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机械设计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械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指导文件,起到统一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作用。
本文将从机械设计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目标与原则以及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定背景机械设计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适应现代工程技术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领域的技术不断更新,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需求。
因此,制定一份符合时代要求的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机械设计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机械设计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机械设计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知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是进行机械设计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才能进行后续的设计工作。
2. 设计方法与工具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包括CAD、CAE、CA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以及各种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工具,学生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3. 实践能力培养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包括设计项目的实施、实验的进行以及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等。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创新思维培养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Mechanic Design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58 实验/实践学时: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64学时,其中讲课58学时,实验6学时,4学分,考试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联系生产实际和机器的具体工作条件去设计合用的零(部)件及简单的装置机械,以便为顺利的过度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能力;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工程图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工实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四、主要参考教材[1]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 邱宣怀主编.机械设计(第4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 王成焘主编.现代机械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4] 黄纯颖主编.机械创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五、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机械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设计的内含与程序。
机械设计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二)机械总论主要内容:机器的组成。
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
对机器的主要要求。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强度;刚度;寿命;振动稳定性;可靠性等。
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原则。
机械零件设计中的标准化。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编号:0802209003GRPR 实习周数:2 周学分数:2 应开学期:8一、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理解、巩固、深化、应用所学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1、进一步加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所要达到的效果和要求,并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为完成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3、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实习,完全熟悉毕业设计课题的来源、应用背景、国内外技术概况和技术原理,对课题进行初步探讨,构建开展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设计的主要框架体系。
二、实习要求1、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对学生的实习调研目的、方式及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对实习进度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
2、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学有关参考资料,对设计课题进行初步探讨,进一步明确实习调研的目的和任务,并独立完成好调研任务。
3、要求学生尽可能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研究、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收集有关资料,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做准备。
4、在实习调研过程中,学生要做到多看、多问、多记、多想,要有广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力求获得真知。
5、学生严格遵守实习现场的各项劳动纪律与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安全。
三、实习内容毕业实习的内容应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具体要求由指导教师确定,一般应包括现场调研与考察、资料检索与课题分析、撰写实习调研报告等三方面内容。
1、现场调研与考察。
学生要深入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研究院所或生产单位,了解考察课题的来源及影响制约的各种条件或因素,形成直观的感觉,以便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进行研究、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深入了解重点的装置、设备、工艺,完全清楚其性能及原理。
学生也可以参加与课题有关的展览会或展销会,了解有关毕业设计课题的国内外发展水平、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装备等,开阔思路,为课题研究提供有益的启迪、借鉴和帮助。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机械设计是一门将工程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机械结构设计、材料力学、机械工艺、机电一体化等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相关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和制造机械产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理解机械零件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 熟悉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和性能要求。
- 学习机械工艺和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技能目标- 能够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和绘图。
- 掌握机械产品装配的过程与步骤。
- 熟悉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
- 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1.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 机械零件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2. 机械零件设计与材料力学- 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要求。
-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和力学性能要求。
