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客家土楼地文化特征
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余昌盛
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余昌盛摘要:客家土楼规模巨大,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实厚重,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多元的信仰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
当前,土楼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土楼的建筑文化元素也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借鉴。
关键词:土楼文化;传承;发展一、当前客家土楼文化的内涵及发展价值(一)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1、建筑文化美建筑本身就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
客家土楼看似土气,但它“土”得非常自然,给人以质朴苍劲的感受,每座土楼都凸显了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从土楼建造过程来考量,它选址的自然性、建造科学性、整体造型的多样性、布局的对称性和装饰的简约性等方面都充分展示了客家先民高超的建造技术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2、传统文化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深深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客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也深深地植根于儒家思想之中。
千万座客家土楼折射出的古朴凝重而又绚烂的中原文化,正是浸润着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
客家土楼中最能直接凸显传统儒家文化的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之上的明珠——楹联,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可以说客家土楼是这些儒家思想、理念教化的实物。
3、信仰文化多元客家土楼居民的信仰是多元的,主要是信仰妈祖、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这些信仰在客家人中形成了一种融合,以西陂天后宫的土楼塔为例,从底层到五层,分别供奉有妈祖、关圣帝君、文昌帝君、魁星尊神、仓颉先师这五位神祗。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庞杂多样,与其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自然崇拜不无关联。
即使在现代科学昌明、农业技术发达的当下,土楼客家人仍然在求吉心理的驱使下,将神灵信仰中的祭祀仪式以民间习俗的形式展现,并糅合进传统文化因素和现实主义情怀,形成了具有深厚意蕴的民间信仰。
4、浓郁的民俗客家民俗文化是客家人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积淀
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积淀一、土楼的历史形成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祖先是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
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
[1]客家人的迁移包括客家先民的南迁和客家人的国内迁移与国际迁移。
就迁徙行为而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与迁移过程的历史相对应,迁移原因在各时期也各不相同。
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
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
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
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
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
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
正是由于客家人长期漂泊流离的经历,从而锤炼了客家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勤劳勇敢的品质。
当客家先民辗转奔波最后找到闽、鄂、赣地区时,与赣南、闽西、粤东的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在一起,于是便形成独特优秀的客家民系。
千百年过去了,土楼名声大振,土楼俨然成了客家人的代名词。
提到客家人们就自然而然的想到土楼。
据资料记载,土楼最早出现可追溯到唐朝。
当时有一些民众反抗政府,就建起了类似土楼的山寨,还有在明朝的时候,倭寇盛行,频繁骚扰,加上盗贼猖獗,人们只能被动防御,四围土墙,建起土楼。
客家土楼是我国防御性极强的民居之一,并且是防御民居中造型最优美,最令人惊叹的一种,尤其是圆形土楼。
二、土楼栖居文化与建筑技术(一)客家土楼栖居文化栖居离不开“场所”,本义是“地方”.但栖居意义广的“场所”不是“地方”.任何“地方”都是先天存在的,人与地方发生了栖居关系,就有了栖居文化,如神圣事物的设立等,才会产生“场所”的文化意义。
[2]场所第一要适应生存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的表述中,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最基本的第一、二层次,人类早期的穴居与巢居都是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防御自然物袭击的栖居场所。
浅析客家土楼地文化特征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其实客家文化本来就是汉文化与南粤土著文化碰撞的产物, 在不 断的文化交融中,经年累月,才形成自己的体系。这其中就包括着在 岭南大部分地区的潮客、 潮广文化和谐相融的体系。 饶平县的道韵楼 便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座客家典型的建筑, 居住者缺是操着 潮汕口音的潮汕人。其实, 在岁月的长河不知不觉的敲打中,住在这 里的人们已然忘却自己是潮汕人还是客家人。 文化与文化的界限已经 完全消失,剩下的,就只有和谐共处,潮客和谐互助生存。
潮汕石雕
在这些建筑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潮汕木 雕,石雕的存在, 众所周之, 潮汕工匠精于手艺, 所以很多客家人便会邀请潮汕工匠进行围屋内 的装饰,这样一来, 就使得两个民系的建筑慢慢 的融为一体。
2. 客家民系建筑特色 2.1 客家围屋审美文化特征及特点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客家围
屋 (也称为
围龙屋、围
围屋的建筑形态体现了客家人团结的特点, 于此同时, 在建筑设 计上也顺应了中国建筑对“风水”的考究,实际上, “风水”也是古 代中国人对建筑环境考究的体现。 而客家围屋正式处处体现着对建筑 环境的高要求。
2.2 客家土楼介绍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
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
2. 客家民系建筑特色, ,,,,,,,,,,,,,,
2. 1客家围屋审美文化特征及特点, ,,,,
2. 2客家土楼介绍,,,,,,,,,,
2.2 . 1饶平县道韵楼,,,,,,
总结,,,,,,,,,,,,,,,,,,,,,,,,,,,,,,,,,,
4 4
4 5
5 7
9 13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引言 本篇以客家文化及客家民系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及条件入手, 开展 对客家围屋特别是处在福建及广东饶平地区的客家土楼文化审美特 性的分析。在将近30个课时的《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的学习中, 自己对岭南地区建筑确实有了一定的认识。 由于自己家乡饶平县便有 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 所以选取了这一课题作为结课论文, 希 望能够展示自己在这一门课上的收获。
