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合集下载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时空观念:认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的时空特征,画知识轴 史料实证:运用课文提供的史料、图片并搜集资料,探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 变化 的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图片,理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培养有效解读 材料,自主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曲折性 和长期性。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难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低的民众的变化。 2.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思考题
一.单选题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2)概况 ①时间:19世纪末 ②内容: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 上“实业救国”道路。 (3)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担负起救 亡图存的重任,推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3.热潮 (1)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2)概况: ①时间:辛亥革命后 ②内容: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4.短暂春天 (1)原因:①辛亥革命的影响。 ②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从地区上集中于沿江、沿海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1)概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 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及电话、电报相继传入中国。 (2)作用: 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加快, 极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 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1909年,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 被誉为近代中国铁路之父。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 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荣毅仁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 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 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副主席
“红色资本家”
1949年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 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 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 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 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 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 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早 期 电 报 机
近代交通管理和通 电报 讯事业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 方式和生活方式。
电话
2、社会习俗的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 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 掀起剪辫子
(1)剪发辫
辛亥革命以后军警为 行人剪辫
溥仪剪辫装
清朝梳辫图
近代女子发式的变化
唐代女子高髻发式
民国女子一字式前刘海短发
(2)易服饰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1899年5月23日
张謇创办的事业
实业
大生一厂 大生二厂 大生三厂 通海垦牧公司等
教育
通州师范学院 农业学校 纺织专门学校 医学专门学校等
荣宗敬、
荣德生兄弟
荣宗敬 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 著称于世,享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
三座大山
从行业上: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
从地区上: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江沿海大城市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52张PPT课件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52张PPT课件

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
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
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
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
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
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
• 第三阶段:一战后列强重来民族工业遭受压迫和摧残。
.
52
• A.重工业部门 B.轻工业部门
• C.服务行业 D.机器制造业
.
50
小试身手:
• 7、近代民族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在( B )
• A.广大内地 B.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 C.我国南方地区 D.我国北方地区
•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
最主要原因是( D )
•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
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
广。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
获金质奖章。
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
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
了卓越贡献。.
17
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侯德榜创建的“永利碱厂”。
.
18
姓名
.
27
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唐胥铁路。
洋务派创办了开平煤矿(开滦煤矿
的前身),并于1881年修通唐山至
胥各庄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
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次年,唐山站
建成,铁路才开始兼营客运。
.
28
早期火车头
早 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上面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 业曲折发展的状况。你认为在三座“大山”的压 力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怎样曲折发展的呢? 会呈现怎样的特点?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 知道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和特
征,初步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3. 知道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
山,刺状元成激才路 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③表现: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 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 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相关史事: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 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 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 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 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 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有些 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 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再次受挫
①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②原因:
状元成才路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 力卷土重来,状元成民才路 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内因: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 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 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③表现: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
3.变化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 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 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 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 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 低的民众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 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共22张PPT)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共22张PPT)
今天的中国想要引领时代潮流,应该怎么做?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习近平
观察以下两幅图,说说二者有何异同?——东西对视,隔雾看花
19世纪30年代的西方国家
晚清时期的中国
变之行——路漫漫兮而求索
合作学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发展特 点
学生活动
纱厂工人笔记——《大华记事》
角色1:哥哥(大华)角色2:弟弟 (小华)
(一)洋务运动以后
大华:自从洋务运动以来, 咱们中国人也开始办企业 了。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间
产生
洋务运动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短暂的春 一战期间 天”
再度受挫 一战后
原因
洋务运动推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
内: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外:一战帝国主义忙于战 争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发展特 点
1.地区分布 特点:沿海 沿江多,内 地少 2.特点:轻 工业多,重 工业少。
(四)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小华:唉!大生纱厂恐怕 是要倒闭了,这几年一直 在亏损! 大华:没办法!一战结束 后,洋人又卷土重来 了……
知识梳理
阶段
产生 发展
时间
原因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推动
甲午中日战争后 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
发展特 点
“短暂的春 天”
再度受挫
一战期间 一战后
内: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外:一战帝国主义忙于战 争
画一画
请大家动动手试着画一画,中国近代民族 工业发展历程的曲线图(注意时间段、发 展状况)。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新课讲解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变化 《申报》报道:“火车为 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 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 及小孩竟居其半。”“先 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 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 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 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 喝彩,注目凝视。”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新课讲解 2、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 易服饰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穿中山装、西服、旗袍成为时尚
改礼节
废除跪拜礼,代之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称呼。
习洋俗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流行,时装,
烫发流行
新课讲解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投资额
(万元)
行业


