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解密二

合集下载

帛书老子注解

帛书老子注解
本章的要點是“行道” 。堇(勤)能行之,即努力實行。士人, 即行道、行事之人。道,是博大無限的空間(無論從時間上,還 是空間上講,它都是無限的) ,它是萬物在實際中的生存、發展之 道。 “道” 的本質是虛無微妙的 (除了空間的概念一般人能感受外, “道”的本質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的) 。上等的士人,聽說 “道” ,通過思考而能夠理解“道”的存在,明白事物的發展、变 化理念,所以能夠努力地實行於其中。中等的士人,對“道”的 概念不清楚,所以半信半疑。下等的士人,不理解“道”的存在, 不明白事物的發展、變化之理,只知道實幹,所以會大聲嘲笑談 論“道”的人。不笑的人,因爲不知道如何在實際中發展、進步 而苦悶、心事重重,又不想實幹,所以說沒有能力實行道。 “道” 的本質是不可見的,所以明白“道”的人如同昏昧。 “道”客觀地 存在,所以進入“道”的人如同後退(從主觀到客觀,從有爲到 無爲,或許更體現在人思想及精神上的“退一步” 。退一步,反而 能使人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 “道”博大而通達無限,所以模仿 “道”的人好像與“道”相類似了。從“上德如浴”到本章結束, 主要是希望人們保持良好的品德狀態,在實際中發展、進步。道, 博大、虛無,無形、無狀,所以說它沒有具體的名稱。它滋生了 萬物,並給予萬物生存與發展的无限空間,輔助萬物在實際中的 發展與進步,所以說“道”善於開始又善於成事。
①上德不德:上,高。德,竹簡本《老子》 (以下簡稱“竹簡 本” )中作“悳” 。因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因此可以認爲 “悳”古本《老子》的原字。 “德”是由“悳”引申而來的。德, 從彳、悳。彳,音“次” ,本義行走。悳,音“得” , 《說文》 :內 得於己,外得於人。德,指品德,它與人的品德修養、行爲修養, 政治修養有關。上德,即品德高尚的人。不,表示否定。不德, 意指不保守自己的“德” 、不認爲自己有德(即保持謙虛的狀態。 參見下文“不失德” 、 “上德如浴” 、 “廣德如不足” ) 。 ②无爲而无以爲:无, “無”的古文。爲, 《說文》 :母猴,古 文像兩母猴相對形,在這裏似有“做作”之意。无爲,即無所做

