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合集下载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A.劳动时间B.劳动报酬C.劳动条件D.以上都是2.劳动者的报酬包括()A.工资B.福利C.奖金D.以上都是3.以下哪个不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劳动者的选择B.劳动市场的运行C.劳动条件的改善D.劳动力的供给4.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劳动需求()A.人口规模B.经济发展水平C.技术进步D.劳动者素质5.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是指()A.供给和需求相等B.供给小于需求C.供给大于需求D.以上都不是二、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进行劳动力买卖的地点和过程。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报酬,而雇主则通过购买劳动力来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涉及劳动者的供给和需求,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形成等内容。

2.简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受人口规模、劳动者素质、劳动力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规模的增加会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会影响雇主对劳动者的需求;劳动力迁移则会使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分布发生变化。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增加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技术进步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差异。

3.解释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是什么意思。

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

在劳动力市场上,当劳动者的供给量与雇主的需求量相等时,可以认为市场达到了平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也会相应地形成。

三、论述题请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论述,使文章字数达到2000字。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参与和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一门经济学科。

在现代社会,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价值。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就业享受和收入水平。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B. 工资水平的确定C.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A. 工资率B. 个人偏好C. 教育水平D. 工作时间长度3. 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行为会导致()A. 劳动生产率下降B. 劳动力资源的浪费C. 工资水平上升D. 劳动力需求增加4. 劳动经济学中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指的是()A. 企业内部的劳动市场B. 政府内部的劳动市场C. 特定行业内的劳动市场D. 非正式的劳动市场5.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的收益主要体现在()A. 个人收入的增加B. 企业利润的增加C. 政府税收的增加D. 社会福利的提高6. 劳动经济学中的“效率工资”是指()A. 按照劳动效率支付的工资B. 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C. 按照工作时间支付的工资D. 按照工作地点支付的工资7. 下列哪项不是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A. 工作内容B. 工作地点C. 工资待遇D. 员工的宗教信仰8. 劳动经济学中的“失业”通常不包括()A. 摩擦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C. 季节性失业D. 周期性失业9.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A.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B. 资本投入的增加C. 技术进步D. 工作时间的延长10. 下列哪项不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内容?()A. 劳动供给与需求B. 劳动市场的结构C. 劳动法的制定D. 劳动力流动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A. 产品价格B. 生产技术C. 劳动力价格D. 消费者偏好12.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参与率”是指()A. 劳动力总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B. 劳动力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C. 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D. 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3.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A. 提高工资水平B. 加强职业培训C. 提高资本投入D. 改善劳动条件14.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边际生产力”是指()A.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出增加量B.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增加量C. 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投入所带来的总产出增加量D. 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增加量15.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劳动市场上的歧视?()A. 性别B. 种族C. 年龄D. 工作经验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概念。

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一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正确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正确属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正确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

经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课后1)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

(自学考试-本科)劳动关系学总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本科)劳动关系学总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本科)劳动关系学总复习资料2012年10月份劳动关系学总复习资料一、单选(20分)二、多选(5*2分)三、名词解释(3*4分)四、简答题(5*6分)五、论述题(2*10分)六案例(8分)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单选、多选、名词解释: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一般而言,劳动者的技能越高,其市场力量就越强。

4、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5、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佣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6、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7、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8、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二、简答、论述、案例:1、简述劳动关系的主体?答: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

从狭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雇员以及以公会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另一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二者构成了劳动关系的主体。

2、简述劳动关系的特点?答: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3、简述合作的含义及根源?答: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p1)狭义劳动力市场的含义: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p2)劳动力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劳动者总和劳动力的特点和本质: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2.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3.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p3)货币工资也称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

(p4)劳动力市场的特征: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4.老公里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巨大的差异性(p8)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和卖方在企业内的职位空缺中彼此搜寻的劳动力市场形式。

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三个基本特征:1.有高度的组织与管理2.把特权地位给予已经聘用的人而不是给外部人3.工资常常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P10)按照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为:一级劳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

(考试不直接考)(P11)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多选)(一)资源配置(二)激励鞭策(三)经济促进(四)信息传递(五)窗口导向(p16)非经济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一)组织性因素:政府、工会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二)社会性因素: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

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2.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p18)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的障碍:(简答)(一)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稳定性(二)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1.信息障碍2.市场障碍3.制度障碍P22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

为什么说劳动力是一种派生需求?(精读p22)P30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而言的,某种不变要素(如资本)和某种可变要素(如劳动)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当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时,则持续增加的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最新)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最新)

