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合集下载

原子发射光谱法84251

原子发射光谱法84251
07:44:2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在鉴定金属元素方面(定性分析)具 有较大的优越性,不需分离、多元素同时测定、灵敏、快捷 ,可鉴定周期表中约70多种元素,长期在钢铁工业(炉前快 速分析)、地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80年代以来,全谱光电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发展迅 速,已成为无机化合物分析的重要仪器。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的类型有多种,如:火焰发 射光谱、微波等离子体光谱仪、感耦等离子体光谱仪、 光电光谱仪、摄谱仪等。
原子发射光谱仪通常由三部分构成:激发光源、分 光系统、检测器。
07:44:23
三、谱线强度 spectrum line intensity
原子由某一激发态 i 向低能级 j 跃迁,所发射的谱线强度
与激发态原子数成正比。
在热力学平衡时,单位体积的基态原子数N0与激发态原
子数Ni的之间的分布遵守玻耳兹曼分布定律:
Ni
gi g0
Ei
N0 e kT
gi 、g0为激发态与基态的统计权重; Ei :为激发能;k为
07:44:23
二、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a
在正常状态下,元素处于基态,元素在受到热(火焰) 或电(电火花)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 时,发射出特征光谱(线状光谱);
热能、电能
基态元素M
E
激发态M*
特征辐射
07:44:23
07:44:2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
(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 各元素同时发射各自的特征光谱; (2)分析速度快 试样不需处理,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 量分析(光电直读仪); (3)选择性高 各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 (4)检出限较低 10~0.1gg-1(一般光源);ngg-1(ICP) (5)准确度较高 5%~10% (一般光源); <1% (ICP) ; (6)ICP-AES性能优越 线性范围4~6数量级,可测高、中 、低不同含量试样; 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O、S、N、X(处 于远紫外);P、 Se、Te-----难激发,常以原子荧光法测定)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023-11-06
目录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概述 • 原子发射光谱仪 • 分析方法与样品处理 •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 •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优缺点 • 研究成果与应用实例
0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学的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原子 或离子的特征光谱进行分析,实现对其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原理
当样品被加热或受到能量激发时,原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释放出特 征光谱。通过对这些光谱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发展历程与重要性
发展历程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自19世纪末发展至今,经历了从经典光谱分析到现代光谱仪 器分析的演进过程。
重要性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03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用于研究复杂样品中元素的 含量、分布和化学形态。
05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高灵敏度
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元素 ,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无需样品处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 处理,可以直接进行分析。
快速分析
该方法可以实现多元素同时分析,大大缩 短了分析时间。
发和激发。
光谱仪的构造
包括入射狭缝、准直镜、光栅 、聚焦镜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射狭缝。
光谱仪工作原理
样品被激发后,原子会产生不 同波长的光谱,通过光栅分光 后形成光谱,再经过聚焦镜聚 焦到出射狭缝,最后由检测器
进行检测。
光谱仪的分类与特点

第六章_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六章_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AAS的基本原理
表征吸收线轮廓(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的参数: 中心频率ν 峰值频率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峰值频率) 中心频率νO(峰值频率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中心波长λ(nm)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波长 中心波长 半宽度∆ 吸收线宽度 吸收线宽度): 半宽度 νO(吸收线宽度 :峰值吸收值一半处的频率 原子吸收线的宽度约为10 原子吸收线的宽度约为 -3-10-2nm(折合成波长)。 (折合成波长)
如欲测定试样中某元素含量, 如欲测定试样中某元素含量,用该元素的锐线光源发 射出特征辐射,试样在原子化器中被蒸发、 射出特征辐射,试样在原子化器中被蒸发、解离为气态基 态原子, 态原子,当元素的特征辐射通过该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区 元素的特征辐射因被气态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 时,元素的特征辐射因被气态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经过 色散系统和检测系统后,测得吸光度, 色散系统和检测系统后,测得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被测 定元素的浓度线性关系,从而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 定元素的浓度线性关系,从而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
Ni gi Ei = exp(− ) N0 g0 kT
gi和 gO分别为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 Ei表示激发能。 分别为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 表示激发能。 温度越高,Ni/N0 值越大。通常原子化火焰温度低于3000K, 温度越高, 值越大。 通常原子化火焰温度低于 , 激发态原子数N 与基态原子数N 之比较小,<1%. 可以用基 激发态原子数 i 与基态原子数 o之比较小 态原子数代表待测元素的原子总数N 态原子数代表待测元素的原子总数N。
AAS的基本原理
三、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
在原子化过程中,多数原子处于基态, 在原子化过程中,多数原子处于基态,有部分原子成为 激发态原子。在处于一定条件的热平衡状态下, 激发态原子。在处于一定条件的热平衡状态下,激发态原 子数N 与基态原子数N 子数Ni与基态原子数N0之间的关系可用波耳兹曼方程表示

