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时达标2无解答新人教版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时练含答案02
一、选择题1.在历代君主都以严刑重典治天下的中国古代,他独辟蹊径,倡导“柔治天下”,推行释放奴婢,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政策,最终开创的盛世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2.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
由此导致()A.八王之乱出现B.东汉走向衰亡C.王莽谋权篡位D.楚汉之争形成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助于历史的学习。
下面有关“秦汉时期”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A.战乱不断,社会转型B.革新开放,社会繁荣C.开疆拓土,国家统一D.政权分立,民族交融4.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5.说唱俑又叫书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反映了民间生活气息,与下图相对应的盛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6.下图所示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政治现象。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地方势大王朝灭亡B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C .政治清明皇权加强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郑州出上的彩陶双连壶(新石器时代)安阳出土的淡黄釉原始瓷罐(商代)焦作出土的连阁式陶仓楼(东汉)A .原始农业,蓬勃发展B .手工生产,技艺精湛C .陶器文化,历史悠久D .瓷器制造,影响广泛8.表中这一现象反映了东汉后期( )姓名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7在位时间18年半年19年20年半年1年22年23年半年寿命272323039363418A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 .民生凋敝食物匮乏C .州牧割据战乱不断D .医疗落后疾病频发9.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此时间采用公元纪年还可以表示为( )A .公元前1世纪B .公元1世纪C .公元前2世纪D .公元2世纪10.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理解准确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导致西汉最终灭亡D.导致东汉逐渐衰亡11.从古至今,中原地区虽然历经磨难、饱受风霜,但河洛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始终一脉相承、坚韧强固,并且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第13课东汉的兴衰西汉灭亡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2年c.公元前9年D.公元9年新朝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
其建立者是A.刘邦B.吴广c.王莽D.陈胜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的史事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建立时间是A.公元前9年B.公元9年c.公元前25年D.公元25年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其统治措施的是A.下令释放奴婢B.减轻刑罚c.合并郡县D.统一度量衡“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皇帝早逝B.幼主即位c.宦官得宠D.外戚专权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时期,争夺帝位的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
汉灵帝光和七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
光和元年是公元178年,黄巾起义开始于A.171年B.172年c.184年D.185年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叙述错误的是A.朝政腐败是其根本原因B.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D.使东汉统治一蹶不振0.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c.推翻了封建王朝D.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1.《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应,京师震动”。
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A.它是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引起人民广泛不满c.张角利用宗教鼓动人民D.利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积极宣传要拍一部关于东汉的电视剧,由你担任导演,你会选择下列素材中的①刘秀起义反抗王莽统治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个治世——光武中兴③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政局混乱④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人教版】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新
知识与能力:了解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
巾起义基本史实。
认识到朝代的兴衰和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培养唯物主义史观,正
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
推翻。
年,西汉宗室
:阅读书上
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交替专权的局面。
页,解决下列问
结果(;4
,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创立
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下列有关东汉中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发。
河南省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亡》当堂达标 新人教版
当堂达标—《东汉的兴亡》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84分)1.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A.秦朝B.西汉C.新朝D.东汉2.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作出过杰出贡献。
刘秀的贡献是()A.匡扶汉室,建立蜀国B.积极改革,富国强兵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3.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下列帝王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A.汉武帝B.王莽C.汉景帝D.光武帝4.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②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③④5.东汉中期以后,交替专权的是()A.外戚和宦官B.外戚和将军C.将军和宦官D.将军和地方官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6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东汉黄巾军材料二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搜到)财利,侵掠百姓。
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1)材料一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表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概括指出导致黄巾起义的原因。
(3)黄巾起义有什么作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填充图册无答案
填充图册—《东汉的兴亡》
一、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60分)
1.
(1)请在图中红框内填出东汉都城的名称。
______
(2)对比《西汉形势》图,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直接原因是什么?______
2.观察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种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二见下图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和材料一所示现象之间有何关联?