[论述题,5分] 试述客家土楼的特点。
客家土楼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建筑结构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被誉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
一、外观特点客家土楼的外观独特,呈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色。
其建筑外墙常采用石块、土坯等材料构筑,色彩深沉,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外围有环形或方形的走廊,整体呈现出一种严密有序的结构风格。
而且土楼的墙体非常厚实,能够防御外部的强烈风雨和侵袭,耐久性极高。
这种独特的外观特点,使得客家土楼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一大文化景点。
二、建筑结构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耐用,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
其内部多为多层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为畜栏,中部为住宅,上部为储粮。
整个建筑结构分工明确,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起到了完善的生活作用。
土楼内部空间设计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
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变通性。
三、文化价值客家土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客家人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
土楼建筑中融入了客家人的传统信仰、生活习俗和家族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土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客家乡愁、家风、家韵,了解到客家人生活的丰富内涵。
客家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胜地。
总结客家土楼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建筑价值的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外观特点、坚固耐用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它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客家土楼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土楼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外观特点、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展现了客家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
客家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瑰宝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客家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瑰宝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
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
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
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
它们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
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
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
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
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
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在民间俗语中,“土楼”亦是“土楼房”的简称,与“洋楼房”相对而言,泛指没有集中供暖和燃气管道的简易低层楼房。
石料主要用于砌墙基,其次用于铺设廊道、天井、门坪、道路等,还用于制作门框、台阶、柱座等,均为花岗石或青石,取自溪河之中或山上。
用于砌墙基的石料大者需数人才抬得动。
花岗石占绝大多数,青石不多见,一般用于制作门框。
较小的鹅卵石主要用于铺设通廊、道路、门坪、天井,当然砌墙也少不了它。
土楼建造的工序包括选址,设计、施工。
在选址上一般严格掌握以下几条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风水要好,尽可能靠近同宗同族的居住地,并且依山傍水,避风向阳,还要考虑所建土楼离他们开垦的土要是否太远,耕作是否方便等等。
福建土楼攻略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力
福建土楼攻略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力福建土楼攻略: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力量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不仅宏伟壮丽,更承载着浓厚的客家文化。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福建土楼的背景和特点,提供实用的攻略建议,让您领略客家文化的独特力量。
一、了解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其建筑形式独特,集合了宗族文化、城市规划和防御功能于一体。
它们通常呈圆形或方形,由土砖、石灰和竹木建造而成,外部围墙高达数米,内部分为数层,每层都有独立的生活空间。
土楼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土楼群,尤其是在云霄、永定和南靖三县。
这里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可以深入感受土楼的魅力。
二、探索福建土楼的特色1. 家庭祠堂的独特布局福建土楼内部布局独特,一般分为“天井”、“过厅”、“堂屋”和“圆形厅”。
天井是土楼的核心,起到采光、通风和社交的作用;过厅作为家庭共用的起居场所;堂屋是家庭成员生活的空间;圆形厅则用于举行婚礼和庆典。
进入福建土楼,您将深刻感受到这种布局所传递的家庭和睦、世代相传的品质。
2. 外观壮丽的堡垒式建筑福建土楼外观庄严壮观,其坚固的外墙是为了抵御外敌的进攻。
多层的围墙和内外的防御措施形成了类似堡垒的感觉。
从远处观看,土楼如同延绵起伏的山峦,令人心生敬畏。
3. 富有寓意的雕刻和图案福建土楼外墙上的雕刻和图案,往往富有意蕴与寓意。
传统的龙凤图案象征吉祥如意,而麒麟、蝙蝠等形象更寓意着财富和幸福。
这些雕刻和图案不仅令土楼更加美观,也体现了客家人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福建土楼攻略1. 最佳游览时间福建土楼可全年参观,但最佳的游览时间是春季和秋季。
春季时土楼周围的田园风光美丽宜人,秋季时天气凉爽适宜行走,可以欣赏到金黄的稻谷。
2. 必游景点推荐福建土楼的热门景点有南靖土楼群、云霄土楼群和永定土楼群。
其中,南靖土楼群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楼群,不容错过。
3. 体验客家文化除了参观土楼外,还可以参加当地的客家民俗活动,如客家歌仔戏、客家山歌等。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福建客家土楼是中国闽南和闽西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是客家人特有的乡居建筑。
