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版)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新人教版) 学案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新人教版) 学案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三案合一”导学案(学生版)编号:42-43编写人: 审核人:执教人:执教日期:班级姓名一、(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土地,这里用作动词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2)、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B、吾其还也C、又欲肆其西封D、以其无礼于晋(3)、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邻之厚,君之薄也②夫晋,何厌之有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⑤/②/④③/⑥(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C、今闻购将军之首购:重金征求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生活贫穷(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伏尸而哭B、顾计不知所出耳君之所知也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如因善遇之D、乃遂私见樊於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A、太子迟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吾得兄事之D、越国以鄙远(4)、把文中划线句子及课外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三、(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接纳)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头发上指B、此亡秦之续耳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叙述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作者说,全书有篇,表十篇,书八篇,篇,篇,共一百三十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020-2022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2022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2022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完整)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型默写

(完整)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型默写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型默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型默写子: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5. 作者论述有了大志和气力,而又不轻易地倦怠,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的句子: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 论述没有到达理想的境地而不后悔的句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兰亭集序》1.记叙兰亭聚会时间地点及缘由的句子: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 记叙兰亭聚会盛况的句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4.从正反两方面点出盛会的内容的句子: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描写写盛会之日与会者情感的句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27可乐也。

6.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7.针对“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的句子: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8.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慨叹的句子: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9.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的句子: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型默写《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___________。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中,古诗、古文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下面将通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的方式对其中的几个古诗、古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一篇:《鸟鸣涧》萧萧几叶风兼雨,楚楚何时见南山?山上无声藏艳鸟,胜景寥落恨已斑。

《鸟鸣涧》这篇古诗通过描写鸟鸣、风雨和南山的景色,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运用了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 请写出这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答:《鸟鸣涧》,作者不详。

2.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表达了古人对南山胜景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请列举诗中出现的景物描写。

答:几叶风、雨、南山。

4. 请解释“胜景寥落恨已斑”这句话的含义。

答:以南山胜景的美丽与荒凉作对比,表达了对胜景的迷恋与无奈之情。

第二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言辞简承。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品东西南北,思无穷。

弟子规模,圣人训。

《观沧海》这篇古文描绘了作者站在碣石山上,俯瞰沧海,感叹大自然的壮丽和宽广。

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和对学习、思考的重视。

这篇古文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 请写出这篇古文的题目和作者。

答:《观沧海》,作者不详。

2. 这篇古文的主题是什么?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以及对学习、思考的重视。

3. 请写出沧海的景物描写。

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 请解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句话的含义。

答:表达了对学问的推崇和对文字的重视,意味着通过学问可以改造社会,影响世界。

第三篇:《爱莲说》爱莲说,不爱莲白云苍苍,青石绿石,繁花似锦遗芳千古,寂寞凌世东风烈日,瓦砾飞盖,几度华侨华退?《爱莲说》这篇古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对莲花的喜爱和敬仰。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与必备内容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与必备内容

语文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内容《沁园春·长沙》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理解性默写(教师版+学生版)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理解性默写(教师版+学生版)
3.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6.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之欧阳道创编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之欧阳道创编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必修一)1、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乐观主义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6、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7、《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8、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10、“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1、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12、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3、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14、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5、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必修一)1、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之欧阳数创编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之欧阳数创编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必修一)1、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乐观主义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6、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7、《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8、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10、“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1、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12、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3、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14、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5、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必修一)1、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之欧阳地创编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之欧阳地创编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必修一)1、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乐观主义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6、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7、《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8、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10、“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1、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12、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3、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14、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5、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必修一)1、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之欧阳引擎创编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之欧阳引擎创编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欧阳引擎(2021.01.01)2、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5、《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6、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7、《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8、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10、“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2、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13、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5、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6、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1.《再别康桥》中表现夕阳下的柳树色彩美和姿态美的两句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情。

7.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12.作者在诗中借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两句表达对梦一般的美好回忆的追寻。

13.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真的猛士”的评4、鲁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明白得性默写(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明白得性默写(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明白得性情境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鸟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5.归纳初期革命者英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窗青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昔时万户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碰到一个如何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1.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气氛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气氛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5.通过环境描述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勇士一去兮不复还。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横眉,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述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述来衬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勇士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4节)(鲁迅)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勇于直面惨淡的人一辈子,勇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如何的哀思者和幸福者?漠的悲伤。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招架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衰亡。

高中语文 高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PPT学习教案

高中语文 高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PPT学习教案

1、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 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 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 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6、 《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 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 《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 被弃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8、 《氓》中写女子被遣送回家时,淇水波涛滚滚, 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
第8页/共26页
《逍遥游》 《水调歌头》
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悔。
6、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 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 善淫。
7、本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 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 第14页/共26页
朝谇而夕替。
高中语文 高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会计学
1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 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 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 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 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苏轼《赤壁赋》以月亮作比喻 说理的名句是 第1页/共26页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 《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 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1.《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将出的两句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描写日已出的三句是“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3.《登泰山记》中写诸人登泰山途中经历的艰险的两句是“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4.在《登泰山记》中指出泰山南北两个河流的流入地点的句子是: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5.姚鼐《登泰山记》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两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7.《登泰山记》中,点明古长城地理位置的句子是: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8.《登泰山记》中,“半山居雾若带然”整句话描绘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而“雪与人膝齐”一句把作者在深雪中迈步赏景的形象与风雪弥漫的泰山形象融为一体。

9.《登泰山记》中以“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写出了由南麓登山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

10.在《登泰山记》中,“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1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1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1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介绍泰山正南面有三谷,其中中谷的情况是: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14.《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15.在《登泰山记》中,作者介绍泰山正南面有三谷,其中东谷的情况是: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16.《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越人之口描写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的诗句是“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夸张手法,以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的诗句是“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夸张的手法,以五岳和赤城山衬托天姥山的高大巍峨的诗句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瀛洲是海上的仙山,“烟涛微茫信难求”;天姥是地上的高山,“云霞明灭或可睹”,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两句由现实过渡到梦境。

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拟人手法写明月与自己如影随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自己对自然的热爱的诗句是“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8.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两句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投宿过的地方清幽的环境。

9.“月”是李白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两句与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10.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脚著谢公屐”写自己登山的装备,用“身登青云梯”比喻天姥山山路的高峻陡峭,形象贴切。

1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两句表达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1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描写在天姥山半山腰的见闻,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峻。

1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两句描写攀登天姥山时山路崎岖,自己迷恋花石美景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的景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
痛者和幸福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