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农药的种类及应用

农药的种类及应用

农药的种类及应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大棚和家庭园艺等领域。

农药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大类。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类农药的应用及特点。

首先是杀虫剂,杀虫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消灭各类昆虫害虫。

常见的杀虫剂有有机磷杀虫剂、氯氟化烃等。

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广谱、毒力强、毒效稳定等特点,常被用于防治柑橘螨、棉花蚜虫、水稻蓟马等害虫。

氯氟化烃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很高的杀灭效果,但由于其具有持久性和易积聚的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杀菌剂是用来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的农药。

多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病害。

常见的杀菌剂有三唑酮、多菌灵等。

三唑酮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作物的真菌病害。

多菌灵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对多种真菌具有杀灭效果,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喷药时机,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杂草,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草灵等。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杀草剂,对多种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草灵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除草剂,主要用于除去禾本科杂草。

杀螨剂主要用于防治螨虫害,螨虫是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

常见的杀螨剂有氧化钡、绿盲螨净等。

氧化钡是一种杀螨剂,可用于防治香蕉、葡萄、苹果、桃等作物的螨虫害。

绿盲螨净是一种专用于防治蔬菜大棚中的绿盲螨的杀螨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能够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化学物质。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控制植株生长。

例如,瘤果灵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番茄、黄瓜等果蔬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守农药使用规范和安全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配方进行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和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来选择合适的农药。

其次,注意使用剂量和喷药时机,以避免农药过量或喷洒不当导致的作物中毒或环境污染。

精品PPT课件农药应用技术2024新版

精品PPT课件农药应用技术2024新版
土壤处理技术
将农药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或混入土壤中,以防治土壤中的病虫害。
毒饵技术
将农药与饵料混合制成毒饵,诱杀害虫。注意选择合适的饵料和农药 ,以及正确的投放方法。
熏蒸技术
利用农药的挥发性,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熏蒸,以防治病虫害。注意选 择合适的农药和熏蒸时间,以及确保人员安全。
04
农药安全与防护
农药毒性及危害
03
集成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施药装置,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施
药作业,提高施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生物技术在农药中应用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制剂,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等优 点。
基因工程技术在农药中的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使其具有抗虫、抗病等性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
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使用说明进行 施药,不得随意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 数。
注意安全防护
施药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口罩 、手套、防护服等,避免农药接触皮 肤和吸入体内。
选择合适的施药器械
根据防治对象和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 施药器械,确保施药效果和安全。
注意环境保护
避免在风力较大的天气条件下施药, 防止农药飘移污染环境和危害其他作 物。
不同作物农药使用方法
粮食作物
在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常采 用喷雾法施药。喷雾时要均匀周 到,特别注意对植株中下部叶片
的喷药。
经济作物
根据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生长时期的 不同,可采用喷雾、喷粉、灌根、 涂抹等方法施药。
果树
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常采用喷雾、 喷粉、涂抹等方法施药。喷雾时要 均匀周到,特别注意对叶片背面和 果实的喷药。

农药和化肥的应用管理

农药和化肥的应用管理

农药和化肥的应用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生产成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

农药和化肥的应用管理则成为了实现农业生产有效管理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就农药和化肥的应用管理进行一些探讨。

1. 农药的应用管理农药是为了防止农作物被害虫、病害侵害而使用的化学药品。

合理使用农药可使农作物生长状况更佳、产量更高,同时也可减小农作物损失。

但是,过度使用农药,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1)农药的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农作物的农药,是农药应用管理的重要一环。

在农药使用前,必须对当地农情、害虫、病害等作出综合判断。

并且还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环境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以充分发挥其防治作用。

(2)农药的使用量合理使用农药是关键性的。

过量的使用显然会对环境造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可能产生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务必严格按照规定量施用,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避免对农作物造成过度伤害。

(3)农药的施用方法农药的施用方法也对效果产生影响。

在施用时必须确保施药器具具有合法使用证件并且在操作时需要佩戴专业防护装备,比如手套、口罩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和时间,以充分发挥农药效果。

2. 化肥的应用管理化肥是为了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的一种小型化学品。

化肥也像农药一样需要合理应用,以充分发挥他的作用。

(1)化肥的种类及施用量化肥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化肥的种类和使用量应该符合当地农作物需要。

同时,施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肥计划和实地测土配方来进行调整,确保施肥量不超过作物需求。

(2)化肥的施用方式化肥的施用方式也对施肥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正确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施肥效率,降低浪费。

常见的施用方式有单行直播、剖沟拦肥、种植后追肥、灌溉增施等。

(3)化肥的时间和季节化肥的施用时间和季节也很重要。

农药成分及应用

农药成分及应用

农药成分及应用农药是一种用于防治或者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物质,其成分及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药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不同类型的农药成分及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就对农药成分及应用进行具体介绍。

一、杀虫剂1. 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作物的防治。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造成昆虫麻痹和死亡。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乐果、辛硫磷等。

2. 吡虫啉类: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吸食性害虫。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其食欲和运动能力,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常见的吡虫啉类杀虫剂有百威、嘉吉等。

