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_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前预习案)编制:王晓云审核:历史组【学习目标与要求】1、根据课本内容填写学案,掌握基本史实。
2、结合学案理清课本内容,能自构简单知识体系。
【基础自主梳理】一、西汉专制集权的加强(一)背景:七国之乱1.原因:汉初,刘邦在推行,逐一铲除和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但和之间矛盾激化。
2.经过:前年,吴王借口“清君侧”,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3.结果:汉景帝平定七国叛乱,诸侯王的和权力被收归中央。
(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目的: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3.意义: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集中导致了外戚和宦官专权,政局动荡。
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一)藩镇割据1.成因:平定后,唐代宗将及封为节度使,节度使权力膨胀。
2.后果: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和延续。
(二)五代十国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一)目的: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二)措施1.军事上:统兵权归,调兵权归,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政治上:削夺、和的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3.经济上:中央掌握地方上大部分财赋,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维护了和。
(三)影响:1.积极:改变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
2.消极:造成了“”、“”、“”的国家财政危机。
四、皇权的不断加强(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元朝后期,丞相位高权重,引起政局动荡。
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
2.废除:1380年,裁撤,废除丞相,皇帝亲掌,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3.影响:在中国实行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发展到新高度。
(二)内阁的设置1.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事务繁多。
2.设立:明太祖时设,明成祖时正式设立。
3.职责:明太祖时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
明成祖时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商讨,后来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1)原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中央和封国间矛盾激化。
(2)经过: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最后被平定。
(3)集权措施:汉武帝时,对诸侯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2.唐朝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的形成:“安史之乱”平定后,唐代宗封安史降将和带兵平叛的将领为节度使,他们割据自立,独霸一方。
(2)藩镇割据的延续——五代十国。
其间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措施①收精兵:改禁军统领机构为“三衙”,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②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
③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至此,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皇权与相权矛盾变得突出。
[误区警示]“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1)背景: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丞相位高权重。
(2)目的: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加强皇权。
(3)措施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实行了1 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②演变: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此后权力越来越大,内阁有了“票拟”之权。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 清初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如何? 清承明制, 清承明制,设立内阁 2、 中枢机构权力分配示意图 皇帝 五军都督府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3、请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 请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 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 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 事皆由皇帝做主, 跪受笔录” 事皆由皇帝做主,即“跪受笔录”;它也不是一 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 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 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所 以说, 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 标志。 标志。
D
B
D
A
3.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①皇 .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 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 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 以避免决策失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 . C.②③ D. ①②③ . . 4.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建立和废止的朝代是 . A.秦朝、 A.秦朝、清朝 B.西汉、 B.西汉、清朝 C.秦朝、明朝 D.西汉、明朝 .秦朝、 .西汉、 5.北宋太祖和明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 . 在于 A.废除丞相 B.文化专制 . . C.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改变、 D.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 继承发展 (西汉 西汉) 西汉 创新 (元朝 元朝) 元朝 完 善 (隋唐 隋唐) 隋唐 顶峰 (清朝 清朝) 清朝
第4课 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 相同(相似)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法定,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非法定,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 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1、设立的原因: 设立的 本课要点: • 1、明朝通过废除宰相制度,设立 明朝通过废除宰相制度 宰相制度,
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 2、清朝通过设立军机处,使君主 清朝通过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 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的影响。 的影响。
为用兵西北,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 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2、军机处的职能: 、军机处的职能:
军机处名不师古, 军国大计,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 ……军国大计, 军国大计 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隐然执政之府矣。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引自《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军机大臣年序表》 引自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一: 军机处“ 庐初仅板屋数间…… 材料一: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 引自赵翼《 军机处》 引自赵翼 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军机)大臣相见, 即承旨诸臣( (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 即承旨诸臣 军机大臣)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摘自《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军机大臣年序表》 摘自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东汉末年 (九品中正)