-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3. 机械工艺与加工工艺- 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
- 机械工艺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 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控制。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 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 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和装配。
- 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零件的力学性能模拟。
1. 理论教学- 通过课堂授课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组织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讨论和研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和绘图实践,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 进行机械产品装配和加工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实践。
3. 课外拓展-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和企业,了解实际的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
-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机械设计相关竞赛和项目,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 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参与度。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机械设计课程涉及到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培养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以下是《机械设计》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1.课程名称:机械设计2.课程代码:MECHDES3.学分:3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a.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b.理解机械设计中的力学、材料、热学等基础知识;c.学习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2.实践目标:a.培养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b.学习并掌握机械加工、装配和测试的基本技能;c.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a.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步骤;b.机械设计中的力学、材料和热学基础知识;c.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2.机械设计相关软件的应用:a. AutoCAD的基本使用方法;b. SolidWorks的基本使用方法。
3.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a.学习并分析实际机械设备的设计案例;b.设计一个小型机械设备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c.进行机械设计的计算和仿真;d.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e.完成机械设备的加工、装配和测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2.实验实践:进行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计算和仿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计算和仿真分析。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引言:机械设计与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与基础二、课程编号:MEC101三、先修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四、学分:3学分五、总学时:54学时(理论课程:36学时,实践课程:1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1. 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3. 熟悉并灵活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4. 能够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5. 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协作完成项目。
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1.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2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1.3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 零件与装配设计2.1 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2 装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3 零件参数化设计3. 机构设计3.1 机构的构成和分类3.2 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合成3.3 机构的选择和设计4. 设计计算与分析4.1 轴系、连接和传动的设计与计算4.2 结构和强度的设计与分析4.3 摩擦、磨损与润滑的计算与分析4.4 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设计与分析5. 制图与CAD5.1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则和规范5.2 三维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6. 项目实践与创新设计6.1 小组设计项目的实施与管理6.2 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与实践7. 实验与实践环节7.1 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和实践7.2 机械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实践7.3 机械创新设计的实践和展示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1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对教学内容1-3进行考核。
3. 期末考试(40%):对教学内容4-6进行考核。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独立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工程应用和创新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机械设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工具软件和技术;3.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1 机械设计的定义与分类1.2 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表示方法1.3 机械设计的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2. 机械设计软件及工具的使用2.1 AutoCAD的基本操作与绘图2.2 SolidWorks的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2.3 ANSYS的力学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3. 机械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3.1 机械设计项目的实施流程与管理3.2 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评估3.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改进4. 机械创新与设计竞赛4.1 创新思维与创业机会4.2 机械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参与4.3 设计作品的展示与评选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3. 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 课堂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5. 设计竞赛和展示,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占比30%):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设计作业等;2. 期中考试(占比30%):考查学生对机械设计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大作业(占比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并进行设计、分析和展示。