投资额
(万元)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 呈什么趋势?
27
2998.4
面粉
91
1459.1
快速增长趋势;这
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 展出现了“短暂的春
47
564.8
火柴
50
342.5
天”。
96 798.5 烟草 12 601.9
探究研讨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 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的原因有哪些?
(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 (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原因:
特点:
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 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 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情景一:张謇出生前的家庭状况,父亲在田里耕地,母亲在家纺纱织布,可是这种生活到鸦片战争之后就发生了变化。

母亲她不织布了,她说自己织的布既费时间又不好看,还不如去买洋布划算,洋布又便宜又好看。

父亲也在田里改种了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这些作物可以拿去卖给钱,等卖了钱,可以去洋行买洋布,给家人做洋布衣服。

情景二:在这样世代耕读传家的家庭中,张謇降生了,他自幼聪慧好学,16岁中秀才,以后每两年就去江宁参加一次乡试,先后五次都未得中。

但他所撰写的政见和议论很快传到北京,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广总督张之洞都给争相礼聘,邀其入幕,但张謇一概婉拒,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名正言顺地踏入仕途。

情景三:期间张謇了解到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等,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并且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情景四:到1894年41岁的张謇考中状元,这一年恰逢甲午中日战争,后因目睹了列强的侵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国是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救国之路。

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并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

情景五: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事业的规模,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然而此时对于我国能自己生产的日用品人们竞相购买,“洋货”无人问津,掀起了“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的运动。

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

这是一个天赐良机,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赢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

总计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

此时,大生已拥有纱锭13.7万多枚,此时张謇已年近花甲,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但是好景不长,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到了1921年,大生对外负债已经400万两,危机开始出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3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39张PPT)
侯德榜(1890-1974) 福建闽侯人,著名科 学家,杰出化学家,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人,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 资本家,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等职。创办了华新纺织公 司等企业。在当时,他与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
范旭东
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 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生产 我国的第一批精盐,创 办永利制碱公司打破了 外国公司垄断;创办永 利化工公司开始生产合 成氨。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 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 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3、标志: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发 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广 东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表现:(1)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 (2)轻工业发展显著 ,特别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3)布局改变,重工业起步发展; (4)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荣宗敬、荣德生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江苏无锡人,中国 近代著名实业家。1901年,二人创办无锡 保兴(茂新)面粉厂,1912年,合资在上 海创办福新面粉厂,1919年发展到福新16厂。1915年创办的申新纱厂,1919年发 展到申新1-3厂。逐步成为名震工商业界 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成为民 族资本主义的杰出代表。
师范为教育之母……欲普及教育而不求师,则无导。
今求国之强,当先教育,先养成能办适当教育之人才……
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独 立设置的师范学校
一战结束后,外资企业卷土重来,导 致棉花价格暴涨,张謇的纱厂破产。 1926年7月张謇黯然离世,享年73岁。 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 、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 ,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 流通
交通运输的发展:

近代火车 近代轮船 近代汽车 近代电车
二、近代交通管理发展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 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
三、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晚清·电话机 (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七、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总体上比较落后;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从行业上 —集中于轻工业; (3)从地区上 —集中于沿江、沿海大城市。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工具及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一、近代交通交通工具的出现
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 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在 中国设立的、由民族资本创办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 制造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 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看书上121页的问题思考,然后回答
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热力卷土重来,民族工 业再度受挫;
3、抗战期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4、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有所恢复,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动 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中国民族工业又走向了衰落。
观察以下图片并结合书本,总结其特点?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A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
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
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文明结婚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 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C)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 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西方列强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 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 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轮船
汽车
电车
火车 飞机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课堂小结
民族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经 济 和 社 会
资本 主义 的发 展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日益开放、崇洋逐新
特征: 1.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2.不平衡
课堂小结
经济和社会 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 本主义 的发展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热潮:辛亥革命后 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受挫:一战后
社会生活 的变化
交通和通信的进步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特征
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行业特征 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极为薄弱 地区特征 集中在上海、武汉等大城市
发展慢的原因: 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 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1. 交通和通信的进步
Hale Waihona Puke 20世纪30年代,茅以升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辛亥革命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阶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政府颁布法令,发展热潮 列强忙于战事,短暂春天 列强卷土重来,再度受挫
代表人物:
张謇
荣氏兄弟
卢作孚
侯德榜
特点: 总体特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 知道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和特
征,初步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3. 知道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
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的史实及影响。 4. 了解辛亥革命后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等社
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随堂练习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C )