原子发射光谱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是利用原子或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受激而发射的特征光谱来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

根据激发机理不同,原子发射光谱有3种类型:
①原子的核外光学电子在受热能和电能激发而发射的光谱,通常所称的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指以电弧、电火花和电火焰(如ICP等)为激发光源来得到原子光谱的分析方法。

以化学火焰为激发光源来得到原子发射光谱的,专称为火焰光度法。

②原子核外光学电子受到光能激发而发射的光谱,称为原子荧光。

③原子受到X射线光子或其他微观粒子激发使内层电子电离而出现空穴,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同时产生次级X射线即X射线荧光。

在通常的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

基态原子受到激发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

激发态原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为10-10~10-8秒。

随后激发原子就要跃迁回到低能态或基态,同时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如果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该能量就是释放光子的能量。

因为原子核外电子能量是量子化的,因此伴随电子跃迁而释放的光子能量就等于电子发生跃迁的两能级的能量差。

根据谱线的特征频率和特征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常用的光谱定性分析方法有铁光谱比较法和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原子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I与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浓度c成正比。

据此可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

光谱定量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关系式是I=acb,
式中b是自吸收系数,α为比例系数。

为了补偿因实验条件波动而引起的谱线强度变化,通常用分析线和内标线强度比对元素含量的关系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称为内标法。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ICP的分析特点 的分析特点
1. 对大多数元素有高的灵敏度 检测限达 -9-10-11 检测限达10 g·L-1因为温度高(等离子体核处 因为温度高(等离子体核处10000K,中央 ,中央6000- - 8000K);惰性气氛,有利于难熔物质分解。 );惰性气氛 );惰性气氛,有利于难熔物质分解。 2. 测定线性范围宽 因趋肤效应而无自吸现象。 因趋肤效应而无自吸现象 自吸现象。 高频电流密度在导体截面呈不均匀分布, 趋肤效应 高频电流密度在导体截面呈不均匀分布,集 中在导体表层的现象。 中在导体表层的现象。 3. 碱金属电离不造成干扰,因电流密度大。 碱金属电离不造成干扰,因电流密度大。 4. 无电极污染 因是无极放电。 因是无极放电。 5. 耗样量小 载气流速低,试样在中央通道充分激发 载气流速低, 6. 背景干扰小 因工作气体氩气是惰性气体不产生其 它物质。 它物质。
第一共振线 原子由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射的谱线。 原子由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射的谱线。 最易发生,能量最小,一般是最灵敏线,又叫最后线。 最易发生,能量最小,一般是最灵敏线,又叫最后线。 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电离能)产生电离。 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电离能)产生电离。失去一个电 子形成一级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二级离子。 子形成一级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二级离子。 离子由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射的谱线。 电离线 离子由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射的谱线。与电 离能大小无关,离子的特征共振线。 离能大小无关,离子的特征共振线。 识别元素的特征光谱鉴别元素的存在 定性分析 测定特征谱线的强度测定元素的含量 定量分析
R 镇流电阻 调节 和稳定电流 L 减小电流波动
直流电弧工作原理
电弧点燃后,热电子流高速通过分析间隔冲击阳极, 电弧点燃后,热电子流高速通过分析间隔冲击阳极, 产生高热,试样蒸发并原子化, 产生高热,试样蒸发并原子化,电子与原子碰撞电离出 正离子冲向阴极。电子、原子、离子间的相互碰撞, 正离子冲向阴极。电子、原子、离子间的相互碰撞,使 原子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该原子的光谱。 原子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该原子的光谱。 弧焰温度: 多种元素激发 弧焰温度:4000~7000 K,可使 多种元素激发。 ~ ,可使70多种元素激发。 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性分析。 特 点: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性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法练习题

