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问题意识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65-01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遇到的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一种求知、探索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出问题,期望问题得到解答。
问题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1.培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遇到的问题1.1 教师不重视提问。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问题的解决。
对于数学课来说,数学老师往往注重公式的推理验证,而忽略了对公式本身的推理,即公式是怎么得出的。
华罗庚曾经说过:”重要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
”教师在不断的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加强对公式的训练,却忘了提出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2 学生不敢问。
在课堂上,学生不敢发问一是由于惧怕老师,二是怕自己丢脸。
学生担心自己的提问会影响老师讲课的进度,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
这也与老师不重视学生提问有关。
学生还担心自己的问题过于简单,在大家面前提出会引起同学嘲笑,因此往往肚子里有疑问也不提出,不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1.3 学生不想问。
数学课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的讲授是数学课的主要授课方式,因此容易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容易走神,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往往懒得发问,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
问题 意识直接 关系到 学生个 体 的内在潜 学习方法 , 高学生数理成分也要首
能 的充分发掘 , 主体精 神的深人体现 。在 素质
积极性 , 然后共 从教育实践来看 ,具有强烈问题意识 的学 先肯定学生思考 问题 的主动性、
多 深 让学生 自悟 自明 , 体 教育过程 中,教学更加注意挖掘 学生的潜能 , 生 大 多 有好 问 、 问 、 问 的思 维 品 质 。他 们 在 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 因,
学 生 的发展 过 程 。教 师 唯有 切 实 发挥 课 堂 主 阵 了 同学 们 的兴趣 ,使 课堂在 欢快 的气氛 中顺 三、 言文宇 训练 “ ” “ ”巧 设创新 语 点 要 活 。 小 学 语 文教 学 的主 要 任 务是 培养 学 生 的 听
能得到充分发挥 , 只关注终结性评价 , 不去关注 试 , 出 了各种 设想 , 后再 开始 讲课 , 发 机 会 作 然 激 地 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才能得 以较好 利 进 行 。 说读写能力 ,创新意识 的培养只是语文课标 中 也不应是重中之重 ,它应该与学习语言文字统
所 以 , 创 设 和谐 、 洽 、 快 的 教 学 氛 围 。 具 的火花碰撞 , 要 融 愉 产生创新性理解。 如教《 莫高窟》 第 起来 , 还要 与学生现有知识 紧密相连 , 创设诱人
体做到树立 民主意识 , 解放学生 。树 立全体意
只要我I , 中有学生 , T6 -, I 有学生 的发 自然段 时 , 学生对教材质疑 , 有学生提出为什 的学 习情境。 识 , 重 学 生 。 掘 教 材 内容 , “ ” 趣 。如 么写莫高窟用 :她” 尊 挖 以 材 激 精心设计 , 扎实训练 , 将语 文课上“ , 活” 学生 “ 这个字而不用“ ? 它” 我让学 展 ,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
因此,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
但是目前我们学生的普遍现状是解题能力强,提问能力差。
杨振宁教授认为,这正是我国学生缺少创造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究其根源,则是我国目前流行的教学方式决定的。
“注入式”教学,忽视过程,灌注结论,使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都被掩盖了;教师绝对正确的权威性,学生不敢对教师提出一点疑问;过重的学习负担,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无暇问个为什么;过于严密的理论体系,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使得学习内容狭窄,缺少问题空间……不改变这种现状,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
本文对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做法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淡薄。
因此,培养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另外,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培养问题意识也很重要。
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么”。
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
二、运用“问题探究教学”,以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问题探究教学”是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之中,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潜移默化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考, 不断 的提 出问题 , 思维和行 为均具有创新 性 ; 想象力 丰富 , 欢表达 , 喜 有独立见 解 , 不依赖集体 的公认 , 喜欢探索 , 主意多 , 爱动手动脑做实验 , 灵 活性 强 , 顽强 坚韧 , 对事物 的错 综复杂性感兴 趣 。 探索事物的复杂性概括地说 即:创新精神 与好奇 江西省崇义县章源中英文实验小学 骆炳华 心、 想象力 、 创造性 、 兴趣 、 意志力 、 活动能力等息 息相关 ,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 , 首先要努力创造 良 《 数学课程标准》 出: 指 “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 出问题 、 好的氛围。主要从端正教育思想 , 树立相待教育观 理解 问题 ,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 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问题 , 展应 发 念的高度 来认识这一 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 , 要鼓励 用意识 。” 因此在教学 中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 学生创新 , 疑 , 养好奇心 , 质 培 让学生 成为学习 的 意识 , 让学生学会提问, 喜欢提问 。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 主人 , 给学生创 造的空间 , 了创新 的 良好环境 , 有 意识呢? 学生就有创新 的积极性 , 就会有亲 自实践 , 在创新 营造民主氛围, 让学生敢问 的同时会结出硕果 ,学 生的创新精神 才会得到体 想让 学生 提出问题 , 就必须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 , 营造民 现。 主的课堂氛围 , 消除学生 的紧张感 和焦虑感 , 才能激发学生的 在传授学生知 识的过程 中诱发学 生的创 好奇 心提 出问题 。对提错问题 的学生 , 绝不能批评 , 而应鼓励 ; 新精神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 内容无关或教师一时难以回答时 , 基础知识扎实的人 并不 一定有较强 的创新精 也应对其做出鼓励并说明原因。如有一位教 师在教学“ 角、 元、 神 ,然而创新能力很强 的人一定有很强 的创新精 分” 一课 时 , 学生提 出“ 师硬 币为什 么是 圆的 , 有 老 而不是 方 神 。基础知识在创新过程 中起着支撑和阶梯作用。 的? 这个 问题与所学 内 ” 容无关, 但教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 “ 亲其师而信其道 。 民主的师生关系, 的 养成 了善于思考的好 习惯 , ” 和谐 这样就 营造 民主 的课 堂氛 囤, 消除 课堂气氛是学生在学习基础 知识 的同时保证创造 了学生的畏惧心理。