劳动力市场学第一章绪论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的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名词解释)2.劳动力的特点和本质:(多选)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2)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3)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3.货币工资也称为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

(单选)4.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

(名词解释)5.劳动报酬包括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

劳动报酬即货币工资,非货币报酬即以各类实物支付的福利。

6.劳动力市场的特征:1)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共性:市场性、开放性、竞争性、层次性、规范性。

(多选)2)劳动力市场的特性:(简答题)①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②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③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④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7.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要素、价格要素、基础要素、保障要素、调控要素。

(多选)8.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和卖方在企业内的职位空缺中彼此搜寻的劳动力市场形式。

(名词解释)9.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三个基本特征:(简答题)(1)有高度的组织与管理。

(2)把特权地位给予已经聘用的人而不是给外部人。

(3)工资常常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规则与程序受外部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少。

10.按照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一级劳动力市场与次级劳动力市场。

(多选)11.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资源配置、激励鞭策、经济促进、信息传递、窗口导向。

(简答题)12.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13.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

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的复习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概念、结构、特点和运行规律,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影响。

同时,需要掌握就业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以及就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掌握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化。

同时,需要掌握工资的决定因素、变化趋势和工资差异的原因。

3.劳动力和企业行为:了解劳动力的流动和分割,以及劳动力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同时,需要掌握企业劳动力的需求行为、招聘行为和培训行为等。

4.劳动法和劳动经济学: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内容、作用和变化,以及劳动经济学在劳动法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

同时,需要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劳动经济学的应用和实践。

5.经济发展与就业: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同时,需要掌握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变化之间的关系。

6.人口与就业: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同时,需要掌握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结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7.国际贸易与就业: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以及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同时,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以上是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的重点内容,需要考生在复习时注重理解和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第一章1.简要回答社会经济运行中导致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答:实现互惠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但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

一是信息障碍;二是体制障碍;三是市场缺陷。

2.简述劳动力的主要特征。

答:其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其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其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答: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第二章1.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几种类型?P41-433.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答: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

4、怎样理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者在工资率变化的条件下的最佳选择是什么?答: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知识点总结~~1品熊梁劳动力市场1.劳动力需求及影响因素2.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1银念与特征2.市场结构3.效率工费和晋升竟赛,供给总里2.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3.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周期性劳动力供给1.市场均衡及变动2.市场非均衡及影响因素3.劳动力市场政策方动力供给知识点:劳动力市场概论一、劳动力市场概念与特征(-)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进行劳动力交易的一种要素市场。

>〉宏观:各种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构成。

>>微观: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的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1.特殊性>>不版离劳动者而存在。

所有权并没有转移,转移的只是便用权.>>劳动力存在知识、技能和经验差异,不能替代或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市场价格不同。

3.不确定性大量雇佣合同是在无形市场达成。

>>分散性和难以辨认性使劳动力供求双方匹配困难。

4.交易对象的象以衡以性劳动者能力很难通过学历、年龄、性别等可见要素衡量。

一交易的易缓性>>交易双方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被固定了卜.来.6.交易条件的复杂性工作环境、条件等要素都影响交易最终完成。

7.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一)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和地区性劳动力市场L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越稀缺,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就越高,劳动力供需受地域限制的可能性就越小,形成全国性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

2.地区性劳动力市场>>通常是技能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劳动者。

(二)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1.外部市场组织外部,不受单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影响,大量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市场。

2.内部市场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调整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管理体系。

(三)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L优等劳动力市场特征>>就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工作保障性强。

劳动经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B. 工资水平的决定C.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D.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A. 人口数量B. 工资率C. 工作时间D. 教育水平3. 劳动力需求的移动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 生产技术的变化B. 劳动者的技能C. 劳动者的偏好D. 政府的劳动政策4.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的收益主要体现在()A. 提高个人收入B. 增加就业机会C. 促进社会公平D. A和B5. 劳动经济学中的“内部劳动力市场”通常指的是()A. 公司内部的正式员工B. 公司内部的非正式员工C. 公司外部的正式员工D. 公司外部的非正式员工6. 下列哪项不是劳动经济学中的失业类型?()A. 摩擦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 技术性失业7.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劳动者的技能水平B. 资本的投入量C. 劳动者的工作态度D. 劳动者的国籍8. 劳动经济学中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较高的工资可以()A. 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B.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C. 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D. B和C9.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A. 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B. 劳动者的谈判能力C. 企业的规模D. 劳动者的教育水平10. 劳动经济学中的“集体谈判”是指()A. 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谈判B.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谈判C.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谈判D. 政府与劳动者之间的谈判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包括哪些类型?()A. 长期均衡B. 短期均衡C. 静态均衡D. 动态均衡12.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A. 劳动者的技能B.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C. 企业的技术水平D. 企业的管理水平13.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歧视”可能包括哪些形式?()A. 性别歧视B. 年龄歧视C. 种族歧视D. 学历歧视14.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A. 提高劳动者的技能B. 增加资本投入C. 改善工作环境D. 增加工作时间15.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契约”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工资B. 工作时间C. 工作地点D. 社会保险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的定义及其主要特点。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第一章名词解释: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2、劳动就业: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