3. 拟除虫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各类害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功能,造成昆虫麻痹和死亡。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敌敌畏、多菌灵等。

二、杀菌剂1. 三唑酮类:三唑酮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类真菌病害。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防止病害发生的目的。

常见的三唑酮类杀菌剂有咪鲜胺、多力士等。

2. 吡唑酮类:吡唑酮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多种真菌病害。

其作用机制是同样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

常见的吡唑酮类杀菌剂有环醚菌酯、异丙环酮等。

3. 咪环唑类:咪环唑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多种农作物真菌病害。

其作用机制类似,也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阻止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常见的咪环唑类杀菌剂有代森锰锌、铜氢氧化乙醛等。

三、除草剂1. 除草类草酮类:除草类草酮类是一类广谱杀草剂,主要用于防除杂草和草本杂草。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杂草干枯死亡。

常见的除草类草酮类有草铵酸、草甘膦等。

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农药类型及其使用方法和作用:1. 胃毒剂:这种农药通过害虫的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敌百虫等,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非常有效。

2. 触杀剂:这种农药通过与害虫虫体接触,药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触杀剂可用于防治各种口器的害虫,但对体被蜡质分泌物的介壳虫、木虱、粉虱等效果差。

3. 内吸剂:这种农药易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部分,或经过植物的代谢作用而产生更毒的代谢物,当害虫取食植物时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吡虫啉等。

内吸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特别有效。

4. 熏蒸剂:这种农药能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进入害虫的呼吸系统,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磷化铝等。

熏蒸剂应在密闭条件下使用效果才好。

5. 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这类药剂通过昆虫胃毒或触杀作用,进入昆虫体内,阻碍几丁质的形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蜕皮变态时不能顺利进行,卵的孵化和成虫的羽化受阻或虫体成畸形而发挥杀虫效果。

这类药剂活性高,毒性低,残留少,有明显的选择性,对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

但杀虫作用缓慢,残效期短。

此外,还有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溶剂)、乳剂(也称乳油)、超低容量制剂(油剂)、颗粒剂和微粒剂、缓释剂、烟剂等多种农药类型。

这些农药类型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各有不同,需要针对具体的农作物和害虫情况来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遵守使用说明和安全规范,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类型和使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农药对作物的影响及应用分析

农药对作物的影响及应用分析

农药对作物的影响及应用分析农药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农田病虫害而专门研制的化学制剂,对于保护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农药对作物的影响及其应用。

首先,农药对作物有以下几个主要影响。

第一,农药可以有效地杀死或控制害虫、病菌和杂草,减少它们对作物的侵害。

这可以帮助农民减少损失,提高作物产量。

第二,农药可以提高作物品质。

通过控制农田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作物可以更好地生长和发育,品质也更高。

第三,农药可以帮助延长作物的保鲜期。

一些农药可以抑制果实的腐烂和老化,使得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环节更持久。

然而,农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农药在作物之外的环境中残留,可能会对其他生物造成损害。

其次,农药的滥用可能引发病虫害的抗性。

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病原菌可能会逐渐适应农药,导致农药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此外,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也有潜在风险,可能引发慢性毒性和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药的使用需要慎重考虑和科学合理的操作。

首先,农民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农药剂量进行施药,避免过量使用。

其次,农民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防止害虫和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同时,应加强对农药的监测和检测,及时调整使用策略。

此外,农药管理和农药残留的控制也需加强。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总体而言,农药对作物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害虫、病菌和杂草对作物的侵害,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需谨慎,以避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农民应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说明和剂量,合理轮换使用,农药管理和残留检测也需要加强。

只有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才能更好地发挥农药的作用,保护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药常用剂型及应用

农药常用剂型及应用

农药常用剂型及应用农药剂型是指农药制剂的物理形态和化学性质的总和,常用剂型有液态剂型、固态剂型和气态剂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农药常用剂型及其应用。

一、液态剂型1. 悬浮剂:悬浮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被均匀地悬浮在溶剂中,形成悬浮液。

悬浮剂具有悬浮性好、便于使用、剂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防治多种病虫害。

常见的悬浮剂有苏力菌素、石硫合剂等。

2. 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和其他辅助成分通过混合搅拌,形成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制剂。

可湿性粉剂具有分散性好、使用方便、储存稳定等特点,适用于防治蚜虫、飞虱等。

常见的可湿性粉剂有敌敌畏、乐果等。

3. 浸膏剂:浸膏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被溶于溶剂中,形成胶状或膏状的制剂。

浸膏剂具有均匀性好、渗透力强、持效期长等特点,适用于防治果树病虫害。

常见的浸膏剂有溴硫磷、氯硫丹等。

4. 可溶性液剂:可溶性液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被完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透明或微浑浊的制剂。

可溶性液剂具有药效快、吸收率高、处理方便等优点,适用于防治病毒病、杂草等。

常见的可溶性液剂有吡蚜灵、草甘膦等。

二、固态剂型1. 粉剂:粉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通过混合搅拌形成的粉末状制剂。

