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及应用》 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及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及应用》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分析、对比、归纳、自学等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指出 C + O 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宏观(质量)微观(粒子数)C+O2=CO2 12g 32g 44g1 11〖讲述〗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 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 1 个C原子和1 个氧分子反应,〖过渡〗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离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是肯定的。

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国际单位制 (SI) 的 7 个基本单位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长度l (L)米( m)时间t秒( s)质量m千克( kg )温度T开尔文( K)发光强度I ( Iv )坎德拉( cd)电流I安培( A)物质的量n摩尔( mol )〖强调〗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是一个专有名词。

2、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3. 用摩尔为单位表示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符号或化学式。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 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指的是用容量瓶等仪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核心是配制的过程和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p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配制过程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它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误差分析^p 就是在此根底上的开展。

由于它还与化学反响给物质的量计算有亲密的联络,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内容,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局部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演示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

二、【教学目的与解析】1.教学目的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进展误差分析^p 分析^p 。

2.目的解析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就是指要能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条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对实验中的不标准操作进展相关的误差分析^p 。

三、【问题诊断分析^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视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视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误差分析^p 时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它与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其中关键是还要弄清楚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关的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 】在本节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

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有利于学生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实验详细步骤,理解使用仪器和步骤,分析^p 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学会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进行物质的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及应用。

3.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量仪器: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

4.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

三、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及应用。

3.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并修改教案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实验案例,引发学生对化学计量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物质的量计算:介绍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

4. 实验操作:讲解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量仪器,如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以及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

5.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何进行误差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教学步骤1. 通过一个具体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实际应用。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20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20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4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及其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烧杯铝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板书]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阅读教材]见书第11页图1-11[提问]请同学们分别计算18 g H2O,27 g Al所含的粒子的数目是多少?总结:都为6.02×1023个,如果我们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定义为一个物理量,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质量或其他物理量来计算出某种物质所含指定粒子的数目了。

这个物理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

[板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提问我们学习过那些物理量呢?[阅读教材]见第12页资料卡片[板书]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它的符号是n。

单位——摩尔符号:mol使用范围:微观粒子[讲述]:1 mol任何粒子集体中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1 mol任何粒子的数目又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 mol氧(2)0.25molCO2(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4)1 mol是6.02×1023个粒子的集合体(5)0,5mol含有3.01×1023个氢原子填空:(1) 1 molO中约含有_____个O(2) 3 molH2SO4中约含有_____个H2SO4,可电离出_____molH+(3)10molNa+中约含有_____个Na+(4)总结[学与问]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的关系?n=N/NA[设问]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的出有用的结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word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⑵通过对1 mol物质质量的讨论,明白得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⑶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明白得,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明白得,尝试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⑵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体验以实验为基础的实例研究方法,能独立地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讨论;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亲自实验配制溶液,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端正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⑵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培养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⑶在探究中学会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科学的艰辛和乐趣。

【学法指导】本节属于概念教学课,依照概念教学的一样原则,要紧运用讲授方式、形象化(打比方)的启发式教学法,类比逻辑方法,关心学生明白得概念,把握概念,并灵活运用概念。

关于概念课的教授,因为抽象、明白得难度大,应想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性,用思维的逻辑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温故知新】1.(自学、讨论)你明白的物理量有哪些?它们的差不多单位又分别是什么?【课堂生成】【课堂研讨】1.(自学、摸索)什么是“物质的量”?它的符号和单位分别是什么?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为n,其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课堂生成】2.(自学、摸索)什么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它的符号是什么?近似值是多少?把1mol(与12 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化学计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计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方法。

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计量的概念和应用。

2.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 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化学计量的兴趣,如:“为什么化学实验中需要进行计量?”【新课导入】一、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所含粒子数量的多少。

2. 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12克的碳-12原子数目。

3. 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质量与其物质的量的比值。

4. 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的相互关系。

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方法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反应物与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方法:利用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实验案例,让学生运用化学计量进行计算和分析。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对化学计量的理解。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化学计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计量的概念和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word教案一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word教案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大体概念,它能够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大体概念。

