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PPT参考
和发展
3、解决矛盾的方针:周恩来提出“
”方针,呼
吁各国加强合作。
4、会议性质: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5、结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21/3/10
授课:XXX
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1949年中10国月人1日民新政中治国协成立商以会什议么来代替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
2、《以中什国么人来民代政替治宪协法商?会议共同纲领》
缅甸总理吴努
会议期间各方人士纷纷请周总理签名留念
周恩来“求同存异”这一方针的提出,在 当时及其后来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中国和很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大大改善 中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世界: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 以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1/3/10
授课:XXX
1.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5.第朝一鲜天民主,主毛义泽人东民就共向和国全世界宣告: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本政府为7.代波兰表人中民华共人和民国共和国全国人
民的唯一合法政府8.。蒙古人民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凡0.愿阿遵尔巴守尼平亚等社、会互主利义人及民相共互和尊国重领土
3、新中国初期,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 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 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 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 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 路。”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教案范文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内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3.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内政改革的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内政改革对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 教学目标: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过程。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外交关系的演变。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外交策略的调整。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过程。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外交政策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主要内容、意义。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评价、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外交成就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外交成就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章:新中国的外交困境与挑战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主要内容、原因。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应对策略、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背景。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外交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外交政策集中于恢复与前帝国主义国家的正常关系,于是乎在1951年,恢复与美国正常关系,新中国也加入了联合国,并重新建立了与东欧国家的友谊关系,这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舞台,并正式成为一个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也极大地帮助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另外,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即同苏联建交,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这一政策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变化。
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从恢复与世界先进国家正常关系走向了“一边倒”,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向了“统一战线”,从全面友好走向了“反对美帝国主义”,这些都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内容。
尽管中国外交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着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依靠自身力量,把自己置于中心,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原因。
四、总结
总之,中国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到现在的“互
利合作”,中国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
的角色。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2、它是如何提出并确立?
1953年 首次提出 1954年 正式提出
3、提出的影响是什么?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周恩来与万隆会议(1955)
1、从参加国看这次会议有什么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
2、会议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被迫 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主要有:
昨 由此可见中国 日 在近代历史上 的 的外交状况如 思 考 何?
共同探究
1842年《南京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 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 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 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 度翩翩,内政和外交领域有哪些 重大成就?
①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53年12月,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和印度、缅甸联合发表。 ③1955年4月,周恩来代表参加万隆会议,提 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二、新中国的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 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 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快速浏览课本16页大字第二段,提炼要点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新中国的外交
8、重大外交活动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 军;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 千年首脑会议,会议期间,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 国安理会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 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为积极建立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 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2)1955年周恩来参加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参加的亚 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同”: A.历史遭遇:与会各国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 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B.目标任务: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 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异”: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3)“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 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 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
时间 国家类型 指导方 针 原因 影响
中国坚定地站 20世纪50年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主要是苏联、 代 “一边 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 边,从而使新中国 东欧等社会 (新中国成 倒” 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 在保卫胜利果实、 主义国家 立初) 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维护独立与主权斗 争中不致于孤立 和平共 20世纪50年 处五项 主要是亚非 代 原则、 拉新兴民族 中期至60年 “求同 独立国家 代末 存异” 方针 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 中国本着和平 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 共处五项原则与20 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 多个国家建交,大 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 大改善了中国在国 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 际上的处境,提高 立。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是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以及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
下面是对这三条外交方针的理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在外交
事务中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独立自主意味着中国坚决维护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拒绝任何国家干涉内政的行为。
和平
外交政策意味着中国坚定追求和平,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
决争端和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和平稳定的局面。
2.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这一方针强调了中国争取国际
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
国际舞台上倡导和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坚持平等对话、
相互尊重,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合作,以达到获
得国际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目标。
3.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中国对于全球
共同发展的承诺。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主张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公平和包容发展,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机构和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
做出贡献,努力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三条外交方针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承诺。
通过奉行这些方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的权益,推动多
边合作,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倡导和平外交、坚持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并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进步与发展。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提出的 “求同存异”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这里的“同”和“异”各指的是什么?
