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考《政治理论》课件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一: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P3)答: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P276)答: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第一,科学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有了深刻把握。
第三,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更为系统。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第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这样一个基本原理,为我们观察和认识人类社会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二、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了概括。
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共产主义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预见和概括。
四、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揭示。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P96)答: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对人民内部的各个阶级和阶层,实行了广泛的民主。
人民享有言论、结社、集会、选举等各项政治权利。
在人民内部按民主原则办事,实行民主集中制。
对人民内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方法加以解决,而不是强迫的方法。
对于人民的敌人,对于反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则实行专政。
2013年最新党课党性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教案课件-第一专题理论精髓
第一专题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文选》,第2卷143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它如同一声惊雷,宣告了一场伟大社会变革的来临。
在这场暴风雨的洗礼中,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巨变,取得的一切进步,涌现的一切奇迹,无不发韧于20年前开始的那场震撼全党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可以说,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澄清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就没有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就没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本是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一种科学的治学方法,毛泽东同志把它改造上升为与主观主义相对立的思想路线,赋予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选集》,第3卷801页)毛泽东用实事求是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已经内在地蕴涵了解放思想的意思。
在那篇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的小册子中,针对那些安于现状、固守本本、空洞乐观的同志,毛泽东大声疾呼:“速速改变保守思想!换取共产党人的进步的斗争思想!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在《实践论》中,毛泽东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的思想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明确地提出解放思想的问题,并且也是立足于实事求是来阐发的。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原文中,当谈到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时,毛泽东认为:“批评斯大林有两方面的性质,一方面实在有好处,一方面是不好。
附2 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在职研究生各招生专业课程设置
附2: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在职研究生各招生专业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必修课(10门)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党性教育。
专业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2)毛泽东哲学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5)发展哲学;(6)公共管理学;(7)管理哲学;(8)经济哲学。
2、选修课(5门)(1)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2)当代西方哲学专题研究;(3)领导干部伦理学;(4)战略问题研究;(5)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1、必修课(10门)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党性教育。
专业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2)科学技术史;(3)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4)科学技术哲学原理;(5)技术创新理论研究;(6)系统科学与管理;(7)管理哲学;(8)科学研究方法论。
2、选修课(5门)(1)发展理论研究;(2)战略问题研究;(3)科学社会学研究;(4)科学政策研究;(5)现代管理。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专业1、必修课(10门)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党性教育。
专业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3)发展经济学;(4)西方管理理论;(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6)货币银行学;(7)产业经济学;(8)财政学。
2、选修课(5门)(1)国际经济学;(2)区域经济理论;(3)财务管理与分析;(4)证券知识;(5)经济法。
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1、必修课(10门)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党性教育。
专业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西方经济学;(4)西方管理理论;(5)金融学;(6)现代企业管理研究;(7)宏观经济管理;(8)发展经济学。
2、选修课(5门)(1)财务会计学;(2)市场营销学;(3)公共管理学;(4)经济法;(5)管理心理学。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4-2013年试题_政治理论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13 级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各专业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考试时间: 2013 年 5 月 11 日上午 试题:( 100 分) 一、判断题(共 10 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 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3.毛泽东特别着重于从组织上建党,把组织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4.生产就是消费,消费就是生产。
5. 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策略时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
6.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论断。
7.按照党 做出的战略估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 20 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0.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 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不可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二、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答案为 A 、 B 、 C 、D 四个选项中的一个或多个,多选、少选、错选均不 得分;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1921 年,列宁把国家资本主义的形 式概括为( ) A 租让制 B 股份制 C 合作制 D 代销代购制 2、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党的思想路线增加了( )的重要内容。
A 解放思想 B 与时俱进 C 实事求是 D 求真务实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保留与西方交往的国际通道,对香港和澳门问题采取了以下政策( )A “武力收回”B “暂时不动”C “维持现状”D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4、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提⽰(供2013级免费师范⽣教育硕⼠学习使⽤)⼀、该课程的内容结构及主要内容提⽰(⼀)简⽬导论第⼀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第⼋讲当代中国与世界(⼆)细⽬(其中⽤⿊⾊字体的是本次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整个课程中标⽰的有16个重点,有关章⽬后⾯的阿拉伯数字为重点内容序号)导论⼀、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1.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的、意义和⽅法第⼀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位⼆、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科学发展道路(2)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为本3.促进全⾯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第⼆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1.经济和经济建设2.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1.经济体制改⾰的基本特点2.经济体制改⾰的基本要求和原则3.经济体制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中国的经济发展(3)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2.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4)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2.扩⼤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3.推动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三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1.政治和政治观2.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5)1.始终⾼举⼈民民主的旗帜2.坚持党的领导、⼈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5.完善社会主义法治6.不能搞“三权分⽴”和多党制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6)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2.中国政治体制改⾰的成就3.中国政治体制改⾰的任务和要求4.政治体制改⾰与政治稳定第四讲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概述1.⽂化和⽂化建设2.中国特⾊社会主义⽂化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4.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制度和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7)1.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2.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三、提⾼国家⽂化软实⼒(8)1.⽂化软实⼒是综合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推进⽂化传承、借鉴与创新3.推动中华⽂化⾛向世界四、深化⽂化体制改⾰1.深化⽂化体制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深化⽂化体制改⾰的主要任务第五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9)1.社会建设2.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保障和改善民⽣1.民⽣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2.