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资料9 鼻鼽病案讨论

合集下载

018鼻鼽-中医辨证治疗

018鼻鼽-中医辨证治疗

【治法】温肾壮阳,益气固表。
【方药】
1、主方:金匮肾气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鹿角霜15克,淮山药15克,熟附子10克,山萸肉12克,炙甘草6克,肉桂3克(焗服)。水煎服。
若喷嚏连连,清涕不止者,可加细辛3克、吴茱萸10克。
4、预防调护
(1)意观察,寻找诱因,避免接触引起个人过敏的物质、食品、药品等。
(2)注意生活起居有节,注意冷暖,衣着适宜,避免受凉。加强劳动保护及个人防护。
(3)避免过食或少食寒凉、生冷的食物,宜食温补之品。
【治法】清宣肺热,散邪适窍。
【方药】
l、主方:辛夷清肺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黄芩12克,知母12克,桑白皮12克,批把叶12克,山栀子12克,升麻15克,麦冬15克,百合15克,辛夷花10克,地龙干10克。水煎服。
若喷嚏多者,加蝉蜕10克、僵蚕10克、乌梅12克。头胀痛者,加蔓荆子10克、白蒺藜15克。
(2)御风健鼻汤(《名医名方录·耿鉴庭》)
处方:苍耳子、蝉蜕各6克,防风、白蒺藜各10克,肥玉竹10克,炙甘草4.5克,苡仁、百合各12克。水煎服。
表现气虚之象者,加黄芪10克、白术10克,(若病人多怒,黄芪应少用或免用)也可再加党参10克、山药12克。头痛者,加白芷10克。若嚏时涕泪俱下,且头额有紧束之感者,加蔓荆子10克。鼻痒者,重用蝉蜕。若表现血郁之象,如局部苍白,且现有青蓝之色者,可加当归9克。若顶门发冷畏风,遇外风或受寒则更重,且腰脊酸者,加鹿脊髓或鹿角10克。
2、中成药
(1)鼻炎康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千柏鼻炎片,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15天为一疗程。

鼻鼽验案及反思

鼻鼽验案及反思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 f Chengdu U n i versity o f TC M 2010年9月第33卷第3期Sep 2010,V o l 33,N o 3老中医经验鼻鼽验案及反思贾德蓉(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75)关键词:鼻鼽;肝病;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563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0668(2010)03 0036 02作者简介:贾德蓉,女,1960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五官科疾病。

1 病案1 1 验案宋某某,女51岁,退休职工。

就诊日期:2007 03 12。

阵发性清水样鼻涕、鼻塞2年余。

患者于2年多前出现阵发性流清水样鼻涕,每于7:00~8:00晨练时出现。

发病时,大量清水样鼻涕不知不觉地流出,每次约持续10余m i n ,继之鼻塞,直至中午,鼻塞逐渐减轻,午后恢复正常。

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曾经本市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服祛风止痒、温肺散寒、益气固表等中药,症状无改善,用布地奈德、曲安奈德鼻喷剂、氯雷他啶胶囊等口服,症状有好转,但不能停药,患者担心用西药时间过长,引起不良反应,遂来专科中医治疗。

初诊时表现:晨练时清水样鼻涕,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双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四肢不温。

膝软。

近1年月经量少,现已逾2月未至。

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细迟。

局检:双鼻黏膜苍白,水肿。

鼻底少许清涕。

证属血虚寒厥。

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窍。

拟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12g ,桂枝9g ,炒白芍12g ,通草15g ,细辛5g ,大枣15g ,辛夷15g ,羌活10g ,白芷10g ,泽泻15g ,藿香10g ,炙甘草3g 。

