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key《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key《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第一讲:导论1.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定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
作用: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
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基本内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⑴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思考题2:自然辩证法是否可以应用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思考题3: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辩证法如何指导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题4:自然辩证法如何应用于解决人类活动对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思考题5:自然辩证法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有何启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矛盾构成的。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互联系的矛盾,例如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变暖,而地球变暖又引发了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辩证分析和解决。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带来了环境问题,必须进行转变。
我们需要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提倡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对矛盾的改造和统一。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多边对话等方式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只有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合作协商,才能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提醒我们要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的实现。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看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整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整理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二、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三、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4)四、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5)五、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6)六、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8)七、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9)八、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 (10)九、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动力是什么? (11)十、科学方法论的立场与原则。
(12)十一、辩证思维方法的特征。
(14)十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15)十三、怎样理解18-19世纪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的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十四、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17)十五、技术体系具有哪些特征? (19)十六、怎样理解技术发展的动力? (20)十七、马克思主义对工程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 (21)十八、工程是技术与非技术要素的集成,你如何理解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23)十九、工程具有演化的特点,请从具体的工程案例出发说明之。
(24)二十、试述马克思关于产业的论述 (25)二十一、试述产业的本质和特征 (25)二十二、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 (26)二十三、社会对科学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7)二十四、工程的伦理规范中,伦理准则起到什么作用? (28)二十五、公众如何理解工程? (29)二十六、阐述社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30)二十七、怎样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与时俱进? (31) 二十八、我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2)二十九、如何认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32)三十、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33)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8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10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4)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9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2)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4)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5)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7)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7)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1章1.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1)系统自然观:a.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b. 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c. 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d. 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人工自然观a. 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b. 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c.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a. 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b.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4)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a.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经典思考题和答案
1 论述自然界演化的复杂性问题(一)渐变与突变自然界中,当某一具体自然物的演化表现为缓慢、逐渐和连续的形式,这种演化就成为渐变。
渐变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如星云引力收缩、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地球公转周期的变化、岩石的变质作用、海洋水分的蒸发、大多数物种的形成、胚胎的发育等等。
但是,当同一自然物的演化表现为短暂、变化强度迅速激烈、变化量大、呈现间断性的形式,这种演化就被称为突变。
例如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生命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
再如,有的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在其演化后期,当内部燃料耗尽时,由于自身强大的引力作用,星体会突然坍塌。
与此同时,向外的冲击波把外层物质猛烈地抛向星际空间,这就是一直恒星世界最剧烈的超新星爆发。
其他的自然界突变还有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小行星撞击地球、森林大火等等。
渐变和突变虽然都是自然界演化必然表现的两种形式,但一般说来,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渐变比突变都表现得更普通、更经常。
因此,可以说自然界的演化更多表现为渐变形式。
同时渐变与突变是对立统一的。
所谓对立是指渐变和突变有着不同的特征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统一性表现为,渐变和突变的相对性,渐变和突变是相互依存的。
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渐变和突变。
离开了渐变,就无所谓突变;离开了突变,渐变也就无从谈起。
渐变和突变也是有层次性的,在同一自然物质层次上,简便和突变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严格的界定。
某种具体的自然变化过程,在低层次可以称为突变,而在高层次,则属于渐变。
最后渐变和突变时可以相互转化得。
在一定条件下,渐变可以转变为突变,突变也可以转变为渐变。
(二)有序和无序有序和无序是描述自然物质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范畴。
有序是指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系统之间有规则的联系和转化,以及系统运动转化的有规则性;无序是指系统内部的要素或系统之间无规则的组合,以及系统运动转化的无规则性。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XXX《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XXX、XXX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XXX、XXX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XXX、XXX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主动意义?4.尝试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不是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尝试若有指导,是不是尝试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包管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度1.如何理解XXX“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XXX、XXX、XXX、XXX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XXX《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实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8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10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5)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9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2)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5)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6)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7)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8)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精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发展历史: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酝酿和形成阶段。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任务。
系统地研究并建立自然辩证法的工作,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为了写作《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精心准备和潜心研究。
为了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止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行了极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1873年5月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构想和计划。
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整整3年里,恩格斯致力于对自然辨证法的全面探索和集中研究,并开始《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撰写。
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辨证法》手稿一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
直到1925年,在苏联学者的努力下,《自然辩证法》首次出版发行。
随后,此书各种语言版本相继面世。
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在第二届科学史世界大会上作了题为《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的报告,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2年,日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立了自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设始于1956年,当时全国十二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其学科定位。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自然辩证法”学科修改成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这一更名被看做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实现的富有意义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建设道路上朝建制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体系结构: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分为三大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统一的版块。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意义补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1. 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
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2. 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
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
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
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
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
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回复
以下是一些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思考题,以供您参考:
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与科学技术哲学有何关系?