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 样一个有创见 、 有水 准的问题 。课后 , 我查了有关的资料 , 表 明乘法 口诀表产生 于我 国 2 0 0 0多年 以前 , 而那 时 , 阿拉 伯 数字还没有传人我们 中国, 所 以是 用汉字表述的 。后来 ,
经过不断的演变 , 由“ 大九九” 发展 为现在 的“ 小九九 ” ( 即由 8 1 句变为 4 5 句) 。山东省临沂市教育学院 陈连森老师发表 于1 9 9 7年 1 - 2期 的《 中小学数学 》 上 的文章 《 “ 乘 法 口诀 表
学生“ 会 问” 学生不敢提 问题 的一个 重要原 因是不知道该 怎样提 问
“ 换换写法如何?》 详细 的谈到了这一观点 , 并列举 了用数字 表述 ” 乘 法 口诀表 的三大 优点 : ( 1 ) 形 式上 , 突出 了数学 之 “ 数” 的特征 ; ( 2 ) 在认读上更直观 ; ( 3 ) 与教材 的有关 内容相 统一, 有利于学生学 习。如 口诀 “ 3 4 l 2 ” 与算式 3 × 4 = 1 2 更 容 易联系在一起 。这种新颖别致 、 妙趣 横生的教学情境 , 既 培养了学 生 的积极心态 ,又使学生 的问题意识得 到了充分
民主 、 平等 、 和谐 的教学 氛围是 问题意识产 生的 良好条 件, 它能消 除学生 的紧张心理 , 使学生 处于一 种宽松 、 安全 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 问题 , 应采取和学 生一 起思考 的 方式加 以引导 ; 学生提出问题 出现错误 , 教师应 肯定其大胆 行为, 发现其 闪光点 ; 对于学 生 的提 问 , 教师都应 及时 做出
回答 , 不因似是而非的 回答遏制 了学生 的问题 ; 教 师要 面 向 全体 , 注意每一 个学生问题意识 的培养 。例如 , 在教 学相遇 应 用题时 ,出现 了一道 同时 同地相 背而行求相距距 离的应 用题, 有位学 生就提 出疑问 , 地球是 圆的 , 这两列 火车 的相 距 距离是不是有两种答案 ?这 时教师立 即给他这 种质疑给 予 了回答并表扬 : “ 你真 了不起 !站得高看得远 , 能站在太空 中看地球上 的相遇 问题 。今天 , 我们评你为 ‘ 问题小 明星 , 好 吗?” 这种做法保 护和调动了学生提 问的积极性 , 使学 生敢 于表达 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 师对学生提 问的肯定以及倾 听学生回答 的认真和耐心更增强了学生的求知 欲。 三、 优化课 堂 、 转变教学观 念教给 学 生提 问的 方法 , 使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要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建立温馨、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
教师要善于创设发问情境,促使学生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善于发问。
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发问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质疑精神;课堂评价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 (2013)10-0125-02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加快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
尤其是数学这样的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周小山等人在《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中认为: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从中可以看到,问题意识对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引导作用,能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由循规蹈矩到不断创新,实现学习的革命。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学习的必由之路。
要从小学开始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引领下实现数学学习的跨越式发展。
1 建立温馨、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过分强化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提问要举手,在老师允许后再发问;上课听课要坐端正,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双手背到背后,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这一条条看似有利于维护课堂纪律的规矩,将学生完全放到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严重制约、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勇于冲破因循守旧的课堂理念,建立温馨、民主的新型的课堂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对学生的问题认真对待,不能使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教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优良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学生“敢问”。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天生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
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敢于质疑。
二、创设质疑的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里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致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先让学生拿出纸平均分后,再涂一涂。
1/2、1/3、1/4、1/5,再到1/4、2/4、3/4、4/4,然后将学生的作品贴在相应的分数旁。
最后让学生观察各图与分数、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提问、再观察、再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数教中何养生问意 学学学如培学 的题识
甘肃 武兴 华
在 小学 数 学 教 学 过 程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数 学 问 题 意 识 ? 下 面谈 谈 本 人 在 这 一方 面 的 一些 认 识 。
一
三 、 导质 疑 问难 。 学 生 学会 提 问 引 使
第 一 、 意识 地 启 发 学 生体 会 老 师 是 如何 提 问 题 的 。. 有 当
然 ,老 师提 的问 题 也应 适 应 学 生 的年 龄 特 点 和 知识 水 平 , 为
过 自己的 语 言 、 动作 、 感 传 递 给 学 生 亲 切 、 任 、 等 的信 情 信 平 息 , 学 生 感 到 教 师是 与 我 们 平 等相 处 , 起 探 索 、 究 。 使 一 研
