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浅议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课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美术修养,让学生在审美上有更高的追求。
美术课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下面就是关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通过美术课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评价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学生要学会分析色彩的构成、线条的运用、形体的表现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在进行审美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基础。
二、注重对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对经典作品的欣赏和评析。
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美术作品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品味和判断力,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独立鉴赏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投影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时期、各个国家不同的优秀美术作品,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加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广度和深度。
三、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感是影响其审美品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感,学生才能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美术作品的内在魅力,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画廊等地参观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热爱和独特感悟,培养其审美情感。
四、注重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
艺术是多元的,学生的审美观念会因人而异,但是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艺术赏析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回答,引导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的审美观点,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独特见解。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的宗旨是要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在生活中具有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
在现阶段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的学习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影响和伴随学生一生的事业。
一、转变美术教学理念让学生发现美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艺术素养以及审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引导学生认识美作为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第一要务,通过提升学生认识美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理论联系生活等多种形式,多视角、多角度、多形式地启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自身的观察、分析、判断、了解,以不断增强学生发现艺术作品中蕴藏的美。
同时,我们还可以给学生参与美术评价的权利,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样互动式、启发式的教育,不仅能够克服学生“填鸭式”被动学习的弊端,也能使学生对艺术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观察生活,不断地在身边发现艺术的美。
二、重视美术赏析课程让学生欣赏美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经典美术欣赏是感受传统文化底蕴和联系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桥梁。
经典美术欣赏主要是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了解、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自身的品格,以达到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陶冶思想情操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经典作品进行严格筛选,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及年龄特点、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美的享受。
同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对美术作品分析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翔实的解读,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学生,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展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及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作品内涵并从中欣赏和感受到美术作品所传达出来的艺术美,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底蕴。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虽然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有所不同,但是作为美术教师,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能够更加理解、欣赏美术,更好地享受美的力量。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美术教育是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美术之中,感受美术所传达的信息。
在课堂中,通过布置展示区、品鉴区等区域,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到不同艺术门类的特色和魅力。
同时,在美术展览、美术素材的搜集、展示场馆等方面积极推进,使得学生不仅是在教室中修炼美术素养,也是在外部世界中体验美术教育的魅力。
二、教学设计要多元化教学内容要多元化,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避免传统的画画、泥塑等模式,透过多元化的方式教授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例如通过电影、音乐等音像媒体让学生感受到画家的视觉感受,或者是摄影素材、天然物品等向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感受。
在教学中,以教师的丰富视野,先让学生通过多元感官体验不同的差异,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
三、教学互动鼓励集体讨论在课堂中多安排互动活动,例如默画、集体画、群体讨论等,要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自我反思自己的绘画水平,借助学科交叉的方式,透过其他科目学习材料等方面,创造性地探讨艺术学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上手,通过实际绘画、观看实件作品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充分地关注学生个人的审美倾向。
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经验等方面,来更好地指导他们,让他们在艺术世界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种感受方式。
在课堂中,可以精心组织,针对学生阅读习惯,带领学生深入阅读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我。
五、注重多维知识的涵养审美观不仅仅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直观理解,也是对于世界历史、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尝试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分析、解构和切入角度,通过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经济背景等整体知识的把握,来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阐述,帮助学生从更为广泛的视角来审美。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5篇(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5篇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中学美术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绘画创造力为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审美教育内容途径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总体上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
新编教材的特点,是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并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领先的作用。
浅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教育不断是文化艺术传承过程中的关键,还是促进文化艺术继续发展的有利保障。
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普遍不够重视,很多学生都存在审美能力不强、审美意识不足等现象。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初中美术的教学目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并积极探寻措施,全面寻求变革,针对不同学生认知发展需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探究性、延展性的美术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感知、充分品味中获得自身审美能力的逐步提升与全面增强。
一、实施开放性教学,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通过美术本身具有的美,表现生活,传递信息。
美术作品本身具有艺术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
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由之笔画生活之情。
生活是千变万化的,美术作品有的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有的是生活的缩影,由此决定美术教学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在初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培养在当今社会,审美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校和老师们怎样培养中学生的审美素质呢?美术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教学,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技巧,更需要学生有独立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老师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们进行欣赏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界及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校和老师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能力。
美术作品是丰富多彩的,有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学生应该了解并理解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让他们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绘画和设计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小型的创作活动,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
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学校和老师们还应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心去感知,去体验。
