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区校合作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探索建立完善的多学科合作模式
探索建立完善的多学科合作模式
首先,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需要跨学科团队的支持和协作。
这可能涉及到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需要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来适应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需求。
这可能包括设立跨学科团队、跨学科项目组织等方式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沟通方式也是建立完善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关键因素。
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可能存在语言、专业术语等障碍,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沟通平台和规范的沟通方式,以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这可能包括定期的跨学科会议、跨学科交流平台等方式来促进跨学科合作的沟通与交流。
另外,目标设定也是建立完善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的重要一环。
不同学科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目标和利益,因此需要在合作过程中明确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点,以促进跨学科合作的顺利进行。
这可能需要制定统一的项目目标、考核指标等方式来统一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目标。
此外,建立完善的多学科合作模式还需要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
培养。
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需要建立跨学科合作的培训机制和团队建设机制,以培养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总的来说,建立完善的多学科合作模式需要从组织结构、沟通方式、目标设定、团队建设等多个角度来全面考虑和推动。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跨学科合作的目标,促进创新和社会发展。
家校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家校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孩子的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存在着各种问题,亟待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新的合作理念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往往是学校主导,家庭仅仅扮演被动的参与角色。
然而,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新的合作理念应该是学校和家庭的平等合作,共同育人。
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和谐的协作关系。
三、学校的责任与角色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有着教育孩子的职责和责任。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应该主动与家庭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期望。
学校还应该提供家庭教育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技能。
四、家庭的责任与角色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家校合作中,家庭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庭还应该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
五、促进有效的合作方式家校合作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方式来促进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开设家长会议、家庭访问日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让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
此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微信群、教育平台等,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交流。
六、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的目标学校和家庭在家校合作中需要共同制定目标,明确双方的期望和责任。
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商定孩子的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工作。
家庭也可以表达对学校的期望,希望学校能够更好地关注和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
七、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发展、品德养成等方面的问题,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八、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予家长支持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家校合作模式探索方案
学校家校合作模式探索方案引言:学校家校合作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促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支持与关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
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仍停留在机械而形式化的层面,缺乏个性化和深度合作。
为此,本文将探讨并提出一种探索性的学校家校合作模式方案。
一、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建立双向沟通渠道是学校家校合作的基石。
学校与家庭之间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使双方能够及时分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会议等途径主动向家长传达学校相关信息,并提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反馈。
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
二、倡导共同发展理念家校合作需要建立在共同的发展理念之上。
学校和家庭应该达成共识,即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加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培训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庭的需求。
三、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个性化学习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学校可以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资源,满足学生不同学科和兴趣领域的需求。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资源,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四、加强家校协作育人家校协作育人是学校家校合作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义务工作,例如家长志愿者团队、家长讲座等。
通过这些方式,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安排,并与学校共同育人。
同时,学校也要主动参与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解决养育中的问题,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五、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为了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可以建立家校社区联动机制。
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组织家庭活动,培养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
探索国际教育合作的创新模式
探索国际教育合作的创新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教育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开放式教育的一种形式,国际教育合作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传统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合作范围有限、合作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
探索国际教育合作的创新模式,对于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就探索国际教育合作的创新模式展开讨论。
一、构建多维度的国际教育合作网络目前,国际教育合作主要以学校间的交流为主,这种合作模式存在着时间短、合作项目狭窄等问题。
在构建多维度的国际教育合作网络上,可以探索以下创新模式:1.建立跨学科的合作项目。
传统的国际教育合作更多地是以语言、文化交流为主,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
可以尝试开展跨学科的合作项目,如数学与科技、历史与地理等,搭建国际化课程,促进学科交流融合。
2.拓展合作领域。
除了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外,还可以拓展合作领域,包括教育资源共享、师资培训、教育技术应用等,通过更多的合作领域对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引进国际教育项目。
除了发起合作项目外,还可以引进国际教育项目,如国际课程、国际学校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国际化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构建多维度的国际教育合作网络,不仅有利于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学校的国际化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国际教育合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教育合作的重要手段。
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国际教育合作,也成为了当前新的探索方向。
1.搭建跨国远程教育平台。
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搭建跨国远程教育平台,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
通过视频会议、在线课程等手段,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本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开展在线国际课程。
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开展在线国际课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国际化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多层次多角度的区校合作模式的探讨