根据粒径的不同,可分为超微粉剂、微粉剂和粗粉剂。

粉剂具有药效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适用于防治多种病虫害。

常见的粉剂有杀菌粉、硫磺粉等。

2. 颗粒剂:颗粒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通过混合搅拌形成的颗粒状制剂。

根据颗粒粒径的不同,可分为微型颗粒剂、粉型颗粒剂和块状颗粒剂。

颗粒剂具有药效稳定、携带方便等优点,适用于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颗粒剂有杀虫剂、杀菌剂等。

3. 片剂:片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通过混合成型形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具有溶解速度慢、持效期长等特点,适用于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片剂有杀虫片、除草片等。

4. 微胶囊剂:微胶囊剂是指将农药活性成分包裹在微胶囊中,形成液态或固态的制剂。

微胶囊剂具有释放控制、药效持久等特点,适用于防治果树病虫害。

12种剂型农药特点及应用

12种剂型农药特点及应用

12种剂型农药特点及应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各种剂型存在,包括液剂、粉剂、乳剂、胶体剂、悬浮剂、颗粒剂、糖剂、湿剂、气剂、烟剂、油剂和水剂。

每种剂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1. 液剂:液剂是将农药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制成的剂型。

液剂具有溶解速度快、喷施容易、混合均匀的特点。

常见的液剂有水剂、油剂、乳剂等。

它们可以在叶片上形成均匀的覆盖层,提高附着力和吸收效果,广泛用于叶面喷施和土壤灌溉。

2. 粉剂:粉剂是将农药药剂制成粉末形状的剂型。

粉剂具有保存稳定性好、携带方便、施药灵活的特点。

常见的粉剂有可湿性粉剂、湿性粉剂等。

它们可以直接用于撒施或混合成悬浮液、乳剂等进行喷施,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施药和种植作物的喷雾施药。

3. 乳剂:乳剂是将农药悬浮于水中形成乳状液的剂型。

乳剂具有悬浮性好、稳定性高、使用方便的特点。

常见的乳剂有水乳剂和油乳剂。

水乳剂主要用于叶面喷施,油乳剂主要用于土壤灌溉和树木植物喷施。

4. 胶体剂:胶体剂是将农药粉剂溶解在有机胶体剂中制成的剂型。

胶体剂具有附着性强、吸附性强、侵蚀性小的特点。

常见的胶体剂有胶体铜、胶体硫等。

它们可以用于种子处理、土壤施药和植物喷施。

5. 悬浮剂:悬浮剂是将农药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悬浮液的剂型。

悬浮剂具有悬浮性好、附着力强、使用方便的特点。

常见的悬浮剂有水悬浮剂和油悬浮剂。

水悬浮剂主要用于叶面喷施,油悬浮剂主要用于土壤施药和种子处理。

6. 颗粒剂:颗粒剂是将农药制成颗粒状的剂型。

颗粒剂具有包膜保护、释放稳定、使用方便的特点。

常见的颗粒剂有水溶性颗粒剂和水分散颗粒剂。

水溶性颗粒剂主要用于土壤施药,水分散颗粒剂主要用于叶面喷施和种子处理。

7. 糖剂:糖剂是将农药制成糖浆状的剂型。

糖剂具有黏附性强、吸附性强、使用方便的特点。

常见的糖剂有糖性微胶囊剂和糖性水乳剂。

糖性微胶囊剂主要用于叶面喷施,糖性水乳剂主要用于土壤施药。

8. 湿剂:湿剂是将农药悬浸在水中制成的粉剂。

新型农药的研发及应用前景

新型农药的研发及应用前景

新型农药的研发及应用前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需求的不断提升,新型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正在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新型农药相较传统的农药有着更高效、更灵活、更绿色、更环保等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生产要求,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新型农药的优势与传统农药相比,新型农药有着以下的优势:1.更高效:新型农药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够更精准地靶向作物病虫害,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并且使用量更少,能够节约成本。

2.更灵活:新型农药有着多种防治手段,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作物类型和生产环境,更灵活地进行防治。

3.更安全:新型农药对人体、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较小,更具有安全性和环保性,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4.更绿色:新型农药可以与无农药栽培、有机农业等现代农业方式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二、新型农药的研发现状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新型农药的研发和应用。

在新型农药的研发方面,主要是针对农药的毒性降低、防治目标增多、复合配方研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在毒性降低方面,新型农药的研发将更多地打造绿色无毒的产品。

比如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出生物农药和植物提取物等,这些产品不仅具备高效防治的作用,而且操作简便,具有更好的环保效果。

在防治目标增多方面,随着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农药已不能对其进行防治。

新型农药运用了先进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治各种病虫害。

在复合配方研制方面,新型农药将会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研制出更为复杂的配方,以适配更多的防病需求和性质。

三、新型农药的应用前景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新型农药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加强口粮生产、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新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农药的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新型农药的高效、精准和灵活的防治能力,能够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2.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药的应用将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激发相关行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的规范化。