“同”指各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 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 心的问题。 “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 道路、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二、新中国的外交: 2、万隆会议 ——1955年,求同存异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学习目标: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 万隆会议的史实。
新墩中心学校:陈强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1950-1952
巩固政权
内政、外交 成就(建国 初期)
抗美援朝
1950-1953
一、 新中国的内政
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筹建新中国 通过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播放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相关资料,思考问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 9 5 4 颁宪法, 一届人大一次会, 社会主义是方向, 根本制度人代会。 和平共处五原则, 打破遏制朋友汇, 万隆会议周恩来, 求同存异放光辉。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制止 制度。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万隆会议会场(1955年4月)
历史的数字
18 69 13
18
这个18,是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18分钟的 补充发言。 为了把万隆会议的方向扭转到团结合作的正 确轨道上来,同时树立新中国真诚友好的形 象,周总理临时决定把原来的发言稿印发给 与会代表,并利用19日中午的休息时间,亲 自赶写了一则补充发言。下午4时45分至5 时03分,一共18分钟,周总理站在了万隆 会议讲台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一章第1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 的机构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一章第2条
宪法内容: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 行使权利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
周总理在机场检阅缅甸仪 仗队。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955年4月,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 隆举行会议。 内容: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 经济…
会议中“不和谐的音符”
万隆会议旧址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 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题: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材料题: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阅读材料材料一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七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材料二五时五十五分后会。
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列欢呼,暴风雨般鼓掌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的欢呼声持续了五分钟。
请回答:(1)材料一中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伟大的文献”?你能说出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吗?2.阅读材料这个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举办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五大洲12个国家的100多位政要和专家学者。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也表达了几近相同的观点:“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甚至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发扬五项原则的精神。
”请回答:(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2)为什么这个研讨会能吸引这么多政要、专家学者?你怎样理解舒尔茨和霍克据所说的话?3.阅读材料材料一对于亚非会议,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
它通过报刊等宣传机器来贬低会议的意义,硬说亚非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的悲观论调,企图煽动一些国家在会内制造难题,使会议达不成协议。
会议前夕,195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将向国会要求通过“援助”的新计划,妄想以“经济援助”为饵,诱使某些国家上钩,听从美国的指挥。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答案:二、(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需要。([提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产生 的影响去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其中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内容,已 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都会发挥它的作用。对于处理国际争端仍会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精神。涵义 是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 谊。 (4)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其它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3 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目录导航
学习目 标 讲授新
课 课堂小 结 课堂演
练
学习目标
1、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 史实。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观看纪录片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件3 北师大版
复习提问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从此站起来,成 为新国家和新社会的主人,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的权力得到了保障,《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人民利益的宪法。而新中国却遭受到了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但这并没有阻拦住中 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让我们共同来目 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风采!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八年历史下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历史下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导学案及习题答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政史地备课组时间:2012-02学习目标1.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3.通过对第一部《宪法》的学习,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3、问题:(一)1.知道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性质。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3.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发言表现了“民主精神”。
(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三)小组交流(2分钟)讨论—展示—交流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4)三、归纳与点拨四、检测与反馈: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6.下列不属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内容是()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坚持“一国两制”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8.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A.独立自主B.“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会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在()A.1953年12月B.1954年6月C.1955年4月D.1956年8月10.万隆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印度B.缅甸C.印度尼西亚D.罗马尼亚11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0年3月在北京同时召开。
初二历史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试题
初二历史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试题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一子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的内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上千名人民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可知,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选C。
【考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性质和意义。
2.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A.独立自主B.“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二子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内容:“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D。
A选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选项是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
C选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政策。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3.万隆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印度B.缅甸C.印度尼西亚D.罗马尼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周恩来与万隆会议史实的识记。
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件 北师大版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 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
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
3.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 团结而不是来吵架 的,中国代表团是 来求同而不是来立
异的,我们的会议
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成为万隆会议 的原则,这里的“同”和“异”各指的是什么?
