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教学与国学素养的培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相比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和忽视。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进行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优势与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实践探讨与研究展望,旨在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建议,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1.2 研究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精华。
而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国际交流至关重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同时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两者的融合方式和实践效果,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 正文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包含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艺术、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诗词歌赋、艺术传统等多个方面。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忠孝、礼仪、廉耻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规律和养生之道,强调顺应自然、淡泊名利、修身养性。
道家思想的核心在于顺其自然,追求内在的深层次的幸福和满足。
佛家思想源远流长,提倡舍我求大、克己奉公、戒律清净。
佛家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为人们提供了解脱生死、追求心灵宁静的道路。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和培养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和培养一、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正因如此,在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灵性就应该是核心的任务。
所谓灵性,其实就是感悟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能读懂文章的大意,而且要对文章进行深刻挖掘、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的主旨有透彻的理解。
然而文学是人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与刻画,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去感悟文章的深刻含义,更应让学生借助于对文章的感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对于语文教材中文质并任美的文章,除了使学生体悟文章的语言美、高雅、韵律美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必须使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例如延聘《庐山的云雾》一文,除了使学生反反复复背诵文章,还要使学生利用文章的叙述,想象那迷人的意境,然后依文作画,使学生体悟小自然的美丽,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并使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重现云雾的美是因为他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爱好。
这样逐层深入细致地鼓舞,鼓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鼓励至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多样学生的思想,引起学生的思索与积极探索,培育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将就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就是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惨烈,生活对每一个人的考验将就是严苛的。
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就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与得天独厚的家境,并使他们意志虚弱,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鉴于这一点,语文老师应当融合语文课的特点,有意识培育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忍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表现人顽强意志的文章很多,但《军神》一文堪为典范。
在讲授此文时,我先让学生反复研读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做手术的细节描写部分,学生先是流泪,继而是深思,最后他们终于悟出了坚强的毅力是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重要保证。
另外,针对现代学生讨厌顺境,不愿失利这一普遍现象,在讲授《卧薪尝胆》一文时,重点讲诉了越王勾自轻直面吴王的公然责骂而整体表现出的忍耐力,并说学生这种忍耐力正是他日后成就大业的条件。
论提升师生国学素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2 ) 在 教 材 设 计 中体 现 对 外 文 化 交 流 的 主 题 , 积极主动地 向 世 界 介绍 中国传 统优 秀文化 。 大 学 外语教 材 应 当适 当强化 中 国文化 元 素 .改 变 目的语 文 化一 家独 大的 强势地 位 。 例如, 可 以在介 绍 西方 文化 的 同时 , 将 其
3 ) 在 大学 课程 设 置 中增 加 中 国传 统 文 化 元 素 , 强化 学生 的
民族 传统 文化 意识
题。 教 学过 程 中片 面单 纯地 以 西方文 化 的单 向输 入 为主 。高校 外 语教 材 中涉及 中国传 统 文化 的 内容微 乎 其微 . 不仅 学生使 用外 语 统 文 化 的 渠 道 。 表 达 中国文 化 所特 有 的 事 物 、 现 象或 观 念 的 能 力极 其 欠缺 , 就连 外 语 教 师 可 以 和 汉语 言 文 化 等 专 业 的教 师 开 展 多 渠道 合 很 多教 师 对 中 国文化 在 外语教 学 中的重要 性 也 未给 予 充分 重视 。 作, 引导 学生 阅读 中 国文 化 的英 译 读本 。 或推 荐 相 关题 材 的 电影 很 多专业 没有 开设 与 中国文化 相 关 的课程 . 甚 至在 很 多高校 连 最 等 方式 , 多渠道 拓 宽学 生跨 文化 学 习途径 。 基 本 的 大学语 文课 程 也给 取 消 了 中国文化 处 于“ 失 声” 的弱 势 地 总之 。 大 学外 语教 学应 当找 准 自己 的定 位 , 在教 学 中强 化 中 位③ 国传 统 文化 元素 的 融入 , 增 强学 生植根 于 中国文 化 土壤 中的跨 文 而 中 国学 生学 习外语 的 重要 现 实是 , 学 习者是 植 根 于 中国 化 交际 能力 。 以教 师为 引导 . 以 学生 为主 体 , 在 教 材编 写 、 课 程设 文 化 的土壤 和 氛 围 中 ,必 须首 先要 熟 悉和 认 同 中 国的传 统 文化 . 置、 学业 考核 等 多方 面 强化 中 国的优 秀传 统 文化 元 素 , 以提 高 学 并 努 办培 养 用外语 表 达 自己母 语 文化 的跨 文 化 交际 能 力 , 只 有这 生 的跨 文化 交 际能 力 。 提 升 中 国文化 的 国 际影 响 力 。 样 才 能更 加 深刻 地 理 解 目的语 文 化 .强化 自 己的跨 文 化 学 习 意 参考 文 献 : … 1胡 文仲 文 化 与 交 际 『 M] 北京 :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版 社 识, 提 升 跨 文化 交 际能 力 。 刘 润 清曾 经说 过 : “ 学 习外语 时 . 完 全脱 99 4 ‘ 离母 语 是 不可 能 的。 语 言之 间有 些普 遍现 象 , 不 参考 母语 , 不 与母 1 语对比, 会造 成 莫 大损 失 。 ’ [ 2 ] 费孝 通 费孝通 论 文化 与 文化 自觉 【 M】 北京 : 群 言 出版社 三、 国 学文化 融 入大 学 英语 教 学的 途径 和 方法 2 00 7 大学 英语 教 学 的施教 者和 组 织 者应 当清 醒地 认 识 到 。高校 [ 3 】 许朝 阳 大 学 英语 教 学 导入 中 国文化 的构 想 Ⅱ l 河 北 学刊 外语 教 学承 担 着 向世 界 弘 扬 中 国传 统 文化 的 重任 。 中国 国际政 治 2 00 9 经 济地 位 的提 高和 国际影 响力 的 日益 扩 大 . 应 当伴 随 着 中国 文化 [ 4 ] 刘 润清 论 大 学外语 教 学 [ M] 北京 : 外 语教 学 与研 究 出版 软 实力 的提 高和 中国文 化 的对 外输 出。在跨 文 化 交流 中, 中 国人 社 1 9 9 9 . 1 所使 用 的英 语应 当体 现 中国的 文化 , 而 不是 英 美 国家的 文 化 。大 【 5 】 王 宗炎 语 言 学 和语 言 的 应 用 [ M】 上 海: 上 海 外语 教 育 出 9 9 8 学外 语教 学绝 不能成 为只偏 重 目的语语 言 和文 化 的教 学 。 而应 当 版社 1 成 为 中国传 统 文化 对外 输 出的 一 个重要 平 台。王 宗 炎曾 经指 出: 作者 简 介 : “ 跨 文化 交 际是双 方 的 交流 。 而不 是单 方 面 向一 方 面学 习。 ’ 而 将 李群 , 中国 劳动 关 系学 院 外语 教 学部 讲 师 , 研 究方向: 大 学 中国传统 文 化元 素 融入到 外 语教 学 中. 可 以使 学生通 过 对 两种 文 英 语教 学, 翻译 理论 与 实践 , 英语 国家社 会 与文化 。 化 的 比较 , 更 深刻 地 理 解 中 西方 文 化 的差 异 . 增 强 学 生 的跨 文 化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4.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培养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习实训力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英语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英语角、英语演,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英语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5.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