农药制造中的农药配方技术与应用

农药制造中的农药配方技术与应用
农药配方的优化方法
筛选有效成分:选择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成分
确定配方比例:根据有效成分的特性和作用机制,确定各成分的比例
优化剂型:选择合适的剂型,如乳油、悬浮剂、水乳剂等,以提高药效和降低环境污染
稳定性试验:对优化后的配方进行稳定性试验,确保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农药配方的安全性评估
农药配方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低毒的农药配方
研发方向:高效低毒的农药配方是未来农药配方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术突破: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和选择性,降低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应用领域:高效低毒的农药配方在农业、林业、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政策支持:政府对高效低毒农药配方的研发和应用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农药配方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等方面的评估。
慢性毒性评估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来测定农药的长期接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以评估农药的慢性毒性。
生殖毒性评估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来测定农药对动物生殖能力的影响,以评估农药的生殖毒性。
急性毒性评估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来测定农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评估农药的急性毒性。
农药制造中的农药配方技术与应用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农药配方的技术原理
03
农药配方技术的应用领域
04
农药配方技术的发展趋势
05
农药配方的环保问题与对策
06
农药配方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添加章节标题
农药配方的技术原理
农药配方的组成
添加标题
活性成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添加标题
助剂: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等

农药的发展与应用

农药的发展与应用

农药的发展与应用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或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农药的发展与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类型与应用、意义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发展人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病虫草害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的威胁。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含砷的农药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公元10世纪,中国唐朝开始炼制以砷为主要成分的农药,称为“砒霜”。

20世纪初,砒霜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和欧洲的农业生产中。

20世纪40年代,DDT的研发和应用使得农药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0年代,合成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问世,加速了农药化学品的发展。

二、类型与应用农药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

有机农药包括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无机农药主要是金属离子、硫、石油沥青和钙肥等天然产物,比较少使用。

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农药又可分为杀小菜虫剂、杀粗毛虫剂、杀蚜虫剂、杀象凤蝶剂和杀卷叶蛾剂等。

农药的应用方式包括喷洒、灌溉、根部施药和种子处理等多种方式。

农药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药能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农药的应用能够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因为作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减少了因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农药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

三、意义与挑战农药的发展与应用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药的应用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其次,农药的使用能够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有效控制农产品上的病虫害残留,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此外,农药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和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然而,农药的发展与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容易导致农作物耐药性增强和环境污染。

常见农药成分的介绍与应用

常见农药成分的介绍与应用

常见农药成分的介绍与应用一、引言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对于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

因此,了解常见农药成分的种类、性质、应用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对于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常见农药成分的专业技术知识点,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常见农药成分的种类与性质1.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农药。

这类农药主要包括生物碱、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生物源农药具有对人畜毒性低、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效果不稳定、防治范围有限等问题。

2.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农药。

这类农药主要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

化学农药具有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对人畜毒性高、易污染环境等问题。

3.抗生素类农药抗生素类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杀菌或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制成的农药。

这类农药主要包括农用链霉素、新霉素等。

抗生素类农药具有抗菌谱广、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使用不规范可能导致药物残留等问题。

三、常见农药成分的应用与要求1.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作物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用药。

同时,应注重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的应用,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2.注意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用农药至收获农作物前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内不应采收农产品。

安全间隔期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保障消费者健康。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避免过早采收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

3.针对不同作物和病虫害选择合适的农药不同作物和病虫害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使用量。

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与应用

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与应用

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与应用(1)印楝。

其活性成分为印楝素,主要作用方式为生长调节、拒食、产卵驱避。

主要作用机理为刺激抑食细胞,引发拒食作用,对变态肽类激素进行阻断,影响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的滴度。

印楝素应用于粮食、花卉、棉花、瓜果、林木、蔬菜、咖啡、茶叶、烟草等作物,对蔬菜小菜蛾、蝗虫等起到有效防治作用。

(2)除虫菊。

其中的除虫菌酯Ⅰ、Ⅱ,茉莉菌酯Ⅰ、Ⅱ,瓜菊酯Ⅰ、Ⅱ等成分具有杀虫功效,杀虫机理为毒杀、击倒与驱避等。

除虫菌属于神经毒剂,主要对钠离子通道产生作用,致使神经细胞重复开放,对害虫造成麻痹,致其死亡。

除此之外,除虫菌还能够影响突触上的ATP酶活性。

除虫菌杀虫范围为卫生害虫与农业害虫等,应用在蔬菜蚜虫、家蝇等害虫防治中。

(3)鱼藤。

其中的杀虫活性物质为鱼藤酮,大多提取于鱼藤属等植物,在综合防治中,鱼藤酮杀虫药剂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鱼藤酮对蚜虫、小菜蛾、菜粉蝶幼虫等害虫起到强烈的胃毒与触杀作用,对日本甲虫类害虫起到拒食作用,对鳞翅目害虫起到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甚至对某些害虫能够起到熏杀作用。

