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历史第四单元测试【试题】【统编版】 (2)
古蔺县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发展水平监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全卷满分100分,50分钟完卷)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把正确答案的字母番号填写在答题框内对应的位置上。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A.孙权和袁绍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曹操和袁绍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A.诸葛亮 B.曹操C.孙权D.刘备4.下列朝代的统治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的是A.东汉 B.蜀 C.魏 D.吴5.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三国鼎立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
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A.魏—蜀—吴B.魏—吴—蜀C.吴—魏—蜀D.蜀—魏—吴6.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魏国 B.西晋 C.东晋D.蜀国7.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8.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9.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
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A.西晋、东晋 B.隋朝、唐朝C.北宋、南宋 D.元朝、明朝10.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11.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________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一些重大探索。
请按提示为表格的①和②空白处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A.①工业革命②严复B.①辛亥革命②陈独秀C.①五四运动②胡适D.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梁启超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A B C D3.根据下表所呈现的信息,得出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科学B.代表人物有外国留学的经历C.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D.《新青年》是主要阵地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5.某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学生们举着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内容。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6.漫画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右图漫画名称为《救火器的误用》,用它来表达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看法最为恰当()A.清政府镇压武昌起义B.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五四运动C.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D.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7.“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
90多年前的那场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A.自由B.爱国C.平等D.和平8.下列文章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有()①《敬告青年》②《狂人日记》③《庶民的胜利》④《我的马克思主义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9.某回忆录中说道:“1921年暑假将临的时候,我们接到上海方面的通知(时陈独秀亦从南方来信,不在上海)要我们派人去参加会议, 我们对会议的性质并不如事后所认识的那样,是全党的成立大会……”回忆录中记载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0.其电影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11—12课)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1.(1分)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
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大和统一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D.明治维新2.(1分)某国家曾颁布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权,改土地和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所得班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这个国家是( )A.古代印度B.古代希腊C.古代日本D.古代埃及3.(1分)“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参与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
”材料描述的是( )A.两河流域的法制传统B.日本的大化改新C.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D.雅典的民主政治4.(1分)701年日本开始在中央设“大学”,在地方设“国学”,成绩优秀者即可参加“贡举”。
考试的科目及评定标准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
据此可知,日本( )A.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B.发展成为封建国家C.实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D.融入了儒家文化圈5.(1分)日本某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用“遣唐使把中国搬到了日本”来形容日本对隋唐文化的移植。
这次“文化移植”使日本发生的实质变化是( )A.引进了隋唐的先进制度B.幕府掌握了实权C.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D.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6.(1分)“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作用”指的是( )A.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D.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7.(1分)7世纪中期,日本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政府每六年编造户籍……日本的这些举措( )A.促进了封建化进程B.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C.便于加紧对外扩张D.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8.(1分)日本大化改新对习俗也进行了改革,曾下“薄葬令”,提倡丧仪从简,限制坟墓的建造,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晋崤山之战,使秦军遭受重创。
桂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
官渡之战,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
崤山、桂陵、官渡皆地处中原地区,这说明中原地区( )A.战略位置重要 B.地域十分广阔C.社会动荡不安 D.商品经济繁荣2.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指出,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
据此推测,被北朝汉人视为“文化正统”的朝代是( ) A.曹魏 B.蜀汉 C.孙吴 D.东晋3.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北方政权一直没有能力统一南方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也只能维持自保,无法吞并北方。
这种现象的出现最早源于( )A.长平之战后 B.官渡之战后C.赤壁之战后 D.淝水之战后4.孙权多次宽赋调息,夺取荆州后,“尽除荆州民租税”。
此外,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开展屯垦。
这些措施( )A.旨在巩固统一B.促进了农业发展C.拓宽税收来源D.缓和了民族矛盾5.“三个国家(魏、蜀、吴)都各自在追求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昌盛的道路上不懈地努力。
这种努力是汹涌的暗流,是涌动的岩浆,终将冲垮暂时的平衡,形成新的统一局面。
”材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民族政权并列存在C.战乱局势不复存在D.统一成为必然趋势6.曹魏的第四个皇帝曹髦被权臣架空,“见威权日去,不胜其愤”,于是率僮仆数百人进攻权臣,结果失败被杀,曹魏政权很快被篡夺。
该权臣是( )A.诸葛氏 B.司马氏 C.琅琊王氏 D.江东孙氏7.西晋文学家曾指出,当时社会“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
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只要看见金钱和富贵的人,没有人不惊喜膜拜的。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A.贵族当权,轻视功名B.注重门第,鄙视富贵C.能力至上,重视人才D.崇尚财富,追名逐利8.据文献记载,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导致“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诗词描述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挟迫天子令诸侯,横槊赋诗慨而慷。
