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一、二章 绪论、三视图的形成及点的投影-13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V与H的交线称为OX轴,简称X 轴,它代表物体的长度方向。
三条轴W与H的交线称为OY轴,简称Y轴,它代表物体的宽度方向。
W与V的交线称为OZ轴,简称Z 轴,它代表物体的高度方向。
坐标原点O: X、Y、Z三轴的交点O 称为原点。
(二)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1、三视图的形成。
提问:三投影面体系的三个面、三个轴?学生结合自制模型简述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动画演示,形象易懂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
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
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
2、三视图的展开过程:为了把空间的三个视图画在一个平面上,就必须把三个投展开摊平。
多媒体动画演示:正面(V)保持不动,水平面(H)绕OX 轴向下90°,侧面(W)绕OZ 轴向右旋转90°使它们和正面(V)展成一个平这样展开在一个平面上的三个视图,称为物体的三面视图,简视图。
3、总结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和投影规律: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上、下)和长(左、右)。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左、右)和宽(前、后)。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上、下)和宽(前、后)。
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多媒体动画演示三视图的 形成 展开强调展开前后 Y 轴的变化提问:对照三视图分辨模型的长 宽 高认真观看演示 过程 观看动画演示 回答问题三个 视图 的位 置关 系、 方位 关系 、 投影 规律 均能 形象体现。
及时掌握学生是否建立空间思维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方位的辨别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提问:对照三视图分辨模型的上下左右前后方位播放图片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抢答能力。
及时反馈学生对知重点难点是否突破(三)课堂练习:抢答找错误多媒体展示6张图纸(根据立体图画三视图)让学生认真识读,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抢答。
比比哪个组得分多。
三教学效果检测目标评价反馈(一)任务分配每小组领取任务单:完成“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思维布置任务完成任务培养自主探究合作。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
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
能较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一、三视图的形成1. 三投影面体系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和三条投影轴(立体坐标)构成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代号V三个投影面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代号H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代号WV与H的交线称为OX轴简称X 轴它代表物体的长度方向三条投影轴W与H的交线称为OY轴简称Y 轴它代表物体的宽度方向W与V的交线称为OZ轴简称Z 轴它代表物体的高度方向X、Y、Z三轴的交点O 称为原点2. 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名称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在V 面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在H 面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在W 面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3. 三视图的展开及其位置三视图的展开以V面为基准,沿Y 轴剪开,然后H 面绕X轴向下转90°W面绕Z轴向右转90°三视图的位置主视图在图纸的左上角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二、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三等关系)任何物体均有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该关系是用于分析每一视图如何反映物体的这些尺寸。
分析的前提必须先规定物体的长、宽、高尺寸方向。
强调正对主视图(V面)的水平方向为物体的长度方向,然而,其宽度和高度方向就自然地确定下来了。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高尺寸;不反映宽尺寸。
(原因:宽方向与主视的投射方向重合)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宽尺寸;不反映高尺寸。
(原因:高方向与俯视的投射方向重合)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宽尺寸;不反映长尺寸。
(原因:长方向与左视的投射方向重合)由此可见:1、每一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
2、每两个视图反映的相同方向尺寸,具有尺寸等量的内在联系。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巩固练习
已知主视图、俯视图和立体图,补画左视图
课堂小结
一、三视图的形成
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及三视图的形 成和展开 ;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根据三视图反映物体长、宽、高三 个方向的尺寸总结出三视图的投影 规律;
新知探索
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Z V • 正立投影面(V) W • 水平投影面(H) O • 侧立投影面(W) Y H • 正立投影面与水平投影面交于OX轴; • 正立投影面与侧立投影面交于OZ轴; • 水平投影面与侧立投影面交于OY轴;
X
三视图的形成
主视图: 在正立投影面(V) 上的投影
三视图的形成
俯视图: 在水平投影面(H) 上的投影
三视图的形成
左视图: 在侧立投影面(W) 上的投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视图的展开
规定正面不动,将水平面和侧面沿OY轴分开,并将水平面 绕OX轴向下旋转90°;将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旋转 后,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导入环节
想把一个物体表达清楚,应该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采用一个视图表达不清楚