第 四 、 生 提 出 问题 后 , 以让 学 生思 考 , 可 以 先 议论 学 可 也
一
番 , 你 看 怎样 回答 呢 ? 在 教 师 的引 导 下 , 生 由生 疑 到 释 “ ” 学
疑. 思维 活跃 , 高 了思 维 水平 。在 实 践 中 引导 学 生 提 问 , 提 应
经 过鼓 励 和 启 发 , 多 而 杂 ” 渡 到 “ 而 精 ” 把 注 意 力 集 由“ 过 少 ,
题 情 境 . 起 学 生 的求 知 欲 望 , 使 学 生想 问个 “ 什 么 ?是 唤 迫 为 什 么 ? 么 样 ?” 发 学生 去 探 索 、 想 、 现 , 学 生 在 问题 怎 激 猜 发 让 解 决 中 学 习 ,使 学 生 的学 习过 程 本 身 构成 一 个 提 出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例 如 在 教 学 “ 、 的认 识 ” , 在 课 堂 上 时 分 时 我 问 : 小 朋 友 们 ,你 们 想 一 想 古 时 候 人 们 是 如 何 计 算 时 间 “ 的 ? 、如 果 没 有钟 表 你 还 会 看 时 间 吗?” 生 对 此 问题 都 争 ”“ 学 先 恐 后 地 互 相讨 论 、 问 、 疑 。有 的学 生 说 , 以看 太 阳知 提 质 可 道 时 间 . 刻 就 有 学 生 反 驳说 没 有 太 阳 时怎 么 办 ?学 生 展 开 立 激 烈 的讨 论 . 如 在 教 学退 位 减 时 , 又 当数 位 上 的数 不 够 减 时 , 怎 么办 ?教 师先 不 说 , 励 学 生 自 己质疑 、 鼓 自己来 讨 论 解 决 。 学 生 以提 的 问题 越 多 越好 , 与 众 不 同越 好 , 努 力 寻 找 答 越 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传统的科学教堂上,教师总是把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终极目标,但学生的创造型思维模式总是从问题意识开始的,它能够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发展的目的,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解决问题仅仅是学习应用上的一个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问题意识据研究[1],几年前,教育专家曾经对中、美两国的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跨文化研究。
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能力上远远低于美国的学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高。
这就表明我国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是很差的,因此至今我国都没有真正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讲过:“重要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问题意识是指当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者疑惑的实际或者理论问题时,在心里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状态,这种状态再驱使个体体积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从过往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问题,并反复强化训练的误区中走出来,开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并从思考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1构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教学结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答。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最终定稿)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最终定稿)第一篇: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这种方法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在日本,当前教育研究有两个中心课题。
其一就是“问题解决的教育”。
我国的台湾地区对新教材提出了一个实用原则,强调让学生用教学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外,在近20年间召开的20多次国际教育大会上,也都将“问题解决”作为专题研究课题之一。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科素养的核心,也是一种创新能力。
因此,在21世纪的课堂教学上,大力实施“问题解决”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求知、自主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上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的口号,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目前国内对这个课题的一些研究在课堂教学及学生能力中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还没有跟上。
课堂中学生提问题缺乏时间和思考空间的保证,学生所提问题以及问题情境创设的性质和类别尚无深入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 1意识和能力的策略也缺乏系统的探讨三、课题构想(一)研究课题概念的界定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由此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有句名言:“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如何培养更多会思考、会提问题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从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开始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想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而人的和谐发展当然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师不应为学生一时答不上问题而焦躁。
相反,教师的语气应轻缓和蔼,放开架子走进学生,拉近师生距离,充满人性化地关怀与鼓励,学生感觉有亲近感,乐于与你沟通,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法,并且有勇气与你进行答辩。
有了问题焦点,学生们讨论问题的气氛空前高涨,问题在争辩中生成与延续,学生经历着疑惑困顿悱愤顿悟,享受着问题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整个课堂充满交往与互动,这符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开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课堂上充实的是问题,问题就好比是“原料”,有了“原料”,教师这个“巧妇”就能做出丰盛的佳肴。
问题从哪里来?它不是头脑中自生的,它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实践出真知,问题的产生都有它广泛的物质来源。
数学问题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实践。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能够找到它的生活原形,数学教学虽不赞成每个数学问题都要到生活中找它的原形,但我们应广泛鼓励学生“走出去带回来”。
走出去接触问题、感受问题,带回来的是鲜活的数学问题。