五、质量保障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教学质量。
2.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充分听取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3.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六、毕业要求
1.修满规定学分。
2.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
3.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要求。
本培养方案旨在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英语人才。
2.实践教学强化:加大实习实训力度,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竞赛、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3.第二课堂拓展:开展英语角、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英语教师,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5.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与国外高校的合作,选拔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面对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有必要进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研究,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相辅相成关系,并为学生们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更全面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互补性,旨在促进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体现,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2. 分析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揭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提升教学效果;3. 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需求和必要性,探讨如何有效整合两者,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4. 借助融合实践案例的分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评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效果,探究最优融合方式;5. 为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促进教育教学的综合发展与提升。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通过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需求,探讨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并借助实践案例从实际操作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人才,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新高度。
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中西文化的互补与共融,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议题。
英语课堂上灵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改善课堂环境,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在英语课堂上,可以使用内容丰富、视觉效果强烈的多媒体教学,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师可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诗词艺术以及饮食、服饰、娱乐等内容。
其次,借助国外英语文章,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学生可分析毛泽东的《论语》,剖析其中的哲学思想;学生可以以《红楼梦》为例,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外,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制作实物资料的活动来落实。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物资料,如扇子、项链、衣服以及文玩等,利用实物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图片、文字或临摹制作等形式记录自己学习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最后,学生可以利用演讲、讨论等形式谈论自己学习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帮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发挥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上就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好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方向培养方案
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方向培养方案以下是一个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方向的培养方案:一、学习计划:1. 英语语言文学基础课程:包括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文学理论。
2.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括英美文学史、英语诗歌与戏剧、英美小说等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
3. 教育学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理论和方法。
4. 教育实习:学生需要参加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理论和方法。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培养学生深入了解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品和批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能够进行有效的英语语言文学教学。
4.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应对教育改革和挑战。
三、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能力。
2. 作业和论文:学生完成作业和论文,评估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学的整体掌握情况。
4. 教学实习评估: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由实习导师评估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四、就业方向:1. 高中、初中英语教师:毕业生可以选择在高中或初中就职,担任英语教师,为学生提供英语语言文学教学。
2. 外语培训机构教师: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外语培训机构就职,担任英语语言文学教师,为学生提供英语培训。