多层次多角度的区校合作模式的探讨区校合作是区政府加快经济发展,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吉林工商学院是长春市绿园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自2007年开始,学院的传媒艺术学院和区政府开展了“区校合作”工作,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街区干部培训、大学生实习、志愿者服务和就业服务等工作合作达成框架合作协议。
使学院智力资源为绿园区经济发展服务,区政府为学院培养人才服务,实现绿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培养合格人才的双赢,具有非常重要战略意义。
把这样的合作经验与各地方院校进行交流,共同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性途径。
1 区校合作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思路区校合作工作要以建设培训服务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以整合社会和学校资源为核心,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建活动为重点,按照“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合作共建、实现双赢”的原则,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发挥区政府的区位管理优势,合理利用吉林工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的智力和人才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工作局面,不断加强交流协作,在培训服务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党建团建等方面,形成条块结合,多层次多角度联动共建的新格局。
并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搭建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区校合作”的有效机制和途径,为加快实现街区与吉林工商学院的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为真正实现市区与域内外高校院所的广度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2 区校合作的模式与具体内容2.1 创建绿园区政府社区干部文化素质教育培训基地借助吉林工商学院的师资优势,结合绿园区社区干部队伍实际,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培训,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公关礼仪等方面的整体素质。
绿园区现有社区干部300余人,干部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是40、50下岗职工,文化素质不高;又因社区工作常年要和社区居民打交道,除了行政事务以外,日常工作大多要解决社区居民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老弱病残等生活琐事,会遇到社会百态众生相。
学校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推进
学校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推进引言: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支撑点,学校家校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模式的探索与推进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背景介绍家校合作一直被认为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学校的延伸,家校合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家校合作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校合作可以实现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有效对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孩子的成长。
家庭作为孩子的温暖港湾,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家校合作能够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家校合作被广泛重视,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会导致家庭与学校之间合作的差异。
其次,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短板,学校和家庭之间信息的沟通不畅。
此外,缺乏有效的互动平台也制约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四、加强家校互动的探索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需要加强家校互动。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家庭访问日等,增加家校间的面对面交流;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微信、校园网等,搭建起家校互动的桥梁,方便双方进行信息交流。
五、学校家庭教育的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家庭教育培训,引导家长正确把握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提高家长们的育儿水平。
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向家长传递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六、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的环境。
这样,学校和家庭之间就可以随时随地沟通,加强信息传递,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家校微信群、学生家长会、网上提交反馈等方式,增加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络。
七、共同制定家庭作业规范家庭作业是学校和家庭合作的重要内容,但家庭作业的完成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过多依赖父母完成作业,缺乏自主性。
因此,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制定家庭作业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开拓学院发展新局面
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开拓学院发展新局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进步。
学院教育更是如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断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开拓学院发展新局面已成为当前学院教育改革中必须要进行的重要探索。
本文将从多角度分析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探讨如何开拓学院发展新局面。
一、多元化合作模式的机遇1、拓宽招生渠道和提高学院知名度多元化合作模式包括与国内外其他学院的合作、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合作,以及教育资源的共享等形式。
与其他学院的合作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扩大教育覆盖面,拓宽招生渠道,并在合作中学习对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管理模式。
与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院知名度。
2、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多元化合作模式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这对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与其他学院、研究机构合作,可以分享对方的先进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
3、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多元化合作模式还能促进学院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学院可以与其他学院、研究机构、教育机构进行联合招聘和交流,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
同时,通过与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可以为学院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院的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
二、多元化合作模式的挑战1、合作成本高多元化合作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这需要学院本身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承担得起。
同时,与其他学院、研究机构、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合作往往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
2、合作难度大多元化合作模式的实施需要跨界合作和跨领域合作,这对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们的能力水平都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学院需要真正地发挥各方的优势,同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合作中取得更多的收益。
3、合作风险高多元化合作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多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例如合作伙伴的资金实力、信誉和个人素质等问题,这对学院的形象和声誉带来很大的风险。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校多区模式逐渐在小学教育领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这一模式通过多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进行探索,希望对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需要建立起一个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这就要求各校教师在合作中要互相沟通、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建立共同的教研平台,促进教师间的深入合作和研究。
这个平台可以是线上的教研社群,也可以是线下的研讨会或研训班等。
建设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业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等方式,积极参与共同体建设。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改进。
共同体中的教师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管理机制可以包括教师资源调配、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等。
评价体系可以通过教师观摩、教学评估等方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提升。
建立一个共同的教研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个平台可以通过建立教研社群、开展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鼓励教师进行专业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
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基金,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项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可以引入外部专家参与共同体建设的监督和评价工作,确保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文化。
