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国脉微如缕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注释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注释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对这首词的注释:
贺新郎:祝贺新郎,这里指词作的主人公。
国脉微如缕:国家的命脉几乎细如丝线。
这句话暗含国家衰落、危机的意味。
国脉:指国家的命脉,即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
微如缕:微弱得如同一根缕线,形容国家衰弱、残破。
多少冤家:多少国家之间的仇敌。
泪干千行:千行泪水已经干了,泪水已经流尽。
总角之宴:总角之宴是明代的一种宴会,这里指国家的盛宴。
如今:现在。
望眼欲穿:细长的眼睛望的情形是穿透了一部分,用来形容思念得非常之深。
瑶池琼树:瑶池和琼树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宫中的美景。
公门遗老:指被遗弃在官府的老百姓或官员。
皇子龙泉:指皇帝和皇儿子。
脉脉邀名驸马承:脉脉邀请有名望的大臣们担任驸马的职务。
千金未付:指千金之约尚未兑现。
愁云惨淡:愁云惨淡是形容天空愁云满布的景象,这里指心情郁闷沮丧。
郎去多时:新郎离去已经许久。
故人清泪共情怀:故人们一起流泪,共同怀念新郎。
注:
以上是对《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的基本解释,仅供参考。
若
需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刘克庄《贺新郎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国脉微如缕。
②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③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④试看取、当年韩五。
⑤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⑥谈笑起,两河路。
⑦少时棋柝曾联句。
⑧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⑨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⑩君莫道、投鞭虚语。
(11)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12)快投笔,莫题柱。
(13)【注释】①实之:见前《满江红》(怪雨盲风)注①。
三和:用原韵写的第三首和诗。
宋淳佑四年,王迈曾用《贺新郎》“缕”字起韵贺作者生日,作者依原韵和之,王迈又和,如此反复唱和各至五首。
忧边:为边境一带的情势而忧虑,据《宋史》卷四二《理宗纪》载:淳佑三年七月“壬辰,四川制司言大元兵破大安军。
”又卷四三《理宗纪》载:淳佑四年五月“戊午,大元兵围寿春府。
”可见边境情势的确紧急。
走笔:运笔。
②国脉:国家的命脉。
微:细。
缕:丝、线。
此句比喻国家的形势已到一发千钧的危险地步。
③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此用终军请缨典故。
《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此句是表示有意挽救国家,但没有效力机会。
④宽些尺度:放宽用人的标准,不必过于苛刻。
⑤韩五: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他虽出身行伍而非名门望族,也成了抗金名将。
⑥谷城公:又称黄石公。
典出《史记·留侯世家》:“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付授:传授。
此句是说:韩五从来未曾得仙人传授秘诀。
不干:不相干。
骊山母:此用唐时将军李筌遇骊山老母之事。
《太平广记》卷六三《骊山姥》引《集仙传》载:李筌在嵩山得黄帝传下兵书《阴符经》,“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
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为说《阴符》之义。
2024届新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古诗文补充背诵篇目《贺新郎 国脉微如缕》教学PPT课件
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
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
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
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
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
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
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此指长江天险。
一贤能制难:语出《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fǔ上唐中宗疏中语:“汉拜郅zhì都,匈奴避境; 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安危,边域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制难:解除危难。
张许:张巡和许远,唐安史之乱时死守睢suī阳的名将。
译文:听说北面蒙古兵来势汹汹,边境上敌军冲车云梯在不断地飞舞。你不要说 投鞭能断江那样的虚话,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假 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得罪权贵,废置十年。)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lǚ)舞。君莫道投鞭虚语, 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冲梯:攻城用的冲车和云梯。
北风:喻指北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
投鞭:典出《晋书》,苻坚进攻东晋时曾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虚语: 不可能实现的话。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 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 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胡云翼先生在《宋词选》说刘克庄《贺新郎》“用典似嫌太多”。
思考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淳祐四年,此时距金亡已十年,南宋小朝廷的主要敌人是元蒙贵 族。蒙古军自从于公元1235年开始南侵后,以后几年每年都要派军南下掳lǔ掠。
古诗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翻译赏析《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作者为宋朝诗人刘克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前言】《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是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
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注释】①贺新郎:词牌名之一。
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
《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