——曹操B.幸亏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关张。
——诸葛亮C.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大火漫长江。
——孙策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势的是()A B C D 3.经过多年的征战兼并,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在江淮扩张势力,夺荆州、占岭南,统一了江南;刘备占益州,夺汉中,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统一了西南地区。
这反映出当时()A.战乱破坏社会经济B.分裂中孕育着统一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政权分立一直持续4.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为()时间事件280年灭孙吴,完成统一291—306年八王之乱,元气大伤316年长安失守,被匈奴人所灭A.南北统一的进程B.北方各族的内迁C.西晋的短暂统一D.政权分裂的加剧5.《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宫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A.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B.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C.北方各族的内迁促进民族交融D.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6.列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哪一方面的史实()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北方人南迁的原因D.淝水之战的背景7.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这说明()A.国家统一促进人口迁徙B.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C.人口迁徙影响区域开发D.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8.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所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学习也有特殊的价值。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1页,共6页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2页,共6页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37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事件是 ( ) 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一二·九运动D 、南京大屠杀2、溥仪执政的伪满洲国,其性质是 ( )A 、奴隶主阶级政权B 、封建割据政权C 、军阀割据政权D 、日本的傀儡政权3、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 A 、联共抗日B 、反蒋抗日C 、逼蒋抗日D 、国共合作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出与国民党在西安谈判的代表是 ( ) A 、王若飞B 、董必武C 、刘少奇D 、周恩来5、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是 ( ) A 、卢沟桥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太原会战D 、凇沪会战6、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 、歌颂祖国 B 、抗日救亡 C 、追求理想D 、抨击时弊7、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 ( ) A 、卢沟桥抗战 B 、上海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抗战路线是 ( ) A 、片面抗战路线 B 、全面抗战路线 C 、游击战争路线 D 、敌后抗战路线9、下列关于敌后战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B 、敌后战场是由中国共产党开辟的C 、敌后战场抗击着大量日军 ,严重威胁着敌人后方D 、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相比,敌后战场的贡献比较小10、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是 (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C 、台儿庄战役D 、枣宜会战11、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是由于它 ( ) A 、沉重打击了日伪军B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C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自信心D 、扭转了抗战的形势12、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意义相同方面是 ( ) ①沉重打击了日寇 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③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④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A 、①③B 、②③C 、①②D 、①④13、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的政治报告题目是 ( ) A 、《论持久战》B 、《论联合政府》C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D 、《改造我们的学习》14、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最大胜利的是 ( ) 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抗日战争D 、一二·九运动15、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下列哪次会议上 ( ) 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中共七大16、1938年指挥徐州会战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 ( ) A 、蒋介石 B 、彭德怀 C 、何应钦 D 、李宗仁 17、国共两次合作的相同点是 ( ) A 、都反对帝国主义 B 、两党军队统一领导、统一行动 C 、都取得了完全胜利D 、合作形式都是党内合作18、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 (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B 、苏联红军的参战C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D 、美国投放了两枚原子弹19、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 ) A 、1945年8月15日 B 、1945年9月2日 C 、1945年9月9日D 、1945年10月1日20、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工业区中,唯一门类齐全的综合工业区是 ( ) A 、贵阳B 、重庆C 、成都D 、昆明二、读图学史(34分)21、识右图,回答问题(14分)(1)右图是在 。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 道试题,每题2 分,计24 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阅读历史书籍要关注章节标题,以把握其内容主旨。
下列适合选作如图所示章节的标题的是( )A.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C.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D. 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2.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这段话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3. 下表是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各自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其共同作用是( )A. 促进农业恢复B. 加强了对外交往C. 推动文化发展D. 巩固了局部统一4. 某历史论文中写道:“(这场内乱)爆发在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期间……司马家族的王爷们前赴后继,不惜以最狠的手段骨肉相残。
他们在洛阳城里打得头破血流,西晋王朝也变得奄奄一息。
”该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 《分封同姓诸王的原因》B. 《八王之乱:内讧没有赢家》C.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D. 《十六国与前秦的建立》5. 4 世纪时,大量汉族人口南迁,但其原先居住的中原地区人口仍增加了两倍有余。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各族的内迁B. 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政策C. 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 西晋对内迁各族施行仁政6. 下面两幅魏晋墓砖画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它们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族( )牧马图耕牛图A. 生活习俗的转变B. 思想观念的转变C. 饮食爱好的转变D. 生产方式的转变7. 观察下面的政权更替示意图,与①处政权相匹配的选项是( )A. 229 年—孙权—建业B. 266 年—司马炎—洛阳C. 317 年—司马睿—建康D. 420 年—刘裕(宋武帝)—建康8. 《宋书》中记载:“三十年间……民有所系,吏无苟得。
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附答案