共同体成员应该形成良好的交流和合作习惯,共同追求教育发展的目标,形成共同发展的文化。
多元合作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多元合作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多元合作教学的优势和实施策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多元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多元合作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多元合作教学的优势、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多元合作教学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多元合作教学中,学生需要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同学进行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凝聚力。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合作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合作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挑战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还可以锻炼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
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元合作教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有助于弥补个体知识的不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多元合作教学的实施策略1. 合理分组在实施多元合作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长、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
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组要遵循“优势互补”原则,使每组学生在能力、性格等方面均衡。
(2)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使学生在不同小组中都有锻炼的机会。
2. 明确合作目标在多元合作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合作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合作目标应具有以下特点:(1)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执行。
探索校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探索校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校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是指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等校外资源进行合作,通过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实训等方式,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外资源利用:学校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引入校外资源,如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等,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
2. 跨学科教学:学校整合校内各学科资源,同时与校外资源紧密结合,开设跨学科教学项目,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教学: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4. 学生实习和就业: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实习,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前接触职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
5. 专业认证和技能培训:学校与行业协会、认证机构合作,在学校开展专业认证和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行业认可和职业技能培训证书。
通过这种校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让教育更贴近实际需求,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此外,这种模式还能够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关系的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因此,探索和实施校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对于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校多区是指一个学校辖区内包含了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这种模式下,学校的教师团队来自不同的地区,教学资源、生源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促进教师个体的成长和学校整体的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某一校多区小学的实践探索,探讨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一、组建专业学习群体专业学习群体是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核心组织形式,它是教师自发组成的学习型群体,目的是共同促进个体和学校整体的发展。
在一校多区小学中,由于教师来自不同的地区,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家庭,教学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组建专业学习群体可以有效地整合教师资源,促进信息共享和教学互助。
组建专业学习群体的关键在于明确群体的主题和目标,构建良好的互动机制。
在实践中,该校探索了将教师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以一个教育教学主题为中心展开深入讨论和研究。
小组内可以由校内教研骨干或教研组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引导研讨活动。
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在线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空间,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交流和资源分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促进专业学习群体的形成和运作。
二、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机制一校多区小学的师资来源较为广泛,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建立起统一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成为该校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另一难题。
在实践中,学校从开展师德学习活动和师德考评工作入手,构建了一套适合一校多区小学的师德师风建设新机制。
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一次师德学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教师们自觉践行师德标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学校建立了师德考评制度,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励广大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还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利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校报等媒体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优秀教师的事迹,引导全体教师向先进典型学习,形成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幼儿园教学资源共建方案:打造多元化课程体验
幼儿园教学资源共建方案:打造多元化课程体验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可以为孩子们打造更加多元化的课程体验,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探讨幼儿园教学资源共建方案,以及如何通过这一方案打造多元化的课程体验。
2. 现状与问题目前,很多幼儿园的教学资源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内容和形式。
这导致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由于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他们很难单独完成所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建,需要有一个系统化的方案来进行支持和指导。
3. 共建方案3.1 教师参与: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共建工作。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建议。
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讨论会等方式,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促进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3.2 家长参与:家长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对孩子的特点和兴趣了解更为深入,可以为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共建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支持。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共建中来,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建。
3.3 社区资源共享:社区资源丰富多彩,可以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场景。
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合作,共建教学资源,从而丰富孩子们的学习体验。
可以邀请社区的艺术家到幼儿园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或者到社区图书馆进行读书共享活动等。
4. 实施效果通过幼儿园教学资源的共建,可以有效地打造多元化的课程体验。
孩子们在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中学习,可以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和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体验,孩子们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地锻炼和发展。
5.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教学资源的共建是非常有益的。
它可以促进学校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丰富孩子们的学习体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深化家校合作维度研究 搭建家校合作实践路径
深化家校合作维度研究搭建家校合作实践路径作者:常远志王宝华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第9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常远志王宝华疫情期间,教师和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长时间处于无法见面的状态,教学和管理网络化,教师无法像在教室一样实时掌控学生的动态。