土楼通常位于山区,是客家人在长期发展和生存中积累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场所。
下面就从建筑形式、结构特点、空间布局和彩绘装饰四个方面,对福建客家土楼进行简单的分析。
建筑形式福建客家土楼是一种集合式建筑,是由圆形或多边形的土墙围合成的高大建筑,楼高多数在 3 至 5 层,甚至高达 7 层和 8 层。
土墙采用了厚度超过一米的夯土墙结构,外表光滑、平整,不用任何外墙材料。
土楼内的房间可以随意进行划分,形成多个住户居住。
土楼的墙面采用的是土石夹杂,土质坚硬,不仅可起到隔热、隔声、保温等作用,还具备很强的抗震性能。
结构特点福建客家土楼有很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建筑技艺,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形式。
它的楼梯从内向外螺旋上升,贯穿整座楼房,如同一条巨龙盘旋而上。
在楼梯旁还有一道或几道直径较小的穿墙阳台,供人们休憩、观景、晾晒物品。
土楼的节约经营和防御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扼丧保卫的墙壁及防御塔尖是其结构特点之一。
而客家土楼采用了集中式厨房烟筒系统,随着楼层逐渐收窄,逐渐演化出上宽下窄、密封好燃烧系统的独特设计。
空间布局福建客家土楼布局紧密,建筑体量相对庞大,其中所包容的空间多数常规且重复,令人感受如同深处魔鬼城堡的氛围。
土楼里是一层一卦,先卦为榻房、二卦为客厅、三卦为饭厅和卫生间、四卦为主人的住所。
土楼里的房间多数都选用了中央空地布局,空地与门前城墙相距不远,严密的防御意识仍可见出。
彩绘装饰福建客家土楼的颜色多数体现了节日的气息和人们怀念过去的情感意愿,大部分屋顶和外围都准备漆成绚丽多彩的颜色,以符合节日的需求而漆成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色彩。
而在土楼的外观上,经常会装饰一些精美的图案,如鸟、兽、花卉等纹饰,流露出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气息。
总的来说,福建客家土楼在建筑形式、结构特点、空间布局和彩绘装饰方面,都体现了客家人民特有的生活风貌与文化信仰,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种宝贵遗产。
深入了解客家文化:我的总结与感悟
深入了解客家文化:我的总结与感悟深入了解客家文化:我的总结与感悟2023年,我有幸能够来到客家地区,深入了解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总结与感悟。
一、客家人的精神面貌客家人向来以勤劳、自强、敬业、勇毅为特点,他们纯朴、淳厚、自律、敬祖、尊老、重义、团结和奉献的精神,从历史到现实,都是值得铭记的。
客家地区几乎所有的村庄都有自己的祖屋、家谱和族谱,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客家人普遍信奉祖先,祖神庙和祖坟都是他们心中的圣地,他们认为只有在家族的延续和弘扬中,才能实现祖先的传承和发扬。
当我游览客家村庄时,深刻感受到客家人的勤劳和克勤克俭的品质,以及对家庭、家族、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精神。
在他们的生活中,稳定和幸福的家庭生活非常重要,家族的荣誉和形象也是他们的重要关注焦点,社会责任和义务是他们奉献的理念和行动。
二、客家文化的特色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深沉、神秘、独特的特色。
客家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在语言、音乐、舞蹈、建筑、文学等方面。
客家人擅长运用音乐和歌曲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弘扬文化。
客家音乐多以笛子、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为主,其旋律优美委婉,韵律宛转抒情,充分反映了客家文化的感性和博大。
客家舞蹈属于民间舞蹈,以柔美、优雅为特色,展现了客家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豁达开朗的心灵境界。
在舞蹈表演中,艺术家们把个人的情感和精神融入到舞蹈中,将习俗、传说、历史等融入到舞蹈艺术中,抒发出强烈的荣誉感、团结感和爱国情怀。
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土楼是客家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客家土楼是一种圆形或方形形状的四五层高的建筑,个别的土楼还有六至七层,墙壁用土、石等材料糅合而成,具有优美的线条和巨大的空间。
土楼既能抵御自然灾害,又能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体现出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和生活智慧。
三、客家文化的未来深入了解客家文化,能深刻领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认识到客家文化的生命力仍旧在发展、蓬勃舞动。
客家土楼文化赏析
客家土楼文化赏析歌德对于优美建筑的评语是“凝固的音乐”。
无疑,在我心中土楼就是那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篇。
土楼,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物,曾是中国分布最广、居住人口最多的普通民居。
在中国多姿多彩的民居中,土楼以其非常独特的形式和文化内涵被建筑学家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迹,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
是什么东西导致了土楼的神秘?为什么在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夯土民居建筑中,唯独中国土楼最为古老、最为壮观呢?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土楼,并且广泛传播于黄河南北二十几个省区,跨越几千年的漫长时间,迄今仍然生生不息?这些疑问,使我对土楼充满了兴趣,在众多的古镇民居中选择了它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我知道所谓土楼,就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
土楼的历史背景据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客家人的祖先曾多次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比较著名的有五次:“五胡乱华”时期、唐朝末年、金元时期、清康熙时期、清太平天国失败后。
除了康熙年间那一次是康熙为笼络南方人的心而“湖广填四川”外,其余客家人都作为战争的难民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岭南地区来的。
为了防范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客家人聚族而居,相互依靠,患难与共,于是将分散的住房聚合到一起,创造了一种庞大的民居——土楼。
而且,当地丰富的森林木材、山石、泥土等自然资源和拥有一定技术的工匠为土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土楼的布局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
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
客家土楼布局特点具备3个特点(集中华文化之精髓)
客家土楼布局特点具备3个特点(集中华文化之精髓)说起“客家”,很多人可能先想到的是“客家人”。
客家,作为汉族民系之一,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广,影响大。
其实,客家,并不单单只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它更是一个具有深层内涵的文化概念。
客家的文化内涵有许多,比如客家方言、客家文学、客家建筑等等。
今天,我们来谈谈集聚了客家文化内核的传统民居建筑——客家土楼。
“客”,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前来探访的人或被邀请受招待的人”,后引申指寄居或迁居外地的人。
正如王维诗人所言“独在异乡为异客”。
从概念上理解,“客”与“主”相对而言,它既表达了一种“客”飘忽不定、无所倚恃的状态,也表达了一种主对客的敬称。
