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1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教案 鲁科版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1-新版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新授课)教材分析在学生具备弱电解质的可逆电离过程和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节介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平衡。
当弱电解质进入水中,在弱电解质电离的同时也存在离子结合的过程,因弱电解质电离的速率大于结合的速率,所以主要表现为电离过程。
当盐进入水溶液中,盐类水解的过程可以视为弱电解质电离的逆过程。
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都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和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在本质上的这一共同之处是将它们编入同一节中的原因所在,也是本节学习的潜在线索。
在第1节的基础上,本节在介绍“弱电解质的电离”这一部分知识时,通过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等概念帮助学生体会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很小,对电离平衡建立定量的认识;通过介绍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帮助学生分析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同时,本节内容为下课时学习盐类的水解作铺垫,学习盐类的水解时,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第1节的知识和本节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这种设计既能巩固前期所学知识,又能有效的扩展知识,发生认识上的飞跃,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动和水解原理的应用便水到渠成。
学习方法学生在第2章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如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应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降低新知识的难度。
在旧知识的迁移应用上做了如下处理:由化学平衡的特征迁移到电离平衡的特征,由平衡转化率迁移到电离度,由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迁移到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⒈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认识电离平衡与电离平衡常数;2.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1.比较并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2. 应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认识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常数以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大专无机化学教案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大专无机化学教案-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掌握电解质的分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离子平衡的原理,理解离子平衡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2.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3. 离子平衡的原理4. 离子平衡的影响因素5.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分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离子平衡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电解质的概念、分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及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电解质电离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4.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盐水、醋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解质的概念及作用。
2. 讲解电解质的概念、分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3. 讲解离子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离子平衡的影响因素。
4. 讲解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及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辅导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知识。
2. 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平衡原理。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课时练鲁科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课时练鲁科版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1、25℃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0 molL-1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时,三种酸的酸性强弱顺序:HX>HY>HZ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HX)=10-3 molL-1C、滴定HY,V(NaOH)=20 mL时,c(Na+)=c(Y-)>c(OH-)=c(H+)D、滴定HZ,V(NaOH)=15 mL时,c(Z-)>c(Na+)>c(H +)>c(OH-)【答案】D【解析】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 mL时,0、1000 molL-1的三种酸HX、HY、HZ的pH依次减小,故酸性强弱为HX<HY<HZ,A项错误;0、1000 molL-1HX的pH=4,HXH++X-,c(H+)=10-4 molL-1,c(X-)=10-4 molL-1,c(HX)≈0、1000 molL-1,Ka(HX)==10-7 molL-1,B项错误;0、1000 molL-1 HY溶液的pH约为3,故HY为弱酸,当NaOH溶液体积为20 mL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Y,Y-水解使溶液显碱性,c(Na+)>c(Y-)>c(OH-)>c(H+),C项错误;0、1000 molL-1 HZ溶液的pH=1,故HZ为强酸,当NaOH溶液体积为15 mL时,溶液显酸性,即c(H +)>c(OH-),又因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Z -)+c(OH-)。
故有:c(Z-)>c(Na+)>c(H+)>c(OH-),D项正确。