也即剔除了物价影响的名义工资就是实际工资。

简答题:1、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其含义为:(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劳动力市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3)、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

(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价格。

(5)、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2、劳动力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一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市场性、竞争性、开放性、层次性、规范性。

由于劳动力要素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还有自身的特性,表现在:(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3、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如何体现?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

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工资水平的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

另外,歧视也是影响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一个重要非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都有可能引起工资差别,甚至职业差别。

论述题:1、试论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表现,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4月浙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浙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165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劳动竞争2. 失业3•复杂劳动4. 评价中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劳动力供给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劳动力数量、和2.劳动力市场歧视最主要的表现是和。

3.求职信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五个部分组成。

4.就业信息分析主要是指信息的信度分析、和。

5.单独面试可以分为面试和面试两种。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选项中关于劳动协作的分类描述不正确的是()A. 自愿协作与非自愿协作B. 一般协作与特殊协作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行为动机系统所包含的因素的是()A. 结果B.需要C. 动机D.目标3. 在劳动行为的行动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C.直接协作与间接协作D.有组织协作与非组织协作A.劳动计划C.劳动行动方式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A.自然性特征C.可教化性特征B.劳动准备D.劳动实施)B.外显性特征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100%5. 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A. 劳动力人口率劳动适龄人口数总人口数100%6•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能正确描述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状态?( )A. 过剩B.绝对平衡C.不足 D.基本平衡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会有参与管理国家和企业、参政议政的权利B. 工会有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利C. 工会无权调节劳动争议和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D. 工会应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资率是指某人工作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其货币工资收入所对应上升的比率B. 工资率的高低代表闲暇的机会成本的高低C. 工资率越高,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D. 工资率越低,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 9.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 A. 打扫卫生 B.盖房子 C.睡觉D.科学研究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计时工资有利于按质按量地完成生产劳动任务B. 计时工资有利于推动工人之间的相互帮助C. 计时工资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经验和爱护机器设备D. 计时工资能够精确反映劳动者各自付出的实际劳动量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B. 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C. 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合理界限在 0.1〜0.6之间D. 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合理界限在 0.2〜0.4之间 12. 以下选项中可以视为就业的是( )A. 家庭主妇从事自家家务劳动B. 长期参加青年志愿者公益劳动C. 一名15周岁的女孩在一家鞋厂打工,月收入500元B.劳动力参与率 在业人口数+失业人口 数劳动力人口数 100%C.劳动力参与率 在业人口数 劳动力人口数100%D.劳动力就业率在业人口数+失业人口 数劳动力人口数100%D. 一名14周岁的男孩在少年体校接受职业足球训练1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能正确描述全球范围内就业结构变动的趋势?()A. 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上升B. 劳动力在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稳中趋降之势C. 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步下降D. 劳动力在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呈普遍上升之势1 4 .下列关于供给学派的政策描述不正确的是()A. 降低税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抑制通货膨胀B. 强调企业家自由的精神,反对国家干预,主张市场自我调节C. 增加政府开支,主张财政平衡D. 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恢复金本位制15. 下列描述不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原因的是()A.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B.信息的不完善C•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跟不上 D.求职者与雇主的洽谈需要时间16. 下列选项中,有关西方发达国家对失业率的相对标准正确的是()A. 3 -4%以内的失业率属劳动力供给紧张型B. 5 - 6%以内的失业率属劳动力供给紧张型C. 7 - 8 %左右的失业率属劳动力供给宽松型D. 9 - 10%以上为失业问题严重型17. 下列关于我国失业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 总量性失业问题明显B.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C.制度性失业状况严重D.低隐性失业,高显性失业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职业是劳动者相对稳定地从事的工作B. 职业是能够为劳动者带来较固定的经济收入的工作C. 职业是劳动者从事的专门性工作D .行业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职业,职业中也包含着行业19. 决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最基本的因素是()A.生产资料的性质B.生产方式的性质C.所有制的性质D.劳动者的性质20. 以下关于“劳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B. 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C. 劳动一开始并不是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逐渐成为社会活动D. 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劳动⼒市场复习资料-⾃学考试劳动⼒市场复习资料(根据讲课内容整理,准确内容于12⽉28⽇下午复习才知道)第⼀章名词解释:1、劳动⼒市场:劳动⼒市场是通过劳动⼒供求双⽅⾃愿进⾏劳动⼒使⽤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2、劳动就业: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的劳动者,运⽤⽣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的报酬收⼊或经营收⼊的经济活动。