每当讲一个数学问题之前,笔者总是提前通知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挖掘数学题材,构建数学模型,比如为了建立空间视图概念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物、静物——砖窑的大烟囱,渔翁戴的斗笠,自来水管的接头,灯光下的建筑物的轮廓,然后画出它们的俯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写写数学观后感;讲锥体柱体的各个侧面展开图,学生可做些数学模型等。
这很重要,引用杜威的“做中学”“教育即生活”,那么数学又何尝不是生活呢?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浓厚的物质基础、广泛的物质来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 养学 生 问 题 意识 :
、
一
1 . 鼓励学生敢于提 出问题。 在课 堂教学 中, 教 师必须创 造十分 自由 、 宽松 、 和谐 、 民主 的探索 问 题的环境 , 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 , 教师和学生 要充满亲情的师生关系 , 他们 的身心得到解放 。 使 2让学生在好奇 的探索 中产生问题。好奇 心 . 是创新 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 物产生敏感性 , 产生疑问 , 引起追根寻源 的欲望 。 对于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好奇心 ,引导他们平时 要认 真观察事物 , 并做到边观察边动脑子 。 3 . 问题情境 , 创设 让学生获得 问题。 () 1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 进课堂 , 以提出他们在预习时发现的重点 , 可 可以 得出遇到的问题 , 可以提 出不懂得的地方 。 要只是 与本节课有关的都可以提出。 () 2 引入新知时 , 设置问题情境。当老 师重视 对学生问题 的存在 ,事情到 自己需要问个 “ 为什 么 ” “ 什么 ”“ 、是 、怎么办” 的时候 , 思维 已被启 动 , 意识越强烈 , 思维就越活跃 、 越深刻。在引入新知 时, 设置 问题情境 , 使学生 明确学 习方 向, 以最 佳 状态投入学 习活动。 () 3探究知识 中, 设置问题情境。在知识的探 究 中, 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 出问题 、 提 研究 问 题必解决 问题 。问题意识越强烈 ,学生的学习情 绪就越高涨 ,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 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 4 应用知识 时, 设置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生 活又用于生活 , 精心设计问题 , 沟通数学知识与生
活 实 际 的联 系是 很有 必 要 的 。 () 5 课后引导学生深入提 问,数学课程标准》 《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环境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首先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和家长可以合作,引导孩子们在日常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比如简单的家庭日常问题、小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们,让他们了解问题的本质、方法和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意愿。
二、设立实际问题
三、引导探究
四、注重实践应用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更需要注重实践应用。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在购物时计算价格、在做家务时测量距离、在游戏中设计规则等。
通过实践应用,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五、注重培养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对数学问题感兴趣,才能更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数学的应用和发展,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 以题 海 战术 获 得 数 学 的认 知 , 这 就 使 得 学 生 对 数 学 学 习产 生 了厌 恶 感 , 有 的甚 至 避 而 远 之 . 更 难 以让 他 们 提 出 问 题 这 种 枯 燥 无 味 的 机 械 学 习 势 必 造 成 学 生 兴 趣 的 降 低 和 思 维 能 力 的弱 化 。因此 , 数学 老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要设 计 生 活化 的教 学 内 容, 把 生 动 活 泼 的生 活 场 景 化 为 数 学 大 课 堂 , 带 着 学 生 观 察 丰 富 多 彩 的 数学 世界 , 引 导 他 们发 现很 有 意 思 的 问 题 。 这 样 学 生 对 自 己所 熟悉 的 事 物会 有 亲 切感 ,教 师 讲 起 来 他 们 也 很 容 易 理 解 和 接 受 。 学生 才 会 通 过 亲 身 观 察 更 好地 培养 问题 意 识 三、 提 高 教 师 的 学 识 水 平和 专业 素 养 笔 者 在教 学 实践 中 发现 不少 教 师 本 身 就 没 有 较 强 的 问 题 意识 , 在教学 中, 只是照搬照抄 教科书 , 没 有 自己 的 观 点 和 意 见, 照本宣科式地教学 , 使 得 学生 没有 自己 的思 考 空 间 。 我 们 在 数 学教 学 中首 先 要 提 高师 资 队伍 的 专业 素 养 ,强 化他 们 的 问 题 意识 , 不 能 让 他们 仅 仅 是 教 科 书 和 参 考 资 料 的代 言人 。 学 生 因 为 知识 层 面 的不 同 , 提 出的 问题 不 尽 相 同 , 老师要不断 自 主 学 习提 高科 研 能 力 ,这 样 才能 解 决 课 堂上 学 生提 出 的 各种
5 6 3 1 0 8 )
著 名 科 学 家 爱 因斯 坦 说 : “ 提 出 一 个 问题 往 往 比解 决 一 个 问 题 更 重 要 ,因 为解 决 一 个 问 题 也 许 仅 是 一 个 数 学 上 的 或 是 实 验 上 的技 能 而 已 , 而 提 出新 的 问题 、 新 的可能性 . 从 新 的 角 度 去 看 旧的 问题 , 却 需 要 有 创 造 性 的想 象 力 , 而 且 标 志 着 科 学 的真正进步。” 可 见 问题 意 识 是 创 造 力 的基 石 . 是 创 新 活 动 实 现 的前 提 条 件 。 全 日制 义 务 教 育 《 数 学课程标 准》 明确指 出 : “ 通过学 习, 要 让 学 生 初 步 学会 从 数 学 的 角 度 提 出 问 题 . 理 解 问题 , 并 能 综 合 运 用所 学 的 内容 和技 能 解 决 , 发展应 用意识 . 培 养 实 践 能 力 和创 新 精 神 。 ” 这 充 分 说 明 问题 意 识 的培 养 对 于 学 生 在 实 践 中综 合 运 用 数 学 知 识 的 能 力 的 重要 性 笔 者 作 为 一 名小 学数 学 老 师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发 现 我 国 小 学 数 学 教 育 对 于 问题 意识 的 培 养 很 不 充 分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点 : 一是应试教 育下 , 学 生的问题意识 已经严重缺 失 , 虽 然 是 在 新 课 改 已 提 出 的 背景 下 , 教 师 还 是 沿 用 以前 的 “ 去 问 题 化 教育” 的教 学 模 式 ; 二 是 教 师 的 知识 面 不 广 , 专业素质不高 , 害 怕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提 出 刁难 的 问题 , 而无法解答 : 三 是 教 师 重 视 教 学进 度 , 课 堂 上 给 学 生 提 出 的 问题 基 本 上 是 教 材 所 囊 括 的 , 只 要学 生 照 章办 事 即 可 ,不 重 视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和 求 异 思 维 的 发展 ; 四是 教 师 没 有 创 造 设 疑 提 问 的 良好 氛 围 , 学 生 往 往 害 怕 自 己提 出 的 问题 没有 深度 会 被 同学 笑话 , 尤其是后进生 . 于 是 就 产 生 了 学 生有 问 而 不敢 提 不 愿 问 的 想 象 。 这 样 会 打 击 学 生 提 出问 题 、 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信 心 , 阻 碍 他 们 问 题 意 识 的 发 展 。针 对 现 状 , 笔 者 提 出 了 以下 几 条 培 养 “ 问题意 识” 的 策 略, 调 动学 生 学 习的 主 动 性 和创 造 性 。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
