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构建-5页精选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构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并强调“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要顺应新课改的理念,把生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教材脱离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等不良现象,这就需要使思想品德课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注入生活的气息,否则思想品德课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不良现象。
重物轻人可以说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教师和学生都围绕着“知识”“教材”打转,课堂教学是“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忽视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忽视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护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权力的拥护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这是一种“壶与杯”的教育理论,教师(壶)拥有理智的事实性的知识,学生(杯)是消极的容器知识可以灌入其中。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从现实生活出发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创造型人才是生活教育的核心任务”。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收集生活化的教学材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和学习热情。
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加深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生活、真正学会生活、真诚热爱生活、自主创造生活。
(三)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二 创 设 生 活 化 的 教 学 情 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 “ 生活即教育”, 为 生活 而 教 育 ” 。 思 想 品德课认知于生活 ,行 动于生活 ,适宜开展活动学 习。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思想品德的实践 活动 , 使 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 的主体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活 动应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 系 , 能够在最具体 、 最本质 的生 活中 , 触动 学生本性 的心 弦 , 让善 良之举 、 仁爱 之心成 为学生 日常生活 中再 正常不过 的生 活行为 。 使思 想 品德 教学 过程成 为学 生反 复亲历体 验 的过
法。
一
计 ,使情 绪不再是抽象 的概念 ,而是具体 的生活体 验 ,情绪 对 人 的影 响这 一 教 学 难 点 的 突破 也 水 到 渠 成了 。 在体验情绪 的同时 , 让学生领悟到了影响情 绪 的因素 , 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得到了知识 。这样 , 不 仅 可使原来 十分枯燥 的教学 内容变得生动 ,学 生感 兴 趣, 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 自己身边 , 知识 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 系。
三、 开展 生活 化 的 实践 活 动
、
寻 找 生 活 化 的 资源
儿童心理学家苏皮亚杰说 : “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 作, 都要依赖于兴趣 ” 。浓厚 的兴趣可 以使人的各种 感 官处 于最活跃状态 , 接受知识信息达 到最佳效果 。 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最好 的方法是从学生所熟 悉 的 日常生活人手。 教学 时, 教师 可结合教学 内容的 特点 ,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 , 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情境 , 感兴趣的故事 、 实例 、 新闻等人手。 在导 课 的过 程中去活化知识 ,促进学 生知识 、能力 的提 高。 以科教 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走进中学》 一课 为例 , 我在上课前先组织学生参观新校园 , 然后让学 生做了一份 “ 问卷调查” : ( 1 ) 学校给你 的第一印象怎 样? ( 2 ) 你最喜欢学校 的哪一个地方? ( 3 ) 进 入中学给 你 留下深刻印象 的是什么? 这种导课 的设计 , 不仅让 学生感受到了新学校 、 新 的初 中生活 , 拉 近了学生与 教材的距离 ,更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学 习兴趣和我一 同进入新课 ,为成功 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打下了良好
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思想品德课堂,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此,笔者就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生活是初中学生实现品德修养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其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全真化地模拟生活场景的手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可感,降低学习难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体验意识,将学生内在的情感积淀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达到“明理、启思、慎行、悟德”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为了突出“尊重生命”的教学主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课本剧创作:小明一家到野外郊游。
在郊游过程中,小明发现有很多的游客随意采摘、折损路边的植物。
中午,小明一家到餐厅用餐,发现很多野生动物成了餐厅的“招牌菜”,游客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用野生动物做成的菜肴……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进一步深化教学主题。
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置与再现,学生犹如走进了现实的生活环境之中,学生可以在体验中学习、探索和感知,实现了自我教育的内化发展。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古人云:教学相长,知行合一。
教学实践活动是使初中思想品德知识转化为现实行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书本与生活衔接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实践教学也成为新课标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设置主题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多看、多想、多做,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学习竞赛、主题班会、集体课外活动以及小组合作等。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本文主要从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方法、净化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10-01初中生正处在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内化的关键时期。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觉悟和价值观念,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初中生的道德观念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这些生活经验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举止行为,思想品德教学就该立足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的基础上。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在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备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中所涉及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从事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这样备课之后,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很好,学生上课就会更有兴趣。
有了心理体验作为前提,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
对于知识的内化和巩固,学生也不会觉得生硬,难于理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且懂得应该回报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
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发言介绍自己名字的寓意。
在介绍自己和听别人的介绍过程中,他们深深感悟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希望和爱。
走向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走向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1 新课导入生活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2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
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
要达到上述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生活化教学方法:思想品德教育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注重让学生在
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实践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实际问题、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让他们将学到的道德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 强调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教师要通过情感语言和情感教
育技巧,引导学生培养友爱、宽容、感恩等积极情感,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教育他们学会控制和表达情感。
3. 强调实践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体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
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实际活动,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问题,从中领悟道德原则
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和体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逐渐形
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4. 强调问题导向: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伦理、道德
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需要将道德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情感培养、实践体验和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教师还需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体会新课程内容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为基础,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在对当今生活的全面理解上,精选与学生的生活、成长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具体体现在: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品质与个人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关注学生的交往,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在生活中能与他人、集体和谐相处;③关注社会、国家的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生活;④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与未来生活的交往做准备。