“客家人”,说的不过如此,既是指寄居在外地的人,同时也是受到尊重的一类人。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一千多年以前,中原汉人为了躲避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不断向南迁徙(前后历经了5次大迁徙),他们以“客人”的身份,闯入了南方这片荒蛮的土地上。
在南迁过程中,客家人和南方的其他民族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汉族民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理念。
如今,一个“客家”的称谓,形象地道出了客家人上千年来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历史。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海南和台湾等地居住生活,此外,还散居在泰国、新加坡、印尼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受地理位置、环境因素以及客家文化理念的影响,客家的民居建筑也深深打上了地域民族的烙印。
客家的传统民居建筑,极具风格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为客家土楼。
根据历史考据,客家土楼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时期,11世纪~13世纪,客家土楼初步形成,关于这点,在《重修虔台志》中就曾有记载。
如今这一建筑形式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后,已然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建筑。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通常以砖或木材作为建造材料,比如古色古香的传统北京四合院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温婉典雅的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以木构架为主,同时辅以砖、石雕等材料。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中国客家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多出现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人聚居的村落中。
它是客家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掀开这些土楼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一窥其中的秘密和魅力。
土楼是一种用土坯砌成的圆形或方形建筑,外观看起来宛如一个个的城堡。
它们多为三至五层,每层都有许多房间,供人居住。
土楼外墙厚实坚固,能够抵御台风的侵袭。
在土楼中部还有一道大门,直通楼中庭院,这个庭院是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也是邻里交流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地方。
走进土楼,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宽敞明亮的厅堂。
这是土楼的核心空间,也是全家人团聚的地方。
厅堂周围是各式各样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功能,有起居室、厨房、祭祖团拜处等。
土楼宽敞舒适的内部空间,为家庭成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亲密无间的交流场所。
土楼不仅仅是一种居住建筑,更是代表了客家人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
土楼内部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和雕塑,如龙、凤、狮子等,展示了客家人的艺术造诣。
土楼还保存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统习俗,如客家人的拜年、祭祖、过年等,这些习俗体现了客家人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文化。
除了居住功能和文化内涵,土楼还具有防御功能。
在古代,土楼是客家人抵御盗匪和外敌入侵的堡垒。
土楼外墙高大厚实,中部还设有一些窗洞和枪眼,便于观察外面的情况并进行射击。
这种防御设施为土楼居民提供了安全保障,也让土楼成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保护线。
如今,客家土楼已成为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朵奇葩,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人们来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土楼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能感受到客家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土楼内部,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客家美食和欣赏到传统的客家歌舞表演,感受到独特的客家魅力。
客家土楼是一种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建筑形态,它集居住、文化、防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土楼不仅是客家人的居住之所,更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和载体。
掀开土楼的神秘面纱,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建筑和文化。
土楼地理风貌,历史文化,特色经济
土楼地理风貌,历史文化,特色经济前提摘要:土楼是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
它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完美结合,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由于古代闽西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客家移民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使土楼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
本文以土楼的建筑特色为出发点,分析土楼的特点及功能,进而探讨其地域人文意义。
客家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以粤、闽、赣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客家核心地域,形成于宋,兴起于明清,及至民国,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土楼民居建筑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
客家土楼民居主要分布于的西南部、的南部和的东北部地区,尤以闽西、粤东北多见;其形式有圆楼、方楼、围龙屋和五凤楼等,尤以圆楼和围龙屋最具特色。
客家土楼风格独特,结构奇巧,功能齐全,涵丰富,是“世界民居奇葩”,在建筑学、历史学、风水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
据统计,永定现存各式各样大小土楼2万多座,土楼一般高3至5层,占地200平方米,可居住数百人,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民居建筑群,故有“土楼王国之称”。
一、土楼的起源及发展土楼产生于唐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的客家生土楼,建筑历史长达一千年,现在最古老的土楼是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
它建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迄今已1200年。
”土楼的建造和发展过程,自然跟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
