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8 利用公式处理工资表——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excel公式运算教案

excel公式运算教案

excel公式运算教案利用编辑公式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分析,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下册中《第六章数字奥运尽显风采》第二节内容。

该教材对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处理的教学内容只是安排了对“中国获得夏季奥运会奖牌统计表”计算的一个简单的例子。

其内容安排单一、简单,很难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增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系列内容进行教学,有意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学习了EXCEL简单的数据录入等操作,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认真结合学生学情,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竞赛”“闯关”形式,增强教学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本节教学内容。

掌握Excel公式的概念,输入方法以及公式的自动填充的应用、掌握Excel中创建公式的格式;学会利用EXCEL 中的公式计算功能,完成生活中有关数据的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互帮互助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学会融于集体,合作学习的态度。

掌握EXCEL中公式的定义、公式的输入、公式的编辑等操作。

公式的创建、公式的格式任务驱动法主动探究法讲解法,演示法,小组合作计算机教室、任务素材、大屏幕投影1课时新授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的问题,比如学生成绩统计、文艺汇演的成绩、文明班级评选结果统计、奥运会的奖牌统计等等。

通常我们都是怎样来计算处理的呢?生:踊跃,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解决方法师:大屏幕展示任务素材中“中国获得夏季奥运会奖牌统计表”表格,请同学们用刚才说过的这些方法来计算一下我国的奖牌总数,限时三十秒,看哪位同学算出的最多。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得出结论:由此可以看出用传统的方法来计算是非常麻烦的,那么在EXCEL中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呢?EXCEL是一款用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应用软件,实现统计与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在EXCEL中如何利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八上信息技术-第8课工作表中的计算教学案

八上信息技术-第8课工作表中的计算教学案

第8课工作表中的计算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徐莉龙泉驿区第七中学校周忠国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的是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工作表中的计算》。

这一课是在学习了认识电子表格之后安排的一节课,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公式法求和、填充柄的使用及函数法求平均分。

因为函数法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多加练习这部分内容。

而在做函数法的巩固练习时设置任务最好是分析本班学生单元测验的成绩,既体现了学以致用,又体现了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工具,是基本技能。

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习、工作的需要。

从而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

学情分析各学校具体学情具体分析。

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能说出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特点并利用它处理数据。

二、技能目标:1.会运用公式法进行计算。

2、能熟练运用函数法进行求和和求平均分。

3.会熟练地使用“填充柄”。

4、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养成协作交流的习惯。

三、情感目标:通过观摩,感受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产生兴趣。

学习重点会求和及计算平均值。

学习难点函数法求和与求平均分。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教师制作课件;将学案、演示资料、素材文件拷入教师机并共享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前5分钟学生基本操作练习(金山打字通)一、知识回顾:1、启动Excel电子表格2、回忆什么是单元格、列号、行号。

以及怎样在单元格中加入数据。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巡视教师指出打字时应该注意的一些技巧(这一点不用每节课都讲,如果会了的班级就不再重复了)生听老师讲解,并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师:同学们上周刚进行了半期考试,对不对,现在半期考试成绩下来了,班主任老师却遇到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求每个同学的八科总分和每个同学的平均分,这可难办了,我们班一共五十多们同学,每人八科,每科成绩不同。

用人工算,不够准确,易出错,而且很繁锁。

怎么办呢?这节二、新课学习:《第8课工作表中的计算》[一]学习“公式法求和” 任务一:完成达长江的四科成绩小计课我们就来帮班主任老师用计算机解决这一难题好吗?(一)学生操作:1 .打开“学生成绩表”文件。

Excel电子表格(教案)

Excel电子表格(教案)

Excel电子表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技巧。

3. 让学生能够运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Excel的基本概念和界面布局2. 数据输入与编辑3. 单元格格式设置4.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5. 数据排序与筛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Excel的基本概念和界面布局2. 数据输入与编辑3.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4. 数据排序与筛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Excel的基本概念、界面布局、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数据排序与筛选等知识点。

2. 示范法:通过示范操作,展示Excel的各种操作步骤和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 安装有Excel的计算机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4. 练习数据和案例5. 教学笔记板书工具教案内容请参考下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Excel电子表格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新课内容:讲解Excel的基本概念、界面布局、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数据排序与筛选等知识点。

