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总体规划概论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概论 复习参考【整理版】

城市规划概论   复习参考【整理版】

2009级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字义上的理解“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的场所。

但是有防御作用的墙垣并不是城市,仅是市集也不能称为城市,因此,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最初是由剩余产品交换的商市而产生的·西周奴隶社会,出现的“宫市”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春秋末叶到战国时期,打破“宫市”,出现了各阶层共同享用的“市”·汉长安城设有集中的九市;隋唐长安城设有集中且规模很大的东市和西市·北宋中叶以后,汴州出现了店铺密集的商业街,城市集中的“市制”也逐渐废弃·现代城市“超市”兴起,以合理的服务半径布置商业网点,方便居民生活2.现代意义上的理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非农业人口),产业结构(农业、工业、第三、第四产业经济比例),行政(政治、经济、文化职能)的意义。

3.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1.城市化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指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

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4.城市群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5.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6.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暑、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

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
来,商品生产的出现 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 的城市
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9
(二)城市产生的条件
1)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城市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行为在空间上的 集中,是集约人口和集约经济的综合体 [系统论] ━━现代的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 结构利用为特点、已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 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参考《注册规划师考试参考书》(P227)
18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22
2、世界各国设立城市的标准
从人口规模入手:将达到某一特定人口规模或具有某一特定人口密 度的地方界定为城市 就职能而言:一个地方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 人口占到一定比例,就可以称为城市 在地域特征方面:将具有某些城市特征(如建筑景观、市政设施、 公用设施等)的地方称为城市 • 联合国人口组织 对世界40个主要国 家城市设置标准的 调查统计 联合国建议指标: 2万人

学习要求与方法
3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参考书目
[英] P.霍尔.
城市和区域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美] 刘易斯· 芒福德著, 倪文产, 宋俊岭, 译. 城市发展史: 起源、演变和 前景.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 [美] 伊利尔· 沙里宁, 著, 顾启源, 译. 城市: 它的发展 衰败与未来.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美] 利维, 著, 张景秋, 等译. 现代城市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美] J. L.麦克哈格, 著, 芮经纬, 译, 倪文彦, 校. 设计结合自然.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美] 凯文· 林奇, 著, 林庆怡, 陈朝晖, 邓华, 译. 城市形态. 北京: 华夏出版 社, 2001. [英] P.霍尔, 著,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译. 世界大城市. 北京: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1982. [英] W.鲍尔, 倪文彦, 译. 城市的发展过程.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2. [英] 埃比尼泽-霍华德 E, 金经元, 译. 明日的田园城市.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2000. McLoughlin, J. B著, 王凤武译. 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1、城市增长方法与手段 的制定
2、空间、土地、产业、 社会结构的整合
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形象的魅力
1、城市功能与结构的高 度概括
2、映射城市发展的持续 与继承
3、鲜明的城市个性与景 观特色
1、政府的决策 2、功能的体现 3、市民价值观的变化
1、人与自然地和谐 2、传统与现代并存 3、物质与精神文明并进 4、城市设计的成果
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割,形成
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 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
本较高。 大城市应当以分散式布局为主。
1、组团状 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 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 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 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 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 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 得其所。 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 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 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 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 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4、环状 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 环状分布。 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 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 主要案例:浙江台州
5、卫星状 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 市有极强的支配性。 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 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 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 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 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 段的影响。 主要案例:London、上海等。

浅析城乡规划及其发展前景城乡规划概论论文(1)

浅析城乡规划及其发展前景城乡规划概论论文(1)

浅析城乡规划及其发展前景城乡规划概论论文(1)城乡规划及其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城乡规划是指通过道路、绿地、建筑和公共设施等底层设施的设计和规划,促进城乡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规划工作。

本文将从城乡规划的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城乡规划是指草拟并通过实施方案,协调城市、乡村和城乡交界地带内人口、资源、环境和土地等公共资源配置,避免产生各种矛盾,消除发展的不平衡,保障公众的环境、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规划活动。