客家先民原自中原迁居南方,迁居南方后,又再度迁移,总计大迁移五次,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那就不能悉计。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客家土楼是中国南方独特的建筑形式,它拥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备受瞩目。
它既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又是客家人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宗族文化。
客家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大多数土楼建造于17至19世纪。
客家人在清朝时期逐渐迁移到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湖南、台湾等地,土楼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土楼是客家人民族传统建筑,它是客家人在经历了多年的历史变迁后,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建筑形态。
客家土楼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在整个中国建筑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富有神秘的民俗传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客家土楼常以中式传统建筑为基调,结合了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客家人的居住特点,采取了独特的建筑设计和风格。
土楼通常由内圆外方的形式构成,采用夯土和砖瓦等自然材料建造而成,所以也叫做“圆楼”或“方楼”。
它的设计和建造完全符合了客家人的居住和防御需求,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价值。
客家土楼有很多种类和不同的建筑风格,在设计和结构上也有所不同,是客家人民族建筑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云水谣土楼、福建土楼、江西土楼、广西土楼等,它们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2008年,客家土楼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十分丰富。
土楼是客家人特有的居住形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形式,它还是客家人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土楼建筑体现了客家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知和理解,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客家土楼建筑中,还可以看到很多传统民居文化的影子。
在建筑形式上,土楼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绿色生态”、“多功能”、“传统文化”的内在品质。
在建筑材料上,土楼使用的均是当地丰富的天然材料,如黄土、青砖、木材等,因此也被称作绿色建筑。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客家土楼,位于中国福建、广东和台湾一带,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既宏伟壮观,又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防御性能。
除了建筑本身的魅力外,客家土楼还有许多神秘的故事和传说隐藏在它们的背后。
客家土楼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古代,客家人经常面临战乱和盗匪的威胁,因此他们需要能够提供安全居所的建筑。
土楼的特殊结构具有防御功能,能够抵挡火灾和外敌攻击。
它们通常建造在山坡上,周围环绕着河流或湖泊,以增加其防御能力。
土楼的墙壁采用的是厚重的土砖和石头,外加上下平行排列的木桩支撑,非常坚固。
土楼的入口通常设在二楼以上,需要使用梯子才能进入,从而增加了外敌进入的难度。
这些防御措施使得客家土楼成为了天然的城堡,为客家人民提供了安全和保护。
客家土楼还被认为是富有灵性的建筑。
土楼内部通常分为多个层次,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功能。
一楼通常用于储藏粮食和家畜,二楼是客厅和床铺,三楼是厨房和餐厅,最上面的楼层则是祭祖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土楼的设计和布局非常注重风水和宇宙奥秘的平衡。
所有的楼层都朝向不同的方位,以吸收最大的阳光和风水之气。
土楼顶部通常有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天窗,被认为是通向天空和神灵的连接。
据传说,土楼的居民经常能够感受到神灵的存在,并从中得到庇护和保佑。
客家土楼还有许多与鬼魂和鬼神有关的传说。
据说,在深夜,土楼的墙壁和楼梯上会出现鬼魂的形影,这些鬼魂通常是土楼的祖先或其他被厄运折磨的灵魂。
一些土楼的居民相信,这些鬼魂是他们祖先的灵魂,他们保护和指引土楼的居民,在重要的时刻给予他们警示和启示。
土楼的居民经常会举行祭祀和仪式,以感谢祖先的庇佑,并祈求他们的保护。
客家土楼是中国建筑文化中一颗瑰宝,它们不仅是华南地区的代表性建筑,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们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土楼背后的神秘故事和传说更加增添了它们的神秘色彩。
这些传说和神秘故事使得客家土楼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对象,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
《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调研报告(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题目: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学生:许可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摘要客家土楼,一般也叫福建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
是客家民系建筑的典型代表。
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
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
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而广东饶平县则拥有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多年的历史,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
作为中国民居中少有的单体建筑,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屹立于中国民居建筑之林。
关键词:客家围屋、围楼、土楼、福建土楼、饶平县道韵楼。
引言,,,,,,,,,,,,,,,, 3 1.客家民系文化特点,,,,,,,,,,,, 4 1.1客家文化及其历史,,,,,,,,,, 4 1.2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 4 2.客家民系建筑特色,,,,,,,,,,,,,,, 5 2.1客家围屋审美文化特征及特点,,,,, 5 2.2客家土楼介绍,,,,,,,,,, 7 2.2.1饶平县道韵楼,,,,,, 9 总结,,,,,,,,,,,,,,,,,,,,,,,,,,,,,,,,,, 13本篇以客家文化及客家民系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及条件入手,开展对客家围屋特别是处在福建及广东饶平地区的客家土楼文化审美特性的分析。
在将近30个课时的《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的学习中,自己对岭南地区建筑确实有了一定的认识。
由于自己家乡饶平县便有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所以选取了这一课题作为结课论文,希望能够展示自己在这一门课上的收获。