同时对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专门是对培育学生的化学计算技术和实验技术都有着超级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4)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进程与方式目标(1)使学生经历物质的量等概念的探讨进程,培育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2)通过对宏观和微观本质间彼此联系的分析和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讨的进程,激发学习爱好;(2)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明白得难点: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四、学情分析:物质的量那个词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抽象、难懂,可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熟悉不够深刻,因此教学中能够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冲破了学生明白得的难点。

与初中生相较,高中生在熟悉、个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产生认知矛盾,适当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探讨完本钱节学习任务。

五、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法六、课前预备1.学生的学习预备:预习讲义,认真填写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部份,找出自己的疑惑点二、教师的教学预备:预备好一袋盐、一根绳索和一瓶水,充分备课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分小组探讨。

人教版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模式介绍本节的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来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溶剂体积”与“溶液体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来源: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思路说明“从教学方式与实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目标的关系来看,探究式教学应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

教学方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因为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学生构建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过程,理解了过程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方法,从而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

”也就是说教师要处理好“鱼”和“渔”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4.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5.掌握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尝试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3、经历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换算,理解概念、运用和巩固概念,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之间的转换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与练习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关系;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尝试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领悟到运用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学生分析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关于这方面,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能够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教学方式启发、联想、讨论教学过程C + O2 = CO2这个方程式表示的意义?12g的碳和32g的氧气反应生成44g的二氧化碳;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我们知道,实验室中可以称取12g的碳和32g的氧气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那么12g碳中含有多少C原子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我们知道:原子和分子都很小,我们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古代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的一个问题是:10㎏小米是多少粒?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先数出一两小米是多少粒,然后再转换成10㎏中有多少微粒。

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使学生知道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在何处?①1 molO2molH2SO4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0.012Kg12C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1molH2O中含有2 mol氢和1mol氧D. 1molH2O中含有3 mol原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的摩尔质量是2 gB. 1molH2O 的质量是18 g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 molD.2g H2含1mol H3.比较1.0mol N2和1.0mol C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②分子总数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②③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A.CH4B.NH3C.H2OD.HF5.2.5 molBa(OH)2中含有个Ba2+,含有个OH-;5molNa2SO4溶于水电离出Na+个;含SO42-0.6mol的Al2(SO4)3中含Al3+ mol。

6. 0.1 mol•L-1Na2O放入克水中才能使溶液中Na+与H2O 的个数比为1∶100。

7.请你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字,完成这幅关系图。

8.49g H 3PO 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5 molNaOH 的质量是多少? 9.在求相同质量的SO 2和SO 3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时,不同的同学用了不同的解法。

解法1:设SO 2和SO 3的质量均为mg ,每个硫原子的质量为ag 。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设计1、学前想一想(1)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和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s 即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m 碳12×112。

(2)H 2和O 2生成水的反应中,H 2、O 2和H 2O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

(3)1个O 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Na +中含有11个质子,10个电子。

设计2、读后填一填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的概念 (1)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2)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3)符号为n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标准:1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2)符号:mol(3)计量对象: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微观粒子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3.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2)表示:符号为NA ,通常用6.02×1023mol -1表示。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n =N NA 。

二、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M,单位:g/mol(3)数值: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4)关系: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的关系:设计3:尝试做一做1.将下列符号与文字连线。

①1 mol H A.1摩尔氢离子②1 mol H+B.1摩尔氢气分子③1 mol H2 C.1摩尔氢原子答案:①-C,②-A,③-B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mol氢约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氢( )(2)1 mol CaCl2含有1 mol Cl-( )(3)1 mol电子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 )(4)1 mol H2O含有1 mol H2和1 mol O( )(5)32 g O2中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 )(6)98 g H2SO4中共含有7 mol原子( )分析:(1)氢指代不明,需注明粒子的具体种类。