城乡规划的目的是协调并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城乡规划的发展前景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以下是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1.提高城市化水平随着人口迁移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市政工程项目等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势在必行。

城乡规划必须顺应城市化与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以提高城市化水平。

2.推进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政策的两大主线,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城市化需要乡镇创新,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加强乡村与城市的联系和互动。

城乡规划的发展,需要以此为出发点,推进城市化与乡村振兴。

3.建立智慧城乡共建共享新格局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介入,城乡间的通讯交流、生产制造、商业活动等方面的交互需要更高效的数据支持。

智慧城市与智能化乡村的建设,需要以数据为核心,实现城乡规划的智能化,并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和区域差异。

4.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乡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建立并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加强城乡间的协调发展。

总之,城乡规划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前景,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规划设计,实现城乡发展协调而积极向上的态势。

城市规划范文

城市规划范文

城市规划范文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组织,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不仅是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也是对城市建设的具体指导,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规划方案,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同时,城市规划也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利益,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分区规划等。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确定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组织。

城市详细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具体指导,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

城市分区规划是对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规划,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区等。

这些规划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城市的规划体系,为城市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城市规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城市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需要在规划中得到合理体现。

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是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需要符合城市的发展需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城市规划的制定还需要充分调动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城市居民是城市规划的主体和对象,他们的利益和需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听取城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方参与、民主决策的规划机制,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

在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的生命之源,需要在规划中得到充分保护和修复。

城市的文化传承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需要在规划中得到合理传承和利用。

湘教版地理选修4《城镇总体布局》课件

湘教版地理选修4《城镇总体布局》课件
电源选择
确定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
供电线路
规划和建设高压、中压和低压供电线路。
变配电设施
规划和建设变电站、开闭所、配电室等设施。
节能措施
推广节能型电气设备,加强用电管理,提高 电能利用效率。
通信工程规划与布局
通信需求
分析城市通信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信设施
如通信基站、交换中心、管道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ABCD
传承方式
通过教育、宣传、展示等方式, 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遗
产。
发展途径
结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开 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 项目。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历史 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
国内案例
借鉴故宫、颐和园等国内著名历史文 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经验。
均衡分布各类绿地,确保城市居民公平享受绿地资源。
经济性原则
在保障绿地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节约用地和投资成本。
景观风貌构建目标与策略
目标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景观风貌。
策略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加强城市设计,塑造特色 鲜明的城市形象;注重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的运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用于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体 育等公共设施。
城镇用地选择原则与方法
原则
符合城镇总体规划,满足功能需求, 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 等自然因素。
方法
综合评价法、多因素分析法、GIS技术 等。
功能分区概念及作用
概念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 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

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02

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02

城市规模:2010年 规划常住人口控制 在1250万左右,流 动人口250万。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610Km2。
市区“分散集团式” 布局,有10卫星城。
二、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ning)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城市详 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 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 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 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 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 plan)
○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 定市域城镇布局; ○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 布局和发展方向。 ⑶方案阶段; ⑷方案论证与评审; ⑸方案审批; ⑹公布。
3总体规划审批程序 ⑴城市规划纲要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 ⑵总体规划的审批:分级审批 直辖市的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 国务院审批;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百万人口以 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 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 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中心城土地使用规划
到2020年人口约800 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667Km2 。 城市性质: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航运中 心之一,基本确立上 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的地位。 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多轴、多层、多核
武汉市
主城总体规划图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应当满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护生 态环境、改善市容景观,促进科技文教事 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要求,统筹 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应当贯彻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 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提 高居住质量,优化城市布局结构,适应改 革开放需要,促进规模经济持续、稳定、 协调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的工作程序
(1)基础资料收集;
(2)城市规划纲要;
论证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 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 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3)方案阶段; (4)方案论证与评审; (5)方案审批; (6)公布。
实施措施”。
包括:市域城镇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二、详细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城市详细规划是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 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
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第一节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划分 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城市总体规划是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
3、应当满足城市防火、防爆、防洪、房泥石流以及治 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等要求,特别是可能发生 强烈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
应的抗震和防洪措施,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
4、应当注意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历 史意义、革命纪念意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化古 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风 貌,充分体现城市各自的特色。
二、城市规划法规是规划实施的保障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城市社会共同担当的 社会利益的协调必须依靠法规的保障