嘱每日1剂,连服6剂。

清涕减少,鼻塞减轻,继进6剂。

流涕、鼻塞消失,头昏减轻,四肢转温,但鼻干痛,眼干涩。

膝软。

鼻腔检查:鼻黏膜色淡白,干燥,鼻甲大小正常。

继用益肝养血,健脾补气之法。

上方去桂枝、细辛、白芷、羌活、藿香,加熟地15g ,川芎10g ,枸杞子15g ,山茱萸15g ,太子参20g ,黄芪30g ,淮山药15g 。

鼻鼽治验

鼻鼽治验

素超 过 1 0 7 mmo/ ) lL ,往 往 病 情 深 重 ,如 重 型 肝 炎 还 可 出现凝血 酶 原时 间延 长 、活动 度 下 降 ,严 重 者 导致 肝 昏迷 ,多为 热毒 炽 盛 、热 扰神 明 ,应 重 用赤 芍 、丹 参 、石 菖 蒲 ,另 吞 服 安 宫 牛 黄 丸 、 片仔 癀 、牛 黄 等 。 总之 ,对辨 证 和辨病 的 统筹 考 虑 ,能 为 正确 的辨证 论 治 本病 提供 最优 化 的方 法 ,使之 发挥 最大 的疗效 。
苓 、 河车、 紫 白术 、 姜 各 1 g 泽 泻 、 生 5, 清半 夏各 1 g 肉 2,
阳之 表而 解 ; 玉屏 风 散 益 气 固表 ; 菖 蒲 宣 通 鼻 窍 ; 石 二 陈汤 和 胃化痰 ; 骨 收敛 精 气 以 止 清 涕 ; 姜 、 枣 温 龙 生 大 阳益气 养 血 。全 方 共 奏 温 壮 肾 阳 、 精 补 髓 、 散 寒 填 温 湿、 益气 固表 之 功 。 因切 中病 机 , 收 效 甚 速 , 以补 故 后
郁血 瘀 ;脂肪 肝 和酒精 肝 多 为 痰湿 或 痰 瘀互 结 ;重 型
肝炎 多 为热 毒 炽盛 ,且 易 袭 营 人 心 ;肝 外 肿 瘤 阻 塞 、
化痰 ;贝母 、海 浮石 清 热 化痰 ;平 地 木 降 酶化 痰 ;旋 覆花 专清气 分顽 痰 ; 白矾 专 清 血 中顽 痰 ;脂 肪 肝 常选
徐长卿 ;酒精 肝不 忘枳 棋 子 。如 有 高脂 血 症 者 还 可加
胰腺 炎 、结 石 等 梗 阻 ,多 为 痰 瘀 热 毒 结 聚 而成 癖 黄 ;
肝硬 化腹 水多 因气 、血 、水 、毒 壅 结 而成 疽 水 ;消 化 道 出血 或 溶血性 贫 血基 本 是 血虚 萎 黄 。直 接胆 红 素 升 高为 主 ,一 般 为 急 性 肝 细 胞 损 伤 或 慢 性 肝 病 急 性 发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
4 ) 治疗组男 1 , 2 0例 。 9例 女 1例 ; 年 龄 1  ̄5 0 0岁 , 均 3 . 平 35
按照 “ 变应性鼻 炎诊断标准及疗 效评定标 准 ” , 根据 治
疗 前 后 症 状 和 体 征 计 分 的 总 合 按 下 列 公式 评 定 疗 效 : ( 治疗 前 总 分 一 治疗 后 总 分) 治 疗 前 总 分 × 10 。 ≥5 % 显 效 , 0 ~ / 0% 1为 5% 2% 1 为有 效 , O 为无 效 。 ≤2 % 5 结 果 治 疗 1 后 , 4d 治疗 组 显效 l 8例 (50 ) 有效 l 例 (2 5) 4.%, 7 4 .% ,
3 观 察 指 标 与 方 法
鼻鼽是指 以突然和反复发作 的鼻痒 、打喷嚏 、流清涕 、鼻 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 的变应 性鼻炎。临床 上中医辨 证常分为肺气 虚寒、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肺 经伏热 等证 , 中尤 以肺气虚 寒为多。笔者采用 中医药综合疗法 治疗 其 肺气虚寒 型鼻鼽, 并进行 了临床观察, 现总结报道如下 。
无效 5例 (25 ) 总有效率 8 . % 1.% , 7 5 。对照组显效 2 7例 (7 5) 6 .% , 有效 1 0例 (5 0) 无效 3例 (. % , 2. 9 , 6 75 ) 总有效率 9 .% 2 5 。经 R d t l i 分析, 2组比较, =17 2 P>O 0 , .3, . 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月 个 后随访再次进行疗效评定, 治疗组显效 1 5例 (75 ) 有效 1 3 .% , 7例 (2 5) 无效 8例 (0 0) 总有效率 8 .% 4 . %, 2. 9 , 6 O 0 ;对照组显效 l 例 1 (75 ) 有效 l 2 . %, 2例 (0 )无效 l 3% , 7例 (2 5) 总有效率 5. % 4 .% , 7 5,

崔应麟教授临证验案三则

崔应麟教授临证验案三则

崔应麟教授临证验案三则介绍河南名中医崔应麟教授治疗鼻鼽(肺脾肾俱虚)、眩晕(肝血不足,肝阳上亢)、脑积水(瘀水互结、痰热腑实、清窍郁闭)三则病案,以体现其临证中运用脏腑经络辨证、治病求本、因时制宜等中医思想及方药特色。

标签:临证验案;鼻鼽;眩晕;中风;脑积水Abstract:Keywords:崔应麟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河南省第二届名中医,师从于中医名家石冠卿,学崇内经,勤于临证,精专内科杂症,又旁及急症、温病、五官。

吾师在临证中运用中医思维,组方精当,效果显著,兹整理崔应麟教授临证验案三则,现介绍如下。

1鼻鼽杨某,男,34岁,于2015年9月25日初诊。

患者以“流清涕,喷嚏伴头晕、乏力1周”为主诉来诊。

素有鼻疾,常患伤风,近一周来流清涕不止,偶间杂黄色粘稠涕,日用纸巾无数,频繁喷嚏,鼻塞,每于晨起时症状尤重,伴有头沉,昏懵,乏力,易汗,畏寒,纳可,因鼻不适影响眠差,严重影响日常,甚为苦恼。

查舌体大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鼻鼽;虚劳。

辨证:肺脾肾俱虚,肾阳虚尤甚。

治则:温肾助阳,补益脾肺。

处方:黄芪60g,炒白术9g,防风9g,苍耳子9g,辛夷花9g(包煎),白茅根15g,丝瓜络12g,鹿角霜12g,盐杜仲10g,陈皮12g,制巴戟天12g,薄荷6g,怀菊花12g。

7剂,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于饭后温服。

2015年10月2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流涕、喷嚏、头昏、乏力等症状明显缓解,仍有汗出、畏寒,在原方基础上继续辩证治疗,再服药1周。

随访3个月余,患者偶于受寒热等刺激后流少量清涕,无头昏、乏力、畏寒等症,于生活已无明显影响。

按:《素问玄机原病式》记载:“鼽,出清涕也。

”“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

指出鼻鼽具有清水涕、鼻痒、喷嚏3个特点,与以流黄脓涕为特点的鼻渊有明显不同。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病候》中指出“肺气虚汗,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寒之邪…发为鼻鼽”。