3. 示范操作:演示Excel的各种操作步骤和技巧,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操作方法。

4.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操作练习:检查学生的操作练习结果,评估他们掌握Excel技能的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EXCEL公式的应用》教案

《EXCEL公式的应用》教案

《EXCEL公式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基本组成;2.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创建、修改、复制、删除等方法;3.让学生能运用公式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算;教学重点:公式的创建与复制教学难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理解教学课时:1课时基本概念:1. 公式Excel中的公式是以=或+开头,使用运算符号将各种数据、函数、单元格地址、区域等连接起来,用于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或对文本进行比较操作的表达式。

2. 运算符Excel公式中可以使用的运算符号有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引用运算符等。

各种运算符及其优先级别,如表3-3所示。

表3-3 运算符及其优先级3. 引用引用的作用在于标识工作表中的单元格或区域,并指明公式中所使用的数据位置。

通过引用,可以在公式中使用工作表中不同单元格的数据,或者在多个公式中使用同一个单元格的数据。

在公式中还可以引用同一个工作簿中不同工作表上的单元格,或不同工作簿中的数据。

单元格的引用主要包括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三种。

4. 相对引用公式中的相对引用(如A1)是指利用单元格的地址引用单元格数据的一种方式,它是基于包含公式和单元格引用的单元格的相对位置。

如果公式所在单元格的位置改变,引用也随之改变。

如果多行或多列地复制公式,引用会自动调整。

默认情况下,新公式使用相对引用。

例如,A3单元格中的公式为“=A1+A2”,若将该公式复制到B3单元格,则公式自动更改为“=B1+B2”。

可以这样来理解:A3单元格中的公式可以理解为是求和A3同列、且在A3上面的2个相邻单元格数据的和。

把A3中的公式复制到B3中去,就是说要求和B3单元格同列,且在B3上面的2个相邻单元格的数据之和。

显然,符合这个条件的单元格就是B1和B2。

5. 绝对引用公式中的绝对引用(例如$A$1)是指在一个固定的单元格中引用数据。

如果公式所在单元格的位置发生改变,绝对引用仍保持不变。

如果多行或多列地复制公式,绝对引用也不作调整。

《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

《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

《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内容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2021版)主题: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相关要求:理解表格在排版和数据统计计算方面的作用,能分析生活实例中表格的不同功能。

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计算与直观表达。

二、教材分析第一节已经对电子表格进行了简单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功能。

本节是第二章《电子表格数据的处理》第二节,主要是利用公式可以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常见的求和、求平均值等运算。

本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完成体质健康表的设计、数据统计和条件格式的设置,掌握电子表格软件中公式的使用,理解电子表格软件中使用公式的作用,为下一节学习使用函数处理表格数据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通过第一节的学习也掌握了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不仅了解到表格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也学会了如何创建表结构,如何收集录入数据等,但因学生程度不一,对于录入数据速度上有明显差别。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中自动填充功能,方便快速填充数据。

同时在本节中,了解计算机中常用的运算符,能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最后学会利用条件格式设置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突出显示想要了解的数据,体验表格功能的强大。

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能力。

四、学习目标1.通过微课自主操作,掌握设置表格标题的方法,完善工作表结构。

2.通过教师讲解,能掌握自动填充功能的使用。

3.通过自主阅读,教师演示,了解运算符和单元格引用,学会使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

4.通过合作探究、观看微课,说出使用使用条件格式设置数据格式的方法。

五、评价任务1.利用插入行,合并单元格操作,正确输入表格标题。

2.给表格数据添加序号,能利用自动填充更方便、快速的完成。

3.正确认识运算符并利用公式计算出表格数据,结合“自动填充”功能理解单元格的不同引用方法。

《EXCEL公式》教学设计

《EXCEL公式》教学设计

《Excel公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在自己关心、熟悉的情境中,认识电子表格中一些常用的函数,学会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学会格式化表格。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感受学习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二)课题分析本节课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Windows环境)》中《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的内容。