保障和改善民⽣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10)1.正确处理⼈民内部⽭盾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盾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加⼤收⼊分配调节⼒度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1.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2.提⾼社会管理科学化⽔平第六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概述(11)1.⽣态与⽣态⽂明2.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的⽬标和意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1.⼈⼝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控制⼈⼝数量、提⾼⼈⼝质量的基本国策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四、中国应对全球⽓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党的建设⾯临的新课题新考验(13)1.党的建设⾯临的“四个考验”2.党的建设⾯临的“四个危险”3.加强党的执政能⼒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三、提⾼党的建设科学化⽔平(14)1.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程2.提⾼党的建设科学化⽔平的⽬标任务第⼋讲当代中国与世界⼀、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展⼤变⾰⼤调整时期⼆、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益紧密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针政策(15)1.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2.当代中国的对外⽅针政策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6)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复习思考题1.改⾰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有了极⼤提升,2010年国内⽣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但我国⾯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分艰巨。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部分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的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学科,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来源和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3工人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派开展的持续12年之久的宪章运动、1884年爆发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揭示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结论;既扬弃了违心主义,又扬弃了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他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体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及他对于世界统一性的理解;关于物质及存在方式和形式,恩格斯指出:“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出来的“物质”是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简称”,有着实在的客观内容;恩格斯还指出:“运动”、“时空”等等概念像物质概念一样也是一种抽象;比如运动,它“无非是一切感官可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恩格斯不仅论述了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客观性,而且也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把运动定义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把时空界定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认为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是不能分割的;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恩格斯驳斥了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提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本性;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对此如何理解呢1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帝国主义的其他所有特征都是以此为根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这就是从生产垄断发展到银行垄断,从而形成金融资本的垄断;从国内垄断通过资本输出以及商品输出进一步发展到国家垄断;从对世界经济的垄断最后发展到对世界领土的垄断;3帝国主义作为垄断的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列宁指出:“垄断提供超额利润,既超过全世界一般的、正常的资本主义利润的额外利润;”追求这种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经济活动乃至政治活动的决定性的动机、目的和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掠夺、侵略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本性;6、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同资本主义交往的最主要形式就是实行租让制;所谓租让制,就是指国家将一些自己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企业,根据一定的条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租让给他们经营;实行租让制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外国资金,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管理经验,这对恢复和发展苏俄的国民经济有重大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政策;所谓迂回过渡,就是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把剩下的余粮拿到市场上自由周转,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一定限度的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并把它作为中间环节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对小农的改造,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7、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既整个中国革命分两步,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清晰阐明:第一,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大目标,我们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因此,两个革命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第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犹如一篇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做好上篇,才能去做好下篇;文章的上篇如果不好,下篇是没有法子着手做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样,就把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统一起来,透彻地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与“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划清界限,清晰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两大步骤;8、工农武装割据及思想意义;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配合;其中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基地和依托;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农武装的思想,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这样坚持革命,怎样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为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的国体;“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昂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族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所谓“科学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所谓“大众的”文化,是指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0、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统一战线中的自主原则,根本目的的就要争取和保障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关系统一战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是通过党的正确理论和路线,以及正确的方针政策、正确的行动口号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1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本质上是群众工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在半殖民板房建设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把广大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而要把广大民动员和组织起来,除了为他们谋取利益之外,还要进行细致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中国革命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进行的,更需要精神的支柱和精神的动力,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根据,也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1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3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4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5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概括;无论从毛泽东思想形式和发展的历史看,还是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内在结构看,他们都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起着统帅和决定性的作用;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融为一体,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若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那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三方面当中,实事求是是基础,更为根本,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3、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整体,其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有严密的内在逻辑;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了首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是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2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内容,十分重要;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要求;从本质上看,剥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又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消灭;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作为社会制度早就被消灭了;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防止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