王有奎主任“肺脾虚寒”为鼻鼽发生病机探析

王有奎主任“肺脾虚寒”为鼻鼽发生病机探析
不可 干 ” 。
则其国大水 , 冬藏殃败 , 民多鼽嚏” , 马王堆汉墓 出土的《 足臂 十一脉 炙经》 中也有关于 “ 鼽” 的记载 , 但 直到 金元 四大家刘 河间才对 其进 行了详 细论述 , 其《 素问玄机原病式 ・ 六气 为病》 中有 “ 鼽者 , 鼻出清 涕也” 、 “ 嚏, 鼻 中因痒 而气 喷作于声也 ” 的描述 。到 明清 , 医家 对鼻 鼽认识更为深入 , 清代《 张氏医通》 。 、 《 杂病源 流犀 烛 ・ 卷 二十三 ・ 鼻病源流》 中均列有“ 鼻鼽 ” 专章 , 此后 , 鼻鼽病名一直延用至今 。 关于鼻鼽的病因病机 , 内经 中早有 记载 , 《 灵枢 ・ 本神》 日“ 肺气 虚则鼻塞不利” , 《 索问 ・ 宣明五气论》 日“ 肾为欠 , 为嚏 ” ; 《 诸病源候 论 ・ 卷二十九》 亦有 “ 肺脏为风冷所 , 则鼻气 不和 , 津液 壅塞 , 发为 鼻 鼽” 的论述 ; 李东垣重视肺 脾学说 致病 , 在其《 脾 胃论》 中有 “ 肺 金 受 邪, 由脾 胃虚弱不能生肺 , 乃所 生受病也 ” 的描述。上述观点均 提示 , 鼻鼽发病多 由正气不足 、 五脏虚损 , 又受外感 , 鼻 窍受邪所致 , 总属 本 虚标实 。本虚 , 多是肺 、 脾、 肾虚 , 正气 不足 , 腠 理疏松 , 卫表 不固 ; 标实 , 多为外邪风 、 寒、 异气乘机侵袭 , 束之 肌腠鼻窍 ; 正邪交争 , 而发 为本病 。也有观点认为鼻鼽发 病与肺 经伏热 有关 , 如刘 元素 《 素问 玄机原病式 ・ 六气为病 ・ 热类》 说“ 或言鼽为肺寒 者 , 误也 。彼但 见 鼽、 嚏、 鼻窒 , 冒寒则甚 , 遂以为 然 , 岂知寒 伤皮 毛 , 则膜理 闭密 , 热极 佛郁 , 而病愈甚也 。 ” 基 于上述理论 , 后世许多 医家对于鼻 鼽 的论 治多 以扶正祛 邪为 大法 , 根据 其病机 多辩证 为肺 气虚 寒 、 肺 脾气 虚、 肾 阳亏虚 、 肺经伏 热。治疗 方法则采用温肺散寒 、 健脾益气 、 温补 肾阳、 清 宣肺 热、 通窍

缩泉丸加味治疗鼻鼽病验案2则

缩泉丸加味治疗鼻鼽病验案2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06期 239作者简介:通讯作者*:赵铭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中医中药·缩泉丸加味治疗鼻鼽病验案2则邱丽丽,赵铭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摘要:缩泉丸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原方用于治疗下元虚寒导致的小便频数和小儿遗尿症,笔者根据该方组方以及多年临床经验,将其应用于鼻鼽病的治疗上,效果满意,现报道于下。

关键词:缩泉丸;鼻鼽病;验案中图分类号:R322.3+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6.126本文引用格式:邱丽丽,赵铭辉.缩泉丸加味治疗鼻鼽病验案2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6):239.0 引言缩泉丸出自《校注妇人良方》,由乌药、益智仁、山药组成,方中乌药调气散寒,可除膀胱肾间之冷气,增强固摄约束之力;益智仁温补脾肾,固暖下元,有收敛精气之用;山药糊丸以健脾补肾固精。

三药合用,共奏温肾散寒、固暖下元之功,下焦得温而寒自去,膀胱化气摄液功能复常。

本方原是治疗下焦虚寒导致的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症的常用方,吾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其运用于鼻鼽病的治疗上,效果满意,现将2则典型病例报道于下。

1 病案分析1.1 案1患者,男,68岁,已婚,初诊:2017年12月5日。

诉20年前冬季出现鼻痒、鼻塞、喷嚏少作伴少量清水涕,无眼部不适,行变应原检测(具体不详),确诊为变应性鼻炎,之后每于冷热交替或受凉后发作,发作后使用抗组胺药和鼻喷激素,前期控制尚可,近2年控制不佳,3天前因受凉后狂嚏不止伴大量清水涕,自服依巴斯汀片罔效,遂转求中医治疗。

主证:阵发喷嚏伴大量清水涕3天。

于我院行鼻内窥镜检查示:鼻粘膜苍白,双下鼻甲肿胀,鼻腔内可见大量水样分泌物,未见荔枝样新生物。

现症:面色晄白,精神倦怠,狂嚏不止伴大量清水涕,鼻塞,鼻痒,眼痒流泪,恶风怕冷,腰膝酸软,无咳嗽喘息,纳可,寐安,二便调,舌体胖大,苔白,脉沉弦细。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经验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经验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经验作者:俞婷婷苏奔罗毅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10期摘要: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在鼻鼽病的辨证和治疗上理论深厚,用药精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干教授认为鼻虽为肺之窍,鼻鼽病当先责之于肺,但其发作亦与脾肾息息相关,故其诊治当以脏腑理论为基础,按照干教授主张的“十纲辨证”分清虚实寒热进行辨证论治。