本节课利用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

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重点:Sum、Average、Max、Min、Countif等函数的使用难点:如何按成绩来排名次(三)教学策略分析1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了一般计算机水平的能力,能熟练打开和保存Excel工作簿文件,对Excel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于数据填充有了较充分的认识,有对数据排序的能力,具有格式化电子表格的能力。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有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Excel知识。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Excel中常用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3. 能够利用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运算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2. 常用的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3. 利用Excel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运算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场景,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使用。

2.理论部分:(1)介绍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公式是Excel中用来进行数据计算和运算的表达式,可以实现数据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也可以进行函数嵌套和逻辑判断等高级操作。

函数是Excel中已经定义好的一组可以直接使用的操作,可以用于求和、计数、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排序、筛选等操作。

(2)常用的Excel公式和函数:-SUM:求和函数,可以计算选定范围内的数值总和。

-AVERAGE:平均值函数,可以计算选定范围内的数值平均值。

-COUNT:计数函数,可以统计选定范围内的数值个数。

-MAX:最大值函数,可以找出选定范围内的最大数值。

-MIN:最小值函数,可以找出选定范围内的最小数值。

-COUNTIF:条件计数函数,可以根据指定条件统计选定范围内满足条件的数值个数。

(3)公式和函数的基本应用:-列出一组数值,在相邻单元格中求和、求平均值、计数、找最大值、找最小值等。

-根据条件筛选数据,在相邻单元格中使用条件计数函数进行统计。

-结合函数嵌套和逻辑判断,实现更复杂的数据处理操作。

3.操作演示:教师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在Excel中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运算和分析。

示范具体步骤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练习与巩固:(1)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提供练习解答,供学生参考和自查。

5.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其他常用函数,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试用和总结。

用Excel制作工资信息表 教学设计

用Excel制作工资信息表 教学设计
3)进入本次课程学习的内容利用VLOOKUP函数和HLOOKUP函数实现数据的查询提取并完成“应扣所得税表”和“实际发放工资表”的相应数额的计算
[说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分成两个课时,使用三个任务,循序渐进。
经过复习之后温习了使用函数或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
提出新的问题1:发工资如何计算?
问题2:个人所得税计算机的应征起点和计算标准?
1)HLOOKUP函数的含义:实现在表格或数值数组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表格或数组中该数值所在行中指定行处的数值;
2)语法结构:HLOOKUP(查找值,区域,列序号,逻辑值) ;
3)直接演示法:从“应交所得税计算表”工作表提取行显示的<税率>明确各个参数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4)区域的参数使用地址的绝对引用。
复习和运用会计专业基本知识计算员工工资。
灵活应用会计专业的基本知识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明确本次学习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了解学习的内容。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二)




(10分)
知识点1:学习VLOOKUP函数的语法结构和含义,实现在“应交所得税表”工作中用其查询和提取“税前工资表”工作表中的相关列数据
熟练使用VLOOKUP函数
1.巡视辅导,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思考。
2.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上机练习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二和新的任务任务三,可以相互帮助和请教老师解决不会的问题。
若查找指为1499:小于1499的最大值是1500。
2、提醒:注意问题:工资计算不出现负数,要避免负数产生(IF函数)。
3、布置任务:接着上节课的内容完成任务二的要求,并完成任务三:

《用公式和函数处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

《用公式和函数处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

《用公式和函数处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子表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用公式和函数处理表格数据,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自动填充法填充数据、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公式与函数的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探索、尝试、比较,体会利用自动填充法填充数据、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的功能;通过自主探究、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根据数据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操作,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创新的能力,在任务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公式和函数的灵活运用难点:公式和函数的灵活运用四、学习者状态分析在本节课中,学生应采取自主学习和互相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即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操作性比较强,如果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趣数据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也会比较好。

五、教学方法分析:教法:任务驱动、启发教学、个别指导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协作学习六、教学环境:网络机房,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广播、转播、示范等功能。

七、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提出问题,引入课题—→讲练结合,实践运用—→评价分析,归纳总结”三个环节。