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祖冲之B.贾思勰C.蔡伦D.顾恺之2.经过自东晋南朝二百余年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经济水平已经赶上北方,并成为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此材料直接说明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地区环境较好D.北人南迁促进发展3.“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①改进犁耕、施肥等技术,实行精耕细作②普遍实行麦稻兼作③织布、制瓷、造船、制盐等显著发展④五岭以南种双季稻⑤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商业大都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追忆三国历史,曹操率领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A.赤壁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5.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下列哪部作品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C.《女史箴图》D.《伤寒杂病论》6.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谢灵运——《齐民要术》B.郦道元——《兰亭序》C.顾恺之——《洛神赋图》D.贾思勰——《水经注》7.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颜氏家庙碑》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端庄劲美,雄浑敦厚"。
如果鉴定结果为真迹,其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李白8.小明大学毕业后想要在家乡创办一个“农业生态园”,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决定从古书中学习经验。
你可以向他推荐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齐民要术》9.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与成语“风声鹤唳”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大泽乡起义B.班超经营西域C.卫温到达夷洲D.淝水之战10.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八王之乱”D.“王与马,共天下”1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2世纪初期B.2世纪20年代C.3世纪初期D.3世纪20年代12.“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衰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新文学、新道德B.民主、自由C.民主、科学D.民主、富强3.下列人物中,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有( )①②③④A.①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③④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5.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标语。
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6、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伍壮大B、“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C、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加深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7、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A、一次大战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C、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8、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9、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废除二十一条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0、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B、学生爱国运动C、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领导阶级不同B、指导思想不同C、所处时代不同D、革命前途不同1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A. 北京B. 延安C. 上海D. 瑞金13、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七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4、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
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过程。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基于他()A.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强调严密逻辑体系B.研究行星运动取得重大成果C.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描述宇宙运动D.对宇宙的认识动摇宗教神学的基础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能力。
近代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
2.美国《时代》周刊曾选出了多名20世纪的风云人物。
《时代》周刊认为其中一名“在许多科技领域里,特别是在探索和利用原子和宇宙的多种作用力方面,他是值得人们记忆的人。
”这位“风云人物”应该是()A.牛顿B.爱因斯坦C.达尔文D.伽利略解析:选B。
注意题干中的“原子”一词,联想到相对论与原子弹。
3.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几句话:“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B.普朗克的量子论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选A。
从中世纪到近代初期,科学依附或受制于基督教神学,人们不能科学地认识与把握物体运动的相关问题,直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才破解这一问题。
4.“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解析:选A。
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体现的是量子理论的相关研究,它是19世纪末科学家在研究热辐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A项正确;B项体现的是相对论思想,C项是材料中现象进一步发展的结果;D项是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东汉结束的标志是( B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2.从如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C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3.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历史上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C ) A.秦B.西汉C.三国D.东晋4.右图是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史展厅陈列的出土于湖南长沙的西晋县令出行时的仪仗俑中的骑马俑,这个俑使用了马镫,而马镫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骑马用具,这一现象说明西晋( C )A.县令的权力很大B.完成了国家统一C.出现了民族交融D.政权极其腐朽5.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六朝”先后顺序是( D )A.东晋—孙吴—宋—齐—梁—陈B.孙吴—东晋—齐—宋—陈—梁C.孙吴—宋—齐—梁—陈—东晋D.孙吴—东晋—宋—齐—梁—陈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 C )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7.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列对书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A.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B.西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C.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北魏流传下来的碑刻书法,苍劲厚重8.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B )A.广州B.建康C.扬州D.荆州9.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 B ) 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10.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鲜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D )A.建立了统一国家B.创立了科举制度C.维护了国家统一D.促进了民族融合11.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C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东晋南朝12.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13.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面是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一、立志与求索(二)萌生反清之志……(五)上书李鸿章二、行其所志(一)檀香山兴中会……十二、“有志竟成”(三)筹建临时政府的僵局……A.洪秀全B.曾国藩C.孙中山D.袁世凯2.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纷纷涌现(见图)。