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原理1

早期城市(农业社会城市,2700年): 城市是人类劳动大
分工的产物,农牧业的产生是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 产生居民点;第二次大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里分离出
17
17
来,即农业革命,有了商品交换,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长安\罗 马)(p3 p4)
18
18
现代城市(工业社会城市,300年):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 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 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城市化发展迅猛。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城市型态、布 局产生变化)
33
34
34
4.1 欧洲: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 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 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 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 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 市
(1)古希腊【城市公 共场所】 社会和政治背景: 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 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 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 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城 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 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 波丹姆模式,体现了民 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 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 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 完整的体现。
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
片地理区域”。
7
(2)社会学(从人与人关系出发)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
7
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

城市规划概论

城市规划概论

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城市的形成1.人类社会大分工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流徙于热带、亚热带森林和湖岸边,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狩猎与采集生活,基本上居无定所,其临时栖居的方式为穴居和巢居。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期的采集劳动实践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摸索到栽培的方法,同时开始使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

在长期的狩猎劳动实践中,发现一些动物是可以驯化成家畜的,于是开始出现了原始畜牧业。

历史上将“采集”和“狩猎”向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演进,称作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增加动植物的生产,生活有了保障,人口不断增长,开始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

到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开始出现固定的原始聚落。

原始聚落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经济学又将农业从采集和狩猎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作第一次产业革命,即农业革命。

2.当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人们需要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于是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劳动分工。

此时,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逐渐发展成为城市。

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第二节城市的概念1.城市的类型按人口规模分类:按照城市市区常住非农业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人口在100万人以上(包含100万人)的城市称作特大城市;人口在50万人以上(包含50万人),不足100万人的城市称作大城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上(包含20万人),不足50万人的城市称作大城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城市称作小城市。

2.城市的类型按布局形式分类:(1)块状布局城市:构成城市的物质要素集中成块状布置,是城市布局中最常见的形式。

这种布局形式有利于集中设置市政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经济,交通便捷。

但如果此类城市规模过大,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拥堵,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2、极化效应3、城市规划实施4、区域规划5、城市规划法律体系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土地价格8、城市交通9、城市规划编制10、城镇体系11、城市对外交通运输12、城乡发展13、修建性详细规划14、城市环境保护15、城市绿化系统二、单项选择题1、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

A 西谛的工业城市B 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C 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D 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A 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 物质空间决定论C 综合多功能D 大众参与3、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B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 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D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4、城乡在发展中有何关系()。

A 向心与离心、聚合和扩散B 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C 向心与离心、吸引与离背D 吸引与离背、聚合和扩散5、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 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B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C 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D 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6、可以作为城市主要水源的是()类用水A 上层滞水和承压水B 潜水和承压水C 潜水和地表水D 上层滞水和地表水7、(),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 承载性B 区位的极端重要性C 地租D 地价8、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确定()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

A 城市主干道B 城市次干道C 各级道路D 各级支路9、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中,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权限和责任要()部门行政的主体。