具体阐述:(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展示一张五(3)班成绩表,提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老师,那么还需要从表中统计、分析什么数据呢?学生回答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成绩表,学生易于理解,给学生从视觉上的冲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学生对总结考试分数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也为顺利实现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电子表格中公式的应用”说课稿

“电子表格中公式的应用”说课稿

“电子表格中公式的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表格中公式的应用。

一、说教学对象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现实活动中的数据统计,使学生熟悉Excel 中核心内容——公式的应用,学习运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两个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子表格中公式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利用公式进行表格的计算,正确使用填充柄。

三、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技术,而且要使学生会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去解决。

(一)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为本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行为引导式”教学法1.设疑式导入。

用国王为什幺给不起大臣米的故事为疑问导入新课,并将其作为贯穿新知识教学的主线,教法与学法相渗透。

2.在教学中连续设计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同时应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二)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1.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故事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2.模仿学习:观看教师操作,学习技术操作。

3.合作讨论:教师应提供相互讨论的舞台,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极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思维活跃。

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定为:用公式法求出得数教学难点定为:填充柄的正确使用五、说教学过程(一)说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由国王与大臣的故事设疑,国王为什幺给不起大臣米?到底是多少米?(二)说讲授新课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在新课标“学习是信息获取和意义建构的过程”的理念指导下,我把新授课分为六个环节。

1.分析问题,寻找突破:我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步步分解问题,将无从下手的问题一步步分解成小的、相对简单的问题。

EXCEL公式的使用教案

EXCEL公式的使用教案

EXCEL公式的使用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 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为满足技工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普及计算机知识和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而组织编写的。

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公式使用部分示例较为简陋,单元格的引用部分基本纯理论剖析。

笔者分析认为,该课时适合学生体验项目检测,故将课题定为“5.19举办与否”,补充单元格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具体实例,与教材示例模型一致,对学生使用公式作起始教学,又有所提升,能实现学生进行决策性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爱家乡锻炼其独立自主的个性。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Excel公式的基本操作(输入、修改等)懂得复制公式和单元格地址的引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并且做到“我爱XX,爱我XX”重点难点重点:单元格地址的引用(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次重点:复制公式难点: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作为市民,没有人不知道本届开游节是以“相约2003,亲近自然”为主题,并安排了十大主要活动,已从5月2日开始,到5月20日结束,历时19天,持续时间比以往更长,活动项目更多,同时政府投入更多、组织更早、群众参与性更强。

有人说那么既然他的举办这么让人费心费力,这顿艺术大餐市民们就省了吧,然而5·19的举办仅仅是一顿艺术大餐这么简单吗?统计局告诉了我们相应的数据。

答案就在这里……II新课讲授一、公式的基本操作问题1:公式由是什么组成的?强调:公式是以“=”开头的。

问题2:在Excel中,怎么样输入公式?师操作:计算“土产”工作表中的西店牡蛎的总金额(元)说明:公式输入工作界面的使用强调:CTRL+`进行公式显示与结果的切换二、复制公式1、复制—粘贴(选取任意特产计算总金额)2、拖动填充柄(计算所有特产总金额)强调:双击填充柄的作用学生操作:(计算所有特产总金额)三、单元格地址的引用1、相对引用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以上复制公式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输入。

电子教案-4.2 用公式处理数据

电子教案-4.2 用公式处理数据
(3)文本运算符:即“&”(与),可将两个或多个文本值串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文本值。
(4)引用运算符:对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进行合并计算。
公式中运算符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冒号(:)、逗号(,)、空格、负号(-)、百分比(%)、乘幂(^)、乘和除(*和/)、加和减(+和-)、连接符(&)、比较运算符。当运算符优先级相同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在引用单元格数据后,公式的运算值将随着被引用的单元格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单元格引用可分为:
(1)相对引用:基于所引用单元格的相对位置。
(2)绝对引用:在被引用时,单元格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3)混合引用:在行和列的地址中分别使用了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二.新授公式的概念、设计与使用
公式是对单元格中数据进行处理的等式,用于完成算术、比较或逻辑运算。输入公式时必须以“=”开头,其后为运算符和操作数,否则Excel会将输入的内容作为文本型数据处理。运算符是用来对公式中的元素进行运算而规定的特殊符号,可以是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操作数可以是常量、单元格引用和函数等。例如,“=A1+B1”“=C3*0.6+D4”“=sum(A3:D4)”等都是公式。
1、使用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用于对两个数值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计算的结果为数值型。算术运算符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百分比)。
(2)比较运算符:用于对两个数值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为逻辑值,即TRUE(真)或FALSE(假)。比较运算符包括:>(大于)、<(小于)、=(等于)、> =(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
教学难点