3. 翻译、编辑工作: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翻译、编辑等工作,将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以上是一个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方向的培养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培养具备良好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专业课程设置1.英语语言基础课程: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英语语法和英语翻译等基础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英语表达和准确理解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英美文学、英语文化、英语会话和翻译等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3.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语言风格和交际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4.专业实践课程: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课程是必须的。
这些课程包括英语口译、笔译、演讲和写作等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实践能力,本专业采用了以下实践教学模式:1.课堂互动:教师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2.实践项目:通过在校外的实践项目中进行英语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3.实习机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实践和工作环境,本专业提供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来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评估与认证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本专业采用以下评估与认证机制:1.期中和期末考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素养是指对文学的理解、欣赏和创作能力。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培养文学素养对其职业生涯和个人修养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养文学素养的方法。
阅读经典文学阅读经典文学是培养文学素养的最基本方法。
经典文学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代表着某一时期的文化价值的优秀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经典文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启迪思维,拓宽眼界,提高修养。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简·奥斯汀的小说、狄更斯的长篇小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写作文学作品写作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如果要写作文学作品,可以参考经典文学,通过模仿和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除了小说和诗歌,英语专业学生也可以试着写一些剧本,尤其是原版和本土化的电影和电视剧本。
参与文学课堂讨论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通常会安排学生参与文学作品的讨论,例如讨论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戏剧和电影等。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批判和分析,与其他同学展开对话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取和评估不同观点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积累与他人的交往经验。
参加文学社团参加文学社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作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拓视野。
英语专业的文学社团通常会组织讲座、读书会、创作工作坊和活动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学到更多的文学知识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作成果。
总之,培养文学素养是英语专业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写作文学作品、参与文学课堂讨论和参加文学社团等方式,学生可以不断锤炼自己的文学欣赏和创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中国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课程标准
我国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一、概述1.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本科英语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国际化视野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需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 课程应加强对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 学生应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包括英文口语和写作的能力,以及熟悉国际标准的学术论文写作技巧。
三、语言技能1. 课程应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建设,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学习。
2.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真实英语环境下的交流活动,如模拟会话、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等。
四、文学与文化1. 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对英美文学和文化的深入了解。
2. 课程中应包括英美文学的经典作品,如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以及英美文化的历史、风俗习惯等内容。
3.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文化下的文学作品,培养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五、专业知识1. 课程应注重英语语言学和翻译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学生应具备对语言学理论和应用的综合理解,能够运用语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语言问题。
3. 增加翻译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是英语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 学生应参与英语演讲、辩论、写作比赛等实践活动,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 实习也是必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师队伍建设1. 课程标准的执行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
2. 学校应注重英语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 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推动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
八、结语1. 我国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国际间沟通的主要语言之一。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和艺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国人民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内涵丰富多彩,涉及到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科学技术等方方面面。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中和寡欲”等思想理念对于塑造中国人的品格和道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学作品如《论语》、《诗经》、《红楼梦》等,无论在文学价值还是思想内涵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中,对于塑造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英语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具有双重意义。
