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PPT参考
和发展
3、解决矛盾的方针:周恩来提出“
”方针,呼
吁各国加强合作。
4、会议性质: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5、结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21/3/10
授课:XXX
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1949年中10国月人1日民新政中治国协成立商以会什议么来代替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
2、《以中什国么人来民代政替治宪协法商?会议共同纲领》
缅甸总理吴努
会议期间各方人士纷纷请周总理签名留念
周恩来“求同存异”这一方针的提出,在 当时及其后来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中国和很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大大改善 中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世界: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 以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1/3/10
授课:XXX
1.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5.第朝一鲜天民主,主毛义泽人东民就共向和国全世界宣告: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本政府为7.代波兰表人中民华共人和民国共和国全国人
民的唯一合法政府8.。蒙古人民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凡0.愿阿遵尔巴守尼平亚等社、会互主利义人及民相共互和尊国重领土
3、新中国初期,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 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 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 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 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 路。”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第3课_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 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 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 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 一个条约。
请问: 资料图片反映 了哪两个国家 的外交场景? 两国签订了什 么条约?有什 么意义?
—中国和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 —打破孤立封锁, 巩固中苏团结
宪法规定
1、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国家。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方人民代表大会制)。
毛泽东当选为 国家主席
周恩来被任命 为国务院总理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文件内容 选举国家 领导人 意义
回想过去,关注当今,瞻望未来,你 对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发展有什么感触或 体会?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 谋略。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弱国无 外交”。 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实后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
外交是妥协的艺术,要有“宽容大度”的气质。
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
万隆会议
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 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我国政府派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出席 会议。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 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与会 共29个国家。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会议的召开:时间1955、4 地点 印度尼西亚 万隆 中国政府代表 周恩来 2、会议的性质: 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
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 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3课 新中国的的内政与外交
如果中国的龙,印 度的水牛,埃及的人面 狮,缅甸的孔雀,泰国 的白象,越南的蛇,菲 律宾的老虎,印尼的公 牛团结一致,必将国际 殖民主义粉碎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 复。 • ——吴努 •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 峰造极。 • ——一个美国记者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闭幕式上发言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臧东艳
一、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背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大规模展开,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立法机构: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 内容 • 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 国家的根本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 意义: •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 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首次提出 • 1953年12月 中国与印度 •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的会议 3.方针: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 4.意义
新中国的态度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3.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亚非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1、在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中,利用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45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感知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第一部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历史知识的学习,把握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完成14页“材料阅读”和“自我测评”。
2、新课: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其中心任务是什么?(2)、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为宪法是我国要根本大法。
这部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部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类型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现,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每课一得”)(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有哪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新中国的外交(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国际环境如何?(讨论)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题: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材料题: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阅读材料材料一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七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材料二五时五十五分后会。
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列欢呼,暴风雨般鼓掌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的欢呼声持续了五分钟。
请回答:(1)材料一中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伟大的文献”?你能说出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吗?2.阅读材料这个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举办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五大洲12个国家的100多位政要和专家学者。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也表达了几近相同的观点:“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甚至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发扬五项原则的精神。
”请回答:(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2)为什么这个研讨会能吸引这么多政要、专家学者?你怎样理解舒尔茨和霍克据所说的话?3.阅读材料材料一对于亚非会议,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
它通过报刊等宣传机器来贬低会议的意义,硬说亚非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的悲观论调,企图煽动一些国家在会内制造难题,使会议达不成协议。
会议前夕,195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将向国会要求通过“援助”的新计划,妄想以“经济援助”为饵,诱使某些国家上钩,听从美国的指挥。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答案:二、(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需要。([提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产生 的影响去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其中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内容,已 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都会发挥它的作用。对于处理国际争端仍会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精神。涵义 是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 谊。 (4)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其它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3 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目录导航
学习目 标 讲授新
课 课堂小 结 课堂演
练
学习目标
1、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 史实。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观看纪录片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件3 北师大版
复习提问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从此站起来,成 为新国家和新社会的主人,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的权力得到了保障,《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人民利益的宪法。而新中国却遭受到了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但这并没有阻拦住中 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让我们共同来目 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风采!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八年历史下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历史下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导学案及习题答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政史地备课组时间:2012-02学习目标1.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3.通过对第一部《宪法》的学习,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3、问题:(一)1.知道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性质。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3.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发言表现了“民主精神”。
(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三)小组交流(2分钟)讨论—展示—交流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4)三、归纳与点拨四、检测与反馈: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6.下列不属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内容是()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坚持“一国两制”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8.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A.独立自主B.“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会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在()A.1953年12月B.1954年6月C.1955年4月D.1956年8月10.万隆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印度B.缅甸C.印度尼西亚D.罗马尼亚11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0年3月在北京同时召开。
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件 北师大版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 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
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
3.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 团结而不是来吵架 的,中国代表团是 来求同而不是来立
异的,我们的会议
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成为万隆会议 的原则,这里的“同”和“异”各指的是什么?