采用立体图,容易变形表达不准确
???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 2.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 3.理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的推理过程; 4.掌握并熟练的应用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学习重点: 1.三个投影面的名称和简写,三视图形成的过程;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将物体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
下面给大家介绍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欢迎阅读!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一、三视图的形成(GB/T17451-1998)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在三面的投影面(V、H、W)体系中的投影,称为三面投影。
将物体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
物体在三投影面(V、H、W)体系中的投影,称为三视图,即V面投影(主视图)、H面投影(俯视图)、W面投影(左视图)如图1所示。
为了便于画图和看图,通常要将物体正放(即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尽量使物体的表面或对称平面或回转体轴相对于投影面处于特殊位置(正放),并将OX、OY和O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物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
三面投影如图6-1a展开后,三视图也随之展开,其配置位置如图1b所示,由于用多面正投影图表示物体的形状大小与其离投影面的远近无关,因此,画物体的三视图时,不必画投影轴和投影连线,如图1c所示。
二、三视图的配置如图1b所示,由投影面的展开规则可知,主视图不动,俯视图在主视图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正右方,按此规定配置时,不必标注视图名称。
图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三、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与三面投影的规律相同。
(一)三视图反映物体大小的投影规律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大小,从1c可以看到,每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三视图所反映物体的长、宽、高三个大小与其投影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或者说,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应当指出,在画和看物体的三视图时,无论是物体的整体或局部,都应遵守这个规律。
(二)三视图反映物体方位的投影规律物体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左右为长、上下为高,或者说,长分左右、宽分前后、高分上下。
从图1c、d可以看出,每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空间四个方位;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前、后方位;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方位。
3.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点的投影)
(a) 图3-9 点的三面投影
第三节 点的投影
三、 点的三面投影 。
图3-9
点的三面投影
第三章 正投影与三视图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投影法的概念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点的投影 线的投影 平面的投影 基本几二、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1 位置关系 物体的三个视图按规定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以后,具有明确的位置 关系,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 方。
2 投影关系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对应关系可以归纳为: 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 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 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这就是“三等”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对于任何一个 物体,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这个投影对应关系都保持不变(图3-7)。 “三等”关系反映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我们看图、画图和检查图样的依 据。
图3-7
三视图的“三等”对应关系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左视图高平齐
主俯视图长对正
俯左视图宽相等
主、俯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长度相等——长对正; 主、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高度相等——高平齐; 俯、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宽度相等——宽相等
3 方位关系
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长、宽、高,同时也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 右、前、后六个方位的位置关系。
可以看出: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第三节 点的投影
一、 点的投影特性 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二、 点的投影标记 按统一规定,空间 点用大写字母A、B、 C…标记。空间点在H 面上的投影用相应的 小写字母a、b、c… 标记;在V面上的投 影用小写字母加一撇 a′、b′、c′…标记;在 W面上的投影用小写 字母加两撇a″、b″、 c″…标记。
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设计
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设计第一章:三视图概述1.1 三视图的概念定义:三视图是指一个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投影图,通常包括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