原子发射光谱法练习题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素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素的存在B、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C、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有()A、空心阴极灯B、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C、棱镜和光栅D、钨灯、氢灯和氘灯3、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Mn、Cu、Fe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A、火焰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电感耦合等离子炬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原子核的振动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 )A、交流电弧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等离子体光源二、填空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

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 , ,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3、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102852Mgr I ,符号,其中Mg 表示 ,I 表示 ,10表示 ,r 表示 ,2852表示 。

4、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是 。

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3、谱线自吸 四、简述题:1、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过程。

2、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

3、简述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4、写出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并说明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需采用内标法6、何谓分析线对选择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第三章答案:一、选择题:1-6:D B D D B B (因直流电弧电极头温度高,有利于蒸发,且它的激发能力已能满足一般元素激发的要求,样品又是矿石粉未。

06原子光谱法新 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课件

06原子光谱法新 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课件

轨道运动 l
核外电子运动
m
自旋运动 ms
与一套量子数相对应(对应1个确定的能量Ei)
AES仅涉及价电子跃迁,故可用价电子能量表示原子能量/能级
四个量子数(1)
主量子数n:表示电子距原子核的距离,决定了电子的主要能 量;n=1,2,3……(K、L、M……)
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的轨道形状,多电子原子中也影响电子的 能量; l=0,1,2……(n-1)(s、p、d……)
进样系统
概 述(3)
原子光谱法简史
20世纪40年代:电弧和火花AES占据统治地位 20世纪50年代:火焰AAS取代了电弧和火花AES 20世纪60年代:火焰AAS盛行的年代 20世纪70年代:石墨炉AAS和ICP-AES成为主流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ICP-MS,辉光放电GD-AES/MS
发现年份
1860 1860 1861 1863 1868 1875 1894 1898
发明人
Bunsen Kirchhoff 德 Bunsen 德 Crookes 英
Reich Richter 德 Jansen 法 Lockyer 英
De Boisbaudron 法 Ramsey Rayleigh 英
第六章 原子光谱法
Atomic Spectroscopy
概 述(1)
原子光谱法
利用气态原子发射或吸收特定波长辐射所产生的光谱进行 元素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涉及原子外 层电子能级跃迁,对应谱区为紫外可见区。
通常也将原子质谱法AMS归为原子光谱法,但其检测的 是气态离子的质量电荷比m/z。
E1
/离子的外层电子
跃迁至高能态。 E0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整理课件
2、光谱定量分析
(1)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在条件一定时,谱线强度I 与待测元素含量c关系为: I=ac
a为常数(与蒸发、激发过程等有关),考虑到发射光谱 中存在着自吸现象,需要引入自吸常数 b ,则:
I acb
(自吸: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 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 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整理)课件
3.激发电位:原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需的 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整理课件
4、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气态原子或离子的核外层电 子当获取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从基态跃迁到各种激发 态,处于各种激发态不稳定的电子(寿命<10-8s)迅速回 到低能态时,就要释放出能量,若以电磁辐射的形式