二、填空(客观)(共2题,共40分)
1.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们自制的一幅历史大事年代示意图,“?”处没有。
请根据图示帮他们完成,选出正确选项。
()
A.公元前9年
B.公元前10年
C.公元9年
D.公元10年
2.下列措施中,属于“光武中兴”时期的措施是()。
A.让士兵复员参加生产
B.废除肉刑和连坐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精简官员,惩处贪官。
【精选】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习题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
第课东汉的兴亡知识点光武中兴1.王莽建新:公元__________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__,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__________,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__________帝。
3.光武中兴:光武帝为了__________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他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__________;还合并__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__________;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__________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知识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概况: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__________的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便设法除掉外戚,__________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危害: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__________,人民遭殃。
外戚、__________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__________。
知识点黄巾起义1.背景: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2.经过:184年,__________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
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3.意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霍洛柴登古城遗址曾发掘出重7000多斤、约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见下图),并出土了大量钱范、古钱币、陶器、石器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秦朝 B.新朝C.隋朝 D.元朝2.东汉政权建立于( )A.公元前25年 B.公元25年C.公元9年 D.公元36年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下列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4.东汉后期,由于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导致农民大起义爆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提升训练无答案新人教版
提升训练—《东汉的兴亡》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84分)1.以下都是两汉时期的皇帝,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2.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景帝3.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4.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5.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D.提出了口号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6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和帝以下各帝继位年龄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继位年龄10岁1岁13岁11岁2岁皇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继位年龄8岁15岁12岁14岁9岁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该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2)材料二中童谣的大意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京师震动”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学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课标要求】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知识要点】【习题精练】 一.选择题1.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A .公元前202年B .公元前9年C .公元9年D .公元25年东 汉 的 兴 亡光武 中兴1. 西汉灭亡:公元_____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_____朝,西汉灭亡。
2. 东汉建立:光武帝________在25年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___。
3. 措 施:①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_________;②还合并_______,才监官员,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外戚宦官 交替 专权1. 背景:①朝政腐败;②贫民流离失所;③自然灾害频发。
2. 爆发:_________年,_________领导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3. 结果:历史9个月的______________最后被镇压下去。
4.作用: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一蹶不振。
黄巾 起义1. 形成2. 后果: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汉时期,外戚专权现象严重,灭亡了西汉王朝的是( )A.外戚王莽B.外戚梁冀C.宦官侯景D.外戚卫青3.东汉的建立者是( )A.光武帝B.刘邦C.汉文帝D.王莽4.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5.“光武中兴”时期的汉朝皇帝是( )A.刘彻B.刘秀C.刘启D.刘备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7.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有( )①朝政腐败②贫民流离失所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群雄割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治世局面,“光武中兴”出现在( )A.西周B.秦朝C.西汉D.东汉9.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将田租改为“三十税一”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D.整顿吏治,提倡节俭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公元36年,有诏曰:“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测试(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测试(带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千古帝乡,智慧襄阳。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 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3.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②合并郡县,加强吏治③减轻或废除刑罚④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④4.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于()A.秦朝末年B.西汉中后期C.东汉初期D.东汉中后期5. 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6.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7. 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社会状况()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8.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9. 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是一次以宗教为外衣的农民起义C.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D.是一次沉重打击封建政权的农民起义10. 下列关于外戚和宦官专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在东汉中期以后B.经常交替出现,造成了东汉后期政治的黑暗C.外戚和宦官都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腐朽势力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11. 汉光武帝在位时期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形成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2. 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课题:第13课东汉的兴亡学习目标:1、知道东汉的建立,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造成社会动荡东导致东汉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学习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及危害学习过程(学案)备注【合作复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政治、思想和经济方面各是什么?历史意义是什么?【自主学习】一、光武中兴1.西汉的灭亡:2.东汉的建立:3.光武中兴:原因:表现: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表现:2.危害:三、黄巾起义1.原因:2.时间:3.领导者:4.结果:5.影响:【合作探究】P60材料研读,思考:童谣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状况?【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课堂检测】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 光武中兴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2、东汉的首都在()A、长安B、洛阳C、大泽乡D、巨鹿3、()结束了西汉A、刘秀B、刘邦C、王莽D、梁冀4、建立东汉的是()A、刘秀B、张角C、刘邦D、梁冀5、张角创立了()A、基督教B、佛教C、儒家学派D、太平道6、()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A、大泽乡B、军阀C、黄巾D、外戚7、“光武中兴”出现在()A、西汉末年B、东汉初期C、东汉末期D、东汉中期8、在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中,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的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光武帝9、害死汉质帝的“跋扈将军”是()A、张角B、王莽C、刘秀D、梁冀10、动摇了东汉统治,是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A、黄巾起义B、州牧割据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光武中兴11、材料题材料一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光武中兴太短暂,外戚宦官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
(季版)七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学案新人教版
东汉的兴亡【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掌握“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与探究“光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最安定,也是东汉最稳定时期。
【学习重点】“光武中兴”【学习难点】东汉衰亡的原因导入激情,引发兴趣解决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注重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歌谣记忆历史:刘秀起兵建“新”朝,年号光武东汉兴。
巩固政权措施好,“光武中兴”面面成。
外戚宦官交专权,黄巾起义动根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你想知道为什么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吗?你想知道为什么是“光武中兴”吗?你想了解光武帝刘秀其人其事吗?你想知道“跋扈将军”的故事背景吗?让我们带着这些提问一起学习,来探寻答案吧。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光武中兴自主阅读课本P58~59内容,完成第1题。
1.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形成了什么局面?如何理解这一局面?(1)措施:①释放奴婢;②减负减刑;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④监察制度建立;⑤北方民族内迁;(2)光武中兴;(3)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知识模块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自主阅读课本P59内容,完成第2~3题。
2.外戚宦官交替专职出现的原因,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1)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读“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流程图”及“跋扈将军”故事,思考东汉政治制度的情形。