过度扩大,更不能让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现象复活;所谓两极分化,是同剥削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奴役劳动者的行为进行有力打击,对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适当地加以限制和调整,防止出现两极分化;3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社会的成员过富裕幸福的生活;共同富裕既不是把致富看做是罪过,又不是把共同富裕看做是贫富拉平的“均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物质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又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社会条件;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2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的伟大目标;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5依靠群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理想;6党的领导;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5、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纲领,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重大关系;1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注意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16、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公有制是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的所有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够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从全局利益出发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公有制为主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其布局要相应调整;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质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属性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构成和科技含量、经济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控制力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既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也与市场经济的规则相适应;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规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为两种分配原则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18、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2引进技术;针对我国科技力量薄弱的现状,邓小平强调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要“利用外国智力”,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谁利用,谁就受益,谁不利用,谁就落后;3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中极富胆识和创见的部分;“三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结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4创办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对外开放方式;我国经济特区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包括贸易、生产、科技、金融、产业开发等等,开放的面更宽,是区域范围内的全面开放,也还肩负着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场的独特使命;19、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三个历史性课题;1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2如何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蔓延;3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20、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树立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一靠教育,二靠法治;21、为什么说世界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事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会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越来越强烈;尽管如此,世界多样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一个世界;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世界向多极化和多样性发展这一历史趋势不可逆转;但是必须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世界各国真正做到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政治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原来的两级格局下被压抑制约的一些矛盾突出出来,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的不确定因素,使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呈现复杂的局面,也影响着多极化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2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历了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重要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1在生产关系领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日益加强;2发达资本主义的产业结构和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信函也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显着增加;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在工人阶级内部,物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减少,服务行业的劳动者数量增加;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减少,新兴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增加;简单体力劳动者数量减少,脑力劳动者和脑体复合劳动者的数量增加;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文化教育卫生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的数量增加,形成庞大的中间阶层;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上层建筑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以选举权为核心的公民权普遍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有较大发展,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大大加强,国家的阶级性趋于隐蔽,其社会性越来越突出;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达,大众传播媒体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增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征,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新问题;但是这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正确性;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23、执政党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即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其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所制定和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二是检验一个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体现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体现在对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上;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积极准确得贯彻好、落实好,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其二,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面临着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拒腐防变的严峻考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今天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从国际上看,综合国力竞争较量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摩擦、金融风险愈发加大;从国内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同群体、阶层、地区、行业的利益矛盾也在加剧,同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都使得社会生活中突发、偶然事件大大增加;在加之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经常面临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等等;这都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多种考验的总概括;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我们党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新的探索;24、如何才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1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要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始终着眼于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3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真正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调节好、发展好,从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1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科学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二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有了深刻的把握;这就是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三是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为系统;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同党的建设、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党执政和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明确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关系;四是要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五是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工作的思路格局;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新变化,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的提出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是对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定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四是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提出抓住新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五是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政策;3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