在治疗上则总结了干教授对于鼻鼽的常见分型及治疗经验,以期发挥中医在鼻鼽病诊治中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鼻鼽;干祖望;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0-0001-03干祖望教授是中医耳鼻喉科泰斗,对多种耳鼻咽喉科疾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笔者虽未获亲炙,但一直私淑于干老的学术思想,在拜读了《百岁名医干祖望耳鼻喉科临证精粹》和《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之后,收获良多,其在鼻鼽病的分型治则治法上更是颇具新意,古今贯通。

鼻鼽病,即现代医学中的变应性鼻炎,也称过敏性鼻炎,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者腠理疏松风寒乘虚所致,临床上以阵发性的鼻痒、喷嚏频作、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日益丰富,而其中干老自创的截敏汤在临床上治疗鼻鼽更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兹不揣谫陋就干老治疗鼻鼽的经验做一探讨,以就正于诸家。

1 理论溯源鼻鼽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礼记》:“李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

”《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

”中已经论及其病因。

《素问·脉解》中“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直接将“鼻鼽”作为一个病症提及。

《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明言其症状表现为:“鼽,出清涕也。

”“嚏,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也。

”故而鼻鼽也被称之为“鼽嚏”、“鼽鼻”“鼽水”等。

鼻鼽病在西医诊断中称为过敏性鼻炎,但中医在“过敏”一词上涉及寥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漆疮候曾首次言及:“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

干祖望鼻鼽难案三则

干祖望鼻鼽难案三则

干祖望鼻鼽难案三则鼻鼽,因禀质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粉尘及不洁之气所致;以突然或反复的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病;与过敏性鼻炎类似,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

此收干祖望医案3则治疗过敏性鼻炎,干祖望常用仲景方,依据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取重剂纳气”案1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属鼻鼽肾阳亏虚证某者,治以温阳脱敏之法。

吴某,男,54岁。

1995年4月9日就诊。

过敏性鼻炎10年。

初诊:患者患过敏性鼻炎10年,每年2~4月份均发作。

刻下又应期而作,多清涕,察其鼻腔未见异常。

此为夙疾按时而作,桂枝汤裁制。

处方:桂枝3g,白芍药6g,乌梅10g,干地龙10g,蝉蜕3g,石榴皮10g,诃子肉10g,细辛3g,甘草3g。

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5年4月11日):过敏性鼻炎,刻下如期继作,鼻痒狂嚏,清涕潮涌而溢。

发轫于感冒之后,察其鼻黏膜充血,舌苔薄,中央有染黑苔,脉弦。

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

处方:荆芥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莲10g,蝉蜕3g,干地龙10g,诃子肉10g,桑白皮10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1995年4月25日):服上药后其病告失,鼻之痒、嚏、涕已少且无,察其鼻腔(-),舌苔薄,脉平。

顽疾制服,力求巩固。

处方: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太子参10g,茯苓10g,干地龙10g,蝉蜕3g,诃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

按治疗过敏性鼻炎,干祖望常用仲景方。

桂枝汤、小青龙汤之类都是有效方。

案2鼻炎属肺脾气虚证者,治当补肺益气、培土生金。

沈某,女,13岁,2002年10月5日就诊。

鼻塞涕多4~5年。

初诊:鼻病4~5年之久,症之一为塞堵难通,更以右侧为重,一般冬重夏轻。

涕较多,色白,质一般,时有逆吸。

同时鼻痒即嚏,每作必数十个,每天不一定次数,但晨起之际必作,大多以凉气为诱因。

多汗,不畏寒。

察其:鼻腔干净,鼻甲正常,中隔为反“C”字型弯曲,黏膜似乎有些弥漫性充血。

鼻科病证:鼻鼽的诊疗

鼻科病证:鼻鼽的诊疗

鼻科病证:鼻Wl的诊疗鼻孰亦称孰嚏,多因禀质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粉尘及不洁之气所致,以突然或反复的鼻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塞等症为主要表现。

西医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属本病范畴。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居多。

病程久者,可引起鼻息肉。

[历史沿革]鼻鼻丸之名出自《素问•脉解》,《医学纲目》将其作为病名。

古代文献对本病论述丰富。

《礼记•月令》说:“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勒嚏”,这是关于鼻勒的最早记载。

《内经》中对孰、嚏已有大量论述,并认为其病因与时令气候有关,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春善病孰蚓.・・・・・故冬不按跷,春不孰蚓。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肩背皆重,孰嚏,血下便注。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喘呕,寒热,嚏鼻九蚓,鼻室。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民病鼻丸蝴,渴,嚏欠。

”《素问•至真要大论》亦认为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或少阳司天,火淫所胜,以及少阴之复,^热内作等,均致鼻丸嚏。

又《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认为肾气不足,则呵欠、喷嚏。

《内经》的论述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

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认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有治疗鼻塞脑冷出清涕的方剂,提出了脑冷肾寒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剂。

宋•赵佶《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指出鼻流清涕不能自收,是由于“肺脏感寒,寒气上达”的缘故。

金•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出:“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

”认为鼻痒、喷嚏是由于火热侵及阳明所致。

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十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

”指出了脑冷肺寒的病因及其治疗药物。

而徐春甫《古今医统》则认为:“鼻鼻丸者,热客太阴之经也。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一、概述变应性鼻炎是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产生鼻粘膜炎症,表现出鼻部症状的一种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

