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豆各庄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与原子(第一课时)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②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②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②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首次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始,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

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通过分析一种物质可无限分割而推理出物质是由不连续的粒子构成的;根据生活中的宏观现象推理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性质,并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特征;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实验准备仪器: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滴瓶、试管、试管架药品:浓氨水、酒精、蒸馏水、酚酞、品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进入教室有什么感觉?生:闻到了空气清新剂的香味。

师:找一找空气清新剂在哪儿?生:在老师的讲台上。

师:为什么能闻到空气清新剂的香味?生:因为空气清新剂的小颗粒进入了鼻孔。

师:这些小颗粒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下面再来通过一个实验来感受一下。

请各小组完成课本48页的实验3—1品红的扩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

师:为什么?生:品红的小颗粒扩散到了水中。

师:那么这些小颗粒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相关的内容板课题:分子和原子二、感受新知,启迪思维师:我们从物理课里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所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魔术“消失的水”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提问:“水为什么会消失?消失后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魔术现象,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使学生对微观世界产生兴趣。
-强调化学研究的微观领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与原子的性质、表示方法等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分子与原子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其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奥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3.2分子和原子( 一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

第一从学生熟习的平时现象提出问题,惹起学生思虑;而后确定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构成的看法;接着经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详细解说。

此外课本上还介绍了相关分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经过两个议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引向深入,指引学生用分子、原子的看法剖析、比较从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响,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征,形成看法。

( 二)学生剖析因为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看法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佯简单理解,所以培育学生的抽象思想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要点和难点。

在教课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打破。

1.给学生供给更多的实验研究的时机。

2.采纳更加开放的研究方式,让学生休验科学过程。

3.多供给一些平时现象,指引学生察看、剖析变化现象,力争把平时现象与课本理论联合起来。

4.培育学生的抽象思想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构成的。

(2)认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能够互相联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平时现象与课本理论用联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说平时现象。

(2)充足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剖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 2) 逐渐提升抽象思想的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

(3)浸透物质的无穷可分的辩证唯心主义的看法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教课要点1.分子和原子看法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构成的。

(五)教课难点1.成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领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一样点。

化学:3.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案(3)(人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3.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案(3)(人教版九年级上)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或黄豆和绿豆混合实验
四、教学过程:。

北京市豆各庄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与原子(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北京市豆各庄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与原子(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D、蔗糖溶解在水中变成糖水
2、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不同的性质 B、相同的性质 C、不同的化学性质 D、相同的化学性质
3、分子是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______可以再分,而______不可再分。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由_______构成,如汞、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构成,如氧气、水等。
(4)木条燃烧是木条与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原子,原子_______。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______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分子构成的。
分子 构成分子的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 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作业
预习其余内容;目标检测
年级
初三
教师
杜雪娥
时间
星期五
学科
化学
课型
新授课
课题1
分子和原子2
教学
目标
1、95%的学生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2、85%的学生通过实例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
(2)可将大量气体压缩到钢瓶中( )
(3)硫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空气中燃烧( )
21个水分子( )
学习
新知
一、自主学习交流:
1、请用分子观点说明水的三态变化
2、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下问题:
(1)氧化汞的分解实质并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精品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精品学案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⑵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或直观教具展示),了解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现象了解分子的本质,使学生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分子、原子的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获得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重、难点
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
三.教学准备
教师:品红扩散实验氨分子扩散实验
学生:(家庭小实验) 等体积黄豆和绿豆混合实验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实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内容
Ⅱ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已知道了什么?
Ⅲ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1.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通常无法看见。

2.分子、原子、……等,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3.分子的特性:
⑴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⑵分子之间有间隔。

通常气态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固态物质的粒子间隔小。

受热后分子间和间隔会增大。

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化学上常用图像表示模拟的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学案

九年级课题 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复述,回首以下知识。

1.饼干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这是为何?2.为何湿衣服经晾晒会变干?3.描绘一下水的构成?设问导读1.分子、原子有什么基天性质?阅读教材 P49--- P50,并察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品红的扩散” ,二人小组回答以下问题:①物质是由细小的粒子——、构成的。

它们是真切存在的。

②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

③分子、原子都在不断的。

比如: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水的常温下的挥发、氨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等。

阅读教材 P51,教师和学生做互动实验,二人小组回答以下问题:互动实验如:用两支大小同样的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尾端小孔,将栓塞迟缓推入,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简单被压缩?④分子、原子之间有必定的。

同一物质的状态不一样,分子的间隔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分子间隔最大,分子间隔较小,分子间隔最小。

(填“固体”或“液体”或“气体”)2.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构成的。

比如:1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1个氢分子是由构成;1个氧分子是由构成。

自我检测1.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原由是()A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B水分子破碎了C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2. 用分子的看法对以下常有现象的解说中,正确的选项是()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C.蔗糖溶解是由于分子很小D.气体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很小稳固练习1.碘酒和固态碘中都含有碘分子,它们都能使切开的马铃薯变蓝(碘遇淀粉变蓝)这一现象说明()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隔D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同样2. 以下对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水是氧化物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C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由水分子构成3.将一块冰糖放入一杯水中,请用分子的看法解说以下现象:(1)冰糖完整溶解后,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解前的冰糖和水的体积之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3.2 分子和原子(一)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

另外课本上还介绍了有关分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通过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二) 学生分析由于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佯容易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休验科学过程。

3.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五)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思路与设计:课题2分子和原子的教学应该立足于课本和化学探究实验,利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引导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借助生活中实际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利用多媒体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微观世界的客观存在和构成关系,利用模型的组装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安排学生根据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关系,写出化学方程式,建立宏观微观的具体体现——方程式的双重意义,为后面的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埋下伏笔。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或直观教具展示),了解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现象了解分子的本质,使学生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分子、原子的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获得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辨证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重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