释放能量,即得到原子发射光谱。
(quantitative spectrometric analysis)
1.光谱半定量分析
与目视比色法相似;测量试样中元素的大致浓度范 围;
谱线强度比较法:将被测元素配制成质量分数分别 为1%,0.1%,0.01%,0.001%四个标准。将配好的标样 与试样同时摄谱,并控制相同条件。在摄得的谱线 上查出试样中被测元素的灵敏线,根据被测元素的 灵敏线的黑度和标准试样中该谱线的黑度,用目视 进行比较。
2)光栅摄谱仪
光栅摄谱仪采用衍射光栅代替棱镜作为色散元件。 特点:适用波长范围广,色散和分辨能力大
整理课件
3.4 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
3.4.1 光谱定性分析
1、定性依据:元素不同→电子结构不同→光谱不同 →特征光谱 2、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 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最后线:浓度逐渐减小,谱线强度减小,最后消失的 谱线;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Nt = α τ CB
思考题: 思考题: 离子线的强度与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密度有关, 离子线的强度与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密度有关,试根 据上述思路求离子谱线的强度与浓度间的关系。 据上述思路求离子谱线的强度与浓度间的关系。
第三节
发射光谱分析的仪器
光源
单色器
检测器
一、激发光源 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试样蒸发、原子化、 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所需的 能量。 能量。 温度高 对激发光源的要求是: 稳定,重现 对激发光源的要求是: 稳定, 背景小(无或少带光谱) 背景小(无或少带光谱) 简便、 简便、安全
∆E =Ei - Ej = hνij = hC/λ ν λ
频率反映了单个光子的能量, 频率反映了单个光子的能量,强度是群体谱线总能量 若激发态原子密度为
Ni,每个原子单位时间内发生 ,
Aij 次跃迁(跃迁几率) 次跃迁(跃迁几率)
则 根据
Iij = Aij hνijNi ν
Boltzmann 公式
R
D T D
R
L C G
E~
分析特性 • 火花作用于电极的面积小,时间短,电极温度 火花作用于电极的面积小,时间短, 低,不适于难蒸发的物质 • 火花放电的能量高,能激发激发电位很高的原 火花放电的能量高, 子线或离子线 •稳定性好,适于定量分析 稳定性好, 稳定性好 •电极面积小,适于微区分析 电极面积小, 电极面积小 电弧和火花光源适于固体样品分析,但温度低,基体 电弧和火花光源适于固体样品分析,但温度低, 影响严重,需要寻找更高蒸发、 影响严重,需要寻找更高蒸发、原子化和激发的光源
4、基体效应 基体效应指试样组成对谱线强度的影响。 基体效应指试样组成对谱线强度的影响。这种影响 主要发生在试样的蒸发和激发过程中。 主要发生在试样的蒸发和激发过程中。 (1)光源蒸发温度与试样成分有关 基体含大量低沸点物质——电极由低沸点物质控制, 电极由低沸点物质控制, 基体含大量低沸点物质 电极由低沸点物质控制 蒸发温度低 基体含大量高沸点物质——电极由高沸点物质控制, 电极由高沸点物质控制, 基体含大量高沸点物质 电极由高沸点物质控制 蒸发温度高 基体含不同沸点物质—— 出现不同的蒸发顺序,影 出现不同的蒸发顺序, 基体含不同沸点物质 响谱线强度 (2)光源激发温度与试样主体成分的电离电位有关 电离电位越高,光源激发温度越高, 电离电位越高,光源激发温度越高,影响谱线 强度。 强度。

仪器分析第6章 原子吸收光谱

仪器分析第6章 原子吸收光谱
火焰类型正确。根据燃气与助燃气比例可将火焰 分为:化学计量火焰,富燃火焰,贫燃火焰。
化学计量火焰 由于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计量 反应关系相近,又称为中性火焰,这类火焰,温 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适合于许多元素的 测定。
富燃火焰 指燃气大于化学元素计量的火焰。其特 点是燃烧不完全,温度略低于化学火焰,具有还 原性,适合于易形成难解离氧化物的元素测定; 干扰较多,背景高。
(3)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4)原子吸收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比激发 态原子数目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这 就使得原子吸收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原子吸收光谱的特点:
优点: (1) 检出限低,10-10~10-14g; (2) 准确度高,RSD约1%~5%; (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 时多元素测定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西发表了著名论文:《原 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 光谱法的基础,之后原子吸收光谱法迅速发展。
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比较: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利用的是原子吸收现象,而 发射光谱分析则基于原子发射现象
(2)原子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的多,这样谱线 的重叠概率小
✓ 单道双光束型:利用参比光束补偿 光源引起的基线漂移。
1. 光源
作用:辐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共振线和其它 非吸收谱线),以供测量之用。
要求: A. 能辐射锐线光源 B. 辐射的光强度必须足够、稳定且背景小 C. 灯供电稳定,以确保光强度稳定 空心阴极灯、蒸气放电灯、无极放电灯
空心阴极灯结构
♫ 干燥:试液随升温脱水干燥,由液体转化为固 体。一般情况下,90~120℃,15 ~ 30 s。