道德经帛书版

道德经帛书版

道德经帛书版道德经(帛书版)道经】1)第壹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第贰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XXX也为而XXX也成功而XXX是XXX去3)第叁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4)第肆章道冲而用之有XXX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XXX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5)第伍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6)第陆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其若存用之不堇(7)第柒章天长日久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永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忘我邪故能成其私8)第捌章XXX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世人之所恶故几于XXX居善地心善渊予XXX治事善能动善时XXX不争故无尤9)第玖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XXX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第拾章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XXX而XXX是谓XXX11)第拾壹章卅辐统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12)第拾贰章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XXX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13)第拾叁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XXX 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怀孕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觉得世界若可托世界爱己身觉得世界女何故寄世界14)第拾肆章视之而XXX见名之曰微听之而XXX之而XXX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XXX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15)第拾伍章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XXX以动之XXX此道者不欲XXX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16)第拾陆章XXX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XXX也不知XXX妄作凶知XXX乃公公乃XXX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17)第拾柒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18)第拾捌章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19)第拾玖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XXX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20)第贰拾章唯与XXX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XXX之所畏亦不能够不畏人望XXX才世人XXX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世人皆不足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XXX察察我XXX忽呵其XXX无所止世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1)第贰拾壹章XXX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个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故知众父之然以此22)第贰拾贰章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XXX23)第贰拾叁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很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觉得世界式不自视故章不自现故明不自伐故有功XXX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24)第贰拾肆章XXX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XXX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25)第贰拾伍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XXX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XXX为之名曰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XXX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6)第贰拾陆章重为轻根静为XXX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27)第贰拾柒章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成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成解也是以圣人XXX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28)第贰拾捌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XXX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XXX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29)XXX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30)第叁拾章以XXX人主不以兵强于世界其事好还师之所居XXX之善者果而已矣不以取强焉果而勿娇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31)第叁拾壹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XXX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XXX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XXX杀人不能够得志于世界矣是以吉事上左凶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痛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32)第叁拾贰章XXX无名朴虽小而天下XXXXXX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XXX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于江海也33)第叁拾三章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满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34)第叁拾肆章道泛兮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35)第叁拾伍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XXX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36)第叁拾陆章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兴之将欲夺之必古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能够示人37)第叁拾柒章XXX无名XXX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XXX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德经】--38)第叁拾捌章XXX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XXX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XXX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39)第叁拾玖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XXX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XXX已清将恐裂谓地XXX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XXX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XXX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XXX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40)第肆拾章XXX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XXX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41)肆拾壹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世界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2)第肆拾贰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XXX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43)第肆拾叁章世界之至柔驰骋于世界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世界希能及之矣44)第肆拾肆章名与XXX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5)第肆拾伍章XXX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辩如讷躁胜寒靓XXX请静可以为天下正46)第肆拾陆章世界有道却走马以粪世界无道兵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满足XXX于欲得故满足之足恒足矣47)第肆拾柒章不出于户以知世界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48)第肆拾捌章为学者日趋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世界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缺乏以取世界矣49)第肆拾玖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XXX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世界詥焉为世界浑心百姓皆属线人焉圣人皆孩之50)第伍拾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执生者XXX不遇XXX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51)第伍拾壹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XXX也为而XXX也长而XXX也此之谓XXX52)第伍拾贰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见常XXX守XXX用其规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53)第伍拾叁章使我介然有知也行于XXX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XXX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54)第伍拾肆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55)第伍拾伍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耰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56)第伍拾陆章知者弗言言者XXX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成得而亲不成得而疏不成得而利亦不成得而害不成得而贵亦不成得而贱故为世界贵57)第伍拾柒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世界吾何故知其然XXX世界多隐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度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响XXX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58)第伍拾捌章其XXX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XXX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59)第伍拾玖章治人事天XXX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XXX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60)第陆拾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XXX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1)第陆拾壹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XXX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XXX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62)第陆拾贰章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能够市尊行能够贺大家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皇帝置XXX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避免与故为世界贵63)第陆拾叁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64)第陆拾肆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XXX为65)XXX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XXX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XXX66)XXX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XXX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XXX也非以其XXX 与故天下莫能与争67)XXX小邦寡民使有XXX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XXX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8)第陆拾捌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XXX69)XXX世界皆谓我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世界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世界先故能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厥后且先则必死XXX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70)XXX拾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71)XXX拾壹章用兵有XXX不敢为主而为XXX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则哀者胜矣72)XXX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XXX能知也而XXX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XXX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73)第柒拾叁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74)XXX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XXX其所生XXXXXX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75)XXX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6)XXXXXX且不畏死何如以死惧之XXX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XXX且必畏XXX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XXX代大匠斫者罕见不伤其手矣77)XXX民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78)第柒拾捌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月亘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79)XXX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不足者损之缺乏者补之故天之道损不足而益缺乏人之道则否则损缺乏而奉不足?孰能不足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工钱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80)第捌拾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XXX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81)第捌拾壹章。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全文,建议收藏!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全文,建议收藏!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全文,建议收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经》。

《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末期的哲学家老子。

《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生卒年不可详考,大约生于公元前580年,死于公元前500年。

老子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孔子三十多岁时,曾专程向老子请教有关礼制的问题。

后来孔子在自己弟子面前,赞叹老子就像“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因此后人又称老子为“犹龙”。

《道德经》不仅是传统文化中鼎立三足之一的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还被尊为诸子之首。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的智慧,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即道经和德经。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本和乙本,轰动了世界,也让人们对传世本《道德经》有了全新的认识。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

在前后顺序后,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约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之后,乙本约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老子》甲本全文道经【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觀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隨),恒也。

是以聲(聖)人居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争。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盗。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聲(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帛书、楚简《老子》合校

帛书、楚简《老子》合校

帛书、楚简《老子》合校说明简帛《老子》合校本(专为“太极企业博览会”制作),摘自《帛书老子通解》一书。

合校本以郭店楚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老子》校定。

合校本分为上、下篇(“德经”,“道经”),参照通行本《老子》划分章节(个别章节有所改动,仍为八十一章),章节后注明通行本原章次。

对于网上无法显示的古体字、异体字在合校本“[ ]”内以组合字表示,极少量古字参考其它版本直接以今字代替。

《帛书老子通解》中的注释、译文、章旨,附录“老子思想的探索与发现”此处不转载,友情支持《帛书老子通解》的朋友可联系本人,或到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最新版。