“同”指各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政治 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选举国家 政府主席:毛泽东 领导人 意义 筹建新中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 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周恩来总理(左二)与印度总理
尼赫鲁(左三)举行会谈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二、 1.提出: 1953 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 印度 政府代表 和平 谈判时首次提出, 1954年6月周恩来 总理访问印度 。 共处 缅甸 时共同倡导。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侵犯 五项 2.内容:“三互两平” 互相 、互不 。 原则 互不 干涉内政 、 平等互利 、 和平共处 。 3.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国 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55年4月,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 三、 1.召开: 万隆 2.内容 主题:讨论保卫 和平 、争取 民族独立和发展 会议 民族经济 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周恩来 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意义 :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 亚非 国家自己举行的 国际会议。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一届全国人大
1954年9月
2015年3月3日起,
“两会”在京召开。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 大) 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的简称。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 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 上,“外交”同“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 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 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 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 在地上办外交呢?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内政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大 4(.会1)议通内过容《:中第类华一型人部民的社共宪会和法主国。宪义法》。
(2)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5.宪法内容: 6.宪法地位: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
(2)确立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②权力机关:各级人大 民主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文件 《共同纲领》
内容 国名;国家性质
地位
临时宪法
会议 第一届政协
时间
194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印度前总统纳拉亚南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 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 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1.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提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2.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提示:新中国成立前后,确立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保加利亚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3.简述新中国在六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提示: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
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
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4.简述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提示:(1)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世纪之交,中国与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
中国还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了金砖国家机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丰富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5.简述新中国的外交贡献。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教案范文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内政改革的认知,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内政改革的意义,培养其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新中国内政改革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内政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内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内政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等。
2. 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等。
3. 内政改革的意义:解放生产力、巩固政权、促进社会公平等。
五、教学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内政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主要实践。
2. 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培养其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外交实践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外交实践及其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交实践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外交政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等。
2. 新中国的主要外交实践:参加万隆会议、与美国关系正常化等。
3. 新中国外交的意义:提升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等。
五、教学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的外交实践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该政策旨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相处、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中国认为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这些原则,并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2.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该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不说服别国效仿中国模式,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开放的对外政策
该政策旨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正在推进一系列国际合作,以促进文化、科技、教育和贸易等领域的交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件 北师大版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 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 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 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 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 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 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 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为什么说1954的宪法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 “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 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 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这种卑鄙的伎俩,不会影响中英 两国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 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 力量阻挡不了的。
外交: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 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 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 ‘马路’呢?”周总理不假 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 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 路。”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 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 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 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 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 "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 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 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 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A、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内容部分)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 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15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课程标准: 1、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 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 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 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 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意义: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 的宪法【性质】; 这部宪法是我国人民一百多年 来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 以及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 设的新胜利,是我国人民巩固 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和建设的有力武器。是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 的宪法,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 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强国的纲领。
选举国家 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两会”时间要早。 领导人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意义 类型的宪法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图为第一任大使罗中向毛泽东递交国书后,与我国领导人的合影。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 民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图为党和国家领导在第一届人 大会议主席台上的情景。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 、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
2、地点:北京
3、性质:最高权力机构 4、内容: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 环境,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
2、提出:
3、内容及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审议批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
2、地点:北京
3、性质:最高权力机构 4、内容:
宪法的制订(性质、内容、历史意义) 选举国家领导人
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
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 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 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 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 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建国初期我国内政和外交领域有哪些重大成就?
①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和印度、缅甸联合发表。 ③1955年4月,周恩来代表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 异”的方针。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1949、9 、9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195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召开时间 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 北平 北京 地点 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 X届X次会议。“两会” 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要文件 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 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 文件内容 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 环境,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
2、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年提出来的?是 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
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 ②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共 同发表。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及会议的圆满 成功
1955年4月17日 至25日,亚非国家在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 行会议,我国政府派 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 出席了会议。会议期 间,周总理多次发言 和发表声明、谈话,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 针,对亚非会议的成 功起了积极作用,促 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 的团结和合作。
1955年4月17日至25日,亚洲和非洲一些国 家在印度印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亚非会议,通称万 隆会议。这是周恩来总理在作大会发言。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的召开(时、地、国、人)
会议性质: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 际会议
2、会议的中心议题及矛盾
会议的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 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地国家所接受, 成为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
大日 一 国内 九 的瓦 五 地国 四 位际 年 参会 四 加议 月 国。 , 际这 周 会是 恩 议中 来 ,国 率 并第 中 起一 国 了次 代 积以 表 极世 团 作界 出 用五 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