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3-2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3-2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3-2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国家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答案:A
2. 下列哪个战争促进了中国成立?
A. 甲午战争
B. 抗日战争
C. 义和团运动
D. 国共内战
答案:B
3. 哪个条约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巴黎条约》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

答案:三国时期,北方被曹魏占据,南方则是东吴和蜀汉两个割据剿治。

最终,曹魏灭亡,三国结束,中国又重新进入了统一的局面。

2.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和结果。

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 1856 年爆发的。

背景是阿罕布拉条约未能解决一系列问题,导致英法两国再次对中国发起战争。

结果是中国失败,签订了最不利的《天津条约》,其规定了赔款、开放更多口岸等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内容。

三、论述题
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论述甲午战争的影响与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国卷高考题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国卷高考题整理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全国卷高考题整理(2010-2015)1.(15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

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

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

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

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

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

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武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

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

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

”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

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2.(15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1)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7分)(2)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

(8分)3.(15分)(2012新课标全国卷)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合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册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册练习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基础巩固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

”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D.维护民族的独立,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结合题干材料,答案应为C 项。

2下图是1897年欧洲报纸刊登的漫画,创作该漫画的历史背景有( )欧洲和平的棕榈树①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②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③此时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罩④人民祈盼和平,感觉和平希望渺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897年,而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3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俄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B.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C.奥匈帝国的行为对德意志有利D.俄国反对奥匈帝国插足巴尔干半岛年,奥匈帝国和俄国召开会议,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但必须建立在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的基础上。

但是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时,并没有满足俄国的要求。

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俄国的反对。

4波黑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图1图2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岛让给德意志。

……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1890年7月1日) 材料三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1.下图漫画反映的是A.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B.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的落空C.《凡尔赛和约》被德国撕毁D.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2.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为“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德国采取的行动是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法国3.观察下面历史照片,促使两巨头这次会晤的背景是A.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B.日本突然发动太平洋战争C.欧洲溃败和苏德战争爆发D.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4.这是一张1941年名为《美国睁开你的眼睛》的美国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

这张海报意在A.说明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与美国无关B.说明美国还没有卷入与法西斯的战争C.警醒对法西斯侵略视而不见的美国人D.讽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5.“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

”材料中的“宣言”签署于A.1939年B.1940年C.1941年D.1942年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

其中“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史实是①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②日本突袭珍珠港③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④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及答案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及答案

光明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会考试卷考生注意: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分为选择题、是非题和材料分析题。

注意:选择题填涂在答题卡上;是非题和材料分析题做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是()A.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B.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C.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D.公元前27年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2、影响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因素有()①分封制②隶农制③氏族制④奴隶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这句话的意思是()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B.城市已经不受国王管辖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由4、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B.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C.西周的冶铜业很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5、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的无为思想其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黄帝的权威和影响力大 B.它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C.法家学说没有可行性D.当时政治家的推崇6、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化为有为C.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D.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7、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人的日常饮食中出现了胡饼、奶酪、烧烤等,这是()A、烹饪技术发展的结果B、经济发展的结果C、民族融合的结果D、政府改革的结果8、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与之前的推举制相比,主要的不同在于()A、直接导致世族制度的出现B、门第和出身不再成为选官的标准C、主要采取地方举荐的形势D、门阀世族政治特权地位逐渐形成9、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唐朝实行三省制②西周实行分封制③西汉设置刺史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A、北宋时,太湖流域推广水稻取得成就B、南宋时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使江南经济超过北方D、王安石变法在苏湖地区获得成效11、明朝刚建立时,明太祖就告诫各地官吏:“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乏,好比小鸟不可拔羽,新树不可摇根。

高二历史选修3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3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3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C、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形成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意大利背信弃义B、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C、列强各国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D、同盟国内部的不团结3、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4、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A、潜艇B、飞机C、坦克D、原子弹5、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