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下面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粗浅论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自由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把“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
二、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提问兴趣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一个一个来回答。
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
数学课标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有了学习欲望,才能更加投入地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1 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
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
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①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②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③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2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
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
它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
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和世界全球化进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
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
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
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营造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二者协调,相互作用。
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摘要:随着社会时代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针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其主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更重要的还要加强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而是在知识学习的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现问题,所以作为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既能够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对策引言:针对于问题意识,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己进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进而自主积极的投入到问题的探索当中,将问题有效解答。
但是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还仍然有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的存在。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一)教师缺少对提问的重视由于长期受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仍然只是重视问题的解决,尤其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包括很多数学公式在里面,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的注重公式的提出,而忽视对公式推理验证的重视,在这种的一种情况下,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这些公式,但是无法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不断的帮助学生将问题进行解决,并没有正确认识问题提问的重要性,严重阻碍到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散和形成。
(二)学生问题提问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就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特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化,如果教师还仍然采用以往传统的“灌输式”这一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则势必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课堂积极活跃气氛的调动,很难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经常表现的昏昏欲睡,在这样的一种课堂氛围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普遍不高,所以也就懒得发问,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
而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何结合小学数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提问题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和基础。
有了这样轻松的环境氛围,学生心理就有了安全感,提问就会无所顾忌,轻松思考,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
所以,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要以“权威者”自居,而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正确看待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小学生好奇心所引起的“问题”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提问。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者、合作者与讨论者,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
然后,教师要学会聆听,正确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最大程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营造积极、自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大胆质疑,敢于提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提问题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疑”中问。