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后人又改名“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雪月江山夜”等。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
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想起“千钧一发”的危急。
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
于是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统治者却不思进取,嫉贤妒能。
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接着,作者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
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
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
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
《贺新郎》《长亭送别》《朝天子》情景默写及答案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长亭送别》《朝天子?咏喇叭》情况默写及答案《贺新郎·国脉微如缕》1、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用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有千钧一发之危机。
国脉微如缕2、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词人向统治者发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请缨报国志士的激情跃然纸上。
问长缨在手,何时缚将戎主3、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表明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
发表希望南宋统治者不要再嫉贤妒能,而应任人唯贤的议论。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4、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四句说明韩世忠虽然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5、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三句作者抚今追昔,昔日从军报国的夙愿但以成远梦,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6、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用“北风”暗喻,将时边境上北来的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黑云压城的的危势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7、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三句,用反问语句和苻坚投鞭断流,张巡、许远死守睢阳两个典故,表达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的见解,提醒统治者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8、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作者向爱国志士大声疾呼: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极富鼓舞力量。
快投笔,莫题柱。
《长亭送别》1、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两句采用设问,并用夸张手法写经霜的树林是为崔莺莺的离情之泪染红,从而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贺新郎》文意理解及情景式默写
《贺新郎》文意理解及情景式默写一.文意理解1.原文填空国脉微如()。
问长()何时入手,()将()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也不干曾遇()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镜,事机()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舞。
君莫道投()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笔,莫()柱。
2.文本分析(1)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译文:国家的命脉微弱得像游丝一样,我慨叹不知何日能够长缨在手,缚住作恶多端的敌酋。
其实人间并非没有好汉,只是谁愿意对这些良材多放宽些尺度呢?起笔接连问句。
“国脉微如缕”,点出了当前局势的危急,为全篇定下了苍凉的基调。
“未必”二句领起下文,是全文阐发议论的重点: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在当前险恶的时局中,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这让人匪夷所思。
(2)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译文:试看当年的泼韩五,虽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名师传授他兵法,也没有像骊山老母那样的仙人来相助,却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谈笑之间,黄河岸的金人被打得落花流水。
词人以本朝名将韩世忠为例,热切地希望朝廷能够放宽尺度,不拘一格尽一切可能擢拨英才。
让有识之士有其用武之地。
(3)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译文: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
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
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
由少年时的风发意气转至今天风云突变的现实,深切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
“闻说”二句,一方面是写敌人入侵的猖狂与肆无忌惮,另一方面则说出了南宋集团醉生梦死,仗恃长江天险苟且偷安的消极备战态度,为词人在下文的纵横议论设下了伏笔。
(4)君莫道投鞭虚语。
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译文: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江苏省启东中学苏教版高二语文课件(共19张PPT)
上片运用了哪些典故?主要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典故
长缨(王终军典)
韩世忠典
(典中典:张良典、李筌典)
思想情感
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强烈愿 望和自信,也慨叹自己不知何时才 能一展才干,实现抱负。
呼吁朝廷要不拘一格用人才
谷城公:据《史记·留侯世家》载,谷城公是授张良以兵书的老人,他对张 良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因此后世称之为谷城公或 黄石公。
骊山母:骊山老母,传说中的仙人。《太平广记·骊山姥》引《集仙传》载 李筌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 山下,逢一老母,为说《阴符》之义。”