原子发射光谱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原子在高温、高压或电子轰击等激发条件下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来确定物质中元素的含量。

其主要原理是将待分析样品中的原子或离子激发到高能级,使其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将待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原子激发到高能级,使其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2.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FAS):将待分析样品在高温火焰中燃烧,使其原子或离子激发到高能级,从而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将待分析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原子化,使其原子或离子激发到高能级,从而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4.原子荧光光谱法(XRF):将待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原子激发到高能级,使其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X射线,通过测量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广泛的分析范围和快速分析速度等优点,因此在材料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文档资料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文档资料
每一条离子线也都有其激发电位,这些离子线激发电位 大小与电离电位高低无关。
原子线、离子线的表示方法
I 表示原子发射的谱线; II 表示一次电离离子发射谱线,一级离子线 III 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谱线,二级离子线 例: Mg I 285.213 nm ; Mg II 279.553 nm
均为Mg的特征光谱。
交流电弧光源
电 源 经 变 压 器 T1 升 至 3000V 左右,使C1充电到放电盘G1 的击穿电压时,在回路中产 生高频振荡,经高频空芯变 压器T2升至10kV,将G2放电 间隙击穿,引燃电弧。引燃 后,低压电路便沿着导电的 气体通道产生电弧放电。放 电很短的瞬间,电压降低直 至电弧熄灭。但下半周高频 引燃作用下,电弧重新被点 燃,如此反复进行,交流电 弧维持不熄。
• 等离子体光源包括:高频发生器、等离子 体炬管、感应线圈、供气系统、雾化系统。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 Science
• 等离子炬管由三层同心石 英管组成。
• 外层石英管流动的 Ar气, 避免烧毁石英管;在炬管 中心产生低压通道,利于 进样
跃迁概率:单位时间内自发发射的原子数与激发 态原子数之比。 3)统计权重
谱线强度与统计权重g成正比
元素多重线的谱线强度比
钠双线
588.996nm 32S1/2 – 32P3/2 589.593nm 32S1/2 – 32P1/2
2、原子总密度:谱线强度与N成正比 3.激发温度
温度升高,谱线强度增大。温度太高,体系 中被电离的原子数目增多,致使原子线强度 减弱,离子线强度增强。 每条谱线都有最合适的激发温度——原子谱 线强度最大