初中wps公式教案

初中wps公式教案

初中wps公式教案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WPS表格的基本操作。

2. 让学生学会在WPS表格中使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WPS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WPS表格的基本操作。

2. 公式的运用和函数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公式的运用和函数的使用。

2. 复杂公式的编写和调试。

教学准备:1. 准备WPS表格软件。

2. 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WPS表格软件,并演示一些基本操作,如插入表格、调整行高列宽等。

2. 引导学生观察WPS表格界面,介绍公式和函数的输入方式。

二、基本操作学习(10分钟)1. 教学学生如何插入新的表格。

2. 教学学生如何调整行高和列宽。

3. 教学学生如何输入和编辑单元格内容。

三、公式和函数的使用(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公式的概念,并演示如何输入一个简单的公式。

2. 引导学生尝试输入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公式。

3. 教学学生如何使用函数,如SUM(求和)、AVERAGE(平均值)等。

四、案例实践(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销售数据统计、成绩排名等,让学生尝试使用WPS表格和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需要使用的公式和函数。

3.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独立完成案例实践。

五、复杂公式的编写和调试(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复杂公式的概念,并演示一些常见的复杂公式,如数组公式、嵌套公式等。

2. 引导学生尝试编写一些复杂的公式,并进行调试。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 向学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WPS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公式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WPS表格和公式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EXcel公式的应用上课教案

EXcel公式的应用上课教案

EXcel公式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公式的作用
2.掌握常见算术运算的表示
3.理解单元格地址的引用
4.熟练掌握公式的编辑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5.掌握Excel表中的数据复制以及公式的复制的操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Excel数值计算的强大优势,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提高学生科学、严谨的
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公式的编辑
2、教学难点:用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教授、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启发式。

四、教学媒体与素材准备
多媒体教室、Excel 2003和Word 2003制作的成绩表各一个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上节课在机房做的Excel表让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怎么利用公式去计算表中的数据。

师:什么是公式?(播放ppt)。

八年级信息技术工作表中的计算优秀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工作表中的计算优秀教案

工作表中的计算一、概述《工作表中的计算》是人民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8课。

通过第7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电子表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录入操作,而这一节是电子表格最重要的数值处理和计算能力的展示。

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根底。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

技能目标:1. 熟练掌握利用公式法和函数法进行计算。

2. 熟练掌握计算求和及平均值。

3.会使用“填充柄〞。

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处理,使学生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深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加强与周围的同学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会求和及计算平均值。

(2)难点:填充柄的正确使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主要是针对农村二年级学生设计的。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绝大局部学生已能进行一些根本的操作,但是学生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根底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另外,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拟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大局部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稳固的时机,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对一些和以前重复的知识点,我有意让学生结合课本独立完成。

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到教材内容上来,还可以让他们知道,如果碰到一些疑难问题,除了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外,课本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教法:1、激趣导入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能到达更好地教学效果。

2、讲解示范法讲解示范法是最根本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以系统连贯的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3、范例教学法此法主张精选素材、创新素材,它强调教学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此根底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EXCEL中公式的运用 教学设计

EXCEL中公式的运用 教学设计

《EXCEL中公式的运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创建公式的方法和基本规则。

(2)掌握单元格引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创建公式的方法和基本规则。

2、单元格引用的两种引用方式教学难点1、掌握创建公式的方法和基本规则。

2、单元格引用两种方式的区别和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如何向电子表格中录入数据,并且也能够将单元格的格式进行设置。