这些知识分子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A.马克思主义的思想B.维新变法的思想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反封建礼教思想3.李华同学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二次革命D.护国战争4.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
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B.民国十三年C.民国十四年D.民国十五年5.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在第二年登基。
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
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
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
材料表明()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6.孙中山在领导革命时,曾经的合作伙伴有会党、日本扩张主义者、美国传教士、中国留学生、华侨商人、共产国际代理人以及军阀等。
这表明孙中山() A.缺乏坚定的革命意志B.逐渐倾向于社会主义C.完全沦为列强的工具D.对中国社会认识不足7.下面的表格信息可以用来研究()A.护国战争的形势B.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C.袁世凯复辟帝制D.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8.下面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某一章的目录,据此判断这一章探讨的主要内容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9.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一些影响较大的期刊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
4. 第四单元适应性评估卷【试卷】八年级上册历史
21
22 23
第四单元适应性评估卷
返回题型栏目导航
22.[2023·辽宁锦州凌海市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疾呼:“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 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人道 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一 时期,“以俄为师”,即向苏俄学习被视为留学生们的共同选择。
返回题型栏目导航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变化,(2分) 并分析其影响。(4分) 变化:由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变为学习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 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等等。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时代使命。(2分) 救亡图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四单元适应性评估卷
返回题型栏目导航
3.[2023·江苏苏州中考]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中国一些激 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使新文
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C )
A.《新青年》杂志出版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D.爱国精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初一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七年级历史学科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姓名:成绩等级:一、单项选择: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曹操取得能够同袁绍集团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原因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B、招纳贤士C、实行屯田D、曹操奸猾2、200年,曹操战胜袁绍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杜甫在一诗中曾提到:“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其中的“老臣”指:A、刘备B、诸葛亮C、周瑜D、曹操4、208年,曹操准备统一全国,在与孙权、刘备联军的决战地点是: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建立魏政权的是:A、曹操B、曹丕C、曹植D、曹睿6、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A、北方B、东方C、南方D、西方7、下列选项中,不是西晋后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原因的是:A、东汉末期起,北方社会动荡不安,而南方比较安定B、北方人民躲避战乱C、匈奴等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D、北方人民志愿到南方参加南方的开发8、北方人民南迁主要分布在:A、淮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岭南一带9、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①北方人中大量南迁;②大量劳动力的补充;③先进生产工具的带来;④先进生产经验的带来;⑤自然条件十分优越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0、下列叙述中,哪些可以表明南方经济的发展:①大量湖田的开辟,各种种植技术的结合,水利工程的兴修;②织锦技术的迅速提高;③灌钢④青瓷烧制技术的提高并使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⑤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A、为了便于扩大势力B、改变鲜卑人的生活环境C、与汉族和睦相处 D、为了便于学习和接近汉族先进的文化,从而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2、在迁都洛阳之前,北魏的都城在:A、咸阳B、平城C、长安D、建康13、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是:A、贾思勰B、郦道元C、祖冲之D、商高14、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水经》15、“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谁的书法的美称:A、王羲之B、王献之C、顾恺之D、祖冲之16、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是:A、书法B、绘画C、雕塑D、石窟艺术17、东汉末年政局最主要的特点是:A、宦官专权B、军阀割据C、大一统局面D、外族侵扰频繁18、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①、曹操控制了汉献帝;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刘备到得诸葛亮的辅佐;⑤、刘备称帝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19、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A、气候温暖湿润B、土地肥沃C、种植水稻D、北人南迁20、下列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朝代的是:A、王羲之与顾恺之B、曹操与孙权C、祖冲之与贾思勰D、王羲之与祖冲之二、材料阅读:1、“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第三、四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四单元学情评估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目录是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
下图是某位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据此推断该人物是( )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2.在课本剧《孙中山》的排练现场,扮演孙中山的同学应该说的台词是( )A.“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B.“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兼容并包,思想自由”3.打开民报第一期,最醒目的位置是四幅图画:《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据此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A.自强与求富B.维新变法C.民主与科学D.三民主义4.下图反映的革命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
最终,革命行动( )A.结束了军阀割据B.终结了封建制度C.结束了清朝统治D.遭到袁世凯镇压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限制。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C.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D.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6.1916年《申报》评论:“庚子以来,主张自治之潮流膨胀全国,然袁氏于此未能有充分之让步,以为施行帝政,可为国家幸福,结果中途病死,晚节不保。
