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第三节《电阻》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教案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亮度。

【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铁丝时灯泡暗。

【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

(二)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1 MΩ=106Ω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5min)
【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猜测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吗?
【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研究。

【实验1】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研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实验2】材料、长度一定,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实验3】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材料ρ的关系;【实验4】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温度t的关系。

【结论】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与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不随其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后,对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的内容。

本章通过探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压、电阻的概念,电压、电阻、电流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的探究,以及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对实验探究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以及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电压、电阻、电流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2.欧姆定律的探究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2.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原理。

3.采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欧姆定律。

4.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运用欧姆定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2.教学课件: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原理,实验过程的演示等。

3.实例材料: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电压、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教案:电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

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性质,介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器的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活动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第3节电阻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实验.2.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教学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银铭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日光灯鸨丝、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稔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 .(以实验导入课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师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进行新课】知识点1电阻及其单位1.电阻的定义提出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银铭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的能力又有不同呢?(下面进行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教材P63页《演示》中图16.3-1所示实验,把银铭合金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步骤:①先将银铭合金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②将银铭合金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接银铭合金丝时灯泡暗.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板书:(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2.实验报告:
-根据课堂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及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3.思考题:
-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至少三个实例,并简述其原理。
-探讨为什么电阻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如何减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使用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电阻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设计互动游戏、讨论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5.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和实验任务。
-提供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6.课后作业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电路两端电势差的体现。”
2.教学过渡:教师通过电流、电压的关系引出电阻的概念。
-提问:“电流和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阻这一概念,了解它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2.解题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班讲解。
-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电阻的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有关电阻的计算题、实验报告等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通过对电阻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电阻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过程与方法能力,塑造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电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场景,如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2.通过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如灯泡亮度的调节、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电阻的作用和影响。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路中为什么需要电阻吗?电阻在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展示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以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2.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4.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知识。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通过对比实验、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六章 第3节 电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六章 第3节 电阻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材解读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电阻的概念,二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知道电阻”。

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

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欧姆定律是一个具有核心地位的基本规律,也是一个难点,而电阻的知识是欧姆定律的基础;同时,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也是为了给后面变阻器,电阻的串、并联,电与热的学习打基础。

本节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无论是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从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来看,“电阻”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4.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掌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学生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掌握。

(续表)教学建议针对本节内容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实验探究——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学习体验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理解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内容,并同步采用类比法,加深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欧姆表测量电阻、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讲解与讨论:讲解电阻的决定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应用拓展:介绍超导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
a.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b.解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c.运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并记录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8.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他们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然而,对于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仍感到陌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电阻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电流、电压概念,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1.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帮助他们建立电阻的直观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3节 电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3节 电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有关。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决定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感知电阻大小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2.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其单位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用具】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各一段、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实验(一)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实验(二)在上述实验中接入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并继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实验现象:把铜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大,小灯泡较明亮;把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小,小灯泡较暗.想一想议一议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镍铬合金丝的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分析实验现象导体虽然容易导电,但对电流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较大,表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小;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比较小,表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大. 我们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二、探索新知(一)电阻1、电压的意义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2、电阻用字母R 表示.3、电阻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关系是:1 kΩ = 1 000 Ω= 103Ω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 也叫定值电阻,简称电阻,符号为(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一):结论:电阻的大小跟物体的材料有关.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实验(二):现象:长的导线,电流小;短的导线,电流大.实验(二)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较长的导线中电流小;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实验(三):实验(二)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跟温度的关系注: 在初中阶段,若无特殊说明,皆不考虑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以上实验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它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三、课堂小结1、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2、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3、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它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他因素无关.四、巩固练习1.下面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C.导体两端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D.导体不接入电路中时,电阻为零答案:A2.为了研究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必须().A.保持一个因素不变,改变其他因素,比较电阻中电流的大小B.同时变化多个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比较每次电阻中电流的大小C.一次只改变某一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比较每次电阻中的电流大小D.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同时改变某一个或几个因素,比较电阻中的电流大小答案:C3.在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将一根粗细均匀的导体截成两段后分别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则这是用来研究()答案:C4.在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铜导线的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长导线的电阻大B. 细导线的电阻大C. 长度相同,粗导线的电阻大D. 粗细相同,长导线的电阻大答案:D5.为了改变一根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方法中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导线拉长后使用 B.将导线对折后使用C.给导线加热 D.改变导线中的电流答案:D6.如图所示,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导线,它们的长度相等,A的横截面积是B的两倍,要想使这两段导线的电阻相等,以下措施可行的是()A.将导线A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 B.将导线A截去一半的长度C.将导线B对折合并 D.将导线B截去一半的长度答案:D7.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在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它的大小()A.只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B.只跟导体的长度有关C.只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D.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均有关答案:A8.某导线长5m,它的电阻是10Ω,现用拉丝机将它均匀地拉长1倍,则它的电阻将().A.大于10Ω B.等于10ΩC.小于10Ω D.不能确定是否变化答案:A五、板书设计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的单位有:kΩ、M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16.3《电阻》教案