(4)雷公藤、苦皮藤,主要活性物质是苦皮藤素Ⅰ~Ⅴ,作用方式为毒杀、麻醉与拒食等。

该类植物源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是猿叶甲、玉米象、稻苞虫、菜青虫等。

雷公对瓜果类害虫与叶菜类害虫藤起到拒食、忌避、抑制生长发育、毒杀、产卵忌避等作用。

(5)万寿菊、猪毛蒿。

其中光活化毒素为聚乙炔、呋喃香豆素等,在光照下受光动力与光诱发毒性影响,对昆虫起到较强杀虫活性,但活性相对于哺乳动物较低。

该类植物源农药比较容易合成,结构简单,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6)番荔枝。

其中的番荔枝素属于较强神经毒剂,对线虫、烟蚜、棉蚜、菜蛾、根猿叶甲虫等活性较好,可有效抑制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7)其他杀虫植物。

比如,杜鹃花科的黄杜鹃,胡椒科的黑胡椒,菊科的松果菊,千日菊、柏科的沙地柏,芸香科的茱萸与木茼蒿等。

农药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农药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农药的认识和使用方法农药是一种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各种害虫、病害和杂草侵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中,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然而,农药的不正确使用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正确的认识和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农药的种类是非常重要的。

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类。

杀虫剂主要用于杀灭各类害虫,例如蚜虫、螨虫和飞虱等;杀菌剂用于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例如霉菌、细菌感染和病毒;除草剂则用于控制杂草的生长。

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害虫、病害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非常重要。

此外,农药的存储和处理也要注意。

农药应存放在专用的密闭容器中,远离儿童和宠物。

不同种类的农药应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农药瓶子使用完后,应彻底清洗并正确处理。

农药残留物、废水和废弃农药瓶都应按照当地的环境法规进行合理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要树立生态农业的观念,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根据前期工作,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地理环境,合理调控农作物的生长。

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技术,保持土壤湿润程度,增加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数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良好农业管理措施,如机械除草和适量施肥等,可以减少对农药的需求。

总结起来,正确认识和使用农药是保护农作物和环境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按照说明使用,并注意农药的存储和处理,都是必要的步骤。

同时,树立生态农业观念,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案例

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案例

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案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化学农药因存在残留、污染环境、抗药性等问题,逐渐被人们所担忧。

生物农药正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化农药,其应用范围和效果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和验证。

一、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1. 生物防治理论研究:生物防治是生物农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其理论研究一直是生物农药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增加有益微生物和天敌昆虫等方法,发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近年来,生物防治理论研究从生态系统水平逐渐拓展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更深层次方面。

2. 生物农药菌种研究:生物农药的研究发展与不断推广离不开优秀的菌种研究。

生物农药菌种研究主要包括菌种的筛选、不同菌种间的配对、现有优良菌种的使用效果评估等。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不同,生物农药微生物菌种其生长繁殖受环境和土壤状态、外部因素等影响变幻莫测,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菌种的质量和数量。

3. 生物农药生产技术研究:生物农药生产技术的研究是人们广泛推广生物农药的前提。

生产技术的提高能够大幅度降低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保证生物农药的优良品质。

生物农药生产技术研究的重点在于发展生物发酵工艺和改进生物转化技术。

二、生物农药的应用案例1. 工业防腐剂:传统的化学防腐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人们开始广泛应用生物防腐剂。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利用生物防腐剂去除传统化学防腐剂可以将环境污染降低98%以上。

2. 蔬菜农药:在蔬菜种植中,生物农药已经成为相当可靠的农药选择。

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对蒜苗、菠菜、茄子等蔬菜品种的对植株的伤害。

除此之外,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帮助转基因食品的避免污染,并能保障蔬菜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3. 水果防食剂:在水果的生产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选择优质的生物农药,在保证水果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现代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风险

现代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风险

现代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风险农业是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中使用农药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代农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风险和争议。

一、现代农药的种类及其应用现代农药根据其来源、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化学合成农药、生物合成农药、植物提取物等多种类型。

现代农药的主要作用是杀虫、杀菌、防治植物病虫害以及提高作物产量。

1. 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合成农药是指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农药,包括有机磷农药、烷基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

这类农药具有毒力强、杀虫效果快等特点,对农作物施用效果明显。

2. 生物合成农药生物合成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或从微生物中提取合成物而得到的农药。

由于其安全、环保的特点,生物合成农药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

其中有机硫农药就是一种生物合成农药。

二、现代农药的应用风险虽然现代农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但是在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污染农药在应用后,会残留在土地、水体、空气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污染,甚至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有时农药残留会对水源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水源质量。

2. 农药残留目前,我们的食品中常常会检测到农药残留,这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

如果长期摄入受污染的农产品,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各种问题。

3. 杀死益虫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昆虫农药的使用有时也会影响生态平衡。

某些有益昆虫也会被误伤,这样就可能会打破原本的生态平衡,由此带来不利影响。

三、如何降低农药风险为了避免农药产生的风险和危害,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农药。

这需要以下几点:1. 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不同的农药适合不同的作物和病虫害。

有时农民不加思考地使用同一种农药,这可能会导致农药的残留和农业生产的废水、废弃物的造成污染。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种类。

2. 应用方法正确对于不同类型的农药,使用方法是不同的。

农药残留物的定义及应用

农药残留物的定义及应用

农药残留物的定义及应用农药残留物是指农田种植、畜牧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农药所产生的残留物质。

农药残留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中,如水果、蔬菜、谷物、畜禽产品等。

农药残留物的定义是针对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在农产品中残留超过国家规定最大残留限量的物质。