部分患者合并哮喘,影响终身。

传统上根据接触过敏原时间,将其分为常年性、季节性和职业性三种。

变应性鼻炎是以突发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及鼻塞为特征的鼻病。

相当于中医“鼻鼽”范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主要症状: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

主要体征:鼻黏膜肿胀,色淡白或色红,鼻腔可有清稀分泌物。

病程: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病史:部分病人可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征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变应性鼻炎包括: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1、病史及症状:具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间具有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塞4项症状中至少3项。

2、检查: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

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1种为(++)或(++)以上。

有条件者可行血清特异性I gE检查。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合,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主要以室外变应原(花粉)为主;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在1年内半数以上的日子里有上述症状,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主要以室内变应原(螨、室内尘土等)为主。

(二)证候诊断1、肺气虚寒证: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平素畏风怕冷,自汗,咳嗽痰稀,气短,面色苍白;鼻黏膜肿胀淡白,鼻腔分泌物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2、脾气虚弱证: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伴有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困倦;鼻黏膜色淡,肿胀明显;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弱。

3、肾阳不足证: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样;伴有形寒肢冷,夜尿清长,神疲乏力,腰膝疫软;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分泌物清稀;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浅谈丛品教授治疗鼻鼽的临床经验

浅谈丛品教授治疗鼻鼽的临床经验

浅谈丛品教授治疗鼻鼽的临床经验丛品教授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和教学工作余年, 学贯中西, 医术精湛, 学验俱丰,方药运用灵活, 善于辨治各种耳鼻咽喉疑难杂症。

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丛品教授治疗鼻鼽方面的独到经验总结如下。

1.疾病溯源, 治循理法鼻鼽, 或称鼽嚏, 是指以突然和反复的发作鼻痒, 喷嚏, 流清涕、鼻塞为特征的鼻病。

相当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

鼻鼽的症状描述,可以追溯到西周, 《礼记月令》中有季秋行夏令, 则其国大水, 冬藏殃败, 民多鼽嚏。

鼽嚏交作也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清《张氏医通卷八》则将鼻鼽分为外寒内热证、风寒、寒证、鼽涕证、鼻鼽兼鼻息肉证五种类型, 分别立方治疗。

鼻鼽临床上基本分型: ( 肺虚感寒肺主气, 幵窍于鼻, 外合皮毛, 司腠理开合。

肺气充足, 则卫外坚固, 若肺气虚弱,则卫表不固, 腠理疏松, 风寒异气易乘虚而入, 以致宣降失调, 津液停聚, 鼻窍不利而为病。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曰:肺气通于鼻, 其脏有冷, 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

( 肺脾气虚脾属土, 为肺金之母。

脾土不沃, 生化乏源, 以致肺气不足, 鼽嚏不止, 肺气虚弱日甚, 日久子盗母气, 致肺脾气虚加重, 由于卫表不固,易感风寒异气之邪, 故而鼻鼽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正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肺金受邪, 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

( 肾阳亏虚肾为先天之本, 诸阳之根, 主纳气, 命门之火温煦脾土。

本病患者多有肾阳不足, 以致温煦失常。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脾肺三脏气阳亏虚, 内有寒水上泛而不能制, 外有腠理疏松而不能防, 反复遭受风寒异气而发病。

故而, 鼽嚏频作不止。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气所病, ⋯肾为欠, 为嚏。

丛品教授认为, 鼻鼽的发生, 乃在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感受风寒异气, 鼻窍受邪所致。

病初多在肺脾, 久之累及肾阳, 故初治肺脾, 甚治脾肾。

而临床上以肺脾气虚型尤为多见。

鼻鼽病病历

鼻鼽病病历

鼻鼽病病历
病历如下:
患者信息:
患者张某,男性,45岁,已婚
就诊时间:2023年5月10日
主诉:
患者自述长期患有过敏性鼻炎,近期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现病史:
患者五年前开始出现过敏性鼻炎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

近三个月来,症状加重,尤其是在早晨和晚上,鼻塞、流涕症状尤为明显。

患者曾自行购买鼻炎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

既往史:
患者曾患有慢性咽炎,已治愈。

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5℃
脉搏:78次/分
呼吸:18次/分
血压:120/80mmHg
鼻腔检查显示鼻腔黏膜红肿,鼻腔内有大量清鼻涕。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鼻分泌物涂片检查显示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皮肤过敏原测试显示对尘螨和花粉过敏。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鼻鼽病(过敏性鼻炎)。

治疗计划:
1. 药物治疗:使用抗过敏药物和抗炎药物,以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2. 免疫治疗:针对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以提高机体对过敏原的耐受性。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4. 定期复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
1.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

2.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衣物。

3.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彭顺林教授辨证论治鼻鼽临床经验浅谈

彭顺林教授辨证论治鼻鼽临床经验浅谈

彭顺林教授辨证论治鼻鼽临床经验浅谈陈伊芮;赵庚雷;彭秀;聂江洪;彭顺林【摘要】彭顺林教授从医30余年,在辨证论治鼻鼽方面积累大量经验,特别是其自拟摄涕止鼽颗粒,临床上治疗鼻鼽收到满意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彭顺林教授辨证治疗鼻鼽的临床经验.【期刊名称】《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年(卷),期】2017(007)004【总页数】3页(P241-242,220)【关键词】鼻鼽;临床经验;彭顺林;辨证论治;病案举例【作者】陈伊芮;赵庚雷;彭秀;聂江洪;彭顺林【作者单位】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2,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鼻鼽”属祖国医学的范畴,相当于西医的变应性鼻炎,临床上多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为主要表现。