南北朝
隋唐后
(家世门第) (科举制)
13
自主检查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 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妻
妾一 妾二
一般称谓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C、大哥(25岁) D、二哥(22岁)
14
2、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
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 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 “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端万绪,须合变
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中央集权制的演变历程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的主干知识
8
自主梳理
设计思路:问题式、表格式、图示式 图示式: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1、西周时期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政 治制度的关系如何? 2、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如何?在当 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21
问题三 催化剂与绊脚石 有人认为,中央集权制度是社会发 展的催化剂。也有人认为,中央集 权制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2
积极影响: ①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和社会的 稳定 ②经济文化: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和发展 ③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 交流和 融合
29
答案 (1)“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御史大
夫的
设置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态度:设宰相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2) 影响:
积极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分裂局面;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 消极: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行政效率低下
4、元朝: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
(1)内容: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 廷任命,行省有经济、军事权力,但受中央节 制。
地位逐渐上升, 有专门的衙署 和属官
可以“票拟”对 地位进一步提高, 奏疏的处理意见 阁臣权力更大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 《神宗实录》卷
结论: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 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 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 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1、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 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 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宰
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相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 普
3、宋初
(1)措施
①收精兵 a. 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 统兵权—三衙 发兵权—枢密院
a. 州郡直属中央
②削实权 b.文臣任州郡长官:重文轻武,避免武臣
[岳麓版必修Ⅰ]第4课_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隋唐 三省 六部 制
明朝 废丞 相、 设内 阁
宋朝 元朝 “二 中书 府” 一省 三司 制 制
清朝内 阁、议 政王大 臣会议、 设军机 处
秦朝 三公 九卿 制
汉 朝 中 外 朝 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 制 皇 权 的 不 断 加 强
中央集权 的加强
汉代
汉初:郡国并行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明初时期的 中枢权力体系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始设 位低权轻
皇
帝
内 阁
亲自掌管
明成祖始设 位高权重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清朝的中枢 权力体系 内阁
日常事务
皇 帝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
军机处
雍正始设
处理军务
内政外交
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
军国大计 重大案件
丏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的作用:?
★弊: 形成“冗官” “冗兵” “冗费”局面, 造成国家积贫积弱(“三冗二积”) 。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皇
帝
明初时期的 元代:中书 中枢权力体系 一省制
亲自掌管 中书省
归入 归入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 ●相权反弹→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丞相制度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 到了新高度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对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又怎样?
●汉初,在地方上实 行郡国并行制,大封 同姓王,以为依仗 刘氏“天下一家” 的格局,就能巩固 皇权,稳定天下。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2014.9.24 编写班级:姓名:学号审核:高一历史组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3
参考答案:
1 -5 ACDCB 6-10 BCADA 11-14 BCAC
合作探究:
(1)秦朝: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2)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日益加强。
(3)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4)职能:跪奏笔录,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反映: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5。
高一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安史之乱(755-763年)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最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 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 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 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3年)结束,前后 达8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 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
2、权 削实权
B、地方:①削弱或剥夺节度使、 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②所有州郡直属中
受通判监督 文官担任
央,州郡长官
利:削弱了地方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
弊:冗官冗费
3、钱
制钱谷
利:财政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势力的物质基础,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课堂提问: 宋初太祖实施的措施起到了哪些作用?