张骏龙2017年3月25日上篇德经第一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

故去彼取此。

(通行本第三十八章)第二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

天毋已清将恐莲,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霝将恐歇,浴毋已盈将恐渴,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硌硌若石。

(通行本第三十九章)第三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于亓中;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孛,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揄,质真如愉,大方无禺,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襃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通行本第四十一章)第四章返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原文释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原文释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皮(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穀),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

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物)或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

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

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敝)。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整理稿)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整理稿)
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 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 (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 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 (谷),此其贱之为本欤?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上士闻道,堇能行 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 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 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 ,而王公以为自名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 (爵)而恒自祭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道身殃,是谓袭常。
善,人之 (宝)也;不善,人之所 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 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三月三解读《帛书老子》第二章得一

三月三解读《帛书老子》第二章得一

三月三解读《帛书老子》第二章得一第二章得一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寕,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

注释:一:排在道后面的第一位置,最接近道的存在形式,排在无前面,属于没形成阴阳两面的单体。

代表领先的地位,最高的位置,就是“登峰造极、天下第一”的意思。

得一:成为第一,处于领先地位。

描述的是极致,顶级,登峰造极。

神:神明,万物阴阳变化的主宰者。

直译:根据过去的规律,世界万物“得一”的状态:天“得一”而清正,地“得一”而安宁,神明“得一”而灵验,低洼的山谷“得一”而水草充盈,领导者“得一”,天下人会投奔你、拥戴你,而成为王者,这就是登峰造极的极致表现,这就是万物普遍存在的规律。

解读:超凡入圣、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傲视群雄……,自古及今,人类“得一”的欲望,从来就没有减弱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演愈烈,越来越强。

因此,这种人性固有欲望造成了人们眼中只有第一的人性特点,第一章的“自私”排第一,这章的“得一”就排第二。

各行各业的王者,自然就是占据天下第一位的顶峰位置。

作为帝王之师的老子只能把“得一”作为人间帝王的标配目标,别无选择。

从“天之道”,类比“圣之道”,充分强化接近道的“一”的作为,强调“得一”的作用是无比巨大。

强者为尊,崇尚第一,是人类胎里带的特点,作为王者必须具备领袖的能力,必须赢得万众敬仰,才能成为真正的王。

既然天下万物,都以“得一”为尊,就必须掌握对应的法则。

这里的“一”,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其对应两个法则。

首先代表的是第一位,登峰造极的位置,用现代话讲叫做“第一位法则”。

与之相对应的,是分析事物的时候,抓根本问题,抓第一性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核心的方法,“叫第一性法则”,用现代流行叫法是“第一性原理”,叫法不同,道理一致,这是老子教给大家如何解决根本问题的最重要的法则。

老子在这里提出的“得一”理论,包含“第一位”和“第一性”两个法则。

什么叫“第一位法则”?就是说人类世界中,人们只能记住第一,第一位的事物可以轻易颠覆第二以下的各个层级的事物,俗话说赢者通吃,是人性中固有的特点,喜忧参半。

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解析

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解析

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解析一、马王堆帛书概述1. 背景介绍马王堆帛书是指在湖北省襄阳市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大量丝织品书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帛书老子》,它是一部包含了《道德经》的版本。

马王堆帛书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和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帛书老子的背景《帛书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道德经》的一个版本。

这部经典是由中国古代文化名人老子创作的,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帛书老子》的出现,不仅证实了《道德经》的存在,也拓宽了对老子学说的了解。

二、马王堆帛书老子解读1. 版本特点《帛书老子》是一本用细薄的丝织品制作的书籍,这让它更加珍贵和特殊。

这本《帛书老子》的版本在语言和内容上与传统的《道德经》有一些区别,但整体来看,它包含了相似的观点和思想。

2. 内容解析《帛书老子》中包含了老子的思想和智慧。

它强调“道”和“德”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养生之道”等重要概念。

在《帛书老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实现和谐社会等问题的探讨。

3. 文化意义马王堆帛书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哲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读《帛书老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学说和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古代文明的演进和发展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三、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研究现状1. 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被发现的时间是1972年,随后的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帛书和文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帛书老子》的出土。

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

2. 学术研究自马王堆帛书的发现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帛书老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内容的解读和文字的考证,试图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间线。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马王堆帛书的理解,也对于古代哲学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马王堆帛书老子的价值1. 文化遗产保护马王堆帛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对于文化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的研究和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古代哲学。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及注释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及注释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及注释
帛书《道德经》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表达,非常之道。