16.3 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教具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问: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师:出示一段电线,问那里是导体?那里是绝缘体?生:电线芯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绝缘体.师:一般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用铜做的.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指出:这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电阻(1)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演示实验:P14图6.3-1引出电流不同.设问:电流是否真的不同呢?有没有办法知道呢?按右图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师问:看到什么现象?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电流大.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指出: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师:在这里——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5,知道下述内容.电阻的符号:R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电路有时需要较小的电流、有时需要较大电流,因此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出示书图6.3-2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阻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强调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欧姆定律。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设计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b.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c.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开关的控制使电路中的灯泡亮起或熄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有时亮有时不亮?
2.提出问题: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电阻的概念。
5.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电阻概念的理解:电阻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学生对它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其本质。因此,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阻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对电阻的影响,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这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后习题第1、2、3题,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b.结合欧姆定律,计算课后习题第4题的电路总电阻,并解释计算过程。
c.分析课后习题第5题,判断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实践作业:
a.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串联和并联部分,测量并记录电阻值,分析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以及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电阻的计算公式:学习电阻的计算公式R=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学生能够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计算简单电路中的电阻。

3. 学生能够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细铜丝做导线,而用电阻丝做电饭锅中的加热丝。

2. 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3. 电阻的计算公式: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V/I,并给出例子进行计算。

4.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5.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让学生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电路中的电阻,解释为什么冬天电阻会增大等。

7. 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8. 作业设计:电路图如下:V|IR1I|GND答案:电阻R1的计算公式为R1=V/I,假设V=12V,I=2A,则R1=12V/2A=6Ω。

题目2:解释为什么冬天电阻会增大。

答案: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冬天温度较低,导体的电阻会增大,因为低温会使导体的原子振动加剧,阻碍电子的运动,从而导致电阻增大。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六章第3节 电阻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六章第3节 电阻   教案设计

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4.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5.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电源、灯泡、开关、镍镉合金电阻丝、铁丝等金属丝若干、电流表、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展示图片:为什么导线要用铝或铜做材料?为什么有些开关触点要用价格昂贵的银制造呢?铁也是导体,为什么不用既多又便宜的铁制造呢?新课讲解一、电阻探究活动1:用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如下图所示。

准备好两根外形相同的锰铜金属丝和镍镉合金丝,分别把两根金属丝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接入锰铜金属丝灯泡较亮,接入镍镉合金丝时,灯泡较暗。

为什么外形一样的金属丝导电性能却不同呢?归纳总结: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

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关系:1 MΩ=106Ω;1 kΩ=103Ω科学家欧姆简介: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提出了经典电磁理论中著名的欧姆定律。

为纪念其重要贡献,人们将其名字作为电阻单位。

欧姆的名字也被用于其他物理及相关技术内容中,比如“欧姆接触”、“欧姆杀菌”、“欧姆表”等。

3.电路符号:介绍:手电筒的小灯泡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约1 m长的铜导线的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猜想:取出不同的各种金属丝,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4. 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问题;3. 学会使用电阻表进行电阻的测量;4.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综合应用;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表、导线、灯泡、电源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灯泡,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与什么有关。