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7、美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主要原因是()A、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计划没有实现B、美国反对惩罚和削弱德国C、美国企图领导世界的目的未达到D、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未得到协调8、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B、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C、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来自下列的文件()A、《凡尔赛和约》B、《五国公约》C、《非战公约》D、《洛迦诺公约》10、与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相比,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是()A、用武力夺取政权B、通过对外战争发展法西斯势力而建立C、通过议会的合法道路而掌权D、通过发动政变而上台11、之所以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是因为()A、西班牙战争加速了二战的爆发B、德意的公开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成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各主要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国际冲突12、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签订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英法坐视波兰灭亡13、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人教版 有答案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人教版 有答案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据此回答1-6题。

1.我们说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B.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C.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提出了俄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是A.《四月提纲》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俄共(布)十大D.联共(布)十四大3.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于A.七月事件后B.十月革命后C.苏维埃政权建立后D.临时政府建立后4.俄国十月革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导致两国革命差异的根本点是A.革命性质不同B.两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不同C.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不同D.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分布地区的不同5.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B.《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一战”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D.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6.十月革命道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再夺取全国的胜利B.无产阶级用和平与暴力手段夺权C.在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D.一战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苏俄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据此回答7-9题。

7.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B.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主要说明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C.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D.这种政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9.新经济政策的最大成就是A.使苏俄度过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巩固了工农联盟,成立了苏联C.挫败了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D.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高中历史高二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高中历史高二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美国历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在此() A.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B.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D.总结了人类历史的行为【答案】 A2.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如图)。

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刺杀斐迪南大公,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重大行动,它不可能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愤怒。

③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D3.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总是让人难以预测。

德国与法国、俄国在欧洲有深刻的矛盾,但甲午战争后三国却一起干涉还辽。

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20世纪初却与法、俄结盟。

造成其关系难以预测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B.各国制定外交政策受国内政治局势的左右C.各国政党交替执政导致其对外政策缺乏稳定性D.各国外交领域的喜怒偏好经常随意地变化【答案】 A4.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战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的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集团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就交战双方来看,都是非正义的。

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C5.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B.国联由英法操纵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 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 一(专题综合测评 ) 分90分值:分钟60时间:( .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

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1890 材料二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请回答:) 分(5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 ) 分(5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2)(3)) 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1)第【解析】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二中‚凡(2)第第二小问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

明;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联系德国经济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3)第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

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1) 【答案】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1882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79对德国。

措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1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1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1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当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

这种现象导致()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C.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老牌帝国主义占有大部分殖民地,而新兴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却占有很少殖民地。

这种现象必然引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答案】 B2.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

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19世纪末,英国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从国家实力来讲,英国仍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上霸权,所以英国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

再从“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可以分析出英国的“实力均衡”原则。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

”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A.存在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对峙B.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摆脱列强控制C.英德矛盾促使世界局势紧张D.列强经济发展改变原有力量对比【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过时”一词的含义。

它不是指不需要殖民体系而是说已形成的殖民体系不能适应帝国主义需要了。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故选D项。

【答案】 D4.190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当他到达巴黎时,法国群众面带愠色,有的人甚至喊出反英的口号。

2009年高考历史选修试题汇编

2009年高考历史选修试题汇编

2009年高考历史选修试题汇编1、(海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

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

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

用人必考其终,授人比求其当。

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明史纪事本江陵柄政》材料二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

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已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

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

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过错)掩其大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5分)(2)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

(3分)2、(辽宁、宁夏)(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

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周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于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

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药倍息,而公家无所剩其人。

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期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练习 模块质量检测 Word版含解析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练习 模块质量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一战前夕,两个帝国主义国家(X国和Y国)结成了同盟。

借此X国可以在欧洲孤立法国,Y国可以更加有力地争夺巴尔干地区。

X国和Y国最有可能是() A.意大利、德国B.奥匈帝国、意大利C.德国、奥匈帝国D.英国、德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题干可知,符合题意的为C项。