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观赏作品时,教他们如何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如何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
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
五、倡导多角度的审美观在美术教学中,学校和老师们应该倡导多角度的审美观。
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学生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作品。
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思考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审美素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培养1. 引言1.1 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魅力,提高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出独特的审美情感。
浸润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也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
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1.2 审美素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学生的发展中,审美素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审美素质不仅仅是指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更是一个人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
在小学阶段,审美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审美素质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激发情感表达和审美情感的需求。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情感态度,还能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审美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审美素质包含了对美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自信和独立的审美观念。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表达个性,展现独特的审美见解,培养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审美素质在学生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促进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暂未达到2000字要求,请问还有其他需求吗?】2. 正文2.1 审美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体现提要:审美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审美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让学生接触和学习不同风格、流派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建立激发学生欣赏美术的兴趣和热情的教学环境。
很多高中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程度不高,或者只是因为学分要求才来学习。
因此,建立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教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老师需要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并且根据学生的艺术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节等校内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
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进行适时的肯定与鼓励,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正是在此基础上,学生成为了美术艺术欣赏和理解的积极主体,也才有可能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审美能力。
二、强化美术教学中的感性启蒙与思维训练的功能。
美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其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和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而这种表达和形式主要是通过感性启蒙与思维训练来实现的。
在感性启蒙方面,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艺术作品传递的情感。
学生可以从画作或雕塑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深刻的意义。
在思维训练方面,通过创作、鉴赏、分析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把握艺术作品的关键元素,如线条、构图、色彩、形态等等,从而理解这些元素正是构成一件艺术品的关键部分。
三、在美术教学中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把握知识和提高审美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美术教师需要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体验。
美术教学可以采取如创作性实验、游戏、互动式学习等多种形式,在实践和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自然景观、建筑、动物等,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美感所在,并进行感性的描绘和思维解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要想有效地进行高中美术教育,并且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建立一个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的教学环境,强化美术教学中的感性启蒙与思维训练的功能,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模式等多重方面的措施,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更有活力和魅力的美术教学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美术带来的乐趣,进而将这种欣赏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慢慢地发展成为一项长期受益的技能和习惯。
浅议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议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策略中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和形式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
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需要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和涵养,让他们拥有高雅的情操和鉴赏力。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美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美感却是主观产生的情感。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思考、表达,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感水平,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探寻美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认知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引发他们对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让他们逐渐形成对艺术的关注和兴趣。
教师也要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思考,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习和感受美。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丰富性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丰富性,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从自身情感切入,建立起艺术作品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中发现内心的情感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勇于表达、坚定自信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将情感转化为表达,并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理清自己的情感,活跃自己的情感世界,拓宽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三、优化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切勿只强调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自由创作、集体创作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创作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才华和情感。
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分层设计,根据不同年龄和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逐渐递进式地进行教育,创造有针对性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和形式语言的教学过程,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
教师需要通过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注重学生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同时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展现自我。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培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被引入了数字世界中,面临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质,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创意能力和表现力。
首先,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达到更高的水平。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名画、图书和各种艺术形式来学习美学知识,学会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品味和判断力。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次,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和表现力。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画画技巧,更是一个提供学生展现自我、唤起兴趣、释放想象力的平台。
在美术课堂上,通过教师导引、促使发现、自由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不断发掘、激发创意。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意见,还可以通过装置艺术、拼贴技法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除此之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意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场景式教学、绘画表现法、手工制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美术知识。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是一个全面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教授画画技巧,更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意和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使小学美术教育更好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孩子们的需求。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导言:美术课作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美术课堂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其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通过感知、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于生活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学习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培养他们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这对于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欣赏和学习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美术课堂教学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1. 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欣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如中国传统绘画、西方油画、雕塑等。