而家长们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管控“危机”,管不了,管不好,不敢管也不会管,成为很多家长头痛的根源——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出来。
新时期背景下,高中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新考验、新挑战。
更为严重的是疫情期间,一些学生出现了学习监管缺位,网络游戏成瘾,亲子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高中生心理上生理上均渐趋成熟,却三观未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校必须联起手来,共同应对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家校合作的深化维度和研究5个维度:1.促进家长对和谐共育的新认识,全面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及“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及“家校合作”能力。
2.提高广大教师与个别家长或家长团体的沟通能力,提高其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创新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3.创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家校合作模式,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的成长。
4.将双向减负作为方向和导向,实现像在疫情期间这样非常状态下,家校能够携手共育,帮助家长和学生克服各种困难,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效而又不至于陷于过度繁忙劳累的境地,使双方都从对学生管理的无序无度中解放出来。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载体,提升家校合作关系的密切度。
例如,可以尝试将信息量少的成绩单加工成家校双向联系的家校联系本,详细地记录学生在校及在家的表现,体现学习习惯、学习情况的长效性,以及通过线上家访、家长会、家长进课堂、家长开放日等途径和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切入进行研究:1.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三种类型问卷的调查,分析新时期家校共育的现状,梳理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法研究其解决办法。
学校教育合作模式
学校教育合作模式在当今社会,学校教育合作模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学校教育合作模式指的是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质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学校教育合作模式的意义、形式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总结。
一、提高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率学校教育合作模式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首先,不同学校之间合作交流,可以分享各自的教材、教案等教育资源。
这样做不仅能够节约每所学校独立准备教材的成本,还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教育合作模式也可以促进师资力量的充分利用。
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和协作,可以激发师资力量的潜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且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结构化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学校教育合作模式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结构化的资源共享与交流。
结构化的资源共享与交流指的是学校之间建立起稳定的交流渠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合作活动,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例如,学校之间可以举行联谊活动,让学生互相参观学习,共同进步。
另外,学校之间还可以组织教师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师资力量的提升和学校教育水平的改善。
三、加强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校教育合作模式还能够加强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同学校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丰富多样的学科内容和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数学老师可以和音乐老师合作,开设数学与音乐的创新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降低教育资源差距学校教育合作模式也可以降低教育资源差距。
在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校教育合作模式,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同时,城市学校也可以通过同农村学校的合作,深入了解农村教育的需求和挑战,推动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
学校开发区域教育合作方案
学校开发区域教育合作方案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加强学校之间的区域教育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学校开发区域教育合作方案进行探讨。
一、合作目标:提供质量教育机会学校开发区域教育合作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
学校可以共享资源,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合作,学校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合作内容: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
资源共享可以涉及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校园设施等方面。
学校可以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图书馆资源共享、实验室设备共建共享等,促进学校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利用。
交流合作包括学生交流、师资交流、课程交流等。
学生可以互访,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学习方式,增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三、合作模式: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学校开发区域教育合作可以采用多种模式。
可以建立区域性教育联盟,由不同学校组成,共同开展合作项目。
联盟可以定期召开会议,分享教育经验,制定合作计划。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文化机构等进行合作,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实践机会。
四、合作机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了保证学校开发区域教育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建立合作机制。
可以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时间、责任等。
同时,还可以成立合作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合作事项、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并推动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
五、合作评估: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合作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合作的效果、问题和改进方向,为合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情况、教师继续培训情况、合作项目实施情况等。
六、合作挑战: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学校开发区域教育合作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合作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不同学校之间可能存在资源不均衡、地位不平等等问题。
学校家校合作模式探索方案
学校家校合作模式探索方案在现代社会中,学校家校合作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许多学校和家庭都面临着挑战,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关系,以实现教育的共同目标。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些学校家校合作的模式和方案,以期给相关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沟通是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班级群等方式,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安排和学生表现等信息,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平台,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业进展并与教师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二、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学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氛围。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如家庭运动会、亲子读书会等,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教育讨论会,让家长与教师一起讨论学生的学业和发展问题,并共同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
三、建立学校家庭合作小组学校可以建立家庭合作小组,由学校的教师和家长组成,定期开会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教育经验,提供互相帮助和支持。
此外,小组还可以制定一些家庭作业的指导原则和学习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学生。
四、提供家长培训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家长的育儿技能。
培训课程可以包括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辅导学生等内容,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五、制定家校共同责任的奖惩机制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制定家校共同责任的奖惩机制,以确保学生能够遵守校规和家庭规则。
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如优秀家庭荣誉证书、校园表扬等,以鼓励家庭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学生的学习。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惩罚措施,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规范和纠正。