总结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 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 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 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
这首词作于词人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垂暮之 年却志在千里,其高尚的情操与民族气节令人肃 然起敬。词的风格明朗,脉络清晰,然而在论述 的过程中也过分地强调了“一贤制难”的个人作 用,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一点在解读的时候 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忧边”为全篇行文的中心,是爱国之士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 命运所表现出的深切忧虑。
此时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 威胁,数十年间它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 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
这首词即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 间的爱国热情。
学习目标
1.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用典、议论 化、散文化特点。 2.理解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高二语文《贺新郎》
【赏析】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国脉:国家的命脉。 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 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戎主:敌人的首领。
国家的命脉微弱得像游丝一样,我慨叹不知何日 能够长缨在手,缚住作恶多端的敌酋。
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 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 纸上铮铮有声。
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 两河路。
试看当年的泼韩五,虽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名师传 授他兵法,也没有像骊山老母那样的仙人来相助, 却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谈笑之间,黄河岸的金人 被打得落花流水。
词人以本朝名将韩世忠为例,热切地希望朝廷 能够放宽尺度,不拘一格尽一切可能擢拨英才。 让有识之士有其用武之地。
总结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 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 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 结合的代表作。
这首词作于词人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垂暮之年却 志在千里,其高尚的情操与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词的风格明朗,脉络清晰,然而在论述的过程中也过 分地强调了“一贤制难”的个人作用,带有明显的主 观色彩,这一点在解读的时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少时棋柝曾联句。
棋柝:化用韩愈与李正封联句:“从军古云乐, 谈笑青油幕。灯明夜观棋,月暗秋城柝。” 联句:两人或几人各作一句或两句,组合成一 首诗,称之为联句。
少时曾有报国从军的理想。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登楼揽镜:上楼照镜。语出杜甫《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藏 独倚楼。”暗指容颜憔悴衰老。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宋/刘克庄
学习目标
1.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 用典、议论化、散文化特点。 2.理解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 伟志向。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词作鉴赏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词作鉴赏【作品介绍】《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是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
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原文】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注释】①贺新郎:词牌名之一。
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
《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
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后人又改名“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雪月江山夜”等。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
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想起“千钧一发”的危急。
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
于是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统治者却不思进取,嫉贤妒能。
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接着,作者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
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
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
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
有了这些名将贤相,“国脉微如缕”的惨状也就有扭转的可能了。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优质课件
快投笔,莫题柱。
最后表达了词人什么愿望?
有志儿郎,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不要再想用文 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实之共勉。这 两句,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力量。
下片: 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 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 扶倾的英雄。
总结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 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 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 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