§6-5 光谱定量分析

§6-5 光谱定量分析

3.全谱直读光谱仪
动画
复习:均称线对法
有关概念
内标线(internal standard line):在基体元素( 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 作为分析线的比较线,称之为内标线。
内标元素:发射内标线的元素。
分析线对: 分析线与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
均称线对(homologous lines):当激发条件改变 时,两条谱线的绝对强度随激发条件的改变做 均称变化,这样的分析线对称为均称线对,即 分析线对两条谱线的激发电位相近。
只有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lgI-lgc 关系曲线
的直线部分才可作为元素定量分析的标准曲线 。这种测定方法称为绝对强度法。
二. 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原理
1.问题的提出:
试样的蒸发与激发条件,以及试样的组 成与形态,都会影响罗马金公式中的比 例 a,即影响谱线的 I,而在实际工作中 要完全控制这些因素有一定的困难。因 此,用测量谱线的绝对强度进行分析, 难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因而采用内标法 进行光谱的定量分析。
2.原理:内进标行法光是谱以定测量量分谱析线的的方相法对。强度来
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线作为分析线 ,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 的谱线中选一条与分析线均称的谱线,作 为内标线(或称比较线)这两条谱线组成 所谓分析线对,分析线与内标线的绝对强 度的比值称为相对强度,内标法就是借测 量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这样可以使谱线强度由于光源波动而引 起的变化得到补偿。
§6-5 光谱定量分析
5-2 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二.标准加入法 它又称增量法。在测定微量元素时,若不易找到 不含被分析元素的物质作为配制标准样品的基体 ,此时可以在试样中加入不同已知量的被分析元 素来测定试样中的未知元素的含量,这种方法称 为标准加入法。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2. 光谱定量分析
(1)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在条件一定时,谱线强度I 与待测元素含量c关系为:
I=ac
a为常数(与蒸发、激发过程等有关),考虑到发射光谱中 存在着自吸现象,需要引入自吸常数 b ,则:
I a cb lg I b lg c lg a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称为塞伯-罗马金公式 (经验式)。自吸常数 b 随浓度c增加而减小(自吸越大,b 值越小);当浓度很小,自吸消失,b=1。
长小的则衍射角小,谱线靠近0级;波长大的,衍射角大 ,谱线距0级较远; 同样对于二级光谱而言,也有同样的情况。但可能造成二 级光谱与一级光谱的重叠,而且具有最大强度的光处于0级 (为未分开的白光)
平面反射光栅(闪耀光栅)
将平行的狭缝刻制成具有相同形状的刻槽(多为三角形 ),这时入射线的小反射面与光栅平面夹角一定,反射线 集中于一个方向,从而使光能集中于所需要的一级光谱上。
E1
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
由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
3. 最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
E0
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 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4. 原子线、离子线
Iij ∝ C 定量分析的依据
不同温度(T)下的原子发射光谱(nm)
1.4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等离子体: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包含分子、离子、电子等粒子 的整体电中性集合体。
自吸: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 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辐射的现象。
I = I0e-ad

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 特点
feature of ICP-AES
(1)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
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 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 。也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4~5个数量级); (3) ICP中电子密度大,碱金属电离造成的影响小; (4) Ar气体产生的背景干扰小; (5) 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ICP焰炬外型像火焰,但不是化学燃烧火焰,气体放电; 缺点:固体进样困难,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 ,操作费用高。
1. 高频发生器 高频发生器的作用是产生高频磁 场以供给等离子体能量。 应用最广泛的是利用石英晶体压 电效应产生高频振荡的他激式高频 发生器,其频率和功率输出稳定性 高。频率多为27-50 MHz,最大输 出功率通常是2-4kW。 感应线圈一般以圆铜管或方铜管 绕成的2-5匝水冷线圈。
2. 炬管与雾化器
R 309.418 309.271 2.1 10
R KN Klb
由于 R实>R,所以可以分开两条谱线。
二、光谱仪


(1)感光板与谱线黑度 感光板主要由玻璃片基和感光层组成, 感光层又称乳剂,它是由感光物质卤化银、 明胶和增感剂等物质组成。元素发射出的光 谱使感光板感光,然后在暗室显影、定影, 感光层中金属银析出,形成黑色的光谱线。
二、光谱仪



色散率:指将不同波长的光分散开的能 力,色散率可分为线色散率和角色散率。 分辨率是指摄谱仪的光学系统能够正确 分辨出相邻两条谱线的能力。 聚光本领指摄谱仪的光学系统传递辐射 的能力。
2、光栅光谱仪的光学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谱分析过程中,被测物质在激发光源中被蒸发 、原子化、电离;
基态原子或离子被高速运动的各种粒子碰撞激发 ,这时物质处于等离子态; 激发态原子由某一激发态 i 向低能级 j 跃迁,所 发射的谱线强度常用 辐射强度I 来表示。


- 15 -
辐射强度 I :是群体光子辐射总能量的反映,与
激发态原子数 Ni 成正比。
AES的激发光源有一定体积,在光源中,粒子密
度与温度在各部位的分布不均匀, 中心部位温度高
,边缘部位温度低。 原子或离子从光源中心部 位发出的辐射被光源边缘处于 基态或较低能态的同类原子吸
收,发射强度减弱,自吸。
- 28 -
随浓度增加,自吸越严重,当达到一定值时 ,谱线中心完全吸收, 如同出现两条线 ,这种现