”材料认为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原因是( )A.民主共和成为时代共识B.二次革命起兵反袁C.护国战争取得节节胜利D.军阀割据不得人心7.下表反映出的社会状况是( )A.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C.革命派和北洋军阀持续斗争D.军阀割据混战造成民不聊生8.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民国九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1年湖北省高二测试)“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解析:选B。
题干材料描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的欧洲没有出现像启蒙思想家描述的那样出现自由、平等等美好景象,故以“讽刺画”作喻,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
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其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A.《恰尔德·哈罗德游记》B.《唐璜》C.《西风颂》D.《海燕之歌》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B两项是拜伦的作品。
D项是高尔基的作品。
雪莱的作品是《西风颂》。
3.下图所示剧作属于现代荒诞派戏剧,其主要依据是()A.作品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B.内容纯属虚构C.内容多与鬼神有关D.反映了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解析:选D。
本题考查现代荒诞派戏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社会背景、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人们出现的精神危机:如失望、迷惘、痛苦等。
故D项正确。
4.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决定于()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C.不同的阶级利益D.不同的地域特点解析:选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映。
5.(2011年惠州高二检测)对贝多芬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他将声乐和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②他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③他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④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做出选择。
①②反映的是贝多芬在音乐方面的贡献;③④反映的是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6.贝多芬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
下列作品的创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是() A.《英雄交响曲》B.《命运交响曲》C.《田园交响曲》D.《合唱交响曲》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英雄交响曲》反映出作者崇拜英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顺应了启蒙运动的历史大潮。
7.印象派美术的诞生意味着感觉和观念方式的变化,这种观念影响了音乐创作,那么19世纪末,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A.勋伯格B.罗丹C.凡·高D.德彪西解析:选D。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作曲家德彪西,本题还有个容易迷惑的点是材料开头说的是印象派美术,若审题不认真,容易出错。
8.20世纪中期以后,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都在乐坛上找到了自己的听众,这说明当今世界音乐发展呈现出的显著特征是()A.古典主义音乐占据主流地位B.浪漫主义音乐兴起C.流行音乐独占乐坛D.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材料中各种音乐“找到了自己的听众”,这体现了当今乐坛异彩纷呈的特点。
9.(2011年江西省赣州高二测试)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
德国在拥有的“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雪莱创作《西风颂》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C。
雪莱是英国人、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故排除①和②。
10.通过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变化,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
下列符合上述风格的画作是()A.《命运交响曲》B.《干草堆》C.《毕加索自画像》D.《坐在椅子上的女人》解析:选B。
题干中所述的艺术风格是印象派的艺术风格,选项中只有B项是印象派的画作。
11.下列音乐流派都曾在世界乐坛盛行一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古典主义②印象派③现代派④浪漫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解析:选C。
18~19世纪之交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
19世纪出现印象派音乐,20世纪以来出现现代派音乐,故顺序为①④②③。
12.(2010年新疆学业水平检测)印象画派因《日出印象》这一作品而得名,其作者是() A.马奈B.凡·高C.莫奈D.塞尚解析:选C。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印象画派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13.电影诞生的标志是()A.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电影短片B.《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放映C.《波将金号战舰》的放映D.《浮华世家》的放映解析:选A。
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
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4.电视对人类的影响很大,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实现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伦敦周围80千米以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影响增大B.电视的娱乐功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C.电视逐渐普及,观众增长速度惊人D.电视随着奥运会的举行而产生、发展解析:选D。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电视各个方面所沿袭的理论基本上来自于电影,在1926年由英国人贝尔德发明,并不是随着奥运会的举行而产生。
15.(2011年湖北重点中学高二测试)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
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
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
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解析:选C。
本题考查荒诞派戏剧的特点,故C项中充满希望、憧憬,整好与其特点“迷茫、荒诞”等相反,故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16、17题各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材料2: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葛朗台的吝啬渗透到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中。
这种吝啬的可恶在于贪得无厌地赚钱。
——《欧也妮·葛朗台》请回答:(1)概括材料1、2所示作品的风格。
(6分)(2)“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请结合以上材料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4分)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文学艺术发展的状况,试题难度不大,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并和教材知识有机结合回答问题即可。
答案:(1)材料1是浪漫主义;材料2是批判现实主义。
(2)此观点正确。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对现实的不满导致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贸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在文学领域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潮流。
17.阅读下列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则使人们可以坐在家中环视全球。
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各种新气息。
请回答:(1)影视艺术兴起的原因有哪些?(10分)(2)你对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什么认识?(10分)解析:本题通过提供新的情境资料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影视艺术兴起与发展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情况,有利于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好本题关键是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并能活学活用。
答案:(1)19世纪末,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科技和生产力突飞猛进,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给影视艺术以不断发展的动力。
(2)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着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