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4走近经济圈

合集下载

第2课走进经济圈概要

第2课走进经济圈概要

33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第二节 做现代企业人
(2)途径 A.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 要以市场为导向,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增加产品 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B.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科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
时间,从而降低成本,在交换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34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第二节 做现代企业人
2.企业在市场上依法平等竞争 (1)企业的兼并
含义:是指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 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核心:竞争。
35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补充资料
第二节 做现代企业人
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PC业务 2004年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PC业务,包括笔记本和台式机业 务。这样IBM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联想成为 IBM的首选PC供应商,IBM可以为其大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各种个人 电脑解决方案。几年来,联想的并购不仅使IBM的PC业务扭亏为盈, 同时让联想实现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品牌扩展和管理能力的 最大提高。
有的股份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则以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 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请罗列三个耳熟能详的股份有限公司
29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第二节 做现代企业人
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 股东大会 (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 (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
总经理 (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监事会 监督
30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1)平等性 含义:指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根本原因:价值规律作用决定(等价交换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1节交通运输 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1节交通运输 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第2课时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规律,由于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形式,因此教材通过讲解铁路运输使学生对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初步的了解。

教材通过不同图表展示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规律和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还有重要的铁路枢纽,使学生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有初步的认识,还结合当今的形势简单介绍了高速铁路的情况。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政区、地形、河流、资源的基础上学习中国的交通。

学习难度不是太大,但是要形成空间交通运输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格局和具体事例设计出合理的出行路线即可。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名称及其分布、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名称。

教学难点: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高速铁路的视频资料,请坐过高铁的学生谈谈体会,激发学生探索我国交通运输的热情,然后转入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1.同学们阅读教材P 86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由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构成?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我国铁路运输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 提示:(1)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构成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铁路里程短,分布零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形成较为完整的铁路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以后,铁路建设速度加快,铁路建设标准逐步提高,高速铁路网正在形成。

2.虽然我国铁路运输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全国分布仍然不平衡,同学们阅读教材P87内容,结合前面学习的我国自然环境的知识,讨论我国铁路运输网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提示:特征: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铁路网密集,西部地区铁路网稀疏。

原因:东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经济比较发达,铁路建设早,发展快;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铁路建设晚,发展缓慢。

教师过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

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

中国经济圈(必修2)教学文案

中国经济圈(必修2)教学文案

东及内蒙古中东部。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着
丰富的自然资源,密集的骨干城市群,改革开放以来已形 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系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 势。环渤海经济圈有厚实的发展基础,依托其广阔的腹地 和区内市场以及便捷的交通枢纽条件,已发展成为中国规 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 一。
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
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
通,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万亿元
以上。

成渝经济区

幅员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以重庆、成都两个城
市为龙头,以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城市,和重庆“1小时
经济圈
• 经济圈又称大城市群、城市群集合、大经 济区、大都会区或都会区集合,属于1990 年代开始渐多出现的中文地域经济用语。
• 经济圈组织经济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中 心城市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地区的综合优 势, 珠三角经济圈
• 有利于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专业化 协作,使整个区域的整体功能得到很好发 挥。
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但国有经济 比重仍相对较高。

3.在外向化程度上,环渤海经济圈与珠三角和长三角
尚有一定距离,但近年来,随着外商投资逐步“北上”,
尤其是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研发机构,该 经济圈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经济区)
• 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
“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城市的产业联

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学案指导》

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学案指导》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学案指导》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认同。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科学的经济认知和评价能力。

3、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了解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律法规,理解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需遵守的规则。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激发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特征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发展及成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理解其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化影响。

•如何将抽象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与我国具体的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教材《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相关章节。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经济全球化案例、我国对外开放成就图片、视频资料等。

•学案指导材料,包含预习任务、课堂探究问题、课后巩固练习等。

•网络资源,如最新经济数据、国际经济新闻报道、专家评论文章等。

五、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内容。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成果。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系统讲授基础知识,同时留出时间供学生提问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视频或图片,如跨国企业的全球化生产链、国际贸易的繁忙景象等,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34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34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4.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表达。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市场机制等,对社会发展和和谐有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政策。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我国社会和谐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理论与实践》
-《走向和谐: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与选择》
-《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和谐问题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经济发展》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深入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我国实践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我选择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相关理论知识,讨论法用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d.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3.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a. PPT:用于展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相关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验结果等。
b.视频:播放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例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现象。
c.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调查工具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调查和分析,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二节