部编 历史八年级: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 历史八年级: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
成立
感悟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1:19世纪60年代和20世 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民族资本家开 办的企业主要集中 什么行业?
轻工业多,重工业少 (不平衡)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2 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
天津
民族资本家 开办的企业在地 理分布有什么特 点?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 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家是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后,获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对于这样家族
重视有加也是理所当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 访时说。
“荣家之所以能一直这么富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善于处理跟政府之间的关 系。”一位对荣家颇有研究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
福新三厂 上海 茂新三厂 无锡
福新四厂 福新五厂 茂新四厂
上海 上海 山东
福新六厂 福新七厂 福新八厂
上海 上海 上海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发展的一个 缩影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知识梳理
时间
洋务运动 到清末
一战期间
阶段
原因
开始并艰难 洋务运动推动,
起步
封建势力阻碍。
“黄金时代”内: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1853—1926)
张謇
“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 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 状 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 之梦。”他认为:“救国为目前 之急 --…-譬如树然,教育犹花, 海陆军扰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 业。
——《近代实业第一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
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 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 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 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 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
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 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 广。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 获金质奖章。
22
(1) 轮船、火车等传入中国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火车、 轮船、电车、汽车、 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到19世纪70年代才相继传 入中国。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23
1876年,英国商人修 建了一条从吴淞口到 上海的铁路,称为淞 沪铁路。这是在中国 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 营的铁路。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暂 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后 1918-1949
严重阻碍民 族工业正常 发展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
19
独轮车 轿子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
20
21
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 , 又称人力车。同治13年 (1874年) ,1月,黄包车从 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 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 为东洋车。
34
35
“三寸金莲”
古语云: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36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37
清末民女
民国时期时髦的少

38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人, 袁世凯的财政 管家。举办多 种实业,有 “南张北周” 之誉。
4.萧条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 济势力卷土重来;
原 因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民 国
旗旗 袍 袍
4、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南通大生纱厂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内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

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 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
外因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课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 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 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因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1853-1926),近 代实业家、教育家,16岁中秀 才,33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 考中状元后,他没有去当官, 而是回到家乡,创办工厂,兴 建学校,还开办了全国第一家 博物馆。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 后形成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 面粉。曾担任民国初年的实业 部长和农商总长等职,是近代 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13和14岁到上海当学徒白手起家
。1903年与人合资3万元创办了
一个面粉厂,有了一些积蓄。ຫໍສະໝຸດ 兄弟两人决定寻找时机, 专注于
发展实业……
两兄弟陆续开设面粉厂、纺织
厂,1913年创建福新系列第一面
粉厂,1916年创办申新系列第一
纱厂……
1913年创建的福新面粉厂,1919
年发展到福新1-6厂, 1916年创办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因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已经做了六品官的故张事謇为2 什么弃官 从胸实 年商怀,?业《报救马国国关之条张志约謇》考签上订状,元他的说第,二 “实割地业赔救款国如”同的身口受号重伤是,在但什通么商 背办景厂下却毒提入出腹来中的。?要想解毒,只
创办企业集团——大生集团
黄金时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 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 ,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 开始,这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 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 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 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 560多万两。
有靠中国人自己去办企业,跟他 们竞争,以减少外国经济势力对 中国的侵略,只有振兴实业,挽 救中国的命运!
— —
状 张元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经》
謇实
业 家
1895年,张謇以两江总督张之
洞委派“总理通海一带商务”
名义,开始筹划在南通创设大
生纱厂。
“父教育,母实业” “实业、教育,富强之本”。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所至,即教 育所至。”——张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
海沿江的大城市。
发展阶段短暂,过程艰难曲折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地区分布 特点: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纺织业 面粉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 产生 1. 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荣 宗 敬
荣 德 生
一战期间,福新 面粉厂获得厚利,企 业不断扩充。到1922 年,荣氏家庭拥有面 粉厂12家,产量占全 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 左右,被称为“面粉 大王”。
1.产生 4. 再度受挫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 济势力卷土重来;
原 因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
②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 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新式风俗
崇洋逐新
民国时期上海西餐厅
西餐
洋 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1. 产生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1.产生 3. 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内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 原 因
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
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
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其中发展最快 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 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 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 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
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
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1.产生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①虽有长足进步,但总的来说பைடு நூலகம்是比较落后。
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③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 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 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 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汽车
飞机
电车 火车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 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 成功。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 工业 发展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社会 生活 变化 交通进步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 特征 特征
变经 化济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 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 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 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 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 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 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 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 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 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 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产生 1.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1. 产生 2. 初步发展
原因
表现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1.产 2,2生 2.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剪辫易服,禁止缠足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 子掀起剪辫子
易服饰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清 朝 旗 袍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 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 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 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 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监 察、考试)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 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 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 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