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下册5.牧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如下:
1. 《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赏析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赏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上自由自在地放牧、唱歌的故事,表现了牧童天真烂漫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牧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描绘,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大自然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在保护自然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古代农村生活可能不太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课文描绘的意境,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描绘的意境感悟。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增强感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牧童的快乐生活,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3.生字词卡片。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田野、牧童等与课文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朗读结束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意思。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然后,全班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讲解重点生字词的含义。
【强烈推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牧童》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牧童》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牧童》教案一、教材分析:《牧童》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是这首七言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全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二、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牧童》,进一步感受诗词的丰富内涵。
2.通过运用课后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
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分析学生由于在城镇生活的孩子,大多数人对蓑衣的形象、草铺横野六七里的情景、牧童的生活等尚不知晓,所以,我采用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形象的画面增加孩子们的感性认识,激发想象的热情,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画面,进入意境,赏读诗文,体会诗句的凝练和意境之美。
五、确定整合点:根据课文目标和学生特点,我把如何创设一系列教学情境作为整合点进行教学,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牧童》同步练习(小学语文-有答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牧童》同步练习(小学语文-有答案)填空题1. 看拼音,写词语。
2. 比一比,组词。
蓑________ 笛________ 铺________衰________ 苗________ 辅________3. 给画线的字注音。
4. 多音字组词。
铺pū________ pù________横 héng________ hèng________5.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①A清平乐(lè) B牧童 (mù) C蓑衣(suō) D醉酒(zuì)________②A笛弄晚风 (nòng) B牧童(mù tónɡ) C横野(hèng) D妩媚 (mèi)________6.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铺开。
________②辽阔的原野。
________③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________④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________7. 下面各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是否相同?________A.________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B.这本书现在可以物________原主了。
8. 填空。
《牧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
《牧童》中的________让我体会到乡村孩子饥来则食,困来即眠,以地为床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9. 填空。
________ 中,一个“铺”字,我仿佛看到________。
一个“弄”字,表达了牧童________的心情。
10. 加偏旁,变新字。
甫——_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___11. 查字典。
①“蓑”字共________画,第十笔画的名称是________。
②“牧”字的偏旁是________ ,组词为________。
12. 按要求填空。
《牧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关于牧童的古诗刘驾《牧童》
关于牧童的古诗刘驾《牧童》篇一:5.古诗词三首牧童古诗词三首牧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不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道教材1.教材分析:《牧童》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卷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
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进行,《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儿童晚归游憩图。
全诗意境迷人,用词开朗,情趣盎然,生动的抒发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学情分析: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就是一个怎样的心智情况?这首诗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什么呢?他们又想要以怎样的方式去自学这首诗呢?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1.你可以恰当流利地朗诵这首诗么?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3.你可以腰这首诗么?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5.你能够从诗中体会至诗人的情感吗?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融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科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认为:二、教学目标:1.四书五经并诵读古诗,认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自学,并使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绝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三、说道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6、《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黄昏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样。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②卧⽉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棕或草编的外⾐,⽤来遮风挡⾬。
⾈过安仁① [宋] 杨万⾥ ⼀叶渔船两⼩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④⽆⾬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的⽵竿或⽊杆。
③棹:船桨。
④怪⽣: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 [宋] ⾟弃疾 茅檐②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发谁家翁媪⑤?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吴地的⽅⾔。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翁、⽼妇。
⑥亡赖:同“⽆赖”,“亡”读wú,这⾥指顽⽪、淘⽓。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词的⽣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活的快乐、⽥园⽣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的⽣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激发兴趣 1.有⼈说,童年是⼀⽀⽀动听的歌,是⼀幅幅美丽的画,⽽我要说童年是⼀⾸⾸美妙的诗,只要⽤⼼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古诗词三首牧童 1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5古诗《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 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 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 明月。
来两个小孩撑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借助风力使船前进呀!