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认同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英语教学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了解中华传统思想,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心。
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国家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1. 选取适合的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首先需要选取适合的教材。
可以选择一些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民间传说、诗词等作为教学材料,通过这些故事和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也可以引入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资料,让学生通过英文的阅读了解中国文化。
2. 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跨文化比较的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中国传统节日和英美传统节日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终稿((2011-1)
英语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泛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双语方向的学生还应兼具备较强的法语或俄语或德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在教育、科研、文化和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涉外部门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或管理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相关学科: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三、专业主干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口语、基础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概论、英语学术论文特点与写作英法方向:综合法语、法译汉、汉译法英俄方向:综合俄语、俄译汉、汉译俄英德方向:综合德语、德译汉、汉译德四、主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专业实习,语言技能实践,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科研训练,军事训练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六、毕业条件最低完成170学分(课内)及8学分(课外)。
并且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七、选课说明与要求1、课程设置表中各模块选修课要求(1)通识类课程由三部分组成:思想政治与国防教育,必修16学分;体育、二外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分别限选2学分、10学分、3学分;基础通识类课程必须修满12学分,其中通识类核心课程限选6学分,根据英语专业的需要建议英语专业理科学生从自然科学与技术、文化传承、社会与艺术或世界文明四类核心课程中选三类,每一门类中各选一门课(2学分)。
建议双语学生从文化传承、社会与艺术课程、世界文明三类课程中每一门类中各选一门课(2学分),开课学期:1-6学期(2010级从第2学期开始选修)。
在此类核心课中增设有关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双语课程供学生选择。
另外6学分限选课程为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中国哲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各2学分。
(2)学科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但单纯追求语言技巧的提升可能会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应该采用一些策略来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引入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引入传统文化背景知识传统文化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介绍节日习俗、古代文学作品、传统艺术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课文、对话等学习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并且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例如,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并结合课堂教学展示给学生。
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等方式,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三、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制作等,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作传统的红包、挂灯笼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合文化差异教学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文化差异进行教学。
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差异。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英语作文,或者制作一份关于传统节日的英语展板。
这些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实施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英语教育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英语教育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衣微娜(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 要:“综合英语”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理念十分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缺失的现象,英语课堂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综合英语”这门课程中渗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以及对英语教学和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策略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综合英语”课程中渗透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创造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和内在的活力,是各种文化思想、精神文明的精神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敬畏,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大学英语四六级常考热点,在作文和翻译题型中,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更不用谈及还担负这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综合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课程,在选材上比较广泛、多样,重视西方经典与时代的融合,西方科普与文学的融合,西方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但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入,中国传统文化,如: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民族民风、传统神话等,在目前的“综合英语”课程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缺少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造成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学生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同时,还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需求,在四级改革后,翻译题型的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考查学生如何在理解汉语的语意后用英语正确的表达出来,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现状(一)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淡薄,认识不足,兴趣不浓。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研究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研究策略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