问题不是凭空而来,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才能提出问题。
因此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中。
比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时,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第一组学生量出课本大约是一枝铅笔长,第二组学生量出大约两个手掌长,第三组量出大约一个文具盒长,第四组量出大约五个橡皮擦长。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发布时间:2021-09-03T05:12:09.34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9期作者:林小希[导读] 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类活动中,个体面对情境提供的已知信息,依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对条件、未知的结论或已知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产生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或思维习惯。
林小希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摘要: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类活动中,个体面对情境提供的已知信息,依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对条件、未知的结论或已知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产生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或思维习惯。
这种思维情绪驱使我们积极去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再生成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拓展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的最终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有效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多思多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剖析一节数学课的本质,是一个问题探索一个问题,可以是由浅入深的问题组合,也可以是抓住核心问题的反复讲解,还可以是课内外问题的相结合……但是不管是怎样的问题,我们都需要一个主角——学生。
可是在课堂上却发现在学生们慢慢没有了疑问,或找不出问题,更别提解决问题了,课堂静下来了。
我们急需建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我们的课堂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学,去做,去成为学习的主角。
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下这些方式入手培养:一、有可以提问的基础知识储备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早就设计好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剥夺了学生的提问机会。
同时从学生刚接触课堂时,他还没有学会根据学习提问题,我们老师就接手了这份重任,在长期教学中,因为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这个提问的权利往往被老师握在手里。
大部分孩子只是被动地解决着老师的问题,把重心放在解决上,而减弱了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需要从早期开始改善这样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中坝小学季绍云[内容提要]: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形式,教师要营造氛围,教给方法,提供机会,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教学敢问会问善问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教学其实是学生思维的教学。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
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
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
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笑容可掬,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千万不要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
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言,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见解,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甚至是不切主题的异想天开的问题,教师都应该认真倾听,并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势,悉心的诱导,发自内心的鼓励性语言,饱含赞许的深情的目光等,在宽松融洽的氛围里,给予积极的肯定,热情的鼓励。
有了这种民主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积极开动脑筋,不惟书,不惟师,有十足的勇气发问,有百倍的信心探究,做到敢想敢问;老师才能善待学生的独特解法,容忍学生的“出格”想法,使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得到发展。
有位老师教学完“十几减9”新课准备总结算法时,突然有位学生发问:“老师,15-9,5不够减9,我是反着减(倒着减),就是先用9-5=4,再用10-4=6,所以15-9=6,这样算可以吗?”老师在备课中并没有把这种情况考虑到,一下子愣了。
很快,这位老师异常激动,抚摸着这位学生的头,大加表扬了他敢于提问,发表问题独到之见的勇气,并当即师生一起探讨,最后,达到共识,发现了这种算法不但合理,而且很有独创性。
有了教学的民主,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质疑的勇气,而且保护了学生创新的火种。
二、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敢问”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
”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1、可从哪些方面提出数学问题⑴在知识的“来龙”上提问如果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但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此提问。
如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就可提出“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等问题。
⑵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提问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还搞不清或说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
例如:a、某一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就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涵的拓展上提问。
