父母早丧而由兄嫂教育。
正是由于他们童年时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博览百家之书,遂成为一代大家。
唐代之所以出现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的现象,关键在于唐代的科举选官制度打破了以往门阀出身的限制,扩大了统治者的阶级基础,只要是“学而优”的读书人,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贫民子弟,均有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这条在当时相对公平的路径步入仕途,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邹志勇《唐代蒙学述略》(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蒙学教育兴盛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