难点: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品红扩散实验氨分子扩散实验。

学生:(家庭小实验) 等体积黄豆和绿豆混合实验。

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实验。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烧杯、量筒、酒精。

辅助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引入课题)展示古诗意境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提出:当我们漫步在花园中,为什么会感到心旷神怡?这是因为闻到宜人的花香, 为什么会我们有很远的距离,依然可以闻到花的香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明白物质的构成,以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节 原子》_2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节 原子》_2
问:同学们知道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
导言:今天的课将把我们带进一个微观世界,为同学们解开其中的奥秘。
板课题:分子和原子
说:在学习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学完本课题要知道的内容
(展示学习目标)
引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二)科学手段,证实分子存有。
师: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但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
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仪器药品
仪器:烧杯、胶头滴管
药品:品红、冷水、热水、酚酞、浓氨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新知导学,创设情景
【引入】
利用“衣服干了”、“酱牛肉”、“花香”三张图片引起同学的思考,再利用课本上的实验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
观察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
利用生活中的图片引起学生思考
思考、交流、归纳总结分子的第一点性质。
采用”水分子的自述”让学生感知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使用具体的数字和似人化的手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打比方: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一样。
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类比等方式,理解化学的本质,能信服地承认微粒的存有。
(四)引导探究,培养水平。
(五)继续探究、获取新知
设问:1+1=2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
(用课件展示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
师:从实验能够看出来,体积是小于200ml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两种溶液融合时的动态情况
问:为什么两个100ml的溶液混合在一起体积会小于200ml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学案-新版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学案-新版

第一节原子【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和现在对原子的认识;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3. 掌握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中各粒子间的关系。

【旧知回顾】1.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是由、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新知学习】一、初步认识原子1.原子是由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提出的,他认为“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的原子组成”。

2.原子的体积__________,其半径大约在___________数量级。

3.现代科学家借助STM可观察到什么?4.科学家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可测定________________。

二、相对原子质量阅读内容,回答问题。

1.想一想,为什么用相对原子质量而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一个,其单位是。

4.查找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碳(C)、氢(H)、氧(O)、铁(Fe)铜(Cu)、氯(Cl)5.合作探究:观察下列表格,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三、原子的结构1.分别讲述以下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认识的贡献。

(1)汤姆逊;(2)卢瑟福;(3)玻尔。

2.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__________,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__________,中子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有人说:“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对吗?为什么?(2)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自我检测】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①电子②质子③中子④原子核⑤原子2.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质量D.相对原子质量3. 用其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碳原子相对原子的质量是()A.12g B.12 C.1/12g D.1/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
学习
新知
一、自主学习交流:
1、请用分子观点说明水的三态变化
2、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下问题:
(1)氧化汞的分解实质并描述。
(2)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应打得太足?
(3)铁路上的铁轨 之间为什么应稍留些空隙?
(4)木条燃烧是木条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为什么木条在空气中能燃烧?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原子,原子_______。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______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分子构成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互助合作
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C.分子本身体积变大D.分子质量变小
4.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重,原子轻
C.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D.是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5.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酒精B.水C.汞D.蔗糖
6、将下面左右两边相关的内容用短线连接起来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构成分子的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 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
6、.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但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反馈
检测
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是()
C.分子的质量减小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B.水分子
C.过氧化氢分子D.氢原子和 氧原子
3.品红扩散的实验证明了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分子在不断运动着的
C.分子是看不见的粒子D.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水在0℃结成冰,在10 0℃时变成水蒸气B、水杯里的水蒸发至完全不见了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D、蔗糖溶解在水中变成糖水
2、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不同的性质B、相 同的性质C、不同的化学性质D、相同的化学性质
3、分子是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 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______可以再分,而______不可再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由_______构成,如汞、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构成,如氧气、水等。
4、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
重难点
微粒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建立以及基本性质的认识;认识粒子的特征;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
课前
检测
自主学习1.分子的定义。
2.原子的定义。
3.物质由、等粒子构成。
3.2分子与原子
年级
初三
教师
时间
星期
学科
化学
课型
新授课
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教学
目标
1、100%的学生认识物质为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90%的学生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获得信息,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
A.屋里喷了香水B.化学实验室内充满药品味
C.汽车疾驶而过,车后卷起烟尘D .用食盐将青菜腌成咸菜
5.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A.冰受热融化成水 B.面粉中掺和砂糖
C.各为10 mL的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
D.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6.下列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的是
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B.水的电解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2.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
3.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教学
重难点
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通过实例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
课前
检测
将A—D序号填在相应的内容的括号里: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中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湿衣服晒一会就会变干()
(2)可将大量气体压缩到钢瓶中()
(3)硫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空气中燃烧()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作业
目标检测课题1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原子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作业
预习其余内容;目标检 测
年级
初三
教师
杜雪娥
时间
星期五
学科
化学
课型
新授课
课题1
分子和原子2
教学
目标
1、95%的学生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2、85% 的学生通过实例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
3、逐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4.分子由构成。
5. 两者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者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
新知
讨论练习:
1.从分子角度看,水 的蒸发或水结成冰块的实质是
A.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C.液化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D.白磷燃烧
反馈
检测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是
A.分子之间间隔变小B.分子的个数增加
C.分子的运动停止D.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2.以下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高锰酸钾B.氯酸钾C.二氧化锰D.空气
3.水蒸气冷凝成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隔变小B.分子间隔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