答案:C2.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

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

”这说明()A.英国将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战B.英国的目的是以武力制服德国来遵守条约C.英国为了维护国际公理而战D.英国以保护比利时为借口参加对德国的战争解析:阅读题干材料可知:英国首相的意思是为保护比利时不惜与德国一战,但这只是借口,因为当时德国要重新瓜分世界,英国要保住作为世界霸主的既得利益,英德矛盾激化,这才是两方开战的主要原因,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3.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解析: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

“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

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

高二历史试卷选修三

高二历史试卷选修三

一、选择题1、“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D.维护民族的独立)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C、欧洲列强在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事件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4、“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这反映了德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A.极端民族主义盛行C.崇尚和平)B.军国主义盛行D.强权政治5、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6、美国在1917-年4月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是(①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②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7、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A.双方不分胜负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8、下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C.一战后英国工业生产超过了德国D.一战对德国打击很小9、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

历史选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正式)

历史选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正式)

高二历史选修3期末考试试卷(命题:李江林审核:苏鹏军)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C.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形成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意大利背信弃义 B.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C.列强各国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D.同盟国内部的不团结3.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4.右图是一战之前反映欧洲军备竞赛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是()A.美国与英国B.德国与英国图1C.英国与法国D.法国与俄国5.……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弗利尔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

这个“声震全球”是指什么事件?()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C.俄国十月革命D.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6.《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条约》的共同点之一是()A.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日本的势力B.日本在受限制有同时也保持局部特权或优势C.华盛顿会议参与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7.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

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

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D.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8.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2009 人教版选修三 高考真题

2009  人教版选修三  高考真题

选修三1.(09年全国卷二)21.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

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A.《联合国家宣言》B.《开罗宣言》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解析】.A【解析】《联合国家宣言》中规定“缔约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09年北京卷)18.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

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A.《辛丑条约》B.《凡尔赛和约》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答案】B【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一战后”、“战胜国”、“中国蒙受屈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

A项发生1901年,排除。

C项签署于1943年,排除。

D项签署于1945年,排除。

一些列不平等条约的通称《凡尔赛和约》,正确选项为B。

【考点定位】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09年浙江卷)2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3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A. 12 B. 23 C. 124 D.23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的消极影响,符合题意的应该是②③④。

(09年天津卷)11.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答案】A(09海南)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高二历史试卷(选修三)

高二历史试卷(选修三)

高二历史试卷(选修三)第一部分(选择题)(1——40每题1分)1.“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国要求A.加快经济发展 B.扩军备战 C 重新瓜分世界 D控制巴尔干半岛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3.下列反映世界人民对战争进行反思,追求和平愿望的是A.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国C.美国政府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D.签署《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4.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A.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5.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

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

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这大大降低了国联权威性6.“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

”其代表性事件是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 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7.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②《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④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2.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2.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试题命题人:马其凤姓名班级得分本试卷共分2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答题时间为90分钟,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恩河战役后,西线交战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对此,德国参谋总长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强B、德国的海上优势被削弱C、俄国在东线发动了进攻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2、一战中率先使用右图中的新式武器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意大利 D、英国3、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也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4、一战后,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这种“独立的意识”具体表现为战后()A、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B、美国、日本的迅速崛起C、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5、某列强代表人物说:“在外交上,我们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下列事件,能体现这句话的含意的有()①英法协约的签订②英俄协约的签订③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参战④萨拉热窝事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

大战过程中或战后,召开了重要的国际会议,对世界的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回答6—15题6、“各缔约国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

”这一条款最有可能出自()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五国条约》D、《四国条约》7、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求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

英、美的真实意图是()A、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8、把历史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如你作为一名当时的中国外交官出席巴黎和会,你应该不会看到的情景是()A、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B、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①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②由少数国家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③暂时调整了列强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的种子④涉及中国问题,并损害中国的主权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九国公约》的下列规定中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A、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力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以发展并维持一个有力巩固之政府D、使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图一)其中对台湾归属提供国际法律依据的会议地址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图一)1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召开多次会议,协调彼此的军事行动。