作用:三视图是工程图学中常用的表达方法,通过三个视图可以全面地了解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1.2 三视图的形成物体在平面上投影的原理投影线的方向和作用三个视图的形成过程和关系第二章:正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2.1 正视图的形成定义:正视图是物体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的投影图。
形成原理:物体与投影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投影线的方向决定了正视图的形状和尺寸。
2.2 投影规律投影线的性质:投影线是垂直于投影面的直线。
投影规律的应用: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通过投影规律可以确定正视图的形状和尺寸。
第三章:俯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3.1 俯视图的形成定义:俯视图是物体在垂直于垂直面的方向上的投影图。
形成原理:物体与投影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投影线的方向决定了俯视图的形状和尺寸。
3.2 投影规律投影线的性质:投影线是垂直于投影面的直线。
投影规律的应用: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通过投影规律可以确定俯视图的形状和尺寸。
第四章:侧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4.1 侧视图的形成定义:侧视图是物体在垂直于侧面的方向上的投影图。
形成原理:物体与投影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投影线的方向决定了侧视图的形状和尺寸。
4.2 投影规律投影线的性质:投影线是垂直于投影面的直线。
投影规律的应用: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通过投影规律可以确定侧视图的形状和尺寸。
第五章:三视图的识别与绘制5.1 三视图的识别方法:通过观察三个视图的形状和尺寸,综合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注意事项:注意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尺寸的一致性。
5.2 三视图的绘制步骤:先绘制正视图,根据投影规律绘制俯视图和侧视图。
技巧:熟练掌握投影规律和绘图工具的使用,保持图形的规范和清晰。
第六章:三视图的投影变换6.1 投影变换的概念定义:投影变换是指在保持物体形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投影面的位置和方向来获得不同视图的方法。
三视图的形成以及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淄川职教中心
李淑翠
知识目标
1、理解三面投影体系的形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2、掌握三视图的名称及形成 3、掌握三视图的关系(位置、投影、方位关系)
能力目标
1、利用旧知识(正投影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读、画三视图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 2、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Z
V
W 侧投影面(侧面)
X
O
水平投影面(水平面)
Y
2、三视图的形成
V面保持 不动,H面 绕OX轴向 下旋转 90°,W 面绕OZ轴 向右旋转
90°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主视二、三Fra bibliotek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1、位置关系
俯视
左视
主视
主视图在上方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这种位置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变动的。
1、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1、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 宽度 。
2、主、俯视图反映物体同样的 长度; 主、 左视图反映物体同样的 高度;俯、 左视图反映物体同样的 宽度 。
3、左视图 反映物体的前、后、上、下 方位
1、习题集 P11 P12 2、预习下一节
2、投影关系
长
高
宽
高
宽
长
宽
宽
主、俯视图——长对正(等长)。
主、左视图——高平齐(等高)。 俯、左视图——宽相等(等宽)。
3、方位关系
上
上
左
右后
前
下
下
后
左
14说课课件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三
五
H
END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3) 三视图的展开
讲授新课 3 探索未知
展开原因:为了将三个视图画在一张图纸上,须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到一个平面上。 ° 展开方法:以V面为基准,沿Y轴剪开,将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 ;将W面绕OZ轴向
° 右旋转90 。
一 二
V V W
W
三
五
END
H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
个方向的尺寸?
一 二
高 长 宽
三
五
END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视图之间的方位关系
讲授新课 3 探索未知
物体又有几个方位? 每一视图能反映物
体几个方位?
一 二
三
五
END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左、俯视图——宽相等 强调:画图与读图的依据 整体局部都要三等
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二 三 四 五
END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建立空间想象 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技术交流 中三视图的重 要地位。 形成科学的思维 方式
理解三视图的 形成过程。
熟练掌握三视图 的投影规律。
一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二 三 四 五
END
讲授新课 3 探索未知
一 二
三
五
END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3 探索未知
跑
道 一 二
X
YW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 在机械制图中,通常假设人的视线为一组平行的,且垂至 •
于投影面的投影线,这样在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正投影称为 视图。 一般情况下,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如图2 一般情况下,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如图2-6所 示,两个形状不同的物体,它们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相同。 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增加由不同投影方向 所 得到的几个视图,互相补充,才能将物体表达清楚。工程 上常用的是三视图 .