名,可以命名,非常之名。

无名是天地之始,有名是万物之母。

因此,常常没有欲望以观察其奥妙,常常有欲望以观察其极限。

这两者都是来源相同而有不同名称的,称之为玄。

玄又加玄,是众妙之门。

注释:
- 此段描述道的性质,道是无法准确用言语表达的,而名则是有限的言语所能命名的事物。

天地的无名无形是创世之始,万物的有名有形则是诸多事物的母本。

常常没有欲望是指人应该超越欲望,摆脱物质束缚,与道合一;而常常有欲望则是指人通过欲望的驱使与促动,从而能够一窥道的极致。

这两种境界虽然来源相同,却有不同名称,而玄则是指无法言传、极其深远的境界。

玄之又玄,即无穷无尽,是众多奥妙之门的入口。

解读老子帛书本:《道德经》串珠

解读老子帛书本:《道德经》串珠

解读老子帛书本:《道德经》串珠解读老子帛书本:《道德经》串珠朵朵莲花说明:依据帛书本顺序,划分二篇,四部,八章。

由于想法不成熟,所以在不断修改中。

下举四点,仅供参考。

01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行于德,归于道,乃显见之理。

02开篇直言,上德下德,都已失道,乃是对我们当头棒喝。

03令我们从无德(刀兵)进下德(礼、义、仁);从下德进上德(不得);从上德进大道(浑心)。

这是老子为我们划定的归还大道路线。

04无为,观照,是老子教导我们的回归大道的基本手段。

无为不得,贯穿始终,没有丝毫混乱。

这是铁的逻辑。

……德经(分二部分)。

注意:德经,从德开演。

令人看清通过上德才能得道。

老子树不得大旗,开篇高唱不得,立不得为上德,正是救治世人贪得之病。

如此不得,正是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

不得而得长生矣。

第一部分。

上德不得。

第一章。

立不得主旨。

01、上德乃不得。

〖经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取此。

【随笔】〈1〉开篇高唱不得,何故?得,是生存基础,是生活目标。

求有所获便是得。

祖先聪明,知道如何行,才能得多得好,便把这样之行尊称为德。

离心莫谈得和德。

老子所列之德由上而下,依次是知仁、知义、知礼。

依次上进,才越有所得。

得,固然好。

但得到最后,难免一死。

人生最远大前途是死亡,得,犹如浮云,虚幻无常。

明眼人都知此理。

老子乃悟道圣人,以其超人智慧,告诉我们:得,皆是下,皆是不尊德。

只有不得,才是上,才是尊德。

凡得,如仁、义、礼者,老子皆贬为下德,即不尊德。

不得,才是尊德,才是上德。

不得,得什么?答曰:得道,得长生不死。

下德即不尊德,失道;失道即失真;失真而成伪;最终难免一死。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是对古代经典文献《老子》的一次全面修订和校对的结果。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由于历史的演变和文本的传承,现存的《老子》文本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因此,本次帛书本《老子》的点校全本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概括而言,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旨在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校对工作,还原《老子》原始文本的真实面貌,尽可能地修正和消除传世文本中的各类错误和疑点。

通过对古代帛书的勘误与补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解读《老子》这一重要著作,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

此外,帛书本《老子》的点校全本考虑了多种版本和文献资料,以较为客观的方式进行修订,力求还原原始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对每个字、每个词进行了严格的对比和分析,对照各种版本的异同之处,从而尽可能地恢复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总而言之,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的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该修订工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老子》这一经典文献的全面修订和校对,我们有望获得一份更加准确和真实的《老子》文本,进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哲学的宝贵智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长文的骨架,它有助于读者理解全文的逻辑框架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介绍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的相关信息。

以下是本文的文章结构:2. 正文2.1 帛书本《老子》的背景在这一部分,将对帛书本《老子》的出土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可以包括该版本在何时、何地、以及何种情况下被发现,以及与其他版本的关系等内容。

同时还可以介绍该版本的文献传世情况以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

2.2 帛书本《老子》的点校内容本部分将以帛书本《老子》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点校方面的内容。

可以从文字校勘、语义校勘、逻辑校勘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其中的变异、异文,比对其他版本的差异,并且详细介绍点校的方法和原则。

道德经帛书第二章原文及译文注释

道德经帛书第二章原文及译文注释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因为有丑;皆知善之为善,因为有不善。