⎭⎪⎬⎪⎫外戚专权——宦官得宠君权旁落——夺回君权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谋杀异己→东汉衰亡的根本原因知识模块三 黄巾起义自主阅读课本P60~61内容,完成第4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资料
第13课东汉的兴亡【学习目标】1.知道东汉的建立,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是导致东汉走向衰败的主因。
【学习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习难点】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导入新课】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东汉的兴亡【自主学习】1.光武中兴(1) 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3)经济发展: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3.黄巾起义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史上称为“”。
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失败,但起义沉重。
【合作探究】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哪些共同的原因?【当堂达标】1.(结合下边的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 ( ) A.211年 B.193年C.210年 D.194年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虽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新朝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4、东汉的首都在()A.长安 B.洛阳 C.大泽乡 D.巨鹿5.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新人教版
(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光武中兴,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2.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理解光武中兴和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原因。
2.通过搜集光武帝刘秀的故事,了解这个人物,进一步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3.通过展示当时的民谣,了解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社会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讲解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孙起到的推动作用,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
2.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教室启发引导的方式来掌握这一内容。
出示历史资料和搜集展示刘秀的故事,来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通过分析东汉后期十个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来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
教学难点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文景之治的资料,搜集有关刘秀汉文帝,汉景帝的故事来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1.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各类问题,促使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2.通过学生展示资料,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出示汉光武帝陵系列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汉光武帝陵。
教师: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灭亡教案 新人教版
①土地兼并严重②豪门世族跋扈③私人武装不断出现
黄巾起义
时间:
地点:
影响:
教师归纳内容小结: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土地兼并严重;官僚世族把持政权;私人武装不断出现。
四、检测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出示幻灯片)
新授:
一、(发放“学案”)请同学们用6—8分钟时间完成学案问题。
二、老师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幻灯片学案问题)
三、师生互动:
1、公元_____年______建立东汉政权。
2、“东汉”命名的原因: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东面故称“东汉”。历史上东周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历史上称东周。
3、“光武中兴”的两大特征:
①以“柔”治天下②注重文治
五大内容:①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②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③提倡节俭,精简机构;④整顿吏治;⑤兴办官学,重视教育。
4、三幅插图反映的信息:
上:贸易频繁,商业发展
中:农牧业发展
下:富贵人家生活安逸,社会稳定和谐
5、从“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比较中可总结出: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出示幻灯片)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时练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时练1.(结合下边的时刻轴)运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刻( )A.211年B.193年C.210年D.194年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虽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那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新朝3.东汉在公元25年建立,定都()A.长安B.洛阳C.开封D.南京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大,史称()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显现的共同缘故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固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④6.汉高祖与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A.退役兵士,免除若干年徭役B.开释奴婢为平民C.让战时逃亡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D.惩戒贪官污吏7.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点是()A.地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8.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9.有人说“东汉王朝确实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A.东汉皇帝在位时刻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猛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刻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0.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缘故包括()①东汉朝政的腐败②时局动荡不安③自然灾难频繁发生④皇帝实行暴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 右图是连环画《黄巾起义》的插图,这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B.张角C.刘邦D.吴广12.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有()①创立宗教组织②被武力镇压③推翻了封建王朝④有组织、有预备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3.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C.中期显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现象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14.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大的大一统帝国。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A.咸阳B.洛阳C.长安D.邯郸2. 下列关于东汉时期的史实,错误的一项是( )A.东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B.东汉中期,开始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C.东汉末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D.东汉末年,出现了华佗和张仲景两位名医3. 东汉中后期,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A.八王之乱B.民族矛盾尖锐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大起义4.建立东汉的是()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5. 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这使东汉社会出现了A.“荆扬晏安,户口殷实”B.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C.光武中兴D.大规模的民族交融6. 威名显赫的秦王朝,由丁暴政,仅存15年就灭亡了,而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发生于东汉后期的黄巾起义时间是()A.公元前184年B.公元前9年C.公元25年D.公元184年7. 以下史实不正确的是A.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东汉后期以后,外戚势力膨胀C.王莽创立了太平道D.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8. 导致东汉中后期政治腐朽不堪,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原因不包括A.光武中兴B.皇帝年幼无知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起义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3页9.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说法错误的是()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B.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C.这次起义的农民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D.历时10多年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10. 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王莽D.张角11. 下列朝代或历史阶段的先后排列,不正确的是A.商、周B.东周、西周C.秦、汉D.西汉、东汉12. 东汉后期,导致社会更加动荡,人民更加苦难的“新贵”特指()①普通地主②外戚③宦官④豪强地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下我国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东汉D.夏朝14. 东汉初年,东汉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的“光武中兴”局面,这种局面出现与下列那个皇帝有直接关系()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光武帝D.汉景帝二、材料解析题15.材料一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2—《东汉的兴亡》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共92分)
1.结束西汉政权的是( )
A.刘秀
B.刘邦
C.王莽
D.梁冀
2.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3.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 )
A.咸阳和镐京
B.长安和洛阳
C.长安和镐京
D.咸阳和洛阳
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5.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7.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8.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9.公元纪年法是现在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法,按这一纪年方式,从西汉建立到今年(2016年)应是( )
A.2218年
B.2217年
C.1814年
D.1815年
10.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11.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8分)
1.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
【东汉兴盛】
材料一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
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
【东汉衰败】
材料二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
材料三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
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
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2)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