2. 知识点讲解:(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的符号表示。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3) 电阻的测量:教授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灯泡的电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电阻和电压,求灯泡的功率。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个灯泡的电阻为10Ω,电压为6V,求灯泡的功率。

答案:灯泡的功率为36W。

2. 作业题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具体关系需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是否掌握到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6章 电压电阻 第3节 电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6章 电压电阻 第3节 电阻

《电阻》教学设计课题§16~3 电阻设计思想新课标提出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引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种编排既有利于学生弄清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也有利于教学。

通过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也培养了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的知识,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实验的能力,但是电阻的概念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在理解电阻的概念上会有一些困难,另外虽然前面已经做过一些探究实验,但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探究实验的各个环节,尤其在设计实验的环节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阻的概念,然后分组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为学习下一节变阻器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欧姆定律(揭示电流、电压及电阻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其中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能更好地掌握控制变量这个科学探究的方法。

由于本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学生通过实验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理解电阻的概念。

2.通过探究实验更好的掌握控制变量法这个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能正确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直接输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例如:“为什么我们在冬天使用电热毯时,会发现电阻丝变热?”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
2.教师提出问题:“电阻是什么?它对电路有什么影响?”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尝试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材质的导线,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变化,进而引出电阻的定义和作用。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电阻的定义、测量方法、串并联特性等。
2.教师强调电阻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欧姆定律在电阻控制电路中的应用。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直接输出: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十六章第3节后的习题,特别是关于电阻测量、串并联电阻计算的应用题,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学习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通过有趣的电阻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物理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安全操作规范,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直接输出:三、教学重难Fra bibliotek和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
1.电阻的定义、单位和符号。
2.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串联和并联电阻的特性。
3.欧姆定律在电阻应用中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
1.电阻测量实验的精确操作和数据分析。
2.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及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3.深化学生对欧姆定律在电阻控制电路中作用的理解。
-通过习题训练,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阻》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以及电阻的影响因素。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电路中电阻的作用,以及如何计算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电阻的性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路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电阻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2.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性质,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电阻的性质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如电阻丝、灯泡等;2.准备实验器材,如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3.制作PPT,展示电阻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电阻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电阻丝的电阻值,观察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阻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师进行点评,给出正确答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电阻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路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电流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阻的概念、性质以及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三节 电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三节 电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2)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了解其构造,学会使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创造出滑动变阻器这一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二、教学器材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自制电阻比较装置、铅笔芯、滑动变阻器、自制滑动变阻器模型、“探究卷”及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师语)请同学们观察所带来的各式电线,谈谈你们的“发现”并提出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摘选)1.一般电线内部是金属丝,外部包有一层塑料。

2.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的导线多用铜制成,可否采用其他常见金属材料来代替铜。

(师)结合1再联系旧知及实物重新加深学生对导体、绝缘体概念的理解,并指出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结合2引思;能用铁或普通不锈钢材料来代替铜吗?从而打开课堂探究之门。

(“情境创设”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与发现1.实验与发现。

目的: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不锈钢丝的导电情况。

过程:①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操作(参考装置见图1);②教师补充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碳钢丝、康铜丝及镍铬合金丝的导电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灯泡的明暗去推断电流强弱,并发表见解。

发现小结:粗细、长短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丝导电能力不一定相同,换言之它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师)组织讨论本次发现的意义。

意义概述:①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金属丝导电能力跟导体的种类有关;②不同导体的电阻可能不同。

(此步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使学生明确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从而初步突破“电阻”这一教学重难点。

)2.研讨与发现。

目的:了解电阻。

过程:组织学生研读“电阻”框,并积极鼓励合作探究和对有效信息进行收集。

(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摘选)①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九年级物理第16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第16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能画出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积极动手进行实验。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电阻概念的建立。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干电池2节(1.5V)、电流表1块、小灯泡(2.5V)1个、开关1个、铅笔芯、铜导线、镍镉合金线。

学生分组:电流表1块、小灯泡一个、金属丝、各种导体、酒精灯、电阻丝、导线、开关。

【教学过程】李元芳跑遍了所有五金店,只买到了“铜导线”和“铝导线”,就是买不到便宜的“铁导线”。

为什么买不到“铁导线”呢?元芳,你怎么看?大人,此事必有蹊跷!【提出问题】大多数导线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铁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引入新课】同学们的说法是否正确呢?通过对《第三节电阻》的探究,我们会找到答案。