-6-
章节重点: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的产生 2. 原子发射光谱法特点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 法的基本原理
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正常状态下,物质中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基态。
当原子在受到外界能量(热能或电能)激发时, 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检出限较低:10-0.1 gg-1。


-4-
4. 缺点


高含量分析时,准确度较差。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O、N、S、卤素等谱线在远 紫外区,一般的光谱仪尚无法检测。 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如磷、硒、锑等,由于 其激发电位高,灵敏度较低。

-5-
5. 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众多优点,可用于70多种 元素的分析。 在地质、冶金、机械、环境、材料、能源、生 命及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Iij = NiAijEij =Ni Aijhij
h为普朗克常数;Aij两个能级间的跃迁几率; Eij为两能级能量差;ij发射谱线的频率。
- 16 -
如果激发光源中等离子体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时 ,单位体积的基态原子密度 N0 与激发态原子密度 Ni
的之间的分布遵守玻耳兹曼分布定律:
gi Ni N0 e g0



- 12 -
1.2 原子谱线表
I----表示原子发射的谱线; II---表示一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III--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Mg:I 285.21 nm ;II 280.27 nm;
- 13 -
1.3 能级图
原子由各种高能级 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的 一系列光谱线。
- 14 -
2. 谱线强度
- 38 -
特点:

属于间歇性脉冲放电,电流密度比直流电弧高, 弧焰温度高,可达4000~8000 K,激发能力强。 电极温度稍低,蒸发能力稍低。 稳定性高,分析重现性好,适用于定量分析。

- 39 -
1.3 高压火花
工作原理:交流电压经变压器T后,产生10~15
kV的高压,然后通过扼流圈D向电容器C充电,达到
火焰发射光谱 微波等离子体光谱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
光电光谱仪 摄谱仪
- 32 -
- 33 -
1. 激发光源

作用:提供试样蒸发、解离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 ,并产生辐射信号,对光谱分析的准确度、精密 度和元素的检出限影响很大。 要求: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 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常用激发光源:直流电弧、低压交流电弧、高压 火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
种装置,具有优异的分析性能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型激 发光源。
- 43 -
2. 光谱仪

作用:将光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色散成为光谱 或单色光,并且进行记录或检测。
基本组成:照明系统、准光系统、色散系统、记 录测量系统四个部分。 根据色散元件分为:棱镜光谱仪和光栅光谱仪。 根据光谱记录和测量方式分为:摄谱仪和光电直 读光谱仪。
Z称为配分函数 ,是原子所有不同状态的统计权 重和玻耳兹曼因子乘积的总和。
- 18 -

等离子体中不仅存在激发平衡,还存在解离平衡 和电离平衡,分别用解离度和电离度α表征分子 解离和原子电离的程度。
在等离子体工作状态下,分子一般完全解离。 因此任意能级状态下原子与离子的密度与总原子 密度的关系为: Ei
- 47 -
棱镜摄谱仪光路图:
三透镜照明系统
准光系统
记录系统
- 48 -
2.1.1 感光板和谱线黑度 感光板:玻璃片基+感光层,感光层又称乳剂
,由感光物质卤化银、明胶和增感剂等组成。 摄谱:元素发出的光谱使感光板感光,然后在 暗室显影、定影,感光层中金属银析出,形成黑色 的光谱线。 谱线黑度S:主要取决于曝光量H,一般用测微 光度计进行测量。
位越低,谱线强度越大。 i

i
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成负指数关系,激发电 E
发电位或电离电位较低的谱线强度较大。

Ei最低的共振线是谱线强度最大的谱线。
- 22 -

跃迁概率

跃迁概率: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由一个能级
辐射跃迁到另一能级的次数。Aij一般在106 109 s-1之间。
gi I ij Aij h ij (1 ) N e Z
Ei kT
I ij K N