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二节

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二节第一篇: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二节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第7、8次课学时:3备课日期:2016年01月 19 日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课走近经济圈第二节做现代企业人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企业、企业法人的含义;2、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3、了解市场竞争中,出现企业兼并和破产的必然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法:先讲清两类公司的含义,然后对比两类公司的异同点,最后说明公司的组织机构);2、企业的兼并和破产(解决方法:先解释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概念,然后讲述兼并和破产的作用和意义,重点要突出其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并举出具体事例)。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1、课程引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公司良好的业绩也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的事例,提出问题:海尔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什么是企业呢?海尔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海尔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海尔集团员工应具备什么素质?2、新课讲解一、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1、企业。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公司。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

公司是企业的重要形式,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通常都采取公司形式。

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三节(合集5篇)

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三节(合集5篇)

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三节(合集5篇)第一篇: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三节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第9、10次课学时:4 备课日期:2016年01月22日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课走近经济圈第三节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税种;2、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依法纳税的观念;3、掌握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解决方法:先介绍税收的含义和本质,然后说明税收的基本特征,再讲清楚税收三个特征的联系);2、纳税人和负税人(解决方法:先解释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然后说明两者的关系,并举出具体例子);3、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解决方法:首先说明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重要性,然后讲述要有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紧迫感)。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1、课程引入国家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各种各样的部门和物资,它们的经费来自于哪里呢?2、新课讲解一、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先解释税收的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

然后讲明税收的性质: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体现着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

再讲述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最后介绍税收的种类。

我国主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等。

重点了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增值税,是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电子教案: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第二课-走进经济圈

电子教案: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第二课-走进经济圈
1. 关于“公司”和“股票” 2. 关于“法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 3. 关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4. 纳税人和负税人
教学 方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 3.作业指导法 4.案例分析法
教学 准备
1.理解教学目的、重难点、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编写教案(PPT)
学院电子教案
备识
课时 30+2(复习)
第二课 走进经济圈
课时
1. 识记 (1)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2)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3)市场交易的原则。 (4)市场主体的含义。 (5)企业、企业法人的含义。 (6)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含义。 (7)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税种。 (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9)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本节主要介绍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种类、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依法纳 税是公民的基 本义务、纳税人的权利、作为市场主体的劳动者应当具备的 素质。 本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学生懂得自己是未来国民经济中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论将来 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当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懂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 公民,应当自觉依照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学会运 用法律武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节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两部分。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税收是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参与经济生 活的常见现象。 本部分分两方面阐述。
6 课时
知识目标
2. 理解 (1)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4)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性。 (5)市场竞争中,出现企业兼并和破产的必然性。 (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7)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第4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4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 知道选择客运和货运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4. 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考虑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的不同需求后,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资料(幻灯片展示)(一)山西省地下埋藏有上千亿吨的煤炭资源。

过去,很多煤炭开采出来运不出去。

另一方面,沿海许多城市因为缺煤,工厂不能正常开工。

现在,修建了专门运煤的大秦铁路,山西的大量煤炭可以运出去了。

(二)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

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师问)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生答)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幻灯片展示古代交通运输方式)(师问)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属于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交通运输业主要是运送旅客和货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二、新课教学1.设疑导读(1)如果你暑假计划到黄山旅游,在选择交通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学生讨论:目的地黄山的位置(到哪里去),票价(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等。

(2)如果你是公司的业务员,要将1000台电脑从中关村发往陕西省延安市,在选择运输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与去旅游有什么不同的考虑?学生讨论:除了一样要考虑目的地陕西省延安市的位置(运到哪里去),运费(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外,还要考虑运送的货物是电脑和运输的数量1000台。

教师总结:要想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除了明确自己的需求外,还必须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2.比较学会选择学生阅读课本P85图4.3。