是以聖人处非宫室。

处公室,故无舍;处美宅,故无美;故去彼取此。

The whole world knows that the beautiful is beautiful, and that which is not beautiful is not beautiful. The same is true of the good; and that which is not good is not good.Therefore, being and non-being give birth to one another: Difficult and easyplete one another, Long and short measure one another, High and low fill one another, Sound and echo harmonize with one another, Before and after follow one another.Therefore the wise person is devoted to non-action, Carries out the teaching without words. The myriad creatures rise from ityet it claims no authority, Produces and nourishes yet does not own, Uses and does not claim as its own, Controls without interfering.This is called "Mystic Virtue."The popularity of beauty and goodness is the root of evil. The recognition of ugliness and evil is the beginning of good.For this reason, the wise person is devoted to non-action and practices the teaching that does not rely on words. They take no action and fulfill the meaning of "Mystic Virtue."解读与注释:第二章深入探讨了美和善的概念。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注释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注释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注释概述帛书版老子五千言注释是一本对老子《道德经》进行详细注释的书籍。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注释的要义在于通过对《道德经》进行全面的解读和注释,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老子的思想。

内容背景介绍老子(公元前6世纪)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其主要著作为《道德经》,也被称为《老子》。

《道德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被广泛研究和传播。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注释是在现代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解读和注释。

书籍结构帛书版老子五千言注释的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介绍老子的背景、思想和著作的重要性。

2. 第一章:对《道德经》的第一章进行解读和注释,引导读者进入老子的思想世界。

3. 第二章:对《道德经》的第二章进行解读和注释,深入探讨老子的哲学观点。

4. …… 5. 第十八章:对《道德经》的第十八章进行解读和注释,总结老子的思想,并提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6. 结语:对全书的总结和展望。

解读和注释帛书版老子五千言注释对《道德经》的每一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注释。

解读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解读:对《道德经》的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分析词义、句法结构等,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

2. 思想解读:解读《道德经》中隐含的哲学思想,包括老子的道、德、无为等核心概念,帮助读者理解老子的思想体系。

3. 文化解读:通过对文本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意象的解读,帮助读者理解老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4. 比较解读:通过与其他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的比较,帮助读者理解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和独特性。

注释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注释:解释《道德经》中使用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引证注释:引用其他古代文献和学者研究成果,对《道德经》中的引证进行解释和说明,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参考资料。

帛书道德经解释

帛书道德经解释

帛书道德经解释
哎呀呀,帛书道德经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就好像是一把能
打开古老智慧大门的钥匙。

你想想看啊,它可不是一般的书,那里面蕴含的道理,就像是无尽
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比如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到底是啥意思呢?难道是说能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这多让人琢磨不透啊!
就好比你在黑夜里寻找一颗特别的星星,明明知道它在那,可就是不
太确定到底是哪一颗。

我曾经和一些朋友一起探讨帛书道德经,那场面可热闹了。

“嘿,
你们说这‘无为而治’是不是就是啥也不做啊?”“哪能啥也不做,肯定不
是那么简单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这不就像是一场思维的大碰撞嘛!
还有“上善若水”,水多厉害啊,它能适应各种环境,柔软却又充满
力量。

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像水一样灵活应变,遇到困难
也能绕过去,而不是硬撞。

帛书道德经里的智慧真的是无穷无尽啊!它不是那种死板的教条,
而是能让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新的领悟。

它就像是一个永远不
会过时的导师,随时给我们指引。

我觉得帛书道德经就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细细品味的经典,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懂得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好好生活。

难道不是吗?。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与其后的四篇佚书合抄成一长卷,卷在一长条形的木片上。

帛书高约24厘米,朱丝栏墨书,字体在篆隶间,共四百六十四行。

此卷帛书不避汉高帝刘邦、高后吕雉讳,字体接近秦篆,抄写年代可能在高帝时期,即公元前206至195年间,是一个最为古老的全本《老子》抄本。

甲本虽残破比较严重,但是比乙本严谨,如甲本用后而乙本用句,甲本用胜而乙本朕,甲本用终而乙本用冬,终比冬多一交,甲用不静乙本用不争,总体看甲本好于乙本。

目前网上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文本,故兹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将校注录入,供大家参考学习。

德 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一】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二】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三】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元,厚而不居元。

泊居元实,不居其华。

【四】故去皮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五】正。

元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將恐发,谓神毋灵將歇,谓浴毋已盈【六】将恐渴,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七】以侯王自谓曰:孤寡不??,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舆无舆。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八】上士闻道,堇(谨)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九】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類。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