如果我们仅仅是将电子表格作为一个数据录入的工具的话,那就太浪费这款软件的强大的功能了。

电子表格还有什么强大的功能呢?首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计算功能。

在纸制的表格上只能一项一项计算好后,再填到表上,往往这种工作都是一些重复地计算工作。

不但麻烦,工作效率低,而且,一量某个数据出错,修改起来更加困难。

在电子表格中这种重复的计算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而且修改数据之后,结果也会随着更改。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电子表格中如何进行计算。

二、新课在介绍公式之前,先复习一下什么是单元格名称。

(后面公式里会用到单元格引用,对后面的讲解有很大帮助)一、什么是公式?公式就是单元格中的一系列值、单元格引用、名称、或运算符的组合,可生成新的值。

描述计算方法的表达式称为公式。

公式总是以“=”号开始。

公式在输入时,要先输入一个等号“=”以便通知单元格后面给出的是计算方法。

教师操作:1.打开电子表格在A1 单元格中输入一简单的公式“=1+2”回车后结果等于3,说明单元格有计算功能。

2.讲解书中91页的示例(视力调查表)打开网页,下载准备好的文件。

打开后,同书91页相同。

计算视力不良率的公式:视力不良率=视力不良人数÷学生人数公式输入必须以等号“=”开头。

八年级信息技术《第8课 工作表中的计算》学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第8课 工作表中的计算》学案

《第8课工作表中的计算》学案xx蓝田苏娜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子表格的计算功能;2、技能目标:①会运用公式法进行计算。

②能熟练运用函数法进行求和与求平均分。

③会熟练地使用“填充柄〞。

学习重点:会求和及计算平均值学习难点:函数法求和与求平均分学习探索活动:1、学习“公式法求和〞阅读教材P39&8.1求和的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叫做求和?任务一:完成达长江的四科成绩小计学生操作:①翻开“素材〞文件夹中的“学生成绩表〞文件。

②观看帮助材料中的“公式法求和〞,并阅读教材第39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40页第一个自然段。

③完成任务:计算达长江的四科成绩小计。

学生代表讲解、演示、2、学习填充柄的使用任务二:自学课本P40-P41 ,完成以下任务操作:①用填充的方法快速计算郑黄河和阙昆仑的四科成绩小计。

②以“学生练习01〞为文件名保存在D盘“班级+姓名〞的文件夹中。

学生代表讲解、演示、补充“填充柄的使用〞操作要点3、学习用函数法求平均分任务三:翻开“本班半期考试成绩〞,观看帮助材料中的“函数法求平均〞,参照教材P41-43页相关内容。

完成:①将学号填充完整②用函数法求每个同学的的平均分。

③用类似求平均分的方法求出该表中每个同学的总分〔提示用函数SUM〕。

④以“学生练习02〞为文件名保存在D盘“班级+姓名〞的文件夹中。

学生小组交流、探索;学生代表讲解、演示、补充。

4、稳固练习:翻开素材中的“20xx半期考试成绩表〞,①将学号填充完整②用函数法求出全年级每位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③以“学生练习03〞为文件名保存在D盘“班级+姓名〞的文件夹中。

探索活动翻开素材文件夹中的“园商场〞销售情况表,①完成“园商场〞半年度销售统计②在单元格H3-H9中用填充柄输入星期一到星期日③在单元格J4-J23中用填充柄输入数字1-20④在单元格K6-K15中用填充柄输入数字2、4、6、8、10、12、14、16、18、20这10个偶数⑤在单元格中输入相同内容:输入20个“xx蓝田中〞⑥以“学生练习04〞为文件名保存在D盘“班级+姓名〞的文件夹中并提交到教师机。

电子表格—公式的使用(说课稿)

电子表格—公式的使用(说课稿)