• 利:将地方的兵权、财权、司法权统统收归中央,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基本 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弊: • 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
•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 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 列侯归郡统辖,列侯人人拥护中央。而且, 王国越分越小,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中央 集权得到加强。 • 酎金夺爵:汉武帝以所献酎金分量不足或 成色不好为借口,废掉大量列侯。诸侯王 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唐玄宗李隆基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官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白居易《长恨歌》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四课中央集权的加强命制:丁启清审核:魏超【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1.秦:郡县制2.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唐中期:设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4.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5.元:行省制6.明: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知识梳理】一.秦朝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政权的统一。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1)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2、措施:(1)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收回权力★(2)汉武帝①颁布“推恩令”②酎金夺爵③设刺史,监察地方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导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息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四、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1)唐末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2)陈桥兵变★2、措施:(1)收精兵:统兵权归;发兵权归作用:(2)削实权:①削弱和剥夺了②州郡③设通判④派文臣(3)制钱谷:内容:政府规定:作用:消除了维护了3、特点: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4、影响:①改变了②造成了五、元代的行省制度1、背景:元代地域辽阔,为加强对地方政治和军事的控制,设立行省,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权力。
2、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
3、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六、明清的地方行政制度明朝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其中: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一省监察司法刑狱。
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事。
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包含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发展 趋势是怎样的?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不断加强,地方不断削弱。
5.明代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 A.要清除权臣 B.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
6.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B.内阁的设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诸侯国的权力
B.分割王国封地
C.剥夺诸侯王的封国
D.加强中央集权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二)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
朝历史上一பைடு நூலகம்规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
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启西 汉
叛乱:景帝时期的“七国之 乱解”决:
景 帝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刘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2)汉武帝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巩 1、建立中朝 →削弱相权
固 大
2、设置刺史 →监察地方
一 3、实行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
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 屏,“正说”,“戏说”大 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下随 意安排。比如《康熙王朝》 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 臣明珠、索额图就分别被称 为“明相”“索相”。
凭借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
最AC..大考中皇的考帝央差你权机别!构力“稳后表上设刘天定不现刘置邦下天过在邦上建一下1大8立家年。封的”结,同政的果诸BD姓治..格造侯王制地根局成王,度方本,诸就以与制目就侯发为秦度的能权动依朝上上巩重了仗相固,叛刘比皇他乱氏,权死。,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________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________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①创立: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 ”由此出现。
②发展: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
【预习评价】1.(判断)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 )2.(判断)明朝殿阁大学士作为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拥有决策权。
( ) 3.(判断)明朝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政府机构。
( )4.(思考)“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指什么?试答: 知识点二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康熙时期加强皇权(1)背景: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但________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2)措施:在宫内设________,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________、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责:跪受笔录,按________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________进一步得到巩固。
【预习评价】1.(判断)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讲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一、自汉至元皇权的日益加强 3、魏晋南北朝:
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拥有实权,后又新设立了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体制的雏形。
尚书省的演变历程
秦变周法,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置尚书于 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有令、丞,掌通 章奏而已,汉初因之。武、宣之后,稍以委任。 及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 乃下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 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尚书令为端揆(宰相, 总揽政务的人)之官,魏晋以来其任尤重。
元朝的中枢权力 体系:一省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1.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
──[唐]李林甫《唐六典》卷一《尚书省》
史料解读:皇帝与宰相之间存在既互相依赖又
有矛盾的历史实际。皇帝需要宰相帮助他治理国 家(秦与西汉,皇帝依赖丞相总领百官、决天下 大事,东汉光武帝与尚书决策后还要交给三府去 办),但又顾忌宰相权力太大,所以又于宫中用 亲信担任尚书令、丞等,作为皇帝的参谋、顾问, 对宰相进行牵制。这样逐渐形成与三公九卿相对 的所谓的“中朝”。尚书令也因此由最初的只是 “掌通章奏而已”的皇帝身边人,到魏晋南北朝 时期终于发展为真正的宰相,成为“外朝”的百 官之首。
结论:古代中国的皇帝始终是不断地、有意识地支
