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5面积计算教案 (5)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从算筹到计算
器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初步了解算筹、算盘的计数与计算方法,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
3.通过计算工具的发展演变,感受科技进步的力量。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知道算筹、算盘表示数的方法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探究精神和和创造欲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从算筹到计算器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大家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了。
那么,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计数的吗?今天,就让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远古,共同感受计数的发展历程。
2【讲授】计数工具的发展
1、扳手指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最早是靠扳手指来计数的,手指是人类先天的技术工具。
想想最多数到几?(生:10)如果不够呢?
生:手指反来反去数。
师:要是数1000,10000呢?手要不停翻来翻去,自己都犯晕了,怎么办?
2、划痕、结绳计数
师:在发现自身条件不足时,古人就想到了借助工具,于是利用石子在树枝等地方划痕,一条划痕表示1,或者拿一根绳子打一个结表示1,有多少就打几个结。
你觉得这些计数方法怎么样?
生:比扳手指方便点。
比较麻烦,结打得多了到最后数不清楚,而且打结很浪费时间。
师:看来,这些方法都很繁琐,人类的计数工具需要进一步改进。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教师教案(共15篇)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共15篇〕篇1: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展问题解决。
2.才能目的:明确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会验算自己的计算过程。
3.情感目的: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知识应用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在这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春天,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今天老师打算带你们去春游,我们先来做准备工作吧!你知道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吗?〔租车、买门票、买吃的〕好,我们就先买水吧!〔一〕三年一班买来120瓶纯洁水,把它分到8个小组,每组5个人。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⑴三年一班有多少人?5×8=40〔人〕⑵还可以怎样提?平均每个小组分到几瓶?120÷8=15〔瓶〕⑶平均每人分到几瓶?你们会算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
①一共有多少人?5×8=40〔人〕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20÷40=3〔瓶〕答:平均每人分3瓶。
还可以是:①平均每组分几瓶?120÷8=15〔瓶〕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5÷5=3〔瓶〕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你会列式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把你写的算式的同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板书:120÷8÷5120÷〔5×8〕这两种方法有一样的地方吗?有不同的地方吗?今后在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二〕下边我们一起去租车好吗?中队长到出租公司后说明了情况,经理听说是学生坐车,说可以优惠的,问中队长说“你们多少人?”中队长说“为了春游时平安,老师把我们分为4人一组,共10组”,经理说“本来应该收你们800元的,如今就只收你们600元吧!”同学们算一算我们每个人应该交多少车票钱呢?自己在练习本上做,同组同学可以交流,然后指名说是怎么做的。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纲.doc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纲.doc小学一年级(一)一、 10 以内的数说一说分一分数一数几个与第几个比一比数射线二、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分与合加法讲讲算算(一)减法讲讲算算(二)加与减看数射线做加、减法10的游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三、 20 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11— 20 的数十几就是十和几20以内数的排列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讲讲算算(三)加进来、减出去数墙四、识别图形物体的形状五、整理与提高分彩色图形片推算比较加倍与一半大家来做加法大家来做减法组算式数学游乐场一年级(二)一、复习与提高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计算游戏比一比二、 100 以内数的认识十个十个的数认识 100百以内数的表示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小练习(一)认识人民币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一)认识钟表几时、几时半四、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小练习( 2)五、几何小实践左与右上、中、下、左、中、右长度比较度量线段六、整理与提高百数表两位数加减法复习交换各人眼中的20小练习(三)二年级(一)一、复习与提高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加与减巧算方框里填几二、乘法、除法(一)乘法引入看图写乘法算式倍10的乘法5的乘法2的乘法4的乘法8的乘法2、 4、 8 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分一分与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几倍被除数为0 的除法小练习(一)三、统计统计表初步条形统计图(一)四、乘法、除法(二)7的乘、除法3的乘、除法6的乘、除法9的乘、除法3、 6、 9 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九九”——乘法口诀表看图编乘、除法问题分拆为乘与加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小练习(二)五、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六、整理与提高大家来做乘法乘除大游戏5 个 3 加 3 个 3 等于 8 个 35 个 3 减 3 个 3 等于 2 个 3乘与除数学广场——点图与数数学广场——幻方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二年级(二)一、复习与提高小复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相差多少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数射线(千)位置图上的游戏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时、分、秒小练习( 1)四、三位数的加减法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一位数三位数加法三位数减法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小练习( 2)五、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六、几何小实践东南西北角三角形与四边形三角形的分类(1)七、整理与提高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大小比较解决问题巧算( 2)数学广场——列表枚举数学广场——七巧板数学广场——流程图(1)三年级(一)一、复习与提高小复习连乘、连除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二、用一位数乘乘整十数、整百数看图列式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小练习( 1)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三)年、月、日平年与闰年制作年历小练习( 2)四、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两位数被一位数除三位数被一位数除除法的应用单价、数量、总价小练习( 3)五、几何小实践千米的认识米与厘米分米的认识轴对称图形三角形的分类(2)面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平方米六、整理与提高乘乘除除解决问题图形的拼嵌它们有多大计算小胖家的面积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广场——流程图(2)三年级(二)一、复习与提高乘除法计算括号先算树叶的面积面积单位面积计算二、乘与除谁跑得快用两位数乘用两位数除运动会上的小统计三、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整体与部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四、计算器从算筹到计算器算盘计算器使用计算器计算五、几何小实践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六、整理与提高乘与除分数应用周长与面积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数学广场——搭配四年级(一)一、复习与提高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用计算器计算节约用水分数二、数与量大数的认识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从克到吨从毫升到升三、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比一比分数的加减计算小研究——“分数墙”四、整数的四则运算工作效率树状算图三步计算式题正推逆推文字计算题运算定律应用五、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角的度量角的计算六、整理与提高大数与凑整分数几何小练习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四年级(二)一、复习与提高四则运算整数的运算性质看谁算得巧愉快的寒假二、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你知道吗?