建德【一〇】如偷,質真如渝,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一一】善成。

反也者,]道之動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一二】負陰而抱陽,]中氣以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第一章道名有无众妙之门帛书经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à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64个字】经文今译:道是可以被言说的,但可以被言说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名是可以被表达的,但可以被表达的名不是永恒之名。

无名是创生万物的起始,有名是孕育万物的根源。

无欲时能观察体会到道及万物的隐微之妙即原理,有欲时会探索道及万物的应用及边际。

两者同出于一物,名称虽不同但说的都是同一事物,一体及两面的相互关系非常深奥,是认识万物的神妙之门。

第二章无为不言弗居弗去帛书经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本章94个字】经文今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丑恶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有是由无生成的,难是由易变成的,长是由短对照的,高是由下增长的,音是由声应和的,先是由后跟随而显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永恒存在的。

所以圣人以无为自然的方式行事,以不言的方式来教化百姓。

万物开始生长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万物有为时也没有感觉到依赖于他;万物成功时,他也不居功。

正是因为他一直在无为自然而作,并且不言有功,万物反而离不开他。

第三章弗为而已无不治矣帛书经文: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xiàn)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

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本章67个字】经文今译:不推崇权力和财富,则能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把稀奇难得的财货视为宝贝,则能使民众淳朴而不起盗心;不宣传展现可欲的东西,则能使民众心智不被妄欲迷惑而作乱。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注释_国学经典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注释_国学经典

帛书老子注释上德不德:上,高。

德,竹簡本《老子》(以下簡稱"竹簡本")中作" 悳"。

据考証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可見" 悳"當為古本《老子》的本字,而"德"是由" 悳 "引申而來的。

德,從彳、悳。

彳,音"次",本義行走;悳,音"得",《說文》意內得於己,外得於人(表示個人品德好,做事又很得人心)。

而一般人的說法:德,通"得"。

但"得"似指獲得外物;"德"卻包含著個人的修養与品行。

上德,指道德高尚的人。

不,表示否定。

不德,似言不認為自己有"德"。

為而以為:,"無"的古文奇字。

為,當指個人的行為,《老子》中的"為"似有"做作"的意思。

為,當指人處於一种無所作為、無所表現的狀態。

以,是用的意思。

仁:仁愛,親愛。

義:權威,威嚴。

道:本意指"前途"、"道路",但老子所說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規律,它是天地万物生存与發展的、博大而無限的空間(其具体的涵義在《老子》書中有多次描述)。

泊:漂泊、漂浮。

華:繁華,浮華。

亓:即"其",甲本上半部(從"上德不德"到"恒与善人")皆用"亓"(個別地方除外),下半部(從"道可道"到結束)皆用"其"。

"亓",從"一",從"丌(下基)",似有其特定意義。

皮:外表、表面。

乙本為"罷"。

或通"彼"。

一:最小的正整數。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數量,或最原始的、單純的狀態。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3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帛书老子校注讲解

帛书老子校注讲解

帛书老子校注讲解
帛书老子校注讲解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对老子思想的深入解读、对帛书老子的校注和讲解等。

以下是一些相关内容的概括:
第一章讲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品德高尚的人不保守自己的“德”,而下品德的人则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德”。

同时,还解释了“无为而无以为也”的含义,即不要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某些行为。

第二章讲解“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上品德的人的行为是出于仁爱之心,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上义之人则是有目的的做出一些行为。

第三章讲解“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上品德的人的行为是出于礼义之心,而不是为了得到回应或赞扬;而对于那些不回应或不懂得礼义的人,则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或不成熟的人。

第四章讲解“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品德的逐渐丧失,从道、德、仁、义到礼的顺序逐渐降低。

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应该不断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第五章讲解“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礼并不是忠信的表现,而是混乱的开始。

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和修养,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和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帛书老子解密二丁玉新打开五千言中隐藏的惊天秘密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 恒也【大意】天下皆知显示功绩去帮助征伐,丑恶根源于此;皆知装备军队达到统治完善,这就是作恶呀!抢夺与丧失是相伴产生的;仇怨与戒备是伴随形成的。