3、实际⼯资:实际⼯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电、交通、教育等各项⽀出)的数量。

也即剔除了物价影响的名义⼯资就是实际⼯资。

简答题:1、如何理解劳动⼒市场的含义?劳动⼒市场是通过劳动⼒供求双⽅⾃愿进⾏劳动⼒使⽤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其含义为:(1)、劳动⼒市场有⼴义和狭义之分。

(2)、劳动⼒市场有有形和⽆形之分。

(3)、劳动⼒市场是劳动⼒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

(4)、劳动⼒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价格。

(5)、劳动⼒市场运⾏机制受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

2、劳动⼒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市场具有作为⽣产要素市场的⼀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市场性、竞争性、开放性、层次性、规范性。

由于劳动⼒要素的特殊性,劳动⼒市场还有⾃⾝的特性,表现在:(1)、劳动⼒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市场交易受⼤量⾮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的差异性。

3、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如何体现?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化、歧视和风俗等。

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市场的⼈员构成、劳动⼒供求状况和⼯资⽔平的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表现为影响劳动⼒市场的⼈员构成,另⼀⽅⾯表现为影响劳动⼒的供求与⼯资。

另外,歧视也是影响劳动⼒市场配置的⼀个重要⾮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教等⽅⾯的差异都有可能引起⼯资差别,甚⾄职业差别。

劳动力市场学自考复习重点

劳动力市场学自考复习重点

一.选择题1. 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多选)【P6-7】(一)主体要素(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要素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参与市场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是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前提。

)(单选)(二)价格要素(三)基础要素(四)保障要素(五)调控要素2.按照交易方式和途径可以将劳动力市场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单选)【P8】3.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多选)【P11-12】(一)资源配置(二)激励鞭策(三)经济促进(四)信息传递(五)窗口导向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多选)【P14-16】(一)供求机制(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二)竞争机制(三)工资机制(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上。

)5.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其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

{MRP(边际产品收益)=VMP(边际产品价值)=MP*P (边际产量*产品价格)=MC(边际成本)=W(工资率)}(单选)【P32】6.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P42-44】(多选)(一)产品的需求弹性{产品价格上升,产品需求的数量降低(产品需求曲线无弹性时不成立),需求的弹性越大,产品需求下降就越多,从而导致企业减少所需的劳动力幅度就越大。

所以,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

}(二)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反之亦然。

)(三)要素间的相互替代(各个要素的可替代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就越大)因素影响:1.技术方面的因素(替代越容易,劳动力需求曲线就越有弹性;反之,弹性就越小)2.制度方面的因素(四)资本的供给弹性(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其价格的上升速率就越快,企业以资本替代劳动的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就越小,即降低了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反之则越大。

)7.有关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对劳动力价格或工资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P83-84】(多选)(一)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二)劳动力供给的正弹性(三)劳动力供给的逆变弹性(四)劳动力供给的无弹性8.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带来较高的回报预期,那么,人力资本投资将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负向的影响作用。

2014年1月专升本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

2014年1月专升本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
所谓替代效用是指当闲暇的价格下降时,劳动者将会放弃劳动时间,消费相对便宜的闲
暇。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保持工作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的比例。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3、什么是劳动参与率?哪些因素会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答:劳动力参与率是一个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基本概念,它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
1、加强就业服务。
2、实施创业就业计划。
3、加大教育投资。
4、激励就业。
5、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
5、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个人在社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第八章
1、就业的功能
答:
1、就业对劳动者个人的功能:
1、劳动者生活保障功能。
2、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和发展的功能。
3、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
2、从第三部门的资金来看,其投资主体开始走向多元化。
3、从第三部门的发展轨迹看,“官民二重性”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3、第三部门的发展对于解决弱势群体的意义。
答:
1、有利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平等的社会秩序。
2、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3、有利于建立一个政府与弱势群体沟通的良性渠道。
4、有利于缓解弱势群体的就业压力。
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且较为平坦的曲线。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此时,劳动力供
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
第四章
1、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条件:
答:
1、劳资双方是理性的并分别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险概论”复习资料二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险概论”复习资料二