2、某种碳酸饮料中主要含柠檬酸、碳酸、白砂糖、苯甲酸钠等成分,常温下测得其pH约为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柠檬酸的电离会抑制碳酸的电离B、该碳酸饮料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C、常温下,该碳酸饮料中KW的值大于纯水中KW的值D、打开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是因为压强减小,降低了CO2的溶解度【答案】C【解析】H2CO3是弱酸,柠檬酸的电离会抑制碳酸的电离,A项正确;该碳酸饮料中含有柠檬酸、碳酸等酸,水的电离受到抑制,B项正确;KW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C项错误;打开瓶盖,压强减小,H2CO3(aq)H2O(l)+CO2(g)平衡向右移动,生成CO2的量增多,冒出大量气泡,D项正确。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电解质》word教案
第二节问题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知识回顾对电解质的初步了解①电解质是具有特定性质的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②酸、碱、盐是电解质(其水溶液或熔融物能导电)③酸、碱、盐能发生电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自由离子浓度大小成正比。
问题思考⑴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与离子有何关系?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实验观察问题探究1.电流计指针读数由大到小说明了什么?2.溶液颜色为什么会由红变紫?3.猜测白色沉淀的成分及形成的由来。
4. 稀硫酸与Ba(OH)2 溶液反应的实质问题迁移2请说明下列反应实质: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实质是:H+ 与OH- 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本质特点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生成了难电离的物质问题迁移3请说明下列反应实质:Na2CO3 和盐酸的反应Na2CO3 和盐酸的反应的实质是:CO32-与H+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分解为H2O 和CO2 气体本质特点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生成了难电离的物质和挥发性物质小结:离子反应⑴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即反应有离子参加;⑵在化学上我们把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⑶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⑷它有相应的书写方式,即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问题讨论1什么是离子方程式?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
顾名思义,离子方程式就是为真实地反映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实质,而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达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知识迁移将离子方程式改为符合反应事实的化学方程式请将下列离子方程式分别改写成不同的两个化学方程式:Ag++CI-=AgCI JH++0H-=H20问题解决2离子反应的应用1、检验离子的存在【例】待测液中CI-的检验实验:在待测液(已知不含SO42-)中加入AgN0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测沉淀的可能成分-在猜测的基础上做实验验证—往所得沉淀中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得出结论:溶液中有CI-2、判断离子能否共存离子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不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就可以大量共存【例】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①Ca2+Na+CO32-NO3②Ba2+Na+SO42-NO3-③H+K+Cl-OH-H+K+CO32-SO42-④⑤Na+K+CO32-OH-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 Ba(NO3)2 溶液中加Na2SO4 溶液:②铁屑加入CuSO4 溶液中2、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两个不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Cu2++2OH-=Cu(OH)2 J②CO32-+2H+=CO2 f +H2O③CaCO3+2H+=Ca2++H2O+CO2 f。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解密11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
解密11 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高考考点考查内容三年高考探源考查频率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4.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洁计算5.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024课标全国Ⅰ27;2024课标全国Ⅱ28;2024课标全国Ⅲ26。
2024课标全国Ⅰ13、26、28;2024课标全国Ⅱ12、28;2024课标全国Ⅰ12;2024课标全国Ⅱ26;2024课标全国Ⅲ1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滴定原理及应用★★★★★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溶液中微离子,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离子和弱电解质分子粒的存在形式电离过程不行逆,不存在电离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用“”举例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Ca(OH)2等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等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弱酸:CH3COOH、HCN、H2S、H2CO3等弱碱:NH3·H2O、Cu(OH)2等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2.强、弱电解质的推断方法(1)依据物质的类别进行推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状况下,我们认为盐是强电解质;而常见的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如H2CO3、H2SO3、HClO、H2SiO3、NH3·H2O等;而强酸(HCl、H2SO4、HNO3等)、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为强电解质。
(2)依据强、弱电解质的定义或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进行推断(见下表)浓度均为0.01 mol·L-1的强酸HA与弱酸HBpH均为2的强酸HA与弱酸HB pH或物质的量浓度2=pH HA<pH HB0.01 mol·L-1=c(HA)<c(HB)起先与金属反应的速率HA>HB HA=HB体积相同时与过量的碱反应时消耗碱的量HA=HB HA<HB体积相同时与过量活泼金属产生H2的量HA=HB HA<HBc(A-)与c(B-)大小c(A-)>c(B-) c(A-)=c(B-)分别加入固体NaA、NaB后pH变更HA:不变HB:变大HA:不变HB:变大加水稀释10倍后的pH 3=pH HA<pH HB3=pH HA>pH HB>2溶液的导电性HA>HB HA=HB水的电离程度HA<HB HA=HB(3)依据盐类水解进行推断取酸的钠盐溶于水,测溶液的酸碱性,若pH=7,则对应的酸为强酸,如NaCl;若pH>7,则对应的酸为弱酸,如CH3COONa。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 离子反应学案 鲁科版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离子反应【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3》二. 教学目的:1. 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酸、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3.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4. 了解-Cl 、-24SO 、-23CO 、+3Al 、+3Fe 、+4NH 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 通过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等有关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三. 重点和难点1.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2.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离方程式。