2. 请阐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并说明这些观点和原则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的意义。
3. 请分析自然辩证法中的“辩证”一词的含义,并说明辩证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4. 请论述自然辩证法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的影响。
5. 请结合当前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谈谈自然辩证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6. 请分析自然辩证法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并说明这一思想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7. 请论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说明这些创新思维和方法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8. 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自然辩证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价值。
9. 请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你的启示和帮助。
10. 请展望自然辩证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并说明这些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的影响。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部分答案)2012 09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全校统一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通知同学查看研究生院网站。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1)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里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1)已经开始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只能总体上理解自然界,而缺乏科学论证和逻辑体系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机械的自然图景、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作用:1)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缺陷+1)把自然界看做是机器,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抹杀多样性,割裂人与自然的固有联系。
(人是上紧了发条的钟,人是会思考的动物)+2)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世界,否定了辩证思维。
2017年秋季《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本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重点及相关说明在完成统一的教学重点基础上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期末考试出题范围不超出教学重点。
期末考试时间在课程结束后由研究生院安排教室,在统一时间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评定依据两次作业质量以及上课考勤情况。
两次课后作业题目由教师自行拟定。
第一讲:导论(1学时)讲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主要内容、历史发展以及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3学时)第一节: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概述现代自然观三方面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基础,重点讲授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与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讲授中要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生态自然观是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
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2学时)第一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及基本动力。
第二节:概述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重点讲授科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
思考题: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3.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动力是什么?4.科学方法论的立场与原则。
5.辩证思维方法的特征。
6.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2)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2)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也是自然辩证法概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观形成过程都是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自然观的形成过程在历史上主要体现在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的自然观、17—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19世纪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不是突发奇想,一蹴而就的,他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前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形成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之前,曾出现朴素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他们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都逐渐暴露出缺陷和局限性。
首先,朴素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当地球上首次出现人类时,人与其他动物分化出来的标志是工具的制造,人类在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能,同时也获得一些经验知识,逐渐形成了一些原始的科学技术,与古代的这种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于是就形成了最初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中国的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等,而西方的古代自然观主要在于人们关于自然本原、宇宙的结构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派,并且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具有整体直观性、简单性、猜测性、思辨性和辩证性等特点;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朴素自然观这一阶段必须经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地本质和规律。
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于自然地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2021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每一题300字—500字)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科学开展表现为继承及创新的统一?3、多学科的穿插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对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安康、持续的运行?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展伦理标准?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及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立有何意义?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及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开展之路的想法。
10、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开展对策研究。
11、从科学技术开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位出色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3、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开展。
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
15、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途径。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开展,它的核心是强调人及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开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立,这是对生态自然观的实践。
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立的哲学依据和思想根底,为生态文明建立提出了总要求。
它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及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倡导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及繁荣的根底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
建立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及完善。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自然观及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各方面和全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1、什么是技术创新? P 2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P 23、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P 34、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P 45、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 P 56、简述技术发明过程及其方法论特点P 57、试述远古时期以来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 68、工业文明时期主体性的张扬对于环境保护有什么样的影响P 69、自然界的价值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价值?P 710、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评述 P 811、难于操作的理论进步—动植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P 912、所有生命都是道德关心的对象—生物中心主义 P 913、觉醒的“激进主义”—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 P 1014、如何重构人类的主体性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P 1015、如何看待“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P 1116、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 P 1217、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它可能带来哪些问题?P 1318、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P 13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 P 1320、稳定经济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P 1421、消费主义文化对于环境保护意味着什么?P 1422、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P 1423、机械自然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P 1624、机械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的发生有什么关联?P 1625、牛顿的自然哲学与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有何关联?P 1726、机械还原论有何局限性?P 1827、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如何一次次冲击机械论自然观的?P 1828、如何理解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P 1829、科学试验有何特点?它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P 1930、科学理论的内涵是什么?它具体有什么样的功能? P 1931、为什么科学始于问题? P 203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有何区别? P 2033、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P 2134、科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P 2135、反科技的思潮的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P 2136、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规范? P 2237、试述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 P 2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温习思考题
D.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E.抽象性,思辨性,猜测性,
12.欧洲中世纪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逐步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科学与哲学都是神学的奴仆,只有在它可以证明教会的教义与圣经的章节时才被重视,从而使欧洲中世纪自然观打了宗教神学的色彩。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二.多选题:1ACE 2ACE 3ABC4AC5ACE 6ACD 7ACD
第2章
一。单选题
1.根据以下()标准,系统被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A.系统内发生的实际过程
B.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C.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
D.系统所处的状态
E.人们对系统的认识程度
2.根据以下()标准,系统被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与孤立系统。
第三篇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
2.简述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或科学的社会规范)。
3.科学共同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4.如何理解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运动?
5.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有哪几种主要科学发展模式?
6.社会经济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
7.如何看待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C.自然界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发育的有机整体。
D.血液循环学说
E.自然界是一架机器
3.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形成了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认为()。
A.自然界是水做的
B.自然界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
C.自然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D.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
E.自然界是一架有规则运行的机器
4.14世纪末-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崩溃、灭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生长的时期,也是中世纪过度到近代的历史转变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使得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在思想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而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学术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评定依据两次作业质量以及上课考勤情况。
两次课后作业题目由教师自行拟定。
第一讲:导论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3学时)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2学时)
思考题: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
3.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动力是什么?
4.科学方法论的立场与原则。
5.辩证思维方法的特征。
6.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2学时)
思考题:
1.怎样理解18-19世纪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的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3.技术体系具有哪些特征?
4.怎样理解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五讲:马克思主义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1学时)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对工程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
2. 工程是技术与非技术要素的集成,你如何理解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3.工程具有演化的特点,请从具体的工程案例出发说明之。
第六讲:马克思主义产业观与产业方法论(1学时)
思考题: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产业的论述
2.试述产业的本质和特征
第七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社会论(3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
2.社会对科学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工程的伦理规范中,伦理准则起到什么作用?
4.公众如何理解工程?
5.阐述社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八讲: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3学时)思考题:
1.怎样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与时俱进?
2.我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如何认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