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小练习综合练习小数点移动小数加减法三、统计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四、几何小实践垂直平行小练习你知道吗?五、整理与提高问题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小数与测量凑整垂直与平行数学广场——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数学广场——五舍六入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五年级(一)一、复习与提高符号表示数小数二、小数乘除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循环小数用计算器计算积、商的凑整三、统计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的应用四、简易方程(一)用字母表示数化简与求值方程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五、几何小实践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六、整理与提高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水、电、天然气的费用——小数应用问题解决图形的面积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数学广场——编码五年级(二)一、复习与提高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程面积的估测自然数二、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数轴三、简易方程(二)列方程解应用题小总结四、几何小实践体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组合体的体积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小练习体积与容积五、问题解决表面积的变化体积与重量可能性可能情况的个数可能性的大小六、总复习数与运算练习一方程与代数练习二图形与几何练习三统计初步练习四预初六年级(一)第一章数的整除1、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2、分解素因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分数与除法2.2分数的基本性质2.3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运算2.4 分数的加减法2.5 分数的乘法2.6 分数的除法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三章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3.1 比的意义3.2 比的基本性质3.3 比例2、百分比3.4 百分比的意义3.5 百分比的应用3.6 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1、圆的周长和弧长4.1圆的周长4.2弧长2、圆和扇形的面积4.3圆的面积4.4扇形的面积六年级(二)第五章有理数1、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5.2数轴5.3绝对值2、有理数的运算5.4有理数的加法5.5有理数的减法5.6有理数的乘法5.7有理数的除法5.8有理数的乘方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科学记数法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1、方程与方程的解6.1 列方程6.2 方程的解2、一元一次方程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 不等式及其性质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一次方程组6.8 二元一次方程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线段和角的画法1、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 线段的大小比较7.2 画线段的和、差、倍2、角7.3 角的概念与表示7.4 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7.5 画角的和、差、倍7.6 余角、补角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1、长方体的元素2、长方体的直观图的画法3、长方体中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4、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5、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初中七年级(一)第九章整式1、整式的概念9.1字母表示数9.2代数式9.3代数式的值9.4整式2、整式的加减9.5合并同类项9.6整式的加减3、整式的乘法9.7同底数幂的乘法9.8幂的乘方9.9积的乘方9.10整式的乘法4、乘法公式9.11平方差公式9.12完全平方公式5、因式分解9.13提取公因式法9.14公式法9.15十字相乘法9.16分组分解法6、整式的除法9.17 同底数幂的除法9.18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9.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十章分式1、分式10.1分式的意义10.2分式的基本性质2、分式的运算10.3 分式的乘除10.4 分式的加减10.5 可以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1、图形的平移11.1 平移2、图形的旋转11.2 旋转11.3 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11.4 中心对称3、图形的翻转11.5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 轴对称七年级(二)第十二章实数1、实数的概念12.1实数的概念2、数的开方12.2平方根和开方根12.3立方根和开立方12.4几次方根3、实数的运算12.5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12.6实数的运算4、分数指数幂12.7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1、相交线13.1 邻补角、对顶角13.2 垂线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平行线13.4平行线的判定13.5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14.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三角形的内角和2、全等三角形14.3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等腰三角形14.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15.1平面直角坐标系2、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点的运动15.2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点的运动八年级(一)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16.1 二次根式16.2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运算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1正比例函数18.1 函数的概念18.2 正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18.3 反比例函数3函数的表示法18.4 函数的表示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几何证明19.1 命题和证明19.2 证明举例2线段的垂直与角的平分线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 角的平分线19.6 轨迹3直角三角形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 勾股定理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二)第二十章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概念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3一次函数的应用20.