A 低于B 相同于C 高于D 没有关系10、代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是()。

城市规划模板

城市规划模板

城市规划模板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及发展的统筹和引导,旨在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按照城市规划的一般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背景与分析1. 城市地理位置、人口与面积2.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3. 自然环境、气候特点4. 历史文化、城市形象二、城市规划目标与原则1. 规划目标的确定及背景分析2. 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3. 城市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4.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三、城市功能布局1. 商业与市中心区规划- 商业设施的布局与定位- 交通便捷性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建筑高度与旧城改造的平衡2. 居住区与生活配套设施规划- 住宅区规模与密度的合理设计-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健康、教育及文化设施的规划与建设3. 工业区与就业机会规划- 工业用地的选择与布局- 生产设施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就业机会的提供与疏导4. 公共交通与交通网络规划- 公共交通线路的设立与优化- 道路网络的规划与扩建- 骑行及步行交通的推广与改善四、城市空间形态设计1.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设计- 公园与休闲空间的规划- 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2. 城市建筑风格与外立面规划- 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与体量控制- 建筑风格的选择与指导- 建筑外立面的统一性与艺术性3. 道路与交通空间设计- 道路宽度与交通流量的匹配- 行人道与自行车道的设置- 市区交通拥堵疏导策略五、城市环境治理1. 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河流、湖泊及水源地的保护- 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的控制-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2. 空气质量管理- 工业污染的预防与治理- 交通尾气排放控制- 空气质量监测与改善措施3. 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与收集措施- 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循环利用与资源回收经济六、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1. 旧城改造与历史遗产保护- 旧城更新的规划与设计-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传承与城市形象的提升2.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生态空间的划定与保护- 绿化水平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推广3. 社会公平与城市包容性- 社区规划与社会服务设施的配置 - 弱势群体的需求与关怀- 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多功能性七、城市规划实施与评估1. 规划实施时序与阶段目标2. 监测与评估指标的确定3. 规划实施中的法律与管理措施4. 规划调整与更新的机制结语本文按照城市规划的一般步骤,对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城镇规划论文1000字

城镇规划论文1000字

城镇规划论文1000字篇一: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概论期末论文题目: 论汽车场站的交通组织设计规划问题——以双流客运站及机场客运站为例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2130802029 202131703049所属院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建筑系专业:班级:完成日期: 2021年12月22日引言:现代交通运输通常有客运和货运两种方式,在客运的多种方式中,公路运输是四大运输业务: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陆交通,航空客运里与众多旅客接触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对于短途交通来说,它是最方便,最常用,最快捷的一种方式。

它不需要依赖更多的基础设施条件,只要有适宜宽度和坡度的公路即可通行。

近年来,随着公路运输客流量增加,公路建设速度加快,路网遍及城市和乡村,这些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带动了交通枢纽汽车客运站建设的发展。

因此,研究汽车站场交通组织规划问题,如何合理的规划汽车站场内部的交通以及合理衔接其与城市的交通成为了我们的议题。

关键词:汽车场站功能流线内外交通组织章节:一、汽车客运站的功能和性质二、汽车客运站内部的功能组织和流线分析三、汽车客运站对城市的交通组织设计规划四、乘客在汽车客运站的汇集以及分散五、汽车客运站停车场的设计规划六、总结与心得第一章汽车客运站的功能和性质1.汽车客运站客运站的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有秩序地组织旅客乘车、下车,便利旅客办理一切旅行手续,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条件。

依据我国交通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200-2021,车站等级划分可分为五个级别以及简易车站和招呼站。

我国客运站主体建筑平面主要由候车厅、售票厅两大部分构成。

按两者的相互位置分为:沿马路一字布局,和候车厅、售票厅相互垂直布置呈“T”字形,根据旅客流线,这部分应为售票及综合服务之用,而候车厅则可用单层伸入内院。

在交叉路口设站时,可用“L”字形。

双流客运中心及机场客运中心的位置(图1-1)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案例的两个客运站。