下面介绍几种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策略。
一、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材和文本教师可以精选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材和文本,作为英语教学的素材。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寓言故事、名人传记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并结合其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进行口语和写作的练习。
二、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三、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开展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系统性、以及辩证思维,这与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讲解一篇英语文章时,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相关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要点,推理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比较研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比较研究,从中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合作方式。
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英语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并从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语言和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英语专业素养
英语专业素养英语专业素养是指英语专业学生所具备的一系列英语能力和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文学修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等。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提升英语专业素养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水平,还可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在职场上脱颖而出。
下面将从语言能力、文学修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一、语言能力英语学习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提升。
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流畅地进行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
在课堂学习之余,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英语角、外教课程、口语比赛等活动来提升语言能力。
此外,多听多看多练,不断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文学修养文学修养是英语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英美文学经典,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比如读莎士比亚的戏剧、简·奥斯汀的小说、毛姆的短篇故事等,可以开阔视野,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写作作业、参加文学社团等途径,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批评思维。
三、跨文化沟通能力英语专业学生通常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他们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游刃有余。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沟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留学经历、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英语专业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素养是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不断提升语言能力、培养文学修养和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在未来的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希望每一位英语专业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的英语专业素养。
英语新课标传统文化
英语新课标传统文化
英语新课标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
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
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要点:
1. 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
传统文化,包括节日、习俗、艺术、文学等。
2.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传
统手工艺制作、中国古典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
3. 跨文化比较: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
4. 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在教授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如通过成语、谚语、故事等来教授语言。
5. 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
地展示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如研
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7. 社区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区中的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庙会、中
秋赏月等,以实际行动体验和传承文化。
8. 批判性思维:在介绍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
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9. 语言实践:通过写作、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0. 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终身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通过这些方法,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近年来 , 英语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 了一 系列改革 , 教学质量 明显好转 , 学生
的英语水 平普遍提 高。但是 ,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 各个层 面上 , 国学( 中国传统文化 ) 基本处 于被忽视 的状态 , 母语 和本 民族
生在一起上大课 , 周 一次, 学效果可想而知。 每 教 更有 甚者 , 的 院校 根本 不 开设 《 学语 文 》 认 为 有 大 , 英语 专业 的学 生 学 习 中国文 化 是 匪夷 所 思 。课 程 设 置对 国学 的轻 视 , 导 了教 师 和 学 生 , 使他 们 误 致
升, 而汉语水平急剧下滑 ,英 汉失 调” “ 现象严重 。 师范 院校 的大部 分学 生 , 业后将 担 负起教 书育 人 毕
随着 每年七 月份 的到来 , 班 的学生 面 临着 毕业 就业 , 完成 毕业 论文是 学生 毕业前 必不 可缺 的一 部 分 。英 语 专业本 科生 的毕 业论 文是用 英语 完成 的 , 但开题 报告 、 务书 、 记 表等表 格 中的 内容填 写 , 任 登 要求用汉语 , 乎所有 的论文 指导教 师都发 现, 几
思想道德素质 、 文化素质 和心理 素质 , 在某种 … 意义上 , 这和高等院校大力推进 的素质教育 , 内涵
在思想和行为上忽略了国学 , 国学素养急剧下降。
对此 情形 , 多英语 教育 者不 屑一 顾 。 许
21 0 2年 8月
渭南师 范学院学报
Ju M fW en n NomM ie t o m o ia r Unvmi y
Au . 2 2 g 01
第2 7卷 第 8期
V 1 2 No 8 o .7 .