通过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欣赏,学生可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除了欣赏艺术作品,学生还应该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例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培养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美术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他们具备欣赏、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喜爱美好的事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让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观看名家绘画作品,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或者进行手工制作等,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
二、丰富的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感知、理解和欣赏美。
可以通过教学图片、实物、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题材,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培养学生对多样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进行教学,如自然风景、人物写生、静物组合等,让学生逐渐形成对美的多层次理解。
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小学美术教学中也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将内心的情感和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体现个性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心灵出发、从内心深处去感知和表达,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四、注重实践体验美术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需要注重实践体验。
学生需要通过绘画、手工等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美术的魅力,从而增强对美术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手工制作、素描写生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体验和积累美的感觉和素材。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也需要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分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
分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中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它不仅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
首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可以通过组织美术展览、参观艺术作品、观看艺术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感知艺术作品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仔细观察和感知艺术作品的细节。
可以通过组织素描练习、写生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事物形态、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核心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通过组织绘画、雕塑、摄影等创作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评价能力。
批判思维和评价能力是学生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的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艺术评论、作品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优缺点,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是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31学习版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其课程开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基本的绘画和手工技巧,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阐述了几点新的看法。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极为关键的。
首先,有助于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接受正面而积极的素质教育,这对于学生个体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美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美好事物进行感知、欣赏与创造,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与观念,提升其参与美术知识学习的能力。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一)从视觉入手,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美术本就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教师在开展审美教学时要把握住美术的特点实施教学。
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弱,从直观上带领学生去观看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在视觉冲击下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与欣赏,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美术世界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道具、模型或者多媒体所呈现的图片、视频等实施教学,从学生的视觉入手,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实际欣赏中。
如在开展"剪纸艺术"教学时,图片与视频的冲击远远不如直接的剪纸道具。
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各种民间的特色剪纸作品,如窗花、福字等等,在美术课堂上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细细观察;如在对著名的绘画作品进行审美教学时,为让学生能够一起欣赏与观看美丽画作,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培养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培养审美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处于关键的发展期。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初中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1.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创设生动情境:教师可通过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3.注重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1.引导学生认识美:教师应从日常生活和艺术作品中,引导学生认识美的内涵,使学生明白美的事物具有和谐、统一、对比等特点。
2.感悟美的本质:教师可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美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艺术作品,抵制低俗、丑恶的现象。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观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表现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通过绘画、制作等手段,将内心的美表现出来。
3.创新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勇于突破传统,探索独特的审美风格。
四、融入德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德育融入美术教学,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充满信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近年代以来随着当代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和美育教学技术科目的不断改革,关于普通初中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正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初中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不可组成的一部分。
中学在注重培养初中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也开始更加注重对培养初中美术学生们的美术人文思想艺术修养能力进行强化培养。
因此,本文就从多元的角度入手来作出分析和深入探讨如何在中学美术美育教学上加以培养并不断提高初初中学生的美术审美认识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初中学生引言:随着我们周围环境的不断改变,很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丢失自我审美这项重要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的严重丢失往往会导致使很多学生在步入社会实际生活中不能独立形成正确的学生审美观点和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综合能力。
而开展初中学生美术美育教学就是不断培养初中学生美术审美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期间的初中学生对于现代美术和文学审美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判别审美标准和一种审视美的态度。
所以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美育教学的整个课堂中一定要充分抓住学生课堂上的时间,充分利用培养学生们在现代美术教学课堂上的审美兴趣,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感受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美术教学中关于培养中学生艺术审美表达能力的几个重要性开展美术教学可以直接帮助我国初中教育学生不断开阔眼界,扩大所学知识涉及领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真正看到、感受和学到日常生活的文化内容自然是无比丰富的。
美术素材教学还不仅可以在初中学生紧张的美术学习中得以陶冶培养初中生的优良思想道德情操、提高其人的精神境界。
并且传统美术课的教学主要特点表现在它本身是一种学生感觉与艺术理解、感情与艺术认识相有机统一的艺术精神交流活动,是一门陶冶学生思想艺术情操,提高艺术精神境界的主要美术课程之一。
在美术课堂上,美术美育教学不仅是按照美的基本原则旨在教育初中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整体审美活动能力意识培养也对促进初中生发展起着美的重要指导教育带动作用。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简要}审美能力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并能完成一定层次的美的创造任务。