城市规划概论

城市规划概论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别: 人口特征:非农业人口。(城市的人口规模比农村要大) 职能特征: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经济特征:非农产业。(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少) 建设特征:建设规模、建筑密度的集聚密度等方面超过乡村。
周王城形制
东汉末年曹魏“邺城”
隋朝“大兴城”
“邺城”是中国第一座轮廓方正的都城 城的外形方正,中轴线北端是宫城,宫城南
是皇城,全城设108个坊和东西两个市。东 南隅曲江所在的低洼地段,辟为供居民游赏 的园林。
“唐长安城”是封建社会我国
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长安城的面积是明清紫禁城 面积的6倍,人口100万以上。
第四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 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最基本的表现是:
1.人口职业的转变: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制定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工作阶段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 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了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 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 体规划的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两个阶段”、“六个层次”组成。 两个阶段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阶段 属城市发展战略层面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 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 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
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 屋的密集结合体”。
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城市规划只是其中的部分。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4.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4.1 集权制度 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
管理拥有较大的干预权(如英国和法国)。
4.2 分权制度 地方政府对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充
分的自治权(如美国)。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5. 规划编制体系 5.1 战略性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
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 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包括:市域城镇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二、详细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1.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 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管
理职能,是以城市建成环境为对象、 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公共干预。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目的是要: (1)克服城市建成环境开发中市场机
制存在的缺陷; (2)确保城市建成环境能够满足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 (3)同时保障社会各方的合法权益。
1、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 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
2、规划目标 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本章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来整体性地认识城市和城市规划,使学生能够确立起正确的城市观和规划观,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掌握城市、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体系的概念,第一节城市的概念与本质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第二节规划的概念与特征一、规划的概念二、规划的特征第三节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二、城市规划的内涵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三、城市规划的作用四、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针对工业城市所出现的问题2、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脉络精品文档,值得拥有社会改革理性:Howard的田园城市建筑学传统:Le Corbusier 的现代城市设想3、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1)《雅典宪章》(1933)(2)《马丘比丘宪章》(1977)(3)《华沙宣言》(1981)(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 世纪议程》第四节城市规划体系一、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二、城市规划体系构成三、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四、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五、城市规划运作体系六、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中西方城市概念和发展过程的比较2、城市规划概念中的核心理念是什么?3、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与作用是什么?4、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划
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 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 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包括:市域城镇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二、详细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 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
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Fra bibliotek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
1、总体规划的任务
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合研究和确定城 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 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 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综合型规划管理(双层管理) 第一层面:针对整个城市发展地区,制定 一般的开发控制要求,进行通则式管理,以提 高工作效率。 第二层面:划定城市中的各类重点地区 (如城市中心地区、景观重要地区、历史保护 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附加特别的开发控制 要求,采取个案评审方式,进行个案式管理, 以强化精细程度。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
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 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 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
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
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 食品基地,划定需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
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
实施步骤。
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 知》,强调提出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 容。 国家建设部颁布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和《城 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 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
规划管理(开发控制)体系 通则式规划管理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 较具体,作为规划管理的唯一依据,规划人 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几乎不享有自由 量裁权,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的优点,但在 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为欠缺,如美国的区 划制度。
个案式规划管理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原 则,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享有较大的 自由量裁权,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优点,但在 确定性和客观性方面较为欠缺,如英国的审批制 度。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
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 中心的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 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
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
专项法 专项法是针对城市规划中特定议题的立法, 如《上海市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条例》。 相关法 城市建成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和 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城市规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集权制度 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 管理拥有较大的干预权(如英国和法国)。
分权制度 地方政府对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充 分的自治权(如美国)。
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 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 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 向、规模和空间布局,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 护措施;提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 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的意见。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五年,原则上与城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
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
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 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 目标和总体布局。
规划编制体系 战略性规划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 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 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 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 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规划(法定规划)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 (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 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 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三章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体系构成
规划法规体系 规划行政体系 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规划管理)
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 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行政法的渊源:宪法 - 法律 - 行政法规和规 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 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 例》; 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如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总体规划期限
一般为20年。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 限一般为五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 则》中规定为3-5年)。
3、总体规划的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 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 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 – 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供水、排水、防洪等设 施的布局; –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