图一中,哪次会议之后的盟军军事行动,使德军开始面临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A、①B、②C、③D、④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杜鲁门指的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14、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15、读右图。

图中这些在红场上接受了大元帅斯大林检阅的坦克将直接开上前线作战,它们的对手将是()A.协约国干涉军 B.叛乱的白匪军C.德国法西斯军队 D.日本关东军16、“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D、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17、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B、抗击苏联发动的“全球性战争”C、防止朝鲜内战的扩大D、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18、阿以冲突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造成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因素是()A、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B、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同一块土地提出排他性的主权要求C、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在该地区十分猖獗D、美、苏两国在中东地区的激烈角逐19、针对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国首相艾登向内阁成员喊道:“如果我们帝国注定要离开世界舞台,就让它发生在苏伊士河河畔。

”这说明英国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阻止埃及收顺苏伊士运河B、恢复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C、维持英国的殖民霸权地位D、阻止苏联向中东地区渗透20、1967年6月,“六日战争”爆发,约旦最初没有参战,但埃及总统纳赛尔设计将约旦拖入战争,最终约旦失去了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约旦国王侯赛因为此后悔了一辈子。

下列对这一事件的评价,确切的说()A、在对抗以色列的战略上,阿拉伯国家缺乏团结与协作B、阿拉伯军队缺乏武器C、侯赛因国王主张以土地换和平D、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21、“以色列与埃及将在三个月内签订和平条约,以色列将分阶段撤出西奈半岛,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个规定应该出自()A、英国“贝尔福宣言”B、阿以“以土地换和平”原则C、巴以临时和平协议D、埃以“戴维营协议”22、下列属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有()①人权至上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④尊重会员国主权平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3、南非记者凯文·卡特于1993年在战乱的苏丹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位即将饿死的苏丹女童跑倒在地,一只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

从这幅图片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A、和平关系着人类的生存B、人口过多而粮食紧缺C、兀鹰过多而影响人类生存D、苏丹重男轻女观念严重24、中国开展穿梭外交,积极斡旋协调,为最终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这一外交努力()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③说明中国实行外交实行结盟政策④表现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宣言中说:“……我们一致决定紧急地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和平与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段宣言发表,主要是针对()A、美国控制和操纵联合国,把其作为称霸世界的工具的现象。

B、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日益加剧,造成世界紧张的局势。

C、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贸易的手段剥削发展中国家的现象。

D、少数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造成其政局混乱的情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基本上接受了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的意见和建议,并声明对“满洲国”不给予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承认。

决议……要求日本退出中国东北,恢复中国对日占区的主权,要求在该地成立具有广泛自治权的新政府机构,并承认日本在该地的“特殊利益”。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材料三联合国之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材料四请回答:(1)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4分)(2)材料二中的哪些内容反映了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妥协纵容?国际联盟对日本妥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毫不费力地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

”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5分)(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的异同。

(6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

……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霍布斯鲍姆(1)简析“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表现和原因。

(6分)材料二……然而1914~1918年大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消耗如此众多参战者的总资源,覆盖地球上如此广阔的土地。

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家被卷入战争。

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不分青经皂白的大屠杀。

参战国从来没有为如此渺小的利益投下如此巨大的赌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与以前战争相比,一战有何特点?(4分)材料二一战后经过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难的深渊。

(3)有人认为,二战之所以爆发,完全是由下列图中三个战争狂人引起的。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7分)材料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并努力做了许多尝试。

这些反思和努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弥足珍贵。

(4)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的反思。

试分别举出一战后、二战后国际社会有关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举措。

(6分)(5)人类渴望和平,国际社会不断探索防止战争和消除战争的方法。

二战后,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因素有哪些?(6分)200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答题卷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0分)26、(1)答:(2)答:(3)答:(4)答:27、(1)答:(2)答:(3)答:(4)答:(5)答:参考答案:27(1)表现: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了世界大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