“同”指各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政治 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选举国家 政府主席:毛泽东 领导人 意义 筹建新中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 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周恩来总理(左二)与印度总理
尼赫鲁(左三)举行会谈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二、 1.提出: 1953 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 印度 政府代表 和平 谈判时首次提出, 1954年6月周恩来 总理访问印度 。 共处 缅甸 时共同倡导。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侵犯 五项 2.内容:“三互两平” 互相 、互不 。 原则 互不 干涉内政 、 平等互利 、 和平共处 。 3.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国 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55年4月,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 三、 1.召开: 万隆 2.内容 主题:讨论保卫 和平 、争取 民族独立和发展 会议 民族经济 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周恩来 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意义 :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 亚非 国家自己举行的 国际会议。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一届全国人大
1954年9月
2015年3月3日起,
“两会”在京召开。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 大) 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的简称。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 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 上,“外交”同“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 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 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 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 在地上办外交呢?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内政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大 4(.会1)议通内过容《:中第类华一型人部民的社共宪会和法主国。宪义法》。
(2)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5.宪法内容: 6.宪法地位: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
(2)确立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②权力机关:各级人大 民主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文件 《共同纲领》
内容 国名;国家性质
地位
临时宪法
会议 第一届政协
时间
194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印度前总统纳拉亚南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 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 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为什么说新中 国第一部宪法 的颁布是全国 各族人民长期 奋斗的结果?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 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简述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具体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平、 独立、发展问题—会议主题)。 “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 路不同。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到达万隆机场 受到热烈欢迎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为什么说周恩来的 发言体现了“民主 精神”呢?
小组 讨论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 国第一部宪法的确定,为我国确立 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基础,也说明 了我国已从人治走向法制,从专制 走向法制的具体过程。“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新中国 在万隆会议上取得重大成功,赢得 了大批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从 而打开了国际封锁的外交局面。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会议的召开:时间 1955、4 地点印度尼西亚 万隆 中国政府代表 周恩来 2、会议的性质: 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
的国际会议
3、会议的主题:
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周恩来对万隆会议最大的贡献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的“同”指的是什么? “异”指的又是什么?
会议 新中国第一部宪 意义 提出过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会议的性质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会议的主题 “求同存异”
谢谢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毛泽东当选为 国家主席
周恩来被任命 为国务院总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
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代表的谈判 中,首次提出。②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 印度和缅甸时共同发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周恩来对万隆会议最大的贡献: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加强团结合作, 从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的意思:“同”,共同关心的国 际问题(和平、独立、发展问题—会议主题) 。 “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万隆会议的影响:
1、中国和很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 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后的国际 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1950-1952
巩固政权
内政、外交 成就(建国 初期)
抗美援朝
1950-1953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1954、9 召开时间 1949、9 北平 北京 地点 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性质,发展道路 文件内容 国家根本些重大成就?