教师:这张图对比了火车、飞机、汽车和轮船在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运量的多少上的差异,请你总结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我们作出选择。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3第4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教案(选修6)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3第4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教案(选修6)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
知识点梳理
1.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为社会和谐提供物质保障。
-社会和谐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乡差距
-收入分配不公
-资源环境压力4.实现经济发 Nhomakorabea与社会和谐相协调的措施
-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民生
-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5.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认识其相互影响
-掌握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相协调的措施
-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7.教学案例与实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案例
内容逻辑关系
1.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重点知识点: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重点词:相互影响、可持续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重点知识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2课 走进经济圈

第2课 走进经济圈

本课目录
32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第二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做现代企业人
二、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1.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经济效益的含义 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公式 :经济效益 =
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
利润 = 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33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第二节 做现代企业人
经济效益 = 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 = 1+利润/生产成本。 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 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 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
(2)企业成立的条件 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A.独立拥有必要的财产; B.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C.有独立的财务会计等核算机构; D.对国家承担纳税义务; E.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成果承担经济上的责任,自负盈亏,有独 立的经济利益。
履行一定的手续(办理登记手续,取得法律承认) 申 请 审 批 登 记
8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第一节 了解市场经济
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获 利就增大,就会吸引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 源投入。
9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第一节 了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1)平等性 含义:指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根本原因:价值规律作用决定(等价交换原则) 体现:身份平等、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本课目录
26
第二课 走近经济圈
第二节 做现代企业人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3.资源整合:我将积极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如与校内外企业合作,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同时,我也会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
-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关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模拟政策制定、经济竞赛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践教学:我将更多地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企业合作开展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2.学生参与: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如组织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介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பைடு நூலகம்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3.教学资源:虽然我们已经使用了一些教学资源,但仍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兴趣的学生。

初中地理成渝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成渝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成渝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认识。

2. 通过分析成渝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使学生认识到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成渝地区的自然资源3. 成渝地区的人口和城市4. 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成渝地区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渝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成渝地区的发展状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地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渝地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 分析成渝地区的自然资源:介绍成渝地区的气候、水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分析这些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分析成渝地区的人口和城市:介绍成渝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分析人口和城市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5. 分析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介绍成渝地区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6. 讨论成渝地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成渝地区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化建议。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所学内容,完成关于成渝地区的相关练习。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成渝地区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政治下册《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下册《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举例、互动提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教学重点: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
-我国在对外开放中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你认为如何更好地推进对外开放,实现合作共赢?
3.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际事务,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查阅资料: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心得体会。
3.学生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4.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对外开放合作共赢。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详细讲解以下知识点: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发展阶段
-国际合作的基本形式、机制和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高一政治下册《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阶段和主要成就,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掌握国际合作的基本形式、机制和原则,了解国际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在这些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教案2-4走近经济圈

教案2-4走近经济圈

教案2-4走近经济圈教学内容和过程复习旧课:上节课讲了了解税收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同学们回顾一下,税收的特征是什么?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是什么?导入课程: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复习前面所讲的第二课走进经济圈,了解市场经济、做现代企业人、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授课内容:一、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一)市场调节1、资源:2、资源的划分:(1)可再生(2)不可再生3、资源配置的手段:(1)计划(2)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服务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二)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三)国家宏观调控1、含义: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两只手: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有形的手”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1)经济手段淘宝余额宝例子(2)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中国土资源部责令4150个在建项目停建。

(3)行政手段二、市场活动必须遵守的交易原则1、什么是市场交易原则?2、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1)自愿原则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卖炭翁》例子(2)平等原则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3)公平原则公平——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

(4)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故事:你把我最值钱的东西卖掉了案例分析、判断练习三、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1.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必须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

企业必须是盈利性组织。

企业必须是人与物相结合的组织。

(2)企业成立的条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A.独立拥有必要的财产;B.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C.有独立的财务会计等核算机构;D.对国家承担纳税义务;E.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成果承担经济上的2.公司是企业的重要形式(1)公司的含义公司就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公司是众多企业形式中的一种。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2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主备人备课成员程本息 课基信 1.课程名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单元小结与测评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政治课程3.授课时间:2024年11月20日,第8节4. 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45分钟)】一、 复习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复习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本概念与关系。

2. 学生分享:讨论生活中体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实例。

二、 知识点梳理(20分钟)1. 教师讲解:梳理课本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等内容。

2. 学生笔记:记录重点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三、 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展示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关的案例,如我国的扶贫政策、环保政策等。