六.说教学过程
2、学习探究 实践操作
3、成果展示 交流心得
任务1 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任务2 利用相对引用快速计算 任务3 利用绝对引用进行计算
展示
理论转化为技能(知识的第一次升华)
技能转化为理论(知识的第二次升华)
六.说教学过程
4、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技能与理论相结合(知识的第三次升华)
通过达标检测, 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 的掌握情况,培养学 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 力,让学生掌握根据 不同的需求正确运用 所学,实现教学难点 的突破。
学实 习践 探操 究作
成交 果流 展心 示得
达巩 标固 检提 测高
课知 堂识 总提 结升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以学生最熟悉的考试 成绩单为出发点,以分担 班主任老师劳累为情感基 线,针对学生的传统计算 方法,如口算、笔算、使 用计算器等计算方法进行 共同探讨、分析比较,达 成共识:缺点:工作效率 低、易出错而且速度慢从 而引出课题运用Excel公 式帮助我们准确快速的解 决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学习欲望。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
创建和编辑公式,掌握利用公式进行 数据的计算的方法。
难点
单元格引用,特别是绝对引用和相 对引用的灵活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教法
媒体演示法
归纳总结法
五.说教法学法
学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实践操作
五.说教法学法
原则
1、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术贮备, 凡是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
3、课程全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演示交流等多种形式,触发学 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体 现了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教案
课题 任务 8 利用公式处理工资表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课型 新授课 情感目标
教Hale Waihona Puke 目标1、 明确公式在数据处理中的重 要性; 2、公式的编辑方法
1、培养同学们善 于观察、勤于思考的 1、 熟练掌握公式的编辑 良好习惯 方法,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 2、充分发挥学生 析处理;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 对本课程的热爱。
1.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难点; 2.学生完成与工作页对应的评价反馈部分:自评、小组互评。 3.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 完成任 8 工作页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1.本节课学生知识、技能目标达成情况
2.本节课教学组织及实施整体完成情况
3.对本节课教学资源的修改意见
5
1
公式编辑方法: (1) 单击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2) 在编辑栏或单元格中输入“=” (3) 输入相应的参数(单元格地址)及运算符
知识点应用举例: 如上图任务描述案例,计算实发工资的公式应该如何编辑呢? 教师活动: 教师巡回点拨,启发诱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公式的编辑方法。
所需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Office 办公软件(2010 版)、相应案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指点、存在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或操作演示
4
知识运用练习 3
任务内容
任务目标
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个地区的所占比例 掌握公式的编辑方法及绝对地址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然后上机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指点、存在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或操作演示
环节四评价反馈(8-10 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上面导入案例,然后分组讨论公式的编辑方法,并上机验证讨论结果运用到案例当 中是否适合。 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 用。 知识点二 知识点概要: 公式中常用的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 2、字符运算符 3、关系运算符:<><= 4、引用运算符 知识点应用举例: 如图所示: 计算机每位同学的总分 >= * / ^ %
知识点应用举例: 如图所示:计算机每个地区的所占比例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生共同总结答案,并启发诱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所需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软件、Office 办公软件(2010 版)、相应案例
3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抢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环节三计划与实施(30-35 分钟) 知识运用练习 1
重点
公式的编辑方法及应用
难点
单元格的相对地址、绝对地址在公式中的应用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中职汽修专业的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但他们善于动手,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结合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公式数在日常生活 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分析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知 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 实际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教师组织教学
教师了解学生基础
教师下达任务
学生自主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前准备
中文打字
任务描述
知识准备
调查、采集信息
小组讨论
教学思路
评价反馈
任务实施
完善方案
动作示范
小组讨论
方案制定
难点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方向引领 师生共同完成 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 教师讲解巡视指导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课前 5 分钟)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将教材、工作页、笔准备好,并上交手机。
任务内容
任务目标
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 掌握公式的编辑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然后上机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指点、存在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或操作演示 知识运用练习 2
任务内容
任务目标
利用公式计算出每种设备的销售额 掌握公式的编辑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然后上机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出勤情况统计表 班级 应到 实到 缺勤 备注(上课违纪学生记录)
环节一任务描述(3-5 分钟)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处理一些表格中的数据,如下图所示。那么我们如何能快速准确的计算 出每位员工的实发工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任务——利用公式处理工资表。
环节二学习准备(30-35 分钟) 知识点一 知识点概要: 公式的编辑
2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行知识点拨。
所需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软件、Office 办公软件(2010 版)、相应案例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抢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知识点三 知识点概要: 单元格引用 1、相对地址:E3、B7„„ 2、绝对地址:$E$3、$B$7„„ 3、混合地址:$E3、B$7 4、跨工作表的单元格地址引用:sheet1!B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