他灵感顿生,提笔写下:“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 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 •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天高云淡。一对小孩,坐在一叶
小舟上。他们俩在互相争辩着今天要去干什么。你一言, 我一语,十分激烈。 • 船行了好久,他们累了,就停了下来。可船并不能一 直停在河上呀。怎么能不用竹篙和船浆,让船前进呢?他 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可怎么也想不出来好办法。 • 突然,其中一个小机灵鬼尖叫起来:“啊,我想到办 法啦!”“快快快,快告诉我呀!”那个小机灵鬼指了指 船舱中的伞。另一个脑袋瓜也好使,马上就明白了。他们 打开伞,对着船前进的方向撑去。 • 这时,一旁满心愉快闲游的杨万里,看到了他们的行 为十分不解,便招呼那两个小孩童,问清了原因。“哈哈 哈…”他不禁为这小哥俩的行为笑了起来。他大笔一挥, 提笔就写。 • “多么可爱、多么聪明的孩子啊!”注视许久,他又 满心愉快地闲游去了。而这首表达了杨万里喜爱儿童的诗 则流传了千古。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人教版语文五下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意,通过诵读体会童趣,凭借比读体悟童真,发挥想象品味童心,在与“牧童”、“渔童”的对话中,感悟诗人的心中真情真意,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过程:(一)看图诵读,交流感受1.猜诗: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我们班的背诗小高手,怎么背呢?咱们看图猜古诗、背古诗,大家看图猜出了诗,就可以站起背给大家听,谁猜得快、背得多,谁就是背诗小高手。
(点击课件:《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村居》、《夜书所见》、《小儿垂钓》)。
3.交流:大家可真棒!这几首诗可没难倒大家,不过大家背诵后,大家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都是表现童趣的诗)这些古诗让你想到了什么?(童年是快乐、有趣的)〔人教社小语教材所选编的古诗中有较大比重反映童真童趣的诗,利用这一课程资源优势,借助看图猜诗、背诵交流,锁定“童趣”形成主题整合,并唤醒学生对童年生活的遐想与向往,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导入新课,自学理解1.导入:是的,童年是快乐的,是有趣的,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唐朝的吕岩、宋朝的杨万里写的两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
(点课点击课件,出示这两首古诗)2.简介:请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吕岩及杨万里。
3.试读:师先有感情地诵读,然后让学生试读,并提醒学生读准“蓑”“篙”“棹”等生字。
4.自学:学生依据课文的注释试着理解诗的大意。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的一定数量的古诗及理解诗意的方法,利用注释进行自学理解,是能做到的,这也是将两首古诗同时呈现,整合教学的前提。
值得说明的是教师在诵读时,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对学生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以情激情,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赛读体会,感受情趣1.朗读: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读。
2.赛读:请几位同学自选取其中的一首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评价。
3.交流:(1)对读得有感情的同学,教师可接追问,读时你看到“牧童”、“渔童”在做什么?(2)赛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说“牧童”、“渔童”所做的事有趣在哪?〔这一环节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意图在于,一是体会古诗的节奏与韵律,二让学生读中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时的读更多的指向对诗意的理解与把握。
5_古诗《牧童》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
三
: 逗 弄
四 声 : 极
。
言
其
少
,
傍
晚
的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悠扬的笛声
静 寂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通过乡野的静和笛声的动,动静结合,来凸 显乡野的宽广和乡村夜晚的静谧。
自学一
归来饱饭黄昏后,
自学二
不脱蓑衣卧月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读读说说:
悟诗情
作者借牧童想表达什么?