1.客家民系文化特点1. 1客家文化及其历史广东客家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支流,和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一样,都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在上千年的相互融合中产生的相对稳定的文化。
众所周之,中国的文化传播是经由几次大型的人口大迁徙,又南到北扩散的,后期的迁徙者总能带给上一批迁徙者新的文化。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1 引言客家xxxx围屋,又名土楼,或者围龙屋。
它独具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一朵绚烂的奇葩,在世界建筑之林也有一席之地,因而享有"世界建筑文化遗产"之美誉。
然而,随着"水泥森林"时代的来临,建筑设计雷同,千城一面,特色消亡,客家围屋,也难逃劫难。
因此,围屋建筑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2 客家围屋建筑的特征2.1 功能的防御性客家土楼(围屋)有着极为强劲的防御功能。
表现为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墙墙体厚实,二是折射出中国传统的住宅内向凝聚性的特征。
旧时的客家先民,不同姓氏存在矛盾和纷争,冲突不断;土著居民的侵袭,也是常有之事;而且明朝中期以降,东洋倭寇的侵扰时有发生。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将其住宅建成防御性强的、易守难攻的建筑形式。
围屋,对外设有作战窗口,对内设有粮仓水井等生活必需品,能够保证战时屋内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
所以,"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成为客家后裔永续流传的佳话。
2.2 建造的经济性客家人的居所多为闭塞的山区,交通不便,运输建筑材料艰难,就地取材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譬如,闽南客家建筑的主要材料是黄土和砂土。
其黄土主要从山上获取,不会破坏有限耕地的土壤。
即使旧楼重建,墙土亦可再次利用,或把墙土堆放沤肥作为农作物的养料。
这与当下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如出一辙。
客家人一般在农闲时节建房,这样既有充足的时间也有大量人力参与其中,土楼建造技术较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施工设备,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
2.3 建筑的坚固性在客家建筑中坚固性最好的要数圆形土楼,因为圆筒状结构使其很好的分配楼房的承载量。
加之外墙底部最厚,保证其基底稳定。
房屋墙体稍向内倾斜,使得房屋有一个向心力。
土墙内部放有木条、竹片、糯米,可加大墙体的柔韧性和拉伸度。
福建客家土楼地建筑风格分析报告
福建客家土楼地建筑风格分析报告廣東白雲學院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_________________福建客家土楼建筑风格分析学院: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 (2)一、建筑条件 (2)1、土楼简介 (2)2、历史文化 (2)3、客家来历 (3)二、建筑风格 (3)1、建筑规模 (3)2、风格特色 (4)3、结构类型 (4)4、分布区域 (5)5、布局特点 (5)三、独特性能 (6)1、充分的经济性 (6)2、良好的坚固性 (6)3、奇妙的物理性 (6)4、突出的防御性 (7)5、独特的艺术性 (7)四、发展方向 (8)福建客家土楼建筑风格分析摘要: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文章是根据自己曾经亲眼目睹的直观感受,再加以它的背景条件、建筑风格、独特性能及其方展方向几个方面对福建客家土楼做一详细解析,从中发掘出这种建筑形式在生态环境、精神内涵、文化底蕴等深层次方面的价值,并阐释土楼与客家文化的渊源。
关键词:土楼建筑风格性能精神内涵文化底蕴一、建造条件1、土楼简介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
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大埔县。
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
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世人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
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悠久,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2、历史文化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永定客家土楼有哪些特点呢
永定客家土楼有哪些特点呢?归纳起来主要有6个特点:1、历史悠久。
1000年前永定就产生了土楼,五六百年前已经相当普遍。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连县委县府办公楼、招待所、学校、医院都是土楼。
一直延续至今。
(金山古圆寨、馥馨楼……)2、种类繁多。
永定客家土楼千姿百态,多达数十种,有正方形、长方形、府第式、五凤形、五角形、八角形、半月形、圆形等等,其中圆楼最引人注目,现存有360多座。
3、规模宏大。
占地500平方米以上、高三层以上的土楼占80%多,最大的土楼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最高的达6层。
(抚市镇的永隆昌、高陂镇的遗经楼,圆楼规模最大的是高北的承启楼)4、结构奇巧。
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十分讲究,它中轴线鲜明,古朴典雅等等,布局与结构与古代中原汉族建筑一脉相承。
(土木结构,承重墙)5、功能齐全。
它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主要原因一是墙筋拉力,四个角加固,墙体下大上小,重心在下,向心力强[特别是圆楼]。
二是木结构之间和与土墙连得很紧,形成一个整体)、冬暖夏凉、通风采光、教化育人等功能,而且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座大型的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
6、客家文化内涵丰富。
从建筑工艺、民俗风情、重教兴学以及众多的楹联可以证明,它形象地、全面地、集中地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展示了客家人坚韧不拔、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精神,它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是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
三、土楼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1、土楼申遗成功,值得中华儿女骄傲,值得全世界1.2亿客家人自豪。
2、土楼申遗成功,有利于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一永定客家土楼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3、土楼申遗成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永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我县的软实力。
4、土楼申遗成功,将进一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如何讲好土楼l、充分认识导游在旅游事业中的作用。
有道是:江山之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一年拳两年腿,十年才练一张嘴。
客家建筑的特点
客家建筑的特点客家人是中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古以来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
客家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之一,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客家建筑的特点,带您领略客家建筑精髓的魅力。