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 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 了出来。
上片: 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 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北风”、“冲梯” 指的是什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 舞于边城。
“张许”指的是谁?为什么要提到这两个人?
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 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 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
不屈。
在当前的形势下,只靠地势险固的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有英雄人物来筹划奔走。
北风:北风,暗指北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 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 冲梯:攻城用的冲车和云梯。指边疆受到敌人的围攻。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 压城的情景。敌方进攻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写 出了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 无张许?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诗歌鉴赏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诗歌鉴赏《贺新郎》这首词,名字听起来就像是走上了历史的红地毯,走进了古代文人的朋友圈。
它的全名是《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要用一段风趣的语言来品味这首词的魅力,那可是有点挑战的。
但别担心,我们一起慢慢聊聊,一定能搞懂这首词的神韵。
1. 诗词背景先说说这首词的背景。
明清时期,词坛上大佬不少,像辛弃疾、李清照他们,都写过许多传世之作。
而这首《贺新郎》则是明朝末年词人杨慎的杰作。
大家知道,明朝末年的时候,国家的状况非常紧张,天灾人祸一波接一波。
杨慎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带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情感色彩。
可以说,他不仅仅是在写诗,更是在为国家的命运感慨。
2. 词意解析好了,咱们来捋一捋这首词的内容。
词的开头写的是“国脉微如缕”,意思是国家的命脉就像是细丝一样脆弱。
这句话用的形象比喻,非常贴切。
想象一下,国家的命运就像是一根细细的丝线,随时都有可能断掉。
是不是很形象呢?再加上词中提到的“无常无事”,简直就是感叹国家的局势多么的岌岌可危。
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真的是在这首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部分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杨慎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当时的风云变幻。
词中写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句话就像是把国家的美丽和英雄的奋斗用一幅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真的能让人感受到那种英勇的气概。
你看看,现在回头一想,这句词也能用来形容当时的英雄豪杰,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
再接着,词中有提到“青山隐隐,水迢迢,乡关何处是?”这几句诗写的就是那种离乡背井的情感。
大家都知道,远离故乡的感觉特别伤感,杨慎通过这种写法,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看这感觉是不是特别的真切?3. 词风特点这首词的风格呢,真的是既有古典的优雅,又有现代的直白。
你要说这词的风格,那绝对是古人中难得一见的清新脱俗。
杨慎用词很讲究,既有古典词人的风韵,又带着点儿市井的风情。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表明韩世忠打败金兵的句子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表明韩世忠打败金兵的句子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译文
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王实之,有忧虑边境被敌人侵犯的话,回笔疾书回答这件事。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
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
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
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
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
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有志儿
郎,不要在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诗歌鉴赏题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诗歌鉴赏题《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这首词真的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作品,读起来让人觉得既有深意又有些让人心酸的味道。
咱们先不说它的背景和一些历史的东西,咱们光是从字面去看,那种情感的传递就已经让人有点儿不太能停下来。
你看,作者一开始就用“国脉微如缕”来形容国家的命运,意思就是说国家的未来就像那缕细丝一样,脆弱又容易断裂。
这可不是小事儿,得是那种想一想就觉得沉甸甸的事儿,心里有点儿发酸。
不过你看他说得好像很简单,实际上不简单啊,背后那种深深的忧虑,简直让人忍不住去想:这国家怎么了,为什么会是这种局面?而且这里面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微如缕”这几个字。
其实从字面上看,这“缕”字特别有画面感,仿佛能想象出那一根细细的线条,随风飘动,似乎下一秒就会断掉。
这种形象的比喻,真的是让人觉得特别有代入感。
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吧,风一吹,细线就断了,国家的命运就在那一瞬间摇摆不定。
它不仅仅是在描述国家的命运,其实也是在描述那种人在压力下的无奈和脆弱。
这就让人不得不深思,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每个人都和这根细线一样,明明努力去坚持,但还是感到一丝不安,仿佛随时都会被什么打破一样。
接下来说到词里的情感,作者用的是一种很低调的方式,不急不躁,慢慢地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读者。
你会发现,整首词的情感是那种默默的,不张扬的。
明明讲的是一个大问题,国家的命运,历史的波动,但是情感的表达却是柔和的,不像有些作品那样直接给你来个猛击,而是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让你感受到那种压抑和无奈。
这种方式就像是我们平时和朋友聊天,不需要大声喊叫,也不需要激动的语气,慢慢地把心里话说出来,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再说到这首词的结构,你会发现其实它有一种特别的节奏感。