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1整式方程21.1 一次整式方程21.2 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2分式方程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3无理方程21.4 无理方程4二元二次方程组21.5 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5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二十二章四边形1多边形22.1 多边形2平行四边形22.2 平行四边形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梯形22.4 梯形22.5 等腰梯形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4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 平面向量22.8 平面向量的加法22.9 平面向量的减法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1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事件的概率23.3 事件的概率23.4 概率计算举例九年级(一)第 24章相似三角形1相似形24.1 放缩与相似形2比例线段24.2 比例线段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3相似三角形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4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第 25 章锐角三角形1锐角的三角比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2解直角三角形25.3 解直角三角形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 26 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概念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2二次函数的图像26.2 特别二次函数的图像26.3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九年级(二)第 27 章圆与正多边形1圆的基本性质27.1 圆的确定27.2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27.3 垂径定理2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7.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7.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正多边形与圆27.6 正多边形与圆第 28 章统计初步1统计的意义28.1 数据整理与表示28.2 统计的意义2基本的统计量28.3 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28.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28.5 表示一组数据发布的量28.6 统计实习高中高一(一)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集合1.1 集合及其表示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1.3 集合的运算2四种命题的形式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6 子集与推出关系第二章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2.4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2.5 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 函数的概念3.2 函数关系的建立3.3 函数的运算3.4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 1幂函数4.1 幂函数的性质图像与性质2指函数4.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3 借助计数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高一 (二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 ) 3对数4.4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4反函数4.5 反函数的概念5对数函数4.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4.7 简单的指数方程4.8 简单的对数方程第五章三角比1任意角的三角比5.1 任意角及其度量5.2 任意角的三角比2三角恒等比5.3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5.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3解斜三角形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第六章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1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性质6.2 正切函数的图像性质6.3 函数y=Asin(wx+ ψ )的图像、性质2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6.4 反三角函数6.5 最简三角方程高二 (一 )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数列7.1 数列7.1 等差数列7.3 等比数列2数学归纳法7.4 数学归纳法7.5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7.6 归纳——猜想——论证3数列的极限7.7 数列的极限7.8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8.1 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8.2 向量的数量积8.3 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8.4 向量的应用第九章矩形和行列式初步1矩形9.1 矩形的概念9.2 矩形的运算2行列式9.3 二阶行列式9.4 三阶行列式第十章算法初步10.1 算法的概念10.2 程序框图*10.3 计算机话语和算法程序高二(二)第 11 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11.1 直线的方程11.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4 点到直线的距离第 12 章圆锥曲线12.1 曲线和方程12.2 圆的方程12.3 椭圆的标准方程12.4 椭圆的性质12.5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2.6 双曲线的性质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2.8 抛物线的性质第 13 章复数13.1 复数的概念13.2 复数的坐标表示13.3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13.4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13.5 复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13.6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高三(一)第 14章空间直线与平面14.1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14.2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4.3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4.4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 15 章 1 多面体15.1 多面体的概念 15.2 多面体的直观图 2 旋转体15.3 旋转体的概念3 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和球面距离15.4 几何体的表面积15.5 几何体的体积15.5 球面的距离第 16 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6.1 计数定理 1——乘法定理 16.2 排列16.3 计数定理 2——加法定理 16.4 组合 16.5 二项式定理概率论初步古典概率频率概率基本统计方法18.1 总体和样本18.2 抽样技术18.3 统计估计18.4 实例分析18.5 概率统计实验高三(拓展 & 理科)专题一三角恒等变换17.2第 18 章17.1 高三(二)第 17章。
面积(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面积(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学会使用单位面积的正方形来测量和计算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初步介绍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1. 面积概念的形成和正确理解。
2.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模型、测量工具。
2. 学具:剪刀、彩纸、量角器、直尺、面积计算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如房间的地面大小、书本的封面大小等,引发学生对面积的兴趣。
2. 探究新知:-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拼摆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感受面积的存在。
-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面积的定义。
- 利用课件动态展示面积单位的引入,让学生理解面积测量的必要性。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用准备好的教具和学具,测量和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提升:- 各小组分享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与结果。