持一个低级机构向前一个对君权有威胁(相权等) 的机构分权甚至是取而代之的,正如“中朝”和 “外朝”只是相对的。再如,尚书原本是皇帝身边 的掌管文书的小官,由于皇帝的信任而成为朝中要 员,尚书台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实权机构,但也因 此产生了对皇权的威胁。于是,皇帝又在身边设立 一个亲近的机构中书省,以其典掌机要,秉承君主 意志,起草诏令,发布密诏,分割尚书台的权力。 随着中书省权力的加重,皇权受到新的威胁,于是, 原属皇帝侍从机构的门下省又逐渐受到倚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1、创立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力扩大,“部权尽归内阁” 3、 内阁的性质及作用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部权尽归内阁”来自票参与拟
侍
机密
权
从 顾
事务 决策
问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X(时期)
课堂设问
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议一议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 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是明太祖朱元 璋时设立的。开始时只是五品 官,侍立皇帝左右,以备顾问。 明成祖即位后,殿阁大学士开 始参预决策,起草诏令,批答 奏章,成为实际上的宰相。画 面上的殿阁大学士像是洪武十 六年文华殿大学士的形象。大 学士头戴乌纱帽,脚穿皂靴, 手执笏,毕恭毕敬地侍奉在皇 帝面前。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内阁首辅=宰相
性质 职权
宰相 一级行政机构
行政、决策
内阁 内侍机构 侍从、咨询
任职方式
选拔任命 直接由皇帝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君主专制
第4课君主专制加强
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编写:钟丽梅审核:邱昌满时间:2011-9-17 编号:0005 时间:30分钟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面批时间_______【课标及考纲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堂检测案 A层.1、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B.察举制C.刺史制度D.郡县制.2、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A.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度B.唐代三省制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度.3、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4、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课后延伸案 B层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2.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C.始终是清朝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枢垣记略》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皇权的不断加强——明清时期
明朝:1.废丞相: 材料一:自秦始臵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 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 明祖训》 思考: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跋扈 你同意明太祖的看法吗?
问:你认为武帝为什么频繁更换丞相?
汉 代 : 建 立 中 朝源自皇帝以丞相为首 的三公九卿
中朝 (决策)
外朝 (执行)
★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 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太宗有时对他 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 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 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 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
• 相 权 进 一 步 被 分 割
皇帝 财政 行政 宰 军事 ( 统 兵 ) 枢 密 院 ( 调 兵 ) 三 衙
三司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相
★胡惟庸专擅朝政,越发 猖狂,他贪污受贿,排挤 任何不服从他的人,甚至 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 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官 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 经过朱元璋的批准。1373 年,胡惟庸挤走了另一个 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 思考:朱元璋为什 权,并掌权七年之久。 么要废丞相职位? 参考: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 消除丞相之权对皇权可能存在的威胁。
参考:汉初相权之重
★到了汉武帝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 武帝在位时,改变了原来由贵族做丞相 的做法,还频繁任免丞相。他在位54年 间,先后用相13人,平均任职时间只有 4.15年。3人在任上去世(非正常死亡, 其中田蚡精神错乱致死),3人被免职, 2人有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政府高层 官员受到严厉处置数量如此之多,密度 如此之大,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课件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 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 制——北宋二府三司制——元朝一省 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 设军机处
三、对唐宋以来政治制度变化的总 弱的特点。
2、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虽有可能提高决策 效率,但却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C.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
4.为了削弱相权,唐太宗、宋太祖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C
)
B.废除宰相
A.增加宰相的名额 C.分割宰相的权力
D.选用级别较低的官员参与中枢决策 5.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皇权在与相权进行的较量中最
终获胜是在( C
A.建立中朝后
)
B.“杯酒释兵权”后
C.裁撤中书省后
思考:面对这样的旧有的机构
设置,如果你是当朝皇帝,你
怎么改变这种局面?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下图:军机处的位置
2、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
(1)原因:
①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 ②雍正时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
思考:和以往的丞相等职务相比,军机处有什么新特点? (2)职权及地位: ①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 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 ①积极: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消极: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北)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原因: ①唐“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和五代十 国的分裂局面; ②赵匡胤发动兵变夺权建国的经历; ③北宋建立后,全国处于军事割据局面。 (2)目的: ①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②加强皇权,巩固统 治 (直接) (根本)
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
遭到压制。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专制皇权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3)皇权加强导致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 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特别提醒: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没有决策 权,二者只是参与机要政务,决策权在皇帝
手中。因此,虽有宰相之责,却无宰相之权。
(1)废除丞相制度
①原因 a.明初,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b.明太 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丞相 ②废除:明太祖撤中书省,废除_______,由
皇帝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央集权制度
③影响 a.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b.专
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列举从汉到元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设立内阁 殿阁大学士 ①明太祖时期:设______________,不参与决 策,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内阁 ②明成祖时期:正式在文渊阁设_______,后
来阁臣获得“票拟”权,权力越来越大。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3)设军机处 ①原因 a.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b.雍 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正式设立。