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省委党校考试题库
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省委党校考试题库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政治理论》练习题一、概念解释题1.货币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商品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资本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4.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5.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6.可变资本由劳动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而是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产出来,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得到增殖。
7.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8.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由此能够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由此能够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9. 主要矛盾在事物复杂的诸多矛盾中起着领导、决定的作用的矛盾,其它则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
10.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的高级阶段。
11.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辩证统一地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
13.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文明形态。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篇一:中共中央党校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中共中央党校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孕育和准备阶段(1844-1847年);(2)正式形成阶段(1848-1871年);(3)理论体系完成阶段(1871-1883年);(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1883-1895年)。
(P2-P3)(二)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P3)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一)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的历史观(P6-P7)3、科学的实践观:马恩认为,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以实践为认识的目的。
4、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历史观领域,马恩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P8-P10)5、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同时,又把上层建筑区分为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的上层建筑两部分。
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专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6、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的本质的揭示: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划分类三大社会形成或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精选PPT】
理
论
课
教
学
课 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是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通过国家资
本主义的道路来实现的。
闽江学院
思
想 政
具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基础
治
理 论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剥夺 “剥夺者”,
课 教 学
使被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
课 件
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条基本原则。
第三,我国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 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 的经济命脉。
第四,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实行统购统销, 割断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农村的联系。
闽江学院
思 想 政
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国家资本主义是指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
课
件
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
第三,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 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闽江学院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思
想 政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
治 理
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
论
课 教
过渡,这是酝酿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学 课 件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党在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12月,形成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
闽江学院
思
想 政 治
定息
理
论 课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
201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大纲
201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一、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评价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版)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因果联系D.本质联系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A.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B.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C.国民收入D.财政收入9.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10.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同华北记者团谈话时,讲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巨人安泰是地神之子,他在同对手搏斗时,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不断吸取力量,所向无敌;但是,只要他一离开大地,就会毫无力量。
2013政治考研大纲分析
2013政治考研大纲分析考研对学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近九月各高校的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和考试大纲陆续的出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高校,也会关注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及时更新一、2013年考研政治的分值和题型结构今年是考研政治大变的第三年,沿袭了2010年以来的分值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可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占30分,确立了它在考研政治中分数第一的王者地位。
再来看一下2013年考研政治的题型结构,仍与2010年、2011年一样,包括三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多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分析题50分。
我们认为分析题题数与考查特点会与2010年、2011年保持一致。
2013年的分析题特点仍是五门课五道大题,每门课一道大题的格局,没有跨课程的“组合式”命题,也没有“当代”任选题的出题方式,每题10分,共50分。
以上是对2013年考研政治的分值和题型结构的总体概述,下面我就给大家专门谈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大纲变化、命题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2013年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变化2013年考试政治大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只有两处变化:第一处变化时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删去,此变化说明建国初期我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出现的弊端不再成为考研政治考查的内容,反而更加凸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建议考生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处变化是把“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删去,原因在于该内容离学生生活甚远。
总体来看2013年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考试范围与2011年保持一致,因此,我们认为2013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的考查范围和命题特点与2011年应是一致的,不会有太大出入。
2013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
2013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刚刚下发,我们结合新大纲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一书,作为以下分析。
考研政治的内容,是一套系统的理论,在考研政治复习中,大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科,小到各学科章节的每个考点,整理并理解掌握其知识的框架和层次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最基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到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再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再到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从这些不难看出,在政治复习中,"靠突击,靠死背,靠押题"是根本不行的,是不符合现在考研政治内容、大纲要求及考试特点的。
所以,备考者在考研政复习中,一定做好规划,从前期就开始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它会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学习条件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应加以注意和需要正确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理解点和面的关系,把突出重点和全面复习结合起来所谓全面复习,就是要掌握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理论各门学科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要有一个整体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把握。
就是说,对每一门政治理论学科,都要清楚它有哪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懂得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楚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
第二、处理好记忆和理解的关系,要记忆,但重在理解一是熟悉并懂得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内容,知道它们的思想含义;二是要懂得相关概念或范畴之间、相关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怎样从一个范畴过渡到另一个相关范畴,从一个原理过渡到另一个相关原理,并能运用它们综合地论述问题;三是知道这些范畴和原理同客观实际有什么联系,它们在实践中、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指导意义和作用。