①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和印度、缅甸联合发表。 ③1955年4月,周恩来代表参加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案背景: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感受国家实力的增强与周恩来的外交魅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是中考的重点、热点。
训练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教学课题:《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材分析:《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在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是承上启下的内容,由于新中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稳定了政权才有了这一时期内政与外交方面的成就,进而又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一个很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情景再现,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方法:1、互联网搜索教学,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信息化探究教学;2、情境教学法,采用情景再现,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3、问题教学法,根据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课前准备:1、搜索相关资料、视频音频文件,制作课件2、做好学生课前指导,尤其是情景再现的指导(一)复习式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新中国通过稳定物价、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国家政权。
政权的巩固就为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二)讲授新课(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第一个子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思考以下几个问题: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颁布的时间?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学生考虑回答后,教师讲解有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结合本目中课文中的“想一想”与“每课一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件 北师大版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 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 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 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 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 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 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 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为什么说1954的宪法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 “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 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 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这种卑鄙的伎俩,不会影响中英 两国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 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 力量阻挡不了的。
外交: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 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 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 ‘马路’呢?”周总理不假 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 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 路。”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 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 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 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 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 "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 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 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 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A、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建国初期我国内政和外交领域有 哪些重大成就?
①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和印度、缅甸联合发表。 ③1955年4月,周恩来代表参加万隆会议,提 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及会议的圆满成功
这里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
异:
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处境不同
“求同存异”的含义?“同”和“异”指 的是? 在国际关系中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 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权 力机关)。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被迫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主要有: 1842年《南京条约》 共同探究
1895年《马关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昨 日 的 思 考
由此可见中国 在近代历史上 的外交特征是 什么?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外交”和“屈辱”是一对 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 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 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 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3、内容及意义:
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是在哪年提出来的?
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 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 次提出。 ②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 度和缅甸时共同发表。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执教者:张亮灌南县长茂中学教材内容:本课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政与外交。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从法律上巩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赢得了亚洲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执教对象:灌南县长茂中学八(1)班一、课程标准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以法治国的必要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比较法、模拟场景法、讨论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法、学生自主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到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搜集、查阅、整理资料,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 2、主要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响应: 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发 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将其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探究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 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 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 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 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 特征是什么?
和发展民族经济。
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6、周恩来“求同存异”这一方针的提出,在 当时及其后来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影响)
中国:中国和很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大大改善 中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世界: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 以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议期间各方人士纷纷请周总理签名留念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地位: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 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 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 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 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平等、协商、求同存异
P18
想一想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观点,一 方面肯定了各国的处境不同、政治制度 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有将自己的观 点强加于人,即“存异”;另一方面又 呼吁各国从为反对殖民主义、保卫和平、 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利 益出发加强合作,即“求同”。因此, 说周恩来的发言体现了“民族精神”。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 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 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 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 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 路。” 新中国初期,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 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 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 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 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2、大会一致选举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1954、9 召开时间 1949、9 北平 北京 地点 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件内容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选举国家 政府主席:毛泽东 领导人 筹建新中国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5、为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是如何应对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 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 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所提出的 “求同存
异”方针,你知道亚非国家同与异有哪些吗?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 也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最根本 特征。
3、意义:
世界:在协调国与国的关系,处理国与国之间争 端以及其他国际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成为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为新中国打 开外交局面,赢得有利的周边环境,促进了中国外 交事业的发展。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 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
“周恩来的这一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 表现了民主精神”
——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观点,肯定了各国的处 境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有把自己的观 点强加于人;是为呼吁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 结与合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意义
新中国成立第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 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P19 材料阅读
新中国宪法是我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前赴 后继、艰苦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它巩固 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以及建国后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胜利成果,为今后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 建设指明了方向。
你知道是神马历史事件吗?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会议的召开:时间1955、4 地点 印度尼西亚
中国政府代表 周恩来 2、会议的特点: 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3、会议的主题:
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 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万隆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4、会议的矛盾
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 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 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 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 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 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 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 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 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 中首次提出。
2、主要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国际 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 际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
有没有自己的宪法?
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一、新中国第人民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人大代表们在审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毛泽东在审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内容: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 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