就像咱们平时说话有快有慢,忽然加重语气,忽然放慢语速,这首词的情感也有这样一种变化。
一开始的紧张,接着的沉思,再到后来的无奈,每一层的情感都在不同的节奏里展开。
这种节奏感让人读的时候既不觉得单调,也不觉得冗长。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作者首先回忆少年时风流儒雅的生活,和朋友一起或联句作诗或 下棋对弈.(错)
●作者登楼远望,痛心国势日非,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愁肠 百转、感慨万千。(对)
●下片前三句,作者联系自身遭遇。一声长叹,既有怀才不遇的慨 叹、也有屡失杀敌报国之机的自责。(错)
●“闻说”两句虚写和想象,生动描绘了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 城的情景。(对)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投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前秦苻坚将攻东晋 ,部下石越认为晋有长 江之险,不可轻动。 苻坚说:"以吾之众旅,投鞭於江,足断其流,何险之 足恃?"。后以"投鞭断流"形容兵众势大。亦省作" 投鞭 "。
虚语:不可能实现的话。
一贤能制难:语出《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fǔ上唐中宗疏中语:“汉拜郅 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安危,边域之胜负,地方千 里,制在一贤。”
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典故
棋柝联句 登楼揽镜 苻坚典 张巡、许远典 班超投笔 相如题柱
思想情感
追忆自己青年时期的军旅生活,表达对从军报国的渴望。 感叹年华已逝,功业无成。怀才不遇的悲愤。 警告统治者要重视敌人 讽劝朝廷不要认为天堑可凭,而要重用人才
激励爱国志士投笔从戎,不要只是追求功名利禄。
上片运用了哪些典故?主要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典故 长缨(王终军典)
韩世忠典
(典中典:张良典、李筌典)
思想情感
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强烈愿 望和自信,也慨叹自己不知何时才 能一展才干,实现抱负。
的对错。
●“国脉微如缕”,运用比喻,形象说明国家命脉如一触即断的游丝, 衰微不堪。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课前导习
学习目标
1.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用典、议 论化、散文化特点。 2.理解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展示预习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字潜夫,号后村 居士,莆田(今福建蒲田一带)人,南宋著名的江 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以荫入仕,淳祐六 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任建阳县令 时,曾因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 忌孤高不主张”句,得罪权贵,废置十年。刘克庄 所写诗词多感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 ,反对妥协苟安。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 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代表作有《贺新郎·送 陈子华赴直州》、《沁园春·梦浮若》、《玉楼春 ·戏呈林节推乡兄》等。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后村别调》。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投鞭:典出《晋书》,苻坚进攻东晋时曾说:“以吾之众旅,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虚语:不可能实现的话。
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此指长江天险。
一贤能制难:语出《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fǔ上唐中宗疏 中语:“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 方之它危,边域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制难:解 除危难。
这首词作于词人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垂暮之年 却志在千里,其高尚的情操与民族气节令人肃然 起敬。词的风格明朗,脉络清晰,然而在论述的 过程中也过分地强调了“一贤制难”的个人作用, 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一点在解读的时候是需 要引起注意的。
艺术特色
1.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 之致;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 散文化与形象性 情韵美 相结合的代表作。
1、上片运用了哪些典故?主要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贺新郎(国脉为如缕)理解性默写
贺新郎(国脉为如缕)理解性默写-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贺新郎》理解性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作者和王实之共勉之语,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力量。
2、词一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运用比喻尖锐地指出国家的安危存亡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发出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议论,识见卓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能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西汉张良遇谷城公(即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和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俱立大功的两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国建立功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感容颜日老,一事无成,痛心金瓯残缺,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
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反问,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9、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大声疾呼:好汉们,不需再计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韩世忠从容镇定、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生动二形象地再现了剑拔弩张的战阵中的别一番景象。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赏析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赏析《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赏析:用四川话摆摆这首词的味儿哎,朋友,今儿个咱们来摆摆刘克庄那首《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这首词啊,简直是心头的一把火,烧得人热血沸腾,又带点说不出的心酸。