b、一种计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就在算理上下功夫提问。
c、某一应用题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别的解法或更好的解法?就抓住主要问题提问。
⑶在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提问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弄不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而把知识看成一盘散沙似的孤立个体,可就此提问。
如学习“约数和倍数”时,对除尽、整除、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分不清,可以通过提问理清概念。
⑷在知识的“去脉”上提问如果学习了某个知识以后,却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问,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创见地问。
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不知道它的作用,可以提出为什么要学它,是否同化简分数及分数的计算有关等问题。
再如,学习“三角形不变形、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它们具有这种特性?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所知道例子有哪些?2、引导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⑴观察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联系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实物拿出来,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问:a、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b、长方体有多少条棱?c、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⑵追问法当接触到一个问题或者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后,可以顺着其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究底继续发问。
其表现形式一般是“为什么……?”例如,在教“比的意义”,说比的后项不能是0时,学生追问为什么,并提出球赛时为什么经常出现1:0、4:0、5:0……?教师除讲清道理外,对追问学生应大加表扬。
⑶类比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来。
例如,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便可以联系“8、7的乘法口诀”提出问题;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怎样推出9的乘法口诀?前后各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三、提供机会,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的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
并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着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积极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
1、学生对课题提问。
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
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善于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学生举手如林,有的说:“为什么量角器要制成半圆形的呢?”“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各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度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也就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2、学生对教材提问。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知识的载体。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
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结语语言精炼,叙述严谨,科学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数学字眼,诱发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
例如,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时,请学生研读结语:分数化成百分数,一般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再请学生提出问题,结果有的学生问:“这里有两个‘一般’,它们的‘一般’之外指的是什么?该怎样呢?”经学生这样质疑推敲,深谙弦外之音,体现思维灵活性。
再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里有道习题: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
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教学时,在学生依题意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对此题提问,有学生发问:“为什么要化成带分数后再比较,不化成带分数就不能比较了吗?”学生能够这样质疑更是难得,不惟书,敢于挑战权威,体现思维的批判性。
可见,引导学生对教材提问,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对解法提问。
目前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只看解答结果的正误,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忽视了对解题思考过程优劣的评价,相对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为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对常规解法进行质疑、评价,拓宽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方法。
例如,在四年级“一般应用题”练习课教学中,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某工厂加工一批服装,原来每天加工60件,需要6天完工。
现在要想提前一天完工,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加工多少件?多数学生的解法是60×6÷(6-1)-60=12(件)。
评价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解法: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呢?好在哪里?是怎样想的?最后请两名解法与众不同的学生展示解题的过程:60÷5=12(件),并交流解题思路。
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体现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
4、学生对教师提问。
学生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其实“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而应持批判和审慎的质疑态度,时时处处能主动探索和发现,不惟师、不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