一、凝聚传统与实用的结合客家人以务实而著称,他们的建筑风格同样表现出这种实用主义的精神。
客家建筑注重功能和实用性,追求经济合理的设计,使每一个建筑都能充分满足家庭的需要。
在材料选择上,客家建筑多采用木材、石材和泥土等当地资源,这既是出于经济考虑,也是一种环保的表现。
与此同时,客家建筑注重建筑结构的稳固和耐久性,以应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挑战。
二、坡屋顶与天井的独特设计客家建筑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坡屋顶的设计。
坡屋顶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流滴漏,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让室内保持凉爽。
坡屋顶的造型通常呈现出双峰或多峰的形态,给人一种高大、挺拔、古朴的美感。
另外,客家建筑中常常设置有天井,天井除了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还是家族世代相传的场所,是亲朋好友聚会的场所。
三、围龙巷与土楼的独特布局在客家建筑中,围龙巷与土楼是两种典型的建筑形式,它们体现了客家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围龙巷是一种由多幢住宅围成一个四方形的院落,形成“一围、二堂、三楼、四石头”(一围是指外围建筑,二堂是指公共活动场所,三楼是住宅楼,四石头是指庭院中四块石头)的布局。
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客家人对家庭生活的尊重,又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而土楼是客家建筑中最为壮观的建筑形式之一,它外部采用圆形或方形的形状,内部则采取环形或正方形的布局。
土楼通常有三到五层,外墙厚度达到数米,可抵御外力的侵袭,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稳定。
四、彰显家族文化的雕刻和装饰客家建筑中的雕刻和装饰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客家建筑的门楣、柱子甚至内部家具上,都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这些雕刻经常以自然界的图案、符号和人物形象为主题,既体现出客家人对自然环境的崇拜,又表达了对家族的敬意和尊重。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客家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客家人用以对抗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生存之道,也是客家人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统的载体。
这些古老的土楼群,隐藏着许多神秘的面纱,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赞叹和探索。
在这里,我们将一同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了解这一古老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神秘传说。
客家土楼位于中国南部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等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的崇义、广东的大埔、梅县等地,福建的南靖、永定、漳州等地,以及广西的武鸣、临桂等地。
这些土楼群一般分布在山区或水乡,与周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世世代代的居住地,它们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建筑,外墙由厚实的土坯砌成,内部结构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四层或五层,以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
土楼内部均有多个房间,供整个家族居住,楼顶常常还设有天井,用以通风采光。
土楼的墙壁厚实坚固,能够抵御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被誉为“东方的城堡”。
土楼内部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客家人的生活和文化特点,具有鲜明的客家风格和特色。
土楼内的装饰、家具和陈设也都充满了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如编织的藤椅、挂在墙上的客家花布、风味美食等等,让人仿佛置身在古老的客家家庭中。
客家土楼所蕴含的神秘面纱并不仅限于其建筑风格和内部文化。
据当地传说,土楼建筑中蕴含着奇妙的风水学说和传统信仰,这使得这些土楼更加神秘而独特。
首先是土楼的建筑风水。
根据风水学说,土楼的建筑布局十分讲究,包括选址、形状、方位、高低、长短等方面都要符合风水原理,以求“招财进宝”、“风调雨顺”。
很多土楼建筑的位置和形状都具有独特的风水意义,比如圆形的土楼象征着天圆地方,方形的土楼象征着四面八方,都具有吉祥的寓意。
土楼的窗户、门洞、天井等设计也都蕴含有风水学说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其次是土楼的传统信仰。
客家人是传统的宗教信徒,他们信仰祖先、宗室和神灵,土楼也是客家人对于神灵宗教信仰的一种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调研报告(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题目: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学生:许可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摘要客家土楼,一般也叫福建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
是客家民系建筑的典型代表。
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
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
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而广东饶平县则拥有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多年的历史,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
作为中国民居中少有的单体建筑,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屹立于中国民居建筑之林。
关键词:客家围屋、围楼、土楼、福建土楼、饶平县道韵楼。
引言,,,,,,,,,,,,,,,, 3 1.客家民系文化特点,,,,,,,,,,,, 4 1.1客家文化及其历史,,,,,,,,,, 4 1.2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 4 2.客家民系建筑特色,,,,,,,,,,,,,,, 5 2.1客家围屋审美文化特征及特点,,,,, 5 2.2客家土楼介绍,,,,,,,,,, 7 2.2.1饶平县道韵楼,,,,,, 9 总结,,,,,,,,,,,,,,,,,,,,,,,,,,,,,,,,,, 13本篇以客家文化及客家民系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及条件入手,开展对客家围屋特别是处在福建及广东饶平地区的客家土楼文化审美特性的分析。
在将近30个课时的《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的学习中,自己对岭南地区建筑确实有了一定的认识。
由于自己家乡饶平县便有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所以选取了这一课题作为结课论文,希望能够展示自己在这一门课上的收获。
1.客家民系文化特点1. 1客家文化及其历史广东客家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支流,和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一样,都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在上千年的相互融合中产生的相对稳定的文化。