六、参考教材1. 《机械设计基础》- 赵文华2. 《机械设计软件实例教程》- 李华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周,按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2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第3-5周:机械设计软件及工具的使用第6-9周:机械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第10-12周:机械创新与设计竞赛第13-15周:期末作业设计和展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逐步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各类机械传动、连接、支撑等部件的原理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了解工程实际中的设计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需求完成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为未来的工程师素养打下基础。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解释并运用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2. 能够独立完成机械零件的CAD绘图。
3.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和优化简单的机械系统。
4. 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个人专长,积极沟通协作。
5. 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职业规划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步骤、设计要求及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传动设计:介绍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的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传动设计3. 机械连接设计:讲解螺纹连接、键连接、焊接等连接方式的设计原理及选用。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连接设计4. 机械支撑设计:阐述轴、轴承、联轴器等支撑部件的设计方法及选用原则。
教材章节:第5章 机械支撑设计5. 机械系统设计优化:分析机械系统设计中的优化方法,包括尺寸优化、结构优化等。
教材章节:第6章 机械系统设计优化6.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的方法。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新)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新)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课程代码:MECH101- 学分:3-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教学时长:48学时(2学分)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掌握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 具备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分析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 机械设计中的安全和可靠性考虑2. 材料选择和性能评估- 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和评估方法3. 零部件设计- 零部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设计4. 摩擦、磨损和润滑- 摩擦和磨损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润滑剂的选择和应用5. 传动系统设计- 齿轮传动和带传动的设计原理- 传动系统的计算和优化方法6.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结构的受力分析和优化7.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创新设计案例分析和评估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原理- 实践操作:进行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和计算实践-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机械设计问题-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机械零部件设计项目教材- 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作者:李明- 参考书:《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作者:王刚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考核(占比30%)- 期末项目:机械零部件设计项目评估(占比40%)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基础-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和课程项目。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一、前言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工程设计、制造以及运用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而广泛。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划和指导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1.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2.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4.促进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继续深造和研究。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机械制图基础(2)机械设计基础(3)材料力学(4)热力学基础(5)流体力学基础2.专业课程(1)机械结构设计(2)机械传动与控制(3)机械制造工艺(4)机器人技术(5)汽车工程3.实践课程(1)工程实习(2)实验课程(3)毕业设计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实验教学组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搭建和测试,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五、评估方式1.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测试,检验学生对机械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课程作业布置课程作业和实践项目,评价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团队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团队应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并鼓励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交流。
七、实践环节学校应提供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工程实践平台。
八、总结机械工程教学大纲旨在推动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探索,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优秀工程人才。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能够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导,促进其在未来的工程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学时:7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等相关专业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机械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实际技能。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和设计流程(4学时)1.1机械设计的定义和特点1.2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1.3机械设计中的概念和术语2.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16学时)2.1机械运动学原理2.2机械动力学原理2.3机构设计原理2.4机械传动设计原理2.5机械强度设计原理3.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16学时)3.1机械设计软件的分类和特点3.2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3.3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4.机械设计实践(20学时)4.1机械设计项目的规划与管理4.2机械设计方案的制定与评估4.3机械产品的绘图与标准件选用4.4机械产品的装配与测试4.5机械产品的优化与改进5.机械设计案例分析(16学时)5.1典型机械产品的设计案例分析5.2机械产品设计的经验与教训5.3创新设计案例的分析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授课,讲解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机械设计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设计思路。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张俊松,王文君,《机械设计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钟尚贤,《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3.陈良伟,《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