近几年来,该病的患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大约在15%~20%,我国的患病人数超过5千万,高发地区已达34.31%[1]。

导师彭顺林教授长期从事变应性鼻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善从机体的整体出发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治疗鼻鼽,已有研究表明其总有效率达90.44%,且远期疗效稳定达84.21%[2],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将其经验自拟方及辨证施治思路浅析如下。

《礼记·月令》中有“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

”首次提到了“鼻鼽”。

而前人已认识到鼻鼽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素问·脉解》正式命名为鼻鼽。

中医认为本病发病为肺气虚弱,正气不足,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或为感受花粉、灰尘及不洁之气所致;总的来说内因多以肺气亏虚为主,与脾、肾亏虚也有一定关系。

导师彭教授认为,肺肾阳虚是鼻鼽的主要病机。

肾位于下焦,藏精,主水液,主纳气,肾的开阖作用影响着人体津液代谢平衡。

严道南教授治鼻鼽九法

严道南教授治鼻鼽九法

严道南教授治鼻鼽九法黄俭仪1伏莎2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又称鼽嚏,包含了西医的变态反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等。

目前在工业化城市人群中发病率相当高。

多由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乘虚侵入而引起,亦与脾肾有一定关系。

有关鼻鼽的描述最早见于西周《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涕。

”约于战国成书的《黄帝内经》中也多次提及,如《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民病肩背瞀重,鼽涕…”后世医家对鼻鼽的论述也较多,大大丰富了本病的治疗手段和治疗范围。

南京中医药大学严道南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国家级课题“变应性鼻炎中医诊疗方案研究”,对鼻鼽的病名、病机、证型、治疗都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独特精辟的见解。

严师临证三十年,在鼻鼽病的临床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九法:益气补脾肺、温肾暖元阳、辛散宣肺寒、温煦通鼻窍、酸甘敛肺气、清火凉血热、寒热同并用、活血理郁滞、药理抗过敏。

1北固长城守藩篱——益气补脾肺严师认为临床所见鼻鼽患者一般先有肺气虚弱,卫表不固,然后风寒才能乘虚而入,因虚致实,虚实夹杂,补益肺气是基本疗法,也是关键疗法,体现了扶正祛邪的思想,正如张元素所说“满座皆君子,小人无藏身之地”。

健脾益气治疗鼻鼽在《圣济总录》中已有体现,用以治疗小儿多涕的人参汤、前胡汤、甘菊花汤三方中均有人参,说明在当时脾气虚已被重视,脾主运化,调节全身水液,脾气健旺则能摄制鼻中清涕,且肺主一身之气,其宗气的生成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之精,配伍补脾药物可培土生金,坤土一固,兑金自充。

严师常用黄芪党参药对,用以补肺健脾,益气固表,黄芪同时有升阳之效,使得清阳得升,浊邪得降。

以“子母同治”法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验案1则

以“子母同治”法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验案1则

以“子母同治”法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验案1则发布时间:2023-01-04T01:40:17.658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1期作者:吕宣谕韩梅(通讯作者)[导读] 鼻鼽是临床常见病症,单纯通过现代医学治疗常易复发。

吕宣谕1 韩梅2(通讯作者)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摘要:鼻鼽是临床常见病症,单纯通过现代医学治疗常易复发。

肺脾气虚为本病患者最常见临床证型之一,用药时从调节人体脏腑平衡入手,子母同治可获得疗效。

通过验案一则展示“子母同治”法的疗效,并总结治疗思路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子母同治;肺脾气虚;鼻鼽;过敏性鼻炎鼻鼽是以阵发性或多次发作的鼻子痒、打喷嚏、鼻塞、流涕等出现一系列鼻部症状表现的疾病,为耳鼻喉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现代医学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可参考鼻鼽进行论治。

本文仅对过敏性鼻炎参照鼻鼽的论治进行病案探讨。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的一系列症候表现常于机体接触特定变应原后出现。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活环境的变化、空气污染的加剧,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日趋增高。

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天津)”,现代医学治疗多以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学疗法及外科手术为主[参考文献[1]程雷,董震,孔维佳,李华斌,刘争,史丽,陶泽璋,王德辉,王洪田,许庚,张华,张罗,张亚梅,赵长青,周兵.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01):6-24.][1]。

但由于药物治疗易反复发作,免疫治疗、外科治疗等难以推广,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仍受到很大影响。