第⼀章、劳动、劳动⼒与劳动⼒市场——第⼆节、劳动⼒ [学习⽬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应当主要掌握劳动的含义与动因、劳动的特征与类型、劳动⼒的含义与特性、劳动⼒资源与劳动⼒市场等内容。

[课程内容]1.2劳动⼒——劳动⼒是⽣产⼒诸要素中活的、能动的要素,是社会经济⽣活中的重要范畴。

/劳动⼒具有能动性、差异性、易逝性、可变性、时效性、社会性等特性。

/劳动⼒资源可以分为现实的劳动⼒资源和潜在的劳动⼒资源。

/劳动⼒资源数量反映劳动⼒资源的量的特征,劳动⼒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的⾝体素质、智⼒⽔平、⼼理素质和思想素养的总称。

[考核知识点]1.2劳动⼒——劳动⼒的含义;劳动⼒的特征;劳动⼒资源。

[考核要求]1.2劳动⼒——识记:劳动⼒的概念;劳动⼒资源的概念;劳动⼒资源的绝对量;劳动⼒资源的相对量;劳动⼒资源的质量;影响劳动⼒质量的因素。

/领会:劳动⼒的特征;现实劳动⼒资源与潜在劳动⼒资源;劳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题: 1.社会经济⽣活中的重要范畴是: A劳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劳动⼒资源数量反映劳动⼒资源的量的特征。

3.劳动⼒资源可以分为: A现实的劳动⼒资源;B潜在的劳动⼒资源。

4.影响劳动⼒质量的因素有: A遗传和营养因素;B教育与培训。

5.⽣产⼒诸要素中活的、能动的要素是: A劳动⼒。

6.劳动⼒的特性包括: A能动性;B差异性;C易逝性;D可变性;E时效性和社会性。

⼆、名词解释题: 1.劳动⼒资源——是指⼀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考察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的总和。

2.经济活动⼈⼝——⼜称为劳动⼒⼈⼝,包括全部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有就业愿望,因⽽正在寻找职⼯的⼈⼝。

3.潜在的劳动⼒资源——是指所考察范围内全部有劳动能⼒⼈⼝中蕴藏的劳动能⼒的总和,不论其是否有就业的意愿和就业资格。

4.现实的劳动⼒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或者劳动⼒⼈⼝中的劳动能⼒的总和。

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劳动力市场

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劳动力市场

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劳动力市场
2019 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劳动力市场
【知识点】劳动力市场的平衡
1、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有于劳动者身体
以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

2、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互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薪资。

3、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向平衡:平衡剖析分为局部平衡剖析
和一般平衡剖析。

局部平衡剖析法的代表人物是 A·马歇尔。

一般平衡剖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 L·瓦尔拉。

【知识点】人口、资本存量与平衡薪资率
1、人口对劳动力供应的影响:
1)规模:劳动力供应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
2)人口年纪构造:劳动年纪组范围内的人口比重要,劳动力供应将比较充足 ; 反之,供应将趋势减少。

在比重必定的状况下,其内部年纪组成不一样,劳动力供应也有显然差别。

3)人口城乡构造: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办供应弹
性趋势增大。

2、生产率的增添最后将致使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添。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根据讲课内容整理,准确内容于12月28日下午复习才知道)第一章名词解释: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2、劳动就业: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

也即剔除了物价影响的名义工资就是实际工资。

简答题:1、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其含义为:(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劳动力市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3)、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

(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价格。

(5)、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2、劳动力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一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市场性、竞争性、开放性、层次性、规范性。

由于劳动力要素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还有自身的特性,表现在:(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3、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如何体现?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

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工资水平的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

另外,歧视也是影响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一个重要非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都有可能引起工资差别,甚至职业差别。

论述题:1、试论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表现,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1)、供求机制。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供求机制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自身协调机制。

完善的、原来意义上的供求机制,应该反映劳动力价格(工资)与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供求关系影响工资。