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 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 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牧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知诗意
草铺横野六七里,
铺 草铺/横野/六七里 横
:
野
平
:
铺
辽
、
阔
铺
的
开
原
。
野
。
六七里: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
这六七里主要形容原野的宽广和辽阔。
知诗意
草铺/横野/六七里
青草铺满广阔的原野,放眼望去,无边无际。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 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 明月。
牧童
唐 *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古诗词】《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日积月累】(一)《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三)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2018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课内片段阅读】片段一:(一)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
归来饱饭黄昏后,。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前两行词句给我们以和上的感受。
放眼望去,;侧耳倾听,。
3、诗中有、有情、有人物、有,这生动的一幕由及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4、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的向往。
片段二:(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问法一】1、按原文填空。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3、这几句话写出了一家五口人的哪些活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一词,含有怎样的情味?【问法二】1、此词的作者为代词人,“清平乐”为,“村居”是。
你还知道的词牌名有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3、词中“”这个句子形象地勾勒出江南农村的景色。
4、用“~~”画出词中描写老两口安详、愉快的生活场景的句子。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课外同步阅读】(一)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诗中加点的“着”字应该读()。
A、zhe B、zháo C、zhuó2、仔细读本诗,你觉得“草满花堤水满溪”中的“满”字应该解释为()。
A、全部B、里面充满,没有剩余的地方C、达到容量或时间的限度3、这是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记下的一幅风光小景,读后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与的和谐。
(二)我爱牵牛花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
她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我家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墅。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
她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纺织花篮,叉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
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明天课堂默写,请 大家回去认真背诵;
2.背诵两首古诗的大意和小结; 3.在“词语本”上认真抄写古诗; 4.在作业本上工整抄写课后生字。
精品PPT
精品PPT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 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 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 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 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 当做词牌。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 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也张开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 使风让船前进啊精!品PPT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 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 气、可爱和天真。
精品PPT
茅檐低小,精溪品PP上T 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精品,PPT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精品中PPT 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精品溪PPT 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低檐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相吴媚音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精品PPT
m牧ù 童
(唐)吕岩
读 准
pū 草铺横野六七里,
字 音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suō
不脱蓑衣精品卧PPT 月明。
读 草铺/横野/六七里,
出 笛弄/晚风/三四声。
节 奏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精品PPT
草铺横野精品六PPT 七里,
笛弄晚风精品三PPT 四声。
最新课标RJ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 备课素材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诗三首》《牧童》作者吕岩简介
《牧童》作者吕岩简介吕岩(一作岩)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
世传“八仙”之一。
号纯阳子。
一说名洞宾,一说字洞宾。
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
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
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
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
“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
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与陈抟、李琪(一作“李奇”)等传奇人物交往。
好以诗言内丹旨要,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有弟子北宋施肩吾(华阳子)传其道。
吕洞宾以内丹为修仙径路,兼摄禅宗,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爵,鄙顽空而悟真空。
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
①指出:“修炼丹者,先正其炉。
”身为丹炉,神气精液为药物,目、耳、口、鼻为炉之八门,“常固守之”,勿伤内真,“然后于天地之炉、造化之鼎,调和药物,匹配阴阳,制炼神气”。
认为“顺天道者,常存其身之元阳真一太和纯粹之气,则坐致长生”,并说“其要在乎变炼五行而已”。
主张一日当一年,昼法春夏,夜法秋冬,“升降阴阳,运行四序”,②昼夜终始修炼。
又认为,“性命根源,归乎一气。
其来也,有一夫一妇焉;其去也,有三男三女焉。
金男采黄芽于九宫之台,玉女收白雪于十二楼。
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以别九州。
于是三田和会而火龙出于昏衢,千日功成则游于蓬岛矣。
其要盖十有八焉: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
提出修炼当从消除六欲七情着手,泻心之积气而集其神。
行肘后之法,即透过尾闾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要存想龙虎河车,使上起,但应防止肾之虚阳入顶而引起上壅生热,故须震、坎、艮三男和巽、离、兑三女“俯仰开辟,节次升存,过关勿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
R 五年级下册
牧童
学习目标
1.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 来。
新课导入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 “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 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 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 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 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 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月。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
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课外拓展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
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
课文朗读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课文朗读,点我!
听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美。
字词积累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诗歌翻译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