六、建立家校互助网络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家校互助网络,提供学生学习和成长方面的资源和支持。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在当今教育环境下,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同时,随着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职能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多元复合型角色的转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清楚,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教师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积极探索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借助这种参与式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成长共同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参与式专业学习模式,旨在通过师资培训、教育实践等形式,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反思和合作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独立的教育工作者,而是通过互联网开展共享资源、在线交流,实现了组织生态与洞察入门教育及个人成长。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实践的核心在于构建一种新的合作学习模式,使各校区小学教师之间进行思路碰撞、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1.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建设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帮助教师探索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提高教学技巧和管理技能,提升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水平。
2.提高小学校区发展水平。
通过参与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小学校区的快速发展。
该模式可以大大拓展教师的教学资源、动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校区发展速度、增强学校凝聚力。
3.促进学科竞争力的提高。
在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模式下,教师相互协助、互相促进,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推动教学科研不断深入和拓展,加快学科专业化进程,提升学科竞争力。
1.梳理资源,推动整合学校可以通过整合校际之间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的教学资源,联合开放教学资源共享库,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联合课堂、共同研究室、工作实践基地等多种实践教学场所,把教学资源集聚到一处,让教师便于获取、分享、交流、应用,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化、高效化和精准化。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小学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些地方和学校开始尝试建设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共享资源和优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将对这个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是指将几所小学(或者是学区内的小学)的教师组织起来,共同进行教师成长的活动。
这种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单校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
在一校多区的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和优势,互相学习和交流。
不同学校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交流,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共同参与一些专业发展活动,比如教研活动、学科研讨会等。
这些活动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一校多区的模式下,教师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共同为教育教学事业努力。
这种合作氛围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探索中,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明确共同体的目标和任务。
共同体的目标应该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而任务则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实现,比如教研活动、学科研讨会等。
需要明确共同体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
共同体的组织架构可以包括共同体负责人、教研小组负责人等,而运作机制可以包括教研活动计划、活动组织、成果评价等。
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支持,比如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
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的实践中,一校多区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通过共同体的建设,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有效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些教师表示,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他们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区域协作工作方案
学校区域协作工作方案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区域协作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学校区域协作旨在调动各个学校的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教育质量与水平。
为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学校区域协作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区域协作的重要性,内容形式和结构丰富一些,以期为制定学校区域协作工作方案提供参考和思路。
1. 学校区域协作的背景学校区域协作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面对不断提高的教育质量要求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学校区域协作成为解决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
学校区域协作通过资源整合和经验分享,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学校区域协作的意义学校区域协作可以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同时,学校区域协作还可以推动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学校区域协作的目标学校区域协作的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资源共享、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等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的均衡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学校区域协作还要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4. 学校区域协作的内容学校区域协作的内容应包括教育资源共享、教师交流与培训、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科研与评估等方面。
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如教材、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等,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交流与培训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此外,课程改革与创新是学校区域协作的重点,通过合作开发新课程和实施教学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育科研与评估可以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评估结果的反馈,不断改进教育工作和教学方法。
区域多层次、主题式“同课异构”联校教研的过程与价值
区域多层次、主题式“同课异构”联校教研的过程与价值 一、概况“同课异构”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研究主题,根据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情和课程资源而进行的多元化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方式。
由于其兼有教学的问题性、类比性和参与性特点,这一教学研究方式在我国许多地区的许多学校都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
常州市中小学主题式“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方式立足校本,坚持科研主导,体现多样性,鼓励创造性,经过“尝试—研讨—改进”的多次反复与多年磨合,其有别于个别学校参与的联校教研区域联动模式已经初步成型,成为常州市基础教育近几年来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教学研究方式。
常州市中小学主题式“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是一个由一个学校承办、区域多校联动参与、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专业支持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它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关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既着眼于课程理论的视角和宏观目标的把握,又能够引导广大教师共同寻找破解问题的具体策略,因此,它是一种以行动研究为基础、比较研究为方法、同伴互助为桥梁、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研活动新模式。
二、主要内容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每学年精心组织大规模“同课异构”主题式教研活动一次,纳入常规教研活动系列。
活动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相关学校具体承办。
其他学校借鉴市教科院组织活动的经验,自由组合展开区域“同课异构”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
学 部研 讨 主 题参与学校小学基于教材研读、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大市范围四所小学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大市范围七所公办初中高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实践新课程能力,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大市范围八所高中其他改善教学方式,促进自主学习大市同类学校——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 n o v a t i o n H e r a l 播 a ■
构 建 多层 次 多 角 度 的 区校 合 作 模 式 的 尝 试 与探 索 ①
高 艳 丽 ( 吉林工 商学院 传媒 艺术 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6 2)
.