2.实践操作:包括设计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占总评成绩的40%。
3.期末考试: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占总评成绩的30%。
机械工程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主讲教师
备注
学位课
公
共
类
学
位
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考试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考试
理工科
第一外国语(名称待定)
32
1
1
考试
第一外国语听说(名称待定)
32
1
2
考试
数值计算方法
48
2
1
考试
学
科
类
学
位
2
2
考查
郑军
0108022010
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
32
2
1
考查
王云
0108022011
现代物流工程
32
2
1
考查
翁卫兵
0108022012
计算机控制技术
32
2
2
考查
吴瑞明
0108022013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
32
2
1
考查
徐爱群
0108022014
Windows程序设计
32
2
1
考查
杨礼康
0108022015
32
2
2
考试
范玉锋/赵东福
0108022007
工程噪声和振动分析基础
32
2
2
考试
刘淑莲
非学位课
初级德语
64
2
1-2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引言机械设计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机械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本文档旨在为机械设计教学提供一个全面的大纲,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熟悉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软件;3. 能够独立完成机械设计项目,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设置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元素和传动原理- 机械结构和机构设计- 机械材料和加工工艺2.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 功能模拟和分析- 机械工程图纸设计3.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分析和评估实际机械系统- 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4. 机械设计项目实践- 团队合作完成机械产品设计及制造 -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设计评估和改进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和认识。
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机械设计工具和软件的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项目实践: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真实的机械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 《机械设计原理》- 《机械设计与制造》2. 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程手册》- 《机械工程图学》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针对实验项目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3. 项目评估:根据团队完成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评估。
4. 考试评估: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机械设计软件应用考试。
六、教学进度安排以下为教学进度的大致安排:- 第1-2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讲解- 第3-4周:机械设计软件应用实验- 第5-6周: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第7-10周:机械设计项目实践- 第11-12周:项目评估和总结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并通过实践和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开课学期:5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sign适用专业: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周数(学时):32 学分:2学分指导参考资料:[1] 李育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2] 濮良贵, 纪名刚. 机械设计(第八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一、课程设计(实习)教学目标它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
其教学目标是:(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本课程设计中要求正确运用上述先修课中学过的知识,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课程设计(实习)项目步骤及要求设计项目名称(一):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的设计1、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进行传动装置的设计,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目录(标题、页次)。
2)课程设计任务。
3)设计要求。
4)设计步骤。
a.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简要说明,附传动方案简图)。
b. 电动机的选择(计算电动机所需功率,选择电动机)。
c.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d.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转速、功率、转矩等)。
e. 传动零件的计算及设计(确定传动件,如V带、齿轮、蜗轮、链等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f. 齿轮机构的设计及强度校核。
g. 轴的计算(初估轴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方向课程
• 根据个人兴趣和导师的指导确定研究方向,选择相关的 研究方向课程,如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 。
03
实践环节与科研训练
实践环节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应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论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
课程实践:结合课程内容,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践,如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和装 配等。
培养的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基础知识,能够 独立承担机械设计及理论领域的科研任务,具备从事机械设 计及理论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培养要求
1
掌握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了解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和发展趋势。
2
熟悉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机械设计及 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
3
具备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研究的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具备撰写高质量 学术论文的能力。
培养特色
01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与 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 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工程意识。
02
加强国际化培养,与国外高水 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 系,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术 氛围和交流机会。
04
学位论文与毕业要求
学位论文要求
01
02
03