- 教师点评,强调面积计算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发现面积计算的规律。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面积单位等。
同时,通过图表和公式的形式,直观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画图和实际测量来解决问题,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评估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3面积的估测1平方分米沪教版
面积的估测(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4页面积的估测(1)教学目标: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会用“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来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树叶实物、透明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出示小胖、小巧在公园里捡树叶图)1、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师:(出示树叶实物)老师这里也有一片树叶,这片树叶的面积有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究的新本领。
(出示课题:树叶的面积)二、探究新知1、师:想一想,怎样来计算树叶的面积?生小组讨论,交流。
2、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到了好多的方法。
但在用这些方法计算树叶的面积时,肯定会出现好多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树叶放在透明方格纸下进行测量,这样测量的结果就会很接近,比较科学。
(出示投影)3、指导学生像小丁丁那样把树叶放在透明方格纸下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不满一格的怎么办?5、师统一测量方法: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
归纳,完成填空:整格 31格大于等于半格 17格树叶的面积大约为 48个格树叶的面积大约为 48平方厘米三、巩固练习1、计算“脚印”的面积。
2、生完成练习册第2页,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平方分米教学内容:P5平方分米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1dm2的直观表象,知道它的写法。
2.知道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面积单位dm2,知道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难点:会进行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一、旧知引新知1.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什么是面积?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口答,师板书):2.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今天要讲解的是第47页至49页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孩子们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个计算方法,才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学工具,孩子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理解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意义。
例如,假设我们要买3个256元的玩具,我们需要计算总共需要多少钱。
2. 讲解计算方法:我会通过黑板演示,详细讲解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例如,我们要计算123乘以45,将45分解为40和5,然后分别计算123乘以40和123乘以5,将两个结果相加。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几个例题,让孩子们跟随我一起计算,确保他们理解并掌握了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孩子们独立进行计算,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例题。
我会通过清晰的板书,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题,让孩子们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例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如果发现有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会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拓展延伸,例如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
沪教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半学期教参
第一部分本册教材概述一、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计算工具的发展”、“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等内容,及“专题研究与实践”的“物体周长的估计、测量与计算”等内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1.基本内容图形与几何2.拓展内容拓展1(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1.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①小复习(课本第2页)②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课本第3页)③用两位数乘除(课本第8~37页)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本第41~50页)⑤计算器(课本第53页)⑥使用计算器计算(课本第54~57页)⑦乘与除(课本第66~68页)⑧分数(课本第69页)“用两位数乘除”部分包括“速度、时间、路程”、“用两位数乘”、“用两位数除”等内容。
“用两位数乘”的主要内容有:整十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整十数乘两位数是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为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两位数乘两、三位数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教材在安排乘法计算的同时,还提倡学生在乘法计算前先对乘出的积进行估计,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
“用两位数除”的关键是试商,因此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整十数除两、三位数,两位数除两、三位数,两位数除多位数。
通过生动的情景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试商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等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由“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
数学广场——放苹果(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数学广场——放苹果(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我的教案是针对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数学广场——放苹果”。
下面是我对这个课题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详细描述。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场——放苹果”章节。
这个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两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讲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苹果的分类和数量。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25个苹果,又来了18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我通过讲解一个具体的两位数加法例题,如25+18,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然后,我再讲解一个两位数减法的例题,如3214。
3.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题目。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如“家里有30个苹果,给了小明12个苹果,还剩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学广场——放苹果1. 两位数加法:25 + 18 = 432. 两位数减法:32 14 = 18七、作业设计:39 + 2745 2256 + 1472 382. 答案:39 + 27 = 6645 22 = 2356 + 14 = 7072 38 = 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7.数学广场(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沪教版