3. -Cl 、-24SO 、-23CO 、+3Al 、+3Fe 、+4NH 等常见离子的检验。
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 考点分析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离方程式。
3、-Cl 、-24SO 、-23CO 、+3Al 、+3Fe 、+4NH 等常见离子的检验。
4、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五. 知识网络1. 离子反应规律(仅讨论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对于复分解反应而言,有下列三种物质之一生成的反应就能进行完全:①更难溶物质;②更难电离的物质;③气态物质。
简言之,复分解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有利于某种离子浓度减少的一方进行。
(1)沉淀的生成及转化常见难溶物有:①酸:32SiO H ;②碱:()2OH Mg 、()3OH Al 、()2OH Cu 、()3OH Fe 等;③盐:Ag Cl 、AgBr 、AgI 、3BaCO 、4BaSO 、()243PO Ca 等。
大专无机化学教案-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大专无机化学教案-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掌握电解质的分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让学生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影响因素。
3. 让学生掌握离子平衡的基本原理,了解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盐的水解平衡。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概念及分类2.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4. 离子平衡的基本原理5. 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盐的水解平衡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解质的概念、分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平衡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电解质的概念,讲解电解质的分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探讨影响导电性的因素。
3. 讲解离子平衡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盐的水4. 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组对离子平衡应用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对电解质概念、分类、电离方程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及对离子平衡应用的理解。
4.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内容:1. 酸碱平衡的计算与应用2. 氧化还原平衡的计算与应用3. 盐的水解平衡的计算与应用4. 缓冲溶液的性质及制备5. 电解质溶液的pH值及其测定方法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盐的水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盐的水解平衡的应用。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 电解质溶液(含解析)
B.若使 Na2S 溶液中cc((NS2a-+))接近于 2∶1,可加入适量的 KOH 固体 C.25 ℃时,浓度均为 0.1 mol/L NaOH 和 NH3·H2O 混合溶液中 c(OH-)>c(Na+)=
c(NH3·H2O) D.0.2 mol/L CH3COOH 溶液与 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2c(H+)-2c(OH-)= c(CH3COO-)-c(CH3COOH)
B.曲线Ⅰ与曲线Ⅱ相交点对应 pH=6.85
C . 0.1 mol·L - 1 H2NCH2CH2NH3Cl 溶 液 中 各 离 子 浓 度 大 小 关 系 为 c(Cl - ) >
c(H2NCH2CH2NH+ 3 )>c(H+)>c(OH-)
D
.
乙
二
胺
在
水
溶
液
中
第
二
步
电
离
的
方
程
式
:
H2NCH2CH2NH
2
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Ⅰ代表 HNO2 溶液 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 点>c 点 C.从 c 点到 d 点,溶液中c(HAc)(·Ac-()OH-)保持不变(其中 HA、A-分别代表相应的 酸和酸根离子) D.相同体积 a 点的两溶液分别与 NaOH 恰好中和后,溶液中 n(Na+)相同 8. (2018·天津理综,6)LiH2PO4 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 溶液的 pH 随 c 初始(H2PO- 4 )的变化如图 1 所示,H3PO4 溶液中 H2PO-4 的分布分数δ随 pH 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专项七、电解质溶液
高考脚印
1.(2019·课标全国Ⅰ,11)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 H2A 的 Ka1=1.1×10- 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化学二鲁科版教案
高中化学二鲁科版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二第一章电解质和电解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活动规律;
3. 掌握电解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教学重点】
1. 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2.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活动规律;
3. 电解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教学难点】
1.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活动规律;
2. 电解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及试剂:电解槽、电解质溶液、导电线、电极等;
3. 复习教材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活动规律等知识点。