众所周之,中国的文化传播是经由几次大型的人口大迁徙,又南到北扩散的,后期的迁徙者总能带给上一批迁徙者新的文化。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相对于广府人,潮汕人都是后来者,即为“客”。
相对来说,他们跟身上更有中原文化的濡染。
这一点我们在客家的围楼和土楼中就可以看出来。
比如在始兴东湖坪的曾氏围楼,他们把曾子侍奉为祖先,还在围屋的中间放置了曾子的雕像。
客家人作为后来者,相比于住在平原和近水处的潮汕,广府人,多数只能临山而居,正所谓靠山吃山,所以客家建筑也运用了大量木材与黄土。
与此同时,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了起到防盗的功能,他们的建筑大多是采用围屋、围楼的形式。
同一围楼的人共同起居生活,所以客家人在外都给人一种很团结的形象。
随着历史大潮的推进,客家人及客家文化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台湾等省份,海外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
但是他们又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先祖,时常回大陆祭拜自己的先人。
1.2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其实客家文化本来就是汉文化与南粤土著文化碰撞的产物,在不断的文化交融中,经年累月,才形成自己的体系。
这其中就包括着在岭南大部分地区的潮客、潮广文化和谐相融的体系。
饶平县的道韵楼便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座客家典型的建筑,居住者缺是操着潮汕口音的潮汕人。
其实,在岁月的长河不知不觉的敲打中,住在这里的人们已然忘却自己是潮汕人还是客家人。
文化与文化的界限已经完全消失,剩下的,就只有和谐共处,潮客和谐互助生存。
在这些建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潮汕木雕,石雕的存在,众所周之,潮汕工匠精于手艺,所以很多客家人便会邀请潮汕工匠进行围屋内的装饰,这样一来,就使得两个民系的建筑慢慢的融为一体。
2.客家民系建筑特色2.1客家围屋审美文化特征及特点潮汕石雕客家围屋(也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
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便能看到这些造型独特的单体建筑或者建筑群。
围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客家围屋围屋大门前的禾坪和池塘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
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围屋的建筑形态体现了客家人团结的特点,于此同时,在建筑设计上也顺应了中国建筑对“风水”的考究,实际上,“风水”也是古代中国人对建筑环境考究的体现。
而客家围屋正式处处体现着对建筑环境的高要求。
2.2客家土楼介绍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土楼属于集体性福建永定土楼群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
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
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
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非常壮观。
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
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土楼内部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
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
我们知道,潮汕民系还是偏向于闽南文化的,潮汕话也是闽南语系的一个分支,所以,在潮汕地区存在着这样的建筑也不算奇怪。
作为一个潮汕人,我对客家文化的研究不能算是深入,自己也没有亲身体验的经历,但是,作为一个生在地处闵粤交界小镇的我来说,怀着对饶平的热爱和自豪,便选取了中国最大土楼,饶平县的道韵楼作为研究对象。
2.2.1饶平县道韵楼道韵楼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南联主村。
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八角形土楼。
2006年05月,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道韵楼俗称大楼,呈八角形,坐南朝北,周长328米,高11.5道韵楼大门米,墙厚1.6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楼屋一色瓦顶,固桶用竹钉不用铁钉,至今没有一梁或一棉被蛀坏。
墙基在地面上仅垫两层青砖,墙体为黄土夯筑,至今仍完好无损,其黄土的粘性和耐久性远胜于今天的水泥。
楼有大门和旁门两通道,楼外环巷之外另筑围屋8列,即在主楼八角的棱角相对留出8条巷道,构成环护大楼的8排围屋。
在总体上,楼内外共构成了八卦图的布局。
道韵楼楼中每一卦长39米,各有楼间9间,卦与卦之间用巷道隔开,八卦共72间。
楼间也仿三爻而设计成三进,一二进为平房,第三进联接外墙为三层半楼房,楼墙高11.5米。
底层墙厚1.6米,由黄土夯筑而成,墙基仅垫二层青砖,固桷用竹钉,虽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如初。
楼中除了各家各户自用的水井外,不特意在楼中的阳埕左右挖二眼公用水井,以象征太极两仪阴阳鱼之鱼眼。
该楼还与一般土楼不同,它仿照诸葛八卦阵的从生门入、休门出的原理,特地在大门一侧另开一休门,八卦型的设计道韵楼内部以让族人从此门出寨。
道韵楼所兴建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古楼的外围墙设枪眼、炮口,在楼之大门顶部设注水暗涵,可以防火烧楼门,可以防兵乱、防乡斗、防盗贼、防兽害、防干旱、防寒暑、防火灾水灾地震等,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古堡式村寨。
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
四百多年来,道韵楼内从未发生过大的火灾,其原因在于土楼内设有32口水井,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用水,也起到防火、救火作用;但重要的是,在楼内生活的人都是同一个姓氏,彼此之间都有着辈分关系与亲情,一旦哪家失火或有难,全楼的人都会竭尽全力救助。
道韵楼经历三代人建设,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
164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提写了楼名,昔年的门匾仍嵌筑在楼门之上。
大门两侧的对联是清代广西中州正堂黄德祖(系道韵楼黄氏裔孙)所撰。
其联云:“道义为本根,天下无双,克念祖德;韵文光奕叶,实华并茂,贻厥孙谋。
”土楼鼎盛时居住600多人,现在还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楼中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道韵楼完全符合典型的客家土楼特征,独特的围龙造型,单体建筑,对建筑环境非常考究。
可是,我们从很多地方确可以看出属于潮汕文化的东西。
比如斗拱和门窗随处可见的潮汕木雕和石雕,绣着潮绣的婆婆,甚至连说的话也完全就是潮汕话。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故事:生活在道韵楼的客家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消除了和当地人的各种分歧,邀请当地的工匠来修饰自己引以为豪的住宅,而当地的潮汕工匠们,也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展现出最好的技艺给自己的客家朋友们。
慢慢地,潮客互相通亲,随着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文化一随同血脉链接到了一起。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到了,这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道韵楼的例子便是如此典型。
在这里,已经无所谓客家与潮汕,人们和谐相处,共同生活。
或许文化的碰撞曾经很激烈也很艰难,但现如今,如此宏伟的单体建筑得以留存400年至今,无疑是潮客共同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