那么在美术教学当中,具体应该从以下五点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首先应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二、反复欣赏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在对比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在推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关键词}审美能力培养什么是审美能力呢?审美能力就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而美术正是研究美,创造美的。
其造型艺术作品多是自然美与社会生活美的再现,所以美术教育除了应包括本学科知识,表现技法等内容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象,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审美、欣赏与表现。
所以在美术教学当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学会欣赏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一件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才能找到它的精华所在,因此想要学好美术,就一定要具备审美能力。
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并能完成一定层次的美的创造任务。
那么在美术教学当中,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下面,本人就结合近几年在美术教学当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来谈一谈,如何在美术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1.首先应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仔细观察是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先决条件。
只有仔细观察一件美术作品,才能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粗略的看一件作品是不可能理解作品,是不可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推行,初中美术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这就需要广大初中美术教师紧随教育改革潮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方法,不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逐渐成为教学界备受关注及值得广大初中美术教师深思的话题。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增长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非常有助于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增长。
在时代不断进步、发展的背景下,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注重学生知识水平培养,还要求重视学生精神层面培养。
众所周知,美术教学是初中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具有独特作用,再加上审美能力又是精神层面的。
因此,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增长。
2.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而言,将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都知道,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直备受重视。
而针对美术学科而言,它典型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审美能力。
因此,这也就意味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其实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1.借助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于广大初中美术教师来说,可以借助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
但是就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而言,我们却发现老师一般在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普遍都侧重于让学生模仿,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想法,而这无疑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3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浅议
[摘
要]
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并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
生的审美个性潜能。
美术教学内容也应体现一种弹性,让学生主动地选择,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引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
美术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
[关键词]
审美个性能力差异师生关系教材编制
现代美术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优秀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美术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审美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正确的引导,促进他们审美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
本文拟就美术教学中的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并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
从人格教育的目的出发,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个性要尊重,而这应该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
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指导、评价等环节,都要以此为旗帜,不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影响甚至干涉学生独特的审美习惯。
备课时,注意适应不同学生的审美喜好,准备欣赏艺术作品时,应尽量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但又风格迥异的作品。
上课时,切忌讲解用语绝对化,对某家某派的作品要客观分析,指出其优劣所在,让学生在认识时或学习时能有所选择。
指导学生练习时,应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去引导韵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表现的对象,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也不应千篇一律。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首先应该肯定每位学生在作品中流露的优点,然后指出其在表现手法上的不足,引导学生分析并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最后还应鼓励学生勇于用作品表达自己的对物体的审美感受。
教师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就应该明确“所有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是有天赋的、有才能的。
发现、显示、爱惜、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个人才能、意味着把个性提高到人的尊严充分发展的高度。
”[1]
师生关系与审美个性的培养
美术能给人以视觉上的体验与美的享受,所以美术课备受学生喜爱。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同老师一起来欣赏美继而创造美的。
传统教育观点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知识。
教师仅仅被作为具有知识传授功能的人而存在,学生则仅仅被看成是缺乏知识的不成熟的人,是知识的接受器。
所以,传统教育中的师生之间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与接受的关系。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式、互相影响、共同前进的。
首先,教师无论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总会影响到学生,教师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总会在他的讲授中流露出来,影响到学生。
其次,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所透露出的某种稚气,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某些艺术感受,甚至引发其创作的灵感。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为这种影响向良好方向发展做了保障。
再次,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交流关系,充满了和谐和轻松的气氛,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价值,对其人格形成也大有利处。
[2]
在教材编制上充分考虑适应每位学生审美个性
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
传统美术教材,主要展示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分重视教材本身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不考虑每个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
在有限的美术课上,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一种技法,教师又转向另一种技法的传授,致使孩子觉得美术课难度很大,从而逐渐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
我认为,为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编制美术教材应该遵循以下两点:(1)教学内容要体现出一种弹性,让学生主动地选择。
学生是具有极大差异性的群体,整齐划一的要求对部分学生肯定是不公平的(2)选择内容要体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引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外化表达能力,使学生确立自我对美术文化的认识与表达的自信。
[3]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资源,包
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以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
中小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会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始出现美术馆或博物馆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动向,已能充分认识到美术馆和博物馆对于培养大众及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我国决大多数美术馆所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尚停留在展示作品的层面。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国美术馆教育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美术馆活动与学校
教育活动相衔接,以此来提高整个社会大众的艺术修养。
[4]
在我的思考和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审美个性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除美术之外的许多学科,如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同时,社会环境对其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单靠美术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全社会人们观念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常晓.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J ].消费导刊,2007(8).
[2]李涵.浅析审美个性发展进程中的美术教学[J ].怀化学院学报,2007(8).
[3]李勇.美术教育中审美个性的培养问题浅析[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唐映梅美术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审美个性[]教学与管理(理论版),6(3)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艺术学校
杨同淑
教研探索
2008
7
4.J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