3. 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电解实验,观察电解质溶液的离子活动规律,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让学生讨论电解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活动规律、电解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规律等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增强了他们对化学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山东省昌邑一中高三下学期鲁科版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11-电解质溶液(辅学)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11《水溶液中的平衡—电离、水解、溶解》自学案(辅学)【考纲要求】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3.理解溶液pH 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 的方法。
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5.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的电离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 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叫做电离平衡。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CH 3COOH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电离程度 c(H +) pH 升温 正 增大 增大 减小 加水 正 增大 减小 增大 加冰醋酸 正 减小 增大 减小 加CH 3COONa逆 减小 减小 增大 加HCl逆 减小 增大 减小 加NaOH 正 增大 减小 增大质的是( )A .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B .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C .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D .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练习2】(全国)在0.1mol·L -1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加入少量0.1mol·L -1HCl 溶液,溶液中c(H +)减小C .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练习3】用水稀释0.1 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c (NH 3·H 2O)/c (OH -)B .c (OH -)/c (NH 3·H 2O)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C .c (H +)和c (OH -)的乘积D .n (OH -) 考点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1.在25℃时,1 L 水的物质的量约为 mol ,其中,只有 mol H 2O 电离。
鲁科版《电解质离子反应》教学参考
电解质在水中的离子反应教学参考2 1.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类型:①以离子互换形式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等。
有*②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下节学)。
如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离子互换形式的离子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有难溶性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易挥发性物质生成,这类反应就能发生。
这类反应的特点就是向着降低某些(即参加反应的)离子的浓度的方向进行。
*②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即强氧化性离子跟强还原性离子间易发生反应。
(第三节会学习到)2.离子反应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注意:这个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当然......的离子实际上是已经电离..了的可溶性的强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还允许出现化学式。
(2)表示意义:一是表示某一个化学反应的本质;二是表示一类化学反应的本质。
(3)书写方法与步骤①直接书写法的步骤是:一写:写出参加反应的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二定:判定发生反应的粒子及生成物。
三写: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即看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及电荷代数和是否相等。
说明:关键是第二步,找出符合离子反应条件的离子后,不等于就可以直接写其离子符号了,还要看反应的离子是否是来自已经电离的可溶的强电解质,只有这样才写离子符号,否则要写化学式。
有时还可能要注意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定量关系。
②写化学方程式后再改写法的步骤是一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改:把已经发生电离的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其离子符号形式,而把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弱电解质、及挥发性物质和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
四查:查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是否守恒。
即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鲁科版化学必修1《电解质》word教案(三)
电解质(三)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 使学生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 使学生掌握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重点:离子共存教学难点:离子共存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 应改写成离子的物质,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H C lN a O H Na CO H SO NaCl AgNO +++、、23243 3. 复分解反应(1)实质: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2)发生条件:有难溶的、难电离的或挥发性的物质生成。
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类型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H C lN a O H H SO KOH HNO Ba OH +++、、2432() 离子方程式:H OH H O +-+=24.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揭示了反应的实质。
是否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写成H OHH O +-+=2?练习:(1)Cu OH HCl ()2+ (2)CH COOH NaOH 3+ (3)HCl NH H O +⋅32(可不讲) (4)Ba OH H SO ()224+讨论:如何检验某物质是碳酸盐?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如果被检物是可溶性碳酸盐:如Na CO K CO NH CO 2323423、、()等 CO H H O CO CO Ca OH CaCO H O 3222223222-++-+=+↑++=↓+(2)如果被检物是不溶性碳酸盐:如CaCO 3等C a C O H CaH O CO CO Ca OH CaCO H O 3222223222+=++↑++=↓++++-三. 离子共存1.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溶解性表(包括微溶)生成挥发性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氧化性离子:M n O Fe Cr O NO H ClO H 432723-+--+-+、、、、()()常见的还原性离子:SI Br Fe SO 2232---+-、、、、 还应注意:溶液无色时,则不存在有色离子:如Fe 3+(棕黄)、Cu 2+(蓝)、Fe 2+(绿)、MnO 4-(紫)。