中医观点认为,本病多肺、脾不足,致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导致鼻部症状的出现。

《医方辨难大成·中集》认为:“鼻窍属肺,鼻内属脾”,脾为肺之母脏,肺气通利依靠脾之濡养,因此肺脾气虚为鼻鼽最常见证型之一[[2]章雯,史军.润肺健脾通窍汤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12):183-18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患者已有肾虚症状,属久病及肾之例,而由于中气虚症状更为突出,则温阳益气在先,以控制症状,补肾在后,以巩固防发。
(沈自尹沈家足整理)
(本文发表在1965年9期第31页上)
苏读贤医师:患者向有疰夏,是脾胃虚弱,中土湿重之体质,脾胃虚则中气不足,发病之际又有劳倦伤中之病史,则治疗应着重益气健脾化湿。此外患者有眼、鼻作痒,一般鼻痒为表症,可辛温发散,但发散药不效,追其原因,是表 虚易感邪之故,则玉屏风散应是对症之药,其中芪、术既可固表,又益气健脾。至于患者有脱发,腰痠,目花,尺脉弱,月经不调等,与肾亏有关,但不显著,可以不用补肾。
陈泽霖医师:鼻腔内流出大量分泌物,古书有鼻鼽、鼻渊等名,前者属寒,后者属热。《证治要诀》云:“流清涕系肺寒脑冷所致;流浊涕系肺移热于脑所致。”李时珍说:“鼻鼽流清涕,是脑受风寒;鼻渊流浊涕,是脑受风热。诸阳皆上会于头面部,阳气虚者,可形成鼻鼽”。患者主症有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大量清涕,疲劳受冷后易发作,舌苔白润,是阴气太盛,阳气不足,我亦认为补中益气,温阳化浊较好,可用人参、附子、桂心、干姜、吴萸、细辛等,亦可配合艾灸法。
当时症状,常有头晕眼黑,多嚏流大量清涕,有时恶心呕吐,腰痠腿痛,并有小腿抽筋,少腹下坠冷痛,舌淡胖有齿痕,苔白带蓝而厚,面色萎黄,脉虚弦。先用葛根汤温散,流涕反增,后用真武汤、四君子汤、桂枝加龙牡汤、防风通圣丸、清肝保脑丸(藿香、猪胆汁二味)等加减治疗,六诊后因疗效仍不显,暂停中药,再度试用去氢氢化考的松口服治疗,未能控制发作,认为此顽固舒缩性鼻炎,过敏原不易找到,西医治疗有困难,乃转到中医科治疗。于1964年9月23 日举行病例讨论。
李月如医师:从脏象学说体会,五脏与五官相配,鼻为肺窍,五脏主五液,肺主涕,患者五年来反复鼻流清涕,病与肺有密切关系,肺主气,其合皮毛,肺虚则气弱,患者属气虚而易感风寒。治疗方面我亦想分二阶段,发时按“损其肺者益其气”的原理,可用玉屏风散,固表而不留邪,或小青龙汤去麻黄,取其调和营卫,方中五味子与细辛、干姜同用,一开一阖,浊气散而清气不散。不发时则保元补中补肾,而为善后之计。
胡安邦医师:根据病史,患者去宁夏工作二年后患此病,宁夏较冷,易感寒邪,起病之初是表症,当从外感论治,但以后历年发作,易地上海后发作如故,则不能再作表症看。从六经辨证,由表入里,已入阴经,再说患者向有疰夏,食少,乏力,头昏,怕冷,白带多,大量清涕。按鼻涕、白带,在人体为津液,脾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湿重,中阳不足,津液输行失常。长期以来,阳气亦日渐衰弱,王叔和认为多流津液骨髓枯,鼻多流涕则脑髓空虚,叶天士亦以痒为少津。故治宜温补脾肾之阳气,填补精髓。可用熟地、阿胶、鹿角胶、甘杞、杜仲、干姜、附子、当归、党参等。
病例讨论
沈自尹医师:过敏性鼻炎可分为二型,季节性型是由季节性花粉为过敏原引起;持久性型其病因较复杂,掺有体质因素,不分季节持续发作,亦称血管舒缩性鼻炎,其治疗颇棘手,用激素治疗亦只70~80%效果。本例属于后者,曾两度用激素效果不显,可称顽固。
从中医方面考虑,鼻流浊涕称鼻渊(俗称脑漏),属热,宜辛凉宣郁;鼻流清涕为鼻鼽,属寒,宜温散或温补。但郁热者多,虚寒者少。患者起病于劳倦,流涕量特多,但腥不臭,且见头晕眼黑欲仆地,少腹下坠冷痛,白带多如水状,面色萎黄,肢软,舌淡胖,均属中气不足之证,又有脱发,耳鸣,畏寒,虚浮等肾阳不足现象。从治疗过程来看,初用葛根汤温散,反见大量流涕,以后改为温阳益气,针对体质着手,一度略有好转,但是否因处方中仍以虚实兼顾,杂有发散药之故,清涕又增多?可考虑仍用温阳益气之剂,帷去麻黄,以后用补肾作为巩固。
邓学稼医师:未见病人前,曾考虑是否为脑髓液鼻漏病,该病有先天性及后天损伤性两种,病员幼时无此病状,年长后又无损伤,如系该病则流涕应是持续性,状如清水,且和体位有关,诊断可以从脊髓腔内注入美蓝,于鼻涕中见美蓝。但患者流涕为间歇性,而且性质是粘液,当属过敏性鼻炎范围内。患者以前住山东,后至宁夏,似与地域有关,鼻部不易适应寒冷干燥气候,因此或有分泌过多而代偿。该例虚症明显,流清涕,毛发憔悴属肺虚,易疰夏属脾虚,舌胖淡白,怕冷属肾虚。故不发时以补肺、脾、肾为主,发时按鼻涕清浊论治,涕浊俗称脑漏,古人称胆移热于脑,相似于额窦炎,可用清肝保脑丸治疗,习惯上喜用辛凉。涕清作寒症,用温散,如川乌汤法加减。
1.患者最初为脾虚气弱的体质,经外感触动局部,在体质虚弱之基础上,使发作反复绵延,最后此大量流涕又使体质更亏,累及肝肾。过敏性鼻炎本不足奇,但在整体虚弱情况下,使症状严重起来,本例即为自整体→局部→整体。治疗无疑应从整体着手。
2.在病例讨论前,以为此病人为虚实兼见,故补虚之方中杂有祛实之药,通过治疗反证,认识到患者为纯虚寒之症,经采用温补兼固涩,效果甚佳,已有半年未复发。