【 外语教 学研 究】
英 语 专 业教 学 与 国 学素 养 的培 养
文化对英语学 习的重要性一 直没有 引起 足够 的关注 和重 视。教学 中所 提倡 的文 化教学 , 仅有 目的语 文化 的输 入 , 文化单 是
向性 传输 , 这导致 了英语专业的学生汉语水平下降 、 国学知识 匮乏 , 在跨文化交际时 , 出现 国学 的“ 失语现象” 。如何在 教学 中, 从深层次上认知文化 , 突出西方文化特色 , 渗透 国学知识 , 好地解 决 中西 文化之 间的冲突 问题 , 整体 上提升学 生的 较 从 人文 素养 和综合 素质 , 国学对英语学习起到积极 的作用 , 使 值得英语教 育者认真反思 。
关键 词 : 英语专业教学 ; 国学 ; 课程设置 ; 教学方法 ;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 3 9 H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9 5 2 (0 2 0 —0 8 —o 10 - 1 8 2 1 )8 07 3
收 稿 日期 :02 o —2 2 1— 4 5
基金项 目: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 目( 1K 3 1 ; 1 J 04 ) 渭南 师范学院科研 计划 项 目( 1 K 0 4 1Y S0 ) 作者简介 : 李碧云 (9 5 , , 16 一) 女 陕西大荔人 , 渭南 师范学 院外 国语 学院教授 ,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研究。
是一致的。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 素质教育中 的重要 部分是 人 文素 质 , 中国学 ( 文 指 中国传 其 本 统文化 ) 必不可缺 。然而 , 在英语教 学 中, 多人 许
人 为地剥 离汉 语 与英 语 、 学 与西 学 之 间 的联 系 , 国 母语 和 本 民族 文 化对 英 语 学 习 的重 要 性 一 直 没有
9 %以上学生的汉语水平较差 , 5 所表达的语句错误 百出, 文不 对题 , 比较 典型 的错误 表现 为 : 主谓不 搭
配 , 心 词 与 修饰 语 不 搭 配 , 章 结 构 差 , 次 混 核 篇 层 乱, 逻辑 性 差 等 。笔者 曾利用 课 间 , 试 过学 生 的 测
一
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 这对英语教学产生了 极 大 的负面影 响 。
1 .课程 设 置对 国 学的忽视
些基 本 的汉 语 知识 ( 括 人 文 、 史 、 理 等 ) 包 历 地 ,
结果之 差 , 人 痛心 。在全 社会重 视 学习英 语 的大 令 环境 下 , 语专 业 的本 科 毕 业 生 , 英 英语 水 平 普 遍 提
《 大纲》 把英语 专业课程分为英 语专业技能、 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 知识三种类型。前两类 是 涉及英 语专 业方 面 的课程 , 第三 类是 指与英 语专 业有关 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 , 例如外 交、 经贸、 法 律、 管理 、 教育、 文化、 科技等。 1 [2 1 浏览英语专业 的 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 在通识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 课程 和综 合教 育课 程 中 , 中 国文 化相 关 的课 程 只 与 有《 大学语文》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艺术鉴赏》 《 《 ( 2周 ) 。但 实 际 的调 查发 现 , 等 多数 院校 英语 专业 除《 大学语文》 , 外 再无其他涉及 中国文化的课程。 而《 大学 语 文》 属 选 修 课 , 常是 整 个 年级 的学 仅 常
的重担 , 仅 靠 会 讲 几 句 “ 文 ” 谈 不 上 有 文 化 仅 洋 , “ 底蕴 ”和文化 修养 , 这种 社 会 现 象应 该 引起 广 大 英语教 育 者深刻 反思 。
一
、
反思英语专业教学
《 高等 学校 英 语 专 业 英 语 教 学 大 纲》( 下 简 以 称《 大纲》 明确规定 , ) 英语专业人才 “ 应具有扎实 的基本 功 、 广 的知识 面 、 定 的相关 专业 知识 、 宽 一 较 强的能 力 和较 高 的 素质 。 … 处 的 “ 质 ” 括 ” 此 素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