摘 要: 区校 联 建 是 加 快 区域 经 济 发 展 , 高 校 服 务 社会 的 重 要 途 径 , 也 是 地 方 高校 人 才 就 业 培 养 的 一 种 良 好 社 会 实 践 方 式 。 本 文 以 吉林 工 商学 院传媒 艺术 学 院与其 所在社 区 的“ 区校联 建 ” 的 实 践 尝 试 的 分 析 与 总 结 ,试 图 探 索 出一 条 地 方 高校 毕 业 生 就 业 培 养 的途 径 。 关键 词 : 地方高校 区校合作 就业培 养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3 ( a ) -0 0 7 1 -0 1 区校合 作是区政 府 加快 经济发展 , 高
须具 备 较 好 的 沟 通 协 调 能 力 、 组 织 管 理 能 力、 策划宣传能力等等 , 从 理 论 水 平 到 业 务 能 力乃至公关 礼仪等 诸多方面 , 都 亟 待 进 步提高。 提 高 的 途 径 恰恰 需 要 具 有 较 高 学 识水平的 师资对其 进行培训 , 如 选 择 外 聘 专家进行一 两次讲 座 , 从 经 济 价 值 和 社 会价 值都不是长 远规 划。 而 选 择 高 校 与其 进 行 长期 合 作 , 建 设 起 社 区 干 部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培训 基 地 , 常 年 定 期提 供 培 训 服 务 应 该是 一种长远 战略意 义的选择 。 而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作 为 社 区 唯 一 一所 地 方 高 校 , 又 因 其 学 校性 质 , 具 有 大 量 的 企业 管 理 、 传 媒 宣 传、 公 关礼 仪 等 方 面 的 大量 师 资 , 完 全 能够 满足 社区干部 文化素 质教育培训 的需求 。 所 以, 经 双 方 协 商 决 定 在 我 学 院 建 立 绿 园 区政 府 首 家 社 区干 部 文 化 素 质 教 育培 训 中 心, 学 院将 以传 媒 艺 术学 院 为 主 , 整 合 全 院 教 师 资源 , 根 据 区 政 府 的 需 要 定 期 开 展 社 区干 部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培训 工 作 , 提高社 区 干部素质 , 为绿 园 区 社 会发 展 服 务 。 在 合作 的五年里 , 传 媒 艺 术 学 院 每 年 都 为 绿 园 区 社 区干 部 进 行 了《口语 交 际 艺 术 》 Ⅸ 社 交 礼 仪》 组 织 行 为 学 》 公 共 关 系 学 》 《档 案 管 理》 应 用 写 作 《 计 算 机 操 作 等 等 课 程 培 训, 是 社 区干 部 文化 素 质 有显 著 提 高 , 使 区 政 府 能够 顺 畅 开 展 社 务 工 作 , 达 到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2. 2 创建 传 媒 艺术 学 院大 学 生 实 习实 训基 地 传 媒 艺 术 学 院 是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的 一 个 分院 , 现有文秘 、 新 闻采 编 与 制 作 和 广 告 设 计 与制作三个 专科专 业和广告学 、 动 画设 计 两 个本 科 专 业 , 都 是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学科 。 培 养 应 用 型 专 业 人 才 必 须 走 产 学 结 合之 路 , 建立社会实训实习基地迫在眉睫。 那 么首 先 和 所 在 社 区 建立 区 校 合 作 应 该是 个捷径。 长 春 市 绿 园 区 共 有 五 个 街 道 办 事处 , 三个 乡镇 和 1 0 0 0 余 家企 事 业 单 位 , 与 学院地缘近 , 实 习 便 利 。自2 0 0 8 年, 根 据 学 院专 业 需 要 , 建 立 了以 绿 园 区 街 道 办 事 处 、 乡镇 和 档 案 局 为主 的 实 用有 效 的 大 学 生 实 习基地群 。 