农药残留物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农药在施用后部分在农作物上残留,另一部分则通过代谢分解被农作物吸收并贮存在其组织中。

此外,农药还会通过土壤、水体的迁移和污染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

农药残留物的应用主要有几个方面:1. 防治病虫害: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农耕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2. 保护环境: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农作物受害,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壤和水体的质量。

3. 提高农作物质量:农药的使用可以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果蔬种植中,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果蔬的病虫害,避免果蔬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污染和损伤,提高果蔬的品质和口感。

4. 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其达到市场需求。

优质、高产的农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并赢得市场竞争。

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然而,农药残留物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残留物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农药残留物的长期摄入可能会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导致慢性毒性或慢性病发生。

2. 对环境的影响:农药残留物的持久性和迁移性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持久污染,对生物多样性、水体和土壤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3. 食品安全问题:农药残留物的存在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可能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环保农药 典型应用案例

环保农药 典型应用案例

以下是一些环保农药的典型应用案例:
1.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昆虫、细菌、真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农药。

它们具有高效、低毒性、对非目标生物安全等特点,对环境友好。

例如,使用拟除虫菊酯类生物农药来控制害虫,如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来防治棉铃虫。

2. 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农药,具有较低的残留和环境风险。

例如,使用植物中的提取物或精油作为杀虫剂,如使用尼莫木菠菜素提取物来防治蔬菜害虫。

3. 昆虫诱杀剂:昆虫诱杀剂是一种特定化学物质,可以吸引和杀死目标害虫,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例如,使用性信息素作为昆虫诱杀剂,吸引害虫进入诱杀设备,如使用性信息素来控制某些森林害虫。

4. 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害虫进行防治。

这些微生物具有特定的杀虫或杀菌作用,并且对环境友好,不会对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

例如,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来控制水稻病害。

5. 限制性农药:限制性农药是指对环境影响小、残留期短、安全性
较高的农药。

这些农药在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循使用周期、剂量和施用方法等要求,以确保其环境友好性。

例如,在果树上使用限制性农药来防治果实腐烂病。

这些案例展示了环保农药在不同农业领域的应用。

通过使用环保农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保护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然而,适当的使用环保农药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遵循相关的农药使用规范和管理措施。

新型农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农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农药的研发与应用随着人类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化学农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农民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此,新型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新型农药的研发新型农药是指相对于传统农药而言的一类新型化合物,它们在杀虫、杀菌、除草、营养促进等方面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

新型农药研发的前沿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化学合成技术、现代分析技术、信息技术等。

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研发新型农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开发出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毒副作用小的新型农药。

其中,转基因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通过转移外源基因来改良作物抗病性、耐药性等,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2.化学合成技术化学合成技术是研发新型农药的传统手段,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研发方式。

通过分析农药分子结构和杀虫原理,开发新型农药的结构类似于现存农药,但是效果更佳、更环保。

3.现代分析技术现代分析技术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农药分子结构和杀虫原理,对新型农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4.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新型农药研发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围绕着统计、试验、仿真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新型农药的研发过程进行了方便和辅助。

二、新型农药的应用新型农药的应用包括了化学农药的替代和配套使用。

农药是指对植物、动物、微生物或者其他所有能够干扰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保障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而进行的防治活动,而植保技术作为抗击它们的有效手段,尤为成熟。

此外,新型农药除了在一般的保护农业的作用方式下,还可以有各种的特殊应用。

1.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培养分离的微生物、植物、动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阻碍和控制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的一类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来源广泛、环境安全、绿色清洁等特点,是新型农药的重要分支。

农药的发展与应用

农药的发展与应用

农药的发展与应用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田、园林、林地、农草、畜舍及农业产品的病害虫害的化学药剂。

它的发展与应用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药的起源和发展、种类和应用以及农药的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

农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农业活动。

早期的农民发现使用一些特定的物质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比如使用烟熏、辛辣植物提取物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的农药。

在19世纪末,人类发现了第一个合成的有机农药-砷酸铜,开启了农药的合成化学时代。

20世纪上半叶,合成农药的研制工作得到了较大发展,种类逐渐增多,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农药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昆虫害虫,通过对虫体的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产生杀虫效应。

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病原菌对农作物造成的病害,通过在植物体内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除草剂用于防治耕地及非耕地上的杂草,通过抑制杂草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除草效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调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

这些农药种类的不断丰富,使得农业生产可以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首先,农药能够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降低产量损失,保障农民的收入。

其次,农药能够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商品农产品的附加值。

最后,农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促进农作物的适应性于环境的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农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农业劳动力的使用,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农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农药的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农产品中残留农药成分,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过量使用农药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危害生物多样性。

长期的农药使用还可能造成病虫害的抗药性,导致农作物对农药的耐药性,减少农药的防治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及其应用》讲义提纲第一章农药的基本概念1.1 农药的定义及分类一、农药的科学含义1.广义的农药指所有在农业上使用的化学品。

2.狭义的农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定义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病虫草鼠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