②特点
a.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 b.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
实行了分封制. 中央和封国之间矛盾激化。诸侯王叛乱。
汉初在地方上 实行郡国并行制. 刘邦分封同姓王 以依仗刘氏“天 下一家” 巩固 皇权,稳定天下。 结果他死后不过 18年,诸侯王就 发动了叛乱。
【归纳】汉武帝的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实行“推恩令” 瓦解王国势力 设置刺史 监察地方
要点回顾
1、隋唐至元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的演变 2、上一题各朝的具体内容 3、西周至隋唐的选官制度的演 变 4、评价科举制
皇帝宝座
第四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程标准】了解汉、宋加强集权 的措施。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 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 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 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 统一。 弊:形成“冗官” “冗兵” “冗费”局 面, 造成宋朝后来财政危机。
1.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差异 在 A.中央机构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
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 居闲曹。”表明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 行什么措施。
君权
相权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中央
地方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武帝
?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初之兴,海内新定…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 剖疆裂土,尊王子弟,大启九国…然诸侯以大,末流 滥以至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依据材料,汉初相比较秦的制 度发生了什么变化?随着历史 的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 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 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 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 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 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 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清 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 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从礼仪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怎样的实质问题?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秦朝:三公九卿制
皇 帝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太 尉 军务 (虚有其位)
三公
全国政务
九 卿
汉朝:中外朝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
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
皇
中书省
帝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尚书省 负责 执行
起草诏令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票拟;批红 无决策权
刑 部
工 部
28
文渊阁
明成祖朱棣
皇帝
内阁 日常事务
清朝中枢权力机构 处理军务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清初:处理重 (雍正帝) 内政外交 要的军国大事)
军机处:?(职权)
军国大计
军机处的作用:?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重大案件
(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康熙御笔
清代皇帝的批红
皇权的不断加强
1、秦:三公九卿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4、元:一省制 5、明:废丞相、设内阁 6、清:内阁、议政王大臣、军机处
1、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秦朝皇帝 直接任命郡县长官 ②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 部制 ③北宋任用文臣做地方长官 ④明朝 废除丞相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③④
工 部
23
宋代: 二府三司
皇 帝
度 支
财政
相权再被分割
户 部
中书门下
行政
盐 铁
财政
枢密院
军政
中书省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24
元代: 一省制
皇 帝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中书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25
一位官员抱着一堆奏折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对丞相 胡惟庸说:“大人,这是今天上报圣上的奏折。”胡惟庸 说:“放下吧。”官员离开后,胡赶紧拆开奏折偷看, “大胆狂徒,竟敢在皇上面前说我的坏话!”说着,把这 张奏折藏了起来。这一幕被一个人看见并悄悄地告诉了明 太祖,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此等小人,竟敢专权乱政, 私自拆阅朕的奏折,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上!”作 咬牙切齿状,“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胡惟庸案大捕杀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 等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陈 桥 驿
宋太祖 黄袍加 身处, 及系马 的老槐 树。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 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A、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削弱丞相权力。 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省权力 C、置三公,事归台阁 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3、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 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 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 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 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 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 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 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 狱”。
明代: 撤中书省、废书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专制皇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7
明 代: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
皇
帝
内 阁
亲自掌管
明成祖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此非他故,方镇太 重,君弱臣强而已。今 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赵匡胤即皇帝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 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1、杯酒释兵权
2、收精兵 3、削实权 4、制钱谷
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
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察 文臣任知州 财赋由转运使运京师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 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 与弊?
2、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以辅助丞相 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 C.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在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多发展
4、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 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 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 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 兵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