第一段:开头就揪心一开头,“国脉微如缕”,哎呀,这话说得,就像咱们看到家里那根细线儿,风一吹就要断了一样。
你想嘛,国家命脉弱成这样,咋个不让人揪心呢?刘克庄老爷子那会儿,蒙古人天天想啃南宋这块肉,朝廷里头呢,又是些个不晓事儿的,急得人直跺脚。
他就问啊,“何时请得长缨,系取天骄种?”啥时候能有人站出来,把这帮子外头的人收拾了?这问话,直接戳到心窝子里去了。
第二段:英雄不问出处再往后看,刘老爷子就开始说人才的事儿了。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他说啊,这世界上哪儿缺好汉呢,就是没人愿意给个机会。
他举了韩世忠的例子,说人家韩五爷,没读过啥书,就是靠着一股子劲儿,硬是把金人给打趴下了。
这意思嘛,就是说要用人,就别管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有本事,就该拉出来遛遛。
这话说得,简直就是给咱们这些有梦没路的人打气嘛!第三段:自己个儿的无奈说到下片,刘老爷子就开始说自己的事儿了。
他本来也想上战场,去跟那些蒙古人比划比划,结果呢,只能在家里头写写词,发发牢骚。
他站在楼上,望着远方,心里头那个滋味啊,比吃了黄连还苦。
他说自己“壮志未酬”,这话听起来,就像咱们有时候想干点啥大事儿,结果却只能干瞪眼一样。
但他没放弃,还在那儿喊:“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
”意思是,只要有能人出来,啥困难都不是事儿。
结尾:共勉一把最后啊,刘老爷子给咱们这些同样有抱负的人说:“投笔应干封侯事,莫教空老麒麟阁。
”他说,咱们啊,别光在这儿磨嘴皮子,得干点实事儿,别等到老了,连个名儿都没留下。
这话,听得我浑身是劲儿,就像被拍了一巴掌,清醒了不少。
所以啊,朋友们,咱们也得学学刘老爷子,不管遇到啥困难,都别怂,得有点儿志气,有点儿担当。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字潜 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福建蒲田一带) 人,南宋著名的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 作家。以荫入仕,淳祐六年赐进士出身,官 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任建阳县令时,曾因作 《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 高不主张”句,得罪权贵,废置十年。
国家命脉一发千钧几多危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怎敢旁观。 心想从军报国俘敌酋,何时手里能把长缨揽?未必人间没有救国 的好汉,谁肯把用人标准稍稍放宽?请看当年抗金名将韩世忠, 不也是出身行伍好卑贱。哪里有仙人授兵书?也无关骊山老母来 指点。收复失地只在谈笑之间,让河北两路生灵免遭涂炭。
少年豪气多么放诞。下棋到更深,联句赋诗篇。可叹如今人 已老,登楼望天外,对镜悲日晚。多少报国好时机,一次二次总 耽延。听说北国天正寒,前方战事好频繁。莫道敌人难渡江,挥 师南侵岂妄言!自古皆知求贤士,一人足可挽狂澜。虽有城池若 金汤,没有张巡、许远那样的勇将固守也枉然。快快投笔从军去, 莫把功名富贵贪。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宋/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 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 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 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 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因其排行第五,故称之。
人呼为泼韩五。”
谷城公:据《史记·留侯世家》载,谷城公是授张良以兵书 的老人,他对张良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 矣。”因此后世称之为谷城公或黄石公。
骊山母:骊山老母,传说中的仙人。《太平广记·骊山姥》 引《集仙传》载李筌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抄读数千 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为说《阴 符》之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人以本朝名将韩世忠为例,热切地希望朝 廷能够放宽尺度,不拘一格尽一切可能擢拨 英才。让有识之士有其用武之地。
少时棋柝曾联句。
棋柝:化用韩愈与李正封联句:“从军古云乐,谈笑 青油幕。灯明夜观棋,月暗秋城柝。” 联句:两人或几人各作一句或两句,组合成一首诗, 称之为联句。
这里是说曾经在军中过着下棋、联句的生活。 少时曾有报国从军的理想。
作者以反问句式写出上面两句,有理有据,足 以服人。接着,作者大声疾呼:好汉们,不需再计 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戎, 共赴国难吧!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实 之共勉。这两句,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 力量。
•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
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这是宋 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 作。
制难:解除危难。
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此指长江天险
张许:张巡和许远,唐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
请君不要只做空谈的书生,当年苻坚投鞭断流的话决非危言耸听, 现在的蒙古人绝对有这个实力。自古一贤能制难,难道有了固若 金汤的长江天险就不再需要张巡许远那样的良将了吗?
在当前形势下,只靠地势的险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许多忠 勇的英雄人物为之筹划奔走。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宋/刘克庄
贺新郎
贺新郎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 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传作以《东坡乐府》所 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
为准。该词牌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
十句六仄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 所习用。代表作有南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南宋辛弃 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南宋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快投笔,莫题柱。
投笔:取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题柱: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成 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 如初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 不过汝下也。’”
有志之士,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不 要再做只知追求荣华富贵、空谈误国的雅士 了!