高中化学 第三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三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传统教学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价值有着比较明确的认识,似乎成为定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物质的量浓度”作为化学概念学习,其教学要求是C级层次,即“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内涵,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作为实验技能学习,其教学要求是a级层次,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验操作”。因此,一般来说,其教学价值往往定位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技能,认为通过该部分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对容量瓶有比较与全面的认识,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如固体的称量、液体的量取、溶 解、转移、容量瓶的检漏、振荡等,还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以及误差分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第三课时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其他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
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并且对医学上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过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实验室科研,我们常常遇到需要将浓溶液进行稀释或者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两 个问题展开讨论。先看第一个问题浓溶液稀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浓度时的稀释问题。
【讲解】溶液的稀释过程中,体积和浓度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溶液中的溶质没有变化,所以,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守恒。
[练习题]1、若用98%的浓H2SO4(ρ=1.84 g·cm-3)配制10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溶液,需怎样配制?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

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此外,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不仅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实验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实验知识和技能。

在高中阶段开始,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本章选择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内容。

对于检验、分离、提纯等基本操作,以初中学习过的粗盐提纯操作为主要线索,复习、深化;对于溶液的配制,以有关物质的量等概念作为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操作。

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应用,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对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内容标准,不可能一步达到要求,如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和技能,将在整个必修化学中逐步完成。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2_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2_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3 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2)摩尔质量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概念的计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师] 我们在初中已经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可以构成我们看得见的、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宏观物质。

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取药品都是称量的,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原子、离子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与看得见的宏观物质之间必定存在某种联系。

例如S + O2 === SO2微观角度:1个硫原子 1个氧分子 1个SO2分子宏观角度: 32g 32g 64g从上述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学生]看到反应物、生成物的数目和质量关系。

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桥梁把宏观的质量和微观的粒子数联系起来,这个物理量就是物质的量。

[教师]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量,至此,物质的量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成为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单位。

1.物质的量及摩尔老师:我们用长度来表示物体的长短,用电流来表示通电的强度,而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的集体,用符号n表示。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那么1mol所含有的粒子数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先回顾一下长度的单位--米。

[教师]在我们的计量上,多长为1米呢?“米”这个单位是如何得来的呢?[教师]国际计量组织规定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为1m,那么1mol的粒子数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完成以下计算,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计算并填写[结果]粒子数都是6.02×1023个,所以人们也规定了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物质为1mol.1mol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个、一打一样,表示的是数量的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人教版) 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位于人教版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教材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最后一部分知识。

这一节前两部分介绍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直接说明它是个物理量,表示一定粒子的集合体,然后又直接给出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是如何确定的,直观明了,强调应用。

然后提出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溶液中的反应,为了方便,引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然后就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这部分内容以往教科书的课题为《物质的量浓度》,现在换成了《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面对如此转变,我们必须把握深广度,体悟新课改精神,不能盲目的加宽加深,完全按照旧教材体系安排教学。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上看,本部分属于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应该是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以及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将物质的量浓度运用于实验中,突出本章主题,也大幅度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部分虽然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教学,但并不枯燥。

学生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已经能够体悟引入物质的量是为了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方便。

再从溶液的特点入手,自然而然的将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从而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接着就从概念入手,思考如何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此编排教材和设计教学,避开了繁杂的计算和枯燥的讲解,更利于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三、教学设计思想
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教学设计思路为:
1.通过对溶液的均一性和引入物质的量的好处的复习,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通过配制100mL1.00mol/L NaCl溶液的过程的探讨、分析以及操作演示,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四、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3.会简单的实验误差分析。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念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从实际引出概念的思想,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本质和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2.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实践探究中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分析配制过程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步骤。

六、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
八、教后反思
1.概念的教学往往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本设计采用新课标思想,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从已有知识,自然而然的引出新概念,让学生体会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基本操作的教学,往往容易变成机械的模仿。

为了避免如此弊端,在每步操作中,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每步操作要领的必要性和实质性意义,更有利于接受。

3.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平时教师苦口婆心强调的重要结论,学生都是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

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能够更深刻的掌握。

因此,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讨,这比直接告诉他们结论好得多的。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各个环节,控制好时间,注重师生交流,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5.尽可能多的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方案,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教学能顺利进行。

6.当学生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思考时,教师要善于设置更多问题进行引导,以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

例如,当学生不理解溶解过程可能伴有的热效应时,可以举一些他们所熟知的明显的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