合 作 共 建 了 春 城 大 街 街 道 办 事 处 档 案 局 等 八 个 文 秘 和 新 闻 专 业 实 习 基 地; 与 十 家 广 告 公 司 合 作 建 设 了 广 告 专 业 实习基地 , 与 一 家 合 资 动 漫 产 业 园建 立 了 动画设计专业 实 习实训基地 , 为 学 生 搭 建 了 社 会 实 习就 业 平 台 , 培 养 了学 生 社 会 实 践能力, 推 动 了学 院 教学 改 革 发 展 , 提 高 了 毕业生就内容
2. 1 创 建 绿 园 区政 府 社 区 干部 文 化素 质教 育 培 训 基 地
借 助吉 林工商学 院 的师 资优势 , 结 合
绿园区社 区干部队伍 实际 , 有 针 对性 地 定 期 开 展培 训 , 提 升 社 区 干 部 队 伍 理论 知 识 、 业务能力 、 公关 礼 仪 等 方 面 的 整体 素 质 。 绿 园区现有社区十部3 0 0 余人, 干 部 整 体素质参 差不齐, 大 多是 4 0、 5 0 下岗职工 , 史化素 质不高 ; 又 闭社 区T作常年要和 } 上 区居民打交道 , 除 了 行 政事 务 以外 , 日常 工 作火 多要解决社 【 : 居 民的 家 长里 短 、 邻 里 纠纷 、 老 弱 病 残等 生 活 琐事 , 会遇 到 社 会 百 态众生 相 。 所 以 这 就 要 求 作 为 社 区 干 部 必
展, 探索 出 一 条 可 行 性 途 径 。
1 区校 合作 工作 的基本 原则与思路
区 校 合 作 工作 要 以 建 设 培 训 服 务 基 地 和 实习实训基 地为载体 , 以 整 合社 会 和 学 校资 源为核心 , 以 开 展 多 种 形 式 的 联 建 活 动为重点 , 按照“ 资源共享 、 双 向 互动 、 合 作 共 建、 实现双赢 ” 的 原则 , 紧 密 结 合 各 自实 际, 充 分 发 挥 区政府 的 区 位 管 理 优势 , 合理 利 用 吉 林 工商 学 院 传 媒 艺 术 学 院 的 智 力 和 人才 资 源 , 打 破 条块 分 割 , 各 自为 政 的 工 作 局面 , 不 断 加 强交 流 协 作 , 在 培训 服 务 基 地 建设 、 实习基地建设 、 党 建 团 建 等方 面 , 形 成 条块 结 合 , 多 层 次 多 角 度 联 动共 建 的 新 格局。 并不 断拓宽 合 作领 域 , 创 新 合 作 方 式, 搭建合作平台, 积极探索“ 区 校合 作 ” 的 有 效 机 制 和途 径 , 为 加 快 实 现 街 区 与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的深 度 合 作 奠 定 坚 实 基 础 , 为 真 正 实 现 市 区与 域 内 外 高 校 院 所 的广 度 合 作 创 造 有 利 条件 。
校 服务社 会的重要途 径。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是 长 春 市 绿 园 区唯 一的 一所 本 科 院校 , 自2 0 0 7 年 开始 , 学 院 的 传 媒 艺 术 学 院 和 区政 府 开 展 了“ 区校合作” 工 作, 双方 本 着 优 势 互 补 、 平等互利 、 共谋发 展的原 则 , 经友好协商 , 就 街 区干 部 培 训 、 大学生实习 、 志愿 者 服 务 和 就 业 服 务 等 工 作 合 作 达 成 框 架 合 作 协 议。 使 学 院 智 力 资 源 为 绿 园 区 经济 发 展 服 务, 区政 府 为 学 院 培 养 人 才 服 务 , 实现 绿 园 区 经 济 社 会发 展 , 学 院 培 养 合 格 人 才 的 双 赢, 具 有 非 常 重要 战 略 意 义 。 把这 样 的 合 作 经验 与 各 地 方 院 校 进 行 交 流 , 共 同 为 高 校 人才 培 养 和 毕 业 生 就 业 以 及 区域 经 济 的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