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和学术性,能反映 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和水 平。
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能体现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严格遵守学术 道德,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毕业要求
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 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 域研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系统综合实验和分析,Mechanical Systems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分:6 指导老师:王科社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实践类课程。
通过实验使学习者建立起清晰的机械装配、安装调整及同轴度、平行度等形位公差的概念。
通过实验获得对分析、评判处理机械加工误差、装配误差等系统综合误差对机械传动性能影响的实际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习者学会和掌握机械工卡量具的使用和获得长度测量、角度测量等尺寸与形位公差测量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验学习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典型机械系统主要组成和应用。
2.掌握典型机械系统的设计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3.掌握零部件的三维建模方法与动态仿真方法。
4.掌握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5.掌握典型机械系统主要性能参数测量方法
6.掌握零部件的CAD,CAE。
7.掌握典型机械系统的装配、安装调整方法。
8.掌握加工精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包括上机、实验、和到企业实践)
课程内容:
1.传动系统的组成认识:(1)认识实验平台基本的机械部件;(2)电机控制箱安全开关的锁定/解锁方法;(3)利用水平仪测量平面的水平度;(4)电机的安装、校准(含调水平、轴向跳动及径向跳动的测量)方法;(5)利用接触式转速表测量电机转速。
(6)机械动力传输仪器工作的安全着装与安全物品。
(7)电机的动态性能测量
2.键联接的安装与测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1)认识键联接的基本几何参数、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及其测量、调整的方法,并编程实现这些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2)利用键坯制作一个符合要求的键;(3)利用键联接将轮毂安装到轴上;(4)利用带式制动器测量轴的力矩;(5)测量电机的电流。
3.力传输系统的安装:(1)测量轴的相关几何尺寸;(2)滚动轴承的安装及校准;(3)爪形联轴器的安装;(4)使用直角尺和塞尺对相连的两轴进行校准。
4. V型带传动的安装与调节和动画演示:(1)计算带轮传动比;(2)计算带传动系统中轴的转速及力矩;(3)安装并校准V型带;(4)确定带张力的方法;(5)使用电机可调支撑座调整带的张力;(6)使用张力测试仪测量带的张力。
(7)
5.链传动的安装与调节:(1)计算链轮传动比、链传动系统中轴的转速及力矩;(2)滚子链传动系统的安装及校准;(3)确定链垂度的允许值;(4)测量、调整链的垂度;(5)利用链条拆卸器安装、拆卸链条(6)掌握带张力的调整方法及张力的测量方法。
6.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安装与调节和轮齿应力的有限元分析:(1)计算齿轮传动比;(2)计算链传动系统中轴的转速及力矩;(3)安装并校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4)确定所给齿轮传动系统中的齿侧间隙;(5)测量齿侧间隙;(6)调整齿侧间隙到规定值;(7)轮齿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7.多轴传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节:(1)计算多轴、混合轴齿轮传动系统中轴的转速和力矩;(2)确定所给齿轮传动系统中齿轮的转动方向;(3)安装并校准多轴齿轮传动系统;(4)安装并校准套筒联轴器。
8.加工合格与超差件的性能对比分析:首先利用标准的零件,按照已经学习到的安装方法,调整好由联轴节联结的两轴的共线度,以及平行轴间的平行度,进行运转,并记录下各个特征速度点的观察位置的噪声。
标准的齿轮精度为(7-7-7)。
然后,按照已经掌握的方法,把加工精度超过误差标准(10-10-10)的齿轮,与如上的安装方法一样,安装好传动系统,运转,并记录特征速度下,各个观测点的噪声。
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并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说出两个精度不同的齿轮的适应的运转速度范围。
9.有轴向力传动零件的搭接、运转分析:斜齿轮传动的优点是噪声低,承载能力强,运转平稳,其缺点是轴向力较大,影响了轴承的寿命。
本实验是在直齿轮运转实验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实验,也是实验研究内容多样性的一个体现。
首先安装表转的直齿传动一级减速齿轮,安装精度按照7级进行调整,电机拖动运转,测量不同转速下的噪声,注意测量系统运转5分钟,10分钟的轴承温度。
然后按照7级精度安装加工精度为7级的斜齿轮,也如直齿轮一样,测量运转的噪声以及运转5分钟、10分钟时,轴承的温度。
10.齿轮与曲柄摇杆机构的搭接、运转分析:首先按照要求搭接好电机和一级齿轮减速器或一级链轮减速器,减速器的低速轴作为输出轴,其上安装曲柄,通过计算确定出机架的长度,初步安装摇杆的支撑座,摇杆的回转中心高度和曲柄的回转中心高度一致。
安装好连杆,作微量调整,确保曲柄摇杆机构的四个回转副的轴线平行。
安装好机械系统后,将驱动电机调整到50r/min 100r/min 200r/min 300r/min下,测量摇杆的最大转速,将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11.链轮与曲柄摇杆机构的搭接、运转分析:首先安装好电机,然后安装一对链轮(减速器),小链轮轴通过十字滑块联轴器和电机相联结,大链轮轴通过的输出端上安装曲柄,注意各个轴的平行度。
然后按照计算值,选择好摇杆的回转支撑位置,并测量其回转轴线与曲柄回转轴线的平行度,安装好连杆。
手动试运转系统,确保安装好后系统通电,依靠电机驱动曲柄摇杆机构转动。
看安装的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试运转时,首先从低速开始,输入轴的最高转速不能超过300r/min.。
12.齿轮与曲柄滑块机构的搭接、运转分析:(1)通过安装理解安装过程如何保证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2)通过测量运动副中的间隙,体会间隙的存在对于系统的振动影响。
并初步设计运动副的间隙测量方法。
(3)观察不同系统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情况,分析振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消除振动的解决方案。
首先安装好电机,然后安装一对直齿轮减速器,小齿轮轴通过十字滑块联轴器和电机相联结,大齿轮轴通过的输出端上安装曲柄,注意各个轴的平行度。
然后按照计算值,选择好滑块导轨的位置与高度(教师根据学生的班级分组,并给定偏心量e值),注意导轨的放向与曲柄回转轴线是有垂直度要求的,否则会导致系统卡死或者由于轴承中径向力的轴向分布不均匀,导致系统过早损坏。
使用直角尺进行测量与调整。
然后安装连杆。
手动试运转系统,确保安装好后系统通电,依靠电机缓慢驱动曲柄滑块机构转动。
看安装的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试运转时,首先从低速开始,输入轴的最高转速不能超过300r/min.
13.带轮与曲柄滑块机构的搭接、运转分析:首先安装好电机,然后安装一对带轮,小带轮轴通过十字滑块联轴器和电机相联结,大带轮轴通过的输出端上安装曲柄,注意各个轴的平行度。
然后按照计算值,选择好滑块导轨的位置与高度(教师根据学生的班级分组,并给定偏心量e值),注意导轨的放向与曲柄回转轴线是有垂直度要求的,否则会导致系统卡死或者由于轴承中径向力的轴向分布不均匀,导致系统过早损坏。
使用直角尺进行测量与调整。
然后安装连杆。
手动试运转系统,确保安装好后系统通电,依靠电机缓慢驱动曲柄滑块
机构转动。
看安装的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试运转时,首先从低速开始,输入轴的最高转速不能超过300r/min.
14.带传动与齿轮传动的组合:首先搭接带传动(高速)+齿轮传动(低速)的传动方案。
分析系统能够传递的最大扭矩。
测量观察系统的运转情况,并给出初步的结论。
然后搭接齿轮传动(高速)+带传动(低速)的传动方案。
分析系统能够传递的最大扭矩。
测量观察系统的运转情况,并给出初步的结论。
15.齿轮传动与链传动的组合:首先搭接链传动(高速)+齿轮传动(低速)的传动方案。
观察测量系统在不同转速下的噪声情况,并给出初步的结论。
然后搭接齿轮传动(高速)+链传动(低速)的传动方案。
观察测量系统在不同转速下的噪声情况,并给出初步的结论。
16.V带传动与链传动的组合:首先搭接链传动(高速)+带传动(低速)的传动方案。
分析系统能够传递的最大扭矩。
观察家测量系统的运转噪声情况,并给出初步的结论。
然后搭接带传动(高速)+链传动(低速)的传动方案。
分析系统能够传递的最大扭矩。
观察测量系统的运转噪声情况,并给出初步的结论。
17.空间机构创新设计拼装及仿真实验:进行空间连杆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换向机构以及实现预期轨迹运动等空间机构的搭接与动态仿真。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数字化设计、机械动力学、机械系统性能参数测试。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1. 机械系统搭接综合实验指导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 数字化设计,王玉新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011级执行该大纲的学生名单
机电工程学院2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