大声疾呼,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 王实之共勉。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 舞力量。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北风:暗指北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 伐之气。 冲梯:攻城用的冲车和云梯,此指边城受到了敌人的围攻。
现在敌人南犯愈发猖狂,正对我边境城池展开疯狂的围攻。 一方面是写敌人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另一方面则说出了 南宋集团醉生梦死,仗恃长江天险苟且偷安的消极备战态度, 为词人在下文的纵横议论设下了伏笔。 深切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
接着,作者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以“未必”二字起
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 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 将韩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 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 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有了这些 名将贤相,“国脉微如缕”的惨状也就有扭转的可能了。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1269) 字潜夫, 号后村居士,莆田(今福建蒲田一带)人,南宋 著名的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以荫入 仕,淳祐六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 任建阳县令时,曾因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 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得罪权贵,废 置十年。
• 刘克庄所写诗词多感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 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词风粗豪肆放, 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
此时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 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数十年间它相继灭亡 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最终形成 了对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
学习目标
1.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 用典、议论化、散文化特点。 2.理解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 伟志向。
【诵读】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宋/刘克庄
以下又连用西汉张良遇谷城公(即黄石公)传授《太公 兵法》和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俱立大功的 两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 国建立功勋。作者频频使用“问”、“未必”、“试看取”、 “岂……也……”等词,既增加了感染力,而且一气呵成,逻 辑严密,虎虎有生气。这种宏论高议,以诗的语言和情感发 出,更具一种动人的力量。刘词议论化、散文化和好用典故 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
下片,作者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棋柝联
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但这一宏愿都成 了过去的梦了。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 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 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 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下边两句,将当时边境上疾风
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北风,暗指北 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 来的杀伐之气。敌方进攻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蒙 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由此可见。金汤,指坚 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 守睢阳,坚贞不屈。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 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汉拜郅都, 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它危,边域之 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旧唐书·突厥传》载卢 俌上唐中宗疏中语)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赏析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 一触即断的游丝,想起“千钧一发”的危急。一个极形象 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于是发一 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 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统治者却不思 进取,嫉贤妒能。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 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 纸上铮铮有声。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 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 题柱。
【赏析】 危(国运)
2.与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 。 4、刘克庄在《贺新郎》中表明即使城池再坚固也不能缺少良将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克庄《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敌军来 势凶猛,边境屡遭骚扰的现状。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国脉:国家的命脉。 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 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戎主:敌人的首领。
国家的命脉微弱得像游丝一样,我慨叹不知何日能 够长缨在手,缚住作恶多端的敌酋。
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 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 上铮铮有声。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登楼揽镜:上楼照镜。语出杜甫《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藏 独倚楼。”暗指容颜憔悴衰老。
岁月飘零,让人不由得感叹至今功业未建,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已 经日渐衰老,但杀战报国的战机被频频贻误。 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 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 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
艺术特色
1、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 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 作。 2、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 3、比喻、反问
主旨
“忧边”为全篇行文的中心,是爱国之士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 命运所表现出的深切忧虑。它不是对金而是对元,因为此时迅速 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数十年 间它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最终形成了对 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这首词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 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
这首词大约作于词人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垂暮之年却志在千里, 其高尚的情操与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词的风格明朗,脉络清 晰,然而在论述的过程中也过分地强调了“一贤制难”的个人作 用,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一点在解读的时候是需要引起注意 的。
《贺新郎》
1.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 龙?”化用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的词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 必胜信念。
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北宋末年,韩 世忠统帅部队在这一带屡次挫败金兵。
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 两河路。
试看当年的泼韩五,虽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名师 传授他兵法,也没有像骊山老母那样的仙人来相 助,却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谈笑之间,黄河岸 的金人被打得落花流水。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投鞭:典出《晋书》,苻坚进攻东晋时曾说:“以吾之众旅,投 鞭于江,足断其流。”
虚语:不可能实现的话。
一贤能制难:语出《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上唐中宗疏中语: “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它危, 边域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
• 代表作有《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直州》、《沁 园春·梦浮若》、《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等。 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