• • •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从图2-9可以看出,一个视图只能反映两个方向的尺寸, 从图2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 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和高度。由此可以归 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俯视图“长对正”(即等长); 主、左视图“高平齐” 主、左视图“高平齐”(即等高); 俯、左视图“宽相等” 俯、左视图“宽相等”(即等宽);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反映了三视图的重要特性,也是画图和 读图的依据。无论是整个物体还是物体的局部,其三面投 影都必须符合这一规律。
(2)三视图的形成
• 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物体的位置处在人
与投影面之间,然后将物体对各个投影面进行投 影,得到三个视图,这样才能把物体的长、宽、 高三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形状 表达出来,如图2 表达出来,如图2-8(a)所示。三个视图分别为: 主视图: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正立投影面(V 主视图: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正立投影面(V面) 上所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从上往下进行投影,在水平投影面(H 俯视图:从上往下进行投影,在水平投影面(H 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主视图: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侧立投影面(W 主视图: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侧立投影面(W 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投影基础 二 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投影面
正面投影面 (简称正面或V面)
水平投影面 (简称水平面或H面)
侧面投影面 (简称侧面或W面)
投影轴
X轴 水平面H
OX轴 V面与H面的交线,代表长度方向 OY轴 H面与W面的交线,代表宽度方向 OZ轴 V面与W面的交线,代表高度方向
侧面W
原点O
O
Y轴 三个投影面
相互垂直
二、三视图的形成
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投影面
视图
模块二 投影基础-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物体
视线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
人的视线为投射线
动画演示
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单面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模块二 投影基础-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却相同
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模块二 投影基础-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机械制图
模块二 投影基础
模块二 投影基础-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单元一 投影法和视图的基本概念 单元二 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单元三 点的投影 单元四 直线的投影 单元五 平面的投影 单元六 几何体的投影
模块二 投影基础-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单元二 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二、三视图的形成 三、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 四、三视图的画图步骤
画三视图时,应首先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向,然后按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 影关系画出立体的三视图。
1)选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4)切掉三角块
2)画作图基准线 5)挖槽
3)画L型板的三视图 6)检查、描深
四、三视图的画图步骤
模块二 投影基础-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讲课文档
第七页,共26页。
2、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正面不动 俯视图向下旋转90度 左视图向右旋转90度
第八页,共26页。
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第九页,共26页。
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三视图
☆注意:由于投影面的边框大小是假设的,各视图的位置排 列已定,在实际图样上不必再画出投影框,也不必注出视图
1、三视图的形成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第四页,共26页。
猜 猜 他 们 是 什 么 关 系 ?
第五页,共26页。
看 事 物 不 能 只 看 单 方 面
第六页,共26页。
一、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的形成
主视图 ——物体的正面投影 (从前向后进行投影)
俯视图 ——物体的水平投影 (从上向下进行投影)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 上下、前后 方位。
第十九页,共26页。
练习与提问
1、根据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主 视
左 视
答:立体图形是 圆锥。
图
图
俯 视 图
第二十页,共26页。