通过学习,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大品德培养的力度。
1.教学要生活化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教学生活化,应做到:1.1教学内容生活化感悟。
在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及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并将生活体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和已知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如,在“挫折”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曾经碰到的挫折而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1.2教学方式生活化活化,提倡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感情的体验中学习。
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
如学习“学会与父母沟通”时,先让一位学生谈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烦恼,然后把他的家长请进课堂讲述家长的烦恼,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寻找造成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并在家长、学生互动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新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年轻政治教师,更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字: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最终归结为“知”、“行”的严重脱节。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行德育的“理想化”,过分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目的就是让现实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
为此,我们提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问题。
一、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也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树立起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
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
生活中蕴含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妨仔细思考一下学生的实际与教材的联系,挖掘更多的生活资源为教学作铺垫,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回归生活化
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回归生活化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通过多年的摸索,我真正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把思想品德与生活融入生活,紧密与生活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拓展延伸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内化自己的道德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生活化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填鸭式”、“管束式”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机器”,作为教师教育的对象,单纯强调智商的开发,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硬,这样的知识不但没有生命力,也不可能转为人的智慧。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注重学生问题的开发,必须要有活生生的政治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新课程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在教学《成长的根据地》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
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
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正确性。
(2)明确评价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
(3)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考试,包括结业和升学考试,作为中师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
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
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李列(贵州省印江县刀坝中学贵州印江555204)【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当重视学生的生活化能力培养。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刻板,教学模式过于老套,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立足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现状,探讨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88-01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
因此,在初中阶段,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强化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不仅要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还要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化能力。
但是,当前,由于受到各种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刻板化和教条化,和生活严重脱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化能力培养。
因此,只有将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方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摘要: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学生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长为未来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开展德育生活化,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的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和沟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认识生活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品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这也决定了我们无法置身于生活之外,去开展那种无视现实生活变化、漠视人们生活需要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
那样的教育忽略了人的生活意义,必将遭到生活的抛弃。
因此,我们应当摒弃“知识本位”“教师本位”的传统观念,摒弃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彰显道德与法治课在生活中教学应有的魅力,更好地发挥其德育课程的魅力。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大部分课程是局限于概念和理论上的学习,和已经步入社会的人员比较来说学生日常在校期间老师会教一些非常关键的并且在步入社会以后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以及义务教育中的各种考试乃至研究生考试中会涉及道德政治问题。
中学阶段的《道德与法制》课程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树立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做人、做事的一些底线和自我控制;复杂一点说,该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初步的掌握法律知识,让中学生能够熟悉简单的法律规范及法律常识,关键时候可以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所以,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积极地使生活化教学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紧密结合。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语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著名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也曾公开提出过:“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是因为其只能通过生活发挥真正价值。
”因此,初中阶段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教育,将其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初中阶段学生生活有密切关系,所以其更适用于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为研究主题,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育的意义,进而提出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与法治教学一样,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思想性。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阶段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途径与方法,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当前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依旧存在着知行脱节的问题。
学生在课上所获得的知识仍然停留在思维认知阶段,还没有达到实践教学层次,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更不能很好服务于生活。
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偏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初目的,影响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坚持生活化教学方向,重视学生整体学习过程,严格遵守实践教学理念,能够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情景相结合。
根据学生对社会、人物、家庭、自然、环境的体验与感受,再与实际生活相互碰撞与交流,进而产生对世界的关爱。
最终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
教师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实际课堂中,有利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逐步提升和全面开展,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性和真实性,进而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有助于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