第三、要把知识的框架和层次结构的梳理贯穿在政治复习的每个阶段正如高等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的《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一书中,将每一门学科的每一章的知识框架都勾勒出来,让同学对本章整体内容有了宏观的把握。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多选题
•多选: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2)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2、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P3-4)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3、科学社会主义3、社会形态的三个层面(P8)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4、人的发展过程的三大社会形态或三大历史形态。
(P9)1、人的依赖占统治地位的阶段2、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3、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5、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P18-19)1、从生产社会化的本性要求来分析。
2、从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原因来分析。
3、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变化趋势来分析。
6、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P21)7、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或者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P27)8、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29)9、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为本原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0、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和本质(P32-33)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二,帝国主义的全部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
第三,帝国主义作为垄断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1、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P52-53)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11、国际资本主义的形式(P54):租让制、租借制、合作制、代销代购制。
政治理论
第一章政治理论知识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并转变为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俄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他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够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的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原理;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国家专政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策略;阐明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策略;阐明了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理论,等等。
它同马克思主义一样,都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行动指南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党第一代许多卓越的领导人都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很多方面以独到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关于政策和策略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都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之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部分
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之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部分1、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P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来源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迅速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工人运动的兴起。
思想渊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活动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特利尔城,父亲是一位律师。
费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年)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父亲是一个纺织厂主。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孕育准备阶段(从1842—1844年到1847年《哲学的贫困》的发表)②正式形成阶段(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到1871年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和发展的阶段。
③理论体系完成阶段(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
④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从1883年马克思主义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反杜林主义斗争中的发展P14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恩格斯一方面认真研究自然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又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1833—1921)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作斗争。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及他对世界统一性的理解。
物质—运动(方式)—时空(形式),三者是不能分割的。
研究生政治理论考前辅导PPT参考
阻,但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
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3.因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 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前途是 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021/3/10
授课:XXX
7
论述题
没有固定答案
强化专业术语
研究生政治理论考前辅导
党校教研室 王建军
2021/3/10
授课:XXX
1
考试题型及分值
1.单项选择:10分 2.多项选择:10分 3.简答题:24分 4.辨析题:16分 5.论述题:20分 6.材料分析:20分
2021/3/10
授课:XXX
2
选择题
带着选项的简答题
答题要求
1.读完题(肯定式、否定式)
2021/3/10
授课:XXX
12
祝大家考研成功!
谢谢!
2021/3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2021/3/10
授课:XXX
9
材料一 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都追求的一个目标。然而,当人们陶醉于经济增长的喜 悦中时,却开始品尝到经济增长带来的“苦果”:经济竞争的加剧,使生态破坏和环 境污染骤然变得严重起来,区域性的、潜在性的、暂时性的问题进一步变成全球性的、 公开性的和长期性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全人类。为了实现生态经济优先,一些国家在 经济核算中采用了绿色GDP公式,即绿色GDP=现行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 数。这样就较科学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进步。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忽视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联系的客
观性,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调,使
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2、辩证法的三个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二重性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过程,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4、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他进行的生产时社会总生产的组成部分,其产品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直接社会劳动,这样一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矛盾。
5、资本的特性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3)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6、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根据同样的原理,还得出了两个“决不会”原理,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7、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第一,帝国主义经济根源是垄断的形成,帝国主义其他所有特征都是以此为根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帝国主义的全部经济特征,都是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第三,帝国主义经济运行的根部目标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8、列宁“一国革命论”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列宁“一国革命论”的理论基础。
帝国主义各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会引起帝国主义实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削弱帝国主义力量,这种不平衡必然使帝国主义体系中存在薄弱环节,为冲破帝国主义战线,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提供了机会。
党校考研—政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1:社会主义的本质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N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N3:三个有利于答: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N3:民族区域自治答: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N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答: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N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N6: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答: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N7: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D1: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答:是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D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3: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答: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仍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D4: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D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