当劳动力供给超过社会需要时,工资会下降,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工资高低也反过来影响供求。

(2)、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它反映劳动力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供求双方互相选择,以及劳动力供应者之间、劳动力需求者之间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进行竞争的有机联系。

(3)、工资机制。

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

市场经济中,工资是企业衡量人力投入、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

工资还是劳动者个人提供劳动能力,按劳动贡献获取劳动报酬,从社会获得消费资料,借以谋生的一种手段。

所以,在利益驱动之下,工资水平影响着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也指示着劳动者的择业方向,激励其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劳动力市场是在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自己有序地运行。

在三大基本机制的交互作用中,市场运动不断循环往复的进行。

第二章名词解释:1、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

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2、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发生变动,将会引起劳动力需求量相应的变动,而此时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就是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有两类:A和B,那么A类劳动力需求变动对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就称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第三章名词解释:1、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家庭或者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称为劳动力供给价格。

2、社会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

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适龄劳动人口、愿意工作的人所占社会总人数的比例、工资率和工资制度、工作时间制度、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水平等都将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总量。

3、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

4、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答题: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其类型?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家庭或者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具体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因此,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我们必须按照不同的供给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1)、个别劳动力供给,指劳动者个人一生中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

(2)、家庭劳动力供给,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

(3)、社会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2、试分析在劳动工资率变化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闲暇与工作的选择具有双重影响。

一是工资率的下降会使闲暇的机会成本减少,从而导致人们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即形成所谓的替代效用;二是工资率的下降意味着收入水平降低,从而促使人们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时间,即工资率提高也具有收入效应。

所谓替代效用是指当闲暇的价格下降时,劳动者将会放弃劳动时间,消费相对便宜的闲暇。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保持工作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的比例。

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如下表:3、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哪些因素会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劳动力参与率是一个与劳动力供应给相关的基本概念,它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经济状况。

(2)、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

(3)、劳动适龄人口规模。

(4)、教育体制与教育供给规模。

(5)、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6)、社会保障制度。

(7)、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

第四章名词解释:1、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又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或瓦尔拉斯均衡分析,是就所有单个商品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及其同时均衡问题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2、静态均衡:是指静态市场上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当劳动力需求等于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3、动态均衡:研究的是:当工资率离开均衡点后,在什么条件下劳动力的供求能重新回到均衡状态?该研究是经济学原理中的蛛网理论和预期理论的一种应用。

简答题:1、阐述存在买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当厂商在产品市场上存在垄断,而劳动力市场具有完全竞争的,那么,劳动力的需求曲线是MRP,边际产品的价格曲线VMP位于MRP的右上方,如图所示。

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曲线ALC与MLC是同一条曲线,它实际上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根据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P=MLC,均衡点就是图中的e点,此时,工资率为We,就业量为Le。

然而,在产品市场上,由于垄断使得产品市场上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厂商的产量会下降,因此,降低了劳动力的雇用数量,从而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水平,即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多余的劳动力。

(详见练习册58页4---4图)2、试分析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

对于劳动力市场,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率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第二,工资率作为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

根据人们消费的不可逆性,当人们的消费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要退回消费一种较低的消费水平是很困难的。

工资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第三,由于劳动是人谋生的手段,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调节。

3、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

具体说来,导致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原因相互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存在劳动力替换的成本。

(2)、岗位的特殊性。

(3)、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

第五章名词解释:1、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2、职业之间的流动:是指劳动力的居住地没有发生变动,但是职位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劳动力由于自己或外界的原因主动地转换职业,比如劳动力在发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职业时,会最终流向自己更加喜爱的职业。

简答题:1、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企业组织及集团内部的流动。

(2)、地域之间的流动。

(3)、行业之间的流动。

(4)、职业之间的流动。

(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6)、就业和失业之间的流动。

2、劳动力流动有哪些规律性?(1)、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3)、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4)、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

(5)、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

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中年龄因素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因素;教育程度;迁移距离与迁移成本;家庭因素和职业与技术等级五个原因,其中年龄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年轻劳动力的流动收益较大。

(2)、年老劳动力的流动成本较高。

论述题:1、论述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意义及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主要政策措施。

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意义有:(1)、促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促进经济增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3)、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4)、能够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有:(1)、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调节性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劳动力市场要面向全社会劳动者统一开放、有序运作。

(2)、深化劳动人事体制改革,逐步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因素。

第一,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第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

首先,应加快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建设;其次,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参与流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再次,是加快配套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劳动力流动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