2、根据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
主视图
左视图
A
俯视图
B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3、根据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
的名称。
第十页,共26页。
二、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1、三视图的尺寸对应关系
长
宽
宽 高
第十一页,共26页。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讨论:下面的几幅图有没有错误?错在哪?
1.
第十二页,共26页。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课件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课件
(3)三视图的展开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绕0X轴旋转900,W面向后绕OZ轴旋转900VWHX1.三视图的形成(1 )位置关系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VWH左视图2.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2)三视图投影关系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主
视左视高相等且对齐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VWHX2.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3)方位关系主视
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上下左右前后2.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机械制图》假设人的视线为一组平行且垂直的投影线问题1:用一个视图是否能确定物体的形状?问题2:用两个视图是否能确定物体的形状?思考:怎样才能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解决办法:增加由不同投影方向所得
到的视图,才能将物体表达清楚。
投影面投影面1.三视图的形成(1)三面投影体系三面: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OXYZ三轴:X轴Y轴Z轴一原点:O(2)三视图的形成VWHX主视图——体的正面投影俯视
图——体的水平投影左视图——体的侧面投影1.三视图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油口
塞 盖 料 盖 片 盘 门 座 盘 门 座 片 盘
石棉绳
橡 皮
橡 皮
片 体 称
橡 皮 数量 材 料 备 注 比例 数量 共 张 第 张 武汉科技大学 工程图学教研室
卧式柱塞泵
~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一、投影法 利用投射线使物体在指定面上产生图象的方法就是投影
中心投影法 投影法
正投影
平行投影法
尺寸线成为轮廓线的延长线
尺寸线成为中心线的延长线
尺寸线与中心线重合 尺寸线与轮廓线重合
(1) 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 (2) 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
5. 同一张图上,数字及箭头的大小应保持一致
数字与箭头太小
数字与箭头太大
数字要采用标准字体,且书写工整,不得潦草。在同一张 图上,数字及箭头的大小应保持一致。
10 10
5
5
在没有足够位置画箭头或注写数字时,可按上图的形式注写。
12. 弦长及弧长
20
21
︵
(1) 标注弧长时,应在尺寸数字上方加注符号“⌒ ”。 (2) 弦长及弧长的尺寸界线应平行于该弦的垂直平分线,当弧较 大时,尺寸界线可沿径向引出。
6
30
&13. 正方形结构
12
1212
表示剖面为正方形结构尺寸时,可在正方形尺寸数 字前加注“” 符号,或用1212表示。
12 12
12
14. 对称机件
120
20
160
当对称机件的图形只画一半或略大于一半时,尺寸线应略 超过对称中心或断裂处的边界线,并在尺寸线一端画出箭头。
• 二、正投影基本性质 • •
1.实形性:
直线或平面图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或 平面图形的实形
正投影基本性质 2.积聚性
工程上常用的是三面视图
三、投影面体系: 用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构成投影面体系。
水平投影面(H 面) 正面投影面(V 面) 侧面投影面(W 面) 两投影面相交, 其交线称为投影轴: Z
V
X
O
W
V ∩ H = OX 轴 H ∩ W = OY 轴
V ∩ W = OZ 轴
Y
三面视图的形成 规定正面不动,将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就得 到如右图所示同一平面上的三个视图。
18
8. 板状类零件
t6
标注板状类零件的厚度时,可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t ”。
9. 狭小部位的注法
4
5 32 3 3 4 3
2
3 4
3
在没有足够位置画箭头或注写数字时,可按上图的形式注写。
10. 小半径注法
R5
R3
R3
在没有足够位置画箭头或注写数字时,可按上图的形式注写。
11. 小直径注法
汉字书写的要点在于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均匀, 填满方格。
(2)字母、数字书写示例
五、尺寸注法
(一) 基本规定
(二) 尺寸的组成
(三) 尺寸标注示例
(一) 基本规定
25 100 25 25
不以mm为单位 需注出单位符号
25 40 55
55
40
10cm
1. 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上所注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 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3. 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4. 图样中的尺寸,以mm为单位时,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它单位, 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机械制图