君主与专权是一起铸就的;尊者与卑者是互相谋取的。

政令与绞杀是交相结合的;先世与后辈是递相败坏的。

这样能长久吗?[注解]①美,古陶文,当为阀柱,中间的三横表示等级,下边的两点为固定木柱的石块。

造字本义:显示功绩、积累功劳。

《小尔雅》:“伐,美也。

”古代自我显示功劳等级曰伐。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伐阅,后世写作“阀阅”。

有功勋臣子在家门外设立的两个柱子,柱头上以瓦筒之类的物件覆盖。

左边的柱子曰阀,标明积累的功劳;右边的柱子称阅,记录立功的经历。

伐,通“阀”,功劳、功业。

《左传·成公十六年》:“晋侯使卻至献楚捷于周,与单襄公语,骤称其伐。

”杜预注:“伐,功也。

”美,《小尔雅》:“伐,美也。

”伐,征伐、征战。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②善,通“缮”,修治。

《庄子·养生主》:“善刀而藏之。

”缮,特指整治军备。

《左传·僖公十五年》:“征缮以辅孺子。

”杜预注:“征,赋也;缮,治也。

”善,完善、完备。

《史记·匈奴列传》:“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

”③为,帮助。

《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女为。

”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为,读如相为之为。

为,助也。

言助君宣力于四方也。

”为,治理、统治。

《国语·周语》:“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④已,同“以”。

早期甲骨文写作,造字本义:原由、源由。

《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注]因由,缘故。

⑤不善,指坏事、作恶。

《书·伊训》:“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⑥有,抢夺、抢占。

《诗·大雅·瞻卬(仰)》:“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人有”之“有”,当为“拥有”之义;“反有”之“有”,当与“夺”同义。

⑦无,通“亡”。

楚竹书《老子》此处为“亡”字。

亡,失、丢失、丧失。

《孔子家语·好生》:“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

王曰:‘止。

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⑧相,相伴、共同。

《韩非子·内储说下》:“鲁孟孙、叔孙、季孙相勠力劫昭公。

”相,随从。

《左传·昭公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杜预注:“其先祖鬼神已与胡公共在齐。

”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相,随也。

”相,交互、互相。

《礼·学记》:“故曰教学相长也。

”相,递相、先后。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⑨难,仇敌、仇怨。

《周礼·春官·典瑞》:“穀圭以和难,以聘女。

”郑玄注:“难,仇雠。

”⑩易,楚竹书《老子》此处为“惕”字。

惕,戒备、警惕防备。

《易·乾》:“夕惕若厉。

”⑾成,形成、齐备。

《诗·齐风·猗嗟》:“仪既成兮,终日射侯。

”郑玄笺:“成犹备也。

”⑿长,君长、首领。

《孟子·梁惠王下》:“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⒀短,楚竹书《老子》此处为“耑”字。

耑,为“端”的古字。

《周礼·考工记·磬氏》:“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耑。

”陆德明释文:“耑,本或作‘端’。

”孙诒让正义:“耑、端,古今字。

”端,通“专”。

《战国策·燕策》:“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

”专,专权专擅,独断独行。

《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专,郑伯患之。

”⒁形,楚竹书《老子》此处为“型”字。

型,定型、铸就。

形,通“侀”。

侀,或作“型、刑”,原为已定型之物,引申为成事不可改变的意思。

《礼·王制》:“刑者,侀也。

侀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⒂高下,位尊者与位卑者。

高,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处高,处在显贵地位;临深,好比面临深渊。

处高临深,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

下,身分卑贱、地位低下。

《礼·坊记》:“尸饮三,众宾饮一,示民有上下也。

”郑玄注:“上下,犹尊卑也。

”⒃盈,通“ 夃”,盈利、盈余。

《说文》:“秦人市买多得为夃。

”宋徐铉等所注:“夃,古乎切。

益多之义也。

古者以买物多得为夃,故从夃。

”《康熙字典》补充称:“买物多得当为字。

”,为“沽”古文。

沽,获取、猎取、谋取。

《仪礼•丧服》:“冠者,沽功也。

”沽名,指故意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读kēng kēng,理直气壮的样子)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⒄音声,政令与绞杀。

音,与“言”同源,后分化。

音,甲骨文,在“言”字上加几点指事符号,代表发出的声间。

《甲骨文字典》:“,像倒置之木铎及铎舌之形,与告、舌、言实为一字。

”《墨子·非乐》:“黄言孔章。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二》:“音、言字通,其实古本同字。

”言,政令、号令。

《诗·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郑玄笺:“玉之缺尚可磨鑢而平,人君政教一失,谁能反覆之。