7.数学广场(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数学广场》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沪教版教材,涵盖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内容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和计算、平面图形、测量、数据统计等方面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数的认识和计算:如何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2.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如何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平面图形,掌握测量和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
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如何让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示数据。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的认识和计算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的分类和性质。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数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测量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应用。
2. 新课:讲解平面图形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平面图形。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平面图形的测量和面积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据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数据。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面积(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面积(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并能将面积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具体内容包括:1. 面积的定义: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即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 面积的单位: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并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
3. 面积的计算: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通过剪拼、折叠等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4. 面积的应用:将面积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房屋装修、园林规划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面积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区分面积与长度、重量等概念。
2. 面积单位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3. 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面积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面积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3. 面积的计算: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方分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平方分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关于面积单位的学习,主要教学平方分米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方分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分米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平方分米进行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方分米的概念,了解平方分米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平方分米进行面积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平方分米的概念及其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运用平方分米进行面积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米的模型或图片,面积计算公式卡片。
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面积计算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方分米。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平方分米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演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方分米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平方分米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让组长带领组员共同讨论如何运用平方分米进行面积的计算,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平方分米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平方分米的计算题和实际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平方分米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平方分米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平方分米进行面积的计算示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要求使用平方分米作为单位。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地面的面积,要求使用平方分米作为单位。
三年级面积计算方法教案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面积计算方法教案。
在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开始学习有关面积的概念,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这一知识点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计算方法,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知识准备
1. 复习固定模板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 介绍面积的概念: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通常用平方单位表示,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3.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单位正方形数目来表示图形面积。
二、案例分析
1. 以正方形为例:让学生用单位正方形来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 以长方形为例: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并用单位正方形来表示。
三、小组活动
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组选出一个图形,用单位正方形表示并计算它的面积。
2.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结果展示给全班。
四、练习题
1.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解答题,固定练习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带图形的题目进行答题,让学生熟悉不同形状的图形。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三年级面积计算方法教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实际场景,如教室里的地毯或者游戏场地等,让学生测量以及计算面积,增强学生习得知识的实际应用意义。
对于不同水平和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比如给需要挑战的学生设置一些高难度练习或者学生交换练习,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面积计算方法是最重要的。
周长与面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周长与面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理解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避免混淆。