机械自动化学院
姜繁智
§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画法几何
2.工程制图
工程图样是生产中重要的技术资料,被认为是工程师的语言。
工程制图是研究绘制工程图样的一门学科。
(零件12) 出油口
(零件9) (零件18)
垫 螺 塞 定 程 垫 垫 圈 螺 母 垫 圈 螺 母 螺 柱 柱 填 料 填 顶 垫 圈 螺 栓 垫 法 兰 阀 阀 法 兰 阀 阀 垫 法 兰 垫 圈 螺 母 螺 柱 垫 泵 序号 名 制图 审核 片 块 片 橡 皮 橡 皮
直线或平面图形垂直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积聚成一点, 平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
正投影基本性质
3.类似性
直线或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但小于实 长;平面图形的投影基本特征不变,类似于空间平面图形,但 小于真实形状。
二、三面视图 一般情况下,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如下图,三个不同形状的物 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相同,应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增加 由不同透射方向所得到的几个视图,互相补充,才能清楚表达物体。
细点画线
双折线
双点画线
粗点画线
2. 图线的尺寸
所有线型的图线宽度( d )应按图样的类型和尺寸 大小在下列数系中选择: 0.13 mm, 0.18 mm, 0.25 mm, 0.35 mm, 0.5 mm, 0.7 mm, 1.0 mm, 1.4 mm,2 mm。 在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一致。 机械工程图样上采用两类线宽,称为粗线和细线, 其宽度比例关系为2l。
虚线
0.5d
细实线
0.5d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 螺纹的牙底线及齿轮的齿根线 分界线及范围
波浪线
0.5d 0.5d 0.5d 0.5d d
断裂处的边界线 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 轴线、对称中心线 轨迹线、节圆及节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 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 极限位置的轮廓线 有特殊要求的线或表面的表示线
( a) ( b) 线性尺寸的数字应按图( a)所示的方向注写,并尽可能避免在图示30° 范围内标注尺寸。当无法避免时可按图(b)标注。
2. 角度尺寸
60°
25°
10°
50°
10°
55° 25° 5° 30°
50°
70°
30°
(1) 角度尺寸界线沿径向引出。 (2) 角度尺寸线画成圆弧,圆心是该角顶点。 (3) 角度尺寸数字一律写成水平方向。
2. 尺寸线终端的放大图
b 57.226
正确
57.226 57.226
4b
b
57.226
错误
45° h
3. 尺寸界线
轮廓线作尺寸界线
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 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 尺寸界线。
4. 尺寸线
尺寸线与轮廓线不平行
3. 圆的直径
(1) 直径尺寸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 (2) 尺寸线应通过圆心,其终端画成箭头。
(3) 整圆或大于半圆应注直径。
4. 圆弧半径
(1) 半径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R ”。 (2) 半径尺寸必须注在投影为圆弧的图形上, 且尺寸线或其延长线应通过圆心。 (3) 小于或等于半圆的圆弧应注半径尺寸。
斜投影
一、投影的分类 1.中心投影法 S 投射中心 投射线 形体
a
物体的中 心投影
b
a
2.平行投影法 (1)斜投影法
投 射 线 方 向
a b c
90°
(2)正投影法 投 射 线 方 向
90°
a
b c
2.轴测投影图
S
Z
O X
Y
3. 标高投影图
25 20 15 25 20 15 25
20 15
3. 图线应用示例
F1 K2 G2 A1 B3 G1 B2 B1
C1
A1
C2
D1
K1
A1 B1 B2 B3 C1 C2 D1 F1 G1 G2 K1 K2
可见轮廓线 尺寸线及尺寸界线 剖面线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 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 不可见轮廓线 对称中心线 轨迹线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 极限位置的轮廓线
(二) 尺寸的组成
1. 尺寸的组成
2. 尺寸线终端的放大图
3. 尺寸界线
4. 尺寸线
5. 同一张图上,数字及箭头的大小应保持一致
1. 尺寸的组成
数字高度约3.5毫米
尺寸数字
箭头
尺寸界线 尺寸线
尺寸线间距大于7毫米 尺寸界线超出箭头约25毫米
尺寸的组成: (1) 尺寸界线(细实线) (2) 尺寸线(细实线) (3) 尺寸数字 (4) 尺寸终端
4. 画线时注意事项
(1) 点画线和双点画线的首末两端应为“画”而不应为“点”。 (2)绘制圆的对称中心线时,圆心应为“画”的交点。首末两端超出 图形外2~5mm。 (3)在较小的图形上绘制细点画线和细双点画线有困难时,可用细实 线代替。 ( 4 )虚线、点画线或双点画线和实线相交或它们自身相交时,应以 “画”相交,而不应为“点”或“间隔”。 (5)虚线、点画线或双点画线为实线的延长线时,不得与实线相连。 (6)图线不得与文字、数字或符号重叠、混淆。不可避免时,应首先 保证文字、数字或符号清晰。 (7)除非另有规定,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得小于0.7 mm。
5. 画线注意事项示例
A1 虚线画相交。 B1 虚线段应断开。
C1 B1
C1 圆心应为画的交点。 D1 点画线的两端是画, 应超出图形外2~5mm。 E1 可用细实线代替点画线。
D1
A1
E1
四、字体
字体指的是图中文字、字母、数字的书写形式。 国家标准 GB/T 14691—1993《技术制图 字体》规 定了对字体的要求。
(4)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注意全图统一。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 与水平基准线成75°。