结语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应先找过敏原,避免与之接触,或用过敏原作脱敏治疗,如过敏原找不到,可用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非那更等以制止症状,中药以清肝保脑丸吞服甚有效验,一般过敏性鼻炎流涕量不会很多,即使大量流涕,很少如本例之达500~1000毫升/日,而且经二次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说明并非单纯过敏,而掺有体质因素,通过中医讨论亦一致认为目前主要矛盾在于体质虚弱,至于虚弱的程度,虚弱的处所,以及如何处理此虚弱的层次,有以下三点体会:
往史方面,1960年有闭经数月,服中药治愈后,怀孕生一子,近几年来,月经23日左右来潮,量多,白带亦多。1962年起经常有荨麻疹,每月发作数次,多在晚上,接触毛衣、毛氈易诱发,近年来约半年发一次,无其他过敏史。
入院后于鼻分泌物中找嗜伊红性细胞阴性,经耳鼻喉科会诊,检查鼻粘膜显著苍白,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美尼耳氏综合症(与过敏有密切关系)。采用抗过敏药物无效,乃请中医会诊治疗。
盛梦仙医师:患者从小易疰夏,体质素亏,至寒冷地带工作,室内较热,冷热不调,易致外感,反复发作,尤其以后发生浮肿闭经,经过治疗虽有好转,现有脱发、毛枯等早衰症状,同时耳鸣目花,涕泪并至,好似老年人机窍松弛,精气不固的情况。在肝肾不足,气血虚亏的影响 下,渐至冲任失调,进一步督脉为病而流清水涕,说明本例的发病过程是脾胃薄弱,受外感后留恋不去,致体质更亏,累及肝肾,由于局部症状带出全身症状,故治疗不能放在开肺窍,而且按脉二尺不足,更是下元亏的明证,阴阳并虚,以阳虚为主。治疗应用胶滋性药物以补养精血,但须胃口好才能接受,目前以补中气为先,但是单补中气可能效果不显,须加通阳之法,建议可用参、芪加桂枝、干姜之类。
患者于1960年6月参观一次展览会回家,当天即连声喷嚏,流大量清水鼻涕,无咳嗽发热,自以为感冒,未予治疗。发病前后,自述营养条件较差,工作较累,且工作越累,发作愈加剧,伴有眼鼻作痒,头额昏痛,记忆力减退,耳鸣目花,神疲乏力,食少恶心,脱发,畏寒浮肿等症状,如此三个月后,鼻涕减பைடு நூலகம்,停止发作,但其余症仅稍减逊而已。此后每年夏秋,大量清水鼻涕又发作,且逐年加剧,渐至不分季节,持续时间更长,鼻涕量通常每日约500毫升,多至1000 毫升以上。自发病以来,曾用考的松局部注射、普鲁卡因局封、胎盘血清注射、离子透入及苍耳子合剂等有短暂效果,但停药即发,大发作时用氢考的松静脉滴注,抗过敏药物亦有短暂效果。
经讨论后,姜春华主任认为以上意见很多可作治疗上参考,文献虽有防风通圣丸和葛根汤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记载,但对本例患者的体质来说,似未符合,虽然也配合改善体质的药起到一时好转的作用,但未能得到肯定的好转,今后治疗单用以前改善体质的方法,以温阳益气健脾为主,佐以固濇、安神、补肺,尽弃表药不用,观察一个时期。药用:移山参、附块、黄芪、生于术、山药、龙骨、煅牡蛎、茯神、五味子、枣仁、半夏、百合等加减,三剂后即见清涕量显著减少,每日仅20毫升左右,坚持服用此方过程中,曾有小发作三次,每次100~200毫升,最后一次发作在同年10月底,至1965年1月25日起改为补肾为主加以巩固,处方以熟地、山萸肉、山药、菟丝子、当归、杜仲、牡蛎、龙骨等加减,以后未再发作,1965年2月12日出院,在门诊随访至1965年4月20日,除曾有荨麻疹发作,及时用天王补心丹制止外,鼻炎始终未发。
徐迪三医师:劳倦伤中,亦可伤肾。肾阳不足可影响脾阳,所以见畏寒浮肿,纳少。肾主五液,鼻涕为五液之一,大量流涕影响肾阳,故大便干燥。治疗分二阶段,鉴于停药后胃纳更差,乏力更著,脾阳不足症状更突出,故目前先用参、芪之类健脾胃,以后可用河车大造丸、金匮肾气丸之类,温阳兼补阴。且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气血,用之当有裨益。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鼻鼽病案讨论
(血管舒缩性鼻炎)
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医教研组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30岁,护士,山东籍(现工作于宁夏)。因发作性大量流清水鼻涕(每日500~1000毫升)五年而于1964年7月13日入院。(本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号92946)
唐吉父医师:长期居于寒地,有寒伤肾之因素,肾为先天之本,为气之根,舌大有齿痕,耳鸣目花,都是气虚之症,宁夏气候较冷,而患者仍易疰夏,证明其气虚明显,卫气不固,不但开泄,也易受邪,起病为风伤卫,为伤风表症,经久不解,本体为气虚,緾绵为慢性里症。发病之前先有鼻干痒,痒属风,亦属火,《内经》以痒痛皆属于火,风寒袭入人身,日久一定郁而化火,外见恶寒、肢冷等阳气不足现象,内有鼻痒、黄痰等肺热症状,故病实体虚。治疗可分二个阶段,见流清涕、鼻痒时,可清上焦气分之热,此属临时应用,稍缓解则治本,脾土生金,金全则卫气足,然而补肾阳可生土,且鼻流清涕为鼻鼽,属虚寒,为长久计,可治肾着手,用金匮肾气丸之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