谱线强度与原子总密度N成正比。 在一定条件下,N与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成 正比,所以谱线强度也应与被测元素含量成正 比,这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 25 -
2.1.3 激发温度

g I A h (1 ) N e Z 性原子密度减少,一级电离的原子密度增大,原
子线强度减弱,一级离子线强度增大。
继续升高激发温度,一级离子线强度也会下降。 不同元素的不同谱线各有其最佳激发温度,在此 温度下谱线的强度最大。
激发温度越高,谱线强度增大。
Ei i kT 激发温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一级电离度增大,中 ij ij ij

- 26 -
- 27 -
3.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Ei kT
爱因斯坦-波耳兹曼-沙哈谱线强度方程!
- 20 -
激发电位 统计权重 辐射频率 原子总密度
gi I ij Aij h ij (1 ) N e Z
跃迁几率
电离度
Ei kT
激发温度
- 21 -
2.1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2.1.1 谱线的性质

激发电位

g I ij Aij h ij (1 ) N e kT Z 随Ei的降低,激发态粒子密度增大。因此激


- 34 -
1.1 直流电弧光源
工作原理:直流电作为激发能源,在电压150380 V、电流5-30 A下,两电极间依靠等离子体导电 产生电弧。电子、原子、离子间的相互碰撞,使原
子跃迁到激发态。
- 35 -
特点:

弧焰温度:4000-7000 K,可使70多种元素激发;
优点:持续放电,电极头温度高,蒸发能力强, 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性分析;
G的击穿电压时,通过电感L向G放电,产生振荡性
的火花放电。
- 40 -
特点:

放电瞬间能量很大,产生的温度高,激发能力强 ,某些难激发元素可被激发,且多为离子线,适 用于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放电间隔长,使得电极温度低,并且弧焰半径小 ,蒸发能力差,适于低熔点金属与合金的分析; 稳定性好,重现性好,适用定量分析。 缺点:灵敏度较差,噪声较大。
Ei kT
玻耳兹曼因子
gi 、g0为激发态与基态的统计权重; Ei为激发能 量;k为玻耳兹曼常数;T为激发温度。
- 17 -
以N表示被测元素在等离子体中原子总密度,则 任意激发态原子密度Ni与原子总密度N有如下关系:
Ei kT
gi Ni N e Z
Z gi e
i
Ei KT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建立后,AES在分析化 学中的地位下降;但随着新光源(ICP)的出现, 作用逐渐得到加强。


-3-
3. AES特点(一般光源)

多元素同时检测:各元素同时发射特征光谱。

分析速度快:试样不需复杂的分离等处理步骤, 可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选择性高:各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
象称为自蚀。
- 29 -
章节重点:

影响原子发射谱线强度的因素。 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 概念:共振线、非共振线、电离线、自吸、 自蚀。
- 30 -
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1. 激发光源 2. 光谱仪
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
结构与类型:
AES通常由两部分构成:激发光源和光谱仪。

缺点:弧光不稳,再现性差; 不适合定量分析。

- 36 -
1.2 低压交流电弧
工作电压:220 V、50 Hz交流电。 交流电压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无法像直流电弧 那样点燃电弧持续放电,必须用高频引燃装置点燃 电弧,每一交流半周时引燃一次,保持电弧不灭。
- 37 -
工作原理:
(1) 接通电源,由变压器B1升压至2.5~3 kV,电容器C1充电;达到一定值 时,放电盘G1击穿;G1-C1-L1构成振荡回路,产生高频振荡;(2) 振荡电 压经B2的次级线圈升压到10 kV,通过电容器C2将电极间隙G的空气击穿 ,产生高频振荡放电;(3) 当G被击穿时,电源的低压部分沿着已造成的 电离气体通道,通过G进行电弧放电;(4) 在放电的短暂瞬间,电压降低 直至电弧熄灭,在下半周高频再次点燃,重复进行;


- 44 -
- 45 -
2.1 棱镜摄谱仪
定义:以棱镜为色散元件并用照相法记录光谱 的光谱仪。 棱镜色散原理:科希经验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