交流热议。

学生竞相回答:导线多数是铜和铝做的,铁的电阻大。

此类回答虽不严密,也不急于纠正,待了解电阻后再做纠正。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二、探究新知1.认识电阻【问题过渡】这里有两根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的亮度会相同吗?【实验演示1】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电阻
【教学目标】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导线、两节干电池、演示电流表、导线、开关、小灯泡、电阻
丝组合示教板。

学生:各种导线、两节干电池、电流表、导线、开关、小灯泡、电阻丝组
合示教板、废旧日光灯灯丝。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导线,引导学生思考: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要用贵重的银来做。

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产量大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这节我们就来解决这个
问题。

【互动新授】
(一)电阻
1.电阻:
教师演示实验:
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教师在上面演示的实验中接入电流表,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学生交流:接入铜丝时,电流表示数大,小灯泡较亮;接入镍铬合金丝时,电流表示数小,小灯泡较暗。

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学生讨论交流:导体容易导电,但不同的材料导电能力不同,铜丝导电好,镍铬合金丝导电弱。

教师总结:导体虽然容易导电,但是对电流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相同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大,表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反之,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

在物理学中为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用电阻来表示。

电阻定义: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电阻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电阻符号用R表示。

电阻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还有较大的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1 kΩ=1 000 Ω=103Ω 1 MΩ=1 000 000 Ω=106Ω
2.实际应用:
教师询问:你知道为什么输电线用铜而不用铁了吗?手电筒小灯泡的电阻有多大?电炉丝的电阻有多大?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上述问题。

教师讲解:在电子技术中,常用到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简称电阻。

多媒体展示电阻:
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

(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实验探究: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导体的材料不同,导电性能不同。

那么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电阻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想象水流流过水管时的情况,来类比一下电流。

(1)学生猜想。

导体电阻可能跟导体的粗细有关;
导体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导体的电阻可能跟温度有关。

老师明确,通过大家的积极的猜想,我们认为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长度有关系;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粗细有关;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材料有关,并且导体不同,导体的电阻不一样;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外界的温度有关系。

(2)学生设计实验,讨论实验方案:注意控制变量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优化实验电路:
第1小组: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个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第2小组:用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个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第3小组:电路中接入某一金属丝,找一个酒精灯加热这段金属丝,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是否改变。

(3)学生进行实验。

记录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材料、粗细相同的两段导体,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材料、长度相同的两段导体,导体越细,电阻也大;
同一段导体,温度不同时,电阻不同。

教师总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短、横截面积有关,有时还与温度有关。

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材料、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类比行人在不同路面上受到的阻力情况。

(5)学生实验评估。

学生1:实验中,探究电阻与长度关系时,实验效果不明显时,我改变了测法,使用了鳄鱼夹在镍铬合金丝上滑动,发现效果更好。

学生2: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时,导线并联效果较好。

学生3:探究电阻与温度的实验中,当初用酒精灯加热,电阻变化不大,我们把导线做成螺旋状,再加热电阻变化较大。

教师总结: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

当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可保持某些因素不变,只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比如本实验中同学们控制了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相同,而长度不同,因而可研究电阻与长度之间的关系。

同时,实验中同学们积极合作探究,认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能根据数据正确的归纳总结规律,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非常好。

2.知识拓展:
阅读小资料,了解物质导电性的排列顺序,了解半导体和超导想象。

同学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阅读后学生讨论:在条件相同时,电阻小的导电性强,电阻大的导电性弱。

在条件变化时,可能变化了,如湿木和干木。

银、铜导电性最好,橡胶和陶瓷导电性最弱,所以用铜作导线,用橡胶作绝缘皮。

【课堂小结】
老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学生:1.知道了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

2.知道了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板书设计】
第3节电阻
1.电阻(R):
(1)意义: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1 kΩ=1 000 Ω=103Ω 1 MΩ=1 000 000 Ω=106Ω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