2. 学生分析:分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45分钟)】四、 测评环节(25分钟)1. 教师出题:根据课本内容,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测评题目。

2. 学生作答:独立完成测评题目,检验学习效果。

五、 总结反馈(10分钟)1.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共性问题,进行解答。

2. 学生提问:针对测评环节的疑问,向教师提问。

六、 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2. 学生记录:认真记录课后作业要求,确保按时完成。

七、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学生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核心 素养 目标1. 提升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关系的理解,培养其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 力;2. 增强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的认识,培养其国家意识和时代责任感;3.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其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尊重劳动、公平正义、绿色发展的观念;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其表达、沟通、论证的能力。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书社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案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书社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案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书社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程主要围绕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成长的历程,了解重心南移的原因与影响,具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认识。

二、课前预习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中与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相关的知识点及案例,了解中国发展时间线、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化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建议学生通过相关新闻、书籍、报告等渠道了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三、课堂授课1.引入首先,讲师通过回顾中国的历史,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致时间线以及不同时期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经济重心从何而来,是否一直都在固定的地区。

2.核心内容接下来,讲师详细讲解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概念及原因,以及南方地区崛起的因素和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即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包括收入、就业、人口、城市化等多个方面。

•重心南移: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的迁移,是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变化最为重要、最为深刻、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种格局变化。

•引导作用的因素:政策的引导作用、经济结构升级、投资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等。

•总体趋势: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是一个稳步前进、逐步形成稳定格局的过程,未来中国经济重心向南移的势头将加强。

3.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讲师可选取近年来重庆、深圳等城市的发展实例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并与学生交流各自所在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4.总结与展望最后,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讲师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方向。

四、课后作业1.策划一份综合报告,阐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并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2.设计一份问卷调查,调查当地居民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看法与期望,了解当地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3.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中国经济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和过程
复习旧课:
上节课讲了了解税收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同学们回顾一下,税收的特征是什么?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是什么?
导入课程:
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复习前面所讲的第二课走进经济圈,了解市场经济、做现代企业人、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授课内容:
一、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一)市场调节
1、资源:
2、资源的划分:
(1)可再生
(2)不可再生
3、资源配置的手段:
(1)计划
(2)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服务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
(二)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三)国家宏观调控
1、含义: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两只手: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
(1)经济手段
淘宝余额宝例子
(2)法律手段
在宏观调控中国土资源部责令4150个在建项目停建。

(3)行政手段
二、市场活动必须遵守的交易原则
1、什么是市场交易原则?
2、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
(1)自愿原则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卖炭翁》例子
(2)平等原则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3)公平原则公平——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

(4)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故事:你把我最值钱的东西卖掉了案例分析、判断练习
三、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1.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必须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

企业必须是盈利性组织。

企业必须是人与物相结合的组织。

(2)企业成立的条件
■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A.独立拥有必要的财产;
B.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C.有独立的财务会计等核算机构;
D.对国家承担纳税义务;
E.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成果承担经济上的
2.公司是企业的重要形式
(1)公司的含义
公司就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公司是众多企业形式中的一种。

它有自己独立的财产和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公司的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四、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企业在市场上依法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自然法则
(1)企业的兼并
是指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2)企业的联合
大企业之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合并。

如联想(以硬件为主)和金山(以软件为主)合并后同样出现了1+1﹥2的效应,企业扩大了规模,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即向规模要效益,向结构调整要效益。

(3)企业破产
是指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五、税收的含义及其特征
1、税收含义: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税。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学生讨论:三个特征之间有关系吗?国家可以随意征税吗?
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六、依法纳税
1、纳税人与负税人
(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违反税法的行为
①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案例:王某,承包了一家服装厂,由于种种原因,销路不畅,积压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

为此,王某决定销售收入不记账,而是作为集资款入账,作为企业流动资金,以逃避纳税。

后经举报,检察机关依法对王某提起公诉。

学生讨论:王某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王某的做法不正确,这是一种骗税行为。

其表现: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进行虚假的纳税人申报等。

②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2)公民要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课后小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了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有竞争就有胜败,就有企业的兴衰。

知道了税收的含义、特征以及违反税法的一些行为,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增强主人翁意识,敢于同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