分析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分析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思想政治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改理念提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政治的力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政治规律和社会现象,并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政治学习团队的组建,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政治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一)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讲解法治原则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和社会现象,了解法治原则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二)项目化教学策略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和实施一些与思想政治相关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并实施一个社团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和管理活动,了解政治组织的运作和管理。
(四)小组合作策略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问题解决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就一个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分析摘要:新课标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因此,初中思品教师应注重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将初中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分析如今,在新课标的标准中,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德育的重要性,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精神操守的一门课程。
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重视生活化教学,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将课堂知识融入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有效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导入时,应选准切入点,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因此,教师在设置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时,首先,应选取教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
然后,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应注意情境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应注重设置的问题生活化,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
例如,教师在讲到《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课前几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自立”与“依赖”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到自立与依赖的不同。
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这些视频,你用怎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这些人离开父母之后可以独立的生活吗?为什么会这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吗?”等贴近学生生活并真实发生过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的事物和周围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问题:“生活上的依赖给你的学习有没有带来一些障碍呢?”“从今天起你要怎样做?”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学生们就会联系自身情况,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爱依赖别人的现象,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改正。
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思想品德焕发活力
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思想品德焕发活力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让教育回归生活已经成为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真谛,运用学到的思想品德知识指导生活。
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以下探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在编排上图文并茂,语言也较为生动,内容和生活紧密相连,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课本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常识,提高生活经验。
另外,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将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在思想方面不断提高,突出教学成果。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以把初中思想品德的新课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样的导入不仅能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感悟本节课的内容。
如,在教学“顺境与逆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一场辩论赛。
老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让一个学生当主持人自己来做评委。
在经过激励的辩论之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并且他们通过辩论和结合所学的知识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的方式,有效地将生活中的另一个画面呈现在课堂上,学生在有效学习知识的同时,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生活是初中学生实现品德修养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实践平台,也是其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的手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可感,就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教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
教学中必须注意和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相结合,让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走进情感,走入现实,让生活、情感、现实处处是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感、现实中接受教育,防止机械的为学习而学习和理论联离实际的现象。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情感、实践化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对新课程的解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贴近学生生活,践行“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思想思想品德新教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注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和人物故事进行教学,将思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逐步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其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所谓“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生生活,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生活化”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地自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的幸福。
将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有助于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动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二、走进学生生活,突出“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化”思想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情感化、实践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更加多元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
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学生德育教学的培养。
因此,应运而生的生活化教学法就显得重要而有效。
本文就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要谈一谈对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想法。
那么,针对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正确地将所学知识同生活相联系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学生能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也就是最基本的“内容生活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动学生的自身经验,争取让学生感同身受地进行学习,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论认知。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教授《直面生活中的苦与乐》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回想: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自己特别开心的事情?又遇到了哪些困难的事情?在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体悟正确的人生观,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有
利。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要想真正地做到“生活化教学”,就必然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敢于创新,建构新形势的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不太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体悟的过程。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比如,让学生进行“情景剧演示教学”。
对于一些理论和案例,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排演一个生活情景剧,将知识内容融入短剧中,通过多重感官的共同感受,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提升,让学生领悟到原来所学的内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三、理论结合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亲子之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生活中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将这些故事用自己的方式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做法的优点及不足,并力求让学生结合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剖析,论证一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总之,生活化教学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灵魂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吕顶.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读写算,2012(74).
编辑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