高三化学电解质和离子反应教案
鲁科版必修1、2精编教学案及强化练习 ——电解质 离子反应 第7课 电解质 离子反应 (建议2课时完成) [课程目标]1.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会判断区分常见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和导电过程的实质,会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H+浓度、PH 值的关系。
4.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5.会判断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要点精析]一、电解质、非电解质例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uB. SO2C. NH3 G.酒精解析:A 为单质,BC 是溶于水后形成H2SO3和NH3·H2O 能电离出离子。
答案:D 、E 、F 。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三、电解质的电离过程与导电电解质溶于水或加热熔化时离解成离子的过程叫做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被加热熔化均可发生电离,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于水时发生电离。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属不可逆过程,溶液中不存在强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HCl = H+ + Cl- Ba(OH)2 = Ba2+ + 2OH- (NH4)2SO4 = 2NH4+ + SO42-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属可逆过程,溶液中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且,多元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NH3·H2O NH4+ + OH-H2CO3H+ + HCO3- HCO3-H+ + CO32-电解质溶液是电中性的,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
与金属的导电原理(通过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不同,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是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导电,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其导电能力越强。
例2:在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制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为,Mg2+为,Cl-为,则SO42-为()A.B.C.D.解析: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
学高一化学必修教案:电解质鲁科版
第二节电解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框架(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白色粉末的鉴定,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复习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应完成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应用。
3、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4、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5、能正确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
6、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教学重点:1、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应用。
2、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
教学难点: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
教学过程:考点一:溶液的酸碱性及pH【知识精讲】1.一个基本不变相同温度下,不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应用这一原则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水溶液必须是稀溶液;温度必须相同。
2.两种测量方法溶液的pH值可以用pH试纸测定(精确到整数,且只能在1~14的范围内),也可以用pH计(精确到0.1)测定。
3.三个重要比较4.pH使用中的几个误区(1)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只有在常温下pH=7的溶液才呈中性;当在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此时pH=6的溶液为中性溶液,pH>6时为碱性溶液,pH<6时为酸性溶液。
(2)使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测量结果不一定偏小。
若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了,若待测液为碱性溶液,则所测结果偏小;若待测液为酸性溶液,则所测结果偏大;若待测液为中性溶液,则所测结果没有误差。
5.溶液中的c (H +)和水电离出来的c (H +)的区别(1)室温下水电离出的c (H +)=1×10-7mol ·L -1,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1×10-7mol ·L -1,则可判断该溶液呈酸性或碱性;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1×10-7mol ·L -1,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存在能水解的盐,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
(2)室温下,溶液中的c (H +)>1×10-7mol ·L -1,说明该溶液是酸性溶液或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溶液中的c (H +)<1×10-7 mol ·L -1,说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或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
6.pH 和等于14的酸碱混合问题的判断pH 和等于14的意义: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1)已知酸、碱溶液的pH 之和为14,则等体积混合时:强酸、强碱――→恰好中和pH =7强酸、弱碱――→碱过量pH>7 弱酸、强碱――→酸过量pH<7(2)已知酸、碱溶液的pH 之和为14,若混合后溶液的pH 为7,溶液呈中性,则强酸、强碱―→V 酸∶V 碱=1∶1 强酸、弱碱―→V 酸∶V 碱>1∶1 弱酸、强碱―→V 酸∶V 碱<1∶1(3)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7.溶液pH 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题组集训】题组一走出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误区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2)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呈酸性(×)(3)常温下pH为2的盐酸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 mol·L-1(√)(4)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5)100 ℃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走出误区】误区一: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或小于7,只能接近7。