2.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老师用图示的方法为学生引入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让学生举例说明周长和面积的实际应用场景。
比如:房子的周长、庭院的面积等。
2. 学习周长的计算方法1.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计算其周长。
2.教师带领学生探讨,总结计算周长的公式。
3.向学生提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计算图形的周长。
3. 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1.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计算其面积。
2.教师带领学生探讨,总结计算面积的公式。
3.向学生提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计算图形的面积。
4. 汇总与总结1.教师向学生提供多种图形,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周长或面积。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法,并进行讨论。
3.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来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练习环节,我也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得以独立思考和实践。
回顾教学过程,我认为我的教学方法较为合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3 面积的估测(1) ▏沪教版
探究一
1cm²
边长是1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cm2
1dm² 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dm2)
1m²
边长是1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m2
1dm2
1dm2
5dm2
3dm2
? 探究二 1dm2=(100 )cm2
? 探究二 1dm2=( )cm2
1dm=10cm 1dm × 1dm=1dm2 10cm×10cm= 100c㎡ 1d㎡=100c㎡
①、220
②、22 ③、400
④、2200
200cm2=2dm2 20dm2+2dm2=22dm2
综合练习
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
3)1m2 +10m2=( ③ )dm2
①、1001 ②、1010 ③、1100
④、10010
1m2=100dm2 10m2=1000dm2 100dm2+1000dm2=1100dm2
) d3m2 =300cm2
因为: 1dm2=100cm2 所以:3dm2=300cm2
综合练习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身高128( cm ) 数学书的封面大约5( d㎡) 黑板的面积是3( ㎡)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d㎡)
综合练习
判断。
1. 1m2=10dm2=100cm2
(× )
2.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 × )
学习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1dm2的直观表象。 2、能正确读写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3、知道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 进率,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填入合适的单位
一个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 c㎡) 一张方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1( ㎡) 一张手工纸的面积大约是1( ?)
三年级数学上册 表面积教案 沪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表面积教案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表面积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 了解表面积的概念和意义。
- 掌握计算简单几何图形的表面积的方法。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投影仪- 白板、黑板和粉笔- 学生练册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入表面积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什么是表面积。
2. 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表面积的意义和应用。
演示(10分钟)1. 在投影仪上展示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或长方形。
2. 解释如何计算这种图形的表面积,并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 鼓励学生跟随演示,理解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发一本练册。
2.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册上的几个表面积计算题目。
3. 监督学生的工作进度,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并指导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2. 总结不同几何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归纳和记忆。
拓展练(5分钟)1. 布置一些延伸性的练题目,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及时向老师请教,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是否能正确计算不同几何图形的表面积。
2. 收集学生的练册,并检查他们的答案是否准确。
3. 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注意事项1. 尽量使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来引导学生理解。
2. 在演示和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法。
3.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沪教版六年制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15面积计算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1.5面积计算一、单选题1.长是24分米,宽是16分米的长方形彩纸,做多可以剪成()个边长为3分米的小正方形.A. 40B. 41C. 422.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两幅图的阴影面积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判断3.如图半径均为2cm的四个圆如图所示,分别连结, , , ,所得正方形,则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16-πB. 16-2π C. 16-3π D. 16-4π4.一个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下底减少3厘米,要使梯形的面积不变,高()。
A. 变小了B. 不变C. 变大了5.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那么削去的部分占柱体积的()A. B.C. 不确定6.用12个1dm3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3×2×2),如果去掉一个小方块,那么它的表面积()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A. 大于B. 小于 C. 等于7.将如图折叠成正方体后,应是()A. B.C. D.二、填空题8.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用小数表示)(单位:厘米)9.分别求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10.如图所示,把底面直径8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80平方厘米,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11.求涂色部分的面积.(结果用小数表示)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12.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
(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cm2)面积约为________;面积约为________;面积约为________13.把一个西瓜切三刀最多可切________ 块.14.王伯伯在一块梯形田里建了一个长方形的鱼塘,这块田剩下的面积有________平方米?三、判断题15.下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占长方形的。
第一单元平方分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平方分米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平方分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方分米的定义,能够熟练地进行平方分米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分米的定义,能够描述平方分米的大小。