”声,古文作“殸”。

殸,同“磬”。

《说文》“磬,籀文省作殸。

”声,甲骨文=(乐器支架)+(绳结)+(石磬),表示悬挂的石制乐器,造字本义:磬。

有的甲骨文写作,加(攴)表示敲击石磬奏乐,加(口)表示磬声。

磬,编磬,一种打击乐器,多用玉或石制作,其悬挂的形态被借用。

磬,缢杀。

古代的一种死刑,谓绞杀后悬挂如磬。

《礼·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⒅和,结合、合成、汇合。

《韩诗外传》:“天施地化,阴阳和合。

”⒆先后,先世与后世。

先,先世、祖先。

《书·盘庚中》:“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

”孔颖达疏:“我念我先世神后之君成汤爱劳汝之先人。

”后,后代、子孙。

《诗·大雅·瞻卬》:“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郑玄笺:“后,谓子孙也。

”⒇随,楚竹书《老子》此处为“墮”字。

墮,亦作“堕”,损毁、败坏。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简评]任何国家的历史既是一部战争史,也是一部统治史。

自从帝王裂土分疆缔造了国家,天下从来就没有太平过。

在老子看来,那些崇尚功名而帮助王侯征讨不臣、侵取外族的人,正是铸成天下祸殃的刽子手。

那些以军队镇压叛乱、暴虐民众的王侯权贵,正是天下罪恶的缔造者。

要想消除天下纷争,必须彻底消灭他们。

老子深刻阐明了历代王朝统治不可能长久的内在原因。

他以强有力的历史论断来告诫世人:任何剥削统治终将灭亡!《诗〃小雅〃信南山》作为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一首乐歌,其中有词句说:“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这种以庄严的祭祀仪式,祈求尊贵的列祖列宗保祐子孙万寿无疆的做法和愿望,在老子看来是根本没用的。

【原文】是以 圣人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 而弗始也 为而弗恃也 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大意】因此,圣人置身于消灭奴役的事业,推行不服从政令的教导。

千万不可怨恨非议,这是在清除祸根。

为了和睦不志愿吗?成功了能不安定吗?唯独因为不共举,所以(奴役和政令)不能被废除。

[注解]①居,置身。

《老子》:“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居,犹安定、安居。

《吕氏春秋·上农》:“轻迁徙,则国家有患。

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高诱注:“居,安也。

”居,通“举”,共举。

《史记·司马相如传》:“文成颠歌,族举递奏,金鼓迭起。

”《汉书·司马相如传》:作“族居递奏”。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居,读为举。

族举者,具举也。

”举事,指发起夺权行动。

《史记·周本纪》:“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

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

”②无为,消灭奴役。

无,通“亡”。

楚竹书《老子》原文中多处 无为 皆作 亡为 。

亡,消灭。

《国语•晋语》:“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为,甲骨文写作,像一个人手牵大象,表示役使大象。

造字本义:役使、奴役。

《象形字典》:“为,造字本义:驯象,使象服役。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郑玄笺:“言我幼稚之时,庶几于无所为。

谓军役之事也。

”《成语大全·在线字典》:“无为,特指服劳役之事。

”③不言,即“不令”,不听从政令、不符合政令。

不,文言中的一种特殊用法,特指不服从、不遵守、不符合。

《左传·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达(孔达),构我敝邑於大国,既伏其罪矣。

”言,政令、号令。

《国语·周语》:“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

”韦昭注:“言,号令也。

”④万物,即“万勿”,千万不要、绝对不可。

万,绝对、一定、千万。

《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

”万不失一,同“万无一失”,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

物,本字为“勿”。

物,有的甲骨文写作,即为“勿”字。

楚竹书《老子》此处为“勿”字。

勿,不要、不可。

《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⑤作,通“诅”,诅咒、怨谤。

《诗·大雅·荡》:“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毛传:“作、祝,诅也。

”[注]怨谤也。

⑥而,这个、那个。

《穆天子传》:“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郭璞注:“复返此野而见汝也。

”而,通 能 。

《管子∙枢言》: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注]微而,犹无能。

而、能古字通用。

能,友好、亲善、和睦。

《书∙康诰》: 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

孙星衍疏: 能者,《汉书》注师古曰: 善也。

而,通 能 ,能够。

《墨子∙尚同》: 故古者圣王,唯而审以尚同。

毕沅校注: 而,读与能同。

⑦弗,通“祓”,消除、清除。

《诗·大雅·生民》:“以弗无子。

”[注]弗之言祓也。

祓除其无子之疾。

祓,《五音集韵》:“音废,义同。

”弗,不。

《庄子·秋水》:“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弗,不、没有。

《春秋·僖二十六年》:“公追齐师至巂,弗及。

”[公羊传注]弗者,不之深者也。

⑧始,根源、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