3.农药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天然植物和无机农药时代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有机合成农药时代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的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和生物农药为主的阶段第四阶段:绿色农药与基因农药阶段4.农药存在的问题(1)药害问题;(2)人畜中毒问题;(3)抗药性问题;(4)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二、农药的分类(一)按用途分类1.杀虫剂2.杀菌剂3.杀螨剂4.杀线虫剂5.除草剂6.杀鼠剂7.植物生长调节剂8.农药助剂(二)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1.植物源农药指以野生植物或栽培植物为原料,经过加工而制成的农药。

如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大蒜素等。

2.微生物源农药指利用能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农药。

如Bt 、白僵菌、绿僵菌、链霉素、井岗霉素等。

3.动物源农药指源于动物(主要是节肢动物)的天然活性物质加工制成的农药。

例如昆虫内源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昆虫信息素、沙蚕毒素等。

4.无机农药(矿物性农药)指主要由天然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农药。

例如石灰、硫磺、砷酸钙等。

5.有机农药指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农药。

(1)天然有机农药指直接利用天然有机物加工而成的农药。

例如矿物油、植物油乳剂、松脂合剂等。

(2)有机合成农药指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人工加工而成的农药。

1.2 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一、毒力与药效的含义 1.毒力严格地讲,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2.药效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指在实际使用时除药剂本身对生物体的作用外,还包括其它多种条件对药剂发挥毒力的影响。

二、农药毒力的测定所谓生物测定就是利用生物体或其离体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作为评价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

(一)毒力的表示单位 1.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中的百分数,计算公式为100供试总虫数死亡个体数死亡率(%)=⨯ ()Y=处理组的生存率X=对照组的生存率,100X Y X 校正死亡率(%)=⨯-2.致死中量(LD50)或致死中浓度(LC50)用以杀死种群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称为致死中量;若用浓度为单位,即为致死中浓度。

3.有效中量(ED50)或有效中浓度(EC50)这是杀菌剂的表示单位,是指抑制50%病菌的孢子萌发所需要的剂量或有效浓度。

4.忍受极限中浓度(TLm )这是测定农药对鱼毒性时常用的单位,指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某种鱼接触一定的时间(如24h 、48h 、96h )杀死50%所需要的浓度,一般用ppm 表示。

5.相对毒力指数(T )每次试验时均设标准药剂处理,求出各次试验中各种药剂与标准药剂的比数,然后进行比较,该比数就是相对毒力指数。

()()()()⎪⎭⎪⎬⎫⎪⎩⎪⎨⎧=⨯=5050505050505050A A 或EC 或ED 或LC 标准药剂的LD B 或EC 或ED 或LC A=待测药剂的LD =A的相对毒力指数;T 100BAT(二)常用毒力生物测定方法1.杀虫剂的毒力测定方法(1)胃毒作用的试验方法 ①叶片夹毒法;②液滴饲喂法 (2)触杀作用的试验方法①喷粉法或喷雾法;②点滴法; ③药膜法;④浸渍法; (3)内吸作用的试验方法 (4)熏蒸作用的试验方法2.杀菌剂的毒力测定方法(1)孢子萌发法 (2)抑菌圈法(3)生长速率测定法3.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法(1)种子萌发试验 (2)植株测定(3)生理效应测定(三)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三、药效与防效的计算(一)药效的表示单位 1.杀虫剂的防效指标⎪⎪⎭⎪⎪⎬⎫⎪⎪⎩⎪⎪⎨⎧===⨯⎪⎭⎫⎝⎛⨯-活个体数量Cb=对照区防治前存数量对照区防治后存活个体Ca 数量处理区防治前存活个体Tb 数量处理区防治后存活个体Ta 100%Ca Cb Tb Ta 1(1)防效=100防治前活虫数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2)虫口减退率(%⨯ 2.杀菌剂的防效指标(1)发病率指发病的植株(或叶、杆、果)数占总调查数的百分率。

用发病率可以表示作物病害的程度及范围,其计算公式为100)数检查总苗(株、杆、叶病苗(株、杆、叶)数发病率(%)=⨯2.杀菌剂的防效指标(2)病情指数(感病指数)指作物染病部位(如叶、茎、穗、果等)上病害为害程度。

计算公式为()100病级值最高检查总叶数该病级数病级叶数感病指数(%)=⨯⨯⨯∑(3)相对防治效果(%)100对照区感病指数处理区感病指数对照区感病指数相对防治效果(%)=⨯-(4)绝对防治效果(%)数病指数-施药前感病指病指增长值=施药后感100对照区病指增长值理区病指增长值对照区病指增长值-处绝对防治效果(%)=⨯(二)田间药效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三)测定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四、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一)与药剂有关的因子药剂的不同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及使用时根据不同防治对象所需的浓度或剂量,都会对药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与环境有关的因子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雨水、光以及土壤性质等。

(三)与防治对象有关的因子 1.生物种群的特性2.生物种群的个体发育阶段或生理状态 1.3 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一、农药对作物的药害 (一)药害发生的基本情况1.急性药害是在施药后几小时至数日内显著出现的异常现象,常在叶面、果面和嫩茎上产生斑点、褪绿、变黄、凋萎、枯焦、落叶、落果、全株死亡等病害征象。