2. 掌握平方分米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平方分米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平方分米的概念理解。
2. 平方分米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面积模型和图形。
2. 计算器和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面积的概念,复习面积的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2. 提问: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中,有没有平方分米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平方分米的定义:平方分米是面积的一种单位,等于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 展示面积模型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方分米的大小。
3. 讲解平方分米的换算方法: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0.01平方米。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平方分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方分米的定义和换算方法。
2. 提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悟?板书设计:1. 平方分米的定义。
2. 平方分米的换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面积物体,尝试用平方分米进行描述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平方分米的定义和换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平方分米概念时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和实例讲解。
此外,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沪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5.3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案(表格式)
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教学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M和MR的作用。
德育渗透
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与学设计说明
“知识经济时代,人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计算器教学只是一个载体,它应该承载着益智、辅德和育美的功能。本课中,安排了“赛一赛”“应用”和“挑战极限”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在全力彰显上述理念。
课题
使用计算器计算
主备者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较复杂的两步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①每天大约滴水15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 )千克的水。
②把这些水装入饮水桶,若每桶装25千克,大约可装( )桶。
③如果一个家庭每天需要3桶水,这些水可够( )个家庭用一天。
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答案。
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谈话:再来看问题2——有一天,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490 ×16”时,发现计算器的键“4”坏了,聪明的小明灵机一动,很快还是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了,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
本课围绕我们备课组进行实施的课题——《好习惯促进学习效能的研究》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各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进行一字一句的斟酌,力求让学生明确活动步骤和目标,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第5章 计算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小学数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用计算器计算135\div 5时,要先按一下________,先输入________,然后输入________,接着输入________,再输入________,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答案】开机键, 135, div , 5, =【解析】解:用计算器计算135\div 5时,要先按一下开机键,先输入135,然后输入\div ,接着输入5,再输入= ,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故答案为:开机键、135、\div 、5、= .2.9-45= ________ 12-56= ________.【答案】4, 6【解析】解:9-4 5= 9-5= 412-5 6= 12-6= 6故答案为:4,6.3.当用计算器算定一道题后,再计算下一道题时需要按________清屏。
如果数字输入错误可以按________改错。
A、C/CE B、ON/AC C、M+ D、OFF.【答案】B, A【解析】解:当用计算器算定一道题后,再计算下一道题时需要按AC清屏。
如果数字输入错误可以按CE改错。
故选:B、A.4.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答案】算筹【解析】解: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故答案为:算筹.5.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________;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________。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________,然后再拨数。
【答案】51个位【解析】解: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5;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1.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故答案为:5;;个位.6.首次使用计算器,要先按________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m 4m
5m
5m 3m 4m 9m
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通过观察,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
2. 能力目标:
通过割、补的方法,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通过割、补的方法,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能通过观察,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你能算出小巧卧室和书房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单位:米)
生:①8x4=32(m 2),②5x5=25(m 2)。
2. 师:两个房间总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32+25=57(m 2)
3.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面积的计算。
揭示课题: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学习
1. 出示:小胖也拿出他房间的平面图,你能帮他算出他房间的面积吗?
小
巧
卧室
书房
3m
12m
5m 7m
5m
2m
6m
9m
15m 5m
(小胖卧室)
2. 生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3. 交流:
(1) 4×9+15×5
=36+75
=111m2
(2) 9×9+6×5
=81+30
=111m2
(3) 9×15-6×4
=135-24
=111m2
(4)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9×4+5×9+6×5
=36+45+30
=111m2
4.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分割【如方法(1)(2)(4)】,可以把这个不规则图形变成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个基本图形。
这样我们就能计算出面积了。
(板书:分割)
还有的同学将原图形“补”一块,使之成为基本图形。
用补出的大图形减去填补的小图形也能求出原来图形的面积。
(板书:补)
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
(如学生中出现方法4,可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分成两个图形能解决问题就不要分成三个图形去计算。
)
三、巩固练习
1. 模仿练习:求出小亚的卧室占地面积。
3m 5m 5m 8m 3m 2m 2m 7m 7m 5m 3m 7m
133dm 3dm 3dm 5dm 5dm 5dm 5dm (小亚卧室)
问:三个人谁的卧室最大?谁的最小?
2. 书p6:儿童游乐场有多大?(如图) 用“分割”方法计算
用“补”的方法计算
3. 拓展:
学生先独立做,再交流。
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