误区二:不能正确理解弱酸、弱碱的稀释规律溶液稀释前溶液pH加水稀释到体积为原来的10n倍稀释后溶液pH酸强酸pH=apH=a+n 弱酸a<pH<a+n碱强碱pH=bpH=b-n 弱碱b-n<pH<bpH=n(n<7)的强酸和pH=14-n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pH=7;pH=n(n<7)的醋酸和pH=14-n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pH=n(n<7)的盐酸和pH=14-n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
题组二一强一弱比较的图像分析2.相同体积、相同pH的HCl(a)和CH3COOH(b),按要求画出图像。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
(1)产生H2的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2)产生H2的速率v(H2)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3)溶液的pH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答案】(1)(2)(3)3.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 mol·L-1)至pH=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 x、V y,则()A.x为弱酸,V x<V y B.x为强酸,V x>V yC.y为弱酸,V x<V y D.y为强酸,V x>V y【答案】C【解析】由图知:将一元酸x和y分别稀释10倍,pH的变化量ΔpH x=1,ΔpH y<1,所以x为强酸,而y为弱酸。
pH=2时弱酸y的浓度大,滴加NaOH至pH=7时需NaOH溶液的体积则y要比x大。
【方法技巧】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1)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2)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盐酸、醋酸(1)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2)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题组三理解换算关系,突破pH的计算4.在T℃时,Ba(OH)2的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a+b=12。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4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序号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mL盐酸的体积/mL溶液的pH①22.00 0.00 8②22.00 18.00 c③22.00 22.00 dA.a=8 B.b=4 C.c=9 D.d=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pH的综合计算和从表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Ba(OH)2溶液的pH=8,即a=8,再根据a+b=12,则b=4,c(OH-)=10-4mol·L-1。
Ba(OH)2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与盐酸的浓度相等,该温度下K w=10-12,当加入22.00 mL盐酸时恰好中和,溶液的pH=6,即d=6;当加入18.00 mL盐酸时,氢氧化钡过量,c(OH-)=(10-4×22.00-10-4×18.00)÷(22.00+18.00)=10-5(mol·L-1),所以此时c(H+)=10-7 mol·L-1,pH=7,故c=7。
【方法归纳】室温下,K w=c(H+)·c(OH-)=1×10-14,则p K w=14。
考点二:溶液中的“两大平衡”【知识精讲】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两大平衡。
这两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对比分析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电离平衡及水解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均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外界条件对两平衡的影响如表所示:电离平衡(如CH3COOH溶液) 水解平衡(如CH3COONa溶液) 升高温度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K a增大促进水解,K h增大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离子浓度(除OH-外)减小,K a不变促进水解,离子浓度(除H+外)减小,K h不变加入相应离子加入CH3COONa固体,抑制电离,K a不变加入NaOH固体,抑制水解,K h不变加入反应离子加入NaOH固体,促进电离,K a不变加入盐酸,促进水解,K h不变K a、K h、K w K w=K a·K h的关系2.(1)弱酸弱碱盐双水解,其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
当K a =K b 时,溶液显中性,如CH 3COONH 4;当K a >K b 时,溶液显酸性,如HCOONH 4;当K a <K b 时,溶液显碱性,如NH 4HCO 3。
(2)弱酸酸式盐水溶液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NaHSO 3、NaH 2PO 4等;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NaHCO 3、Na 2HPO 4等。
【题组集训】题组一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因素的多角度分析 1.已知NaHSO 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 -3+H 2O H 2SO 3+OH -①HSO -3H ++SO 2-3②向0.1 mol ·L -1的NaHSO 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金属Na ,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 (HSO -3)增大 B .加入少量Na 2SO 3固体,则c (H +)+c (Na +)=c (HSO -3)+c (OH -)+12c (SO 2-3)C .加入少量NaOH 溶液,c (SO 2-3)c (HSO -3)、c (OH -)c (H +)的值均增大D .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 (Na +)=c (SO 2-3)>c (H +)=c (OH -) 【答案】C【解析】根据加入物质的性质判断平衡移动方向,进一步判断各选项结论是否正确。
A 项加入金属钠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移动的结果是c (SO 2-3)增大。
可以利用极端分析法判断,如果金属钠适量,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亚硫酸钠,此时c (HSO -3)很小,所以A 项错误。
B 项依据电荷守恒判断,c (SO 2-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应为2,即c (H +)+c (Na +)=c (HSO -3)+c (OH -)+2c (SO 2-3),所以B 项错误。
C 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酸性减弱,碱性增强,所以c (OH -)c (H +)增大;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最终c (SO 2-3)增大,c (HSO -3)减小,所以c (SO 2-3)c (HSO -3)增大。
D 项加入氨水至溶液呈中性,即c (H +)=c (OH -)。
由电荷守恒知,其他离子存在如下关系:c (Na +)+c (NH +4)=2c (SO 2-3)+c (HSO -3),所以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