2.慢性药害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药害征象,例如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矮化、畸形、延迟开花结实、果实变小、子粒不饱满、色泽差、风味变坏等征象。

(二)植物病害与药害的区别药害病害分布成块、片、段分布或在地头较易出现零星、以点分布,并且有发病中心受害部位(以叶片为例)上部分比下部分轻下垂部分及边缘重下部分比上部分轻内部与边缘差别不明显受害形状不规则、无环晕、不扩展有一定的形状、有时有环晕、能扩展病征无有后期变化不发展发展(三)影响药害的因素侵入植物体的农药能否让植物产生药害,要由许多因素来决定,主要是药剂、植物与环境三者之间相互的影响。

1.与药剂有关的因子2.与植物有关的因子3.与环境条件有关的因子(四)控制药害发生的基本措施1.充分了解农药的性质,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及生长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品种及安全有效的剂量或浓度。

2.提高施药技术水平,药剂喷洒的应均匀。

3.按照农药混用原则混合农药。

4.加强农药管理、宣传科学用药。

5.根据天气条件施药,一般气温超过30℃、空气湿度超过50%、风速超过5m/s、中午烈日或浓露及雨天均不宜施药。

二、农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1.4 农药的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农药侵入高等动物的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

一、急性中毒所谓急性中毒就是指动物与药剂一次给予一定量的接触后,在24-48h内出现的中毒反应。

二、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是动物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一定时间后表现出与急性中毒相类似的中毒反应。

三、慢性中毒四、农药中毒现象的概况及对策1.农药中毒现象的发生概况四、农药中毒现象的概况及对策1.农药中毒现象的发生概况(1)生产性中毒生产性中毒是指由于人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中毒现象,包括由于使用者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知识、乱施滥用,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中毒;农药残留在果蔬及粮食等食物中而导致的中毒。

(2)非生产性中毒非生产性中毒是指服毒、投毒、误食等原因引起的中毒事故。

四、农药中毒现象的概况及对策2.农药中毒的救治方法(1)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包括溴氰菊酯、除虫菊、氯氰菊酯等)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脉搏迟缓,严重者有耳鸣、晕厥、血压过低等反应。

抢救方法:皮肤污染者应脱离现场,用肥皂水清洗皮肤。

对症治疗有输血、注射镇定剂等;误服者应立即催吐或用4%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包括呋喃丹、西维因、杀灭威等)临床反应:头昏、四肢麻木、流涎、昏迷及发作性惊厥等。

抢救方法:每次肌肉注射阿托品0.5-1mg,如出现口干、瞳孔放大,可适当减少用量。

(3)有机氮类农药中毒(包括杀虫脒、巴丹、螟铃畏等)临床反应:头昏、四肢无力、厌食、嗜睡、血尿、小便失禁等。

抢救方法:根据病情吸氧、补液、输血,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VC等对症疗法;误服者应及早催吐,用1:5000倍高锰酸钾洗胃。

(4)有机磷类农药中毒(包括敌敌畏、对硫磷、甲胺磷等)临床反应: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反应类似。

抢救方法:肌肉注射解磷定或解毒磷或阿托品。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农药剂型是原药经加工因形态及用途不同而区分为各种类型,如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等等。

原药是由化工厂合成生产的农药有效成分,是未经加工的农药。

固体原药常被称为原粉,液体的称为原油。

把原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形式的工艺过程称为农药加工,加工后的农药称为农药制剂。

2.1 农药助剂农药助剂(农药辅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用于改善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

1.填充剂(填料或载体)指在农药加工时,为调节成品含量和改善物理状态而配加的固态惰性物质。

例如粘土、陶土、高岭土、硅藻土、叶蜡石、滑石粉等。

2.润湿剂(湿展剂)这是一类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易于在固体表面润湿与展布的助剂。

常见的润湿剂如粘土、茶枯、皂角、纸浆废液、洗衣粉、拉开粉、长链醇、脂肪酸酯等。

3.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相液体(如油与水)的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乳浊液的助剂。

如烷基苯磺酸钙、烷基硫酸钙、聚氧乙基脂肪酸酯等。

4.溶剂指能溶解农药原药的助剂。

一般要求毒性低、不易燃、成本低、来源广,常用溶剂有甲苯、二甲苯等。

5.分散剂(1)农药原药的分散剂这是一种具有高粘度的物质,如废糖蜜、纸浆废液的浓缩液。

(2)农药粉剂的分散剂防止粉剂絮结、利于分散的助剂,如硅藻土、二氧化硅等。

6.粘着剂能增加农药对生物体表面的粘着能力的助剂。

例如矿物油、淀粉糊、明胶等。

7.稳定剂能防止农药有效成分分解或物理性状变坏的助剂。

其中防止有效成分分解的又称抗分解剂或防解剂;防止物理性状变坏的又叫抗凝剂。

8.增效剂本身对有害生物没有活性,与农药混用后可以提高药效的助剂。

如增效醚、增效敏、增效磷等。

9.其它用于改善农药物理性状的助剂还有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防冻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